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东光三中 周淑敏)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创意法教育把每个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模式。在世界教育领域具有较普遍的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创意法教育提出的教学宗旨是: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把“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
目前,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所以在创意法教育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经历体验解决问题全过程。它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之中,是数学教育所应体现的一条主线。问题解决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即让
学生承担责任,大胆假设,大胆提出问题,大胆探索,大胆猜测和修正。在研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国内目前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数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是最近几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动而逐步重视起来的,在此之前,多是一些零星的探索或以其它相似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数学教育刊物上,以探究学习为关键词的数学教学或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比较丰富,可以在期刊网上查到的足有三百多篇,大多是以案例研究为主,还很少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汇报。我校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面曾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践,着眼于微观,在实践中将有效的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建设性的创新之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改进和重建。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中学探究性学习策略教学减轻了数学教学的负担,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如何积极有效的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都能折射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五、课题研究目标
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索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近期目标
①通过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学习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撰写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案、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摸索并形成课堂教学模式。(2)远期目标
①形成本学科各年级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
②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践总结出较为成功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提炼出教学实施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教学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研究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不同师生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的变量关系。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对和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进行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和模式方法。
(三)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研究创意法下探究性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效率,研究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评价方式和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兼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1、文献分析法: 收集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本课题的起点,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
2、行为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3、个案分析法: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地教学行为方式及策略。
4、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交谈、听课等形式,积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教学方式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寻找理论支撑(2011.9—2011.12)①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立项。②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③课题组成员制定阶段计划并进行研究分工明确责任。
2、全面推进阶段——注重行动研究,进行主题研讨(2011.12—2012.10)①备课教案,本人上课内容,课后记录,组员互相听课的记录,评课记录,本人自己的心得体会等;
②每个组员必须总结每阶段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集体讨论的活动记录; ③组员收集案例。
3、总结提高阶段——明确有效课型,分析研究成果(2012.10—2013.3)(1)录制相关的课堂实录,研究推广
(2)根据已有资料、数据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九、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将了解更多、更好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评价策略,从而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同时完成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研究、反思、归纳和整理出创意法教育下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1、论文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2、论文集:《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
3、研究报告:《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4、课堂实录: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多媒体优质课
(二)课题组成员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针对典型课堂教学进行个案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与责任分工
(一)主要人员
1、课题组长:周淑敏
2、课题组副组长:曹秀枝、周荣凤、高金清、高玉彬、高玉梅
3、主要成员:霍灿英、高英、王丽奇、吴泽荣
(二)责任分工
1、周淑敏:负责本课题的全面工作(课题申请、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
2、高玉彬、高英、吴泽荣: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
3、周淑敏、曹秀枝、霍灿英: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变量分析
4、高玉梅、周荣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
5、高金清、王丽奇: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6、周荣凤:整理《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录制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多媒体优质课
7、周淑敏:撰写《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周淑敏,数学组教研组长,中教一级,37岁,2008年沧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2007、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聘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课时测评》八年级数学编委。《比例性质的应用》在《少年素质教育报发表》。论文《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制作的课件《日历中的方程》获沧州市电教成果一等奖。《走进神秘数》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发表,《应试时应注意什么》在沧州日报发表,《浅谈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沧州广播电视报发表。
(二)课题参与者:是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市、县数学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教学骨干。他们中的多数人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分别有多篇论文在省市交流或发表
(三)学校保障:我校有图书100000多册,报刊80余种,联网电脑200余台,为课题组提供了信息资料保障。有8个多媒体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2个语音室,提供了设备保障。每周一次培训,每月2次多媒体观摩课,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十二、参考文献
1、张华、李雁冰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4、《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5、《探究性学习》 陆景 上海市教研所
6、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21世纪数学面临的几个问题》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2001
第二篇: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优”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差差之分,个个都是平等的。从教育的思路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1.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就会入门无路,课堂上无事可做,导致上课思想开小差、乱讲话、玩东西、打瞌睡、捣乱课堂纪律等等。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发挥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因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基础差的学生会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造成恶性循环,差的更差。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同时,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其实《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课本已有,等他们答对后就鼓励他们说:“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让我们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吧!”这样“最差”的学生获得鼓励后会继续保持兴趣学好《勾股定理》知识,从而达到把“最差”学生转化“最好”的学生。如果有些“最差”的学生说不出来,可以让中等生说出来,然后加以评定。对“最好”生,让他们去证明难度比较大一些的《勾股定理》,带动“差生”共同进步,防止“最好”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平等自由地均衡发展,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以鼓励为主。
“最差”的学生变成“最优”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学习他们那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最后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们真行,是全班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4.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一些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各个环节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教给学生的标准答案,而是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实验,每人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四条边的长度和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分组讨论比较各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各边有什么关系,各角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实验和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各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最后,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探究如何运用几何语言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和对角相等的性质,教师在课堂上巡回主导。这样让学生个个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个个有机会发言,有机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教学,只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这样的教学,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那么学生对知识就会掌握更加牢固。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创意法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会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优”的学生。这就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趋势。
第三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情况:
在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8月起,我参与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验和探索。
实验初期,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在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定期上研究课,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以下成绩:
1、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验实施阶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行动研究法。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
2.文献资料法。利用北师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篇:Crqpzu浅议教育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古驿二中
胡霞
内容概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去“做数学”。
关键词:创设探究情景 激起探究欲望 创设探究机会 经历探究过程 创设探究氛围 体验成功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也就是让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可见探究式学习不是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探究,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
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以下是我在中学数学方面对探究性教学作的初步的尝试与探讨。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起探究欲望
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儿童天生有探究世界的欲望和本能。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初中的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都有主动探求奥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各种问题,他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各种现象他们都想看个究竟。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不要刻意压抑学生的情感,克制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在新异事物的刺激下、在兴趣的支持下,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专心致志的学习、探究。为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中在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如通过演示:一条伸向远方笔直的铁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长方体的棱等实物对新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学生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让学生观看两个生活片断:建筑工人砌墙,木工师傅锯木板,然后大胆猜想他们样做的依据。在这里通过设制悬念,由疑激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的兴趣盎然,大家各抒己见并且迫切地想得到答案。在这些熟悉的创设情境中`,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从而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趣中生思,思中获知。
二、创设探究机会,经历探究过程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力求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和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探索过程。在探究教学中,往往需要分组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
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认识,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中当设疑后,为了解决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个数学活动“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经过一点0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呢?”结合具体情景,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再给足够的活动空间,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得到解决答案,从而来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然深化,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
三、创设探究氛围,体验成功喜悦
《标准》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每一个闪光点做出肯定,并且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密补学生自身的差异,不会让一些学生觉得迷茫。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以上这些是我在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虽然这只是个开始也许还有一点不成熟,但我会继续探索下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地去“做数学”。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变革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变革研究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深入探究,积极整合信息技术,必将为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开创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政治;研究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探究性教学即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究性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判断知识类别,明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21世纪的今天,信息对学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是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变尤为深刻。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整合的主要形式(一)自选主题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微型网络探究模式有很多相同之处,其是将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难点、激动点等问题,以很多主题形式及任务在课前予以公布,要求学生自由组队(一般4人),并按照小组陈艳(化名)的特长、爱好选取一个探究主题,尽量避免小组主题选择重复。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并要求各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制作成ppt网页。在课堂上涉及到某个小组研究的有关问题时,该主题小组的组长作为该节课的主讲人,使用制作好的ppt课件讲解课堂内容,引导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探究课题,自由组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网上查询、分析、整理、制作课件、网页等各项技能,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给定专题式探究
这个形式与拾荒者模式差不多。这种模式是老师按照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近段时间的表现等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来制定探究课题内容。然后教师需要将选取的问题制作成各种课题,也需要将其制作成网络课件,课件的内容需要包括“提出问题假设、“引导分析问题的素材”和“解决问题的资料”三个部分[1]。引导学生按照提供给他们任务的三部分内容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使得学生依靠老师提供的无结论材料且不限于材料而进行不同方法和不同程度的探究过程及总结出不同的特征的结论等形
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分析、探究、推测及不同的研究过程不一样的立场和结论的产生。
(三)由由主题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网络探究模式具有相通指出。它是学生按照初中政治课学习过程中自己尤为感兴趣的问题与初中政治内容有关的社会高度重视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按照自愿自由的原则选取课题,充分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询有关资料和社会调查等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短信等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课题探究的结论可以通过演示、参赛、交流等形式对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性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选题块式探究
这种形式与Big6模式有类似之处[2]。这一形式是按照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或社会热点问题选取一个主题,比如“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再将这个主题划分为互相独立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各个模块问题,例如最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动向?人力走向?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原因何在?破产、倒闭企业的深入分析?然后再将全班划分为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完成任务,并将模块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班级中互相比赛和交流,相互提问作答。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并指导各个模块对主题的论证活动。这样探究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资料查询、制作等技能,还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胆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运用信息技术,创造问题情境,引发问题
使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图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融合和再现功能,充分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深化问题情况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情境中包含内容的探究与思考[3]。初中政治课程相比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征在于紧密联系实际,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数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怎样把灵活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信息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现实情景,也可以通过音乐、文字,创造出多种意境,使得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将生活中的故事再现。
例如在讲到“祖国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内容时,向学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大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名胜古迹,栩栩生动,引导学生切实感知祖国的魅力。又例如在一国两制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地利位置、环境
和历史的变更,让学生明白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出当前香港、澳门、台湾现状,让学生深入领悟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最佳方式,恶意分裂祖国的行为必然会失败的。
(二)借助网络环境,开拓自主学习新时空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查询、收集并整理信息资料,这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材料收集是否详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结论。
在以前信息技术较为缺乏的时期,有关学习资料的收集都是由老师完成。对于特定的篇目,若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有效的资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人们与知识的距离。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信息库。在网络资源库中,学生面临的不再是资源的匮乏的困难,而是由于资源过于丰富而无法取舍的困难。信息技术为老师开展探究性政治教学提供了及时、多向取得信息的可能性,使得学生不再依靠老师提供的信息,而是自身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
(三)搭建信息平台,创新交流形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使用问答的形式,其优势在于学生与老师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捕捉到表情的变化,引发思维的交锋。缺点在于形式尤为简单,交流形式重复率较高造成学生探究兴趣的渐渐丧失。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合理、有效整合课堂教学优势与网络优势,构建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改变交流形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合作交流的探究性课堂中。
方法之一,老师可以建立计算机教学网络,使用网络教学系统,随意组织、引导学生依靠网络论据进行探究性学习。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协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需求精心设置思考问题,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在计算机上,在教学过程中又按照需求调出,帮助学生完成。在这个系统控制范围内,务必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经过系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总结分析出问题答案,进而调动学生开动大脑的积极性。
方法之二,善于使用微信等交流工具,在课余时间,学生与老师能够在网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方式、性格等因素,害怕在公开场合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然而网络聊天则有效解决了这些学生的困惑。在虚拟的空间里,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样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自觉进行思考。
新课程改革积极宣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积极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翠萍,薛二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7):214—216.[2]张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3]赵龙.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