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9-05-12 13: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

内容提要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是我国面向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我校地处城乡之间,属于城乡插花地区,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的素质较差。因此,学生的眼界不开阔、知识面狭小、生活枯燥、作文水平提不高。在国内对城乡插花地区的教育研究的甚少,而利用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应用研究的就更少。我校经过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信息资源在小学写作教学的应用与研究》这一十五国家重点子课题。通过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作文 信息技术调查研究

我校地处城乡之间,属城乡插花地区,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的素质较差。大部分学生家长是靠卖菜,拖三轮车为主,家庭条件差,家长文化层次低,他们整天忙着为维持生活而起早摸黑、四处奔波,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学生的情况,更谈不上辅导学生;虽然有部分家长在洪城大市场做生意,家庭条件好,但他们为了做生意有的一个月也难见孩子一面,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根本没有办法去教育子女。因此,学生眼界不开阔,知识面狭小,生活枯燥,作文水平不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文无物,害怕写作文,根据这种情况,2004年12月,我对学校四、五年级同学进行了一次作

文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21项,发放问卷230份,抽查学生作文100份,基本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1、阅读方面:

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占62%,比较喜欢的占20%,不喜欢的占18%;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中:读卡通书、漫画书的48%,故事、童话、小说的占30%,百科知识的15%,优秀作文的点10%。

在读课外书时,每天一小时以上的45%,一小时内的40%,基本不读的15%;在读书时,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能边读边记,有疑问并请教别人的占12%,通读全文的26%,只看自己感兴趣的58%,随便翻翻的16%。

2、写日记方面:

在调查学生写日记方面,经常写日记的学生占16%,有时兴趣来了就写的23%,老师布置才写的58%,从来不写的5%。

3、作文方面:

调查显示,喜欢作文的占38%,不喜欢害怕写作文占62%,喜欢作文的学生中觉得作文很容易的占42%,老师家长的鼓励的58%;不喜欢作文的学生中,觉得作文难写的占63%,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的14%,认为老师给作文分数低19%,不太喜欢上老师的课占4%。

调查写作目的:61%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32%的学生为了练好作文;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受是:36%的学生认为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26%的学生认为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44%的学生认为讨厌,难于忍受;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36%的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43%的学生肚里不话表达不出;写完作文写的心情:28%的学生

感到愉快、满足,31%的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后的轻松,30%的学生感觉真累,没有感觉的学生占11%,特别是学生作文时有40%以上学生是根据同学、教师读的范文来写的。

二、学生作文调查

我从四、五年级学生中抽取了100本作文本进行调查,1>学生选材料来看,有以下几种:

1.真实型:根据作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占17%。

2、服从型:教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占21%,3、依葫芦画瓢型:先找符合题目范文,再按范文来写占21%,4、改头换面型:找到范文把时间、地点、人物改变一下抄下来占14%,5、依赖型:把同学的范文记下来占12%

6、随意编造型:根据作文要求随意编造人物和事件占15%,2>作文情感方面:

不少学生在作文时,或感情漠然,词不达意,或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如五年级一学生写《秋游记》开头是:“盼望着,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等到了,”从开头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次秋游摘桔子盼望已久的心情,但接下来只简单的几句话写了摘桔子的过程,没有写出自己的高兴心情。没有描写桔园的美丽的景色,但结尾却写“可我还念念不忘那美丽的风景啊!桔园真是太美了,简直美不胜收”。又如,四年级的一篇作文《假如我是XX》,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范文变动人物、地点。有写《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发明家》、《假如我是医生》等,还有的学生甚至照抄,有一位学生写《假如我是市长》开头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是市长,我要给未来的杭州市建设得更加美丽”很明显是抄来的。

通过以上调查,缺乏主动、自信、激情、真情、创新是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研究对策

为了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校于2005年1月提出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信息资源在小学写作教学的应用与研究》。通过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改进小学作文教学,不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热门话题。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图文并茂、声形相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屏幕上实现具有实时的三维效果,这一切给学生自主写作和个性化表达带来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为革除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提供了可能。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的限制,就感觉没东西可写、没内容可写,如果再没有写作的兴趣,对作文就会感觉头痛。因此,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变怕写为

乐写,以写作为乐事。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令学生入情入景,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我校教师在指导《春天的景物》这篇作文时,首先让学生感受春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春天景物的片段,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到这些景物你的心情怎样,接着激发学生想象,描绘心中的春天,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课前找到的有关春天景色描写的内容描绘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通过学生之间回答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2、搭建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写作主动性

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或写作的素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写作没有内心的体验,自然也就不乐于表达,缺乏内心表达的需要。因此,写作对学生来说也就失去了心灵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内心表达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写作缺乏互动交流,包括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交流。作文交上来,往往只是教师看一看,在评语中可能会有一点交流,但一则这种交流有限,二则对老师而言每一次作文都如此交流压力太大。其实在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就应该给他充分的交流机会,要把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作文之后要有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如我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校运会上一个精彩的瞬间》作文时,就与学生探讨写什么内容?有人说“跳远”有人说“短跑的冲刺”,有人说

“掷垒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选材,并从中选择一个“跳远”的场面为例,商量一下:跳远的场面该写什么呢?有的同学说写运动员,有的同学还要写观众,最后老师让学生每人写一句,一起来把这个场面“写透”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写作水平。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站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平台。我校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学生园地》栏目,里面有“小荷初露”、“知心小屋”、“校园生活”等栏目,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情感、体会等在网上发布互相交流。同时我校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将学生较好的作文在校园网站上发表。今年三月,我校第一期校报“磨墨坊”以学生见面了。校报主要栏目有“校园动态”、“作文训练营”、“阅读与欣赏”、“聪明屋”,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平时的作文、日记等,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文上报,更加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投稿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前学生要老师布置才写,现在学生主动写好作文交给老师。另外,我校近期将推出《海豚湾》作文双月刊,这本作文期刊收集全是我校学生平时的习作,这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开放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自主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封闭型的四步曲是

一、教师读范文,二、教师命题,三、讲解,四、提作文要求。教师唱腻了,师生双方都没有兴趣。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专家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开放”是指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是个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先不要急于指导学生 怎么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相关信息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教师再根据学生查找的材料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例如我校教师在指导《春天的景物》这篇作文时,不是急于教学生怎么写,而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图书等多种形式查找有关春天的景物描写的声像资料及文字信息,极大地丰富作文内容;查一些古今中外关于春天的景物描写的名诗美句并有感情地诵读,找找我们校园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畅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就会写出属于自己情感范围的有血有肉的作文。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本文作者:马溪乡 木日勿 好范文原创投稿

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因此,开展马溪乡农村经济调查,为发展马

溪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找准工作切入点,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马溪乡基本情况

马溪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城19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马溪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9亩,其中稻田5088亩,旱地1821亩,林地面积213227亩,占总面积的79%。地属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最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为656米。全乡辖5个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2087户,814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马溪乡农村经济现状

马溪乡现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劳动力5138人占总人口的63.1%,2009年已外出务工1791人占总人口的22%、占劳动力的34.9%。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2007年和2008年烤烟产值分别为108万元、157.21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马溪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马溪村以喂养母猪和生猪为主。2007年马溪乡人均纯收入为1486元,2008年为人均纯收入为1806元。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112户,占总户数的5.4%,调查人口为508人,占总人口的6.24%。调查人口中,2008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4881.5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08年人均支出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08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37.7公斤。

调查发现

一、马溪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09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马溪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08年的8元/斤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08年的18元/斤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09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09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09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畜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马溪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马溪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

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

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06年到2009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马溪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

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08年马溪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09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马溪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马溪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溪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01年马溪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06至2008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马溪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09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马溪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马溪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马溪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马溪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马溪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马溪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第三篇: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事实是全国1.43亿的老年人口当中就有将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基本情况

1.1农村老年人问题的现状

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近两年在乌鲁木齐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 1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现在赚钱靠科学、靠技术、靠外出打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原有的优势。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

4.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二)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服务体系相比,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其中城市发展进程比农村快,近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我们期待农村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也尽量调解和化解。

1.2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基本特征-以乌鲁木齐农村为例

据调查,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年轻人负担加重

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维持基本的生存,即提供生活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养”。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计划生育的施行,农村自1978年以来实行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个儿子以内的,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养老今天基本上是由一个儿子独自承担或两个儿子分担的,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年轻人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的责任,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更重。

(二)社会化保障程度低

传统的农村约定俗成的家庭养老,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除了一小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孤寡老人可以被镇里的敬老院所吸纳之外,国家所为老人所作的就只有保留老人的那一份自留地直到其去世。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也在大力推广社保养老,这只是对未来的农村老年人所作的一些提前措施,而对于现在已经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与这样的养老“保险”无缘。

(三)医疗困难、水平低

与城市不同,农村老年人本来就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全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

(四)文化生活贫乏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还停留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上,除了看电视,听新闻,打牌,下棋外,文化生活非常贫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养老上,为老人提供的文化设施太少甚至几乎等于零。

(五)生活质量低下

前面提到,在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换句话来说,只要将老年人养着,你给他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都不会受到谴责。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另外,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养老都是管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很少照顾到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农村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人口转型的双重进程中,老龄化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二是大规模和高速度;三是地区差异性大。在我国,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人口比例已高达80%。

2.1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

2.2 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3.1 知识的匮乏

老年人知识的普遍缺乏是农村存在的首要问题,由于过去的生活条件和历史原因。老人大部分没有或则仅仅接受了少量的教育。

3.2 精神生活匮乏

我所发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人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农村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设备,也很少有老年人相互交流的场所。农村老年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

(二)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差并且看病困难。此次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非常健康的仅有9.55%,基本健康的占45.73%,有点小毛病的占31.15%,很不健康的占13.57%。身体很不健康的大多是肝脏、心脏的问题。就此次调查来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情况不理想。

(三)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少,精神生活匮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子女重物质赡养,轻精神慰藉,认为从物质上、经济上供养好老人,让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有的子女忙于生计,与老人之间沟通交流少;在部分多子女家庭中,有些子女为了平均分担赡养义务,迫使老年夫妻分居各随一家,使老年人失去了夫妻间的温暖,得不到相互慰藉,这种无奈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少子女和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养老问题堪忧。农村老年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我们来探讨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的基本蓝图,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一)加大对农村《老年法》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宏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二)基层政府应实施及时补位养老服务

农村外出务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务工时限没有固定性,基层政府应实施动态补位养老服务。“好钢用到刀刃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把贫困老年人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既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地区,绝大部分是贫困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无致富门路。基层政府应因地制宜,为村民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特别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

(四)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障

加强自我保障主要是要有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即蓄备一定的养老储蓄金。即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时将个人的收入参加适当的储蓄和养老保险,积累养老基金;其次,在年老时如果在身体条件允许,可参加适当农副业生产,靠劳动收入来补充老年的经济生活。

(五)集体助养

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一些经济富裕的农村,可建立农民退休制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六)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市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除此之外,农村老年社会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兴办老年教育中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满足经济生活较富足的老年农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 丁建宁.社会政策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老人摔倒了是不是扶的问题,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有些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诚信行为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2.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3.学校背景

在当今社会许多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假货、欺骗、学术造假、谎言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北哨中心小学地处鲁南苏北交界地,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在校学生600多人,学生说谎、考试作弊、言而无信、言行不

一、冒充家长的笔迹在试卷上签名等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教育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家长、学校、社会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我们觉得: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孩子争做有德之人、诚信之人。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诚信教育研究》这一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2、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有了诚信,才会为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

二、课题的内涵及界定

诚信:诚,诚实,诚恳。信,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汇,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诚”与“信”的规范意义存在细微差别各有侧重。“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个体的要求,“信”更多的是指对社会群体的双向或多向要求。因此,我们所说的“诚”是信之诚,“信”是诚之信,不仅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努力做到说话信实,还要努力从内心去体会诚信的道德意义。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特征的少年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诚实守信习惯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对己诚实,对人守信,不说谎,不空许诺言,言行一致。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们的诚信教育,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诚信也都十分重视,而且贯穿了学生的一生。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更有效地整合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不良言行的冲击力,将是我们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综上所述,讲诚信已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崇尚的一种美德,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道德课题,期待我们去努力实践和研究。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再次使“诚实守信”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它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主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要着重解决小学生中“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的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小学生中“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样通过培养小学生讲诚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形成学生健康全面的良好人格品质。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探求一条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通过研究,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以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农村小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从农村小学生自身的角度,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从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农村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农村小学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老师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从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的角度,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有失调节”。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5.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社会上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二)探索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培养其诚信意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1.利用讲解说教法,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讲解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利用榜样激励法,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要求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利用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校园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通过班级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一是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赞扬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三是要循序渐进,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5.创设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

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通过欣赏教育、成功教育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三)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2.转变观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3.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

(四)提出培养小学生诚信意识的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能逐步做到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示范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五)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八、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将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诚信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4.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北哨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进行“小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4.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诚信行为习惯的矫正。

2.充分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诚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4.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撰写出研究报告,经验汇编及相关论文集。2.做好结题工作,准备结题鉴定。

十、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并且具有较强的开展科研的组织能力,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这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课题经费有保障。

2.课题负责人发表过多篇省、市级论文,有较强的科研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丰厚的科研理论知识。

3.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动力。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打造诚信校园,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十二、成果的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若干。

2、结题报告及论文。

十三、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李子荣 王昌林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李子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王昌林: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及经费管理工作

蒋如云: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张晓滨: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沙兆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 成书面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共中央教育部2004.3 2.维利 《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2002.10 3.王莉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江西教育研究1997.6 4.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江西教育科研 1999.2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教育部2001.10

第五篇: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 刘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2013年

摘要: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作业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考量内容,但我国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顽症,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家庭作业本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通过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扩充、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性,并在需要时能及时准确地再现,但升学择校的竞争逐渐蔓延到小学,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也逐渐演变成了“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失去了家庭作业原有的意蕴。本研究试图对家庭作业进行必要的概念梳理、文献综述,通过调查研究,力图在家庭作业内容设计、形式设计、指导设计等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建构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培养良好的惠及终身的学习技能与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与应用、形成对学习与未来工作的责任心为目的的新型家庭作业文化,为找到小学生家庭作业改革的有效路径做一个“量化”的铺垫,恰切地掌握过重的实然状态,是后续有效对应的基础。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文献综述。在此部分首先对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进而对国内外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相关政策、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初步概述;最后则基于综述对既有的主要研究金项链力所能及的评述,为本研究的后续研究奠基。第三部分是论文的调查过程、数据统计以及后续分析。调查发现:1.家庭作业的时间基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但也存在超量;2.家庭作业的内容与类型简单机械,重复性训练过频;3.家庭作业的形式传统单一;4.家庭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失当;5.教师、家长等对家庭作业的理解。第四部分是论文的对策和建议。基于调查,本文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是:1.家庭作业的量力求“少而精”;2.家庭作业内容要更侧重于技能而不是可陈述的知识;3.家庭作业形式要新颖生动、更贴近生活;4.家庭作业要运用评价艺术,把握学生需求5.家庭作业的评价与指导要科学合理。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情况调查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指出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更加强......

    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中学《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课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

    农村环保状况及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环保意识及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初等文化教育落后,长期以往造成城乡二元分化加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

    关于怀宁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合集5篇]

    关于怀宁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源头也在农村。但是目前,农村又是我国文化基础最薄弱、发展最滞后的区域。如果这种状况......

    小学生饮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小学生饮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小学生饮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孩子们可谓是不愁吃不愁穿。可现实生活中的......

    水污染调查与研究(推荐)

    水污染调查与研究课题名称:水污染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组长:指导教师: 研究主导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课程:化学、地理、生物 课题提出的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和一......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关林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小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