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冯娟
【内容摘要】: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及其即将带来的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系列变化,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征,生活化教学又涵盖了这四个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
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使思想政治课远离学生的实际,成为学生“头痛”和厌烦的课程,渐渐的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来讲,最迫切和最现实的就在于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职能,让我们的教材充满生活化,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生活意义。而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方案中首次出现“模块”设置,要求老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选择一种紧扣政治课各模块的内涵,体现模块教学优势,能促进学生当下和今后发展需求的策略,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使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就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的生 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幸运的是笔者工作之初便搭上新课改的头班车,固然,研究新课标、教学用书和教材是首要任务,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研究学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立足教材,开展好“课堂探究”
新教材的设置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新内容的前面都设置了“课堂探究”活动,另外,每一单元结束都有相应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往往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从学生天天都见到的商品到货币,谈到价格和价值,再谈到消费和消费观,然后从消费追溯到生产,引出经济制度,谈到劳动和经营、劳动者和企业,再谈到收入和分配、税收和依法纳税,最后专门用一个单元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建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单元综合探究中,设置了“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如何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如何讲效率维护公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等题目。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回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掌握知识,并参与生活和理解生活。这种互动交流,让老师和学生都融入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正是在这种互动交流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2、取材于现实,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敢于大胆创新的人。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同时,还需要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 2 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生活情境中,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脱离了教材“前言”的教学设计,而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最近关注比较多的国际国内大事,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日本的政坛更迭,谈到了金融危机中的雷曼公司,谈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还有中国股市的变幻莫测,本地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油价上调等等,大家畅所欲言。现实生活中的最新事件、巧妙的课堂设计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高中政治课时代性、知识性、应用性的特点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在《股票 债券和保险》这一框中,笔者以本地一家也是第一家成功上市公司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股份公司就在我们身边,在运用这一事例之前,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我们每天经过的这家企业已是上市公司了,这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知识面的拓宽,感觉到学习政治的用处。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3、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越发迫切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例如在讲到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用一些相关图片和新闻片段来展示;在讲到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时,可以用一些漫画来表现;记得讲到《文化生活》中关于当代优秀文化的内容时,为学生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在讲到资源环境问题时,展示了环境被破坏的漫画。除此之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插图和卡通人物,如能适时运用,可取得良好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抽象的讲授,既生动又形象。
4、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到信用卡的申领和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时,专门组织了10个学生课后分别去几大银行去咨询工作人员,然后回到班级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讲到企业经营的成功时,利 3 用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分别去当地的几家知名的企业,以及去肯德基、必胜客等去采访企业的负责人并做好记录,再回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在讲到《政治生活》中关于村委会、居委会、政府的相关知识时,同样安排学生去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和政府大院,通过参观橱窗、采访政府工作人员等渠道了解我国的村委会和居委会如何自治,我国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它的职能、责任以及与人民的关系等等。生活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走进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捕捉材料,然后把这些素材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生活的鲜活和生动。
三、高中政治课堂实施生活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片面强调教师的指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其实应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讨论、去实践,在讨论和实践中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2、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教学的时效性与目的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倡导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有些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无实效性,二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一个探究活动设计出来,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一些活动的设计太过于杂乱,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闹完以后半节课就过去了,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越多越好,活动不仅要有表面热闹,更要有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现、心灵的共鸣,教师在预设活动时,要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只有这样,老师在适应新课程的路上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3、片面注重活动的过程,忽视科学的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对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作出修正,以保证行动之初设定的目标得以贯彻落实。一般来说,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1)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有限,4 社会阅历短缺,在实践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予以帮助和纠正;对于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对学生实践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现在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受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将学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导致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课本知识的理解上,这显然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所以,应该把平时的实践作为最终评价重要的一环,要有一定的权重比。把最终学科考试成绩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我们的探究与实践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从来就不可须须臾分离,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实践来实现。不动嘴、永远学不会说话;不动腿、永远学不会走路;不动手、永远学不会生产劳动;不动脑,永远学不会思考。人们要过健康的生活,就须有健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有劳动的教;过科学的生活,就有科学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就有艺术的教育所以说、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也就是‘为生活而教育。’生命的课堂,具有显著的生活性,是一种‘有生命的教学’‘活的教学’。”
第二篇:数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罗惠结
任教学科:小学数学 参评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姓
名: 罗惠结
单
位: 佛山市第九小西校区
职称职务:小学数学高级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uohuijiexiaolin@21cn.com
撰写时间: 2014 年5 月 18日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老师在上课时,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 数学价值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要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转变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刻意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呢?
一、活用教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
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老师把正方形车 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说可以。教师再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要求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平移、旋转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后概括出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激发了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三角板、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如:角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角可以分为几种?教师刻意让教学内容“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的练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后,要示范求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每天的菜谱,并把调查结果记录好,同时对照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家长提出合理的配餐的建议。从而使家长也懂得怎样搭配食品,才能既吃得健康又营养。
在课堂探究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P83页例3,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走哪一条最近?这样,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使学生深刻记住三角形的特性。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准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呼啦圈(或铁环等),并精心设计问题:“要做这样一个铁环,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钢筋吗?谁能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呼啦圈的周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量很麻烦,而且量得的结果不准确。此时,老师就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有没有规律进行计算?此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关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系列活动就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材、教法选择要渗透生活化,并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 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作用又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都不开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老师买了一套房,面积为140平方米,要进行简约装修,总装费修用预计在8万元,然后再让学生列出一份明细费用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每一个房间的平面都是学生认识的图形。我再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小组里毎一个学生分工合作,最后所有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到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第三篇: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常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作为品德教师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品德课的课堂。给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如何让我们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这点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关键词] 选取场景 创设情境 参与实践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品德课的课堂。应让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我听过的一堂《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一开始,这位上课教师就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并在歌声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年秋天,一对夫妇带他们的孩子去效游,在乘做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途中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这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看得出故事和歌曲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歌曲播放完后,这位教师首先
说了自己的感受:“我被故事中伟大父母无私的爱和歌声感动的同时,也非常气愤,为什么呢?”学生马上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并且说和老师一样气愤。因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护,甚至人身安全都未能得到保护,这时这位教师就很自然地提出了问题,切入主题: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得出结论,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依靠司法机关,运用法律武器。这里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循循善诱,使学生有话可讲,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情绪
新课标指出“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显然,鲜活的生活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没有了学生的观察,经历的生活情境,没有他们的具体而生动的表象认识,同样也就没有他们抽象知识的升华,没有具体的事件,没有可以借以分析讨论的东西,哪来的判断,评价呢?从此看出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是品德与社会课开展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老师在每备一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你要利用何种事物来创设生活情境,方法比较多,手段也比较多,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创设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越真实越好,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漫画邮政》这一课中,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了一个“少年邮局”的招募会。因为学校正好有一个“当湖少年邮局”,而且少年邮局的局长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这位老师就利用这个真实的生活资源,把少年邮局的局长请到课堂上,先让局长介绍了“当湖少年邮局”的一些发展和活动资料,让学生对少年邮局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采用了有关邮政知识的有奖竞猜环节,考考大家,答对的奖品就是一张邮政明信片。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邮局局长是一位本校的大姐姐,她的到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少年邮局之间的距离。因为真实存在,所以学生表现得非常投入,纷纷要求加入少年邮局,也对邮政知识更感兴趣了,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参与生活实践,扎实落实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说道根本上是“育人”,教育出一个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观的社会主义新人。想一想,如果没有体验的过程,没有自己亲身
经历的过程,你讲的再精彩,学生学的再扎实,事件分析的再怎样正确,那也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生活的经验有这一段距离。因此,在课堂上要扎实地进行活动体验,让他们当再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这种体验的经验来进行处理,获得感受。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上的《走近你,亲爱的消防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消防员在平时训练的刻苦,加深对消防员叔叔的了解。这位教师先让学生看了有关消防队员平时训练的录像和图片。看完之后让学生马上体验消防队员的一个训练项目之一:做俯卧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双手做俯卧撑比赛,时间为一分钟。做好之后,教师马上采访这两个小朋友,问:“怎么样,累不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教师马上说道:“小朋友,你们才做了一分钟,做了二十几个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可是我们的消防队员叔叔每天要做600个俯卧撑,而且还是单手做,是不是很厉害?”学生纷纷点头说道:“是”。教师马上又按排了第二个体验项目:穿消防衣。教师先让学生看消防队员穿消防衣的视频。然后请大家猜一猜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学生有的猜5分钟,有的猜10分钟,教师马上邀请班上动作比较快的学生上来体验一下,看看到底花多少时间。一个学生兴致勃勃上来穿,结果花了两分钟,老师马上采访:“感觉怎么样?”学生说道:“衣服实在太重了,不好穿。”教师马上说道:“是呀,这件衣服不是普通的衣服,很重,可是我们的消防员叔叔只要花30秒就穿好了,这是他们平时经过刻苦训练得来的。”学生听了这个数据之后,都感到非常惊讶。都觉得消防队员叔叔非常的了不起。这位教师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消防队员叔叔,真正做到了走近消防队员,从而加深了对消防队员的敬佩之情。从而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生活赋予品德课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能成为品德课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教学给品德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只有立足于生活,着眼于生活,让品德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生活化,才能使品德课熠熠升辉,使之成为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第四篇: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研究
【摘 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来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有效途径。笔者就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
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教师应当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此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填鸭式的教学,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理论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简单地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 实生活的“生活化”的内容取向。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特征是较强的时代性。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更强调引导高中生要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并通过这些重大时政的分析,让学生既学习时政,又能够理解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比如,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赵本山主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进行教学,使学生既能了解旧时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又能轻松理解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的这一知识点。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使用黑板加粉笔。虽然教学内容很丰富,而且素材也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长此以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有时用简单的语言难以再现出来,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得生活上的体验。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没有很好的教学实效。可是当教师借助电脑课件,把玉树地震后胡锦涛接受凤凰专访的视频以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吕国庆事迹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早已感动不已,他们更能从时政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储蓄存款”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三个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感悟。
情景一:老王月收入4000元,他决定每月积累1000元下来,于是他„„ ①他可以把钱存到哪些储蓄机构?②你猜测他存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情景二:老王已存入20000元的活 期,现将之转成定期两年,按照年利率 2 4.5%的利率 计算:两年到期后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情景三:老王思来想去,决定将活期存款储蓄转为定期存款储蓄。那么,老王为何要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创设情景教学使政治回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政治教学要比起说教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且教学效果好得多。
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应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去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发展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当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课前的时政演讲、合作探究、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但教无定法,无论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中学习知识、用知识理解分析生活,真正实现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教学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熟悉就会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思考,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高一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师可以选取高级政府官员的图片以及其语录引入。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而分析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学生体会到政治生活的知识就在身边。
第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理解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权中的变通执行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的例子。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的变通 3 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这使学生感觉到政治常识并不枯燥,就蕴藏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第三,用生活化的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作业不仅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还应具备深化和提高功能以及体验和发展的功能。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明确作业的功能,才能在作业的设计、评价方面有所革新,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沟通政治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作业的设计上,既可以采取时政点评以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度;也可以采取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其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等。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生活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高中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学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也就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在。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蒋国民 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 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4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
生活化
内容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泉源,又是教育的归宿。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教学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政治教学如何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使思想政治课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实施教学生活化问题做些探讨。
一、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首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及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往往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渐深入,就会出现认知简单化和表面化,无法深层次提高分析、探究水平和人文素质。而教学生活化更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在体系建构上已改变了学生被置于“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之中的状况,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强调生活是学生生存的一种背景,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高中政治课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教学理念生活化,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主体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生活化的首要前提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只有学生带着情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对他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应从学生的特点、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动机、学生的尊严等出发,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形成互教互学、互学互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和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一切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热情,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只有使师生关系生活化,建立民主平等、互重互信、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顺利开展,让政治课堂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彰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2、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要顺应新课标的理念,以教材为框架,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及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政治学科知识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政治、经济、道德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熟悉,易于体悟。如在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容时,学生们搜集的小岗村沈浩书记的先进事迹、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等材料十分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学习《经济生活》的内容时,利用夹沟镇村民王化东带着村民到大城市或先进致富典型乡镇搞调研,种糯玉米、干果致富的材料,说明发挥市场的作用、结构调整等经济学道理;利用投资1.39亿元的浍河航道梯级开发项目工程,恢复浍河通航功能的材料说明财政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学道理。经济学理论与地方生活资源的结合使学生感觉到经济知识并不枯燥,就蕴藏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在讲述《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管理”这一课时,同学们对“ 镇全面推行村务民主管理村民质询制度”都有切身的感受,认识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教学内容生活化还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深入了解政治必修模块的主题,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所选择的事例,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生活化教学创设情境
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生活事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景,图片展示,影像播放等,而集这些功能与一体的就是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是“以接近人类认识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以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的情境。如讲《股票、债券和保险》,导入新课时在课件中播放武宾李伟健相声《疯狂股迷》的视频片段,在讲授股票投资的特点时播放了《华谊股票下跌》的视频片段,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道理。在讲授基金这一教学难点时,播放投资者教育Flash动画片《基股三人行:选择专家理财—基金》,生动活泼、情景交融画面产生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本节课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图片、漫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分析教学课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4、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适当建构活动课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注意采取贴近生活的活动形式,如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弥补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正确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祁县镇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祁南煤矿、祁东煤矿对祁县经济的影响、大唐祁东电厂、祁县浍河航道梯级开发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等状况,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祁县发展方案。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生的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融合,使他们在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但在生活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诸如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的制约等。作为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不断地实践、反思、探索,不断地创新,最终实现教学回归生活。
附: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2、华中师范学院教科所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学习论》施良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 黄定超 朱东明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2期
5、新课程的呼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陈远根 人教网 200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