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念更新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困难
理念更新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革时遇到的根本困难
在4月底,我们在区教育局刘局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重庆,感受西南都市的教育理念和他们的教育实践,不论是原教育科学院院长的专家报告,还是谢家湾小学的课程建构,都给我触动很大!他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和课程建构的广泛视野,给核心素养下的烟台三中复色课程体系的建构带来许多启发。重庆聚奎中学这样一所景区的百年名校,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转身,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让课堂发生了质的改变。联想到学校积极推进的互联网融合深度学习的双个性化教学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课程改进思路,我们不仅需要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转变,还应该更多的体现出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指导的特点,而这样就必须是具备先学后教的反转课堂,学生根据前期的教师发送任务,自主完成初步的学习,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以此来尽快形成我们学校的3.0版“互联网融合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双个性化教学”理念。
在推进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有三个问题给我们带来困难:一是不放心学生自己学习,所以要带着他们一起学习,是理念问题。二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需要重建课程流程,所以麻烦而带来辛苦,是工作难度问题。三是网络教学,学生会带来管理网络使用方面的困难,是技术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理念问题。
反转课堂首先遇到的就是理念的反转。
1、必须明白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先学而后帮助他们解疑。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难以改变的是人的思想认识——理念。而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去寻找经典。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这就说明,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我讲了,学生听了就会学会了,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我们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并伴随辅助学习的文本、视频等材料,让学生先学习并建构学习的意义,遇到困难他们再反馈给老师,我们帮助他们学习并在他们大脑中建构出一个新的知识图式。而这个过程也正如夸美纽斯所言:“当一个学生因为不懂某门学科而去问他的老师,问他的同伴或问书本的时候,就是发出问题。当所得的知识交给记忆,或为更求稳起见,把它写下来的时候(因为很少有人十分幸运,具有记住一切事物的力量),记住跟着就出现了。”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量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一个阶段,教育为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仅建立了班级授课制度,而且人们那是就有了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的先学后教的认识,而在今天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的时候,需要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情绪能力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还要提高认识,学校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个教育的原点,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身,要培养人的亲近自然的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
2、必须转变教师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先教后学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基本上还是一个传授者,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当然有它的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来看,我们这种现有的教师观必须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本身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就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不在传授,还在于激励和鼓舞,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愉快地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这就是要转变的教师观。教师不愿意转变的原因还有一个内在的要素,就是他们自己不愿意成为一个学习者。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斋藤孝认为:教师自身一旦停止学习,教育力自然随之低落。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在讲课时所呈现出来的气势,那会间接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动机。当老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股勇往直前、气势如虹的强大力量——对教学充满热忱,永远不断地自我要求,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影响:“啊,我也好想变得像老师一样呀!”。可见教师观的变化,同样是以身示范的师德要求。
3、必须转变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学习流程。去重庆学习参观归来,我非常同意三反两段的教学流程,三反是:
1)教学理念反转:“以教师为中心”反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结构反转:“课上知识传递课后吸收内化”反转到“课前知识传递课上吸收内化”
3)教学角色反转:“教师—演员、学生—观众”反转到“教师—导演、学生—主演”。
两段是:课前和课中。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下节课将再是课前和课中的重复延续。
烟台三中这些年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学生学习中心型课堂的构建。而教学结构反转和角色的反转则是给出了实现这种理念的一个路径!这个时代又可以通过“导学案和网络技术”让我们把上课顺序的颠倒,由过去老师先讲改为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先学。这是一种基于谁为谁服务的颠倒,是一种学而知不足,再帮助学习者解决困惑的颠倒,是一种学生先学有了感受而内心需要去寻求办法的颠倒。
现代心理学发现,“知识的储存方式不是,或者更加严谨地说,不完全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层中的。知识它存储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中。知识不在书中,而在人类的身体、欲望、思想、情绪等行为之中。这就是具身认知的意义。”只有当学习与学生周围世界的某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时,学习效果才最佳。我们以前的教师观和教学方式是满足于我讲完了,再进行一定的练习,所以他们就应该学习会了,这是一种自我假设的做法。现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先学习的做法,其实非常累似于我们去学习驾驶,每个人都是在驾驶过程中学会开车的,不是师傅先讲而后让你去学会的,也就是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是在打铁之中学会打铁,在担当之中学会担当的。杜威指出:“对问题、对困难的思索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才能保证思维结果的质量。而在教学当中只鼓励学生迅速背诵课文或展示快速记忆力的做法,等于是鼓励他们快快滑过真正问题的表面浮冰,这是不利于真正的思维训练的做法。”这就需要学生先期学习而引发思考。
第二篇: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观念 立足生本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合水一中 李向红
2015年7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体局和华池县教育局精心组织的“庆阳市华池·合水第二届教务主任合作论坛”。与县局领导,各级学校的教务主任以及华池县的同仁们一道,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和教研方向探索”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论坛交流活动,了解分析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交流探讨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和参加教育论坛,感触颇深,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围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对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汇报如下:
一.感受与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我们提高自身教育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的教师仍在用昨天教师教授他们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未来的社会,这是教育的现状,更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应该努力呈现这样一幅场景,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苦口婆心地反复说教,而是要俯下身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指点学生,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乖巧地坐在板凳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接受知识填塞,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答案,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在展示中自信。为了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高效课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之所以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如此重要而紧迫,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成知识传递,技能形成的主战场,更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便是优化和改善课堂教学。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既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渴望。学习的结果重要,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更重要。因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如何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当下应当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收获与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思想和教学中根深蒂固,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自觉地更新教育理念,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课改中来,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并能在课改中感悟到教育的本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这两对关系。当前,尤其要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它实现了问题前置和自学前置。学生被老师讲会和自己学会是有区别的。同时,以学定教确保了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人本思想。
二是要遵循规律,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按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落实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坚持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个性化探索和创造,形成一种基于实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全面发展,回归教学本质。
三是要研究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在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导致课时增加,导致学习时间延长,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导致学习效率越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大力打造高效课堂,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最有效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人人学有所获。
三.打算与举措
近年来我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优质生源外流,高中招生比例增加,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愿意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11年开始引入“生本”教育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基本教学流程为:(1)布置前置作业;(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3)学生展示结果;(4)老师评价,激励,超越,总结。我个人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非常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五年来的不断探索,尝试到全员参与,全面实施,事实也证明该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课堂活了,学生动了,老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深入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集体备课、结对帮扶、导教师范、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故步自封,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与研究不足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引导大家关注开放性与生成性。部分老师在日常备课中,习惯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封闭性的东西予以重视,而对教育对象,课堂活动预设等开放生成性的内容关注不足。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引导教师在生本模式上不断尝试,积极完善。学习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理论的本土化。理论的本土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单的移植,把外来的理论直接应用在本土社会。第二层含义是指因为本土社会的特殊性而对外来理论作出补充、修订和否定,甚至结合当地社会具有的独特性,从而引发新的理论建构。很明显第二种理解更为合理,也更为重要,教育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条件性,搬到另一个环境,如果相关条件一旦改变,原有理论必然需要有所修订。通过修订,理论才能变得更全面,对本地的实践也才更具有指导性。所以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它与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个性化的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第五,要树立导向,培植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要树立以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导向,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本着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这一基本要求,培植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着力打造一支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全面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第六,要深化民主科学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构建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的新举措。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三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两天短暂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才刚刚开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又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也值得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我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校、我县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将迎来可喜的变化,愿合水一中越办越好,合水教育越办越好!
第三篇:高效是理念 务实是根本
高效是理念 务实是根本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李长江
4月23—2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区组织开展的 “同课异构”教学比武活动。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表演,学生忘我的聆听,积极的互动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准教材的知识脉络,循序善诱,抛砖引玉,预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谓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通过短短四天的学习,自己感触颇多。不仅领略了各位老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小学课堂的灵活多变。就此,谈一谈我个人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高效是目标,务实是手段。课堂教学一定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只有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本本分分地学,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高效。
逸夫赵欣老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赵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人——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有参赛教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赵欣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寓教于乐、亲切自然,将这节课知识点预设到情景中,让教师在轻轻松松中教,学生在快快乐乐中学,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而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三、语言亲切有亲和力。
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对学生使用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有亲和力的称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上好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在课堂上倘若学生理解错了,老师并不是直接的否定,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去检验是否正确,让学生去亲近、去感知,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入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五、宽松的学习氛围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东小贺磊老师那活跃课堂气氛,使我难忘。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贺老师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上、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动参与等方面做的非常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充分采用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等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动手操作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灵活巧妙地用方法
我们所探索的“自主学习”也好,“独学”也好,乃至“精讲点拨”等是否是课堂中一个独立的固定时间的环节。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困惑着我们。通过活动,我们惊喜的发现老师们把这些做到了巧妙的运用。而不是死板的套用5分钟独学,5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的课堂展示,再来几分钟的精讲点拨„„老师们的课堂,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有独学,在展示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再思考一下,再试着自己读一读也是独学。“精讲点拨”环节,老师们运用的也不是放在班级展示完毕之后一个独立环节。而是巧妙地融入班级展示之中,老师们在学生展示环节随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进行引导,进行设疑,进行点拨,进行精讲„„
七、预设与生成完美吻合,使人困惑。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回答完美吻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次序与教师预设的课件序号高度吻合。从学生展示问题的次序,到学生展示时的语言组织等都给人一种“预设”的感觉。
我校课改思路,力争做到一下几点:
一、课前,教师潜心会文本。
二、课上,返朴归真,简单实用;语言亲切有亲和力;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灵活巧妙地用各种教学方法。
三、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四、加强课堂练习和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四篇: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学习和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汇报
张家砭乡中心小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张家砭乡中心学习是一所乡镇完全小学,位于城西,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现有学生872人,有15个教学班。有教师56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有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42人。教师中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有23人,专科学历的有30人,其余的均为中师学历。这些教师业务素质较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大部分教师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勇敢地实践探索。
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背景。
2011年,在全县开展“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我校领导班子认真思谋学校的发展,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学校要发展,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要早行动,否则就会乘上“末班车”。为此,领导班子多次集体研究,也曾向有关教育教学专家咨询,后来在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冉胜利老师的指导下,学校确定以学习和实践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开展我校的“有效教学”活动。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1、培训先行。
(1)、思想观念变革的培训。以往的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教师 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教师就是不放心,即使学生会的也要再讲一讲,否则就好像自己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的效率究竟有多高?实在是一个问号,必须要改革。但是多少年如一日的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已经适应并且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让教师改,教师们能接受吗?所以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结合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结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教师“洗脑”,让她们认识到现代教育已经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使他们认识到原来的教学方式的弊端,使他们自己从内心有了改革的欲望。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操作程序的培训。为了让老师们能尽快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我们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整理后打印成册,发给每个教师,让教师自学。然后是把“操作程序”的资料制成课件,由校领导亲自给教师们做了讲解。通过学校的集体培训和教师们的自学,基本上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即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检测反馈和后教;当堂训练。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理论依据的培训。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容易掌握,但教师们往往对这种教学模式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教师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并没有掌握,这未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严重地影响着这种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所以,学校又购买了80多本《教学革命》(蔡林森著),此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而且还详细地列举了每门学科在各个学段在操作上的具体变化,同时该书也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教学模 式所渗透的“学生主体原则”、“分层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原则”以及“减负的原则”等理论。此书也有教案范例,为教师掌握这一教学模式给了最直观的示范。
(4)、教学示范。
可能是因为版权的原因,永威学校小学的“课堂实录”在网上很难找到,我们只找到了几节初中的示范课。初中的课堂教学和小学的课堂教学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根据年龄特点,还是有一定变化的。所以,网上找到的示范课让教师们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但是在小学的课堂上,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又邀请了薛家峁镇中心小学的刘晓霞老师来学校上了两节示范课(语文,一篇课文,两课时)。通过这些示范,教师们渐渐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
(5)、专家引领。
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困难真的很多。好多教师上完课后,觉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接着便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怀疑,乃至“穿新鞋,走老路”,打起了退堂鼓。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学校只好向县教研室求援。教研室教研员雷海平老师和黄慧霞老师多次来到我们学校,听随堂课,然后召开研讨会,在会上,首先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要坚定信心,不要持怀疑的态度。对于课堂教学上的变化,予以充分的肯定,对教师们提出的疑问,一一予以解答。两位教研员老师在对教学工作指导的同时,也认真地学习了《教学革命》,这种精神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同时也坚定了教师们的信心。
(6)、考察学习。今年3月份,我们学校和其他三所中心小学经教育局批准,组成24人的考察团,赴河南永威学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学习。我们考察学习的重点就是永威学校的“课堂教学”,三天我们听了八节各种类型的课,同时也有幸聆听了蔡林森校长的和永威学校小学部校长张家驹的两个讲座。同时我们也取得了“真经”——永威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学校管理制度等。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心中的许多谜团得到解决,相信这次学习是我们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之后我们的思路更清楚了,信心更坚定了。
2、勇于实践。(1)、骨干引领。
一个学校的教师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首先选择听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课,觉得这些教师的课上的差不多了,就让他上公开课,让本教研组的所有教师来听课,然后再召开研讨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无形中让一些教师脱颖而出,同时也对其他教师有了一个示范的作用。我们学校拥有近20名市县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所以,我们有好多的能手在这次改革中再次彰显出他的实力,确实是不一般的,比如语文组的马香艳老师、高艳琴老师、薛媛老师、王蓉老师,数学组的霍海娥老师、雷红莲老师、雷东风老师、孙霞老师等,这些能手接受新事物非常的快,而且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自己的步子迈得大,更主要的是影响和带动着一大批教师,使学校的教学改革整体上有了一个变化。(2)、各学科各年级同时铺开。
好多人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适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更适合,低年级自学能力差,不适合。但是,我们认为,根据蔡林森的理论,只要把这一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做适当的变化,是完全能适合各年级各门学科的。同时,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至于成为局外人,我们决定所有的年级和学科同时实施这一教学改革。在实施改革之初,好多事情都是出乎预料的:原以为在数学组容易推开这一改革局面,但是没想到数学组的阻力最大,语文组倒是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参与;原以为语文组态度这么好,那效果也一定不错吧?但是没想到的是数学组的课堂教学变化是最大的;原以为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强,更容易实施这一改革,没想到的是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却独占鳌头。所以,好多事情是始料不及的。透过现象,我们认真揣摩背后的原因,把问题摆在会上,毫不客气,为此气哭了教师。但是我们学校在开始实施这一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八字方针:允许失败,绝不放弃。教师们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3)、上好汇报课。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我们就开始在语文组和数学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上汇报课。这些课都是提前通知教师的,让他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争取能有一个不错的效果。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测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掌握情况,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能把课上好,树立她们的自信心。当然,实际上也有害怕上课的,但是也有自己来教导处预约的。对于不成功的课,他们往往是要求再上一次,这种精神确实是可 嘉的。对于失败的课,我们一般是帮助其分析原因,帮助其修改教案,他们的态度也很好,第二次上课,往往有明显的进步。
(4)、磨课。
在上汇报课的同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年级同课程的一个老师上的课不成功,我们集体帮助分析原因,修改教案,另一个老师在他们班用修改后的教案继续上,组内全体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分析两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样,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每一次听课与评课,都是一次认识的升华。
(5)、课堂教学竞赛。
我们在本学期的十三和十四周安排了两周的赛课,目的在于通过赛课,赛出水平,也能发现问题,让“高手”引领,让一般教师发现自己的距离。终极目标是共同提高。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或者是观念虽转变了,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走到“老路”上来——老师的讲解往往取代学生的学习。
(二)、从“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来看,往往是过于空和大,学生难以理解,要从“细化”上多加琢磨。
(三)、“自学指导”往往是指导不到位,甚至有拔高知识难度的情况。
(四)、“当堂训练”往往是因为时间不够,只能把“当堂训练”移为“课后训练”。
(五)、“四清”的落实上不够扎实,一是因为教师的操作上有问题,另一个原因是落实“四清”没有足够的时间。
(六)、过大的班额给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困难,永威学校的班额都不超50人,而我们的班额有的超过了规定班额的40%,过大的班额对于实施“四清”有诸多不利的因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改革刚刚起步,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总结,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我们也有坚强的后盾——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所以,我们有信心能把这次课堂教学改革搞好,一定能给广大的学生家长、给上级教育部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教学理念更新并落实“四清课堂”
董干中学“四清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教学“四清”的管理机制,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并形成学校科学抓质量的有效机制,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学校教学精致管理水平。
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张 飞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校长 副组长:李需友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副校长
何明军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副校长
姚达前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党委书记
组 员:王琼华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务处主任
罗玉明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科室主任
李树勋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总务处主任
昌华标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德育处主任
(二)工作小组
组 长:李需友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副校长 副组长:罗玉明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科室主任
王琼华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务处主任
成 员:吴世军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科处副主任 曾成飞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科处副主任 邓忠俊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雷永文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各教研组长以及各骨干教师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教科处,由吴世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
(三)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四清教学培训方案。
2.安排平时校本培训检查,进行四清教学工作总结。3.严格遵守分工负责制,认真完成分管工作。4.认真组织、安排具体的培训内容,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辅 导教师或外聘专家讲座。
三、活动目标
1、要求学生切实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2、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先学
1.出示自学学习任务。
2.教师提出学习方法的要求。例如:自学或者小组讨论等。
(三)练一练
1.可以多媒体出示练习题,也可以做课本、导学与配套练习。
2.完成练习后,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批改,然后议一议,最后进行汇报。
(四)讲一讲
对于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五)课堂检测
四、具体要求
1.“堂堂清”
堂堂清”是“四清”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必须掌握或基本掌握,为了让学生一堂一得,教师必须认真落实好新的教学常规,学生每堂课练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当堂完成下发的检测练习设计,及时批改,也可采取同桌互相批等形式,以保证学生的完成效果。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合理,作业次日上午批改结束,要有批改记录,错题及时指导学生订正,要加强检查和督促,原则上教师应每一天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2.“日日清”
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每天自习时间让学生对照教学目标搞好知识的整理和落实。每个班按好、中、差五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小组间开展学习、讨论、竞赛,每个小组,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充分发挥“生教生”的作用,小组内成员分工,组长负责小组成员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教师可定期对各小组间进行竞赛及奖励,促进小组学习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个别的不能“清”的,最后由老师帮助来“清”,从最后一名学生“清”起。
3.“周周清”
“周周清”可采用知识整理和书面检测等形式进行,由各科教师落实。每周用一课左右的时间,对主要学科本周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检查发现有无未“清”的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同时对本周的清理情况作好记录。
4.“月月清”
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月考,组织学生对一月所学的知识进行考试自查,每位教师要认真开展质量分析,上好试卷讲评课,同时对先进的学习小组进行表彰,对未达标学生进行补救,任课教师要根据检测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改进教学,以及教学处组织的随机抽测,以保证月月清的效果。
五、保障措施
1.“四清”的关键是堂堂清,教师的引导必须主题明确、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直观生动,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落实、主动清。
2.各学科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提出学科课堂落实要求和建议。3.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不同,应分层要求,分层落实。
4.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的落实机制是四清的保障,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持之以恒的抓。
5.加大检查力度,对练习本、考试本和月考分析进行监督检查。
六、培训形式
根据我校实际,培训采取学校集体培训、分部教师培训、教研“三维培训模式”等三种模式落实“四清”培训计划。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2017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