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0: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一篇: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课程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可借鉴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主要介绍了CBE模式,分析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

[关键词] CBE模式;网络设备;配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6)11-0216-01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是计算机专业的的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有利于培养专业的网络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借鉴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教学上进行改革,CBE模式的引入,对课程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可提供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

CBE模式的简介

CBE模式是以能力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CBE产生于20个世纪60-70年代的北美,盛行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在学习和应用,它是以岗位技能和能力为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的方法。在CBE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的知识、态度、技能、反馈。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

CBE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理论,轻实践性的内容,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CBE模式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并且采用自我评估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对手能力和反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再由学生综合评定。

现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上课,实现理论上的目标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学生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岁这门课程进行编订教学大概和教学计划,但是这门课程仍处在起步的阶段,在课程教学上缺乏一定的经验,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偏理论性,实践活动少,这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对着门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借鉴CBE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教师通过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是积极的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解决设备问题时无从下手。

(2)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的目标。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对着门课程充分理解和分析,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有利于课程的设置,确定教学的目标。确定好教学的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能力。教师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对课程教学做出改变,及时调整课程系统,增强实用性和技能型。

(3)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对血神基础知识的考核,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实践操作的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做出评估考核,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热爱度也要有一定的评价。CBE模式对教学能力的考察,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保障了CBE理念的教学质量。

(4)在教学组织上,构建模块化的实验课程。在组织模块化课程要使用合适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要编排合理,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能力为主。模块化的教学使得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的而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得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借鉴CBE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对实际操作的营运,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对CEB模式的借鉴和学习,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学目标上、教学方法等都做出一些改变,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把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学理论的培养,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成基友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CBE的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学,借鉴这种模式的教学思想好教育的方法,结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了课程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专业性人才。

第二篇: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心得体会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心得体会

所有的课程似乎都有一个心得体会的论文,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构件也都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说是用来谈谈自己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老师的教学方式如何,以及对目前的老师教学方式有何改进意见。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说一下这一学期,我们开设的课程情况;总的来说,课程开设的很杂,网络、软件、嵌入式、web···几乎学院里面所有专业的课程都被安排到了计算机专业来了,听一些回校准备毕业答辩的学长介绍,他们大三下学期几乎没几门课了,而我们不但课程安排很多,实验课也是很繁重的。我也知道我们的课程表是由计算机专业的系主任来安排的,而系主任又是依照学院和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学校刚实行不到两年的“学分制”)来安排的。您只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但,请允许我在这里抱怨一下,因为我们作为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试验品,也只能在此发泄一下!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很实用,可以说有如今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离开了网络互连设备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网络设备把众多的广域网、局域网互联起来,进行管理,使得广域网和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以彼此之间高效安全的进行通信。

网络互连设备,包含有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网络适配器,即俗称的网卡;在数据链路层工作,可以将信号增强的集线器;在数据链路层工作,通过不断学习MAC地址来构建自己的MAC地址表,实现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的路由上的交换机;以及,工作在网络层中,连接多个网络,使得彼此之间能高效安全的通信的路由器。还有,仅作简单介绍的网关,在路由功能的基础上,主要实现异构网络中不同通信协议转换的一种网络互连设备,常用于网络中心的大型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中,我主要了解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有关配置。主要通过实验和课余实践操作,掌握了交换机上vlan的划分和路由器上NAT(网络地址转换)配置,以及ACL(存取控制列表)的基本配置。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的难点,应该在原理的理解上,因为要设计一个可以高效安全互连通信的网络,使用什么设备,配置后,错误检查,都需要对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支持的通信协议有一定的了解。

在实验中就有深刻的体会,错误检查,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在你熟悉自己网络中的各设备配置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设备工作原理和各种协议的内容作用进行分析,记得最后一堂实验课中给老师检查综合实验时,出错了,自己和同学一起检查了半堂课都没找出什么原因,后来还是自己回去之后,分析才知道是ACL的错误配置导致所有PC机之间不能正常通信。

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很好的,课堂上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就在课堂上演示,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也是很重要,要说,这学期,我学的最多的东西,也是在这段实验课程期间,以前几乎没有任何操作实践,到了真的做实验时,才把以前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在Packet Tracer平台上实现!这才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刻入脑中。但从课堂上看,似乎很多同学都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不怎么听讲。可,说实话,我们同学之间课下聊到“哪个老师的课讲得最好?”时,大家都说,最好的自然是马家宇副院长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其次就是吴取劲副教授(操作系统)和夏石莹老师(Java)了。

我想,就应该不是您的问题了,而是学生愿不愿意学的问题了,舒适、快节奏和高效速成的环境让很多同学都懒于去学习,也不可能静下心去实践操作所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很无知,很没有远见的。大学完了,生活还该继续,而且那时是要我们自己去走了!没有老师,也不应该依靠父母。

最后,我想给您一点建议,对于我们这样的两个班80人左右的课堂应该有用。我记得,又一次课堂上,老师让杨俊杰上来演示操作过程时,可以很好的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也建议您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来演示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被点上来演示的“机会”。这样可能会加重您的课程任务,因为每次演示的内容您可能就得提前安排,布置下去给同学先做。课堂时间也会被占用一些时间,影响教学内容讲授的进度。小小建议,仅供参考!

第三篇: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作者根据职中生的能力特点,认为plc教学适宜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及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 plc 案例 任务 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归宿。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职教育者普遍探索的热点问题。多年来,我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在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我在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的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求知欲望。

在职业中学,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灯程序的设计,然后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第四篇: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范文

摘要: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探索性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到功能材料的课程建设体系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从教学理念的定位、授课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入实例教学、翻转课堂和企业导师制多模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

关键词:功能材料;成果导向;工程认证;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签订成员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正式拉起,这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国际标准接轨。所谓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学位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对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2]。其中,OBE已成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先进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并成功应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因此,用OBE理念来引导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优异的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用于非承载目的之先进材料[3,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成为当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而功能材料是未来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功能材料在近数十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功能材料课程是学生了解当今各类先进功能材料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材料的功能性为主线,围绕不同种类功能材料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阐述了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材料,结合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功能材料的选择和优化设计。然而,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大量地将专业基础知识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这种被动式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存在很大弊端,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易造成缺乏独立思考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能力。OBE理念的提出很好地贴合了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初衷。基于OBE理念,本文从分析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主要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教学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2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

紧密围绕学生应该取得什么学习成果为主线,对国内开设本课程的学校进行广泛的调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要求,对原教学大纲进行研究,保证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本课程以材料的功能性为主线,阐述功能材料的组份、结构、性能、应用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材料,结合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功能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备初步的功能材料的设计能力。本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我们将其分为电、光和磁功能材料三个模块,按照不同模块、不同功能对于现有教学目标的支撑程度来进行切换。此外,紧跟科技步伐,新添加了新型功能材料模块进入教学体系,使得本专业人才更快更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3.1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功能材料”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类功能材料在科学研究者的努力之下,日新月异。因此,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物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实例成为讲解对象,以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例如,我们举了济南南绕城高速的全国首条承载光伏路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一边行驶一边充电的例子,解释了能实现能量存储就是利用了我们所学的光生伏特效应,并详细分析了储能的具体过程,引出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同时,在后续讲述磁性材料的同时,将其无线充电过程做了进一步解释。通过生活常见及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功能材料无处不在,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付诸实践的信心。

3.2翻转课堂,学生做主导

“功能材料”课程既重理论也重实际应用,内容涉及面广。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呈爆发式增长,每天都有大批量的新型功能材料被科学家创造出来。因此,我们在讲授一些书本上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功能材料的同时,还需要紧跟时代前沿,将新发明的功能材料及时介绍给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4课时的反转课堂。采用“PPT分组讨论”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各类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该模式可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过程中,我们围绕新型功能材料,由学生查找国内外最新文献,专题介绍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研究及应用。讨论流程如下:①小班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召集人,组织组内各角色分工;②在课堂讨论前,各组内部根据老师给出的课题先行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详细的探讨、磋商,最终将组内讨论过程、结果及主要观点制作成PPT;③“PPT”讨论过程: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作主题发言,课题组其他成员辅助,剩余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和质疑;④授课教师针对研讨课题的角度、深度,课题组团队配合情况、发言者语言组织状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总结;⑤讨论成绩分为学生打分和授课教师打分两部分。授课教师打分依照第④点进行,学生根据小组成员每次讨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打分。翻转课堂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和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动力,极大地符合OBE理念。

3.3引入企业导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功能材料课程是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梁,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笔者所在功能材料专业组建了以学术导师教学团队和社会导师团队相结合的“双导师团队”,给每位专业同学配备“双导师”,让每位学生在接受专业导师指导的同时,有社会导师进行相应指导。目前,本专业已有包括光电、新能源、磁性和陶瓷等领域精英的社会导师20余人。本着OBE理念,更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围绕专业建设的特点,将企业导师这一概念引入功能材料课程的课堂。在授课之余,每学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设以企业产品项目实施为主题的工程实践类讲座两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例如,2017我们邀请了千岛湖谷神能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解了锂离子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未来竞争力等,带领学生对新能源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促进了同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渴望与向往。

3.4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大屏幕、计算机等设备结合各类办公软件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前文已提到,“功能材料”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包括光、电、磁等各类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机理及应用等方面。教学中仅依靠传统板书和课本的方式,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当今社会信息如雨后春笋,功能材料日新月异,新型功能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性需结合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才能更为完美地达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突破传统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方式。①避免对教材或教案的简单复制,使用简洁的文字替代繁琐冗长的文字说明。采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内容难点、重点进行理解和掌握。②从实际出发,多引入实例图片,激发学生创造性。教师在讲述不同材料的应用时,可选取相关领域最新应用图片进行展示,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此外,教师要紧跟时事,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图片和视频信息。③注重PPT排版和配色的美观性。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幻灯片的合理布局和色彩搭配需具备一定科学性,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还能享受到美好的视觉效果,从而更易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抬头率,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成果导向以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呼应,对国内外未来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的改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功能材料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改变教学大纲,顺应工程认证的要求。实例教学、反转课堂、引入企业导师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斌,曾美琴,胡仁宗,朱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金属功能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75-77.[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7-10.[3]周馨我.功能材料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郭驾宇,沈杭燕,吕春菊,王疆瑛.“功能材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5]王俊,李鹏飞,苏娟,白玉.浅析多媒体在“功能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5-77.

第五篇:《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本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有益的探讨。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现有情况来看,该课程教学体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着明显不足,这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从业过程中严重缺乏旅行社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制约着旅行社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传统的按教学计划,由教师以讲授为主实施教学,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考试,给出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已经难以培养出高端技能型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学以致用” 的办学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独具特色的“课程+岗位”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定位往往局限于一般职业技术标准,没有细化到岗位工作规范,以至课程实际上难以摆脱传统学科性课程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体系,结果往往造成理论知识偏多偏深,实践技能训练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其二,在课程结构上,由于能力标准是既定的,课程内容被规定在一个必要框架之内,学习内容受到限制而产生狭隘和滞后的弊端,从而不利于学生就业。其三,在课程实施上,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过程,通常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由教师实施教学,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测验,然后根据试卷成绩和平时考核给学生一个评定分数,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封闭教学过程最大的弊病是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对教学质量检验的滞后性。

如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落实到课程,实施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可以实施以工学结合为纲,企业岗位群为目;以结对企业实际业务为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以经营知识为主,管理原理为辅;以行业动态与能力培养为主,岗位导入为辅,铺垫其他专业技能课程为用。

课程的改革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真实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调查访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每一项任务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课外活动项目,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要突出实用化: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定位目标是“必需、够用、实用”,在理论上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知识进行大幅度简化,力求少而精。而对实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开发、旅行社采购、旅行社接待与组团的处理等实用内容进行强化。

(2)教学内容要求必须做到“一个接轨,三个加强”,即课程讲授内容与旅行社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与技能性;加强学生组织设计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现场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使用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模拟组建旅行社,每一小组要推选出老总、各部门经理及成员,大家各司其职,力求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小组力量完成项目课业,包括在课堂的讨论也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并将项目结果在实践中检验,然后再次总结,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协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在结合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出“五突出”教学法,即突出高职特点,突出师资特点,突出教材特点,突出职业特点,突出行业特色。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教学软件,根据课程内容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教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组教学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小组人”教学法

把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成5-8人为一学习小组,有专人负责,结合课程的课堂学习、市场见习、旅行社企业实习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2、案例分析法

全程融入旅行社企业的鲜活案例。把案例搬进课堂的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分析、比较、剖析,使案例分析法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企业场景的再现。

3、实地调查法

结合课程教学,边学习、边消化。选择知名的旅行社企业作为实地调研的基地,展开对接性的实践。以“小组人”为学习单位,到当地旅行社企业带着任务进行实地调查、调研,经小组讨论,写出调查报告,制成PPT、或以报告形式在课堂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四、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1、接轨行业,任务驱动

课程不单是去收集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经典案例,更重要的是直接与旅行社企业对口,将我国旅行社企业在经营管理实际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为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分析、分解和解决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2、工学结合,经理人进入课堂

通过主讲教师与旅行社经理人联动课堂,使工学结合能成为一种生动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

3、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评价机制

根据旅行社实际,将实训与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结合,请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评测,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与评价机制,使学生通过这种工学结合机制参与行业实际,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

4、借助4A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大容量、高水准教学资源库

从本课程与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结合点出发,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力求做到校企共建共用。

五、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建设

课程可以建立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依据课程建设规划,制定考核方案。

1、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

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第一,考核时间的全程化。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第二,考核空间的全程化。考核的空间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内容包括上课提问考核、笔试考核也包括小组外出考察考核、小组讨论意见汇总、团队活动、课后作业考核等。

2、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评价机制

根据旅行社实际,将实训与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结合,请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点评和评测,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与评价机制,使学生通过这种工学结合机制参与行业实际,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

3、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课程可以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10%)、课堂与团队活动参与程度(10%)、课业完成质量(10%)、实践活动完成质量(10%)。

(2)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60%)。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下载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CBE模式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几何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几何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的发展,在几何光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取舍、数学处理的详略、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多媒体的使用等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取......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精选五篇)

    摘要:“电路”是军械工程学院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学员思维训练、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培训性课程《餐厅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对象多样,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因此“学科式”教学模式与培养与“上岗人才”之间的......

    职校管理现状与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职校管理现状与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问题是教与学都不够严谨,笔者通过对某个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上海市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于1998年启动二期课改试行工作,2004年起进入全面推广......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作者:王玉霞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繁荣,会展业也逐渐迎来......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植物学》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生物学知识模块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