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时间:2019-05-13 12: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一篇: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曾庆林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写作教学是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学教育阶段,培养创新能力,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与训练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然而,综观各地现状,许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实际写作水平与他们应该具有的写作能力不相符合,而中学写作教学效率也相对低下。那么,在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上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本文特针对当前学生写作及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写作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创新写作教学的方法等方面做了新的探究。

一、当前学生写作及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创新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师生心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尊重学生个性,倡导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理念,确实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不少创新作文争相涌现,不少中学作文园地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喜人景象。但泥沙俱下,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病态”写作思想倾向的抬头。由于有些教师对创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的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其深层丰富的内涵,因而,在指导中学生写作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中学生在写作“创新作文”时出现了一些离奇古怪、悖情夺理的不正常现象,使得部分学生的作文中缺少灵性,缺少创新,缺少真知灼见,缺少真情实感,缺少人性,千人一面、千口一腔、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说大话的现象比较严重。

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语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语文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创新教育时代的来临,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也日益暴露出不足。主要表现在:忽视语文课程的创新价值,仅把课程看成传授知识的载体和工具;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增减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多数教师习惯于讲演式、讲授式教学,甚至有的老师发展成为评书式教学,并以此为荣,沾沾自喜;教学媒体落后,很多老师习惯于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显然,新课程标准为当今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作文训练过多地注重语言表达,对思维的作用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些老师的写作教学情境过于单调、乏味。传统写作教学一直沿袭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价这一单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限定在课堂中,学生的写作活动处于静止、封闭的状态,写作情境的过于单调和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厌烦写作。

2、高中写作教学的应试倾向非常严重。为了提高学生高考作文的成绩,学生的写作活动处于封闭的应试训练之中,同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相脱离,同人的丰富多彩的复杂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似乎变成了为高考而作文的反复操练的“写作机器”。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直接的、严重的后果是高中学生写作中缺乏对自己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写作中空话、套话、废话多。在当代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很难使人沐浴到情感的雨露,学生的作文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

3、高中写作教学在写作指导和评改等教学环节上的缺陷较多。如写作指导方面,有些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各种各样的格式、规范,讲究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写作环节上的技能技巧,归纳出所谓的“口诀”“窍门”,常常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活积累、语言积累与思想感情积累的引导。写作教学中存在着 “泛技术化”倾向。在写作评改方面,有些教师缺乏写作主体意识,墨守成规,教师全批细改,结果是劳而低效,甚至劳而无效。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写作数量大,批改时间紧,部分教师批阅写作常常只能是打印象分,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个不良的后果是学生完成作文与作文讲评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老师辛辛苦苦讲评时,学生头脑中早已印象淡薄。

高中写作教学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写作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一点是写作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在文章中真正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教学更是不容忽视的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研究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上如何突破传统的束缚,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从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语文新课标的标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创新写作教学正是要在教学中积极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同时创新写作教学还重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通过这样的创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创新写作教学积极倡导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引导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写作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创新,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些最终将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创新写作教学的方法探究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同时要优化作文评改方式,重视学生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

1、让兴趣作为学生写作的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去学,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很难学得好。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以前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

那么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在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或在晚自习前利用10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些哲理性的说理文,或是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抒情散文。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领悟,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在我的学生中,不少人比较喜欢余秋雨的一些文章,我就给他们选读一些精彩的语段,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时,一定要投其所好,找一些学生较关注的问题的文章。还有就是要坚持,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们把这种兴趣慢慢培养成一种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过渡到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然后自觉地写生活札记。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经常写“生活札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对他们将来 从事科学研究及其他各项工作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很多学生还养成了自觉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习惯的养成,表明兴趣提高了,学生不再是被动写作,创新思维的源泉点就激发出来了。

再次,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大力营造写作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和充分的活动空间;开放创新写作教学的课堂,引导他们的大胆探索自主活动,在生活的海洋里“自主”地遨游。提供让他们施展身手的文学舞台,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观察、多角度审题、构思、讨论、评论等机会。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迸发创造条件。课前五分钟的讲诗、讲人物、讲故事活动,定期组织“话题漫谈”活动,这也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训练学生“讲”的能力、积累赏析文学作品方法和经验的途径之一。还可举办文学社、举行校园个人作品朗诵会,成立校园记者团、广播台,校内组织元旦联欢、中秋赏月、讲演比赛、知识竞赛;为他们向全国各级各类刊物投稿指点迷津等。

总之,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多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在阅读和活动开展中的写作兴趣。

2、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探求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

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逐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求创新思维及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直接思维等,其中重点是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创新方法包括赋形方法、逻辑推演方法、形象点染方法等。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除了非常规性思维都是求异思维。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我们创新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入手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2)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思维是写作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想象空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自己独特的心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二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播放恰当的音乐,观看适合的影视作品,有感情地朗诵优秀诗文,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在观察的基础上鼓起学生想象的双翼。三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想象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 面的书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总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使学生学会下笔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下笔时才能如行云流水,纵横驰骋。

3、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获取创新素材

稍微有一点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写作最难的莫过于无东西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吃过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酿成的,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样,那就是要先博采百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时才会做到下笔如有神。

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该如何积累呢?我想应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获取写作中的创新素材。

(1)通过观察事物,从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取创新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有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写作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心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体验,增加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的驱动下“乐于动笔”,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素材,积累素材,然后带着自己的情感再将它描述出来。生活不是凭空而来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个宽大而丰富的存在,它变化着、汹涌着、激荡着,只要我们亲身去体验,敞开自己的胸怀,伸出自己的双手,去热情地拥抱它,生活一定会把你浸染、洗涤、陶冶,一定能让你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

观察是分层次的,有初次观察、再次观察和反复多次的观察,有表面的观察和深层次的观察,有单一的观察和关联性的观察等等。有的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简单,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少观察或只观察表面的东西和单一的事物,而没有经过反复多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也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因而观察到的往往是单一的、表面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现象,在指导观察时就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既要观察其表面的特征,又要思考其内在的联系。由此可见,观察是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通过指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新发现,积累了创新素材,写作时就有新东西可写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写作意识。

(2)在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寻找创新写作的契机

任何人的生活范围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更多的经验是从间接生活中得来的,即在阅读他人的作品中获取的。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文学大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览群书。杜甫就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训练易激起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描写、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要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充实学生语言库存。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同时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当学生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大量的阅读和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源头有活水涌动。所以阅读这一环节是写好作为的基础,是第一步。只有把这第一步走好走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作文枯燥无味的现状。

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的过程呢?

一是立足课内。就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教师要在对教材中的课文作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谴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①变作家材料为写作素材,锤炼加工形成文段。单独记忆作家的生平事迹是很枯燥的事情,特别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将作家生平事迹进行加工,整理成文段,这样既了解了作家又练习了写作,可谓一举两得。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看课文记知识,还要整理写作素材。

②提炼课文主旨而成文段。课文主旨既是教材梳理中必需的一点,同时又可以成为我们写作过程中的作文素材,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目的。③分析技巧、模仿写法。读而不思永远是别人思想的跟随者,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思而不写则无法检验语言的运用能力。“写”是语文学习的高级能力。而我们的文本都经过筛选的经典,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文章。

④诵读品味语言,避俗求新。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有选择性的阅读,然后把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作为借鉴。

二是放眼课外。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强化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从量上来说,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自主的阅读才是至关重要的。要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就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积累。

①师生共读一篇文章。选取不同内容作品,风格各异,给人新鲜感。它带领着我们或徜徉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物中,或聆听那古寺庙宇里智慧的钟声;它可以历练我们的意志,也可以教给我们做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渴望走进阅读的世界里。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也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丝清新和新鲜之气。

②为学生进行经典导读。新课程标准颁布了中学语文课外必读书目,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部分名著并进行点评,使学生可以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得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并大大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增加阅读的数量,也使得学生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作文不是靠一节两节作文课就能写好的,它要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可见只有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作文教学才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新气象。

4、更新评价观念,鼓励创新意识。

批改和讲评作文一直是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作文批改时,教师大多是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可等到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时,大部分是只看看分数或等级,对满篇文章中的红笔修改根本不用心揣摩,下次作文时仍然是我行我素,作文中的毛病没有根本改变。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借用新课标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对作文批改做一些新的尝试,即由传统的教师一人批改的形式分为教师批改(包括面批),学生自批、他批,小组批改相结合的形式。每个学期这几种形式可以插进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文评议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除了对学生的作文作一定的评价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使学生从评议中得到启示,从而指导日后的写作。因此,在评议学生的作文时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他们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且展开讨论,以利把作文改好写好。同时,作为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一定要中肯,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想象、梦想、设想,即使幼稚可笑、不大合情理等,作为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得到启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创新不是建造空中楼阁,创新也要认真研究过去,取其精华,用其妙着,大胆拿来,激发灵感。任何进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聪明的人总是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理想的峰巅进发。作为二十一世纪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有利于学生提高的前提下,另辟蹊径,让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创新。希望我们能共同创造良好而宽松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研究生活,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运用科学的创新方法,使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2012年12月15日

第二篇: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

平顺县

王福明 陈翠萍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艰难的事,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拿着作文题或满面愁容,或搜肠刮肚,憋了半天的劲好不容易完成的文章不是泛泛平叙、内容空洞,就是陈腐不堪缺乏新意。然而,写作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叶老也说过,“练习写作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说说我的一些方法心得。

一、抒写自我,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因此老师需要起好引导作用。

中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是缺乏写作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对于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初中生对生活已经有了较强的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经历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倡导“自我文学”,“身边文学”,引导他们抒发自我,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文章表达出来。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个范围内拟订题目。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正好触碰到了心中所积蓄的东西,表达的欲望得到牵引,因而可以写出真实且不乏文采的文章,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写作的信心倍增。

二、培养观察能力,敏锐体察生活

有了写作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是写自己的生活,更要反映社会生活,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真的、善的、美 的,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生活,敏锐体察,加强写作前客观因素的积累。因此,要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怎样深入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呢?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事事留心,时时留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还要开拓视野,见多识广,更要化生为熟,取精发微。我的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要让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我的观察要求是:一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二是要有序进行;三是要倾注感情。为此,我采取了相关的训练方法,如将观察对象分为人物、事物,动的、静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要求学生将每天观察所得和所想以随笔的形式写入日记,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说给大家听,然后集体讨论评析。即引进“写作档案袋”的评价模式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很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紧跟新课改步伐,有耐心、恒心,贵在坚持教学档案袋的运用,使咱的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求得发展。

其次,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范文,特别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几乎每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其写法及其观察、体验生活的方法。如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先生通过三次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悲惨遭遇及内心世界变化的写法。同样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把人力车夫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人这一小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文章,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我们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先贤们目光的敏锐和情致的深婉。

最后,就是要及时适当地要求学生将实际观察、学习借鉴与写作练习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三、发挥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 发挥创新精神,拓展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思路打不开。关于这个问题,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改革一件事只有一个中心的模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着手,且对于不合教师口味的写作角度不能批评,而应该是从文

章本身去评价文章的好坏,给学生中肯的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散的思考,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作文是创造性的学习,作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创新实践与探索

潞市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

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主要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这些调皮的“小人精”。我校属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学期间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家经常偷家里人的钱乱花,来学校偷同学的零花钱或零食,屡教不改;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纪律,不听教师管教,在课堂上与同学闹矛盾打架,事后逃离学校躲到偏僻的地方,让家长、教师无法找到;多数学生对校园里飘动的零食包装袋、废纸等视而不见;许多低年级学生被高年级学生利用、欺负,这些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必会是阻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急待于进一步加强,鉴于此现状,我校以“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先心动再行动,变被动为主动”这一德育主旨为特色,寻求教育的突破口,创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正面引导

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尚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只要教育到位,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首先我们编写出一份《潞市中心小学学生每日行为习惯守则》,确定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接着我们便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问题。每学期开学第一月,是我们集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时间,大型集会校长讲、班队活动班主任讲、每天晨会按照学校要求老师反复讲,在课堂上利用思想品德

课、语文课等相关学科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规范教育,通过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让学生对好习惯要求与做法知晓率必须达95%以上。多方面的教育渠道使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正确行为习惯的信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监察督促

在课间营造一种监察督促机制,弘扬好人好事,抨击违纪现象,限制劣迹行为,堵塞不良习惯发展和蔓延的渠道,促进与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为此我们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牵头,成立学校大队部监督岗,对各年级各班进行每日量化。

1、监督岗的运作

监督员的产生。监督员的直接领导是少先大队辅导员。监督员由每个中队选出各方面较优秀的队员上报少先大队部,再由少先大队辅导员在全校师生集中开会时为其授袖章,宣布其工作职责等。

监督员的工作运行程序及其职责。监督员工作的运行程序是:早晨提前10分钟到学校大门口,协助值日教师检查学生到校情况(一二年级走读)。从晨练、早读、大课间活动、中午自修、到放学期间一律按时到岗工作。

监督员的工作职责:

1、严格按照班级一日量化考核细则做好检查记载。

2、检查全校学生在校时的纪律、卫生、仪表等。

3、观察并记录课间纪律、安全、卫生和好人好事情况。4.检查各班环境区域内的清扫情况。5.填好“班级一日量化评分栏”。6.汇总一天来的监督情况,上报大队辅导员。

监督岗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该机制重点体现在日广播、周小结、月评估、学期末汇总上。

日广播——就是将监督岗一天来所观察发现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在次日早上的广播中播出,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劣迹现象予以曝光。

周小结——就是由大队长协同每日监督员做如实记载,对一周来各班量化分详实地进行统计、汇总。

月评估——就是将四周的工作进行综合整理。就一个月来全校监督岗上的所有情况,从共性与个性,成绩与不足,先进班级的保持程度,后进班变先进班的转化力度等方面进行阶段性剖析、评价,提出下个月的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

学期末汇总——就是将一学期全校各班的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一学期监督岗情况的总结,全面、系统地归纳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学校专门表彰奖励一学期来的优秀监督员。

2、监督岗的作用

早上学生到校,学生佩带红领巾、衣着、个人卫生情况都要接受监督员检查。课间操在楼梯口设监督岗,学生的上下楼梯、言行举止也在监督员的监察督促下。食堂就餐是否按顺序排队,晚上就寝是否做到迅速、安静,都在监督员的工作范围内。监督岗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监督岗是在教师指点下,学生自己

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和行为控制,在激励与制约的机制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指导思想。激励与制约机制将学生个体的行为紧紧地和班级的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学生个体的荣誉直接影响到班级的优劣,“想做”、“要做”、“禁做”成了学生行为前思想意识的检查站,潜在提醒学生做出明智的选择。做了好事能受到表彰,班级靠我增光,我为班级添色,同学间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班级的繁荣,随着好人好事的与日俱增,学校良好道德氛围也就逐渐形成。

(三)活动育人

活动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载体,每学期有必要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学校有小卖部,学生买东西后随地乱扔食品袋的现象很严重,当着老师他不扔,当着监督岗的值日生他不扔,转过身去他就扔,树丛里、花园边、墙角裂开的砖缝里到处塞,很令人头痛。我们就用两周时间开展专项活动,先是通过少先队开展“随地乱扔怎么办?”为主题的班队会进行大讨论,学生每人必须写上10条办法或主意,班会上人人发言,再讨论形成班规或公约10条,张贴在教室里,学生违犯了,就照班规处罚。学生人人写、人人发言讨论是让学生内因起作用,激发学生内驱力,把不乱扔变为自觉行动;形成班规是想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少先队还长期开展“弯弯腰活动”,看见杂物主动就捡,“弯弯腰”成了学生口头禅。

(四)常抓不懈

虽然学生可塑性强,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容易反复,寒、暑假容易忘记,每年又有新生,所以坚持是关键。“坚守是一种品质”。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有成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学期的开学第一个月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段。在这一时段,政教处、少先队、班主任齐抓共管会有鲜明的效果。平时要大队部监督岗督促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些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尤其是本学期以来,学生的思想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生由原来的自由涣散变得积极进取。学校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可喜现象,即违规违纪的学生少了,文明礼貌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杂物的学生少了,讲究卫生自律的学生多了;自私自利的学生少了,关心班级荣誉的学生多了。校风、学风得到了淳化,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

第四篇: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

蚌埠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庆祝建党90周年

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蔡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认识和新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简言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要特征

1、规律性。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党的建设科学与否,区别就在于是否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党的建设内部及外部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致力于党的建设内部及外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党的建设模式,很显然就是党的建设之科学化模式。

蔡平,女,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成都610071)

2、导向性。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状态,而是党的建设的目标状态、理想状态、预期状态,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这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导向性特征。

3、相对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某一形势下被认为是科学性、先进性的党的建设模式,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于事过境迁而变得落伍过时了。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终点的。

4、整体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既包括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也包括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党的领导水平建设等方面的科学化。它是涵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整体性概念,同时也是由党的建设整体的科学化所建构和支撑起来的模式。

5、制度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必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不能依赖于“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也不能依赖于约定成俗、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必须上升到制度安排上,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党建模式、党建思维、党建做法才是科学的,党的建设科学化同时意味着党的建设的制度化。

6、民主性。党的建设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内在统一的。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表明:党的建设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党的建设民主化就没有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所需要的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都需要通过集体领导,在民主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够不断得到提炼而形成。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科学化要充分实现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科学化的一个要义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所规制,有所信物。邓小平率先提出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那个时候的制度就是那样。”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的执政行为,党掌握的公共权力的运行,要处在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并且使这种监督制度化,避免权力运行的失范。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内部要素来说,就是要发展党内民主并使其制度化。如何发展党内民主,邓小平提出首先要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他特别强调在执政的条件下,要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心放在扩大党内民主上;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因为民主的基础是权利保障。最后要健全党规党纪,使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互相配套,把党内政治生活纳入制度化轨道。

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推动了党的建设的新发展和党自身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在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党的十七大总结了党内民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积极成果,提出了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实行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推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线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等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所以,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过程,就是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的过程,就是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没有制度化,就谈不上科学化。

2、科学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科学化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就是人的认识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实际,不断深化对于鲜活的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因此,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扬弃、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主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来没有终结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断强调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也是如此,比如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在领导夺取政权和十月革命胜利后退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列宁注重强调集中制,强调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和铁的纪律,他说:“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在苏维埃政权基本巩固以后,他又注意强调民主制的重要,强调发展党内民主。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

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带来了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且带来了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和阶级阶层关系以及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用创新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创新是我们党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创新才可以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胜任领导和执政的使命和责任。

3、科学化要能够掌握运用科学方法

科学化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有效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推动党的建设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今天,我们党的健身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党难于简单沿用过去的方法来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社会已进入利益格局多元、社会群体多元、社会价值多元的时期,党内也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这就不难祈求用一种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现代科学方法,包括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和信息网络技术等等。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和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选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简言之,方法科学了,党的建设的科学水平才能切实提高。

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并且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责任编辑:钱学良)

第五篇:医院实施人性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医院实施人性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实体,在着力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同时,为大众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对我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医院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3医疗卫生行业是与病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服务行业,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攀升。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实体,要迅速适应这种需求,在着力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同时,不断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大众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1.医院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1.1 实施人性化服务是医学人文科学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注重的是“病”而非“人”,病人先“病”后“人”,治疗过程中见“病”不见“人”。医院对待病人常常只管治“病”,忽视了患者“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物体验。现代医学模式更强调“人病”的模式,即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主张在对患者给予应有的关爱照顾的同时,更强调医护人员把人性化服务体现在精湛的医术之中。可见,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医学人文科学的本质要求,它不仅重视疾病诊治,而且倡导人文关怀,反对人性化服务与精湛医术的缺失与分离,要求一个称职的医者应兼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精湛的医术。

1.2 实施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患者来到医院,首先关注的是享受到的服务,其次是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处处便捷的方便性、人文关怀的温馨性、合理的收费等方面,集中体现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心声—人性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医患双方以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和爱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是人际和谐关系的理想状态。这不仅是医患双方的客观需要,也是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影响和关乎全社会安康的需要。

1.3 实施人性化服务是赢得竞争的保证

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同质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差异化日益缩小,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唯技术论”,服务已成为医院除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外最主要的竞争策略。只有建立独具医院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只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文化,才是丢不掉,抢不去的医院核心竞争能力,才是为医院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根本途径[2]。

2.医院实施人性化服务的要求

新时期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实现。

2.1一个中心人性化医疗服务是对“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延伸,所有医疗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 “以人为本、病人至上”。

2.2 两个基础

2.2.1 以医疗质量为基础 医院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无差错、无延时、无后患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3.2.2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医务人员要具有换位思考意识和与患者沟通的艺术,诊疗过程中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困,解患者之所难,并协助患方建立正确的期望值。

3.3 三个实现

[1]

3.3.1 实现服务规范性 健全规章制度,使人性化服务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都有相配套的流程和可遵循的规范。

3.3.2 实现服务可感知 通过有形的方式,化人性化服务的效力,使患方尽可能的感知到人性化服务所体现出的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

3.3.3 实现服务可持续 人性化服务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不断创新,持续改进。

3.我院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实践探索

3.1确保医疗质量

人性化服务是对患者更深层次身心需求的满足,而医疗质量安全是患者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保障了,才具备了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基本条件。我院狠抓医疗安全教育,定期召开质量分析整改会议,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及考评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综合质量检查,对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挂黄牌,发生严重差错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由于医疗质量得到了保障,患者在安全的诊疗环境中提升了对人性化服务的认同感,人性化服务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2 理顺服务流程

3.2.1 就诊程序人性化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就诊途径,缓解看病“三长一短”现象。门诊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要;开通多种挂号渠道,方便患者。住院手续更便捷:真正做到患者入院有人接,咨询有人管,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一条龙”服务。

3.2.2 住院诊疗人性化,诊疗处置及时住院医师要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主治医师在24小时,管病房主任在48小时内查房;急诊会诊不得超过15分钟,普通会诊在48小时内完成。诊疗环节细致:在诊疗环节上做到五不:不误诊、不漏诊、不粗疏、不草率、不简单化。诊疗收费合理:临床用药做到合理廉价,耗材使用做到知情同意,医疗收费做到公开透明。

3.3 优化环境设施

医院环境干净整洁,标识清楚明确,布局合理有序,努力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如在公共场所挂上温馨提示等标语,每个科室走廊上都配有扶手、椅子等公用设施,病房内有独立卫生间,提供淋浴,保证 24h 热水,有电视、电话等设施,床边配备呼叫器等等。

3.4 规范语言行为

医务人员接诊热情,解释耐心,注重礼仪,讲究礼貌,语言温暖,面带微笑,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做到在老年患者面前,要像他们的儿女一样;在同龄的患者面前,要像他们的兄弟姐妹一样;在低龄患者面前,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3]。

4.结语

人性化服务不仅是一个温暖,时尚的口号,对医院而言,它更是病人的权利和要求,也是医疗机构一种规范的服务行为。几年来,我们在开展人性化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实施人性化服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是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蓝珍玲,岳建莱,王惠兰,等.我院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97-198

[2] 曾艳花.浅谈医院人性化服务[J] .内蒙古中医药,2009,(3):81-82

[3] 刘运祥,林乐良,李成修.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思考[J] .中国医院,2005,2(11):9-11

下载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创新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来论述实践性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找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来探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可行模式......

    新闻实践教学机制的创新探索

    新闻实践教学机制的创新探索 摘 要: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短板,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与新闻业所需的人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培养新闻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新闻学教育需要......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高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探索[定稿]

    [摘要]“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写作能力培养的主干课程,其建设的重点在于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

    公文写作互动教学法实践探索

    公文写作互动教学法实践探索胡佩公文写作,格式固定、语言枯燥,缺乏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就教者而言,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释定义、划分类别、阐述作用、......

    护理专业实习生创新实践探索

    护理专业实习生创新实践探索 宋丹赵莉娟江志虹等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生素质,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方法对实习前学生按自愿和兴趣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对兴趣......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 摘要:按照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其分类教学,彰显因材施教的特色。关键词:初中作文 分类教学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版块,分数多达53分,写作教学也是语......

    听力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听力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马欣宇 BC13180507 许馨月 BC13180720 廖茄 BC13190221 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