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有效教学该从哪里出发
化学有效教学该从哪里出发
新课改实施以来,“有效教学”一词在各种研讨和各类文章中频频出现。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通俗地解释是有效果的教学。那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果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此看来,有效教学的标准至少应有两个:掌握基础知识和增长学科智慧。从有效教学标准来看,化学有效教学应该从教师能够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题、有效作业反馈等几个方面出发。
一、有效备课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化学课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化学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同时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必修和选修,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是不同的,是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一步到位”式的“填鸭”教学模式,而要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深,增加学生负担。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定量关系,不同离子方程式书写也不同等内容,不必在必修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在选修模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把零碎繁琐的知识点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为了更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只做到备教材还远远不够,还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本节内容的了解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探究活动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他们可能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设计实验、可能会得出什么结论,以及出现这些情况时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重视,认真准备。
另外,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前提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要以问题为中心,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制订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切不可盲目拔高或降低设计标准,影响学习积极性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二、有效讲授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既然是自主学习,有些学校认为教师的讲授不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泛使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这种认识是不太正确的。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学生上课如走马观花,很快忘记了,教学效果不好。其实,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是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时,讲授的时间会有所缩短而已。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保持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它的效果将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而且可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效应,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进而形成相应的化学学科价值观。学习知识就是这样的道理。然而,许多高中教学都急功近利,三年的课程学习现在两年都讲授了,使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还有一些更急功近利的做法,即某学科选修课程只选一门,其余都不许选,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夸美纽斯说:“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他说:“自然的真正进程是比较缓慢地逐渐前进的,血液一点一点地开始沸腾,心思一点一点地趋于细致,性情一点一点地慢慢形成。”“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急功近利的学校不会理解卢梭强调的“自然的进程”。
三、有效问题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有所不同,把不懂的知识、不清楚的概念、不会做的习题也包含在内。另外,对提问问题的有效性认识不清,有些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简单现象的描述加上疑问词或问号,出现多问、乱问的现象,不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问题,不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提出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问题设计的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长期不断研究和探索。
四、布置有效作业
新课改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已接受新课程理念,但在如何布置作业方面相对滞后。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量大质低,作业的设计往往不经筛选,直接“下载”下来就印发给学生;二是缺乏多样性,作业只注重“双基”的训练,而忽略了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三是缺乏时效性。作业的批改反馈不及时,且多数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改正。这些现象直接导致“高负低效”。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要以作业为载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探究化学基本规律。首先,要精选适量试题,要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新知识。其次,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研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调查报告作业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环保的意识等。最后,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这样可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化学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罗萍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北京教育究,2006(4).[3]杨秋梅.融入新课程理念搞好化学教学[J].教育创新,2007(9).[4]李建堂.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25-26.[5]王中荣.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及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25-28.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CJYC140710113)。
作者简介:陈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12年许昌县化学学科骨干教师。
第二篇: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抚顺市实验中学
刘 辉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摘要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兴趣 实验 主动参与 巧设问题 师生关系 语言艺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由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很多同学会觉得化学学习枯燥无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通过课堂或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情趣动机”。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证明,95%的被调查学生很愿意亲手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认真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会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如:(1)燃烧实验:通过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让学生感受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了解到镁条的重要用途,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2)变色实验:采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在纸上喷,再在试管中做);在一些谍战片中利用这个变色原理来传递秘密书信。(3)有气体生成实验:采用纯碱和稀盐酸。利用这个实验解释生活中蒸馒头为什么要用到“碱”。
增设一些家庭趣味小实验:如(1)自制汽水;(2)活性炭吸附法使红糖变白糖:利用了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色素的原理;(3)指纹检查:利用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4)除去衣服上的墨汁污渍 :用米饭放在污渍上加少量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份酒精和2份肥皂配成的溶液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净。教师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化学家那样去探究化学的奥秘,开启科学的大门。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声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都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将化学故事与化学知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抓住学生的心理,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进入活跃期。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就会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差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就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喜欢“化学老师”而喜欢“学习化 学”,从而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正如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化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化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四、语言的巧妙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应借助语言和文学艺术的功底,以教学内容为素材,用词准确、语言流畅、精炼、幽默、词汇丰富、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令人精神振奋,又给人以深刻印象,还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关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教学时,我在演示“浓硫酸对蔗糖的脱水作用,”实验之前问同学们:“你们买面包做什么?”同学们回答说“吃”。“下面我来为大家做一块黑面包,免费让你们尝一尝。”恰当的启发既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讲解石灰石的时候可以为同学们朗诵一首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学们立刻好奇起来,化学课上为什么老师要讲古诗,在此,老师可以设置个悬念,不立刻解释,等学完这部分内容把问题留给学生们解答,同学们就会带着问题很专注的听课。因此,教师讲课语言优美动听,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有表情,增强学生美的享受,还会激发学生的感情升华和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了学习化学的激情,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受课堂学习的轻松与自由,学生们就会自觉地不断地坚持学习下去。
【参考文献】1.李胜,《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教学刊,2010.7 2.成文林,《愉快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教育,2010.3 3.田冠顺,《化学学习兴趣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9 4.王爱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周刊,2012.10 5
第三篇:《从家里出发》教学设计
从家里出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熟悉上学路上的环境,认识途中的重要标志物,做到不迷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做到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能提前为上学做好各项准备,按时上学,不迟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上学路上的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熟悉上学路上的环境,知道路途中的重要标志物,做到不迷路;
教学难点:
生活有规律,上学不迟到。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歌曲、作息时间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走进生活
学生课前向父母咨询家庭住址及其到从家到学校使用的时间;观察上学途中主要标志物。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播放歌曲《上学》。
师:同学们,迎着美丽的太阳,背着漂亮的小书包,来到我们美丽的校园,走进温馨的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同学们心情都很好,现在老师问你们今天是怎么从家里出发来上学的呢? 生:略
师:同学们从家里出发来上学的方式各有不同呀!可别小看这次“出发”,里面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我的上学方式。1.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每天走那条路来上学吗?途径什么?谁记得路上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图标?现在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有没有跟同学走相同的路的。
生:略
2. 师:听完大家的路线,发现我们同学真实聪明能够记住这么多。那么,有这么多的上学方式,我们该如何选择一种最安全的呢?
生:略
师小结:好,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管哪种出行方式我们都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生命最宝贵!
3.师小结,强调上学时间要有计划,努力做到不迟到。活动二:我的上学时间。
1.师:老师每天早上7 点从家出门,你们知道自己出门时间和路上所用的时间吗?想一想。
生:略
2.师:看来大部分同学们都很有时间观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上学所需时间也不一样。那么,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还是严寒,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按时到校不迟到呢?
生:略
3.师:上学前大家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生:略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发一张表,你们把自己作息时间整理好,然后经这张表贴在你的床头,每天严格按照此表来要求自己。所有人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四篇:教学化学有效课堂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杨岗中学:杨勇智
怎样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呢?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减负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成了首要问题。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备课教案有效——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要便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翻阅查看,教案要实用,要清楚体现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难、疑点,特别是重、难、疑点解析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练习、作业设计。提倡写教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还有更为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达成了目标,有哪些学生没有达成,如何补救
我们很多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了很多年了,不用备课,甚至书都不用看,就那么点东西,自己早就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所以根本就不去认真的备课,有时甚至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随心所欲,反正知识没讲错就行,根本没有目标。这样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备课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我们在备课时,要钻研大纲、通读并掌握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制定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 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使用什么教具、做什么实验等,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也可以通过阅读全文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二、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注重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例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 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
(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制得的气体较纯净? 怎样去收集气体? 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我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出了十多种不同的制取CO2的实验装置。我让每组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并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高效课堂以有效的评价来衡量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实施。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肯定当先,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给予充分的信心和肯定,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异议要虚怀若谷,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来实施课堂评价。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与学生评价结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等评价方法。
在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同时,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定期组织同事间的交流互助,营造合作研究的氛围,同时把评价标准交给学生,听取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感受和意见。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整合提高的效果。
五、教师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永远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会逐渐构建起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第五篇:从课本出发设计写作教学
从课本出发设计写作教学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
张继元
关键词:高中;课本;写作教学
高中写作教学几成困局:课时被阅读课挤占,教学研究不像阅读教学深入有效,很少优秀的教学设计范例,除了高考满分作文参考资料少,等等。加上很多学校“高考压倒一切”,写作教学又吃力不讨好,进而导致很多教师对写作教学“心中无数”,基本处于“原始耕作”“自生自灭”层面。以致王荣生教授惊叹:“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其实,与其绞尽脑汁摸索一套“高效之路”,倒不如回归课本,看看课本是怎么安排写作教学的。
以人教新课标2006版为例,共有必修课本5册,每册课本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本教材执行主编顾正彪先生指出:作文教材分为三个系统,第一个系统相对独立编排,每册有四个专题,共20个专题;第二个系统阅读整合在一起,在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属于笔记作文;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主要欧式研究性作文。三个系统中,第一个系统是主体,第二个系统和第三个系统是补充。
必修一重点安排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分别是: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必修二重点安排写景抒情类记叙文(散文)的写作,分别是:1.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2.直面挫折,学习描写;2.美的发现,学习抒情;4.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必修三重点安排议论文的写作,分别是:1.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2.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3.善待生命,学习论证;4.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必修四重点安排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别是:1.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2.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4.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必修五重点是写作发展层级方面的训练,分别是:1.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2.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4.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可见,课本本身的安排遵循由记叙文到议论文的训练路线,每一种文体又按写作要点由浅入深安排,贯彻了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众多教育前辈和一线语文教育名师沉淀下来的文体训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三大写作教学思想,又加进了课程标准对高中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可以说,这套教材整体上已基本构建出了一条高中写作教学的标准和序列。每一个单元的写作教材提供了“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网络作文建议”四个教学板块,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写,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意图”、“教学建议”、“有关资料”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如必修二写作教材第一单元“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学建议”:“学生做写景文,一是不认真观察,习惯于抄书抄报,脱离景物实际;二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写出来缺少统一的基调,特点不突出。针对学生常犯的毛病,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做一次集体写生式的作文。„„搞这种活动,事先要有准备,帮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文、词汇,可以先在现场口头做,回来后在整理成文字。这样做得好处是能互相启发,也便于老师指导。”
“有关资料”部分则对写生作了介绍,举了《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和《三峡之秋》两段例文分别说明景物的主观折射和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之后还示范了题为《校园春色》的一次写景作文指导。
如上分析,教材基本告知了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写的问题。就“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一单元,教学的目标就是写出有特征的景物,教学的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教学方法是观察和写生,观察对象则是熟悉的景物,教学程序是先写后评再改。可以说,照此设计作文教学,第一课时边观察边交代要领,及时写生表述,第二课时点评修改分享,哪有不成功之理。
第二个系统建立在阅读教学基础上。必修二第二单元有三篇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古都的秋》《囚绿记》。篇篇经典,皆可以模仿。教师一定要挖掘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如叶圣陶所说,“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
像《荷塘月色》上完后,首都师大陈晓龙老师设计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就让学生描写荷花(多媒体展示荷花荷叶图),并与朱自清、孙犁、宗璞、徐喻萍4位名家的经典片段作对比,进而总结和把握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环境+对象+修辞),附以造句和片段练习,并及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点评,课后完成“白杨树”的续写,整节课非常成功。
我也在《古都的秋》结束后布置作文《岷县的冬天(夏天,„„)》,同时投放例文《济南的冬天》《北平的四季》;在《囚绿记》结束后布置“咏物”类的作文,大多学生写得很流畅,部分学生写得相当精彩。
另外,对课后练习和教辅资料设计的随文练笔也要充分重视。像《囚绿记》课后第三题:“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甘肃省教科所主编《高中新课标学业质量模块测评语文必修二•古都的秋》导学案最后的“技法应用”:“以“腊梅花”为话题,用沉痛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可以景衬情,也可以景衬景,不少于120字。”都是很好的练习设计,教师应充分运用。
总之,课本是教学的底本,只有依据课本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需要有章可循,课本、课文、教参已经告诉了我们轻重主次和技法要领甚至经验教训,为什么还要苦思冥想另辟蹊径呢?
高中写作教学乱象丛生的今天,请从课本出发!
参考文献:
1.顾振彪.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6).2.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B).3.吴红云.高中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一2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