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国赛选手经验谈
尘埃落定依旧任重道远,步伐稳健看使命光荣
——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李萌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陕科大学工部的李萌,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一起交流我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备赛工作。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已经举办六届,很多学校都逐渐摸索出了团队备战的系统做法,单凭备赛方法而言,较之于兄弟高校,我校的做法几乎无异,同样是打造核心团队,分段具体实施,梳理文件资料,实战模拟演练。如果说要从其中总结出我校独有的工作特色,个人理解,就是三个“变与不变”。
变是看法相似但认识在变,做法相似但内容在变,成员相似但理解在变。不变是慢火精培的韧劲不变,淬火成钢的干劲不变,精诚团结的心劲不变。这里面有学校十年深耕精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厚重积淀,有全员参与、多级整合、共学同练、反哺提升的浓郁氛围,也有这支团队不断质疑、推翻、重塑、探寻、琢磨与研究的认知刷新,还有大事难事看担当的精神意志。下面我就从认清比赛找准“六维”,精育校赛紧扣“双环”,敢于琢磨常干常新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认清比赛,找准“六维”
2014年3月《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出台,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概念,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其职业能力特征条目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体现的是高校辅导员的实践能力。辅导员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性的工作,如果实践能力缺乏,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依托《职业能力标准》,考察辅导员基本实践技能、专业实践技能、创新实践技能的职业能力大赛,其目的就是夯实辅导员的岗位知识和业务能力,就是激发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就是解决问题和反哺实践。所以说,我们跳出比赛看比赛,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阶段的赛场,而是依托比赛这个平台,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较场,无论成绩如何,它应该是辅导员职业提升的明显拐点。因此,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我们的出发点有六维,一是向后看,主要看现在的比赛成绩我们是怎么达到的?不是单独选派,脱岗培养,应试备考,而是注重日常培训,设置基础环节,精心组织校赛。二是向前看,我校参与职业能力大赛核心备赛团队的成员已经更迭了两代,采取的是原核心团队成员逐渐降维,新备赛团队成员逐渐升维的有序传承,在这期间不断打磨团队氛围,不断优化备赛方法,形成了动态递进的良好状态。三是向内看,每一年针对的每一个项目的备赛,其实核心成员对问题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在于团队成员从未停止对问题的琢磨,日常化就在思考相关问题,平时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就是在进行梳理和总结。单以案例分析为例,3年,团队从最早的“483模式”开始,更新了四代解题方法,始终在学习,始终在提高。四是向外看,主要学习借鉴职业能力大赛的优秀做法。这是我校的一个优势,近年来,燕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连续涌现国赛一等奖的选手,其备赛团队核心成员与我校成员之间也接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都有对于问题的一些思考,也就拥有了置换核心资料的条件。五是向上看,我们把职业能力大赛的体系和职业能力标准对照一下,有一些竞赛性的指标是大赛可以展示的,但是有一些更基础的内容是很难展示的,比如思想教育研究,其实这些年在备赛过程中,我们往往跳出比赛内容的本身,比如,在备赛环节我们有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的专题学习,比如,我们在笔试中的备考很多是参照博士研究课题的方向去讲解,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是比赛结果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做好,不是成绩好职业能力标准就达到了,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很明晰。六是向下看。学生工作有底线,无上限,备赛的核心是要对接实际工作,备赛的关键是升级思维模式,我们的辅导员平时与学生谈话,熟悉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把工作往实里做,深里做,确保部署的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本身就是最好的备赛模式。所以,在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等内容的解读上我们不是通过比赛来解读,而是假设实际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有效解决来解读,这个道理研究会的相关领导在很多场合也都讲过。
二、精育校赛,扣紧“双环”
刚才提到了校赛是我校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筹备工作的关键,我校的校赛有几个特点是一直坚持的。
(一)坚持全员、全真、全环节准备
从举办校赛开始,我校就要求每一名辅导员必须参加学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赛事的各个环节,除了特色项目生情熟知外,全部按照国赛的赛制方式、国赛的计分方法、国赛的规模标准进行设置,就连主题班会,我们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每一个辅导员一一录制。比外在更规范的,是内容,我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考题,均邀请的是各高校系统研究比赛的较为成熟的工作团队进行命题。校赛的难度就是国赛的标准。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位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什么?比什么?怎么比?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校赛就真正成为了检验队伍,选拔选手的有效平台。
(二)调动学院的积极力量,形成备赛双环
通常,我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文件会在当年的九月份下发,但是,实际比赛时间往往是十一月下旬左右,两个多月的时间,是双环发酵的关键时期。内环是二级学院要结合比赛和日常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研讨、打造团队班会,系统剖析案例,可以说,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个别冲奖,全员提升”的氛围,达成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愿景。外环是学工部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我们精心编印了备赛内部资料,详细罗列了文件目录、核心题目和解题方法。我们组建了大赛辅导团队,深入各个学院进行辅导讲解,我们每月举办一次集中学习,结合比赛进行集中讲解。双环之外,是我校把校赛成绩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调动学院的主动性,在双环之间添加了联动的套环,形成了校赛——省赛——区赛——国赛的四级工作培养体系,与其说我们的选手是在省赛前才开始培训,不如说在校赛文件下发后就开始系统的接触其中的内容。
(三)重心下移,回归本真
我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初赛环节最重要的项目是由“大海捞针”和“鱼目混珠”组成的生情熟知环节,这是我们对于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晋级下一阶段的基础要求。包括我们的班会选题设置,也愈发有自选动作到规定动作延伸。就是说我们需要哪方面的引导,我们聚焦哪方面的问题,我们就有意识的进行设置。5届校赛打造的203个班会,8个类别,放到易班上就是一系列的优质内容。因为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客观看待比赛。我们的选手没有鲜花,没有过多的赞誉,更多的是对新的方向的期许。所以,我们看到了放下一等奖的证书,王雪婧立马赶回学校进行晚点名,我们看的了张钦峰大区赛出发前一天还在和他带的几十名少数民族学生谈话,既能经历风风火火,也能回归冷冷清清,团队成员也是一样,与其说团队如何传授技巧,不如说团队如何感染成员。
三、敢于琢磨,常干常新
今年的备赛工作,我校采取的是“3+2”分段制,即3个阶段2次冲刺,3个阶段是指省赛前、区赛前、国赛前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省赛前,主要是组建团队,拟定分工,制定计划,布置作业,常规演练。根据团队结构和个人特点,第一阶段的备赛我们形成了三个专项组和两个工作组,由李萌、李鹏、张凯凯分别专攻案例分析、谈心谈话、基础知识这比赛的三个重点,由李晓老师担任这一阶段总顾问,宏观把控备赛方向。以寒假为界,寒假前将需要复习的基础文件,需要购置的资料和图书一并做好准备,供选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假期每日训练安排。除了过年的七天外,每天备赛团队都会按照阶段进行网上验收,选手将撰写的网文,解答的案例,布置的演讲内容,每日学习的基础知识文件发到备赛群里,由团队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重新的整理和汇总。开学前十天,所有团队成员集结,在不影响选手正常节奏的基础上,进行班会的讨论,分为两个工作组撰写班会方案。自发减少十天的寒假进行研讨,我们已经坚持了四年。寒假结束后,团队在保证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全部牺牲休息时间进行备赛训练,每周二、四、五的晚上,每个周天的下午,大家忙完手上的工作,忘记一天的疲惫,牺牲周末闲暇的时光,聚集在一起,一对一的与选手按照比赛的环节,全真模拟内容。实际情况是,这些备赛组的成员,目前都在工作一线,要保障常规工作不懈,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投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下雨的周末,团队成员聚集在会议室对选手的网文切磋揣摩,咬文嚼字;夜深人静的校园,仰望着浩瀚的星空,酝酿着别具一格的主题班会;刚才还在电话里处理繁杂工作事务,这头又挂断了家里打来的催促回家吃饭的电话……我们没看到的是忙完了备赛,还要加班加点的补齐自身的工作,半年来,团队成员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没有落下一丝本职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秘籍。
第二阶段区赛前,我们结合省赛选手的各项成绩进行分析,针对弱项查漏补缺,一位选手班会分数不高,我们就重新讨论,从近年来学校优秀的校赛班会中挑选作品,重新修改和整合。案例分析深挖不够,我们就整理了历年比赛中所涉及的约200多道题目,条分缕析的按照类别整理,逐一摸索规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探索。基础知识薄弱,每周两次模拟考试+深入讲解雷打不动。这样大密度、高强度的淬火成钢,带来的是辛苦背后的加速成长,所有人都在辛苦中忘记疲惫,用汗水着浇灌信念。
第三阶段国赛前,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按照国赛赛制,只要进行了前20名,就可以站在现场会的领奖台上。我们仔细分析了选手的特点,一旦进入决赛,由备赛团队组织演讲稿件,有信心取得优势位置,谈心谈话正常发挥,最后就有的一拼,因此,工作的核心是第一阶段的两个重点环节。笔试训练中我们升维了题目难度,更大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专门升级李晓老师角色,担任总教练,进行马原理和思政教育学原理两门课程的解读。案例分析将重点安置在启示这一环节,选择典型题目,分为6个大类进行逐一拆解。2次冲刺是指大区赛和国赛的比赛前两天,团队到达驻扎场地,四位成员迅速分工合作,将已经出现的考题进行数据分析,从重点的A减去已经考察的B,得出可能考核的C,进行赛前押题和辅导。一方面对于选手而言是稳定军心的安抚,另一方面,在冲刺阶段进行押题,我们也尝到了甜头。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一半以上的题目进行了准确的估算,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纵观比赛,此次备赛还有三个典型的工作特点,就是三个琢磨。
一、琢磨班会。
二、琢磨比赛,三、琢磨规律。
(一)琢磨班会
不仅仅是我们拥有了班会的设计团队,更拥有了班会的制作团队。相对于许多高校邀请专业的拍摄制作单位进行班会录制,我们的班会拍摄制作全部由我们的辅导员团队来完成,我们负责剧本,他们来负责导演和剪辑,因为是辅导员,所以知道什么是辅导员的主题班会,因为熟悉和了解,所以知道应有的效果和方向,因为连续四年全真模拟开展校赛,所以具备了近百个班会实际拍摄的工作经验,这也是我们的特色。
(二)琢磨比赛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定语是辅导员,刚才给各位老师分享了降维打击的例子,其实还有一层暗含的隐线,我们对于马原理和思政教育学原理的解读,是基于我们一线学生工作者的身份和自身不断的学习理解进行的整合,强调理论但不唯理论,以辅导员的工作视角进行贴地飞翔。就以主题演讲的撰写为例,从大区赛到国赛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团队如果生搬硬套,再精彩的稿子也很难发挥作用,因为他不是选手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撰写的时候完全是以选手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雪婧的两个演讲在最后的收尾中都是收音而不是很多选手选择的升音,其实就是基于对选手表达特点的了解,如果没有6个多月的倾情陪伴的投入,没有对选手的深入了解和对团队的高度信任,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三)琢磨规律
四年以来,备赛团队成员一直在否定自我,不是比赛结束了就停止工作,而是把比赛当成了日常工作提升的一部分,从未间断对于内容的打磨。与其说比赛磨炼的是选手,不如说比赛打磨的是团队,与其说选手的集中培养,不如说团队的常态培训,同样是这个团队,在获得职业能力大赛荣誉的同时,相继申报了团中央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十余项,只要团队保持节奏,努力生长,后续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各位老师,卸下荣誉的光环,回归工作的本真。对我们这支团队来讲,比赛不是工作任务,不是压力,而是我们所挚爱的职业,是份沉甸甸的责任,或许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我们的心路历程:“一路寻找伟大,找到的多是昙花,今天我找到平凡,欣喜地偶遇伟大”。不做自吹的孔雀,要当挖山的愚公,尘埃落定依旧任重道远,步伐稳健看使命光荣。
谢谢大家!
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李鹏发言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辅导员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李鹏。很不好意思,从上周末到现在一直处于发烧感冒的状态,所以嗓子状态不是太好,请各位多多担待。从去年2016年的九月校赛的文件下达。随即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的第六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备战团队就宣告组建。从组建那一刻开始,我们就重新集在一起,开始琢磨,今年我们这事该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有压力,有欣慰,但是感觉我们一定是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要讲,会有快乐多很多有趣的朋友去交,会给自己留下一段特别特别难忘的回忆,那个时候我们就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所以比赛结束之后,作为备赛团队的成员之一,我以两次粗浅的感受,不成体系,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批评。
刚才我省的六位辅导员老师作为参加今年职业能力大赛决赛的代表,向我们分享了参赛很多心路历程。感同身受,2015年我作为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获奖代表在这个会场做分享,去年的夏天在我的母校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我也向很多领导和同仁汇报自己作为备赛团队的一些感触。那么今年是我第三次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每年想的事说的事,只是内容相似,但感触有很多很多的变化。今天站在这里作为我而言想和诸位分享的,其实是跳过职业能力大赛之后,我们辅导员老师们该怎么想怎么做,或者说我们还有哪些新的舞台和天地,可以让我们遨游驰骋,李萌刚聊得贴地飞翔,怎么把我们自己带到新的辉煌。
所以今天我想和诸位老师分享四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叫做冲上高原望高峰。就像刚才马老师聊到的,说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对于辅导员来说是什么?很多人都谈到了痛苦,谈到了这是一次巅峰体验,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年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国赛之前,一般也是我们学校体检的日子,所以最近三年我都没怎么体检,所以我就没什么问题。那2015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自己血压不对劲,我去校医院做了好几次量血压的这种检查,发现自己高压150多,我爱人说你得吃药了。我说,别,万一是吓的呢?她说不至于,你这么胖,又是个老辅导员,总不至于被吓成这样吧。我说也是,毕竟已经有团队的支持,领导的关爱,学校的帮助,我也走到了今天,于是我来到了第四届国赛的现场,站在重庆师范大学的舞台上,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也完成了自己的展示。后来证明,我真是被吓的,结束之后我去了我在重庆待的几天中唯一的一个景点,叫做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然后量完血压之后,大夫告诉我,没事,一切正常。我说原来比赛结束,血压立马就恢复正常了。所以很多很多细节的体验,只有自己知道。但是,为什么又说参加职业能力大赛是巅峰体验呢?我跟我很多的小伙伴们讲,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后台,对么?可能是后台,在后台呢,备赛的这些的选手们,我们在后台的这些切磋交流与探讨,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封闭在你的团队的你所想象的案例分析的准备的思路也好,还是网文规定的写作的规定也罢,各个学校、各个区片的这些选手的聚在一起在后台讨论的时候,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你会发现你之前、现在那个定义域里讨论的话题和很多很多优秀的同仁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我们总在归纳,是“483的套路”更优,还是从根本到目的思路更好?我们总在探讨,到底找到问题的根本突出环节缺陷,再到制度补偿的思路更好?还是说我们应该硬碰硬直接去面对学生去探讨学生到底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让辅导员来解答来的更有效?然后等我们站在后台的时候和这些老师们在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很多的想法非常的开阔,原来很多的思路完全跳出我们的想象之外。我们有更多的各种各样交叉学科的支持和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体系的支撑来解决,我们辅导员们用自已工作经验、自己的热情、情怀和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与学生所建立的这种真挚与相信去解决我们当中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所以后台很关。那怎么去后台?同志们,参加大赛吧,参加大赛你才能去后台,你才能看的高远,同时你才能反馈到另一个话题,就是高原之后的高峰是什么?我们辅导员同仁们很多都在讲工作倦怠,自己的工作是“5+
2、白加黑”,说自己是工作再重复,在耽误时间。参加职业能力大赛走到后台看到这些优秀的同仁们之后,你会发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辅导员其实是什么?2016年的七月,由于工作的调整我从一名一线的专职辅导员,成为一名基层的共青团干部。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了成都,参加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在这个大赛的间隙我遇到了我的好朋友,上海财经大学的辅导员高伟老师。高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零八年开始琢磨辅导员的创业教育,今年还参加了创业论坛。去年在成都见到他,发现原来他也转岗了。他转的身份更奇葩,他从一个辅导员变成一个学院的行政副院长,做的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他在这条路上辛勤耕耘了八年,产生了很多非常有说服力的成果,原来辅导员的天地可以撑的的那么大那么开。
第二是辅导员中有的人在做什么?今年全国辅导员的年度人物当中,有很多老师都在做网络思政教育,但是却各具特色,身怀绝技。其中有一位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张嘉伟老师,他用漫画去画党课,去画长征故事,去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也展示出一种别样的风采。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党委副书记胡江伟老师,常年坚持漫画育人,甚至把自己社会核心观的漫画育人的作品卖到宝岛台湾,甚至去台湾做了讲学和交流。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文化育人的成果之一。而这些老师用自己工作的时间之外的时间还在做什么,还在想什么?这就是高峰可以给我们看到的平台。
第三,辅导员还能干什么?今天上午,就在我们学校进行毕业典礼的时候,全国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在上海召开。我们有很多朋友就在直播里看到了现场直播的情况,以及我们发的这种弹幕的总结。自费并且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赶这样的会场,去听这样的报告,甚至会自己掏着流量钱给大家做直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当中还有很多很多人可以提供不同的思想的激荡,所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心情的体验,或者是一种比赛的磨砺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冲上高原看着那些高峰们他们在忙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还能知道我们更能做什么?
第二个话题叫做“把工具的事情交给工具,把思想的事情还给人”。为什么会聊这个话题?我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里,不断的在摆弄手机。然后我爱人就问我,你在干什么?我说,这个东西特别好,我们学校新上的。她说,是啥?我说是易班。她说什么是易班?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家说了这个东西好,好在哪呢?它可以把教育、服务、管理综合到一起。从此以后,辅导员晚点名就不用站在一个大广场里头,迎着风冒着雨,冲着几百名学生,一边做教育一边点名字,就像生产队大集合一样,而从网上就知道学生来没来,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从此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学生本周的上课情况,这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学生这个月的消费情况;我们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干预,精准教育;我们还能知道后台的大数据可以对辅导员做知识研究,业务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真实的来源。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好,我要开始琢磨它。然后,我老婆开玩笑对我说你可能要有出息了,你开始琢磨工作了。我说也不是,但是这个东西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学校刚刚开始启动这样的工程。那么随着易班这样工具的引入到后期各种工具的介入,我们会发现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做到釜底抽薪的解决。那么把它转化到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备赛阶段也一样,我们能不能找到更佳的工具,更好的方式把更集中的精力集中在我们的思想的探讨和对这种思想的回归上?比如说,我们的团队在组建的第一天开始,就有统一的工具叫印象笔记。因为它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工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实时分享,并且可以做到标注修改。比如说我们的团队在集结的时候,我们的选手就会一定下载一个软件,叫做喜马拉雅。这个时候开始,你就成为一名主播。我们规定每个周三晚上是转述训练,每个周末是讲述训练,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下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参赛选手后在喜马拉雅上自己的一个小空间。在这种工具下我们会发现,会提升效率加快协作,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留给我们进行这种深度的人对人的、直接的这种干预或者引导。
第三,我想和大家聊得一个话题是:新赛道,下半场。去年的12月18号我们学校进行了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政工作者的答辩汇报。我当时坐在台下听我们学校的这十几位优秀的思政工作者或辅导员,再讲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感受,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呢?是因为从16号文件的颁布,到解决辅导员量的问题,扎稳阵脚,到今天面对很多新样态,学生们的新思想,多种问题处置的新方法,我们要想,下半场我们该干什么?提质增效,精耕细作。在今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大会上,向我们展示了今年的第九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榜样。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有自己的工作室,有多少人有自己的公众号;有多少人开始深入的做科学研究;有多少人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如果职业能力大赛这样的漫长的比赛,如此高的淘汰率,站在台上的人物会不会还有那么多?但是现在面对学生工作,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天地,赛道就要宽广的太多太多。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战场就在哪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业就在哪里,所以说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辅导员成长的赛道之一。但还有很多新的赛道,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自己的决心,觉悟和主动学习,找到突破点,保持节奏,顽强生长。2015年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现场回来后我就在喜马拉雅上开播了我的电台,叫《借阅》。之后,我们学校的官微的专栏开辟了诚博专项专栏。李萌老师,还有我,还有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开辟了自己的专栏,有音频的,有视频的,有漫画的,有文字的,等等。找到你的节奏,努力生长,关键还要保持更新率,克服自己的那一点点懒惰,自己能够更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业上去,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在哪里?需要什么。而不要自美其美感受到自己从大赛当中,或者从工作当中获得那一点小确幸。
那么最后一点,我想谈谈回归,回归初心、回归主业,回归学生。去年在师大做分享的时候,我刚刚处理完一个棘手的案子,就在我们学校东门外,酷暑下,烈日炎炎,一个刚刚入职的我们学院的一个同事,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学生情况,当时学院的领导找到我去协助工作。看到他那份焦头烂额的情况实在是没有办法,然后就让我这个新的同事,这个姑娘把孩子的家长带到一边,就着烈日我和这个已经陷入牛角尖儿的这个学生谈话谈了一个小时。谈完之后,这个学生就心满意足了,买了火车票回家了,当时我的这位同事在朋友圈儿里发了一条说我近距离的看到了一个国赛选手巅峰式的谈心谈话。到底问题是怎么谈的?我说我下来告诉你。后来开玩笑说,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最后环节谈心谈话应该改一改,怎么改,不要这么样的助演选手和辅导员老师六分钟的这种模拟训练,应该从全国的这种问题学生当中啊,或者这种思想上有疙瘩的学生,去找那么二十个有问题的,一人一间房子,一对一监控谈上两个小时。出来之后学生阳光满面,说问题解决了,OK你就成功了。其实说白了一点就是我们回来了应该解决学生问题,和我们学生在一起,不是因为我们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绩或作用、思考,我们就离开学生了,或者说我们就成了办公室里的专家了,不是那样子的,而是应该更高,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随着工作角色,身份的转变,我自身感觉相对于星期天的工作,我给以前相比工作量是成倍的增加,处理的事情,也在绝对的增多。那要怎么样把我们有限的时间,还要提高工作效率,怎么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呢?可能是因为做辅导员的原因,我特别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和学生谈话。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学生谈在一起,去年,我们想从尝试一个新事物,每年我们发现考研学生要抢自习教室啊?特别特别的难,无论提供多少座位总是不够用,甚至以前做过让学生自己抽签的形式,寒风凛冽,学生早早就来了,排着很长的队去抽签。今年我就想个办法,我们都不能进行网上抽签,让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网上选座,网上抽签,更高的为大家服务,可是有些学生仍然抢不到,当天晚上有25个座位,来了将近有500个学生,排着长长的队。当我感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我被这个阵势吓到了,我看到这个局面之后,我就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尽快的告诉我们主管领导这个情况;第二件事,我得在他来之前尽快把这件事解决了。于是,参加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选手的豪情油然而生,我面对着500名学生,发表了5分钟的即兴演讲。我告诉他们三件事,第一件事,做人要有底线,你得知道有25个座位,你来500人有什么作用,第二,我们得知道,面对今天这种规则,我们在改善,我们要知道学校为我们付出的努力和考研在人生就业中占得比重与分量,第三,我借用了一句日常老百姓的俗语,心有慈悲,随处道场。哪有那么多的仪式感,只要想学习路灯下照样把英语背了,政治记了,考研拿下了。然后这个时候,大量的学生就开始离场了,最后还是有两个背着书包,拿着足球还拿着书的男孩儿坚决不走,他们非说我工作里面有猫腻,我说行,那咱在办公室再聊,于是我们就在办公室里又聊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我就带着他巡查了我们学校这个给所有考研自习教室学生留下的所有自习教室。这学生在临走之前给我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老师以后你晚上加班儿能不能叫上我,我还想和你继续再聊一聊。第二个要求,老师我跟你说实话,我其实也不咋想考研真的我也不觉得我能考的研,而且我现在工作就找的挺不错的,我只是一点,你说考研考不上我就认了,加个群我都没加进去,你说我是不是很亏。当学生和你说真话的时候,其实是蛮好的体验,我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所以永远和你的学生在一起,永远和你的主业在一起,做辅导员该做的事情,做辅导员能做的事情。
真的,用好新工具,开辟新赛道,找到自己肯干实事的能力提升的舞台,然后和你的学生共同成长,贴地飞翔,我把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叫将热爱进行到底。谢谢大家。
风起云涌韶光尽,平实奉献照归途,愿大赛之光照亮平实的奉献之路
——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王雪婧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第六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已经落下帷幕,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作为选手代表向在座的各位分享我个人关于比赛的经历和感受,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2017年6月17日,当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北京交通大学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汗水交织着半年的奋斗历程在脑海中翻涌。回想起在职业能力大赛之路上的奋斗征途,曙光照耀着梦想,奋斗点燃了初心,收获良多,感慨万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悟:
一、在磨砺中反思局限
如果说比赛是一次检阅,那么检阅必然意味着要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必然意味着要有艰苦的磨砺过程。在备赛的半年时间里,如果要问感受,我认为用痛苦与快乐并存形容并不为过。之所以说比赛的历程是一项痛苦的过程,在于它不停地暴露自我的缺陷和不足,不停地挑战工作中的短板!在备赛到参与省赛、区赛直到国赛的日子里,越来越感触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自己常常热情有余、能力不足,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常常知心有余、指导不足。在备赛的初期,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问题最让我感到惊慌失措,面临谈心谈话中学生发起的“西方国家是否更民主”“长征是否是假抗日真逃亡”的追问,成为了比赛中最害怕遇到的话题。究其根源,便在于不敢说、说不透。但假使真的幸运逃掉了比赛的谈话难题,日常工作中学生的疑问却终究不可能避免。诸如这样的盲点暴露让我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知识储备和底气的欠缺和不足。于是,是比赛让我拿起马克思主义原理细心品读,真正用辩证法看待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专心研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查找漏洞,寻找教育方法手段和教育原理的支撑和着力点。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因为弥补上缺口的时刻获得的必将是幸福。
二、在痛苦中体会收获
职业能力大赛最大的收获不单单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扫除工作的盲点,也在于偏正职业的误区。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在白天跑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忙碌中,忘记了它的光芒。然而,在比赛过程中经历的学习、推翻、打磨让我一次次在洗礼中重新认真审视这个职业,开始了真正的职业认同,也更加理解了职业能力大赛以赛促建的初衷。记得在大区赛时,我抽到了一个演讲题目,名字叫做:培养一流人才,我该怎么做?我的演讲词里有一段“我不敢称自己是全国十三万辅导员里的一流人才,却承担着培养一流人才的重任”,认真想一想,事实却又何尝不是呢?因为责任巨大所以使命光荣,我想,大赛带给我的除了能力的提升,技能的磨炼,职业的认同还有更多更多。
备赛的半年很漫长,痛苦是常态,因为攀登知识高峰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过程,需要用时间去体会,需要在工作中结合经验,感悟与理解。而快乐则来的比较迟一点,到来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当突然发现有一天因为工作的繁忙琐碎没有学习而感到心慌,面临求知的中断感到饥渴,学习的快乐和酣畅淋漓便从心底里油然而生。
三、在实践中耐心反哺
参加大赛的日子是经验的高度积累,这其中包含着主动学习带来的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把握,集中训练中获得的关于新锐问题的深入理解,突发及危机事件、特殊、复杂案例应对技巧等等。当走下舞台,在工作中再次面对学生时,我突然发现一点一滴的积累变成了工作的指导。在遇到学生日常案例时,我倾向于开始分析问题的本质矛盾,解决表象掩盖下暴露出来的深层问题而不是不假思索给予出口,解决表面;在对学生谈心谈话时,我更倾向于针对学生问题和特点做足功课,用相关专业原理分析利弊,耐心诱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长远地塑造学生的品格,而不再是补补丁式的漫谈、阔谈。大赛是一个平台,舞台上展现的是一时、一刻,走下舞台将理论指导于实践,将收获反哺于教育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胸中有谱。
四、最后,在漫漫育人路上,感恩你我,相伴随行
如果说比赛是一场航行之旅,那彼岸荣誉功勋章应该属于船上的每一名水手。感恩平台,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有识之士,开阔了思维,坚定了航向。但我更要将感恩献给用无私奉献,传授经验至宝引领我们前行的团队,无数次集体的智慧碰撞出对工作的认知和感悟,献给领导同事前辈的悉心帮助,献给相互扶持,砥砺彼此的战友。一朵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育人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同心协力、取长补短、并肩作战,才能使我们真正有底气,不惧千变万化,笑看云淡风轻。
职业能力大赛已经过去,但比赛是起点不是终点,大赛终将会成为故事留存于我们的记忆,但使命不会,担当不会,责任不会,情怀不会!未来长路漫漫,愿你我共同携手,永远相伴随行。
不曾忘却的纪念
——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刘笑发言稿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名“谈赛色变”的辅导员,在还没有参赛前,江湖上就已经流传着关于大赛的各种传说,有人说他让人痛苦不堪,有人说他让人脱胎换骨,也有人说他是辅导员生涯的巅峰体验,是不可多得的经历。人体肌肉经过高强度运动之后会释放多巴胺,产生大汗淋漓之后的轻松感。精神世界亦如此,在比赛的高度紧张之后,我终于收获到了难得的心灵休憩。现在,站在一个参赛者的角度去回望,漫漫来路和经历种种如江河湖海般汹涌,但静下心来回归工作时才发现,备赛的种种经历和眼界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构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重新建构了我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它在无形中改变着日常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它是身体中新生出的细胞和经络,它重塑了我。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我们学校的校赛启动的相对较晚,校赛结束到省赛之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组织者是刚刚经历上一届国赛的选手李晨子老师,李老师也算师大奇人,他生的黝黑健硕,体型庞大,学生时代担任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别人都错以为他是体院主席。但是这样的他却写的一笔娟秀的字,还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在他的精心操办下,我们的校赛似乎也能嗅到一股国赛的严谨庄严的气息。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参赛,是我在校赛中笔试成绩拿了第一名。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是晚上10点,我抱着快要入睡的孩子,在黑暗中来回踱步,我知道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行军。一番思想斗争后,我终于咬紧牙关说服自己,接受这一次挑战。从那一刻开始,我树立了来之则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因为我知道,面对这样一个赛程漫长,艰辛繁冗的比赛,只有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在其中有所斩获。一旦开工,就再无回头之箭。欲求其中,则为其上。我要以省赛的规格和要求去准备的校赛,由于要兼顾日常工作,我利用周末在办公室里看了两天的班会资料,大量的观摩获奖作品,与李老师反复求教,一遍遍的打磨出了最初的班会脚本。开始了第一次练习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最终以校赛第一的成绩成为省赛选手。
跟我一同作战的是去年刚工作的林恒进老师,林老师明眸如星,面若桃花。与美女一同备战,让大家在紧张之余心晴舒朗不少,她的办公室就在我对面,那段日子,我们仿佛回到了高三时代,师大建立了专家,副书记,往届参赛选手为梯队的备赛团队。并且列出了参赛计划。计划开始执行之后,我们就放弃了所有的午休,用来准备笔试内容,下午则是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的轮流练习。一开始,笔试的准备很盲目,我们每天都在看,但是却收效甚微。笔试的复习无章可循,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当然不尽人意,后来,我跟林老师分工合作,将所有手头资料分类整理成了不同颜色的小册子,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类别,分别是核心文件,类型化小文件,党团知识,总书记讲话,人民日报评论版文章,和习题收集。在省赛的前几天,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测试。那段日子里,两个女老师的闲谈不再是聊家长里短,美容护肤,而是变成了,来来来,我考你一道题。那个时候,我知道,前路漫漫,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终于,省赛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这个成绩对我来说压力大于荣誉,我记得有同事问我,为什么得了第一名好像并不很开心,我说,站的高了摔的就疼,比赛才刚过半,谁都不知道接下来时什么情况。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一语成谶,区赛中的我患得患失,发挥不利,成绩下滑,擦着边进入国赛。我清楚的记得,站在案例分析的台上,我紧张的声音都在颤抖。我也终于明白,心态,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越到最后,越是心态上的比拼。省赛之后的培训中,有老师提起我的案例分析中思路的部分,想法过于陈旧,建议我另辟蹊径。案例分析的练习,萌哥有话说的微信号对我影响颇大,但是始终觉得只能得其皮毛,不能获其精髓,经过反复思考,我意识到,案例分析没有标准化的答题模式,评委也不希望看到整齐划一的答题套路,案例分析,要在切中要害,条理清晰的前提下“做自己”。于是我整理出了“治标”和“治本”的二维策略,用这两个层面来整理思路。在启示的部分,我引入了经济学中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起了自己的个性化答题策略。我认为,在案例分析的解答中最重要的一是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答题体系,自成其法,尤其是到国赛,要在冗长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就要创新思路,挖掘出自己能让评委记住的特点。二是可以对案例分析的类型进行尽可能穷尽的整理,对应找出每一类型的相关政策文件和重要讲话加以引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区赛的笔试,难度明显提升,不再考察对文件的简单背诵,而是涉及马克思主义原理,意识形态相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内容,并且,考察的是对他们的理解与应用。我是一名文科生,马原的相关理论有一点高中的底子,但是稍作深究就显得单薄起来,很清楚的记得有一道题目,问意识形态的一元指导与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考场上的我,面对这样硬题,好像被废掉了全身武功,只能对着他比划出几个假动作就草草收场。区赛回来后我买了人大,复旦大学,北师大几个学校不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课本,找来了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青年,读马克思吧》等书目,当我翻开马原教材,才发现,区赛的硬题其实就是课本里的一个专题内容,只要理解透彻其中的道理,并不难回答。备战国赛的过程中我扎扎实实的看完了上述书目,打算在国赛笔试中一试身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结果,国赛返璞归真,几乎没有考察马原类型的题目,所有大题都围绕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不知该喜,还是该忧。国赛的笔试题淳朴正统,连改错都能全部答得出来,简直是笔试届的良心。但国赛就是国赛,整个赛程显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变化莫测,让人猝不及防。得知自己能进入第二天之后,我带着一丝侥幸的心态,想要以不变应万变,用之前的稿子去套用题目,然而,苍天饶过谁,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就抽到了一道怎么也套不上去的题目:教室低头族,网络双刃剑。在硬着头皮完成演讲之后,我的分数低的可怕。事实证明,墨菲定律最喜欢印证在投机取巧的人身上,要想取的好成绩,还是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最后是我一向弱势的谈心谈话环节,老天终于对我的认真学习和阅读做了补偿,我抽到了一道普世价值观的问题,拿到题目我思如泉涌,之前所有的阅读和积累在那一瞬间集体整合,爆发,准备室里的备赛的那一页纸被我写的满满当当。自信的人,思路都会格外清晰,对话进行的十分顺畅。与我合作的小姑娘,是我在所有比赛中见过的长得最好看的一个孩子。其实在谈心谈话中抽到意识形态或者理论较强的题目,学生的准备并不很充分,如果你能有所积累,言之有物,学生一般来说没有为难你的能力。谈完之后,我自己非常满意,期待着一个不错的成绩,结果,我只得到了一个中等分数而已。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场的观摩的很多老师居然因为这一道题的表现而记住了我,一些并不认识的老师甚至走到我面前对我刚才的表现予以称赞。有了这样的民间评价,我的心里也宽慰了一些。
国赛的质朴与传统,让所有选手都回到了比赛最初的起点,思考大赛的本源,重整旗鼓,找回那个意气风发的出征者,走完最后,也是最壮阔的一程。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比赛完的那个中午,我走出北交大天佑会堂,燥热的北京下起了一阵太阳雨,在灼热的日光下,雨滴玲珑清透,击打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凉爽与快意,彼时彼刻,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词,正印了眼前景象和心中感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俱往矣,比赛只是一种形式,无论经历它的人以何种方式去对待他,它的内核和初衷都是为了反哺工作,促进学习。我想说,它真的做到了,它逼着我在晚上11点在看思想教育原理,它催着我思考辅导员工作的深层次内涵,它警醒着我,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和求知的欲望。它提点我,与学生谈话也是一门艺术。真正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职业能力大赛是对辅导员的回炉再造,在熊熊炉火中,所有的艰难困苦都会锻造成一颗坚硬利落的强心脏,那里面装着对辅导员事业的热爱,装着对职业化专业化的憧憬。装着对辅导员三个字深层次的理解,一路前行。而那颗心,就是一个辅导员的初心。
陕西科技大学辅导员张钦峰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辅导员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张钦峰。今天非常有幸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参加第六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经验与感悟,这一路走来成长与砥砺并进,感动与收获并重,想要说的确有很多很多。从北京归来,没有鲜花簇拥,也没有舆论涌动,却始终有着上至教育工委、学校党委,下到教练团、同事们的一路陪伴,没有你们的无私付出,我无以取得今日成绩,立志以青春之心铸青年之魂,没有这次比赛的打磨历练,我无以激荡职业信念,践行进取之态助青年成才。
备赛开始的时候,我穿着的是御寒的毛衣,比赛结束的时候,我穿的是清凉的衬衣,诚然,心无旁骛的职业实训已然走过了冷暖四季;2016年9月初,我还微微有点小肌肉,2017年6月底,我的西服扣子已经系不上,原来,无微不至的备赛服务不仅暖心而且养人!回想这小半年的光景,在图书馆里和学生并排坐、上自习,感动学生、感动自己;在会议室里来回磨、反复练,学思践悟、其利断金;从全体成员舍弃假期、提前返校,到笔试场前的焦急等待、成绩公布的热泪盈眶,点点滴滴已经嵌入生命,如果一定要问辅导员职业大赛有无法门可破,那应该就是默契配合与一心一意;从校赛到区赛、国赛,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到首都北京,我们的足迹恰好在祖国的版图上画出了一个美丽的三角,如果一定要问辅导员职业大赛有无秘诀可循,那应该就是天道酬勤与稳中求进;从赛前给学生讲理想时的无的放矢到给昨天学生阐释“四个正确认识”时的行云流水,我的所得绝非是几张证书可以言喻,如果一定要问辅导员职业大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应该就是为我的工作插上了激情与理性的翅膀。比赛过后,作为一个参赛者,我还想试图回答同仁们所关注的一个共性问题“参不参加能咋”,确实,这个问题有点难,因为从时间上距离我结束比赛刚刚只过去了五天半,现实中的我此刻还在忧心正在进行的毕业典礼是否按部就班,但我想,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持续发酵的今天,在大思政全育人格局轮廓日益明朗的当下,“如果你立志要做一个辅导员,你应该参加比赛,慧于心,乐其事,勤于思,敏于行;如果你不止于做一个辅导员,你应该参加比赛,阔眼界、树格局、谋段位、养心性”。今年我们陕西队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国赛场上几乎囊括了所有设置的奖项,有着工委良好的顶层设计,有着团队经验的日积月累,有着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历史规律,我相信更祝愿明年会更好!
回到赛事本身,比赛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着眼现实问题、引领工作走向为目标,划分五个板块,分别是考察宽口径知识储备的基础笔试,考察分析研判能力的案例分析,考察组织表达能力的主题演讲,考察教育引导能力的谈心谈话以及综合驾驭各类载体水平的主题班会。对照自己的备赛经历,现在的主题班会是集结资源的“联合出品”,“切什么、如何切、怎么切”应该就是我们主课堂的着力点,拍班会毕竟不是拍电影,我们也终究不是演员,与其花费力气美工,不如下大力气设计。演讲环节除去选手自身气质外多少带有一些“集思广益”,平日留心、事半功倍,给学生开会时尝试讲的更有逻辑,给学生谈话时更加注意生动入理,平日里的诗词美句有意识搜集,千万要寄希望于顺畅背下,今年的省赛就是全部即兴。谈心谈话是带有一点“不确定”的,靠实力也靠运气,学生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选手发挥,要想平稳拿下这个环节,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知道自己最终想说什么,二是一定要听清学生说什么,否则一旦激发学生的斗志,不是谈天说地,就是你死我活。我的基础知识的得分相对较高,作为一个学化学的理科生,又恰逢2016、2017是会议年、文件年,没啥巧劲多是拙劲,我有一个习惯,早上看文件,下午做习题,晚上看讲话;两个活页文件架,一个分门别类放文件,一个积累笔记做扩展;我有三支笔,黑笔摘抄,蓝本标注,红笔勾画;我有四本书,马哲原理、思政教学、治国理政、工作概论;订阅了五个微信号,求是、微言教育、人民日报评论,高校辅导员还有萌哥有话说;值得一说的还有论述和网文,要提高速度,因为时间真的很紧,对于写字较慢的我而言,听到教室里开始有选手完成笔试敲击键盘,那是声声入耳、扰心扎心!案例分析有着固定的四个板块,对现实工作很有启发,选手里得分高的有两钟,一种是逻辑层次感特别强的,一种是一听就都是有着贴近实际干货的;这几年我们各个学校都积累了不少的题目,平日里多多练习,见的多就不慌,有分类就不乱,还要杜绝答偏答空、过多过细的现象。
对于一名工作近10年的老学工,辅导员职业大赛是我的“小确幸”,这是一个“路在心中展,心在路上磨”的过程,我也曾因为吃不准文件而焦躁,因为理不出逻辑而苦闷,因为不被周围理解而彷徨,因为底子薄能力差而胆怯,后来当我开始以学习的心境来对待比赛,我越发觉得成长的道路豁然开朗,当我尝试将备赛与工作有序协调的时候,我发现心之所向生活依旧爽朗;我想,我未来的工作方向应该是有棱有角的、有虚有实的、有情有义的、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的,我未来的工作方法应该是因事而化的、因时而进的、因势而新的、因人而异的、因地制宜的,我的工作应该聚焦在规律的深挖,做到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把握大势,能够妥善解决青年的现实问题,更能够有力塑造青年的理想信念;我的工作应该落脚在育人的实效,做到因材施教、教亦多术、教学相长,能够扎实助力青年的个体成长,更能够始终引领青年的群体成才;我的工作应该启发于思考的力量,做到思前想后、行思坐想、熟思慎独,能够拓展教育青年的方法手段,更能够提升服务青年的专业水平。
亲爱的学工同仁们,这一段的经历是学生朋友圈中“最生动的成长故事、最靠谱的奋斗表率”,一次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一段的收获是同事眼中的“突破瓶颈的自我挑战、追补短板的职业跃迁”,只有行动可以接触所有的不安;这一段的成长已经深深地嵌入我的生命,让我坚信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谢谢大家~ 西安科技大学辅导员马继刚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辅导员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西安科技大学的辅导员马继刚。特别荣幸能和全省高校的同仁们一起学习交流,也非常高兴再次回到陕西科技大学,看到许多给予我许多帮助的老师,下面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体会和感受。
曾有人说:“如果没有参加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那他的辅导员生涯是不完整的”。其实刚开始,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经近14年,我和我们学校许多辅导员前辈们之前都未曾有过比赛的经历,所以对辅导员职业大赛感受和感知并不深刻。这几年,随着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组织辅导员观摩比赛、邀请省内国赛选手做专题培训,对比赛了解的越多,越感到自己存在差距。让人备受折磨的备赛过程,五项全能式的比赛模块安排,让我从内心对比赛越发敬而远之。去年,当学校通知我参加比赛的时候,内心十分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是学校的信任,作为一名老辅导员无法拒绝,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能力的判断,又带着毕业班,共青团工作任务也很繁重,担心自己做不好,有负学校期待。就是在这种矛盾纠结中走上我的杯备赛之路。
半年多来,从学校的初赛、省赛到大区复赛,再到刚刚结束全国决。半年来,一面忙于录制视频、复习基础知识、探讨案例等,一面还要处理日常工作事宜,在备赛比赛与工作之间不断切合,做到比赛工作两不误,每天的时间都觉得紧张不够用,个中酸甜苦辣,五味乏陈,除了高考,大概还没有任何考试或比赛让我那么难受过,在比完的那一刻觉得从未如此解脱,只有经历过的才会身同感受。比赛结束后,朋友相聚,有人调侃地问:现在不后悔参加比赛了吧?其实既后悔有不后悔,遗憾的是半年来,自己的生活因为比赛发生了改变,少了太多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幸运的是最终能不负学校重托,更重要的是自己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备赛比赛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这一切都无关于荣誉。
首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有了重新的审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坚持以赛代训,以赛代练的理念,绝非是一场辅导员的“秀”,谁演得好谁就获胜。比赛中基础知识的测试既考查了我们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考查了我们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情况,比如国赛中的网络写作,就是关于对党中央治国理政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论述。案例分析、谈心谈话更是精心设计,体现着大赛着眼思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比如从今年的省赛、区赛到国赛,出现了网络贷款、宗教问题、蓝鲸自杀网等。大赛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全面检验了我们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一次完整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下来,对于辅导员来说将是一次全方位的体验和锻炼,是辅导员能力素质全方面的一次展现。所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无关乎技能无关乎比赛,本质上,是一场你工作实践积累的展示,是一场你对学生爱的深浅的考量,更是一场来自心底的自己对自己的检阅。
其次,通过参加大赛,我切实体会到辅导员能力大赛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可以走出校门,跟其他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们交流、切磋,相互提高,这其实是辅导员大赛更大的意义和魅力所在。通过参加比赛,开拓了我的视野和眼界,领略了不同省份、不同高校的优秀选手的风采。比如王雪婧老师逻辑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刘笑老师政策把握和教育引导能力、张钦峰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幽默风趣,都体现了一名优秀辅导员的素养。当然更多地是相互之间关于辅导员工作的交流和探讨,比如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引领、如何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如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等,大家在一起谈论工作中的得失感受、毫无保留地讲述各自的经验和创新作法,让我受益匪浅。从事辅导员工作十四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时常感到陷入了某种瓶颈,不知道该怎么做辅导员工作了。这次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这扇门,接触了门外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接触到许许多多优秀的辅导员同仁,有机会学习到别人的经验,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让我对现实的工作多了一份思考、反思,打开思路形成思想,自己能逐步摆脱对经验的依赖,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虽然不易,但唯有每天多进步一点,才能有更大的成长;虽然很累,但若是每天多积累一点,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大赛之于工作,是全面发展的引领;大赛之于学习,是学海无涯的督促;大赛之于生活,是协调平衡的考验。在辅导员职业能力这个平台上,学习、交流、提升,永远是大于竞争的主题。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的辅导员事业、辅导员职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立足高站位,着眼高质量,认真落实好31号文件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职业理想,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凝练工作成果,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水平,在辅导员的长征路上,我们用梦去追逐、用心去感受、用爱去灌溉,做好“四有教师”,做好“四个引路人”,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助力学生成才成长,助力学生成才成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辅导员马佳慧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战友们,我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辅导员马佳慧。随着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紧张的半年终于过去了,现在回顾过往,感慨良多,感谢高教工委给了我们与各位同仁一道分享的机会。
从北京回来后的这一周,除了迅速投入到毕业生就业、离校教育的相关工作,下班回家,我恶补了几集欢乐颂,过去的半年,是没有娱乐生活的半年;上班路上,我打开收音机,放松的享受电台里传出的声音,过去的半年,是开车路上都在思考的半年。
今年的比赛结束,在这里,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是大赛立意高远,以赛促学,有效反哺工作。
半年来,三次参加大赛,让我深刻体会了大赛“展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促进辅导员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尚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宗旨,极大的提高了思想境界、提高了职业技能。比赛五个环节的设置,来源于最真实的日常工作,展现出最科学的工作方法,贯穿着最根本的育人理念。通过准备和参加大赛,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学习向高处提领,思想向信仰扎根,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是多方高度重视,扎实备赛,彰显团队力量。
从今年3月底参加陕西省赛,4月中旬参加省高教工委的专题培训,4月底参加第三赛区复赛,5月参加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报告,6月参加全国决赛,省里的一路的悉心培养,鼎力支持,给了我们作为陕西队选手的傲娇自信和十足底气,给了我们从三秦大地走来的斗志昂扬。大陕西团队的通力合作,相依相伴,让我们每个人都拓上了陕西风格、陕西味道、陕西气派。
2017年春节后,我的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今年的校赛,从此,国赛备赛开始了。一句承诺,一路荆棘,回首来时,岁月如歌。最专业的团队、最周密的计划、最亲密的战友、最贴心的陪练、最给力的后援,每一场比赛成绩的取得,都是强大的团队力量。曾经有队友说,是我的一张嘴和团队所有人的脑子共同完成了比赛。2016年我从妈妈的女儿变成了女儿的妈妈,也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开始承担了相夫教子等更多的家庭职责。2016年10月,我刚刚产后复出,面对扑面而来的工作,稍显局促,接踵而来的就是学校的校赛,之后便接到去参加省赛的任务,其实,一开始,我是犹豫的,但跟家人坦诚的沟通后,家人全力支持我参赛,半年来,带孩子、做家务,家人承担了一切本应由我承担的家庭任务。我也在上班时间拒绝了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以保证高效工作,准时下班回家带孩子,等孩子入睡,在开始紧张的备战。180个日日夜夜跨越零点的复习,不敢有丝毫时间的浪费和精力的怠慢。
行兵者,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重视、全力支持、相依相伴、共生共荣,一分一秒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丝一缕的情谊,编织汇聚了大赛的成绩簿。
全程参加了今年的大赛,所谓经验,亲身经历了谈一点体验: 比赛的五个环节设置,提纲挈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对五个环节的准备要均匀发力,各有侧重。主题班会和基础知识测试可以提前充足准备,临场发挥的非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对于比赛总成绩起到举足轻重、决定胜败的决定性作用,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需要按照赛程系统训练到娴熟自如,脱口而出的程度以避免临场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主题班会最重要的是选题,深入浅出、小话题切入大立意收尾,避免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班会的整个完成过程,尽量多听取业内业外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班会来源于生活,却又需要以相对艺术的形式展现,所以雅俗共赏应是好的班会的一个评判标准。基础知识部分曾经有得之者得天下的说法,而且基础知识是唯一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控制成败的环节,是最应该把握好的环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读、背诵,工作相关文件的解读、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涉猎都是取得比赛较好成绩的充分必要条件。对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出身的我,拿出重新走进一门专业的信心,付出参加高考一样的努力,也在连续三次比赛中笔试环节分数较高。其实,这也是一个反哺工作的过程,只有理论扎实,实践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总书记曾说过,理论和实践就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大赛,让我真正走进了这门行当,教育学生学专业、爱专业,自己也要俯下身子,以身作则。只有真正的了解这门学问,才能真正的热爱,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有的放矢。
案例分析是辅导员的基本功,是我们备战大赛的开始,从案例中可以寻找工作相关文件的执行靶心,可以洞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可以用实践去验证并丰富理论的内涵,可以训练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瞬间记忆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运用工作体系词汇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案例分析的备赛过程,是一个从多到少的过程,从广泛涉猎案例,到总结归类案例,达到最后手中无题,心中有题的境界。
主题演讲是一个比较考验个人素质的环节,能够集中展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需要每个选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或铿锵有力、或文采飞扬、或亲切平和、或娓娓道来。演讲,决胜在内容扣题和情感共鸣。主题演讲的准备需要日积月累,拿出准备演讲的劲头去准备每一次会议和报告,抓住给学生们开会的机会,训练自己的演讲水平和把控听众情感的能力。
谈心谈话是最不能预计和把控的环节,需要较强的临场表现能力和较迅捷的思维反应能力。总书记曾说,把话语体系从天边拉回到身边、将道理讲成故事,针对学生关注的理论、舆论热点、焦点,与学生多一些针锋相对、动真碰硬的辣味问答,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的重要问题。谈心谈话就是集中展示。谈心谈话的准备需要多与学生在一起,把握好学生的心态,决胜在与能否在现场驾驭住局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总结参赛的整个过程,我觉得心态是最重要的。相较而言,参加省赛我的心态是最好的,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报着锻炼、学习、提升的心态参赛,会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多一些享受,而不是被动应对的局促。参加大区赛,我的心态不好,赛前肠胃紊乱,笔试环节状态不好,导致我竟然忘了写网文写作的题目,有优异成绩的同仁们,他们无疑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基本素质,但良好的参赛心态,仍是决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从西北大学的礼堂到新疆农业大学的会场再到北京交通大学的天佑会堂,我见证了很多优秀同仁的风采,结识了很多亲密的伙伴,同时也被一些人记住,但始终没有火起来,但在我的团队里,有一个人火了,大赛的很多人见到我都会先问候她好不好,她叫树苗,是我刚满一岁的女儿。从初春的西安到初夏的乌鲁木齐到酷暑的北京,很惭愧,因为她太小,还要吃母乳,我就带着她,带着对她的爱,对学生和这份工作的爱,一路前行。
很多同事朋友说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成败转头会发现,人越是忙碌的时候效率会越高,越是事务繁重亚历山大甚至一地鸡毛的时候越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相反,越是时间充裕、精神放松,越会躺在舒适区里久久拖延不愿出来。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把他撒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里,只要肯付出,开挂的人生我们都可以拥有。参加了半年的比赛,大家见我都说我身材越来约好了,我说啊,想产后复出迅速瘦身吗,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你不二的选择!
大赛结束了,但似乎已经习惯了紧张的生活,我会保持大赛的激情和热情,投射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大赛精神落地生根,将我热爱这份工作做到极致。
西安外国语大学辅导员王嘉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辅导员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辅导员王嘉闻,很高兴今天能站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和认识。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一年的辅导员老师,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有机会参加此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可以用心体会大赛的全过程,从校赛到省赛,从省赛到大区赛,从大区赛到全国赛,虽然我没有像之前几位老师一样取得优异的名次,但当我回顾已经度过的八个月的备赛参赛时光,心中满满的都是留念和感动,我相信,这八个月的时间,一定会成为我毕生难忘的岁月与不断前行的动力。我相信,任何努力的过程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比赛心得
一、相信过程,相信不断积累和对细节的追求。
荀子在《劝学篇》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并不是科班的思政专业出身的我,面对大赛也曾无从着手,笔试牵扯到的庞大理论系统,使我不得不一份文件一份文件地看下去,面试涉及的众多案例,更要求我迅速的积累不足的工作经验。随着一点点的学习积累与对细节的不断追求,我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也从最开始的迷茫困惑到最后的顿悟与领会。其实,我们的工作在政策中有很规范很详细的指导,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中就很清楚的指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原则、指导思想、具体方向和重点,这些为自己工作方法的调整和工作能力的提升都提供了明确规范和方向指引。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虽然案头上永远有成沓成沓的文字材料,依然不能放下手头的工作,我就白天忙工作,晚上和学生们一起上晚自习,由于天天在教室里看文件准备考试,学生有时也会感慨说老师你们也考试啊?我也会跟大家讲,我们工作了也会为即将到来的比赛拼尽全力,你们怎么能以随便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呢。通过这样的机会,学生看到了我的认真和付出,我的备考也为学生们做了一次最好的行动说明。
本次大赛,让我更加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工作是无形的、是长久的,而非立竿见影的,更加需要不断的积累和自我的持续提升。大赛为我提供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赛互助、以赛互学。尤其在国赛的舞台上看到很多优秀辅导员分析、阐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新颖透彻,让我为之叹服,受益匪浅。他们对每一个题目的深刻把控和细节追求,是我们开展好本职工作的必要精神。
二、相信过程,相信相互的支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参赛的过程中每分每秒都是感动,感谢省赛的主办方,是你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让我们有了走出陕西,走向国赛舞台的机会与勇气,全省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比赛环节多,参赛人数多,比赛场次多,比赛的筹备、组织工作非常繁重,学工部等相关部门辛勤付出,为辅导员搭建了展现风采的平台,感谢所有领导和老师们。
感谢西外,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团队:我校收到比赛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我拼尽所有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准备比赛,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比赛过程中,我的小伙伴们对我的相支持与鼓励,让我充满信心地站在每一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展示西外大的精神风貌,每一个比赛环节的展示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凝聚力更强了。
感谢其他参赛队的兄弟姐妹们:辅导员队伍如同一个大家庭,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像是一场大聚会,比赛竞争虽然激烈,但每只队伍都很友善,比赛的氛围很融洽。当参赛选手下场时,其他参赛队也为他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你表现得很好!”温暖之情扬溢在会场的每个角落,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关心,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友谊。
三、相信过程,相信神圣的使命和无悔的选择。
2016年,作为暨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的我怀着对母校的深深情谊,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直博的机会、放弃了深圳华为的高薪工作,回到母校西外大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辅导员老师。很多人都会问到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在我的内心,西外大就是我的家,本科期间,我的辅导员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在我学业遇到困难时,老师手把手地交我专业知识,熬夜为我修改论文,在幕后陪伴我参加了一场场竞争激烈的学术比赛,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是老师信任的眼神鼓励我继续前进,让我坚信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我看到一名普通的辅导员老师带给学生的最大正能量,在得知母校的招聘信息后,我毅然地选择了西外,因为我的初衷很简单,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名专业、执着、温暖、有力量的辅导员老师,用我的炽热内心回报母校的恩情,用我的扎实学识引导学生们前进”
通过这次职业能力大赛,我明白了肩上责任的重大。至今,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省赛时说过的话,“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但知易行难,对于很多辅导员特别是年轻的我们来说,自己刚刚踏出校门,如何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然我们每天无休无止地唠叨,面对的都是杂七杂八的琐事,可是每一次关心,每一次唠叨,每一次鼓励,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立德树人不仅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课堂上,更要装进我们每个辅导员的心里!”我能站在决赛的舞台上演讲,并不是我的口才有多好,文笔有多么华丽,而是那短短的五分钟里饱含的千千万万个踏实的五分钟,更饱含着中国高校最普通又最特殊的群体------辅导员们用心在铸就的事业和梦想!”
“我爱西外、我爱新传、我爱我家”,这是我比赛八个月期间每天都会对自己说的话,站在每一场比赛的舞台上,我就是西外大的名片和代表,我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西外大“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贞贞誓言。坚守着辅导员岗位的信心,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信念。
今天我看到在座的各位辅导员同仁,我心中充满了力量,我看到无数个自己,为辅导员事业在砥砺奋进,不断拼搏,我想请你们和我一起,相信过程,相信我们事业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作为一个路标,一种导向,一种精神,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必须脚踏实地地干,雷厉风行地干,掷地有声地干。
最后请允许我用自己主题演讲时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我是一名90后辅导员老师,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愿每一天都超越自我,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一朵鲜花都怒放,让每一株嫩苗都成长,让每一棵小树都茁壮,让每一只雄鹰都展翅翱翔!”
谢谢大家!
西安科技大学辅导员李墨音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按照学校安排,要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参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备赛团队工作的一些感受。我被学校选作备赛成员,已是汗颜,今天有幸作为备赛团队的成员代表发言,更是诚惶诚恐。经验不敢谈,在这里就向大家汇报一下备赛过程的体会和收获吧。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与陕科大强大的备赛团队相比,我们这个备赛团队的总体实力要弱的多,正如李萌老师所说陕科大的备赛团队“通过比赛反思总结日常工作,结合思考、研讨、总结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对于比赛各个环节的模式和见解。从有招到无招,虽然一直被省内的其他兄弟院校所模仿,但是仍未被超越。”
15年准备省赛时,学校领导就意识到参赛需要团队的力量,首次成立了备赛团队。当时的团队成员多达近二三十人,按照比赛科目类别分为案例组、谈话组、演讲组等。组长由抽调的各学院的副书记担任,每个组成员是4-5名辅导员,由于人数多,加之副书记本身日常工作较忙,所以在16年备赛团队,程部长调整和精简了人员,由学工部总体协调,翟部长主要具体负责,备赛团队成员也减至10人,这支队伍也更短小精悍。我们备赛团队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到少的发展过程。
自从比赛发展为省赛-赛区赛-国赛的选拔模式以来,我们学校的成绩在过去两年中稳居省赛二等奖,曾经有三位老师参赛,三位老师获奖。从去年准备省赛开始,学工部部长程卫星部长就特别重视,亲自开会组建备赛队伍,下任务要冲出省赛,决心摘掉老二的帽子。副部长翟海刚部长更是亲力亲为,是每次开会、讨论的组织者、是我们团队的具体负责人。从省赛、赛区赛、到国赛我已经数不清开过多少次讨论会了。正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虽然这个10人小团队参加大赛的经验少,积累少,资料少,只有2名成员曾经参与过省赛,更多的都是止步于校赛,也只有3人曾经观摩过国赛,但是我们10人各有所长,有的擅长舞台演讲,有的熟悉文件讲话,有的文字功底好,有的备赛资料丰富。我们就是这样从头开始的,两人一组主攻一个专题。
基础知识组的成员整理出近年来的各类重要文件和讲话基础知识。并且将文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加粗、划线的方式标注出来,便于选手重点熟悉记忆,光这部分的资料整理成册就有250多页。
班会组成员先海选班会主题,经过全体团队成员讨论主题,最后确定班会题目和形式。我们团队成员开会讨论研究了无数次,更是一次次修改定稿。在中间马继刚老师是全程参与其中,主要的内容都是马老师亲自执笔完成的。班会组主要承担了拍摄期间的大量的联络协调、场地布置等工作,并且监督完成了后期的视频剪辑和修改。到赛区赛和国赛阶段,补拍了很多镜头,在片头片尾加了特效,较之省赛,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观赏性和逻辑性,视频效果也都有大幅度提升。
各个高校选送的主题班会从选题到内容,都是团队精心设计、反复录制的,很多重视比赛的高校都会专门召开讨论会,甚至邀请各职能部门来共同提出修改意见。班会是唯一可以在赛前完成的,因此也是可以靠团队力量共同完成的项目。一定要用专业的设备和视频制作者,这不仅仅是保证画面的清晰,更多是保证剪辑流畅,保证能实现对效果的设想。班会从某种角度已经不是单纯参赛辅导员的个人水平,而是在考验整个备赛团队对于主题班会的组织策划能力,也最能体现学校的重视程度。
演讲组成员搜集整理润色了各种类型的小故事和很多好的“金句子”,以便写演讲稿能有点睛之笔。但这个环节真是需要平日里的积累。马老师的演讲风格不是慷慨激昂煽情动人,而是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翟部长也邀请了陕师大传媒学院的教授专程为选手培训,特别强调演讲一定要精气神十足,并且尽量做到声情并茂。随着演讲内容的循序渐进、感情升华的一种自然流露。演讲首先要打动自己,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有生命的演讲,也只有有生命的演讲才能打动人。事实上,省赛和赛区赛,虽然我们的团队成员几乎一宿没睡从拿到题目就在讨论,破题,提供各种小故事,为选手撰写演讲稿想思路,省赛最后马老师的演讲稿基本还都是自己写的,他用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真实的小故事打动了评委。
我曾经有幸全程观摩了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省赛、赛区赛和国赛,并且根据录音和视频整理出试题和国赛的演讲稿;16年参加全国第12期高校辅导员交流,在挂职期间担任了决赛谈心谈话的助演,承担了西南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从命题、阅卷、赛程制定和决赛组织的全部工作;在第五届国赛结束后观看了有限的部分视频资料,收集整理题目。
所以在此次备赛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研究和整理出大赛真题以供大家讨论。特别是针对案例分析这个环节,分类整理出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不同类型的100个案例,并按照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作答。
随着大赛发展到第六年,参赛项目、评分细则也都在逐步改进和完善,参与学校的广度和深度都在逐年增加,各参赛院校也是越来越重视大赛。但是越是这样,来自辅导员队伍内的不同声音,针对比赛的经验之谈和套路之说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直言抨击这个比赛是一场作秀,包括我自己在最初的开始也有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因为最近两年的赛区赛和国赛,各赛区都有不少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辅导员借大赛平台脱颖而出,从省赛、赛区赛和国赛都有新人屡获佳绩。取得好成绩的辅导员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团队在共同作战。
二是因为比赛环节的时间设置大都在5-6分钟左右,台上的时间无法体现一个辅导员的真实工作情况,即便是主题班会,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分钟,再加上前期团队精心筹备拍摄,难以展现个人工作水平。
我们深知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需要前期的铺垫、细致的了解、系统的展开、深入的沟通、真心的陪伴、长期的跟踪,大赛短暂的时间是不能进行全面考核的,辅导员真实的职业能力也很难完全体现。但既然是比赛就必然有比赛的规则,作为备赛团队的成员,我的压力较之选手那是迥然不同的,只有真正深入参与的人才能感受到备赛过程的辛苦和煎熬。对基础知识、文件、讲话的熟练掌握就是最基础和必备的。无论是省赛还是国赛,我认识和了解到的选手几乎都准备了几十万字的基础知识资料,案头堆积半米高的资料也是司空见惯,很多人都说几个月的准备过程丝毫不亚于当年参加高考;在赛区赛上,很多选手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是信手拈来,16号文件和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几乎是倒背如流;到了国赛阶段,5分钟的案例分析和主题演讲几乎大部分选手对时间的把控都可以精准到最后一两秒结束;看似轻松的谈心谈话,实质上是有一条清晰的逻辑路径的,谈话需要设计,要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思路清晰、对策有效,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从学生的主诉、切题,到双方的互动,再到总结。每句话都要紧扣主题,目的明确,条理清楚,步步为营。
在现实工作中,几乎不可能通过短短的六分钟谈话就能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比赛更多的是要展现辅导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关键就是聚焦问题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它对选手能力的考察相对较为直观和全面,体现了选手面对一个具体问题快速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所以,如果说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一场秀,那也是我们这个职业最精彩、最高水平的“秀”。它是一个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最集中的体现,背后是一个优秀辅导员理论和经验积累,是真正的厚积薄发。辅导员能力大赛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走出去,跟其他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们交流、切磋,相互提高,这其实是辅导员大赛更大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做好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热情、责任、奉献,更需要专业、技巧、方法。需要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八个方面下功夫,练本事。辅导员的成长任重而道远,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和培养,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平台的搭建。
我有幸成为备赛团队成员之一,通过深入比赛和比较,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出了井底才会知道天下之大,才会有反思,才能知耻,然后才会自强。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观摩、学习、交流,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比赛对个人理论水平、综合素质要求均是较高的。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找到差距”,更应是“提升自我”,在经历、体验、反思、沉淀、内化后对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思路有极大的益处。在这个过程中磨练了意志,收获了友谊,结识了新朋友,全国有那么多优秀的辅导员与我并肩作战,一起“五加二白加黑”,“上班保证不休息,下班休息不保证”,“拿着包月的工资,干着不计流量的活儿”。我们调侃自己,以苦为乐,但是绝不满足于此,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
虽然在时间上,我是一名工作12年的老辅导员,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还有那么多出色优秀的辅导员值得我学习,在辅导员的长征路上,我们用梦去追逐、用心去感受、用爱去灌溉,做好“四有教师”,做好“四个引路人”,不忘初心,坚守一线,继续前行。
第二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攻略
第一辅导员
朱广生
朱广生,广西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在读博士。2004年毕业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入围奖、广西高校辅导员人物等荣誉。曾在全国骨干辅导员培训班、广西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做辅导员工作主题发言、辅导员工作经验分享与交流。2014年3月起创建并运营“第一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系当前全国最具“思想力、原创力、影响力”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公众号之一。迄今发表个人原创文章200余篇,逾100万字,单篇文章阅读量380万+,点赞数5万+。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案例分析答题的四点建议
今天担任了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评委,决赛含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三个环节下来,结合我之前参加大赛的经验以及这两年担任评委的经历,感觉大家答题时普遍存在几个共性问题,现小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先谈谈案例分析的。
一、立意不高,说理不够
这是案例分析里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许多辅导员在案例分析的答题里基本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没能说穿问题的本质,没能把我们的辅导员工作拔高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高度,因而提出的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案例中张三李四逃学拜金不就业愤青等诸多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学习观物质观择业观等问题,追根溯源其实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问题,是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没能有效实践落地的问题。这点主要是由于辅导员的理论意识和理论素养欠缺导致。案例分析里满分100分,说理触及理论层面是我评分上90分档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问题核心抓不准
拿到案例第一件事是问题分析,分析问题里大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些辅导员核心问题抓偏。这个很要命,相当于我们写作文写离题,本来是要说张三的事,你说到李四去了,得分可想而知;二是将核心问题多元化。许多案例里某学生看起来似乎有许多问题,许多辅导员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没能意识到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应该尽量将核心问题一元化,即善于抓主要矛盾,一阵见血解决主要矛盾,让其他问题迎刃而解。这样评委看起来你解题能抓住关键,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则容易得高分。
三、易犯节外生枝毛病
问题分析→处理方法→启示归纳,通过分析问题得出解题的关键和思路,按照思路提出处理事情的方法,最后升华主题总结从这件事中得出什么经验启示。这本来应该是很清晰的解题逻辑路线,但有些辅导员容易犯节外生枝多此一举之误,表现为:一是喜欢背“公式”。我这所谓背公式是指有些辅导员可能觉得有些词句特别好,赛前已经记好了,不管合不合适,答题时就喜欢生搬硬套说进去,好使自己的说辞显得高大上,没必要;二是硬生生要凑评分要点,比如有些辅导员看到评分要点有把握政策一项,就喜欢在案例里扯出某某文件说事,可惜又说错或者牛头不对马嘴,结果好事变坏事。
四、爱凑时间
本来这点可以放到第三点里面去,但太多辅导员容易犯这个错误,所以特地提出来成单独一点。比赛过程中一般会有时间提示,许多参赛选手答题习惯是,一开始不看时间,答题流畅、思路清晰,待临近结束时忽然发现时间还有盈余,于是啰哩啰嗦补充这补充那,结果好端端一副条理清晰的牌打成了结结巴巴。其实按照自己的逻辑思路,讲完了干脆利索收尾就好,不管还剩多少时间,否则纯属化蛇添足,多此一举,只会减分没有加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答好谈心谈话的三点建议
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三个环节中,谈心谈话是对辅导员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这样说的原因在于,前两者的时间、场面把控是完全掌握在辅导员手里的,而谈心谈话环节则加了一个谈话对象的不确定因素,这就给辅导员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知道,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工作是最难做的工作,平时处理一个学生问题断断不是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但这是比赛,你如何在六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有效解决问题。我这里说的有效,不单指简单处理完这件事,你的谈心谈话里还应该具备或者提升到一定的思想说理性,我想这也是谈心谈话项目设置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向立德树人。可以说,谈心谈话是能力大赛里辅导员最怵、观众最爱、评委最乐的一个项目,同样,也是最能体现辅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项目。
从我参赛和担任评委的经历看,我觉得答好谈心谈话的几个关键步骤如下:
一是要迅速破题。谈心谈话其实跟案例分析有一定的相似性,就是辅导员拿到案例后,要迅速破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落实最后一条是谈心谈话的根本,这根牛绳子一定要紧紧抓住,贯穿始终,以求实效。
二是要整体上把握主动。这里说的把握主动是掌控局面的意思,这非常关键,没能有效掌握场面是许多辅导员犯的最大错误,直接结果就是导致规定时间内没有有效完成谈话。比如有些辅导员喜欢提问题,但我想如果你没有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智慧,建议问题不要提太多,否则一来一回,时间就没有了,最后只能怏怏来句:好,我们下次再谈。可惜!六分钟的谈心谈话时间,辅导员应该掌握四分钟左右的主导权,就是你不能被学生带着走,而是要主导这场谈话。怎么主导?前面破好题后,就要把解题核心牢牢贯穿在四分钟时间里,要在场面形成辅导员说学生听,而不是我们把主导权交给学生,变成学生说我们听。某种意义上讲,谈心谈话实质也是一场辅导员与问题学生的话语权博弈,我们把话语权攥在手里,才能变成是我们展示的舞台。把控场面、把控场面、把控场面,重要的话说三遍!
三是要掌握一定谈话技巧。迅速破题后,有了整体把控场面的意识后,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谈心谈话了,怎么谈?掌握一些谈话技巧还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谈话的开展可以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步骤:善于切入→学会倾听→及时认同→解决问题。首先是要善于切入。不少辅导员一开场就干巴巴开口了:小李,这次找你来是„„太生硬。不妨换做先是拍拍学生的肩膀让其坐下,或是开瓶水(或倒杯水)给学生,或是坐下来先拉拉话,如表扬一下学生最近在某方面取得的好成绩(没有?编还不会嘛)等,这些开场都会产生好的效果,会一下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谈话基础。接着要学会倾听。听学生讲,怎么回事。有些辅导员比较“聪明”,一坐下就说:小李啊,我们都知道这个事了„„,评委们都满头雾水。这种方式也是打断了谈心谈话的整体流畅性完整性。第三是要及时认同。有些辅导员一听学生开口就反驳,或者一听学生观点不对就要驳斥,这种方式非常不好。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微笑、点头、或者用“是”“我理解”等话语对学生的倾诉及时表示认同是非常必要的,这都是为你的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你认同学生,学生感情上心理上才会接受你。所以,只要不是那种立场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妨放宽心认同学生听学生说。最后是解决问题。该听的听了,该酝酿的酝酿了,好的基础打下了,接下来就是要解决问题了,这个就是我们主导的环节。学生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疑问甚至抗议,但我们一定要坚定立场、稳如泰山,牢牢把控场面,把我们破题时解决问题的核心四线贯穿到底。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尽量做到不仅治标并且治本,不单就事论事,并且触及根本,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提升我们的谈话到思想性说理性的层次和高度。这就是马克思说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如此一来,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谈心谈话中还有许多因素要考辅导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但我想凡事万变不离其宗,把握好总体思路规律方法,就会有大概率取得好成绩。当前各高校、各省区的辅导员能力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很快全国赛又要如期而至了,祝愿所有辅导员通过能力大赛不断提升自己。成绩是其次的,自我能力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第一辅导员,一路与您同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演讲的两方面六小点建议
主题演讲分即兴主题演讲和事先抽题的主题演讲。2012年我参加首届大赛,当时还没有主题演讲这个项目,但当年参加的市里公开选拔处级干部以及团区委挑选干部均设有即兴主题演讲(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辅导员能力大赛很多形式参考了公选干部模式(不是公务员考试)的原因)。团区委挑选干部时我抽到一个记不清具体什么题目了,内容大概跟当时钓鱼岛事件相关,我侃侃而谈了五分钟,结果团区委没选上,被广西联通看上了,给了个年薪可达七位数的offer机会。即兴主题演讲要发挥好首先要考的是辅导员平时的理论和知识储备,这是真功夫,这个时候其他一切技巧都是扯淡,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是现场有限时间内的组织、构思能力,要迅速把主题框架搭好、写出思路要点;最后就是按照框架把你的论题、论点、论证升华主题逐一讲出的演讲现场表现了。即兴和抽题两者相比,即兴主题演讲要求较高,因此选的人也较少,希望后面能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选择。
今天主要谈事先抽题的主题演讲,从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来提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内容方面
主题演讲从整体上讲,内容应该尽量做到丰满,就是有血有肉,那么如何做呢?
一是要做到解题精确性。题目是演讲的核心,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有些题目标题意思就很明显,不用进行进一步的解读,直接展开论述就行,如“大国崛起与青年担当”;但有些题目则需要进行精确解题,如“辅导员的政治规矩”,你就必须首先解读清楚什么是辅导员的政治规矩。
二是注意内容故事性。听故事永远比讲道理来得好,干巴巴的纯讲道理会让比较厌烦。这一点上其实可以参考一下案例分析,就是先是一个案例,接下来你再分析,演讲内容里不妨也先来个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我们的观点、主题(当然,这个故事或者几个故事结合自己的演讲内容和要求也可以放在中间或其他合适出现的时候。人人都爱听故事,无论是悲惨的、离奇的,还是感人的、暖心的,不是吗?
三是逻辑结构严密性。即兴演讲因为时间准备有限、也无资料参考,演讲时出现逻辑松散、甚至是吞吐停顿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问题要出现在抽题演讲里就显得有点不可接受了。有些辅导员的演讲里逻辑主线不够严谨,话语不能紧紧扣题,许多演讲内容听起来跟演讲主题不大搭边。有事先的长时间准备,在内容上一定要把那些不扣主题的无关紧要的话语删掉,使这篇演讲稿最后出来的内容应该是“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四是注意工作相关性。这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所以我们的演讲一定不要都漂在上面讲理论、讲道理,注意要切入辅导员工作,回到我们的工作本身,这是落地。比如“大国崛起与青年担当”,你的演讲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和青年的层面上,要注意引回辅导员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上。丢掉辅导员工作的相关性是主题演讲里许多辅导员犯的共性问题。
二、形式方面
形式上整体要求是尽量做到形式美。精美内容已经准备好了,怎么去使它完美表现出来?
一是一定要脱稿。带着稿子上去的,那不叫演讲,叫朗诵。脱稿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爱背稿件,上台后因为紧张、压力大等,容易出现忘词,这一点上的建议是大家要记清记牢自己演讲的逻辑主线,这样到时真的因为紧张而忘掉一些细节也没关系,用点小技巧调节掩饰一下(让评委看不出出现忘词的现象),沿着自己的逻辑主线讲下去,千万不要停顿在台上。一停顿,在评委看来,你就是在背稿子,如此会大大影响得分。
二是一定要有精气神。有些辅导员在台上的演讲萎萎靡靡,看起来不像演讲,倒像在哀吊。站到台上,辅导员一定要精气神十足,气场要出来,演讲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声情并茂不是你声音大的意思,有些辅导员讲着讲着突然大吼一声,那是要吓死人的,而是随着你演讲内容的循序渐进、感情升华的一种自然流露。演讲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你自己,所以要在演讲里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感情的演讲才是有生命的演讲,有生命的演讲才能打动人。你要让评委都起鸡皮疙瘩了,高分就离你不远了。
第三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交流发言稿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交流发言稿
关键词:感谢;感受;感悟
一、感谢
1.感谢两位书记对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在10多名观赛辅导员中,各系领导都没有过来观赛。在演讲比赛中冯书记、孙书记交流场上选手的表现,学习经验。
2.感谢孙书记给我争取的此次参赛机会,在2015年进入蚌医仅有几个月,第一次知道了辅导员还有专门的比赛,感觉比较新鲜,在当年校内选拔赛结束中,表现一般,我没能被选上代表学校参赛,但是孙书记让我去现场观赛冯老师和吴老师录制主题班会学习经验,并且多次向王处推荐我,最终得到了王处青睐有幸参赛。
3.感谢尹老师在演讲比赛环节对我的支持,在比赛之前,我们成立了智囊团,拿到演讲题目后,尹老师和3位学生对我的演讲稿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平时备赛的时候,尹老师也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树立了信心。
4.感谢冯老师在赛前给予我的辅导,冯老师在这项赛事上连续两次取得不错的成绩,经验丰富,给予我很多指导,尤其是在主题班会环节,听取了冯老师的建议(表演小品),我在班会中增加了不少环节,不仅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例如:寓言故事、做实验、阳光墙、情景剧《失恋这件小事》、唱歌。取得主题班会环节第5名。
5.感谢汤老师、陈老师在谈心谈话和案例分析环节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陈老师,在谈心谈话环节中扮演我的学生,刁难我,考验我的应变能力,挺好的。
6.感谢我的学生,在主题班会环节,他们放弃个人时间来帮助我,还有演讲环节,3位学生陪我熬夜到11点多。挺感动的,也觉得做辅导员挺幸福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最阳光的职业。
7.最后还要着重感谢下马文静老师,让我看到了她身上优秀的品质,认真、努力、执着,如果马老师没有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让我上了蚌医网页头条,可能好多老师还不认识我,顿时觉得有不少人认识了我。
总之,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家人的支持与帮助,我觉得做人还是要常怀感恩之心,饮水思源,勿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初心,精心育人。
二、感受
从去年11月底接到纪处关于比赛的通知时,觉得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此次比赛是在省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我这个从事辅导员工作不足两年确实是个挑战,因为这项赛事比的是辅导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考笔试,包含理论知识和网文写作,还有主题班会,以及现场比赛环节的演讲、谈心谈话、案例分析,共5大环节,每一环节都是对我的考验,尤其是现场比赛环节。由于我对自己定位比较清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能力不足,例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舞台经验和心理素质方面都不好,因此只有靠笔试环节争取取得好成绩才能弥补弱化。于是我在放寒假开始就认真准备笔试,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认真看相关文件,包括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版)》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等。
整个准备笔试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看到了我在理论素养上的匮乏,最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我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通过知识去指导实践。例如: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原则中有一条: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讲的很有道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既要给学生讲道理,又要办实事,不仅需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面临的问题,还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思想问题。这让我对辅导员工作产生了反思,产生了角色认知上的困扰,按照辅导员的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力量,维护着校园的和谐和稳定,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我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更多的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处理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琐事,而真正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比较少,这是我今后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前段时间我也通过深入的谈心谈话利用这一指导原则解决了学生的一个思想问题,让我明白了我们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的,更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思政教育需要触及学生的灵魂,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成长成才。这个女生家来自农村,家里姐妹四人,第一学年成绩优秀,获得二等奖学金,但是上学期突然出现生理学考试不及格,名次退步300多名,这么大的变化,我知道这个女生成绩巨大退步的背后肯定有深层次原因。在谈心谈话中,利用了一些技巧,比如说:共情、倾听、尊重等技巧,取得了她的信任之后,她向我和盘托出,诉说了她的遭遇,母亲去年在一附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父亲以前做收废铁生意、去年做大理石生意均不景气,而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去卖衣服挣钱,并且自己遭遇了失恋的打击,她自己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在海亮明珠的一家英语辅导机构,自己本人对学医也不感兴趣,准备毕业后做生意,不想当医生,最终多种因素复合导致了她的成绩滑坡严重。其实这个案例表面上看是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业困难的问题,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二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松懈,缺乏理想信念”,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在家庭经济困难方面,让她申请助学金,另一方面在学业方面肯定她曾经取得的成绩,早点走出挫折困扰,鼓励其树立考研目标。一番谈心谈话下来,感觉挺走心的,很有意义,如果我仅花1小时的时间能够改变其思想问题,甚至改变其人生轨迹,顿时觉得自己身上有点“大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意味了”,而个人的获得感也挺强的。而这一切则来源于我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后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思考。其实,现在回想一下,虽然收获很多,但整个准备笔试的过程挺累的,寒假当中有几天为了准备笔试,害怕考不好,辜负领导的期待,我连续失眠,让我看到了尚未到而立之年的我血压的高度。。高压150多,低压90多。。后来我通过吃了一个月的中药,现在血压正常了。。现在感觉还是身体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再谈谈比赛中的感受,心态很重要,保持平常心,本着学习交流的态度去参赛,而不是为了获奖。通过抽签也可以看出我的心态有多么放松,演讲环节抽到1号签,谈心谈话39号签(最后一个),案例分析环节20号签(正中间),手气就是这么好。。
所有环节的比赛中,最难的是演讲比赛,为了写稿比赛当天我到凌晨1点30才完成稿件,5点钟起床背搞,但是记不住。。马老师准备到12点睡觉,凌晨2点起床背稿,马老师说她有想哭的冲动,很久没有这样努力过了。
现场比赛环节放大了我能力方面的不足,语言表达、临场应变、逻辑思维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当然笔试环节也再次放了我字丑的问题,为此上周日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字帖。改变正在进行中,期待明年大赛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此次比赛让我看到了皖北地区各高校优秀辅导员的风采,收获很多,也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通过比赛交流,工作上的交流,让我看到了其他高校的同仁们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三、感悟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校赛、复赛、决赛、片区赛、全国赛)、全省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辅导员评选,辅导员优秀博客、博文评选,以及颁布各种辅导员建设方面的文件等等,都是国家重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体现,为什么会重视?因为我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我们与学生联系的最紧密,我们熟知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不仅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一代代辅导员的共同努力,秉承“工匠精神”,精心育人,掌握职业话语权,让他人看到我们的重要性,让我们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
辅导员工作真的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吗?是不是高校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的身边有重视我们队伍建设的领导,有努力上进的同事,我们有理由,也很自信的说:“我们很棒,我们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第四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文字稿
主题班会——让理想照亮现实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是让理想照亮现实。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开这样一个班会呢?是因为从前期让大家写的那篇我的大学生活的作文中,我发现了很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下面我们先请两位同学来谈谈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想法。
同学发言
好。谢谢两位同学真诚的分享。刚才两位同学的想法,可能也代表了在座很多同学的想法。我总结一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郁闷和迷茫。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现实。最近我听同学们中流行这么一句话,说是,不在郁闷中恋爱,就在郁闷中变态。当然,变态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可能都去恋爱去,万一你是个剩男、剩女、剩斗士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拯救我们郁闷的小心灵呢?如何才能走出迷茫,让我们的青春灿烂的绽放呢?这就是我们这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让理想照亮你的现实!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接下来,我们先通过一部微电影来看看我们的学长们走过路,看看是否对我们能有所启迪。
好。电影放完了。我看到有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刚才电影的氛围中,好,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来平复一下你复杂的心情,然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观影感受。
分享时间
好。感谢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分享。通过刚才的微电影,我想我们有一个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理想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活,对于我们的人生旅程有着多么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关于理想的问题。
我在PPT上打了四个字,“志存高远”。其实这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你要立志,就是你首先要有理想,有目标才行。我们静下来心来想一下,为什么高中的生活那么艰难困苦,但现在想来却觉得非常的充实,那是因为你的脑海里有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考大学,当你累了、倦了,看看它,它就对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学梦想实现了,来到了大学,却郁闷了,迷茫了呢?那是因为你丢掉了理想,对于今后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一无所知,所以有好多在中学的时候,表现很勤奋的同学,来到大学以后,变成了“特困生”和“留学生”,我说的特困生,不是经济困难的学生,是一上课就特别困的学生,睁不开眼,为什么?头天晚上玩游戏、上网,凌晨2-3点才睡觉,第二天一上课,你就趴那呼呼大睡,所以变成了特困生,特困2-3年,到了该大学毕业的时候不能正常的毕业,变成了留学生。因此你要想在大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给自己订立目标,树立理想,哪怕这个理想不大,很小,可能或者说是微不足道,但是你必须要有它,因为这是生命的需要。
那么理想是什么呢?理想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目标,当我们拥有这个目标的时候,因为他没有完成,我们往往会感到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我们会觉得还不如不要这个理想,这样我就放松了,我就解脱了,可是当你逃离了你自己的理想,放弃了理想之后,其实你会感到没有理想的日子,那个压力更是苦不堪言,因为他让你感受到了空虚,生命意义的空虚。
当然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想设定这样的规划、那样的目标,我的一个人生信念是顺其自然。在座的同学是不是也有抱着这种信条的,你给自己设立这么多目标,你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命中注定”,你设立这么多目标你能实现的了吗?希望越大,痛苦越深啊!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呢?而且最终还不知道怎么着呢?所以我不愿意给自己设定这样的理想,那样的目标,我是顺其自然。其实“顺其自然”这4个字,我也特别欣赏,因为你知道人生漫漫,岂能事事尽如我意。总有很多事是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的,如果你说我非要得到它不可,不得到他我就永不心安,你就很容易把自己逼入心理的绝境,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生活信念,叫顺其自然。但是,今天我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还应该在”顺其自然“前面加四个字,叫”争其必然“,因为只有争其必然,你全力以赴过,你才真正有可能做到顺其自然。才能真正的放的下。因为同学们,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的内在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声音,就是希望比现在更好,这是一种发自你内心的呼唤,你不顺应他,当你面对困难,你给自己找一个解脱的理由,你就说我要顺其自然。但是你想想当看到别人拥有了,当看到别人成功了,你真的能做到那么淡定吗?不会,但是你要全力争取过,拼搏过,那就不一样了,所以”争其必然“,这应该是我们年轻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那么这个”其“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标。被称为美国民族精神之父的爱默生说“一个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多么给力的一句话,这就是我说的第一层意思!人一定要立志!一定要有理想,因为生命需要理想的支撑!没有理想就会你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关于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性,我这还有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这就是著名的哈佛报告。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念一下这个报告。
相信大家听完这个报告一定对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们来谈第二层意思,就是志存高远的高远。就是我们的应该立什么样的志,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呢?从纵向来讲,就是要高,那什么样的志向才算高呢?我们来看看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里,曹操是怎么说的,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当然我们这里说的也并不是让你一定要成为一代枭雄或者一定要成为一个政治豪杰,而是说作为理想,作为一个人人生当中设立的一个目标,你一定要高一些,起点要高一些,如果你的起点高一些,就能激励你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心血,这样也有可能,就让你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掘,当然,仍然可能达不到这个目标,但是即使达不到这个目标的话,你得到的也比那个标准很低的人他达到的目标,你要比他得到的要多的多。那么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就是远。何为远呢?我再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毛泽东在湖南师范读书期间,他和他的同学们之间有一个约定,就是咱们之间进行交流,有三种话题最好不要谈,特别在卧谈会里不要扯,你知道毛泽东的三不谈是什么?第一不谈男女之间的事,第二不谈金钱,第三不谈家庭琐事。然后有的同学就说,不谈这些就没的谈了啊。从理想的高远,我们讲的“远“指的是视野要开阔,我倒觉得同学们也未必不谈这些东西,但是你在给自己制定人生的理想,特别是终极理想的时候,我觉得你的视野要开阔,开阔是指的什么意思?开阔指的是要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方寸的利益。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你要有一个更大的抱负的话,你太计较个人眼前的这些利益的话,就会羁绊住你前进的脚步,所以同学们要在立志当中,要超越个人的方寸天地,你想想看,一个人的本质就是体现在他的社会性当中,你实现个人的理想,一定要有一个社会基础,如果你个人的理想与这个社会的理想格格不入,你把个人的意志凌驾在其他的人、社会、甚至国家的意志之上,能行的通么?那么有的同学会说“毛泽东不谈,和他最终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为影响中国命运的这样的一个人,有关系吗? 你看“赢”字是怎么写的,亡,中间一个口,亡口是讲的什么,不说,不说什么呀?月,是什么?风花雪月;贝是什么?钱;凡是什么?繁琐小事;你这样你就赢了,你说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么?我觉得它反映了一定的规律。
好了。上面是我们这次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内容。关于理想。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我知道理想很重要了,我也知道要树立高远的理想和目标了。但是,我怎么还是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这部分内容要讲的,就是如何让理想照亮你的现实。这中间有一个桥梁就是规划。规划你的大学生活,规划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你的人生。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一句话概括就是,你的人生,你不去规划,你就会成为别人的规划。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那么如何进行规划呢,规划首先从自我认知开始。
第五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策划书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策划书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策划书
班会一:从现在开始爱
班会阐述:
时间都去哪了?春晚的旋律犹在耳畔响起,家风的力量尚在脑海回放,一眨眼母亲节如约而至。舐犊情深,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水深。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的大三学生们,当日复一日的习惯了一切的时候,有多少时候想起远方的爸妈?当纠结于明年就业是去外乡奋斗还是回本土发展时,是因为想要回去他们身边继续享受他们的爱还是因为想要回去父母身边报答父母的爱?孝——这个中华之优秀传统文化,是莘莘学子永远的做人之本,只有铭记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有在未来回报社会的可能。因此,为大三学生煲一锅感恩的心灵鸡汤,鼓励孩纸们大声的说一句我爱爸爸妈妈,让内心最美最纯净的亲情得以升华,是我组织此次班会最大的心愿和目标。
导入语:
第一部分:年份爱
发放道具,每人一个信封,里面是年龄数字,每个人代表一个年龄,比如甲代表5岁,乙代表6岁,丙代表7岁,等。然后大家依次讲述一个那一年和父母相处的”最”.这个环节得事先沟通,因为这若干年下来,一直到18岁,期间可能是最愉快,也可能是最冲突,甚至是最辛酸。
期间适时给与共情,但不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交换爱
(室外版)假设时间向后推移40年,到时你会不会用刚才你自己讲述的那个故事中,父母爱你的那种方式来爱父母,比如你5岁的时候父母陪你过难忘的生日,那么等你45岁的时候你会不会也给白发苍苍的他们过生日…
这样推下去的话,等到第十几个人的时候,她代表十几岁,但是他五十几岁时很可能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在父母健在,但是还能不能享受到我们要表达的爱?
(室内版背景)播放洗脚片段,放孩子喊妈妈的视频,放孩子蹒跚学步的照片,放有些同学小时的照片,放妈妈爸爸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桌面,放孩子手机里偶像的照片桌面。
第三部分:表达爱
是啊,有一种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聚合,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原来在时间不经意的消逝中,爱的回馈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岁月甚至可能承载很多悲哀,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亲爱的们,如果你爱爸爸妈妈,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现在就开始吧,给远在家乡的爸妈打个电话,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此处开始学生自己打电话,播放时间都去哪了,给流泪的妹纸一个特写,给发短信或者微信的孩纸一个屏幕特写,结束。
班会二:让手机飞一会儿
班会阐述:
(片头切入一个手机)(剪辑后2分钟)
作为一名老师,教室里的这些情况是否让我们觉得熟悉,(做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接电话、看着看着打盹、自习室里不停看手机的场景,然后切入辅导员形象画面)作为一名辅导员,生活里的这些场景是否让我们觉得熟悉,(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过马路看手机、睡前各看各的手机)是的,手机已经成了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它承载着沟通、娱乐、消费等各种生活和学习功能。曾经一度,我真的以为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应该如此,人手一机,淘宝美团、百度QQ,各种资源应有尽有,何等自由何等便捷,可是结果呢?伴随着孩纸们近视眼度数的上升,伴随着他们的学习时间被一条条短信微信来电去电分割得支离破碎(插入画面:学习——学习——休息到学习——看短信——回短信——休息——学习——看微信……),伴随着他们回微信发状态越来越晚的时间和第二天的第一节课频频迟到的状况(凌晨几点发状态的特写镜头),我意识到了一个词汇的含义”手机依赖”.我想要做点什么让孩纸们意识到这已经是个大事了,因为手机依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个体学习行为和整体学风建设,他们应该也必须从手机依赖甚至成瘾的状态中飞身而出。我的班会《让手机飞一会儿》就这样扑面而来了(插入班会PPT主要内容简介,体验飞、飞还是不飞、怎么飞?)。
班会方案:
第一部分:体验飞(草坪)(剪辑后成稿2分钟)
请大家来晒晒太阳去去潮气,手头有一个笔记本电脑,传给大家看一下,上面信息量很大,大家看看都是谁都是什么内容?(全部是各种课堂、自习室玩手机的照片)
请大家思考两个小问题,一:有手机是不是给了你的生活极大的便捷?二,玩手机对你的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习有没有负面影响?现场举手,第一题所有人选是,第二题所有人仍然选是,但是两题是相矛盾的,我们就根据这两题的内容分两组,一组体验一下生活时间里没有手机将怎样,体验一天。另一组体验一下学习时间里没有手机会怎样,同样体验一天。
第二部分:飞还是不飞?(剪辑后成稿5分钟)
第三部分:怎么飞?(剪辑后成稿2分钟)
辅导员总结:大家的主动参与让我很感动,超出了老师组织此次班会的预期,都说行为决定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让手机飞一会儿就是从一个切入点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养成教育的一种做法,绝不是让机主失联,更不是让手机从生活中消失,而是节制、理智的使用。尝试阶段时我们可以在学习时段集中保管,当大家的手机自律普遍形成之后之后,再进行个性化的方式,比如完全的自我管理等等,心理学上曾有一种观点说改变一种行为习惯只需要21天的不懈坚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律,必能收获成果!
班会三:诚信委员竞选大会
班会阐述:
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谈话题,对于辅导员来说,学生签订的考前承诺书、评奖评优中有人质疑获奖者材料的真实性、用人单位询问毕业生简历是否注水等等,这些工作场景我们都曾经历过,可见学风建设、奖助工作、就业工作等都是诚信教育的有力抓手,班级诚信教育适合各个年级各个时段。问题是,诚信教育如何从外在教育转化为自发自觉,如何从时间节点教育转化为全程时段教育,如何从个别行为转化成整体氛围,11年的工作生涯里我曾做过很多尝试,这一次我想将我的角色交给孩纸们来扮演,设立一个班级诚信委员的岗位,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看看他们如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班会方案:
第一部分导入语:前期调查了解之后,决定每班增设诚信委员一名,负责班级诚信建设工作,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诚信委员的竞选,参选同学请从个人的竞选口号、班级诚信目前存在的问题、工作实施的简要计划、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竞选阐述,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1分钟。
第二部分:学生竞选宣言,如诚信文化、诚信档案、一票否决、学术诚信、生活诚信、简历真实等方面,鼓励多种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班级投票,辅导员建议轮流制。
结尾:辅导员总结。
我评论:班会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必多言,参赛时班会环节也是真心让我忧桑,校赛、省赛、全国赛开了三个不同的班会,纠结的心简直无法描述,因为每一次都被领导和同事们拍得不行。我的参赛班会如果说优点,绝不是策划,绝不是新颖,绝不是剪辑,只是过程的真实自然,一场班会两个多小时,数次出现各种真实的感动点,那种感受,除了自身的身心疲惫,还将收获无数个有爱有情怀、又累又充实的让人青春洋溢活力澎湃的画面。
班会的组织最重要的我想会有以下几个要素,写在结尾供大家拍:
一是主题,要么应和学生需求,要么解决了实际问题,要么感动了学生心灵,主题要比较切实,不能太虚太大。
二是辅导员作为主持者对于几个关键环节的控制,如何开头、如何转折、如何引申、如何总结,这四处是我个人认为的关键环节,开头顺利的一般后程都问题不大,当然开头宜小不宜大,如果刚开头气氛没有很热烈、内容不是特别动人,就更需要适当的转折。当然不同的班会需要引申的主题不同,但是有一个同样的内在规律,引申环节一定要营造出亮点,有时可以借感人的泪水引申,有时可以借欢乐的氛围引申,但肯定不是刻意的说教。最后是总结,回到主题上来。
三是辅导员在学生班会中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真实工作还是比赛环节呈现,辅导员的角色都应定位于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者主持,而不是唱主角、更不是讲台上的授课老师。
四是班会的真实性,很多老师为了参赛效果把一个班会活脱脱演成了一集短剧,看起来片子制作精美,但是那反映的是编导的水平,和辅导员又有什么关系呢?
(文章来源: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室)
作者简介:茹娜,女,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2003年入职,讲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高校辅导员,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第五名)获得者、华中五省片区复赛和湖南省赛一等奖获得者(主题班会环节第一名),2014年教育部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主持人。
大连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