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写作教学的新探索
语文教学新视野”专题研讨(之二)
美国写作教学的新探索
曹勇军
2016年2月至8月,我应邀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与该院写作教学专家傅丹灵教授合作,开展“中美写作教学”研究。在傅老师的帮助下,我在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Pkyonge的八年级、九年级和十年级先后听了40多节课,并结合课堂观察收集、阅读了美国写作教学的书籍资料,对美国的写作教学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读写素养(Literacy)是美国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各人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把它译成“读写素养”,也有人把它译成“读写能力”“读写技能”。大家也都喜欢用它,认为这个概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最基本的内容和最终的培养目标。这个概念也是我观察判断美国语文教学的标准和尺度:一节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就看它能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说,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真正有效且清晰地指向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写作教学中,“读写素养”这个核心概念具体体现在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真实写作、写作工作坊、过程指导、微型课与一对一辅导、写作目的与读者意识、多文体写作与项目学习、多元评估等诸多实践探索之中。下面我试着围绕这几个方面,概括对美国写作教学的观察和思考,介绍美国写作教学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成果。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新探索”更多是从我们的角度说的,也许在美国并不新,已有多年探索的历史,是他们人所共知的常识。
第一,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
读必须依靠写,不写就读不深也读不透;写必须依靠读,不读就写不成也写不好。美国阅读教学中有写作,写作教学中有阅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这是他们单元教学设计安排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与我们教学中单篇课文的读写结合不同,他们更多是结合整本书阅读的读写结合。美国课堂上许多教师不用教科书,而是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学作品开展教学。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品的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通过批注、表格等方式深耕文本,研读细节,理清思路,挖掘内涵;第二阶段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针对细读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对话讨论,展开“头脑风暴”,问题驱动,让文本生发出丰富的观点;第三阶段是探索性写作(Exploratory Writing),用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促进自我的成长。
我在Pkyonge中学听课,发现他们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这样。比如八年级的Jen老师,就是通过读写一体的探索性写作开展教学的。她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阅读小说+给文本做注释批注+小组讨论+制作海报(把小组讨论内容放进去)+学生写初稿+教师写评语+学生修改。之后,学生提交第二稿。一般以一个“学习季(quarter)”九周为一个读写单元:读一本书+写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互补,一篇是记叙类的“Creative Writing”,一篇是论说类的“Academic Writing”。一年有四个“学习季”。要说明的是,在美国,“Creative Writing”与“Academic Writing”是一对写作训练的术语。前者是指创作性写作,后者是指研究性写作;前者侧重想象和虚构,后者侧重概括和议论。这对术语大致概括了写作训练的两大基本能力指向。
第二,真实写作。
真实写作(Real Writing)是与虚假写作(False Writing)对立的。叶圣陶曾经说:“我谓实际作文(即真实写作),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发。而学生作文系属练习,势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答宋育瞳》)由于范围、程序、功能和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课堂写作很容易变成与真实写作对立的虚假写作。因此,美国写作教学非常重视真实写作,以此帮助学生从虚假写作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真正的读写素养。什么是真实写作?美国写作教学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生活的真实。就是要有真实的生活需要,有自己想写的真实的写作内容,有自己实际的写作目的,还有具体的对象和读者,而不是为老师而写作,为分数而写作。二是写作过程的真实。就像生活中真实的写作过程一样。比如,学生常以为作家一提笔就能写出完美的文章。这就不真实,因为完美之作是作家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甚至推倒重来才写出来的。又如,学生以为作家动笔之前就把文章写作内容和形式想得清清楚楚,写作不过是把心里的想法写到纸上而已。这也不真实,因为作家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发现、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真实的写作过程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学生。写作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把原来粗糙的变得完善,把原来模糊的变得清晰,把原来肤浅的变得深刻,这也是一种写作的真实,而且是对真实写作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第一层意义的真实写作,美国教师做了很多探索。比如美国写作教学名师凯利•盖勒格(Kelly Gallagher)在其名著 《培养青少年写作者》(Teaching Adolescent Writers)中介绍了自己的探索:他曾用专业餐厅网站评介美食的文章作范文,教学生如何写餐厅美食推荐类的应用文章;用报纸上专业影评人的文章为样板,教学生学习文章多样化的开头;用美国《新闻周刊》上的专栏评论文章,教学生学习论辩文说理展开的逻辑组织结构;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让大家在班级小组分享中观摩学习,不断进步。总之,充分利用各种具有特定目的、对象和情境的写作资源,推动学生的写作进步。在第二层意义上,美国优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强调自己的写作示范,把粗糙的写作初稿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自己在写作中的挣扎、纠结、痛苦和对策,亦或是独特的思考过程,以此让学生了解写作的真实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写作策略和技能。
当然,克服虚假性、增强真实性的关键是遵循选择性原则,即让学生有多样的选择,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材料和表达方式,写出有自己声音的文章。因为“选择带来一系列好处,学生从心底接受了写作任务,就形成了动力,促使他们写得更好„„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做好动笔的准备,就需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要写的作文有话说。”(凯利•盖勒格的《培养青少年写作者》)
第三,写作工作坊。
美国的写作教学比较推崇写作工作坊(Writing Workshop)这种教学形式。不是说有一个专门的、单独的教室叫“写作工作坊”,而是在原来教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具有新的写作理念、师生互助、开展写作教学的空间。美国中学采取走班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室,学生到点进来上课。除在教室铺上地毯、摆上课桌椅、配备电脑、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之外,教师会对教室进行个性化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布置,如墙边摆上书架、配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图书、墙上贴满写作的提示和学生作品的挂纸。比如我去听课的Pkyonge中学九年级教师Cody的教室就是这样。他的教室有七八张教学挂纸,营造了浓郁的写作氛围。其中一幅挂纸上写着:如何避免陈词滥调。内容是提醒学生写作时应注意纠正造句行文的不良习惯,比如“不要用太多形容词”“避免例如‘基本上’‘像’之类的无意义的填充词”“转折词、连接词要多样化,不要只用‘并且’‘但是’”“不要写‘我认为’‘我觉得’”“不要总用一个形容词或者动词”等等。
“Writing Workshop”中“Workshop”不是像传统教室里的写作学习那样教师讲学生听,或者一味地让学生埋头苦练,而是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有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和愿望的学习环境,安排独立的写作时间,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师生分享合作。这是一个真实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方式,可以让学生置身其间,学习范文、讨论分享、打腹稿、修改、重读、编辑,甚至站起来伸个懒腰四处走走放松一下,请教同学,或是感到沮丧时把写作先放一放„„就如同生活中的写作者一样进行真实的思考和写作。由此可见,支撑写作工作坊的是过程写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写作工作坊强调教师的写作示范。教师自己一定要是一个写作者,而且必须要像师傅一样,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示范,把自己的写作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并肩战斗,帮助学生进步。莫瑞说: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从痛苦到喜悦的写作过程,你就永远不懂得怎么去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为你不会用一种“作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无法看出其中的技巧,于是就只能教套路。写作是挣扎,会写作的教师才能帮助挣扎中的学生。
第四,过程指导。
访学期间,我和傅丹灵教授合作,在中美两国各选择15位语文教师,做了一个有关中美写作教学的微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我们的观察基本一致。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学写作教学“五部曲”一般是:(1)作前命题;(2)作前指导;(3)学生写作;(4)教师批改;(5)讲评升格。而美国的写作教学“四部曲”则是:(1)作前选题;(2)过程指导;(3)写出草稿;(4)修改评价。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写作教学注重过程指导(Process guidance)。
“过程指导”缘于美国的“过程教学法(Process Theory and Approach)”,这是20世纪60年末 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写作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代表人物是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教授唐纳得•莫瑞(Donald Murray)和唐纳得•格雷夫斯(Donald Graves)等人。过程教学重在“过程”,重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一般我们的写作往往关注的是写作前和写作后,如写作前指导怎么写,写作后怎么评,而中间的过程学生却得不到帮助。过程教学法则重在对过程的帮助,开始可以讲讲怎么选题、怎么构思、怎么打草稿,还可以讲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怎么办等等。它采用工作坊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一边写,教师在一边指导,而且一帮到底。这样“少写多改”——写的篇数并不多,但学生天天有进步,篇篇有提升。还有一点,强调学生要多练。过程教学法认为,学生练得太少,因此天天要练习,时间要有保证。这样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能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了,因为每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困难不一样,好的怎么帮,差的怎么帮,中间的怎么帮,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别问题。传统写作是布置作文、改作文,过程指导才是真正地教学生作文。
据纽约大学教授艾坡毕和他的妻子兰格在全美五个州20所顶级初高中的调查,“过程指导”在美国写作教学中被广泛应用,“91%的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写作前拓展思路、组织观点,90%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构思、写草稿、修改和组织文章等具体的写作策略”(艾坡毕和兰格的《成功写作教学研究——中学课堂写作的有效方法》)。可见,这么多年下来,过程指导已在美国中学写作课堂沉淀下来,成为写作教学的基本常识和共识。
一次过程指导包括选题、素材、结构、初稿、合作、修改,还包括微型课、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辅导”等基本要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热身或者预写来帮助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内容;(2)写多份草稿来组织拓展思路;(3)编辑文字,解决写作规范层面的问题;(4)修饰润色,完成作品。这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写作者往往在几个阶段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因此要写多份草稿。这是整个写作过程的核心,是学生最需要帮助和引导的地方,也是传统写作教学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第五,微型课与一对一辅导。
微型课(mini-lesson)是一种针对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简短且集中的授课方式,一般只有几分钟。教师就像教练,观察学生写作,提供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微型课可以安排在写作课开始,也可以在中间。每次微型课,教师仅关注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醒或建议,帮助他们处理当前写作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密切观察学生,而不是依赖于规定的教材和教案。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需要向全班讲解的问题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微型课,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指导。一对一辅导(one on one tutoring)是为了解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通常是在课堂写作时教师与其交谈。教师会走向那个举手寻求帮助的学生,或那个通过肢体语言看得出正在写作中挣扎的学生,花几分钟的时间,根据对学生以及他们写作进程的了解,提出具体建议。一对一辅导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建议也因人而异。
以下是美国写作教学名家潘妮•齐特(Penny Kittle)的一个课例(潘妮•齐特的《与学生一起写作》)——
学生凯拉决定写一篇祖母过世的作文,潘妮•齐特分七步对她进行了一对一辅导。第一步:思考话题和结构。凯拉告诉齐特,想借鉴亚历克西在《我的印第安教育》中的写作手法,每学年选一个场景进行描写。从她祖母去世到举行葬礼前后一共三天时间,凯拉想按照“早上—中午—晚上”的顺序把每一天记录下来。齐特鼓励她不顾一切地先写出第一稿再说。第二步:写第一稿的评语。读过凯拉的初稿后,齐特在笔记本页边处留下了评语,第二天把笔记本还给了她。评语中教师赞扬了学生写得很好的几个地方,也建议她把一些地方删掉,并且提出了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三步:快速查看。看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评语,是否需要帮助。第四步:写第二稿的评语。教师发现学生交上来的第二稿未作任何修改,决定下次课上找学生谈谈。第五步:简短并坦诚的课上辅导。教师指出学生被原来预设的“早上—中午—晚上”的故事框架束缚住了,没有写出什么重要的事情。齐特对凯拉说:“你讲的故事很重要。你告诉过我,失去祖母对你来讲打击很大,但你的读者并没有感受到这点。他们试着跟随你的引领,但是很快变得迷茫。就像这个地方——你这篇作文里的第一个场景是你和妹妹早上起床,吃过早餐后开车去医院,这样的场景看不出重要性在哪里。”接着说:“这个地方,你走进房间,听到祖母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看到她脸色苍白„„此处描写很紧张,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场景很重要。如果你想让读者感同身受,得好好想想怎样组织语言。你要尊重读者的时间,把所有无关的部分都删掉。”最后说:“没人关心你去医院前刷了牙,包括你自己。但是在第一稿里你要把这些细节都写下来,这样才能把自己带到那段回忆里然后记起对自己来讲重要的东西。这些细节描写很关键,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但现在你不能手软,要大段删掉无关的细节来突出重点。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辅导不过5分钟,5分钟乘以10个旁听的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六步:凯拉作出了相应的修改。第二稿由四页变成了两页,而且读起来顺畅了许多。第七步:齐特把凯拉的写作过程作为教学范例让其他学生学习,让凯拉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她的写作过程。凯拉写作进步的过程也成为齐特的一次微型课内容。
第六,写作目的与读者意识。
美国写作教学的理念是:写作教学的本质是修辞,即培养学生根据场合、目的、读者选择写作的文体、结构以及语言的过程。(艾坡毕•兰格的《成功写作教学研究——中学课堂写作的有效方法》)
在美国写作教学中,写作目的(Writing purpose)和读者意识(Reader Consciousness)是确保写作真实性的两个关键点。平时,写作教学中教师很注意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因为目的不同、读者不同,决定了写作内容的取舍和行文的策略,也就塑造了写作者的表达方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真实生活中读者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在过程指导中让学生互为读者,互批互改,通过读者的反馈,增强效果体验,强化读者意识,有的教师还设计了相关写作练习,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9•11”之后,布什政府在美国国内加强了通信监听的范围和力度,舆论纷纷。有教师从《纽约时报》节选了相关社论文字:“让我们对这件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吧:无论是否处于非常时期,对美国人民的非法监听活动都是对公民自由的侵犯。真正尊重宪法与相关法律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法律管辖国家安全局是在越战以后写成文的,因为政府把公民列入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黑名单来监听„„这种对公民自由权益打擦边球的做法是毫无益处的。”教师要求学生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和“目标读者是谁”两方面展开分析,“头脑风暴”后学生做出回答。关于第一问,学生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批评总统的行为、为反对总统行为获取公众支持、用批评声阻止这项举措等。关于第二问,学生讨论后认为,文章的目标读者大致包括:纽约民众、其他地区阅读这份报纸的读者、法律制定者及投票者、批评这项举措的民主党人士、对要不要支持这项举措摇摆不定的共和党人士等。还有的教师引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开展写作,让写作成为充满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的自觉的社会交际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当得知加州政府准备取消盖勒格老师的班级与加州联邦大学合作的“桥梁工程”升学预备项目时,盖勒格老师和学生一致决定给州长写信,陈情劝说。由于“坚信自己的写作目的(表明他们要拯救这个项目的立场),知道自己试图影响目标读者(在这个例子中是州长)的看法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动力”,学生从网上收集材料,用T型表格记录辨析正反双方的观点,打草稿,反复修改,寄出请愿信。学生不仅完成了写作任务,更在实践中培养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七,多文体写作与项目学习。
美国写作教学提倡多文体写作(multigenre writing),就是把几种文体揉在一起,依据生活情境和能力发生的先后,确定几种文体训练的顺序。每一种文体,教师先示范,学生再尝试写作,反复修改,然后分享学习,进入下一种文体的写作。一个专题写作过后,各种文体都巧妙地揉在里面。这是美国写作教学的“新产品”。
有个七年级学生的多文体写作内容很经典。这个学生对恐龙很感兴趣,写的就是恐龙中的一种——异龙。他从高速公路工地炸山发现怪物异龙写起,先写了一段异龙素描,然后写了一首“无人生还”的自由体诗歌,接着是对幸存者的采访对话,以及异龙袭击凤凰城的新闻,又写了有关异龙的百科全书词条,还配上了自己的漫画,展示异龙被抓捕的过程;接下来,想象恐龙生活在动物园里,生活习性怎样,怎么饲养、照料它,吃东西要花多少钱,喂食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写了说明文;随后,还写了一个通知,告诉游客什么时间可以来看异龙;最后,还以动物园饲养员的身份写了一组日记。(汤姆•罗曼诺的《文体混合与风格变更》)这个学生运用了记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涉及神话传说、诗歌、对话体故事、素描、意识流片段、新闻报道、百科全书词条、图表说明文、日记等,还配有漫画,十分丰富,充满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把知识、想象和多样的文体揉在一起,相互衔接照应,形成了一个整体,表达了自己学习探索的收获和成果。
我在佛罗里达附中听课期间,正巧赶上Jen老师围绕“殖民主义”话题开展多文体写作。她指导学生阅读了美籍尼日利亚裔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崩溃》(Things Fall Apart),然后依次指导学生学习诗歌写作、寓言写作、作文结尾想象改写和议论文。Jen先教学生怎么写诗歌,怎么选择意象,怎么处理分行节奏韵律,怎么运用细节;再教他们学写寓言,指导如何运用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比喻;还教他们怎样富有创意地改写结尾;最后,则是指导概括论点,寻找论证材料,写一篇有关殖民主义的议论文,表达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写作结束后,每个人将作文装订成册,汇编了一本配有照片的多文体作品集。最后一堂课,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分享。教师前后花了7~8周,每周拿一个多小时来指导,帮助学生修改。这样,过程就出来了,互助合作也有了,既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也构建了丰富完整的写作经验。
多文体写作体现了美国教育中常见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特色。不夸张地说,美国大中小学生是伴随着项目学习长大的。我在美国课堂听课时,经常看教师在白板上写“Review Project”。这里,“Review”,是指做一个东西看一遍再看一遍、审查一遍再审查一遍的意思,要反复来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磨出来。“Project”可以翻译成“项目”或“任务”,但不同于我们通常讲的“作业”,不是简单的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而是指一个项目课题,有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多文体写作的过程就是这样,它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探索研究,挑战自我,同伴互助,解决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方案和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八,多元评估。
我们在中美写作教学调查中发现:中国教师常用的写作评价手段主要是以“分数+评语+讲评”为主,也开始出现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等多样形式。美国教师常用的方法是:以学生自评、学生讨论为主,辅以教师写评语、打分、讲评等形式。中美写作教学都以鼓励学生发展为原则,但中国教师更在意对作文审题的正确、立意的新颖、文采的出众的评判;美国教师除关注作文质量外,更注重学生自主完成写作的过程以及学生写作的收获和发展。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写作教学更加多元。这种多元体现在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上。
美国写作教学注重过程指导,经过了学生打草稿、一对一辅导、多次修改的过程,教师已经对学生的作文作出了反馈和评估,因此教师虽然也打分,但并不太把分数当回事。他们重视设计学生自评表,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内化写作知识和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潘妮•齐特老师写作单元结束时给学生的自评表的内容——
请完整仔细地回答下列问题:
●告诉我,你的写作过程——从开始到结尾,你是怎样写作的? ●哪篇范文对你的思考和写作影响最大?
●你在这篇作文里运用了哪些叙事手法?解释一下你作文中的注释。这篇作文里有哪些生动的细节?哪里是你真正的声音?哪些句子结构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语言的韵律?
●你写这篇作文时从别人那里学来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同学的评语、一个读者的评语或草稿上的评语等等。
●这篇作文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还有时间可以完善这篇作文,你首先要修改哪部分?
●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并解释为什么打这个分数。对比自己作文中的写作要素和课上我们共同想出来的叙事要素来解释。
评估方式不仅有这类总结性的自评,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创意的评估样式。下面是《科里奇维中学写作指南》中七年级开学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回顾小学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具体如下(其中的图片省略):
给老师的信
反思:即仔细回想、认真思考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即便这个世界看到的我只是表面,我也永远会用笔和纸表现‘真我’,让我的灵魂比我的眼睛更加耀眼。”(引自一位校友的信)写作背景:写作可以让读者对我们了解得更深。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你是怎样的读者和作者,我希望你回顾一下自己在六年级或整个小学时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可以从以下话题考虑(当然你还可以增加自己喜欢的话题):
●写写你在六年级时的写作与阅读经历。
●可能在四年级时你已经完成很多作品了,那就写写你那时的写作经历以及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写作经历。
●把你小学的写作经历和六年级的写作经历做个比较。●写写你作为读者和作者的优势与劣势。
●回顾一下你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阅读对你写作有帮助吗?说明一下是如何帮助你的。●今年你在阅读和写作上有什么目标?
●你是如何写作的?用了什么方法? 在哪里创造作品呢?有哪些灵感、受到过哪些启发?受到过哪些特别的影响?等等。
写作题目:给老师写一封信,讲讲你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成长反思。写作注意事项:
●开篇有力(如列表/单、引用他人的话、逸闻趣事、事实或数据)。●组织自己的思想(如段落、过渡句等)。●展开并支撑你的观点(如感官、形象的动词、“快拍”等)。●句子的多样化。●结尾有力。●修改与编辑。
这项写作作业以毕业校友的一段话为引子,饶有兴趣地以教师为读者发出邀请,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写作理由,并且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作为读者和作者的感受。这个写作任务设计得很巧妙,既训练了写作能力,又让学生对写作进行了自我评估。
第二篇: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
摘要:按照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其分类教学,彰显因材施教的特色。
关键词:初中作文 分类教学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版块,分数多达53分,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语文老师认为最难以去啃的一块“骨头”,它往往花去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能够收到的成效却往往让人的希望落空。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也在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参差有别,写的作文又各具个性,除了每次训练有一定的大范围的要求和标准外,学生的习作又会呈现出不同的实力和水平来,如果仅仅只是靠老师的低头苦改、给分评价、集中讲评,可能会有泛泛而谈的问题,对不同学生的作文会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意义。所以现在我尝试着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采用了分类教学的方法,并把它延伸到写作课以外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中去,有一定的成效。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阅读积累深厚,写作能力强,可在班内往往只是极少数而已。
我首先会有针对性地推荐他们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经典写景写人记事类的名家散文等。提高其阅读能力,提升其文学修养,从而也能间接激发其写作灵感,也可以在其写作实践中有一些好的借鉴,如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其次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
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里供学生们来共同欣赏或做为优秀习作在作文评讲课中示范。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为班级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些身边的榜样,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写作目标,提升自己的写作信心。
第二类,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可是他们往往混杂在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
我同样用培养优秀生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只是在作文的意境、立意等方面要求略低一点。也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针对他们每次作文出现的各类不同问题,如审题失误,详略不当,开头或结尾未能点题等,进行全文或片段修改,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相信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对这类学生大有裨益。
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假以时日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将会崭露头角,朝优秀型靠近。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往往就会拿作文书来“移植”。
我曾在写作课上用示范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这一类学生大多数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示范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所以我要求他们订一些写作素材类的期刊,买一些有指导意义的作文书来看,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写作范本;同时要求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决不能有想走捷径,抄袭他人作文的念头,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降低对这一类学生写作评价的要求,一旦发现可取之处或进步之处,就予以肯定和相对较高的作文分数,激励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让他们的写作水平得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他们阅读能力比较低,平日里基本没有阅读的习惯。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
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针对作文教学的方法也不一而足。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的同仁比我的心得体会更多、更好,而在这里我把自己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小心得、小做法写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能对作文教学这一语文教学重头戏有所裨益。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新探索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践课
贵州省长顺县第一小学 陈兴珍
【摘要】上好科学实践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科学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科学实践 目的 任务 过程 结果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本人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例如,本人在教学《美丽的晶体》时,教师提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我们比较一下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这几种 1 物质的颗粒形状与大小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这些物质的颗粒特点: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颗粒都是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其次,要明确观察任务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无意性、情绪性明显,感知的选择性较差,观察时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观察前提出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
以三年级《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带到学校来。上课时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先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看看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会用一些形容词进行描述,如圆形、椭圆形、月牙形等;再通过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法观察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又有什么不同,也要求学生用一些形容词进行描述。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最后再进一步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样一步一步的观察,学生对植物的种子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时,我提出的观察任务是:要求学生用眼睛看一看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是分层结构还是颗粒结构;用手摸一摸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手掂一掂,感受它的轻重;把两块岩石相互撞击一下,用耳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用鼻闻一闻岩石发出的气味; 用小刀划一划,观察岩石的软硬程度;用滴管滴一滴稀盐酸,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等等。让学生充分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 2 官去仔细地、有序地、全面地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时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要明确实验过程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他们往往是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一步一步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六年级《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师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其中一个盆中, 马铃薯都浮起来了; 再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把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两个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在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两个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浮。这时候有学生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接着有个学生说:“哦,浮的一盆水可能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这就是盐!3 从而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最后让学生回忆整个操作过程,写出实验报告。
第四,要明确实验结果
实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如何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事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教师要根据实验的性质、难易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将通过观察获得的还处于零散的感性认识逐步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向本质问题探讨,结论由学生探讨出来,教师只加以肯定和总结。
在《磁铁》这一课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就提出磁铁有什么性质?(会吸引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当我们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去吸引铁钉时,会看到什么现象?由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当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旋转,等到它静止时,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这时,告诉学生: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引导学生这样一步一步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归纳出实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敢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篇: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
作者:张力丹
摘要: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理念正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我们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要不停地探究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本人就写作方面对以下几种写作教学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 高中英语 成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
一、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不足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对“写”的要求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它很注重培养中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且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分值也不断提高。但是,多年以来英语写作和语篇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从历年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听读技能在逐年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写作部分的成绩还未达到要求(雷卿,2000)。可见,加强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突破传统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不足是当务之急。
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以成果教学法为主导地位,在这种教法培养下的学生,写作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空洞。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重视语言知识,特别注重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恰当使用(Pincas,1982)。在这种方法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熟悉范文(familiarization);控制性训练(controlled writing);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成果教学法以行为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亦被看作是刺激一反应的过程。教师以学生的作文作为最后的成果进行修改、评分、评判的依据;而学生认为写作的提高只有改正自己的语言错误。成果教学法过分注重写作结果,学生的写作过程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而且写作过程似乎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所以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写作兴趣索然。我们可以发现,此教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作用,是和当前外语学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悖的。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理念正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结果教学转为过程教学。学生既需要陈述性知识(学什么),也需要程序性知识(如何学)。Holec(1981)指出学校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写作过程教学和体裁教学会为中学传统成果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二、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是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应运而生的,在我国越来越受到英语教育者的关注(李森,2000;陈立平、李志雪,1999;张在新,2000;韩金龙,2001等)。根据Tribble(1996:37),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过程是由制定计划、寻找素材、撰写草稿、审校等环节和技能训练构成。“过程;怍模式”(process—writing mode1)是由Graves(1978)提出的,他认为应该提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internalize)写作的全部过程,这包括信息收集(brainstorming);制定计划(planning);写作阶段(drafting):同伴评议(peer—conferencing);同伴编辑(peer—editing)等步骤。与成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过程的培训,学生不是学习,而是逐步获得了写作技巧。在此教学法中教师的地位是辅助的,而学生会在团队活动中意识到写作过程是一种群体问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韩金龙,20001:36)。根据于飞,张惠芬(1996:39),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可以体现在:
1.由于指导的重点放在写作的过程上,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了解写作必经的几个步骤,如写前准备、起草、初稿、修改或重写等,最终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起草和重写,这样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或重写,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教学法花费的时间较多,接受短期培训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多种文体和体裁进行写作练习,而且学生对一般常规写作模式、写作目的和读者也缺乏清楚的概念,所以这种方法总是和其他方法(如内容教学法)结合使用。
三、体裁教学法(genre approach)
体裁教学法是近10年随着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形式主义(formalism)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因其服务的目的不同而功能有所不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语言规则,更应该理解在特定的语境中,文本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Halliday的这一观点为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做出了贡献。
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把交际事件表述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序运用语言,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办事的实例,而“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则可看作是一种体裁(Swales,1999:45—48)。Vijay K.Bhatia(1993)进一步阐释体裁,指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可以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秦秀白,2000)。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交际目的是体裁的核心思想,它使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Kay,H.&T.Dudley—Evans,1998)。比如记叙文和议论文交际目的不同,那么它们各自的图式结构就决定了这两类体裁的语篇内容和语言的选择完全不同。另外,体裁具有常规性、制约性、程序性、重复性、习惯性等特点。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秦秀白,2000)。
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秦秀白。2000):
● 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 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Kay,H.& T.Dudley—Evans,1998)。
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一般为:
1)示范分析(modelling):教师通过范文介绍某一体裁,讲解其目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对此体裁有一个直观、全面的感性了解。
2)共同协商(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在这一阶段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创作一篇文章;也可让学生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解析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践将范文中学到的体裁分析知识融会贯通。
3)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此阶段也是模仿写作阶段,给学生一个新的题目,让他们模仿范文体裁的特点进行自我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 approach)的可行性 除推荐上述两种写作教学法外,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相结合也可适用高中学生的写作教学。一方面,过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从语言形式上和写作程序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体裁教学法可以从写作内容、目的和语言功能等方面培养学生语篇建构能力,发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国外许多英语教育专家已经在过程一体裁教学法中做出不少研究成果,如Eschholz(1980),Pahridge(1996),Badger和White(2000)等。Badger和White(ibid.)认为,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和体裁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都可以为作者提供足够多的输入,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的写作潜力;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怎么说。Badger和White(ibid.)曾用下图表示过程——体裁材教学法的写作过程:
从图中右栏来看,教师、学习者本人和文本均可以成为调动学生创作潜力的输入源。从图中左栏看,写作过程按箭头的方向成为一个可循环的过程。教师、学生本人和文本都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某一题目的语境,然后帮助他们确立此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接下来帮助他们考虑文章的语域(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某一体裁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然后,学生结合写作过程的各种技巧(制定计划、写草稿、修改等)进行具体创作。从此意义上看,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过程一体裁教学法的写作过程不同于过程教学法中的写作过程,它已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的训练过程.而是将写作的各个要素调动在一起(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段),揭示出写作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行为,它是一个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人与文本、人与社会多方位的互动过程。
过程——体裁教学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示范与分析:这一阶段类似体裁教学法中的范文分析。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一种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体裁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由浅层—— 语言要素,深层—— 语境要素和写作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合因素构成。
2)模仿分析:通过模仿分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商,使他们对某一体裁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这一阶段类似体裁教学法中的共同协商阶段。
3)技巧培训:可以在这一阶段着重训练某一写作技巧,比如如何撰写主题句等。
4)独立创作:给学生某一题目,根据范文中体裁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中的技能来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作中有拟定计划、打草稿和修改等写作过程。修改包括自己修改。小组互改和教师批改。
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可行性在于使学生理解写作的本身是受语境制约并由交际目的决定的一种交际手段。写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又可以学习写作技巧。通过范文讲解、集体仿写、小组互改等步骤,学生可以分别或同时从范文、同学和教师处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教学过程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参考文献
【1】Badger,R.,& White,G.2000.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54(2),153— 160.
【2】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3】Derewianka,B.1990.Exploring How Texts Work【M】.Newtown,NSW,Australia:Prima~ English Teaching Association.
【4】Eschholz P.A.1 980.The prose models approach:Using products in the process【A】.In Timothy R.Donovan,& Ben W.McClelland(Eds.),Eight Approach to Teaching Composition 【M】. Illinois: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5】Graves,D.H.1978.Balance the Basics: Let Them Write【M】.Ford Foundation:New York.
【6】Holec,H.1981.Autonomy and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Pergamon Press. 【7】 J Kay,H.& T.Dudley.Evans.1 998.Genre:What teachers think【J】.ELT Journal,52(4),308— 314.
【8】Lunsford,A.A.1 985.Cognitve studies and teaching writing【A】.In McClelland BW,& T.Donovan,(Eds.),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in Composition【M】.New York:Modem Language Associ— ation of America.
【9】Pahridge,B.1 996.Genre,text type and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J】.ELTJournal,53(4),249— 255.
【10】Teo,Peter.1999.Process writing:peer evaluation revisited【J】. REACT(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Advanc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11】Picas,A.1982.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M】.London: Macmillan. 【12】Swales,J M.1990.Genre An~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Tribble,C.1996. Wri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陈立平,李志雪.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1999,(1).
【15】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1—18 【1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J.外语界.2001,(4):35—40. 【17】蒋家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外语界,1995,(4).
【18】雷卿.语篇衔接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3)-6—12. 【19】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新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9—23 【20】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8— 15
【21】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2—46
【22】滕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 对美国勘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3】于飞,张惠芬.写作教学中的“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内容教学法”浅析【J】.外语界,1996,(3):38— 40.
【24】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13—218. 【25】张吉生,周平.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26】张在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第五篇:农村教学点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索(定稿)
农村教学点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索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写作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寻找符合农村教学点学生特点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点写作教学效率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在现阶段,教学点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仍然大量存在。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教学点在全县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和教学点学生总数在全县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教学点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下一代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0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严重问题,效果很差,这个大家都清楚,‚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条件差,师资缺乏的农村教学点,写作教学中少、慢、差、费的问题格外严重。具体表现就是教学点的写作教学漫无目标、低效重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结合农村教学点独特的校情、学情,借助国家配备的班班通引入的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采用情景作文教学法以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模式教学方法,探索和建立一种适合农村教学点独特的校情、学情的全新的写作教学新模式,供广大教学点语文教师借鉴和模仿,不断提高农村教学点写作教学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学点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教学点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教学点的孩子,70%是留守儿童。我对周边教学点学生进行习作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
1、受教学方式影响,教学点学生写作的兴趣普遍不高
2、受客观条件限制教学点学生普遍阅读面狭窄,语言积累不足
3、教学点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教学点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针对教学点独特的校情、学情,在写作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改变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
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借助最新写作教学理论,改革教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写作教学必须突出阶段训练重点,同时还要注意各个阶段的衔接与过渡
农村教学点有三个或者四个年级,各年级写作训练的任务和重点都不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应该将教学点的写作教学分段,分别确定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如一、二年级以说话和写话为重点,主要解决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人、物、事,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对这些人、物、事的好恶,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刚开始可以群言堂,你一言我一语,克服为难情绪,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一个一个说,有顺序的说,有条理的说,抓住特点说。紧接着由说而写,由说话自然过渡到写话,完成阶段教学目标。在三四年级学生要由写话过渡到写文章,有一定的跨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范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进行仿写,降低难度,提高兴趣。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情景作文训练。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卡通人物、漫画等,复述故事、描绘场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由说话、写话到作文的跨越。例如 我所在教学点有位叫张楠的小女孩,在我刚接收这个班级的时候,她不会写作文,我问她为什么不写,她就用哭泣来代替回答。后来在作文课上,我先让她听其他的孩子发言,再鼓励她来说一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想法。慢慢地,她也被其他孩子的快乐所感染,从不说到说,从少说到多说,从想说到能说、会说,然后引导她把自己所说写下来,帮助她克服为难情绪,经过帮助,她的作文也由最初的几十个字到几百字,由简单到语句通顺、内容丰富了,成功完成了写作教学的目标。
当然,这个‚先说后写‛的过程也不是盲目进行的,最开始学生肯定是不知道从何说起的,那么教师就可以确定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自己说一说,然后跟同学们一起把自己的叙述和描写记录成文。这样全程引领,不但可以给小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创造轻松的氛围,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四、确定训练目标和重点之后,我们还必须明白:写作教学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说话、写话的简短句子训练,叙事、描写、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片段训练,以及综合各种能力的篇章作文训练。我们必须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既要分年级分学段,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同时又必须明白,写作能力又是一項综合性的能力,它包含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运用,因此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分别进行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部分明确指出:‚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图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和鼓励孩子们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我认为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记得一次作文课,书中要求孩子们写难忘的事,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他们表达的最难忘的事大多数都是‚被妈妈表扬‛、‚第一次去动物园‛这样的话题,缺少生活性和童真性,孩子们好象在说别人的故事,我丝毫感受不到他们的‚难忘‛。只有两个小男孩的发言让我眼前一亮,一个小男孩详细讲述的是:在暑假的时候,他到金色大道,满头大汗地爬到树上去摘槐花吃,结果不小心把槐花里的‚毛毛虫‛也吃到了嘴里,那痛苦与复杂的心理被他的语言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个小男孩说他最难忘的事是:他在冬天的时候在冰上滑冰,本想秀一秀自己高超的滑冰技艺,可不小心摔了个仰面朝天,那钻心的疼痛和突发的狼狈样,弄得他格外尴尬。听了他们的讲述,两位同学那狼狈的样子和痛苦的神情仿佛就浮现在我和同学们的眼前。说完后我又引导他们说说为什么难忘,哪里难忘。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爆发出阵阵笑声……课堂最后,我说应该给这两位小男孩点赞,并且因势利导,告诉其他同学:‚写作要关注自己的生活,你们的生活就是多彩的,自己的衣食住行有许多都是值得回味的,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把自己平凡生活中精彩的一瞬间记录下来,把普通人生活中小小的感动记录下来,也可以是优秀的作文。‛这样的作文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微博中、空间里,跟同龄人一起分享。让学生明白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写真人真事,这样既解决了没事可写、不会写的难题,又提高了孩子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主动去寻找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从中得到教益。
因此,学生面对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题材,而是不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对各种事物不留心观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物不识物,见事不知事。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并且将所见、所听、所感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解决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问题。
五、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联系
教学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割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为了提高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学段的课文篇目,确定课文这个范本能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需要哪些写作上的相关知识,制定周写作计划。同时教师还要常学课标,保持童心,言传身教,激发兴趣。从课标中领悟作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从中对照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而且教师自己还要养成爱写作的习惯,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将学生引向热爱写作的光明大道。
教师还必须注意,统编教材上的作文教学大多带有一定的方向性或脱离农村教学点学生的生活与知识水平,因此,教学点的作文教学必须根据校情、学情采取两条线作文训练,即教材作文和非教材作文,共分成四个模块,一是教材作文,二是同步的非教材作文,三是读写结合作文或片断训练,四是日记。
教师还要注意读写结合。我们知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吸收就不可能有表达。如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更加紧密地相联,应该在学课文时学习作文知识,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加强作文训练;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相应提高。教师还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指导学生从生活中、从书报中撷取那些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当然还必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便积累语言,借鉴方法。
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个性化的评价,用这个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力求个性化,根据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如‚藤上有瓜‛这个词,全班学生都理解它的含义,我就根据不同的情况写下各种评语,如‚藤‛子已经完整了,如果‚瓜‛大一些,就好了。‚藤上‛不仅有‚瓜‛,而且‚瓜‛如果有形有色,那就更好了。也可以充分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这种贴近学生心灵,融入学生生活的评语,激活学生内心的写作冲动,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励。如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大拇指,或波浪线旁画一个☆,或直接下评语。对于字迹潦草,内容空洞的作文则坚决要求重誊或重写。学生认真重誊或重写后,给予鼓励评价。毕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当然有时也可以教学生自改作文,甚至可以利用班班通实物投影仪投影同学们的大作,现场集体评改,或者晒到网上、个人的学习空间里,大家自由修改、自由点评。通过这种流行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隐藏的写作潜力,实现写作教学的不断发展。
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被排在了最后,足可见写作的难度和重要性。‚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可是当前的农村教学点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出题、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文,作文简直是‚惨不忍睹‛。本人在农村教学点承担语文教学多年,对这种现状深感痛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采取了一些新颖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探索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希望这种新模式能够帮助农村教学点的语文教师克服教学点写作教学低效、无序的痼疾,彻底改变农村教学点作文教学的落后面貌。不断提高农村教学点写作教学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学点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