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问答简述题二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问
答简述题二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1、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形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答: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
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答: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答:(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1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1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答: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1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1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答:(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14、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15、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答: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ln.zgjsks.com/html/2014/ggxx_0806/10526.html
第二篇: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问答简述题一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问
答简述题一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答: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答:(1)略(2)①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②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③使课堂充满诗意与情感④深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5、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6、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8、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9、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答:(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2)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1、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12、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3、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答: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14、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15、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答: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ln.zgjsks.com/html/2014/ggxx_0806/10526.html
第三篇: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
招教考试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化训练:选择题、填空题
2014-10-09 10:12:15|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1.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C)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D)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5.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C)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6.余文森教授的一篇文章《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什么样》中指出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具备以下几个特性:①生活性、②形象性、③学科性、④问题性、⑤情感性。
7.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中谈到“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讲,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①深刻、②独到、③广博、④启发、⑤机智、⑥绝招。
8.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9.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10.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即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练习题一
2014-07-11 13:42:23| 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_______。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_______。
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_______与_______。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_______为核心内容。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贯彻的工作方针_______。【参考答案】
1、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2、时代要求
3、高质量;多样化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二、教师法
1.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有哪些。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_______规定。
3.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_______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_______教师资格。
4.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_______。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_______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_______。
5.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_______和_______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6.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_______进行考核。7.考核应当_______,充分听取_______的意见。8.教师考核结果是_______的依据。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_______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_______。10.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1.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_______内,作出处理。
12.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_______应当作出处理。
【参考答案】
1.(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2.国务院 3.不能;丧失
4.教师聘任制;双方地位平等;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6.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7.客观、公正、准确;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 8.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 9.不低于或者高于;逐步提高
10.(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1.教育行政部门;三十日
12.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1.奖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每_______进行一次,并于当年教师节期间进行表彰。
2.教师奖励工作应坚持_______的原则。【参考答案】 1.三年
2.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练习题二
2014-07-11 13:51:16| 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教育法
1.国家坚持以________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2.教育必须为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____的教育,进行________的教育。
4.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________。
5.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分工)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________人民政府管理。
6.国家实行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7.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________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________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________。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________聘任制度。
10.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________ 11.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________ 12.学校、教师________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13.国家建立以________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________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________。
14.国家________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15.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________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16.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________ 17.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________。18.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________。
19.教育法从________起施行。【参考答案】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劳动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 4.终身教育体系
5.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6.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7.(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8.(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9.教育职员制度;专业技术职务
10.(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11.(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2.可以
13.财政拨款;举办者;适当支持 14.鼓励
15.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16.治安管理处罚 17.民事责任 18.民事责任 19.1995年9月1日
二、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________。【参考答案】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_______和_______;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_______。
2.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_______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_______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4.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_______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情况学校有何法律责任?(无法律责任、学校法律责任、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其它)A.学生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_______ B.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_______ C.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_______ D.学生自杀、自伤的;_______ E.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_______ F.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_______ G.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_______ H.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_______ I.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_______ 6.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_______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_______报告。
7.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_______内完成调解。
8.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_______。
9.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_______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10.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学校应当_______;【参考答案】
1.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2.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不承担 4.有过错的当事人 5.A.无法律责任
B.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C.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D.无法律责任 E.无法律责任
F.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G.其它法规 H.其它法规 I.其它法规
6.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7.60日 8.追偿 9.其监护人
10.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4-08-27 10:09:00|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单选题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C】 A.《教育论》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2.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出自【D】 A.《教育论》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D】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关系 C.师道尊严关系 D.相互促进关系
8.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9.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0.中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的作者是【B】 A.廖世承 B.杨贤江 C.凯洛夫 D.潘淑
11.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A】 A.自然后果法 B.绅士教育 C.小先生制 D.教学相长
12.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3.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B】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14.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5.“从做中学”是【A】的重要主张。A.杜威 B.陶行知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1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7.“实验教育学”是【B】首次提出。A.斯宾塞 B.梅伊曼 C.拉伊 D.杜威
18.教育公平的重点是【C】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0.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教育权
21.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22.一年级一班的新来班主任采取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些班规或者制度。这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属于【B】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平等型
23.一般认为,个体智力在【C】达到高峰。A.18岁 B.15岁 C.25岁 D.45岁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D】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二、解答题
1.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循?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德育主体养成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简述教学设计的依据。【参考答案】(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三、论述题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寒窗苦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兴趣爱好。他除了无奈地“喜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歌是怎么唱的了。
分析:对这样的教学过程的批判反思。
【参考答案】
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具有青春活力的学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看自己想看的书,不能想自己想的事,而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需要,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把自己淹没在一堆堆的练习卷、一沓沓的参考书中,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和残酷的活动。(批判)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反思)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08-27 10:48:41|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单选题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A】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的素质 D.促进人类和谐
2.封建社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育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3.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4.“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体现的教育的目的是【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6.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7.学科课程理论的代表是【D】 A.杜威 B.罗杰斯 C.巴班斯基 D.赫尔巴特 8.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C】学习。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
9.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分组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复合教学
10.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1.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C】 A.注意范围大 B.注意转移好 C.注意分配好 D.注意稳定性好 12.教育的出发点是【D】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13.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禄 B.勒图尔诺 C.沛西•能 D.桑代克
14.“杯弓蛇影”是一种什么现象【A】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5.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7.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18.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A】因素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20.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属于【D】
A.直观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1.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D】 A.能被意识到 B.有利于编码 C.增加保持时间 D.扩大记忆容量
22.“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A】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23.【D】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A.赫尔巴特 B.赞可夫 C.巴班斯基 D.夸美纽斯
24.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25.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二、解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参考答案】(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三、论述题
论述现代社会的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参考答案】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
(1)专业知识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科研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三年级一班有个叫李明的男学生,腿部有点残疾,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每当下课做游戏时,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捉弄。当他受到捉弄时,会非常的伤心,有时课上也会哭泣。
有一天李明生病了,没有来上学。于是班主任教师就抓住这个机会与全班同学讨论关于李明的这个问题。班主任老师说:“李明的腿走路有些不方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如果你们是他,也被其他同学捉弄,你会怎么样?”
班主任的语气充满了慈爱,当说完这句话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有个女同学说:“小强和小玲捉弄李明时,我很难过。” 小强说:“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最后,有很多同学都发了言,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天,李明回到学校,同学们都主动地帮助李明。课间休息玩游戏时,终于看到了李明脸上的笑容。自从这以后,取笑、捉弄人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结合以上案例,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二)教育方法 在材料中班主任运用了情感陶冶法、说理教育法、修养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材料中,针对李明的情况,老师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同学们站在李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同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师所期望的德育目标。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在人格上平等、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材料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在材料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氛围中共同探讨问题,最终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道德行为习惯。
在材料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尊重和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共同交流,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也懂得尊重和理解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发展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强化练习:判断题一
2014-09-19 11:57:44|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1.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招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5.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7.《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0.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1.《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12.《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14.《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15.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征得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听话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16.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17.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18.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19.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他不享有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利和义务。(×)20.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2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2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3.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2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强化练习:判断题二
2014-09-19 12:16:05|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2.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学费。(×)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4.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6.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7.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 业务、心理素质。(√)8.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9.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公正。(√)10.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精神、准确。(√)11.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1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1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不进行义务教育。(×)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公办学校性质。(×)15.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16.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1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定人员应当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18.宁宁今年小学毕业了,他可以到商店当售货员。(×)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20.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承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21.义务教育法于1998年9月重新修订。(×)22.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23.国家不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24.未经审定的教科书,可以出版、选用。(×)25.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强化练习:判断题三
2014-09-19 12:18:21|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1.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3.《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4.《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5.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8.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10.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11.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于1993年3月14日实施的。(×)1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开除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3.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是合法的。(×)14.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5.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1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并可以得开除。(×)1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18.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20.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21.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22.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24.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25.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强化练习:判断题四
2014-09-19 12:20:32| 教师考试网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
1.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合发展决定讲教育工作中的“两基”的含义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初中学生李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限徒刑1年缓刑3年,李某可以回校继续读书。(√)3.2002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一种收费方式简称是“一费制”。(√)4.2005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的“两免一补”的内容是免收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5.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五部宪法,1982年颁布的。(×)6.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7.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8.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9.初二学生陈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陈某在刑罚执行期间还可以继续接受义务教育。(√)10.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11.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13.我国监护人的设立有法定监护、委托监护和指定监护三种方式。(√)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 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5.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6.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8.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四篇:新课程理论问答 招教考试
:
1、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或性质)是什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
二者关系是有机统一高度融合。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核心是 以人为本,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维目标)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互动,多元智能)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活动课、实践课)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面向世界,跨学科)
3、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设计一堂好课或者评价一堂课要注意什么?(也扣上面几点答)
用语特点,例如:是否注意了……、是否突出了……
4、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三者关系如何?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操作实践。它要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o
7、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
回答要点(1)(2)(3)(4)(5)
第一,课堂对待教学,新课程强调民主、平等和赞赏;
第二,课堂对待学生,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课后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对待其他教育者(同事),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五篇: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测试题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3.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4.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C)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5.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C)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6.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中谈到“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讲,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①深刻、②独到、③广博、④启发、⑤机智、⑥绝招。
7.余文森教授的一篇文章《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什么样》中指出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具备以下几个特性:①生活性、②形象性、③学科性、④问题性、⑤情感性。
8.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9.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0.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即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二、问答简述题
11.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答:(1)略(2)①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②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 ③使课堂充满诗意与情感 ④深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1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
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1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答: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5、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6、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8、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20、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答:(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2)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21、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2、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3、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4、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25、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答: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27、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
28、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9、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几种学生?
答:(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0、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答:(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1、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答:(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2、怎样赞赏每一位学生?
答:(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3、怎样帮助学生?
答:(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34、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答:(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35、什么是合作学习?
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36、什么是探究学习?
答: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37、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8、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39、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0、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1、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42、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43、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4、新课程倡导的发展形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
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45、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答: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
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
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
46、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47、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48、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49、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50、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答:(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 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1、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52、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3、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答: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55、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56、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答:
(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57、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答: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58、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5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答: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
6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6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
62、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