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5篇

时间:2019-05-13 00: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

有人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是学习拼音、认识汉字,但是要学好拼音,正确认识许许多多的汉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初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几乎没有阅读的时间,而最为基础的汉语拼音、造句写词、语言书写及表达能力等基本源自于小学阶段,小学语文基础是否夯实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把以下三方面抓好做好,将会为孩子一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让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1、小学低段抓好朗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间,尤其在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对书籍发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抓好朗读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朗朗上口,当孩子们大声朗读并辅之于动作时,文章的感悟不攻自破,关键是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既适应了孩子们爱动、坐不住的年龄特点,又愉悦了身心,这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方式慢慢让孩子们爱上了语文,喜欢上了阅读。当朗朗的声音从自己嘴中发出,当这种声音聚集,当这种声音飘向学校的各个角落,孩子们是那样的兴奋,当朗读结束时,洋溢在每个孩子脸上的不仅有快乐、享受,还有自信、骄傲!这样朗读几遍,课文很快就背会了,经常有孩子高兴地跑来告诉我:“老师,你没有让背的我也背会了!”朗读要求精神集中,要表现朗读者的情感,带着朗读者对文意的理解,一些简短的课文在有感情地朗读之后,老师都不需要讲解孩子们已经对内容了如指掌。抓好朗读,以后的课文背诵都不是难事。

相比随意的读,不加训练的读,朗读既提高了记忆力,还提高了理解力,好处甚多。余映潮老师认为:朗读对孩子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是让孩子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学习手段。

2、小学中段要抓好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它是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理解、熟悉课文之后进行的,它要把学生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这是一种能力考验。(1)开始复述课文,老师要把文中的重要词句罗列出来,让学生看着这些词句复述,达到内化词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要常用。

(2)叙事性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几大要素构成,复述时也要体现这几大要素。(3)有的课文较长,内容复杂,学生掌握起来很难,如果老师按照段落结构归纳出提纲,学生复述就容易的多,减少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复述课文不等同于背诵课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

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节课40分钟没有几个复述量,建议先小组内复述,再推荐复述,或是先组内复述,再轮流复述,切莫因为时间长的缘故而省略这个环节。

3、小学高段要让学生充分默读,然后做旁批、交流

旁批就是在文章旁边做批注,批注可以是对词语的理解,可以写句子的理解,可以和原先读过的文章做对比,可以对人物品评,可以补充与此有关的资料,可以写下读到此处的所思所想,记下自己最真实的阅读感受,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充分阅读之后进行讨论交流。经过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明了、清晰,记忆更深刻。这期间融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融入了学生对思路的整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这种方法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是一门比较繁琐的课程,但语文的核心是语言,多训练语言的感悟、感受、应用,就算是抓住了语文的核心。抓好以上三点,语文教学轻松而富有效果。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有不妥或不详实的地方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成绩好的班级老师都做到“课后三清”,做到了你离优秀也不远啦!“轻负高质”就是向课堂时间要效益。学生的“轻负担”来源于教师的不断思考总结。所谓“课后三清”即课后清批改、清辅导、清知识。要想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后的“三清”是必须做到的。

一、清批改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作业本个个清、天天清、本本清。做到这一点,奥妙在于作业的布置上。

布置作业的量是恒定的,由于做了课前三拼,大大减少了重复作业,同时不同层次的孩子作业也是有差异,从而保证了大部分作业都能尽快完成。

二、清辅导

一般在课堂上留给学生1~15分钟的独立作业时间。蔡校长说:“在课上做1道题,顶在课下做1000道题”。确实是这样,下课做的作业质量远远抵不过课堂上的质量。

一方面许多的学生下课愿意去玩,没有了监督,一点也不愿意去学;另一方面,你如果催得紧,就乱做,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当堂练习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二是还能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学生的作业动向。

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了,又减少了课外辅导的时间。

由于在课前已经把学生作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做了预设,减少了错误的出现,这样就可以减少讲评作业的时间。

三、学生清

(1)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学生自己在反思中对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印象会更深刻。

(2)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统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这里我错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犯同样的错误”,又便于老师收集错误,明确错误在哪里。(3)每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自我回顾。

(4)临近考试前,我还会让学生自己编一份试卷,让学生把平时或复习中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编成“错题复习卷”有利于学生对错误的再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已学知识的整理。每个单元结束后,围绕本单元最难教的知识点、注意点以及教学中的困惑等方面进行单元小结。

对教材、作业本中学生错误率最高的题及解决方法,及时做好知识点记录。每单元结束整理易错题。

到了期末总复习阶段,教师再也不用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找题目,让学生埋身于“题海”中苦练。而是只要把平时整理的题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先分块复习,掌握每一块知识。最后再综合起来让学生练习就行了。

对从学生作业的错误中发现的问题,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并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三点你做到了吗?

第二篇:这9大习惯让教育事半功倍

这9大习惯让教育事半功倍

1、尊重老师的习惯

尊重老师,才会愿意跟老师学习,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师才能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跟老师关系恶劣、不尊重老师的孩子,很难想象他的成绩会很好。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课堂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孩子,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5、仔细审题的习惯

学生容易看错题目,这绝不仅仅是马虎的问题。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孩子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6、跟同学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做法,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孩子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8、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5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9、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本。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研究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第三篇:抓好“三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

抓好“三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

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打造党建促增收“领头雁”,深入非公企业一线,调研产业发展,摸清党员动态,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找准着力点,抓好提升党务工作。

强化结合点,创新党建工作活动载体。牢固确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提高党组织活动的实效性。一是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开展党的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开展党的活动与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三是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把开展党的活动与提升企业文化品味相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找准着力点,建设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管理层、技术层和生产骨干中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选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培养适应非公制企业特点的“两栖”型党务干部。同时,注意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党务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挖掘闪光点,发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一是把党员管理与员工管理衔接起来,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二是按照“小型、多样、动态”原则,通过各种富有实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优秀骨干人员向党组织靠拢,重点发展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人员入党。目前全镇非公有制企业申请入党人员有16名,今年共发展新党员8名。

第四篇:职高语文教学的三点感悟

职高语文教学的三点感悟

一、摆正基础课位置,调整教学心态

如何定位职高的语文教学,关系到其教学的方向。先看教学对象,职高学生三年后要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得生存。他们中绝大多数不可能像普高的学生一样,以后还会受到大学文化氛围的熏陶。所以职高的语言教学应该定位于它首先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然后才是培养职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像普高教师那样与学生的专业课争学时,要求语文教学课时与专业课时同样多,他们的专业学习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也违背了他们走进学校的初衷。既然他们绝大多数已经没有了升入大学深造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基本文化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必须着重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面,即为专业课服务。我们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选择更多的与其所学专业比较接近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即使是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材料,也尽量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当然,重视专业课不是轻视语文课。其实,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十分密切,语文课是基础课,对学生学习专业课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有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内容不理解,就是因为语文的基础没有打好。这正如建造高楼大厦,不打好地基,楼房就不可能建好,即使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知识的濡染,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突出语文工具性,重视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职高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职高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极富创新精神,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实现这些培养目标,职高专业课的教学设计和手段均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程序化”,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按其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语文等基础文化课也深受影响。

在如此背景下,有很多职高的语文教师不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彻底抛弃了基础的语句训练,直接进入并专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进行技能训练,结果事与愿违,收效不大。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实用的知识,所强调的只是技能的训练,最终语文课变成了训练场,所有的时间都承载着大小不同的任务(项目),无论是让学生写应用文,还是进行口语训练,哪怕是读一首诗,也要带着学会欣赏的任务。这样琅琅的读书声就不会出现在职高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上。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更深地体会作品的人文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带着感悟的朗读称之为美读,学生只有美读,才能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感。比如,婉约与柔情的《雨霖铃》、古美与奇绝的《洛阳诗韵》、壮美与豪放的《水调歌头?大江东去》、失意与孤独的《月下独酌》、绵长回忆与感激的《背影》……这些诗意盎然的作品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需要学生用心去解读,去体悟。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这些作品的诗意,不去引领学生多读、美读,学生就不能体味人类文化精典,学生文化素养大厦的根基就不能夯实。所以职高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语文教学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走出单纯的突出工具性,让其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芳香的意境,长此以往学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定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职高的学生不是大学生,他们刚刚从初中的稚嫩中走过来,正处在积累知识、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积累人文素养才能慢慢地走向成熟。此外,职高生都是初中应试教育的落榜者,他们语文基础不好,心理发育也不健全,学习的好习惯更没有形成。因此,跟同龄的高中生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和健康积极的引导。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学习在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科目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工具性的同时,不忽视人文性,只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挖掘作品的精髓,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砥砺学生的心灵和品质,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才能让职高的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年轻一代,成长为出色的劳动者。

三、要重视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常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有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读物,如身心健康类、积极向上类、陶冶情操类、生活交际类、科普类、益智类读物等,凡是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有益读物可多多益善。课外写作是让学生写写生活日记,记记班级周记,写写课堂随笔,记记读书笔记,黑板报、墙报、手抄报、主题专栏等,凡是有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练笔活动也可多多益善。课外听说是举办一些故事会、辨论会、诗文朗诵、短剧演出、影视欣赏、写字大赛等,凡是有益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亦可多多益善。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如“红色之旅”、参观国防与科技展览、参观烈士馆、敬老院慰问、夏令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小城镇建设、中学生泡网、人口收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凡是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令人沉思和引发社会关注的活动多多益善。

所以职高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兴趣的广度,增强学生兴趣的持久性;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才智。

第五篇: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学生姓名:翁晶灵 班级:小教本091)

摘要: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与文言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加大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让教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本文就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确定、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学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小学最后阶段学习文言文,不光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还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吸收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审美情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

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总共安排了三次:第十册《杨氏之子》、第十一册《伯牙绝弦》、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这体现了编者重视文言文的美好愿望,也适应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体现出现代语文教学对文言文的重视。所以,不管从学情出发还是从教育形式来看,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必要的,对它的探索研究也是势在必行。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连“文言文”这三个字也只字未现,只是把它和古诗词合在一起,并称为“古诗文”,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直到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才出现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具体目标的缺失,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软肋,很难把握。如果目标过低,无法达到编者选编的目的;过高,则会拔苗助长,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一个盲区。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争议》中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如何使这“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也沐浴到和煦的“春光”?我想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对它们听之任之,如过眼云烟般教完了事,也不能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要求。

那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

二、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三、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铺垫。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但是,就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它还是语文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种模式组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怎能不生厌恶之情?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的“残羹冷炙”。

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小心翼翼,培养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现今白话文迥然不同,比较晦涩难懂,也较为难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尤其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教学文言文,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沈大安老师说过:“教学最重的是如何把难点转化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古文感兴趣,对学习古文感兴趣,并能学会一定的方法,这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要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自然要充分发掘文中的故事因素,意象因素。”如,在学习《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会对“„„氏”的迁移运用,“杨氏之子”是古人的说话方式,可以请学生也用这种方式介绍自己。精读阶段,可以通过师生对读,学生之间对比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发现对话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教师手指自己,说:“在下柳君平。”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这种充满乐趣的举一反三毫无疑问会使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2、依据学情,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环节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抓住重点和要点。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作出不懈努力。而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没劲”,缺乏刺激力,从而视若无睹,引不起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目标都会失去激励作用。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太多考察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尝到阅读文言文的成功喜悦。例如,《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等一些知识。(4)感受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几项或是全部目标,然后采用“同组同质”的分组形式,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达成这些预设目标。

3、深挖细读,发现内涵

周一贯老师指出:“读通文言文是教学目标中的“下限”,学生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钱正权老师也说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读,读中构建意象,反复搞解释是没有意思的。”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

对学生诵读指导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还是在读中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以《伯牙绝弦》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境由心生,情与景会。读着读着,就会从作者简净雅结、铿锵有致的语言中感受到心灵相通的千古知己那一份真挚的友情,伯牙舍弃自己终身的爱好,以一种决裂的方式来演绎对知音的沉痛怀念,其真情感天动地。如此一来,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产生灵魂上的感染与共鸣,从而理解文意,获得深刻感悟。

4、超越应试,自主学习

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相同,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后,仍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所得,并提出疑难问题。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生提出2个问题:(1)孔子东游,这个东游是指什么?(2)“孰为汝多知乎?”该如何理解?可以组织4人小组讨论,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前后内容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话把思考的结果表述出来;然后让不同组学生进行辩论。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两小儿辩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依据又是什么。这种讨论和辩论,能够活跃学习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的过程。

总之,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的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抓住文言文内在的语言特点,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较为合理,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玉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5)

2、李莉.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学.2008,(5)

3、唐凌真.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育论文选编.2008

4、郭惜珍.我是怎样教小学文言文的.小学教学研究.2002(4)

5、郑怀丽.小学文言文教学探微.杏林拾贝.2007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抓好这三点事半功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抓好语文背诵教学反思

    如何抓好语文背诵——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近几年中考题都有加......

    P2P平台跑路处理措施:记住这三点

    平台跑路怎么办?记住这三点 截至2016年5月,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2万亿元。然而,平台跑路等新闻屡见不鲜,投资人除了选择平台要练就一双慧眼识外,也要培养警惕意识,及时发现......

    离异的父母教育好孩子要注意这三点

    父母的离婚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生活造成很大的痛苦,并且对孩子的性格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曾经有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退学,结识社会上的混子流氓做......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的三点做法

    一是带头重视班子自身建设。党委书记重视党建工作,亲自抓、长期抓、切实抓,并重视党委自身建设,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六点要求:一要注重自我修养。平时要多学习、勤思考,不断改造......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嘉祥县马村镇楚营小学刘建亭 所谓数学课活动化教学:是指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索活动,注重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

    小学三年级段落教学的三点认识

    小学三年级段落教学的三点认识 【摘要】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好从字词教学向篇章教学的过渡,因此必然要以段落为重点。如何在小学三年级这个中年级初期利用好教材,落实......

    抓好三本,促进语文教学(推荐5篇)

    抓好“三本”,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惠东县梁化中心小学董东琴 现阶段,县教育局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促进我县课程改革,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小学范围内积极开展了......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反思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反思 步入新课标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打开语文教学的另一扇门,在探望、游赏间,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