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

时间:2019-05-13 00: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

第一篇: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本文作者在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中,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形成了以读为线,起疑导思,议讲评相结合,练测批相结合的做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成绩。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 培养

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学的条件,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积极性、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注意力、思维、概括、理解、分析、记忆等进一步发展,已能领悟各门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了探究新知识的知识基础。所以从教多年来,我在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中,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形成了以读为线,起疑导思,议讲评相结合,练测批相结合的做法。

一、以读为线,起疑导思

在改革思想政治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以阅读为线索,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能力是自学的首要能力,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教师要适量安排阅读并进行一般指导。学生在开始阅读教材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脉络不清,抓不住层次,找不出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本节课的阅读提纲,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有的放矢。阅读提纲主要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讲《几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一框时,就准备了六个思考题供学生在阅读时思考。

(1)什么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它们与公有制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它有哪些消极作用?

(3)党和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采用了什么方针?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否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为什么?

(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主张“私有化”矛盾吗?为什么?

(6)什么是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学生根据思考题开始读书,边读边勾画,我随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各种疑问,前后座的学生展开讨论,根据问题畅所欲言。如此不但使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主动地得到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议、讲、评相结合1.“议”。就是议论。议的关键是教师的设疑,这样学生的议论才有内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

2.“讲”。就是在议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精讲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进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一框时,很多学生只看到“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这一表面现象,而看不到它的本质,即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通过我的讲解、分析,学生解决了“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价格仍然是由价值决定的”这一问题。

3.“评”。即评论,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论,包括师生间不同观点的探讨和争论。

例如在讲《正确对待货币》这一框时,有的学生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社会上有些人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它而不择手段,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针对这个问题,我给予启发和提示:这主要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同时我明确指出正确的金钱观:金钱不是万能的,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通过探讨和争论,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调动了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阅读与讨论和讲解必须结合起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的课堂讨论和讲授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总结和提高。学生的讨论应该是民主的、充分的,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已基本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讲授时只要点明即可,应该引导、诱发学生,而不是灌输。通过讨论和讲授,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所以整个过程教师应当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是只懂得“是什么”和“这么办”。通过这样的议、讲、评,再加上教师的归纳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测、批相结合1.“练”。就是巩固练习课上所学的知识,其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有课上练习,也有课下练习,由此达到及时巩固和掌握课上所学知识的目的。

2.“测”。就是测验。运用各种测验方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理解、消化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掌握,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下作业负担。

3.“批”。就是对作业、测验试卷的批改。对学生当堂作业及检测的批改,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新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是紧密相连的。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掌握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又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从8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各国在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职业课程已成为一大趋势。美国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常”。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

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种隐含的特征。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为了以上目标,国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现是极大的推动。

只有加强中学教育教学的各项配套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height=“30” align=“center”>

第三篇: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哲学是一门特具思辨性的学科。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立场观点的教育外,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程,我深深感到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并启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因此,思想政治课要利用多种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或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生活故事进行教学,可将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还有名人名言,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经典的名言,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可使学生加深对哲学内容的理解。

二是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种“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三是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适时适度的找到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

四是因人循序,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第四篇:关于土木工程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价值趋势探究

关于土木工程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价值趋势探究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等改革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复拿型的测量人才,与人才市场的需要接轨。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 课堂教学 改革

“土木工程测量”是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及国际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所以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技术能力。u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工程测量任务的综合能力,进一步适应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我们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际教学中,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内容多

专业的 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只有30个学时,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等教学任务。课时少,内容多,在理论教学课时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要开展实践教学难度更大。

2.理论多,实践少

如前所述“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重视它的实践性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目前的教学中,教材内容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或不恰当,从基本概念到误差理论及至各专业工种施工测量面面俱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以往教学中发现,尽管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效果并无多大改进。例如,在讲解仪器的组成与使用时,学生们对幻灯片上的照片仍提不起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了实践课动手操作时,还是不会使用仪器,甚至有些学生不了解仪器的某些零件的具体用途。

3.叙述性强,枯燥无味

由于课程的文字叙述性较强,且内容琐碎,如果教师不采取适当的改进方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4.考查课属性,学生不重视

该课程的属性为考查课,由于 考试 课和考查课考试方式以及学分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盲目地应付考试,.只是为了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而非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对该课程往往不重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如下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

在总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重点放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技能掌握、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上,并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与实践结合。如水准测量教学中,改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架设水准仪,采用边操作仪器边理论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简单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适当地删减如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管道工程测量等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课时紧张的教学压力,并将实践教学有效地融人到理论教学中来。

2.多元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大学教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此处的“欲”为欲求之意,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非常关键。

(1)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直观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经纬仪的使用时,将一台经纬仪放臵在三脚架上,用实物直观地告诉学生该仪器的各组成部件及其用途,如何对中整平,并让学生亲自观察整平后圆水准器和水准管中气泡的位臵。通过这种直观地观察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很快熟悉了测量仪器,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制教具,提升教学效果。在讲授一些原理性的知识时,往往因为逻辑性强而不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进行水平角测量原理和竖直角测量原理部分的学习时,单纯地靠教师讲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均不理想。教师用硬纸壳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平盘和竖直面,讲授水平角测量时平盘不动,竖直面取值的原理;并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竖盘和指标线,用大头针将两者连接,告诉学生竖直角测量时指标线不动,竖盘转动的原理。这种教学方法直观、简易,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3)讨论式教学。每次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工地现场先提几个问题,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看教材。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并让大家讨论哪个同学的方法可行性最大,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总结。此方法一是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做观众的冷清局面;二是学生在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教”与“学”得到最为理想的结果。

(4)灵活举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举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授目估法直线定线时,若发现学生李某思想抛锚,可举例:“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目估法在老师和李某中间找两个点,同时保证这两点在我们两个之间的连线上。”经此一例,不仅李某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在学习上,其他同学也会因为感觉新鲜或者担心被老师问到而思想集中起来。.

此外,还可以找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室里播放,适当地变换—下教学“口味”,或是请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做一次老师,或是故意地讲错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正确与错误,或是在进行各章节的学习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何种实际操作技能等等。总之,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课堂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www.188i.net。

3.改变传统的试卷 考试 方式

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一纸试卷判优劣的方法显然不适用,应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采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例如,期末试卷成绩占50%,考核方式为卷面考试;实际操作技能成绩占50%,考核方式为在室外并在老师面前亲自操作。因为要在老师面前亲自操作,学生必定会在思想上对此课程重视起来。

4.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不仅技术性强,同时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其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并适时地传输给学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让学生认为教师确实能“教”给他们知识。

以上是我们对“土木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在该课程的教学探索和改进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复合型的测量人才,与人才市场的需要接轨是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

应用策略研究

哈市第五十九中学

郭蕊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

应用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教学方法应用的三个主要策略: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展学生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期通过以上策略的总结和介绍,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式教学 应用策略

教学策略是静态思想内容和动态教学活动相互渗透的结合体,从静态内容上讲,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是其外显行为的思想基础;从动态教学活动上讲,教学策略主要由教学方法构成,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行为予以观察、评判。

所谓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主要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主动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渗透思想、掌握知识、锻炼本领、自觉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保证,把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看、去读、去思、去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解疑、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实践、检查修正。

把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即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有设计作业的权利,即学生可发挥各自的创造能力,自行设计训练习题,供大家选用;学生有质询作业的权利,即学生一旦对作业有异议,可以大胆提出质询,允许改变题型,更正答案。

把教学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传统教学中评讲,对与错、是与非、肯定与否定全由教师主宰,而探究教学下学生自主学习,应以学生自己讲评为宜,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过程中的评讲,可以由学生评学生,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教师应多一些指导性评讲,帮助学生学会评议。

把探究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就有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老师不及时抓住根本,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则不能持久。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才能进一步发挥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要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主动地去摄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不在于告诉她 2 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一个真理。”总之,有了自主探究的保障,主体作用发挥就更充分,作用也就更大。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努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四鼓励”、“三允许”、“一使用”。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问倒老师。“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一使用”,即经常使用肯定性语言和激励性评价,而少用否定性评价。最大化扩展学生的地位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

其一,引导质疑:创造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使学生学有所得。

其二,纵横拓展:根据问题情境和事物的本质特征,横向搜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广阔性,同时要是根据问题情境,确定发散源,向事物的纵深探索,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其三,分析辨别: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找出事物的异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能力。

其四,画龙点睛: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其五,组织辩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辩论,各抒己见,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深入理解有关知识,又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意见的学风。

其六,举一反三: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联系起来,使其思维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使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之内,有适度的思维难度;同时还要求创设的情境能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的情景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线索去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继续探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创设不同情境:

1、通过质疑问难设境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置疑问,引发思维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疑问联系在一起的,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  ①[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李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80页。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的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轻松愉快的把学生引入到对所学内容探究之中。

2、联系实际问题设境激趣

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恰当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使之与政治教材紧密结合,建构一种诱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探究社会生活的情境,从而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投资的选择”时,针对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设置情境如下:

新年过后,小宝由妈妈带着,到附近的工商银行去存他的“利市钱”。在宽敞整洁的银行大厅里,人们办理着各种业务。小宝好奇地问了妈妈好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把钱存到银行里?”“为什么银行要给我利息?”“我存到银行的钱什么时候可以拿回来?”“我今天存了1000元定期,一年后我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是不是一定要来这家银行存钱?” 听着小宝连珠炮似的一串问题,妈妈一下不知从何说起„„

假如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如何给小宝解释他的疑惑呢?

类似这种通过生活情境设置探究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对此进行探究讨论。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用所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直观媒体设境激趣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可将原本枯燥、乏味与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与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把学生引入与课题相关的直观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产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心态,诱发学习兴趣。课例:学习经济生活“财政的巨大作用”,播放歌曲《天路》MTV,伴着歌手韩红悠扬深远的歌声,感受着青藏铁路修建的种种创举和它给这片神奇土地带来的奇迹,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感悟国家财政知识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学习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播放剪辑的多媒体片段《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伴着千古传唱的民族音乐,北京的菊儿胡同、四合院,刚劲有力的书法,美轮美奂的国画,多种多样的曲艺形式„„似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后让学生概括出传统文化在今天继承的表现有哪些?不仅学习了知识,也是一种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美的教育。这种借助信息技术,将直观情境“真实”再现的方式,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开启了学生的思维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下载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价值趋势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