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0: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负责人:韩巩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大城市的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近年来,就生活作文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吴立岗老师的“实用作文实验教学”、“南京特级教师袁浩老师编著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一书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2)、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3)、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分析生活。实现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能够生活化、个性化表达,使老师不再为作文发愁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理论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知识,到处都可以成为作文教育的课堂。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研究内容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2、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3、依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对部分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改造;拓展作文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源。

4、促进学生发展,利用生活化信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一)、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和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和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研对象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4、个案分析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

5、网络研究法: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研究理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二)、课题实施

1、从口语抓起,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进行不同要求的训练。不同时期的学生,训练要求与训练内容应有区别。开始阶段重在愿说敢说,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能用简单的基本句式说正确,说完整,说规范。第二阶段要求能达到说连贯,很少出现用语重复,内容具体,防止或纠正任意中断和夹杂“啊”“那个”等赘语。第三阶段侧重感情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能得到准确表达上,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基本达到口语能力与书面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2、鼓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开发图书角,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图书室不健全,但我们还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我们充分发动教师、同学捐书,开展人人每月捐献一本书的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资源共享。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3、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4、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获取作文素材。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如调查农民一年四季的活动,及各个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的方法。劳作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又如端午节学包粽子、植树节栽树、清明节爬山、母亲节为母亲送礼物、元旦办联欢会等。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

5、鼓励学生动手写日记,写生活化额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作文训练也要从小事抓起。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只凭小学三年级那几节专门的日记课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日记教学的目的要求的。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

6、创设情趣盎然训练。

写作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如开展跳绳等比赛。

7、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

首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人时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同。注重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的外貌特征,语言特征、性格特征。不同职业的人也不一样;外在打扮上不一样、性格、语言也会因为职业文化水平等不同而不一样。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在小组上讨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不同特征。学生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性,知道写好作文与观察分不开。除了观察人以外,随时感知身边的人、物、景,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日记里。观察时还要注重观察的方法。观察要全面、细致。例如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外延升,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目的观察、感知、体会、了解这些联系,并把这些记入日记本中,并在班上展示。让学生自己在自己家地里种下几粒种子,经常观察,从发芽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并把每次观察结果记在日记本上。培养学生做个全面、细致、观察的有心人。另外,观察时要深入。例如,观察一只小白兔,从不同时间、细致深入地反复地观察,多次地观察,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的地方记下来。观察还应由易到难,全心投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带领学生观察一处景,可以从远到近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加入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2015.6)

1、收集有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培训

2、完成课题的申报

3、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4、开题论证

阶段负责人:吴立平韩 巩 俞 佳(2)实施阶段:(2015—2016)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研究工作

2、阶段评估、小结

3、中期成果展示(每学年一次)

4、撰写阶段总结、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阶段负责人:韩巩 吴立平蒋丽君(3)结题阶段:(2015—2015)

1、课题资料收集、整理、汇编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

3、结题工作

阶段负责人:吴立平韩巩 陈水仙 徐丽香 郑丽玲 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布置他们在每次园地写一篇习作,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很难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农村,学生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形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临(像临贴练字般地仿写作文选上的作文,只变换了人物);默(考试时将平时背好的作文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生脱离实际生活,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还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流程,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为了改革这一弊端,我校的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作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化习作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途径。构建了按季节的变化写景状物和抓住活动记事写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系列,总结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实施的步骤:课内积累(学习表达方法)——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自由写作(改变传统方式)——即兴训练(捕捉瞬间抒情)——成果展示(享受成功乐趣)。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心小学的“小学农村风俗项目作文研究”课题将作文的范围拓展到农村的民风民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探索都各具特色,对作文教学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在省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并尝试在小学教学一线中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

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并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素养,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1、低年级阶段目标

鼓励学生走进农村美丽的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农村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中年级阶段的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引导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

3、高年级阶段的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留心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习作中乐于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更加丰富读写结合的形式,在生活中经常写日记或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叶圣陶的生活作文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目标及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五、研究内容

1、对各个阶段的班级进行调查探究评价,分析当前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各阶段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的兴趣学习与教师作文授课方法的关系。

2、开发和利用现代农村的生活环境,丰富农村小学生活作文题材。

3、收集、阅读与应用结合。

4、营造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初步培养学生作文的习惯,形成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

5、通过课题实验和研究,反思教学以及撰写教学论文等,进一步转变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6、改变作文评讲形式,批改方法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总体研究对象是蕉树中心中小学1—6年级学生。抽样研究的对象是1—6年级个别班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收集实验对象的材料,针对我校各阶段的小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农村小学“走进自己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

2.资料研究法:研究国内外小学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收集资料,及时了解总结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教学试验、观摩、竞赛等方法:通过在不同的年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实验,课堂观摩,以及开展多种多样的临场个性作文训练,以及开展比赛等方式、寻找适合学生品质提升的作文写作的方式、技巧等,为课题积累实验资料。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找出具有典型性的作文教学案例,深入研究探讨,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动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整体实验为3年,从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摘抄,为实验打好良好的理论根基。

3、课题组对我校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教情,做好设计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4、撰写好准备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7年1月)

1、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学生相应的习作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开展研究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教师方面: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反思评比。学生方面: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和作文竞赛。

4、积累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附教研活动记录表),进行课题过程管理。

5、撰写本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1、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验收,分析研究效果。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七、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图片

3、课题研究相关教学论文汇编

4、学生的作文集

5、课题阶段性总结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八、成员分工

梁云:主持本课题的全面工作(整理资料,研究报告的撰写,协作成员做好各项研究工作等)蒙敏华、甘发燕:负责低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杨小姬、谢丽芳:负责中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林小芳、谢翠芬:负责高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吴萍、谢东兰:负责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吴肖桦:负责资料文件的查阅,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课题成果报告与资料汇编、论文、教学设计、学生作文集等

研究的保障条件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的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强化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学习、考察、业务培训。

3、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课题研究的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4、研究进度计划。

5、学校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齐全。有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中期目标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

2.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并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逐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南志宏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依据小学生语文大纲的教学要求提出语文是要学生激发出内在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使作文教学成为教师辅导下的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活动,认多样性、综合性的训练形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生动地去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本身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而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性,训练内容的多样化等。总之,要以新颖、活泼、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轻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综合性是指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这种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需要我们在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上进行研究工作,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开放性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注

重与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碰撞,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电影,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把这些间接的生活素材与生活积淀成丰富的作文材料。这样积累的越多,作文越能得心应手,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泵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教给他们如何去观察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1、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感受:草绿花香,风霜雨露,鸟虫鱼兽等,让学生和它们交朋友,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2、完成“生活作业”。“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写一些自由性作文,如第一次在家做家务,写出如何去做的,之后有什么收获,或是自己亲自养几条小金鱼,观察它的成长,写观察日记等等。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平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多看,多听,还要多想,多问,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从生活中获取人生教养,从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从瞬间的感受和联想中寻找生活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更确切地反映现实生活。

教师要有目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的“治本措施。”指导时教师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多次仔细观察中发现以前对事物来发现的特点的方法;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合理的想象并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作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4、开展各项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把有最有趣的玩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文章中调动童趣,表达童心,抒发童趣。如河边捉鱼,观看展览,跳绳比赛------富有童趣的活动,往往会拨动儿童的心弦,他们会主动地找到写作的素材。

5、编写好书推荐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文章,除了有生活基础之外,还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读好书,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上,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荐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这样不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6、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学完《蜣螂搬家去澳洲》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它的知识,我就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课外活动的延伸和“双卡制作”活动把观察、阅读、思考、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走向生活,参与活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使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了丰富的表象,并通过记忆把它存储下来,这便于素材的积累过程。

二、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局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教师要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由交流,把头脑中存储的表象说出来,通过学生

说、议,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形成初步的写作构思。这种机会愈多,气氛愈民主,愈能挖掘儿童自身的潜在力量。因此,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说写紧密结合,由说到写,说写结合,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我在作文课前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缺陷在作文中重复出现。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反馈的信息,便于习作中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口头作文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表达,既不能满足说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听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别辟蹊径,创造时机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1、“谈天话地”。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课前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每次演讲没有内容限制,尽量要求内容要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思想,如果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应加以表扬。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给同学们,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他们会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即兴演讲,好的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巧妙安排学生口头作文训练,因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学生有感而发,他们会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思想情感,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语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生动,富有个性。这样的训练即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作文训练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表达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还应该使作文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物品时,教师教给他们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的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一张热情洋溢的“感谢卡”,当自己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时,建议他们制做“歉意卡”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争取他人的谅解,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好的建议时,也可鼓励他们写一份“建议书”------此外,作文可以与平时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如: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同学写出运动员的精神面貌,比赛时的热情,为大会献词,组织学生制做游戏规则------

通过多样,别致的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自我评价,修改与互相评价,修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鲁迅先生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老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能老师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独揽大权,而应引导学生参与其间,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成为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成长,是新程程提倡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到修改评判的活动中,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把教师的工作完全推给学生,而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及互评互判的参照标准,学生依据评改要求,自改、互改、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又让学生用“放大镜”找出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判方式多样,可以集体评,小组评,同桌评,口头评或书面评,可以对一篇作文评判,也可以把几篇作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共同的优点和集中的问题。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增强了作文的时效性,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锻炼了学生修改,品评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集体评改。就是以具有指导意义的作文作为测评,重点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集体评议改,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含好、中、差)复印之后,每小组发放一份,让学生从八个方面进行常规检查,①格式是否正确,②有无错别字,③有无病句,④有无标点错误,⑤中心是否明确,⑥选材是否恰当,⑦结构是否完整,⑧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指定要求。通过集体评改,能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言通的效果。

2、独立修改。在集体评改或教师分类批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独立修改,给学生宽松的空间去尝试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3、小组互改。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他们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去看别人的作文,既看到自己的作文进步,又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这样会对自己的文章有个正确认识。

这样,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作文的性趣,别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学生畏作的情绪,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不断地争辩,碰撞,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中得到启迪并迁移到修改自己的习作中评判的内容可多种

意见并存,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总之要解决同学对作文的恐惧,无话可说的问题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动笔,而且能够坚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积累起来,写到自己的语言材料库里,然后平时要多领同学去看、去触摸、去体验,让他们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而且作文要求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相信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习作成果,支持儿童的意愿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去写,说实话,抒真情,不枸形式自由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充分发挥。

第四篇: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第五篇: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难点。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必须在融洽活泼的生活气氛中进行。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克服习作虚假空洞弊端,这需要作文与生活牵手。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实验;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学以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为理念,为作文生活化教学知名了导向。“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都有知识,生活处处都是作文教学的课堂。封闭守旧的教育模式,技能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学生体验不了写作的乐趣,自然谈不上习作的提高。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生习作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是呀!没有米怎么能做饭呢?没有内容怎么习作呢?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天地。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多着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捕捉生活中的习作材料呢?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丰富家庭生活。如新课改的六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前我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特别布置学生在课余时帮妈妈做些家务活,如洗碗煮饭,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等。然后每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两分钟自由式的口头作文,轮流让学生把自己怎样做家务以及做家务活后的收获和感受说给同学听,没想到只是三年级的学生,竟然说得条条是道,有的说帮妈妈煮饭,有的说怎样洗碗,有的同学还帮同学做补充。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写在日记里,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到了习作课时,学生就不用惧怕“没什么事可写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也为学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组织诗文朗读比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游戏活动等。如在“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课前,针对学生素材贫乏的问题,我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游戏。游戏过后,只需稍微点拨,点明游戏意图,指导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讲清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些活动,搜集了有关素材,所以作文中能畅谈自己经历和感受,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郊游,这是解决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有一次习作要求“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果园,事先我布置了写游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点,回校后组织他们谈感受,把自己身边的事讲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评论,由于同学们参与了这些活动

二、表现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素材,不是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了。不能只谈生活,不谈技巧,如何让学生用习作来表现生活?以随笔为突破口,让学生随时随地尝试用随笔来表现生活,描绘生活,既可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收效甚多。

首先,让学生勤于动笔。不拘形式,不设条件,自由自在地把见闻和想象倾注于笔端,抒发灵感。可以是短句,可以是洋洋洒洒上千言;无论是片段无论是心中闪过的灵光。无形之中,一切都在成长。其次,让学生善于表达。除了注重素材收集整理,一词一句,布局谋划方面的指导。还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分析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动口,确立以体验为主的作文教学。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构思写作。最后,学生写随记时。充分体现层次性,既有“扶着走”的方法,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使学生都不畏困难,快乐习作。

三、感悟生活,活跃思维

以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理解作文生活化的意义,让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继而又深入生活,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让习作走进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总是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作文生活化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自我表现、是生活真实写照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需要感悟,需要激活。只有生动感人的语言找到火热的情感,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丰富的积累,让学生领悟生活之美,有强烈的写作冲动,顿生“一写为快”之念。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在实践中,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再改……”,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大胆张扬其个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秘诀。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话,正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屠丽琴.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9(04).[2] 陈王丽.农村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探索[J].职业,2009(21).

下载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探究与实践 道真自治县玉溪小学 吴华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的再现,小学作文教学应力求生活的表达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实施方案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学 会 “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实施方案 课 题 名 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 课 题 类 别一般课题 研 究 领 域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大全5篇)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巴州区四小课题组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06-3-10 8:57:14 信息来源:陈志明 作 者: 浏览次数:911 【大 中 小】 摘要: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拓......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河南省小学语文名师 学号:培育工程结业论文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改探讨学校名称:河南师范大学 学院名称:文学院姓 名:周金然 2015年6月 让生......

    农村小学生书写规范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

    《提高农村小学生书写规范能力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和平镇大德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