第一篇:小学生创新作文作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
乔官镇北展小学课题组
小学生创新作文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针对小学生写作现状,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习作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能力培养的教改实验研究。让儿童能够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表达儿童的世界,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创新学习与创新习作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1]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下笔很艰涩,探究其根源,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令人忧患。他们每天从家里走入学校,从学校返回家里,生活单调,面窄。而且不论是在家和学校,“具有主动性的都不是少年儿童自己,他们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教下生活,没有完全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同时他们自己也无法具体地展开这个空间。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范围太狭小,他们感知的事物太少了”。[2] 这种被迫的闭目塞听是习作的障碍。
针对上述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查阅有关资料,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少和生活单调这两方面。为此,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作文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过程
本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优化影响小学生习作自主性素质发展的因素,构建小学生自主性习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该模式主要由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和自主创新习作三个部分构成,三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成语引路,以“讲”促“读”
成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故事性强,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所以,成语能激起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自主阅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讲述。利用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讲一则成语故事,内容包括该成语的来历、意思及引申义。教师的讲述起示范作用,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快,学生的课桌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成语故事书。
第二步,安排10名学生组成成语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成语故事。故事的具体内容由这十位学生自己决定。在台上讲完后,该学生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记到本子上。
第三步,按学号顺序学生轮流上台讲成语故事,并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抄下。此后,第三步骤反复循环。
学生为了讲好成语故事,一般都会做充分准备。首先阅读成语故事书刊,经过比较,挑选一则成语故事;接着反复练读;然后上台讲述。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选择,自己决定。上台讲述,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以“讲”促“读”的目的。
此做法坚持一个学年,学生就可从同伴这里听到100多个成语故事。同时推动了自主阅读,积累的成语会远远超过100个。这对他们口头表达,书面语的运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思考都有积极的帮助。学生对历史、古典文学产生了兴趣。课余时学生会自主地阅读,读些历史、寓言、人物传记、古诗词等。
2.阅读并背诵古今诗词
中国历代经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古典诗文诵读,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为了激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教室黑板的一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一诗”。同时,班级开展诗词背诵和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渐渐地浓了起来。我们抓住机会,又及时推出了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背诗的范围也渐渐扩展,从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两年来,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一一印入了童真的记忆。
3.配合教材拓展阅读
(1)结合课文作延伸阅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使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上《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课文之前或之后,学生主动阅读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书籍,读了《长征》《四渡赤水》等书。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
(2)结合课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推动自主阅读。如上《海底世界》,作业是举办一次“海底世界”展览,向同学们介绍两三种海底动物植物及其特点。于是学生去收集资料,阅读,绘图,写上解说词。不少学生较系统地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进行查寻、归纳。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寻、下载有关图片和材料。
自编手抄报。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课外阅读,将有关知识摘抄后自编手抄报。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养成。
开展“我和好书交朋友”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时,让学生畅谈读书的乐趣和收获,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争着广泛阅读。还设计了“与书为友”的读书卡,由学生填写所阅读的书目,摘抄喜欢的词句,写心得体会。最后由家长、教师评价。
4.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一谈到习作,教师往往会说学生缺少阅读。现在的学生整天穷于应付练习作业,哪有时间去阅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增加阅读量,就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从原有的课时里挤出)。学生可从家里带书或到校图书室借书。集体阅读有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能够专心阅读,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小学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教室里可摆放一些教育性的玩具和科学性的器械,如地球仪、地图、放大镜„„营造探究知识的环境,促进自主阅读。
(2)少布置练习作业,留出时间课余阅读。课余时间把握好每天的阅读量,固定每天用20~30分钟进行阅读,双休日稍作增加,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随意阅读。不提任何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看各类书籍(包括侦探、推理、漫画等)。提倡学生“读自己爱看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3]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爱读、愿意读了,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习作,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手独立地表达个体的“我”。在三至六年级这四年里,坚持每周早读前五分钟讲成语故事,朗读古诗等;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20~30分钟的阅读,等到小学毕业,预计学生平均阅读量达到200万字,为作文储备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思维材料和作文材料,超过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
(二)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生活机械单调。许多学生不太留心生活,虽然每天都在生活当中,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发掘不到其中的美,提笔当然就无话可写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作文素材,触发作文的灵感和激情。丰富其生活,才能丰富他们的心灵。
1.依四季组织活动,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春天,带学生到郊外踏青、爬山、放风筝、植树„„夏季,可组织划船、游泳„„秋天,可领学生到近郊去野炊、采集标本„„冬季,让学生体味滑冰、滑雪、堆雪人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感知自然的生命和活力。现在城市的学生只是从温度的高低和着装的厚薄知道季节更替,青山绿水、麦苗一片,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后歇息的田野„„孩子们无从得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由玩耍,看、听、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自我感悟。同时,教师要带孩子们观察,“教他们在平常的现象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去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点点滴滴、零零星星的体验,似雨点落在他们的心上,这些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
2.给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游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地蹲在蚂蚁洞旁。这时走过来一位成年人,好奇地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说在听蚂蚁唱歌。成年人笑道:“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被笑声激怒了,冲着成年人大声喊道:“你又没蹲下来,怎么就说蚂蚁不会唱歌?”是的,蚂蚁不会像人那样演唱,也不会像鸟儿那样鸣叫,可是对于“唱歌”,孩子们的理解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虫儿的触角碰击、翅儿颤动„„孩子都认为它们是在“唱歌”。作为教师有时真该“蹲”下来,用儿童的眼光去感知世界。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里尽情地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随心所欲地展开自由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造力,尽情地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他们自由地与伙伴交往,坦白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受压力的束缚,不被功利观念所左右”。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他们共同玩耍、生活的前提。“为儿童创造自由活动时间,并不是说使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发性可能养成懒散、懈怠的习性。我们应当安排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学校每天下午有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孩子们玩耍。但我们发现,“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下棋”“跳绳”等传统游戏,他们玩得少。军棋中的规则孩子们也不愿遵守,最后干脆就不下了。他们模拟科幻片、动画片中的某些感兴趣的情节,随心所欲地定些他们认同的规则,就开心地玩起来。有时我们组织拔河、乒乓球等比赛活动;有时开展一些智力游戏和简单的试验,或采集树叶做“叶画”等。有时索性让孩子们各人干自己的事情,不用硬性的计划规定来束缚他们,让他们玩个够。“儿童的本性是这样,不这样儿童就不可能认识和思维”。
双休日、节假日,为了留有完整的半天让学生自由玩耍,特别吩咐家长协助。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将隐现在他们的习作中,将是他们习作沙滩上的五色贝壳,是绚丽斑斓、富有主体特征的语言和思想。孩子需要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游戏,去自主实践,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3.放手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家庭开始了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赖、依附于父母,成长受到影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错过了许多生活体验。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实践出能力。凡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如在家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架、淘米、洗菜、洗衣服、帮家里购买日常用品、打电话、订牛奶。在学校,积极参与劳动值日,洒水扫地、擦窗,打扫环境区„„“力求通过劳动引起学生思维”。我们较为有效的做法是:
(1)学生集体植树或养小动物。如,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培植几棵小果树。学生凑钱买几棵树种在学校的植物园内,浇水、施肥、除虫,时常有学生三三两两,照料这几棵树。这几棵树是他们共同的牵挂。这期间,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是通过劳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所持的见解”,因此,这些思想,“就不可能杂乱无章,语言也不可能因循守旧”。
(2)每个学生独自养一盆花或一种动物。独生子女较多地被动接受亲人的关爱,缺乏情感主动。在养花或小动物的劳动中,学会关心、爱护,产生怜爱、牵挂、担心、焦虑、喜悦、成就感等。这些情感是自主创新习作所需要的,同时也为习作提供了第一手丰富的观察材料。
(三)自主创新习作,自由倾吐
习作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智力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体现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本课题实验的基本内容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注重学生从阅读中积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感情受到熏陶,从而为作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就是从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材料。只要在生活中撒开“网”,就能捕捉到写不完的材料。
积累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倾吐做准备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让他们自主地用语言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少讲“作文”“日记”这些词,不说“明天要写篇描写人的作文,同学们思考思考,打算写谁”之类的话。“在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
我们常常利用课堂时间,对一个话题说说谈谈,然后再提笔写写。这样做,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以我手写我心,没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不觉得“难于上青天”。
2.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及时抒写
(1)抓住情境,及时体验,及时书写。学生亲身经历、目睹的事情,事后立刻写下来。如,一次上课,天突然黑了下来,即刻大雨倾盆,学生感到有些害怕。我停下课,领学生站在走廊上观雨。学生活跃起来,一扫刚才的胆怯,用手接水或互相嬉戏,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先说说各自心情和看到的情景,然后在稿纸上自由写,没有条条框框。即时落笔,或多或少都有话可写了。内心涌动,即刻就倾泻于纸上,这是自主创新习作的重要方面。
(2)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细节和场景,让学生及时回味、动笔。如一女生说,“五一”出游回家时没买到快车票而改乘慢车,不仅能有更多的时间看沿途风景,还可尽情地与车厢里的同龄孩子玩耍;有的学生喜欢生病,因为这时父母会从打工的城市回来看他,守着他,给他带来许多好吃的,他还可以不上学不做作业。孩子的某些想法从成人的视角看不那么积极,不值得提倡、鼓励,但却是孩子内心对客观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表达出来,倘若时间久了,那种特殊的感受会淡忘,学生写不出,也难写得好。
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对而言较为单一,偶然的变化使生活泛起微波,带来不同寻常的感觉。要引导学生及时将生活中的“小浪花”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写,逐渐养成对生活中细小变化而产生的瞬间情感的把握,使笔触细腻,从而写作范围更广。
3.大量听写,促进自主创新习作
听记,是非常好的作文起步方式。听记其实就是以范文为例,寻取借鉴,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听记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类文章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他们来说,这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晰、明确。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注意从外部提供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习作中形成一种对该类文章如何写作的大致轮廓,从而为学生的作文构想提供材料和模式的潜准备。
教师选取的范文应是学生能理解、接受的(符合其知识水平、心理基础及生活经验),但应略高于学生的一般作文水平,不宜过长。教师先朗读一遍,要求学生专心听;朗读第二遍时,语速稍缓,让学生听记,个别不熟悉的词,教师可写在黑板上;朗读第三遍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补充。标点符号也可读出来让学生记下来。
听记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快速书写能力。听记完后,学生一般都记住了该篇文章的内容。比自己看、比教师仅仅范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我们一般安排每两个星期听记一篇,有时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等。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习作欲望。
4.自主创新习作,放胆习作
清代龙启瑞曾制定过一份古代儿童课程表,其中有“隔日写诗,逢三、八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的内容,从中可见私塾作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训练的大密度、高频度,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给时间、创环境,采取多样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倾吐心中的积蓄,自主创新习作、放胆习作。
(1)班上设有“心雨”信箱。从练笔的角度出发,也便于师生间的沟通,在班上设立“心雨”信箱,让学生写下想告诉老师的心里话,高兴、忧愁、委屈、疑虑„„写上名字,也可以不写名字,教师做他们的亲密伙伴。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完全由自己决定。自主创新习作意识的萌芽就是这样生长的。
(2)创办班刊为学生发表作品的园地。班刊名为“太阳花”,每个星期办一期,四个小组轮流主持。采摘、组稿、排版、誊写等由各组自行安排。每逢星期一,教室里的“发表园地”,就会贴上一期《太阳花》。
(3)每个学生备有速写本,随时将生活中的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①速记同学在操场、教室、早晨见面、课间休息等所说的话。用对话形式写。②学生们叫喊的话、自言自语的话,学生高兴、惊奇时发自内心的一些语言。如,看到校园里绽开的花时、妈妈买来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时„„
(4)随意选题,有感而发。我们作文,往往是因生活中景、物、理的感触而产生感情的冲动,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才酝酿主题,写出文字,最后确定题目。而要求学生做命题作文则往往是逆向进行的,先有题目,然后回忆材料写成文章,这就很难形成感情的冲击波,显得很被动。而随意选题,将作文从形式训练中解放出来,作文题材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寻找,是对生活实际感受的一种体验。
三、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根据本实验的理论假设和实验目标,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验和评估。
(一)学生自主阅读状况
(二)学生自主创新习作状况
(三)学生习作成绩
第二篇:小学生创新作文实验研究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小学生创新作文作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杨建庄 王明平任思贞
(濮阳市油田第六小学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针对小学生写作现状,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习作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能力培养的教改实验研究。让儿童能够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表达儿童的世界,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创新学习与创新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自主写作;创新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1]
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下笔很艰涩,探究其根源,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令人忧患。他们每天从家里走入学校,从学校返回家里,生活单调,面窄。而且不论是在家和学校,‚具有主动性的都不是少年儿童自己,他们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教下生活,没有完全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同时他们自己也无法具体地展开这个空间。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范围太狭小,他们感知的事物太少了‛。
[2](13—20)
这种被迫的闭目塞听是习作的障碍。
针对上述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查阅有关资料,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少和生活单调这两方面。为此,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作文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过程
本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优化影响小学生习作自主性素质发展的因素,构建小学生自主性习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该模式主要由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和自主创新习作三个部分构成,三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成语引路,以‚讲‛促‚读‛
成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故事性强,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所以,成语能激起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自主阅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讲述。利用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讲一则成语故事,内容包括该成语的来历、意思及引申义。教师的讲述起示范作用,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快,学生的课桌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成语故事书。
第二步,安排10名学生组成成语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成语故事。故事的具体内容由这十位学生自己决定。在台上讲完后,该学生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记到本子上。
第三步,按学号顺序学生轮流上台讲成语故事,并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抄下。此后,第三步骤反复循环。
学生为了讲好成语故事,一般都会做充分准备。首先阅读成语故事书刊,经过比较,挑选一则成语故事;接着反复练读;然后上台讲述。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选择,自己决定。上台讲述,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以‚讲‛促‚读‛的目的。
此做法坚持一个学年,学生就可从同伴这里听到100多个成语故事。同时推动了自主阅读,积累的成语会远远超过100个。这对他们口头表达,书面语的运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思考都有积极的帮助。学生对历史、古典文学产生了兴趣。课余时学生会自主地阅读,读些历史、寓言、人物传记、古诗词等。
2.阅读并背诵古今诗词
中国历代经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古典诗文诵读,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为了激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教室黑板的一角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一诗‛。同时,班级开展诗词背诵和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渐渐地浓了起来。我们抓住机会,又及时推出了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背诗的范围也渐渐扩展,从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两年来,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一一印入了童真的记忆。
3.配合教材拓展阅读
(1)结合课文作延伸阅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使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上《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课文之前或之后,学生主动阅读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书籍,读了《长征》《四渡赤水》等书。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
(2)结合课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推动自主阅读。如上《海底世界》,作业是举办一次‚海底世界‛展览,向同学们介绍两三种海底动物植物及其特点。于是学生去收集资料,阅读,绘图,写上解说词。不少学生较系统地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进行查寻、归纳。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寻、下载有关图片和材料。
自编手抄报。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课外阅读,将有关知识摘抄后自编手抄报。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养成。
开展‚我和好书交朋友‛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时,让学生畅谈读书的乐趣和收获,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争着广泛阅读。还设计了‚与书为友‛的读书卡,由学生填写所阅读的书目,摘抄喜欢的词句,写心得体会。最后由家长、教师评价。
4.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一谈到习作,教师往往会说学生缺少阅读。现在的学生整天穷于应付练习作业,哪有时间去阅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增加阅读量,就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从原有的课时里挤出)。学生可从家里带书或到校图书室借书。集体阅读有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能够专心阅读,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小学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教室里可摆放一些教育性的玩具和科学性的器械,如地球仪、地图、放大镜……营造探究知识的环境,促进自主阅读。
(2)少布臵练习作业,留出时间课余阅读。课余时间把握好每天的阅读量,固定每天用20~30分钟进行阅读,双休日稍作增加,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随意阅读。不提任何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看各类书籍(包括侦探、推理、漫画等)。提倡学生‚读自己爱看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
[3]
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爱读、愿意读了,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习作,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手独立地表达个体的‚我‛。在三至六年级这四年里,坚持每周早读前五分钟讲成语故事,朗读古诗等;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20~30分钟的阅读,等到小学毕业,预计学生平均阅读量达到200万字,为作文储备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思维材料和作文材料,超过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
(二)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生活机械单调。许多学生不太留心生活,虽然每天都在生活当中,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发掘不到其中的美,提笔当然就无话可写了。这就需要教 2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作文素材,触发作文的灵感和激情。丰富其生活,才能丰富他们的心灵。
1.依四季组织活动,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春天,带学生到郊外踏青、爬山、放风筝、植树……夏季,可组织划船、游泳……秋天,可领学生到近郊去野炊、采集标本……冬季,让学生体味滑冰、滑雪、堆雪人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感知自然的生命和活力。现在城市的学生只是从温度的高低和着装的厚薄知道季节更替,青山绿水、麦苗一片,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后歇息的田野……孩子们无从得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由玩耍,看、听、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自我感悟。同时,教师要带孩子们观察,‚教他们在平常的现象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去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 的体验,似雨点落在他们的心上,这些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
2.给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游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地蹲在蚂蚁洞旁。这时走过来一位成年人,好奇地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说在听蚂蚁唱歌。成年人笑道:‚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被笑声激怒了,冲着成年人大声喊道:‚你又没蹲下来,怎么就说蚂蚁不会唱歌?‛是的,蚂蚁不会像人那样演唱,也不会像鸟儿那样鸣叫,可是对于‚唱歌‛,孩子们的理解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虫儿的触角碰击、翅儿颤动……孩子都认为它们是在‚唱歌‛。作为教师有时真该‚蹲‛下来,用儿童的眼光去感知世界。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里尽情地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随心所欲地展开自由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造力,尽情地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他们自由地与伙伴交往,坦白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受压力的束缚,不被功利观念所左右‛。[5](6—8)
[4](61)
点点滴滴、零零星星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他们共同玩耍、生活的前提。‚为儿童创造自由
[4]活动时间,并不是说使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发性可能养成懒散、懈怠的习性。我们应当安排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87)
学校每天下午有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孩子们玩耍。但我们发现,‚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下棋‛‚跳绳‛等传统游戏,他们玩得少。军棋中的规则孩子们也不愿遵守,最后干脆就不下了。他们模拟科幻片、动画片中的某些感兴趣的情节,随心所欲地定些他们认同的规则,就开心地玩起来。有时我们组织拔河、乒乓球等比赛活动;有时开展一些智力游戏和简单的试验,或采集树叶做‚叶画‛等。有时索性让孩子们各人干自己的事情,不用硬性的计划规定来束缚他们,让他们玩个够。‚儿童的本性是这样,不这样儿童就不可能认识和思维‛。
[4](86)
双休日、节假日,为了留有完整的半天让学生自由玩耍,特别吩咐家长协助。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将隐现在他们的习作中,将是他们习作沙滩上的五色贝壳,是绚丽斑斓、富有主体特征的语言和思想。孩子需要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游戏,去自主实践,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3.放手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家庭开始了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赖、依附于父母,成长受到影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错过了许多生活体验。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实践出能力。凡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如在家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架、淘米、洗菜、洗衣服、帮家里购买日常用品、打电话、订牛奶。在学校,积极参与劳动值日,洒水扫地、擦窗,打扫环境区……‚力求通过劳动引起学生思维‛。[4](59)
我们较为有效的做法是:
(1)学生集体植树或养小动物。如,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培植几棵小果树。学生凑钱买几棵树种在学校的植物园内,浇水、施肥、除虫,时常有学生三三两两,照料这几棵树。这几棵树是他们共同的牵挂。这期间,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是通过劳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所持的见解‛,[4](59)因此,这些思想,‚就不可能杂乱无章,语言也不可能因循守旧‛。
[4](59)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2)每个学生独自养一盆花或一种动物。独生子女较多地被动接受亲人的关爱,缺乏情感主动。在养花或小动物的劳动中,学会关心、爱护,产生怜爱、牵挂、担心、焦虑、喜悦、成就感等。这些情感是自主创新习作所需要的,同时也为习作提供了第一手丰富的观察材料。
(三)自主创新习作,自由倾吐
习作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智力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体现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本课题实验的基本内容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注重学生从阅读中积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6]
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感情受到熏陶,从而为作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就是从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材料。只要在生活中撒开‚网‛,就能捕捉到写不完的材料。
积累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倾吐做准备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让他们自主地用语言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少讲‚作文‛‚日记‛这些词,不说‚明天要写篇描写人的作文,同学们思考思考,打算写谁‛之类的话。‚在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 我手写我心,没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不觉得‚难于上青天‛。
2.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及时抒写
(1)抓住情境,及时体验,及时书写。学生亲身经历、目睹的事情,事后立刻写下来。如,一次上课,天突然黑了下来,即刻大雨倾盆,学生感到有些害怕。我停下课,领学生站在走廊上观雨。学生活跃起来,一扫刚才的胆怯,用手接水或互相嬉戏,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先说说各自心情和看到的情景,然后在稿纸上自由写,没有条条框框。即时落笔,或多或少都有话可写了。内心涌动,即刻就倾泻于纸上,这是自主创新习作的重要方面。
(2)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细节和场景,让学生及时回味、动笔。如一女生说,‚五一‛出游回家时没买到快车票而改乘慢车,不仅能有更多的时间看沿途风景,还可尽情地与车厢里的同龄孩子玩耍;有的学生喜欢生病,因为这时父母会从打工的城市回来看他,守着他,给他带来许多好吃的,他还可以不上学不做作业。孩子的某些想法从成人的视角看不那么积极,不值得提倡、鼓励,但却是孩子内心对客观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表达出来,倘若时间久了,那种特殊的感受会淡忘,学生写不出,也难写得好。
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对而言较为单一,偶然的变化使生活泛起微波,带来不同寻常的感觉。要引导学生及时将生活中的‚小浪花‛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写,逐渐养成对生活中细小变化而产生的瞬间情感的把握,使笔触细腻,从而写作范围更广。
3.大量听写,促进自主创新习作
听记,是非常好的作文起步方式。听记其实就是以范文为例,寻取借鉴,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听记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类文章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他们来说,这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晰、明确。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注意从外部提供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习作中形成一种对该类文章如何写作的大致轮廓,从而为学生的作文构想提供材料和模式的潜准备。
教师选取的范文应是学生能理解、接受的(符合其知识水平、心理基础及生活经验),但应略高于学生的一般作文水平,不宜过长。教师先朗读一遍,要求学生专心听;朗读第二遍时,语速稍缓,让学生听记,个别不熟悉的词,教师可写在黑板上;朗读第三遍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补充。标点符号也可读出来让学生记下来。
[4](269)
我们常常利用课堂时间,对一个话题说说谈谈,然后再提笔写写。这样做,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以 4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听记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快速书写能力。听记完后,学生一般都记住了该篇文章的内容。比自己看、比教师仅仅范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我们一般安排每两个星期听记一篇,有时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等。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习作欲望。
4.自主创新习作,放胆习作
清代龙启瑞曾制定过一份古代儿童课程表,其中有‚隔日写诗,逢三、八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的内容,从中可见私塾作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训练的大密度、高频度,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给时间、创环境,采取多样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倾吐心中的积蓄,自主创新习作、放胆习作。
(1)班上设有‚心雨‛信箱。从练笔的角度出发,也便于师生间的沟通,在班上设立‚心雨‛信箱,让学生写下想告诉老师的心里话,高兴、忧愁、委屈、疑虑……写上名字,也可以不写名字,教师做他们的亲密伙伴。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完全由自己决定。自主创新习作意识的萌芽就是这样生长的。
(2)创办班刊为学生发表作品的园地。班刊名为‚太阳花‛,每个星期办一期,四个小组轮流主持。采摘、组稿、排版、誊写等由各组自行安排。每逢星期一,教室里的‚发表园地‛,就会贴上一期《太阳花》。
(3)每个学生备有速写本,随时将生活中的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①速记同学在操场、教室、早晨见面、课间休息等所说的话。用对话形式写。②学生们叫喊的话、自言自语的话,学生高兴、惊奇时发自内心的一些语言。如,看到校园里绽开的花时、妈妈买来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时……
(4)随意选题,有感而发。我们作文,往往是因生活中景、物、理的感触而产生感情的冲动,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才酝酿主题,写出文字,最后确定题目。而要求学生做命题作文则往往是逆向进行的,先有题目,然后回忆材料写成文章,这就很难形成感情的冲击波,显得很被动。而随意选题,将作文从形式训练中解放出来,作文题材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寻找,是对生活实际感受的一种体验。
三、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根据本实验的理论假设和实验目标,我们在实验的第三阶段即将结束时,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验和评估。
(一)学生自主阅读状况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自主阅读情况家长问卷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表明:自主性习作教学实验班学生比对比班学生的阅读兴趣高、阅读时间长、阅读量大。
(二)学生自主创新习作状况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自主创新习作情况学生问卷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表明:自主性习作教学实验班学生每周主动习作的次数、人数、字数比对比班多,作文主动性高。“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三)学生习作成绩
1.通过两年多的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实验班学生的阅读量增大,生活体验增多,作文热情普遍高涨,能将所见、所闻、所行之事,真实地写下来,学生不觉得写作是件苦事。一堂课40分钟内,学生能围绕某个主题写400多字的文章。
2.依据新课标要求,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编制试卷(期末考试)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学科作文成绩分段对比统计。
测验结果表明:自主性习作教学实验班学生习作能力比对比班学生发展显著。
3.实验使学生逐渐有了习作的兴趣,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自觉自愿地、无拘无束地写。实验班有40多名学生曾先后在校报、地方报、《作文选刊》《小学阅读指南》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习作,在各级各类征文竞赛中多人获一、二等奖。
四、几点思考
(一)自主创新习作需要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儿童最最喜爱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最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最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 [2](13—20)比如,郑渊洁的童话《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将一只善良、热心帮助其他动物的老鼠舒克写得非常感人,孩子读了一遍又一遍。《狐狸列那的故事》《格列佛游记》等儿童读物都是孩子喜欢的,读后印象深刻。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感知世界、感悟生活的内容,体现的是儿童的主观性。儿童对生活的感受有别于成人,‚生活的每一步都在儿童面前展开出某种吸引他,迷住他理智和心灵的新事物、未知事物‛。[4](86)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课堂上出神地看着树影在墙壁上的阳光圈里怎样闪烁时,[4](86)绝对听不进你所说的任何一句话。‛ 他们对生活的感觉与成人完全不同,这反应在习作上,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的文章似成人调子才认为好。比如,停水、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不方便,带来烦恼,这只是成人的感受。孩子们却很兴奋,他们才不会烦恼,往往还觉得有意思。这在他们的习作中表达出来了。一个女生说,她喜欢停电,因为她手举燃烧的蜡烛,那样子像一个小天使。还有孩子说,停电了可以真正地玩捉迷藏的游戏,伙伴们很难找到我,多有趣;停电了,可以尽兴地在墙上玩手影的游戏;停电了,爸爸、妈妈还有我坐在阳台上看月亮,给我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的习作中每一句话都是他们自己的言语、他们的心声。这种主观表述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感知的基础上的,体现了自主作文的精神。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充分文化化了的社会,教育是把儿童自身尚无法产生兴趣但对于他在现代社会求得实际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灌输给他。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以成人的标准为主要标准。‛
(13—20)
[2] 孩子需要儿童游戏和儿童文学。‚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儿童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一个世界,[2](13—20)一个在其中感到趣味,感到自由,感到如鱼得水般地身心愉悦的世界。‛
有一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哪里,也 6 “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研究成果
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接着,她想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一朵云彩一样的丝。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行的快乐。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这些就是孩子的自主创新习作,只有儿童文学才能滋养出来。我们力求让学生多读些儿童文学,孩子们的习作需要儿童文学。
(二)自主创新习作需要倡导阅读经典
大量阅读是学生自主创新习作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仅仅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是不够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阶段,让学生读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如果一直由学生随意阅读,没有目标,不加以引导,那么就很难有较好的收效。我曾经看到过一份学生假期的书单,是当地教育部门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全部都是知识性科普读物和社会名流的成功经验,没有一本文学作品,现在开给学生阅读的书目太强调与时代结合,‚而有些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积累的,这种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髓很宝贵,不能因为它不够现代而忽视它‛。[7] 阅读从《诗经》开始,多诵读古代诗词,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读一些古今中外经
[8]典名著,在经典著作的精神养料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变得坚强、宏大、高尚,‚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创造自我、创造世界‛。
(三)自主创新习作需要尊重小学生差异性和心理自由
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儿童少年,他们的习作才会具有个性和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天性,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迟缓;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不善言词……儿童天然存在着差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儿童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评价。对于一些喜爱文学、擅长作文的学生,可以将标准定高些,激励他们;有些不善表达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牵着走。孩子好似那千万种花,他们都要开花、结果,只是开花、结果的时间不同罢了。教师要尊重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长。
‚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是鼓励他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给他一个想象的空间,允许他自由地联想和自由地言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扼杀掉儿童的创造力。‛生不能够自主创新习作,作文就失去了意义。
只有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和心理自由,让儿童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个体去生活和思考,自主创新习作才能真正的实现。
[9]
[5](6—8)
传统的观念‚玉不琢不成器‛,过分地强调了成人对儿童的干涉,对儿童不放松的压制和管制。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他们作文也是一个模样,学
才会作为儿童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青少年创新学习与创新习作实验研究》的子项研究成果报告。
参考文献:
[1]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8.
[2]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读书,2003,(6):13—20.
[3]郭奕勤.介绍《阅读的效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73—75.
[4]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杜晓利.走向儿童文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6—8.
[6]顾明远,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211.
[7]沈祖芸.与作家王安忆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04—02(5).
[8]徐鲁.声讯时代为什么要重读经典[J].读者,2004,(4):16—17.
[9]黄全愈.孩子就应该是孩子[J].读者,2004,(8):50—52.
第三篇:《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第三阶段实验计划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第三阶段实验计划
一、情况分析: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正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接受和推广。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忽视了创新情感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创新创新情感的培养。
二、阶段实施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开阔知识视野,诱发创新灵感。
2、开展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情感课题教研活动。
3、认真组织实验教师教研,寻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创新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三、阶段研究措施
1、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情感需要,激活创新意识。
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鼓励求异质疑,彰显创新个性。
3、结合研究过程,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定期做好各实验班间的交流,总结,提升研究能力。
4、做好阶段性总结及阶段性评估工作。
四、具体安排:1、2007、3制定阶段实验计划,开展学生的创新情感现状的调查。2、2007、4――2007、6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情感方面的研究。3、2007、7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2007年3月
第四篇:《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第一阶段实验计划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第一阶段实验计划
一、情况分析:
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表现有:只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注重共性培养,压抑个性发展。只重视智力因素,无视非智力因素;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践训练。学生只是被动地继承前人的知识,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国内外实践研究证明小学生创新能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新能力等会产生重要作用。
二、阶段实施目标:
1、对实验教师进行专题性、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教研的自我指导能力。
2、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寻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3、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阶段研究措施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把利用当前的信
息技术环境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2、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展示目标,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设计课题。在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4、结合研究过程,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不断总结、提升研究能力。
四、具体安排:1、2006、3确定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2、2006、4――2006、6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研究3、2006、7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2006年3月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第四阶段实验计划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第四阶段实验计划
一、情况分析: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开展教育科学实验,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任何教育科学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课堂这一主渠道。国家远程教育传输信息平台的建成,实现的卫星电视系统、因特网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合一,就为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契机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阶段实施目标:
1、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优化课堂结构,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题、探索创新的氛围和时间。
3、用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开阔知识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三、阶段研究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诱发创新灵感,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求异、质疑,诱导想象,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唤起创新灵感。
2、加强对实验的全程管理,坚持课题组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软件,设计训练方案,负责检测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时地、有计划地检测。
3、加强对实验班的横向交流,通过互听互评等形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研究工作。
4、每月一次专题实验研讨活动,谈经验、述体会,共同进步。
5、课题组负责搜集实验课例、教案、随想、论文、个案分析和自制的软件等实验资料。
四、具体安排:1、2007、9制定阶段实验计划,开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现状的调查。2、2007、10――2007、12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研究3、2008、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