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
谈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
处在如今这样的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着知识的爆炸和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导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面临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单靠高学历和高智商难以应对。社会对学生的认可更为多元化,智力、情商、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是越来越高。因此,现代教学理念必须以人的整体塑造为核心,以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完整生命为终极目标,否则高校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它以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人格健全为核心,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什么是体验?有关“体验”的阐释,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哲学范畴的体验有认识论和本体论之说:在认识论中,体验是一种认识方式;在本体论中,体验是一种存在方式。美学范畴的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又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思想、热烈欢快的情感。心理学范畴的体验主要指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即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的情感。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亲身体验进行的学习。它是由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之中的师生思维的互动,具有情境性、行动性、反思性、感悟性、主体性等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只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只能记得20%;经历过的事却能记得80%。这就告诉我们:使用传统式的教学,受教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教学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受教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职业技能,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教学,更多地表现为心理层面的“亲历”,即情感的体验。它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为基础,以想象为主要手段,以精神升华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先哲大师们作心灵的对话,形成情感共鸣,受到作品的濡染和震撼,形成认知和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不仅仅表现为心理层面的“亲历”,往往是心理、生理、事理等多层面的“亲历”。
二、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熟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方法、原则、规律等,并且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给小学生上语文课,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评价小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必须运用体验式教学。
1.讨论交流,综合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其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值得争议且有话可说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法课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种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边学习,边分析,边思考,边讨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的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这些内容很抽象,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更困难。而学生不仅要理解,更要运用,运用这些来指导教学实践,运用这些来评价别人的教学。教学这些内容时,笔者往往会组织讨论交流: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或者见习过程中所听语文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这样,学生就不单单是“竖起耳朵听”,还要动脑筋回忆、分析、判断、思考,并且要组织语言,以便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交流中提升认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能力,在讨论交流中明白事理,在讨论交流中加强沟通,在讨论交流中增进友谊,在讨论交流中提高修养。
2.朗读成诵,加深理解。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是语文教师当然也是高师中文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何训练?朗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语感是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朗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文章不止读一遍,要读若干遍,读得烂熟,而且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章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
比如,小学三年级有一篇写荷花的课文,其中第二段的内容是: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在教法课上,笔者给学生一个问题:面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这一段时,哪些内容应该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要读出作者的意图,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语言的优美,读出景物的恬美――这就是体验,情感体验。文章读熟了,读透了,确定其教学重点就水到渠成了。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驾轻就熟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进而“走出”课文。
3.观摩欣赏,酌情借鉴。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走上讲台,给小学生上课。怎么给小学生上课?这远远不是学习几条理论,归纳几条经验,总结几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观摩,从别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发现规律,进而借鉴过来,为我所用。现场观摩,身临其境,体验的效果更好,但是组织难度大,为了观摩一节课,往往要耗费半天时间,而且一般教师不愿意上这类公开课。我们一般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方便易行,而且是优质课,可借鉴性大。再者,运用多媒体播放课堂实录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随时叫停,可以根据需要回放。这就便于一边观摩,一边讲解,一边讨论,一边归纳……引导学生反复感知,反复体验,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但是,观摩不是“看热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门道”。那么,怎样“看门道”呢?笔者的做法是将观摩、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实践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篇:谈“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谈“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在,体验式教学已被数学教学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论述了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内涵、体系、学习活动建构的意义,并提出了运用体验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活动;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1-01
1.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内涵
“体验”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的文献中。“体验”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的特殊的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的心理要素构成的。在“体验”的研究中,日本最早提出了在高中开设“劳动体验学习课”。国内也有一些论述,较多的是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如心理学家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的过程应该是逻辑--认知与情感的--体验共同构成完事的教育过程。”所以,笔者认为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强调学生对学校的生活的参与和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与反省。
目前开展“体验教育”研究的多停留于少先队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充满理性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它过多地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意无意的扼杀了儿童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教育的结果只求知识复现的正确性而完全忽视儿童的体验能力。因此,我认为宜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全面展开“体验式学习活动”,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较为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数学的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在“体?式学习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它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意义、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3.组织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
3.1 科学选择体验式活动的主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整合和开放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就是要对这样的现实题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从教材中来选定。为了使体验式学习活动更有价值,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整体数学素质,我们有选择地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进行重演和再现。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大致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2)用其它方式来生成。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主题除了教材提供以外,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生成。学生生成了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还要对主题做必要的加工,将数学知识合理、自然地镶嵌其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再发现”、“再创造”。
3.2 精心进行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资源整理。小学数学实施体验式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受,个体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辅助资源,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与整理。
3.3 注意教材内容、活动主题、活动资源的整合。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活动主题、活动辅助资源进行整合。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需要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除了教师布置体验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外,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给孩子提供应用的环境和支持,带领孩子走进社会生活,体验数学运用的乐趣。
3.4 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须躬行”。
3.5 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造更丰富的体验。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
总之,运用体验式方法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形成浓烈积极的数学情感,萌发创新的兴趣,增强创新的欲望,为此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樊灵艳 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是在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小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开展体验式学习,提高学习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努力形成创新人格的教学法。经过1年多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成果:1.从后测来看,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认知方式三个方面)有了显著提高。2.课题组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以及相应的主要教学技术。3.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同时参与教学科研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为: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非常复杂的方式进行的,它会沿着迂回曲折并且不断地被打断的途径进行的。从情境教学思想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要注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状况,注重解题后的回顾,通过停下来再回首,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解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这一些过程的顺利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在一定的情境下,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个体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的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开展体验式学习,提高学习参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努力形成创新人格的教学法。三.课题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1)通过教师重视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倡导体验式学习的数学课堂活动,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样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2)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快掌握先进有效的现代教学技术,成为创新型教师、赢得教学成功。2.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自身相应素质。
(2)教师能为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供各种积极有效的帮助,形成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3)通过验证,形成可行的教学设计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等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技术。3.研究内容
(1)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教学法”研究。教师试从课前参与、课堂参与、课外参与三个方面探索实施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研究课前如何设计预案及准备?研究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研究如何设计课外体验式作业。
(2)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技术。在总结的基础上,改进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各环节的具体技术。包括教学设计技术、导入技术、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等。
(3)研究在体验式学习中对学生如何评价,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强的等等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4.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黑林镇中心小学三(1)、三(2)、五(1)、五(2)班。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1.理论学习
2007年1月—3月:课题组教师学习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理论知识
(1)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3)温恒福著的《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主要是学习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概论、基本理念与原则、操作程序、主要教学技术等部分。2.课题论证
2007年4月,召开课题论证会,课题论证采取本校科研骨干进行课题论证的形式,参与课题论证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与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出论证结果及修改意见,对课题方案(初稿)进行修改,拟订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6月)1.尝试探索阶段(2007年4月—2008年2月)
课题组教师教学中以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开始实施课题组设计的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教学程序:(1)设计教学预案
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①了解学生起点,合理开发教材。②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精心设计过程。(2)课前准备
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②课堂教学材料。
(3)导引目标,提出问题
①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②创设情景,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③谈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提供信息,互动生成学习材料
真实的教学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教师要学会审时度势,现场调整教学预设,将动态生成资源纳入课堂目标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5)启发讲解或学生自主研究
无论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探究都要具有意义、有效。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产生良好的体验。
(6)巩固与创新性应用
①通过正方例的比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7)反思与小结 ①自我评价 ②学习体会 ③提出新问题(8)体验性作业
①学生适应选择作业。②学生自己编题。③参与生活数学栏。④数学小研究。
每个学期的课题组教师的公开课以体验式创新教学为主题。每月开一次课题讨论会,期末进行课题研究小结。
2.深入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
在总结的基础上,改进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继续实施体验式创新教学的教学策略的干预。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策略在各环节的具体技术。(1)教学设计技术
①根据“三维目标”选择确定教学措施的技术 第一步,从知识和技能目标、方法和过程和情感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第二步,结合教学内容和可用的教学手段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在头脑中选择设计教学措施。第三步,跟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时间与现实条件等,将各种教学措施整合在一起,理清一个整体思路。
②明确“三点”的设计技术 重点、创新点、空白点
③以“学”为中心的设计技术 第一、设计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学生的时间情况。
第二、设计教学措施时,一定要预设教师教的情景和学生学的行为。
第三、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特殊的帮助措施。(2)导入技术
导入目标和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知识与经验,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情境导入法
六、生活经验导入法等。(3)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
①准确把握启发的含义和“度”
启发一是调动学生努力去想去说的积极性,二是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颠簸和帮助使使豁然开朗表述准确流畅,并能够举一反三。
启发的度:要引导指点,但不硬牵着他们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要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②主要是运用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引导(4)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 ①以说促思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点思考的时间,思考后的说,才有意义。
第二、不要只让一个或个别的几个人说,越是不常说的学生,说起来的体验越深。第三、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求同,不从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②通过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当问题较抽象时,学生自主进行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第二、通过演示,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③填写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增加体验的技术 第一、填写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反复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第二、通过过程记录或填写研究报告单可以让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整理; 第三、过程记录或研究报告单填写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5)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 第一、不当面批评 第二、及时肯定与表扬
第三、补充式评价技术,包括:改错式补充评价;条件式评价;建议式补充评价 第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6)反思与小结技术
第一、画知识结构图这种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得画出知识结构图,然后再反思学法。第二、写数学日记进行反思和小结的方法。
每个学期,课题组教师通过开发教案、上课题研究课、评课、写教后反思、写教学案例、写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法的程序、策略、主要教学技术等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并定期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
五、研究结果
1、学生在数学学习行为方面的改变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行为表现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单元
实验班(四(1)六(1)班)
控制班(四(2)六(2)班)
Z值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行 为 表 现
上课专心程度
7.16 1.79 107 7.72 1.96 2.20
课堂作业表现
7.63 2.24 107 8.25 2.52 1.92
课外学习投入
9.24 2.51 107
10.09 2.18 2.68
对六年级(原五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行为表现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上课专心程度、课堂作业表现二个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课外学习投入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外收集数学问题,在课外应用数学知识等行为表现比较好。
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表3 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情感体验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单元
实验班(四(1)六(1)班)
控制班(四(2)六(2)班)
Z值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情 感 体 验
乐趣感的体验
7.75 1.84 107 8.51 1.99 2.97
成功感的体验
7.91 2.04 107 8.82 2.63 2.85
焦虑感的体验
7.92 2.55 107 8.79 2.73 2.43
厌倦感的体验
7.29 2.14 107 7.97 3.13 1.79
对六年级(原五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情感体验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焦虑感的体验、厌倦感的体验二个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乐趣感的体验、成功感的体验二个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加成功的体验有效。
3、学生数学学习中认知水平的提高
表4 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生问卷上认知投入方面的得分比较(实验后测)单元
实验班(四(1)六(1)班)
控制班(四(2)六(2)班)
Z值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受测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认 知 投 入
学习技术
112
11.96 2.57 107
13.08 2.14 3.51
学习方式
112
11.36 2.55 107
12.37 2.71 2.84
依赖与独立
8.93 2.56 107 9.82 2.64 2.53
对六年级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问卷上认知投入方面的平均得分进行Z检验,发现在依赖与独立单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学习技术和学习方式二个单元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在对提高学习技术和建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很有作用。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究中,教师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和借鉴他人优秀的教案、案例和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另外教师为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供各种积极有效的帮助,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方式。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合作备课、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督促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写作和教科研的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五位数学教师中,有1人分别获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有2人次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一年多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有2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荣获县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教师撰写的课题成果、论文、案例、课题方案、课件荣获县二、三等奖多次。除此之外,我们还整理了大量的新课改数学教案、案例、随笔和有关论文,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材料。通过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成长。
六、结论与讨论
1、体验式创新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体验式创新教学中,学生不再单一地“接受”知识,而成为探索与交流数学的主体。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在行为投入、情感体验、认知投入三个方面更有效地参与数学。从后测的表
2、表
3、表4来看,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行动上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情感上,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成功感的体验,减少了焦虑和厌倦感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
2、“知”、“情”结合是体验式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 体验式创新教学构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比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感到“愉快”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而是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快乐和克服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把“知”和“情”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一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提高认知水平,学会怎样学数学,又能反过来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样就达到了“知”和“情”互促。
3、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课题组提出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即以下八个步骤:
1、设计教学预案
2、课前准备
3、导引目标,提出问题
4、提供信息,互动生成学习材料
5、启发讲解或学生主动探究
6、巩固与创新性应用
7、反思与小结
8、体验性作业。以及相应的主要教学技术:教学设计技术、导入技术、过程中启发引导技术、过程中加深体验的技术、激励创新的评价技术、反思与小结技术等。
能否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教学模式呢?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进行体验式创新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单元的性质、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能力而决定。所以,是教师在熟悉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程序后,更重要的是树立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固定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探究、思考等多种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技术,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内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法,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4、体验式创新教学促进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真实的课程发生在课堂中,发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式创新教学是一种立足于课堂现实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将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研究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体验式创新教学为学生也留有了更多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作为数学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简单的受业者,这样就促使学习也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由于体验式创新教学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由于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交流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创新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评价知识、创新知识。在体验式创新教学中,教师的的任务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去动手实践,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所以体验式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七.下一步研究打算
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研究人立、时间的不足,对课题方案中提出的个案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中的评价方法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所以课题组打算带动更多的数学教师一起参与到小学数学体验式创新教学的研究中去,对参与数学学习中的学生进行更微观的研究,对教学法进行取舍、完善、发展。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容清,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模版]
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师声乐集体课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声乐微格教学法,通过对微格教学法在其他学科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声乐课的特殊性和声乐教学原则,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微格教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使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更加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师声乐 集体课教学 微格教学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乐教育的合格师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声乐教育专业受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从思想、学习到实践中,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注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而忽视教学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习惯,这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高师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高师声乐教育领域引入微格教学,使学生对声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进入到更加微观的层面,使每种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的引入,在沟通声乐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实践上能够有效、便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
长久以来,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深受音乐院校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作为师范生的授业能力的培养,这导致高师声乐课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声乐师范教育工作者感觉到传统声乐教育实习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后对新型师资规格的需求,逐渐越来越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近几年来如何突出,声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完善实习环节一直是各高师院校音乐学科建设改革的动力,而微格教学的反馈及时、准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沟通,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强化等优势恰好为高师声乐教育实习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引进微格教学法的实用性
把微格教学引进声乐课堂教学中,给各种教学技能训练带来了便利,也给教学研究与实验带来了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声像纪录分析法、师生相互作用分析法等都为我们认识、研究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学声乐课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应用微格教学只需要建立一间微格教室,一台摄像机、一台录音机即可工作,普通中学都有条件建设微格课堂,开展微格教学和教研活动。
三、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的运用
(一)传统的教学法培训主要是指声乐教学法课,这种大课通常是学习理论只是,试讲机会本来就很少。即便试讲,面对整个班级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心理压力大,而紧张、手足无措。有时一次失败都可能给该生后面的实习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师范生都还没有熟悉教学技能运用的情况下,让他们直接去中小学班级教学,面临的将是在45分钟内如何陌生的环境中指挥一个陌生的团体,于是他们极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驾驭教学内容,变得焦虑和无措,往往就无暇顾及教学技能的运用和教学目标了。
(二)微格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样就能拉近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距离,学生模拟授课时间只有7分钟左右,练习时面对的是小群体,这就减轻了师范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学生既是角色扮演者又是评价员,其他学生在试讲者授课时只需要观察试讲者授课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授课者在心理上不会有很大压力,也不易产生紧张情绪。微格教学应用当堂摄录当堂回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授课后立即看到自己的授课情况,顺应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对这种授课形式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反馈非常及时,学生印象深刻清晰,易于评价和主观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师范生的心理能够非常放松,可以思维活跃、轻松充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示范录像,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观看有经验教师优秀的教学示范,有利于师范生形成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图式。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按照微格教学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全过程分成若干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解决,然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整体考虑、设计、操作,将必然使人产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中学音乐教育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在科目繁多、任务繁重、心理负荷过重的中学生生活中,音乐是调节学生身心、美化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良药。音乐课堂教学无疑应成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直接窗口,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求实。
参考文献:
[1]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版
[2]宣桂新,《德国的微格教学》,《高等师范教育》,1995年第5期
[3]郭友 毕小白,《对日本微格教学发展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4]陈传锋编著,《微格教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童春燕,(1974.1.29)女,福建连城,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小结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课程小结
本学期开设了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这门课程。虽然上学年已经上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及英语教学法的课,但对于小学英语方向的我们,仅凭记忆中的小学语文课堂及自身较浅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还是有点陌生。经过陆老师一学期的教授指导及自身的实践,对于语文课标、教材及教学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受益匪浅。下面我主要从授课特色及课程收获两方面来谈一下自身对于这门课最深的感受。
一、授课特色
1.课堂丰富,引人注意。
凭心而论,这门课可能是大学里上得最认真的课,不论是自己个人还是整个班级。特别是对于枯燥的理论,大家都不太听得进去。但是陆老师的课堂,将其自身的教学经历融入理论的讲述,引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观看了几位名师的教学视频,感受不同的教学的风格和特色。每位同学都作简单的听课实录,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借鉴学习。
2.讲练结合,注重实践。
上学年的小英课标与教材解析以及教学法的课,老师都较多的侧重于理论的教授。教学法课介绍了多种教学形式,最终每人将自己的教学以10分钟来展示。而本学期小语的课程陆老师更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学习了小语课标,对教材作分析。同时结合名师的课例视频作听课分析。与此同时,我们每人先选择一篇课文撰写教案,然后拍摄试教视频。
3.及时评价,指正修改。
在之后的课堂上,对于个别同学不同文体的试教视频大家一起观看,一起讨论。老师作点评,主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大家边学边改,对自己的教案结合老师的指点逐步修改,不断提高。
二、课程收获
上完这门课很大的收获是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课。记忆中一向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竟然也可以这样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书本的文字是苍白的,但师生的教学过程则是可死寂可活泼的。学习语文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字词句,更应真正地理解体味文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远远高于字词及文字表层含义。在观看一些名师教学视频时,特别希望自己也能置身课堂中,感受活跃的氛围。
而我认为以上这些差别主要在于教师的课堂安排。看似简单的课堂背后则是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陆老师在课上对部分同学试教视频作分析点评,同时结合课例讲述不同文体的特点及一般的教学方法。这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拿到一篇课文,按照套路来,可以上得有条理,基本的知识点也讲授了,但是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难重点,那学生的掌握与提高的效果会更好。可能现在对于一些细节我们还不能做好,但脑子中对于语文教学的迷雾已渐渐散开,大致的路行捉摸地到,路上的关键点可能还不能很好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