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

第一篇: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

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

葛文山

本文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10期

我国近代有许多学贯中西的语言大师,如:钱钟书、林语堂、蔡元培、梁实秋、陈寅恪、胡适等。他们成功的语言学习经历说明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有着许多相通之处。通过比较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和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可以被借鉴到英语教学中去。

启示一:英语教材应兼顾人文性,多选入一些名篇佳作作为教学范例

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积累、感悟和运用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即文质兼美。文,应体现在人文性方面;质,当体现在工具性方面。小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编自名家的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规范且优美,内容丰富且有趣,蕴含着认识自然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通过学习这样的经典文章,不仅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语言技能,同时也能在精神上得到陶冶。

1.文学作品在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太小

小学、初中英语教材多围绕语言功能、结构、实用话题和任务来设计。课文或学习材料主要以记叙文和应用文为主,内容简单、枯燥且无趣,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严重脱节;文章并非真实的语言材料,而是出自教材编写者之手,语言不够优美。例如,例①是我国现行英语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课文节选,学生从中能获取到的只是几个单词和句型等语言知识,根本谈不上情感体验。使用这种学习材料,我们就难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宗旨,即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例① 现行教材课文节选

These are my parents My name's Tony Smith and I'm English.These are my parents.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university in Beijing.This is my father.He' s a hotel manager.例② 英文哲理小诗

A Wise Old Owl by Edward Hersey Richards A wise old owl lived in an oak;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 相比之下,例②中的英文小诗就很具有哲理性。利用这首小诗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可以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母语教育是一种传承,而外语教育则是理解另外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教育的目标应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来学习外国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我们的英语教材可以多选入一些英美国家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童年趣事、小散文以及诗歌等文学作品。2.如何解决入选文学作品作为英语课文时出现的问题

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英语教材课文时,我们一直都担心如何处理文学作品中生词过多、语法结构复杂以及国外文化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冲击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考虑,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首先,语文教材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了选择一些精彩的文学作品,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通常通过夹注拼音、降低认知要求或改写等简化手段解决此类问题,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另外,英语教学的一些固有观念也值得质疑,比如,英语时态非要从一般现在时开始教起吗?含有过去时态、现在进行时的课文岂不更加生动活泼?其实,在不作考查要求的前提之下,有些语法现象可以让学生早点接触和了解。

其次,小学、初中正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人担心英美文化会影响学生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实际上,虽然不同文化对政治、宗教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至真、至善、至美却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在选择课文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歌颂人类共同美德的优美文章作为教学范例,让学生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英语文学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挑选文学作品作为英语教学范例的两个基本原则

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时,我们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或充满爱意,或充满遐想,或讴歌生命、和平;二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感动和影响他们的经典作品。我国中小学现行英语教材中,说明文和应用文的比例太大,文章内容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作品的比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例③的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和精神上的“引子”。

例③ 短文If I Were a Boy(节选)

If I Were a Boy Again If I were a boy again, I Would practice perseverance more often, and never give up a thing because it was difficult or inconvenient.If we want light, we must conquer darkness.Perseverance can sometimes equal genius in its results.“There are only two creatures,” says a proverb.“who can surmount the pyramids-the eagle and the snail.” If I were a boy again, I would school myself into a habit of attention;I would let nothing come between me and the subject in hand.I would remember that a good skater never tries to skate in two directions at once.The habit of attention becomes part of our life, if we begin early enough.I often hear grownup people say, “I could not fix my attention on the sermon or book, although I wished to do so.” And the reason is, the habit was not formed in youth.同汉语一样,英语也是承载文化的媒介,而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英语能够也应该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浸润其生命,丰厚其精神。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少一些教材编写者的枯燥语言,多一些出自语言大师的精彩美文,多一些人文内涵丰富、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经典之作。

启示二:反复听、大声朗读、认真模仿应是中小学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新学的东西不能很快表达出来,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听、模仿和记忆之后,在以后的自然情境中突然表达出来。这一段时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沉默期。其实,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语言的输入、加工储存、识别(再认)和运用(重现)等几个阶段。

1.语言发展的沉默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当人们新学习了一定的语句后,一般只能将其中的一部分保存在记忆中,随着听的次数的增加,记忆中储存的该语句逐渐完整;虽然不一定能马上表达出来,但当听到这样的语句后,一定能识别出来。这本身就是学习的阶段性收获。之后,学习者就会在适当的环境中尝试运用所学的语句,虽然可能只是部分地运用。用得越多越熟练,到一定阶段自然就能熟练、流畅、完整地表达。

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学习是过程和结果不断循环进行的。因此,不能期待儿童学完新的语言后马上就能表达出来。儿童不能马上表达出来,说明针对这些新学的语句,他们尚处于“沉默期”。我们可以采用朗读、抄写、辨认和记忆等“再认识”的方式来检查其学习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交际,注重学以致用,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学以致用并不等于即学即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误区,就是英语教师往往刚教学了新知识,马上就让学生表演,这样的教学要求有点强人所难,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倾向。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因为我们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任务型教学应该本土化,不要过分强调“用中学”,不要过多期待学生灵活运用刚学完的新知识。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侧重英语的可理解性输入,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突出“学中用”“学后用”,不能拔苗助长,盲目追求即学即用。

2.应以听、读、模仿为主要途径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可理解性输入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输入型教学,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笔头上,都十分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让学生多听、多诵读、多模仿、多抄写和多记忆。语文老师通常采用范读、领读、齐声朗读、轮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自由读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背诵一些优美段落,以引导学生从感性上、直觉上和整体上认识、体验、消化和吸收名篇佳作的精髓。

模仿、朗读、边听边读和背诵等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口语和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许多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以及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英语诗歌是练习英语节奏的最好材料之一。例如,William Wordsworth著名的The Daffodils(水仙花)便是典型的弱强节奏。熟读之后,大声朗诵,一定获益匪浅。

例④

The Daffodils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c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

3.对成功学习者的研究验证了听、读、模仿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21世纪杯”和“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是我国中小学和大学英语的顶级赛事。通过研究优胜选手学习英语的方法后发现,他们都有着以下共同的英语学习经历(丁言仁,2008):诵读过多位名人演讲稿;背诵过大量优美文章;注重背诵时的语音语调与录音一致;听和模仿英语广播或录音磁带;观看和模仿英语电影和电视剧;记忆大量完整的语块(即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习语、短语、短句等);关注语块的功能及其出现的语境。

反复听,大声朗读,认真模仿,这样的一条英语学习成功之路,在国外已经受到外语教学界的注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映像(shadowing)教学法,即要求学习外语的学生对一小段录音一遍遍地听、念、用,一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语块。在我国,这种教学法也受到关注,因为语音记忆是语言词汇最原始、最基本而效果又非常好的一种记忆方式。

启示三:英语教学要有语块意识,设法促进学生对语块的积累、掌握和运用

1.语文教学中的语块现象

儿童早期学习母语时,通常把语块作为模仿、学习和记忆的单位。当儿童使用“这是什么”时,他们可能把这四个字当作一个未加分析的单位来记忆和使用。在他们的心理词典中,这四个字是一个词条。显然,他们没有辨认出这是一个由四个字构成的语言单位。儿童在反复和成功地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模式后,就会从中概括出一些语块的构造规则,从而形成了语言能力中的语法能力,语块则作为整体存储在儿童的心理词库中。

研究发现,约70%的日常口语交际主要由语块来实现,语块在自然语言中的比例约占90%。语块构成了人类语言交际的基础单位和交际主体,一个普通的本族语者通常能够掌握成千上万的预制语块,从而保证其语言表达的纯正和流畅。语块在语言中的频繁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使学习者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系,从而以整体形式习得,以独立单位储存。学习者无需了解其内在构成成分,无需进行句法规则分析就易于检索和提取,使其成为语言使用的有效手段。可以说,使用语块进行信息加工会更省时,更省力,作用更大,是降低语言运用难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2.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语法教学转移到语块教学上来

英语教学应降低对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考查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即可;讲解语法时,不宜追求全面、系统和难度,应树立语块意识,把英语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语块教学上来,促进学生对语块的积累、掌握和运用。

以语块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学习方法的弊端。首先,通过模仿学到的是完整的语块,使用时不必临时“组装”,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其次,通过模仿学会的语块是地道的英语,有助于学习者克服“汉语式英语”的影响。再者,由于注重模仿,语块教学会增强学习者对英语口语韵律和节奏的感悟,有助于他们学会在口语和写作中使用地道的英语。最后,长期的模仿和语块学习培养了学生对语块的兴趣和敏感性,帮助其养成“从听中学”和“从读中学”的好习惯,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3.语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英语的基本语块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句子中的语法规则。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语言材料中的语块,并给学生提供操练和实践这些语块的语境,使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自信,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语块是结构和意义的统一,所以语块的讲解也要从结构和意义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明确该语块的结构和意义特征,以增强记忆效果,并使学生在运用时有更强的意义和语法意识,同时也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增强语块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语义和结构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的说明。

语音记忆是词汇最原始、最基本而效果又非常好的一种记忆方式。教师要在让学生理解语块意义和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反复听、反复朗读、反复模仿含有大量语块的名篇佳作,直到他们对语块产生语感,能够流利表达。

结束语

与语文教学相比,我国英语教学所倡导的理论和方法过于理性化和技术化。“听、诵读、模仿”等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方法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是最朴素、最生态且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这些方法给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会了他们领悟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了持续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

【三个故事 三个启示】 很精典!你又明白多少了……

一、年轻人不小心将酒店的地毯烧了三个小洞,退房时服务员说根据酒店规定,每个洞要赔偿100元。年轻人:确定是一个洞100元吗?服务员:是。年轻人点燃烟头将三个小洞烧成一大洞。

启示:1.考核标准在哪里,人们的行动就在哪里;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订立标准;3.漏洞有时是致命的。二、一士兵遭到敌军突袭后逃到了山洞。敌军在身后紧追,他躲在洞中祈祷不被敌人发现。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只蜘蛛,他刚要捏死,突然心生怜悯,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山洞见到完好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三、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启示: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不错的启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新的感悟一一。慢慢看,慢慢悟

1、人生需要四种人:

名师指路,贵人相助,亲人支持,小人刺激。

2、女人,大美为心净,中美为修寂,小美为貌体。

男人,大智为信仰,中智为克己,小智为财奴。

3、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在别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极致,来证明你的实力。

4、延参法师《宽怀人生》: 紧张与松弛,沉重与飘逸,都是生命的状态,坎坷和艰辛中蕴藏着更大的追求。笑着面对悲伤,悲伤会化为动力,笑着面对忧愁,忧愁会化为快乐。让忧愁去漂流吧,生活需要快乐,也应该是快乐的。

5、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6、当你喜欢上某件事,会发挥出惊人的能力:

抱着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

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

7、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 二战时,一犹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去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小儿子去找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结果却是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爱你的人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你爱的人却不一定愿意为你付出。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爱你的人。

8、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乌鸦往东飞,遇到鸽子。都停在一颗树上休息,鸽子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您要去哪里?乌鸦忿忿答: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弃我的叫声不好。鸽子好心地说:别费力了,如果你改变不了你的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标,不如改方式,改环境,不如改自己。

9、关键时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一头驴子不慎掉进了枯井,众人设法救它,都没有成功,就决定埋了它。驴子悲声鸣叫,可当泥土落下的时候,它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就这样,它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众人的惊奇声中走出了枯井。

10、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11、有一颗不屈的心:

一个失意年轻人寻找成功,哲人给一颗花生说:“用力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仁。哲人又叫他搓,结果搓掉红色的皮,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哲人再叫他捏,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捏不碎花生仁。哲人说:“虽然屡受磨难,失去了很多,但要有一颗不屈的心。”

12、只有学会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 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若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选哪块?青年回答:最大的。富翁把最大的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最小的。富翁很快吃完了,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吃起来。青年明白了:富翁吃的瓜虽都不大,加一起却比他多。

13、谦卑自己,就是份量: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第三篇:语文教学三个层面

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的三大层面

南漳县肖堰中学

闫德珍

语文,作为必不可少的思想交际工具,在时代飞速发展,教学方式急剧变革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更有实效,早已成为教育同行共同探讨的永恒话题。愚以为,把握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层面”,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谋求发展,抓“养成”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习惯决定性格,习惯制约发展。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息息相关。学习语文,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做到“四个并用”。

一是手脑并用的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做表率。在板书上,不潦草一字;在批改作业时,不信写一笔。并叮嘱学生,字是一个人的招牌,书写的时候,要作到笔到、心到。写一画,要思如何才能匀称;写一个偏旁,要想怎样才能美观。教师率先垂范,加上及时教导和监督,学生才能做到工整书写,练出一笔美字。

二是耳脑口手并用的参与,养成良好的课堂探究习惯。要求学生课堂上参与探究时,不仅要专心听取他人的看法,还要会听,即边听边想: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和规律,学会了什么方法,还有那些是一知半解的,随时记下笔记。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处理好听、想、记的关系,把握准探究中的重点、难点,发现自己的疑点、异点,并整理出相关的思维规律和方法,重点记下自己学习的疑问之处。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来,大胆地把自己的“疑点”提出来,把自己的“异点”说出来,把他人的独特意见听进去。真正做到既取他人意见之长,又生个性化的己见,既突破知识的疑虑,又注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规律性总结,从而真正达成从知识技能到学习方法,从学习态度到情感体验等多维目标。

三是眼口脑并用的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引导、督促学生,在读书时真正作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读书时,眼观其文,口出其音,脑思其义。这样,见字时,脑现字形,口诵字音,心思字义。见段时,则读了上段,猜想下段;读了下段,结合上段。上下文结合联成一体,上下文意思也逐渐会意于心。如此下去,一遍文章读完,主要内容自然明朗,写作思路自然清晰。特别应注意的是,应该让学生有目的的读,在读之前,先看课后练习或者是学生根据问题而生的疑点,或者是师生给出的问题等等。这样带着问题去读书,不仅消除了无效劳动,还节省了学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眼脑并用的观察与思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总结固然重要,但生活的积累更不可缺少。它是解决学生说无内容,写无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真正体现。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让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做到“五留心一坚持”,即:留心国家的大事,留心社会的新事,留心学校的好事,留心班级的美事,留心家里的喜事。让学生用美好的眼光看生活、看社会,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并引导、鼓励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及时的加上自己的所想、所感,坚持写日记,写片断,写自由作文,写随笔等。当然,为了促使学生养成会观察、爱写作的习惯,教师的督查是至观重要的。教师应做到定时的督,不定时的查,并及时评估。评估时,要注意鼓励效应。即:多说优点,多说进步。提问题也应该是激励式的。因为学生只有在体验了写作的成就感时,才会产生出无穷的创作欲望。这样,学生有了写的内容,有了写作的快感,渐渐地就会养成爱好写作的习惯。

学生有了爱观察,勤思考,爱写作的习惯,又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就能厚积薄发,既解决了学生说话、作文无内容的烦恼,又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二、立足全体,抓“分层”

十个指头,有长短;山间树林,有高低。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成绩

有好坏。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准确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实行分层教学,以利于真正有效的因材施教。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状况,于不同的层面提出不同的层次划分。例如:记忆、写作、阅读、说话等方面不同,同一学生所处的位置也应不同。即:同是一个学生,记忆类可能是 B 层,但写作类可能是 A 层,而阅读类中他可能是 C 层。无论是那一类的那一层,都应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学困生”重激发信心,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中等生”重稳中求上升;“优等生”重提升,重深度,重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确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且分层后的时间不能太长,应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提升情况进行调整再划分。这样,才能确保挖掘出各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共同提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分为几大块,即面对优生制定“吃得饱”目标,针对差生制定“受得了”的目标,针对“中等生”制定“有提高”的目标。课堂提问时,让优生答一些需要分析综合的难一点的问题,激励他们“锦上添花”,敢于创新求异;让差生回答一些简单的、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鼓励他们有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尤其应注意坚持“两个倾斜”,一是提问,倾斜差生、优生;二是辅导,倾斜差生、中等生。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中,则应让优、中、差生混合编组,是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相互学习,是各类学生提高的更快、更大。当然,分层一般宜为“隐形分层”,即熟透于教师心中,不易明朗于学生心中。

三、

提高素养,抓“读写”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最注重的当然还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常感到学生的作文不能令人满意,即便是优秀作文,其精神内涵和情感包容,相对说来总觉得要平淡一些。这当然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但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吸取前人的生活经验、心路历程、精神成果等来弥补,而阅读正是获得这种滋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又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读、写是中心环节。

首先是读的教学。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读,为了认识、理解和接受书刊、报纸、影视等所传递的信息,读的能力培养特别重要。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不多读则无以广识,而要多读就是要学会各种读书方法,寻求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很重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多渠道训练学生读通、读懂文章的能力,还应把训练速读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同时,指导学生由关注课本转变为关注课外读物,这是读的一个重要方面。仅靠读几篇课文来学语文的做法早已成为历史。开设课外读物阅读课,提供课外读物的相关书目,利用网络资源汲取更多的文本读物,已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其次是写。对语文教学来说,读是手段,写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就是实际操作。只有在写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基本上是写。例如:一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至二篇小作文(或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等。另外,课堂就教学内容临时设置一些片断作文。例如:写做见、所思、所感,看文后写所评,读悟后写创见,写异文等。

总之,熟练的读、写应该是学生学语文的基本途径。叶老说:“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在读写上,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就得咬住读写这个关键不放松。

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是艰辛的,漫长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永无定法的,上述所言的“三大层面”是笔者教学实践的点滴感悟,愿它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朋友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第四篇:三个自信的启示

浅谈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 自信 特色 发展 社会主义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而绝非一成不变的;此外,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时,要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所累积的坚实基础、所经历的历史进程和所获得的实践成就为基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我们要时刻清醒,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并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来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和进程,从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方位;我们要认清方向,用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总目标,“两个百年目标”, “两个全面”的目标,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敢做时代弄潮儿,勇担历史重任,不懈奋斗,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以人为本,防止官僚主义。回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脱离。不与本国国情相联系,导致了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不与时俱进,导致了理论的停滞和僵化;不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导致了理论的本本化、官僚化。所以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以不断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增强建设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勇于变革,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理论的旗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个优良传统。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到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科学理论的旗帜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导和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实践,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面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旗帜,就是一面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现出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学性,它不但回答和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经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中国的发展进步就有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充满希望。

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国情,保障民主,注重公平。同时,通过各种制度规范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快速发展,保障文化发展繁荣,保障生态永续发展,保障党的先进纯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四.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 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信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21世纪的有为青年,我们应当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三个和尚的启示

三个和尚的启示

【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在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担子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模拟题目】 在我国,“三个和尚”的故事深入人心,请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认识。【模拟回答】

“三个和尚”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妇孺皆知,而故事的寓意也是不言自明的,在今天依旧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第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团结和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效益,只有团结才能创造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同时,团结出人品,团结出干部。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在搞好团结的同时,还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职责到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只有确立了这样的机制,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公务员,我们富有知识,应当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取水模式,比如何不利用科技知识从山顶将水直接引入水缸呢?这和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创新型社会要求也是一致的。

下载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记红莲小学语文教师李立进红莲小学:陈少云 李立进老师1964年5月出生在湖北浠水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自小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大学了,可是,他并没......

    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

    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整合”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教学要走整合之路,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动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

    读《英语教学的三个层面》

    读《英语教学的三个层面》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的是英语教学中,传播知识、倾注文化,进而唤醒人对语言的审美情趣这教学三大任务的联系。 这篇文章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文章提出的......

    河南永威中学给我们最大启示有三个方面

    河南永威学校给我们的启示 上周我们一行9人,在张孝存副校长的带领下到河南沁阳永威学校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半,但我们都感觉收获很大,现将本次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水资源危机的三个启示

    水资源危机的三个启示 连续两年,一开春,宣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中央文件就迎面而来,让人们对水资源危机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

    《一只蜘蛛和三个启示》读后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书籍都落满了灰尘,偶然间整理发现了这样一个短文,使我感受很深让我受到了深深的启示。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破旧的网上爬去,由于墙壁湿滑,他一次次坠落,却又不......

    三个火堆的启示美文[定稿]

    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大火熊熊昂昂,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灭了,这群......

    给人力资源部三个建议

    给人力资源部三个建议人力资源部,这是新时代的新事物。过去只有人事部门,那是管人的,特别会对你的历史渊源、七大姑八大姨之类感兴趣,而且善于发现每个人的弱点,从而牢牢控制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