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婉华-----读书与课题
心灵的盛宴,进步的阶梯
“教育有时候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伸出手就能成功。教育,只有触及心灵,才会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颤中,生命才变得充盈而美丽!读罢《心育之花》,惟有此感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工作的展开,这种感觉就如同一壶浊酒,置之,色泽愈来愈清冽;品之;唇齿之间愈来愈醇香,回味无穷;真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感觉,自己的心灵如明镜般越来越明朗。在享受《心育之花》的心灵盛宴的同时,让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洗涤、净化、沉淀、升华,在纯净的心灵上运用《心育之花》的教育机智,在孩子的心田上播种仁德爱心,播种仁义善良,播种尊重宽容,播种勇敢自强,播种明理诚信,播种聪明才智,播种„„精心呵护,认真培育,我们的心育之花必会绽放得姹紫嫣红、绚丽多彩,那将是心育之花的春天,属于我们---我们和孩子们的春天。”
以上是我的一篇2007年获奖的阅读北京教育丛书征文的读后感,每每读来,依旧犹如享受一次心灵的盛宴,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发展,要改变,最有效的办法就要从阅读开始。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教师生涯所能到达的高度。只有先阅读,教师才能置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思考和研究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先阅读,教师才能对过去的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即将进行的实践有更高层次的谋划;只有先阅读,教师的反思才会更有深度。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无教学之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外在的压力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并把他们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我,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否则就不能保持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中国的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力争做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我把读书作为推进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重要途径,把读书作为我们开展我们英语组的课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坚强支撑,从而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的助推力。下面简单与大家交流一下如何通过读书来开展、拓展和推进我组的海淀区区级课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适时地适当地
一、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一)读经典,培植元气。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现在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大师的对话而已。因为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因此,经典阅读,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底气来源于经典阅读。
(二)读理论,积淀高度。
所谓校本读书就是引导教师以团队读书为主,结合教师的自主读书,促进教师形成读书习惯,促进学校形成读书文化。为了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我校制定了“享受读书幸福、提升生命质量”的三年读书计划,明确了读书活动的目标。
校本读书的目标是:1.以观念更新为目标,系统地开展新课程标准基本理论学习,帮助教师弄清新课程中“三类课程”的相互关系。2.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为目标,引导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和赞可夫、读顾泠沅和于漪等的著作,读《教师人文读本》、《生命与教育》和《新基础教育论》等,让教师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文化底蕴和基本理论素养。3.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帮助教师弄清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破除一切传统教学,而是要学会扬弃,学会接纳,学会创新。4.以提高学科素养为目标,引导教师钻研教材,不但要钻研所教学科、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钻研整个小学段的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内在联系,达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要求。5.以提高教师的研究、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学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研究方法、技能,提高研究能力。
(三)读大师,提升品质 1.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努力营造学习化的氛围,倡导“集中与分散、辅导与自学、报告与研讨”相结合原则,通过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主题演讲会等形式,营造读书氛围,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做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与智者对话,与专家探讨,让自己的大脑充满思想者、智慧者的声音,让教师用先进的理论理性地思考问题。2.落实五项行动。为了正确引领教师的读书方向,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天自修一学时;每学期研读一本书,全校教师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每月撰写一篇自学反思笔记。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挂在校园网上让大家共享;结合实际,指导转化一个学困生或特殊生,或深层次研究、探讨一个问题,这一要求促进了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或经验论文。
3.提供交流平台。我们经常性地组织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等交流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论坛的作用,让教师在网上发帖子。如最近我校开展了阅读心语活动,让教师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或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案例,以读书沙龙的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
5.建立评价机制。我们把教师读书情况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与指导,将其纳入教师期末考核、评优内容之一,并作为评选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每年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对于优秀作品给与奖励,突出了读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为鼓励教师读书,学校每学期向教师赠送书籍。
三、勤学苦思,促进专业成长
1.读书与课改结合,促进教师深化课改理念,提升实践智慧。为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新课改的水平,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改经验的书籍,如《青浦教育实验》、《课程论》、《多元智能》等书。为了加强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我们提出了“打造活力课堂,推进二期课改,实施有效教学”的目标。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活力课堂的基本内涵,即“严、实、细、活、启”。严——要求严格,目标严谨;实——训练落实,效果真实;细——过程精细,应对仔细;活——互动灵活,思维激活;启——教法启发,难点开启。语文组围绕“活力课堂”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究,已经初步总结出五种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即质疑式: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存疑。讨论式:出示讨论内容——学习课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争辩式:学习新内容——出示辩论题目——分组学习准备——甲乙两组辩论——师生小结。小组式:自我学习——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茶馆式:课前预习——上课各自发表见解——教师适当指点。
2.读书与教学研究结合,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这一能力,我们为教师订阅了很多教育杂志,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时有选择性的学习,并且畅谈心得体会。我们为教师搭建了提高研究能力的时间平台。如隔周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一课三备”,即每次集体备课都先由主讲人备好课,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备课方案,再由个人梳理归纳,整合精备。采用这样集体合作的方式,通过“一课三备”多轮研究,凸现了问题对策的行动研究过程,营造了课题引领的学术气氛。从而形成思想、理念的碰撞,技法、艺术的互补,实践“和而不同”的个性教学,达到内化双赢的目标,从而促进组内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年来,我们开展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研讨——行动实施——总结反思”为模式的校本研究实践,重点抓好“六类课”的课堂教学研究,以提高大家的研究能力:随堂家常课,关注常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优课,关注教师专业的成长性;名师引领课,关注炉火纯青的艺术性;优质观摩课,关注精湛教技的辐射性;校本拓展课,关注校本资源的开发性;“862”课,关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性。
3.读书与教学反思结合,边学边用,注重实效,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促进教师的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我们专门给大家做了《读书、反思、研究》的报告,向大家推介了《培养反思力》这本书,帮助大家提高读书与反思关系的认识。在构建生命化课堂的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阅读了《生命与教育》这本书,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生命化的,生命化的就是要关注人的生命,尊崇人的生命,同时要求教师围绕这一要求进行教学反思。蒋琴老师在观摩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后反思自己班级学生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感到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于是他找来有关培养质疑能力的书籍和文章学习。在教学中他开始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现在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4.读书与教科研结合,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思维科学等教育理论,为大家举办“怎样进行质的研究”、“怎样进行个案研究”、“怎样做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法”等专题讲座。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区级课题“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现在教研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都申报了子课题,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去。教科研的实践又促进了教师的读书学习。
5.读书与博采众长结合,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学习积累,博采众长,善于实践和创新,善于总结与提高的结果。基于此,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阅读书籍,阅读教育杂志,取他人之长,创自己之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而升华为教学风格。现在学校每位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如周琪敏老师语文的问题教学,张小璇老师的英语情景教学,陈伟华老师体育的融进艺术的教学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开展校本读书,引起了教师对学习的关注,提高了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认识,使教师更懂得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陈松华读书心得
读《唐宋八大家》有感
陈松华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把它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开发自己生命价值的一件乐事.自“清风书橱”开通后,我有幸借阅到一本难得的好书--《唐宋八大家》。这八大家是唐宋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不但震颤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在长期实践中,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韩愈构思精巧,气盛言宜;柳宗元思理深邃,牢笼百态,欧阳修唱叹多情,从容不迫,苏轼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除散文创作取得很高的成就外,诗词方面亦有可观之作,韩柳的诗,欧阳修、苏轼的词,均当之无愧地属于大家行列。这表明唐宋诸家在文学自觉艺术的追求上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超越,在创作实践中摆脱了音律,辞藻的重重束缚,在熔冶古人与时人语言的基础上,吸取各方面艺术技巧,从而创造出随势而异,新颖完美的艺术形式,这种继承与发展的特质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读唐宋八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怀才不遇,仕途偃蹇,46岁才中进士,56岁才任某县县尉。韩愈与他交情甚笃,非常同情他,于孟郊赴任某县县尉前,写了一篇临别赠言,文章提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个著名论断,围绕这个论断,又阐述了两点,一是文学和时代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文学,古今各个时代都有表现时代精神的善鸣者,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表现;二是作家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并高度赞扬了孟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阐发了许多议论,寓意深刻,比喻生动。
文中这样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乐也,其于人也亦然..."
文章的意思是:大抵事物不能平静时就会发出声音。草木原来并没有声音,风一吹,它们才发出声音。水原来也没有声音,风吹动便发出声音。水腾涌是有东西堵住了它,水奔流是有东西阻碍了它,水沸腾是有东西在烧它。钟磬等乐器原来并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才发出声音。人对于言论也是如此,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才表达出来。人们歌咏是因为有了思念的感情,哭泣是因为有了怀念的感情。一切从嘴里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可能都有不平的缘故!音乐是人们心里有所郁结然后向外发泄出来的,人们常常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并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料,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事物。自然界对于时令也是如此,它常常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来表示,所以春天用鸟来鸣叫,夏季天用雷来轰鸣,秋天用虫来吟唧,冬天用风来呼啸。四个季节的递相推移,可能都有不得起平静的缘故!
此篇文章一读便使人眼前一亮,颇有新意,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使人惊叹不已.使整个文章充满无限吸引力.下文继续写道,这种情况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中的精华所在。特别要选择那些敢于抒发感情的人并借助它们来表示。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大禹是善鸣之人,当时就是靠它们来发表时代的声音。夏朝,太康的五个弟弟用它们的歌来表达当时的声音,伊尹表达了商王朝声音,周公表达了周王朝的声音,所有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六经都是表达时代声音的美好篇章,周朝衰败时,孔子这班人大声疾呼,声音宏大而长远.楚国是一个大国,到了灭亡时候,屈原便用楚辞表达亡国之音.孟珂、荀卿是用学说来表达声音。韩非,孙武,张仪,苏秦都是用主张表达时代声音,秦朝兴起,李斯发出了秦王朝的声音。汉朝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特别善于表达时代声音,汉代以下,表情达意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从没间断过。唐朝以后,陈子昂,苏源明,李白,杜甫,都用诗歌来表达时代的声音,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中,孟郊东野开始用他的诗来表达声音。最后文章阐明了人的命运掌握在老天爷手里,如果做了大官,有什么可喜,做个小官,有什么可悲这一释然之观点.八大家一书中还学习欣赏到王安石的《大人论》,原文写道: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芒叫做大,自己才德兼备又能教化万民叫做圣,圣到了不可了解的地步叫做神。这三者都是圣人的名称,之所以称呼不同,因为指代不同,从道来说叫做神,从德来说叫做圣,从工作来说叫做大人,古代的圣人,他的道并不是没有到神的地步,但称呼却只能保持在圣的地步,是因为他的道之存在于虚无缥缈看不见的地方。如果存在于人民群众之间就是所说的德。因此人的道虽然奇妙,却不能用神来称呼自己,叫做德还可以,神虽然是至高境界,不到圣却不显露,圣虽然显露,达不到大的程度就体现不出来,所以说三者都是圣人的名称。孔子说,神做的事,虽然达到极致但在天下却没有显示,有了仁人后表现出来,使用以后才会用功绩。圣人用这些洗涤心灵,随后把它放在秘密之处,等他用仁拯济万物而无穷无尽,通行万代而不知劳苦,就是所说的圣了,所以神做的事体现在圣德大业上,德就是所谓的圣,业就是所谓的大,世上有自己从事的道可是从来没有人了解这一点,认为德业不值得一提,道的极致在于神,于是放弃德业不去做,做君子的人都舍弃了德业不去做,万物怎么能获得生命?所以孔子称赞神,但最终把德业的实现当做神,以便表示德业不可放弃,神的运用存在于德和业之间,那么德业的实现就可以了解了,所以说没有圣,神就不会显露,没有大,圣就不能体现,这是天地的全部,古人的大体观点。
文章认为:古之人,必先敬德修业,然后才能成为圣,才能成为神,作者批判了那种认为德业之卑,不足以道的观点,充满深刻的辩证哲学意味.通过这篇文章,领会了神,圣与德的内涵与哲学辨证关系,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和思想境界,从而对人生和价值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对社会对生活的更深刻的领悟.
老子是春秋时期战国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甚至主张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时代,其著作《道德经》详细地叙述了无为的思想.这不仅在今天看来是消极的,在当时也是消极的,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政治家,对老子这种思想持批判态度,书中收集了他的文章《老子》,便体现了它对老子无为思想的否定,认为无为而治近乎愚蠢之观点。
书中这样写道:道是根本,末有流,根本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末流是万物成材的条件,根本出于自然,所以不用假借人力就可以体现,万物依靠它生长,末流涉及外形器用,要靠人力然后万物才能长成,这就是圣人不能不说不能不做的原因,因此圣人执政,把万物生长成材当作自己的职责,采取四种措施是必要的,即礼法、音乐、刑罚、政治,而老子主张废弃这四种措施,只是坐着等待无发生作用,正是近乎愚蠢的道理.
他的文章<荀卿>中,围绕智与仁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荀子认为,智者应先使人知己,然后才能知道别人,才能自己知道自己,仁者应使人爱己,然后才能爱别人,才能自己爱自己。王安石认为,智者应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仁者应先爱自己,然后才能爱别人,才能让别人爱自己,文章论辩有力,譬喻生动鲜明,文字洗练。这种观点有对于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有强的现实意义。
另外,本书还欣赏学习了韩愈的《湘中》精美绝句:“猿愁鱼跃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分析里面的意境,可谓是妙不可言,其表达手法,表达浓烈的个人情怀与愁绪的艺术手法,使人震颤心灵,读后不忘。感叹不已。
此诗作于公元804年春,韩愈官至监察御史。当时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局面,潘镇割据,穷兵黩武,对外失控的唐王室不思励精图治,逆境奋发,反而去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宫事扰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怨鼎沸,连年干旱,更使大片庄稼欠收。饿死者相望于道,身为监察御史而又常以儒家道统继承人自居的韩愈于是上书唐德宗,请求罢除宫市。开仓放赈,救济灾民,减轻农民负担。没想到因此触犯了唐德宗,遭到了改革派的排挤和打击。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韩愈离开京城,途径湘江,触景伤怀,写下这首湘中绝句。
汨罗江,是湘江的支流,是战国时屈原投水殉国的地方,千百年来,迁客骚人途经此地,发出了多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韩愈上书遭贬,心情非常郁闷,而他的深层次悲痛却在于对国家前途感到黯淡。诗的开头“猿愁鱼跃水翻波,便是此种心情的表现,一叶孤舟行驶在波浪翻滚的湘江,与其说是此去岭南路途并不平坦,不如说宦海沉浮人生仕途并不平坦。胸怀经纶大计,却无用武之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而舟行江中所见所闻则是哀啼的寒猿在为行人唱愁歌。不懂是非的鱼儿在水中欢跳,(古人云: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无是非)猿是解人性的,哀啼之声让热今年愁上加愁;鱼是不分是非的,其嬉戏欢跳则使人愁上加悲。悲愁之气如此浓烈,置身江中岂能不悲哉,更何况遭贬之人!
而这湘江的支流汨罗江又是屈原矢志殉国的地方,屈原因数谏怀王,握瑾怀瑜,不同流合污,以忠直见放,与自己上书力陈时弊,不被德宗赏识,又不为朝中诸大夫所容而被贬蛮荒,于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便引出了诗人相在此处祭奠屈原以示忠贞的想法,虽蘋藻满盘,面对着两岸到处蔓延的的蘋藻,却不知何处才是祭奠忠良的地方,看来自己的忠贞不仅不能被昏庸之辈所容忍,即使找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倾诉也不可得,岂不是惆怅悲哀之中又增添了几分孤独?结尾空闻渔父叩舷歌更是意味悠长,借楚辞中的《渔父》篇渔父劝屈原放弃忠贞,与世人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表达诗人最大的悲哀不是皇上不察其忠,同僚嫉妒其直,而是整个社会的人都不理解他的忠直行为。古诗中的渔父,樵夫,农夫都是普通老百姓,韩愈上书本是为天下苍生着想,为图存社稷着想,可连普通老百姓都不理解其良苦用心,还指望去实现什么兼济天下的理想?从上到下都如此的糊涂,这国家的命运,个人的前途,又怎不令人忧心忡忡呢。全诗着墨不多,却文字用力,容方丈于咫尺,化无尽悲哀于寒猿,鱼跃,蘋藻,渔歌之中,付之湘水,引起读者无尽叹息和悠长的惆惘。
读唐宋八大家,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对历史进行再次了解品味,还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历史故事,古人的思想,抱负.忧患情怀,思想境界之高,学识之深,甚至不亚于现代人.重掀历史书页,时光流转,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才华之人,那闪光的思想,气魄,那随岁月远去的事件,乘着书的小船姗姗而来,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让我们认真品味,接受心灵的洗礼,这对于自我人格的锻造,价值观的提升,对现实纠结的消释,对生活矛盾的化解,对人生的感慨,对生命的追问,都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清风书厨,给了我们机遇,给了我们快乐,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目标,使我们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驾御着自己的人生航船,追求着我们的追求,丰富着我们的人生.
有书相伴,每天的生活都是惊喜的,每天的心情是新鲜的.再次感谢清风书橱,感谢领导和同志们.愿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收获阅读的喜悦,一起分享知识的快乐!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金银小学四年级学生黄笛凤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 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 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 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016年8月29日
第三篇:陈婉华---高中数学组教研观摩活动体会
高中数学组教研观摩活动体会
高中英语组陈婉华
为期近一学期的高中数学组教研活动直至今天算是拉下了帷幕,活动虽然暂且告一段落,但是留给大家的是更多的思考、借鉴、推广、实践的经验与今后进一步推进、改进、提升的空间。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李文学老师,感谢高中数学组的所有老师。正是李老师的精心组织,正是高中数学组全体老师的充分准备,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很接地气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能够引起我们思考和研讨的、体现六一的教学时代特点的教研活动案例。
其次,我由衷地佩服高中数学组的老师,尤其是王艳青与高振红两位年轻教师。敬佩她们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承担,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的那份勇气,勇气之一是那份如鲁迅所言“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当然这里是指正视所有的教师,接受全体教师的观摩,其实也是接受全体教师的检验或者说检查;勇气之二是那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勇气,当然这里不是惨淡的人生,他们面对的是甘于展示自己后任人剖析,任人评议,所有的褒贬之辞,一概还报以虚心的态度,宽宏的度量予以接纳,予以反思,予以后期改进。数学组内其他的数学老师在上次的评课过程中的直言不讳,也让我敬佩。敬佩两位特级教师康老师、万老师的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态度、赏识和帮助两位年轻教师的大度、深厚的学识素养与科研意识的风度;敬佩其他老师的在组内教研时推波助澜的力度,大家畅所欲言,营造了浓厚热烈的教/
3研氛围,体现了高中数学组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教研方式。
再次,我由衷地感受到开展一次实在实效的教研组活动的意义所在。通过此次高中数学组教研活动的观摩,第一、它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整个过程中,它历练了两位年轻教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它发挥了老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以及传帮带的作用;它带动了或者说激发了全组所有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思考;组内教师有意识无意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或先或后地都参与进来,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思考与研究,这本身就是促进了老师的发展。第二、它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根主线,让整个教研活动很有抓手。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坚守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老师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所以活动聚焦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目的清晰、重点也突出,研究起来老师们有话可说、有事可研,再评议他人课堂的时候、在研究他人教学的时候、在听取他人意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会比对自己,产生进一步的学习他人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思考。第三、它始终采取了“让每位教师唱主角”的教研方式。整个教研活动中,不难看出,李文学老师虽然是组织者,但是台面上他却说得不多,做得也不多(当然幕后肯定是要做很多事情的),而是发动全组教师在不同层面上去展示,去交流、去研讨、去探究,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或者说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的长处有处可发挥,而且是自然的流露与自然的发挥,淡然无可厚非的说,受益的也是老师们自己。调动成年人的积极性,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李老师做到了,还做到了“不留痕迹”,这就是李老师的高明之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教研活动中一定要让“让每位教师唱主角”,教研组长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在活动中当一个切实的服务者与倾听者(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履行策划者与指导者的职责和义务)。
总之感受很多,有些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所以虽然高中数学组教研观摩活动结束,但思考仍在继续,伴随着思考的深入,实践也是接踵而来的事,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如何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活动,如何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如何通过教研组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想在在座的每位教研组长的心中,通过此次活动,都会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甚至是初步的设想。我想,研,不在多,有研即可;研,不在深,集体参与即可;研,不在大,其乐融融即可。
第四篇:输液港问题-孙婉华
1.什么是输液港?
答:BardPort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器材,用于为需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或成分血,同时也可用于血样采集。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同时,输液港可将各种药物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依靠局部大流量、高流速的血液迅速稀释和播散药物,防止刺激性药物,尤其是化疗药、营养支持类药物等对静脉的损伤。(附输液岛的照片)
2.做了输液港以后患者会有哪些方面的受益?
答:
1、植入输液港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的,减少了感染率
2、患者长期输液,血管受损,容易导致漏夜、渗液,输液港减少的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患者输液带来的痛苦
3、体外没有导管,降低了拔管的可能性
4、患者可以随意洗澡、游泳
5、而且管路不可能因外界因素导致管路脱出
4、比较美观,外界不易察觉,对生活不受任何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在治疗后,护士进行冲管,拔针就可以了
6、患者治疗后返回家中,不需要特殊护理,不用像PICC、锁穿等中心静脉管路那样每周换药、冲管1~2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便利性
7、如果患者长期输液,每7天只穿刺一次,减少患者扎针的痛苦
8、可长期使用,一个输液岛可穿刺2000次,每次穿刺可以输液7天,减少了患者每日因输液扎针带来的痛苦
3.做了输液港以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应该怎么办? 答:输液港的并发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有:
1)伤口红肿:如果发现伤口处有红肿,请您及时就医,遵医嘱每日伤口换药、引流,遵医嘱抗炎治疗。
2)输液不畅:检查管路设备,让患者活动上臂和胸部。调整穿刺针,抽回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纤维蛋白鞘。如果导管堵塞时,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栓。导管打折,注射座翻转及时通知医生。
3)皮下组织的灼烧感:立即停止输液,立即通知医生。4)颈部、手臂肿胀:立即就医,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
5)导管脱落或断裂:立即就医,医生会在介入下将断裂的导管取出。
4.做了输液港以后,还需要像PICC、锁穿那样每周换药吗?
答:不需要。因为输液港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器材,皮肤完好,无外置导管,所以它不用像PICC、锁穿那样每周换药。
它同其它中心静脉管路一样,为防止血块形成和导管堵塞,输液港应该在每次使用后用肝素钠盐水冲管。如果患者在一月以上未行任何输液治疗,那么只需要每月去医院,用肝素钠盐水冲一次管就行了,也就是说:每4个星期用肝素盐水封管1次价可以了。
5.做了输液港以后,任何有关输液的治疗都可以使用输液港吗?
答:是的,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或成分血,同时也可用于血样采集。咱们一般用的导管是普通导管,不是加压导管,所以除了加压给药外,其他药物都能使用输液港输注。
6.做输液港的过程疼吗?患者应该如何应对?
答:医生在为您做输液港时要给您做局部麻醉,所以您不要紧张,不会感到疼痛的。您只要配合医生完成置管就可以了。
7.做了输液港后,总觉得身体里有异物,应该怎么办? 答: 输液港的注射座:穿刺注射的平台,如一元硬币大小的类半球型结构,顶部的穿刺隔膜为具有自动愈合功能的硅胶材料,基座为钛合金或者热塑料。
输液港注射座一般放置在锁骨下方胸壁的皮下组织内,顶部的穿刺隔膜到皮肤表面的厚度多为一公分,既不会压迫皮肤,也不至突起影响美观。但当患者消瘦时,皮下脂肪过薄,注射座难免突起,可适当用衣物遮盖。您可以用忽视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调节自己。
8.做了输液港后,患者可以正常洗澡和游泳吗?
答:因输液港是被埋在皮下,外界没有管路,皮肤愈合良好后洗澡和游泳不受限制,所以患者可以随意洗澡和游泳,不会因为洗澡和游泳造成感染。但避免剧烈运动。靠近注射座侧的上肢不要运动过度。
9.输液港使用的针为什么那么贵?和普通的注射针有何不同?
答;(放置两种针的照片)输液港的无损伤针与普通注射针不同。任何种类的植入式输液港都应使用无损伤针,因其含一个折返点,避免“成芯作用”,即针尖的斜面不会切削注射座的穿刺隔膜,防止损伤隔膜而造成漏液,延长输液港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普通用的针有时会把皮塞吃到针心里,这样损坏了皮塞,而输液港用的无损伤针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避免了药物外渗的发生。
10.使用输液港进行输液时,为什么有时一扎进去就能输液,有的则需要反复扎几次?
答:使用输液港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抽回血是否通畅,有无阻力等,有时位置不合适,导致输液不滴或滴的很慢,这样护士就要调整输液针的位置。11.做了输液港以后,当天可以洗澡吗?为什么?
答: 植入输液港术是在锁骨下胸壁处切一个4~5公分的刀口,将输液港埋在皮下,所以在伤口愈合之前请不要洗澡,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10天伤口愈合拆线后再洗澡。
12.当天做了输液港,当天就可以输液吗?
答:当天做了输液港植入术后,如果需要输液医生会在无菌操作下将无损伤针刺入输液港隔膜,贴上辅料后,就可以输液了。
13.输液港这种先进的技术,地方医院会护理(维护)吗? 答:一般在地方三甲医院就可以进行维护
14.做了输液港的患者还能做核磁或者CT检查吗?
答:输液港的材料是钛合金的,可以进行核磁共振和CT检查。
15.做了输液港以后,输液港长期留在身体里,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吗?患者可以做简单的家务吗?如买菜、洗衣服、做饭、拖地等。
答: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避免物体撞击输液港位置。靠近注射座侧的上肢不要运动过度,不要提超过10斤的重物。
16.患者自我感觉输液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锁骨下移到了腋窝下),为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答: 有时输液港的位置会发生轻微的变化,理论上叫移位现象,不会出现问题,仍然可以使用。如:在胸壁会移位到腋窝出,不用进行任何处理。17.输液港可以用做抽血检查吗?
答: 可以。有医务人员穿刺成功后,10ml生理盐水冲管,抽出至少5ml血液并弃置。用20ml注射器抽出所需的血液量。血样采集完成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用肝素钠盐水脉式封管就可以了。
18.输液港堵塞了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穿刺方法要正确,但又抽不到回血,输液不畅,有可能则输液港的导管堵塞了。这要求现做个B超,看是否有血栓发生,严重程度。如果有血栓请到医院,医生会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就可以了。19.回家后应该如何观察输液港处的伤口?
答: 植入注射座的伤口一般为4~5公分,缝合后回家。患者应关注自己体温,伤口处皮肤温度;是否剧烈疼痛;是否大量出血等其它不适,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那么只要10天后到医院拆线就可以了,这期间不用更换伤口敷料。
20.为了省钱,我从网上买了输液港专用的直角针,结果医院说不能用,为什么? 答: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我们不建议患者网上购置无损伤针。
21.患者做输液港已经2年了,一直用的很方便。以前每半年冲一次管,可是现在要求患者一个月冲一次管,为什么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未按时冲管,会有何影响?
答:以前我们确实是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半年冲管一次,也未发生过管路堵塞现象。但现在我们的医疗操作逐步走入正规,按静脉输液治疗规范中要求,1个月用肝素钠冲管一次。
第五篇:读书与课题研究报告
读书与课题研究报告
1.拟研究题目
关于物价上涨问题研究的几点观点关于一次性产品消费问题的几点看法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