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作用分析
读写活动对作文教学的作用分析
【摘 要】
小学生对作文学习普遍感到有难度,教师需要强化作文教学研究,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组织与作文学习相关的教学活动,读写活动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当借助于读写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养,汲取写作技巧与净化,同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作文教学更加立体化。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读写活动 作用分析
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学习较难,究其原因无非与阅读量少、写作方法欠缺以及兴趣低下等方面有关。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读写活动方面的探究与尝试,较好地体现了对作文教学的促进功能,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读写活动能够丰富学生文学积累
小学生每学期所学习的课文内容相对有限,离开了课文阅读的支持,无法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教师应当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结合青少年优秀刊物对学生提出读写要求。中年级以上应当逐步加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中外名著,接触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刊物,尝试读一读时事政治的报纸,通过这样的读写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笔者要求学生每学期都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首先从量上保证,接下来在阅读的质量上下功夫,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积累了优美的语句语段,对提高自主创作的底蕴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的阅读让学生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助于在写作中厚积薄发。
二、读写活动能够汲取写作方法技巧
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活动,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作品,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的文章,还是一些优秀的大块头作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形成诸多的感知。一些优美的场景描写、惟妙惟肖的外貌描写、活灵活现的心理描写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强阅读分析和注重摘记积累等方式,成为学生作文学习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从广泛的阅读活动中分析感悟文章的构架,对构思的巧妙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对学生下一步提高作文学习的框架布局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帮助。通过认真的阅读并且勤动笔进行摘记与提炼、撰写心得体会,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逐步积累更多的方法技巧。
三、读写活动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加上学生的摘记积累,读写活动能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较为厚实的基础。此时,教师需要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即兴演讲、口头小作文等形式,对读写成果进行检验,这也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方式。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即兴表达活动,如按学号顺序向其他同学讲述一本你最喜爱的书,讲述的内容有书的故事梗概,为什么喜欢这部作品,其中又哪些巧妙之处等等。这样的读写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读的积累,又体现了思的成果,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笔者还结合即兴演讲活动,选取与读写相关的课题范畴,让学生随机抽取题目,在经过短时间准备之后,走上讲台进行即兴演讲。如“你最喜爱的一句格言”“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你最难忘的一个人物”等,要求学生将所阅读作品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即兴演讲之中,使学生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写活动能够实现熟能生巧效果
开展了广泛的深入的读,进行了摘记摘录读后感撰写,这些读写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时,教师要加大训练的频率,不搞重复劳动,重视画龙点睛,例如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段专门阅读如何写人的文章,从肖像描写到人物事迹的讲述,把握这一类文章的开头如何写得新颖,结尾如何概括有力,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如何抓住特点,对展示人物特点的描述如何详略得当等等。集中阅读、集中感悟之后,接下来进行仿写或自主创作活动,将读写活动与学生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巧妙结合起来,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不同类型作文写作技巧的把握,实现了熟能生巧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广泛阅读、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加大习作训练的面与量能够为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帮助。
五、读写活动能够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读写活动是与语文教学一脉相承的有效延伸,其既包括课内的训练,如早读课、读写课,也包括课外的活动,具有空间宽泛、时间自由、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特征。开展读写活动相当部分内容需要在课后进行,对学生而言课后自主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摘录出精华部分,提炼出框架与主题,对自身形成启发与引导,并且相互之间认真开展交流也可以得到启发、有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这一单一的模式空间,让生活处处有收获,在茶余饭后也可以进行与作文训练相关的阅读活动,对作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读写活动作为基础,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模式进行专门研究,让学生读的内容更丰富,理解更深刻,感悟更全面,既要积累文学素养,又要把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在这些读写拓展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与引导。借助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课外读写活动,学生能够在更为和谐、更具吸引力的氛围中开展作文学习,让作文教学的空间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读写活动是小学作文教学一项重要的补充与促进,广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其重要性,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岚.浅谈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
【2】朱琳.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3】刘六充.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第二篇:备课活动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备课活动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备课组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小组织,但却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层组织。搞好备课组建设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虽然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备课组建设,注重备课组活动的设计,但仍然存在备课组活动重形式轻实质、重制度管理轻氛围塑造等问题。怎样让备课组活动更有实效,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本文围绕课堂对物理备课组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对备课组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指出当前备课组教研所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本研究开展使用的方法和研究思路。接下来,阐述了进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然后,本文进入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先从理论上探讨备课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备课组教研活动开展的方式。然后通过对L区全体物理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高中物理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并从中发现现在备课组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几次针对不同形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为主题的备课组活动的实践分析,进而讨论促进课堂教学的备课组活动的内容,并从中明确围绕课堂进行的备课组活动的意义,并对提出了关于备课组建议的建议与反思。最后,论文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作者对自己学校备课组活动的感受思考备课组教研,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周全之处,期待有进一步研究。作者希望本研究对于中学物理备课组活动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区域活动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有效的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孟彩霞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在国外也叫活动区或开放教育,它最早出现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美国。其特征是把活动划分为几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角根据其内容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也引起了人们重视。
一、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满足活动的需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他的《人是教育对象》一书中写到:“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应首先从各方面了解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3——6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尤其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集体活动形式、时间、内容、方法、教具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多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而区角活动恰巧符合幼儿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现的特别充分。孩子们在玩各种操作游戏等过程中,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探索新的奥秘。在学做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时创造性的去实践,丰富想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不仅要满足幼儿好奇心,还组织幼儿动手动脑,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故事、实验、看录像、参观、郊游等各种手段,给幼儿创造体验感受学习的机会,不仅括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答案,从而激发起再次发问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区角活动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满足了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幼儿平等意识、创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而这些正是幼儿教育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二、区域活动增加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这种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幼儿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内容集中、活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使全体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合适、充分的发挥,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区角活动的形式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没有教师过多的指导、组织、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体验、感知、操作进行活动。有的幼儿在正规的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有的幼儿,则问而不答。从表面上看前一种幼儿聪明、学习能力强,后一种幼儿则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开展区角活动我们发现,每一个幼儿可从不同的区域去进行活动,此时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进行各种活动。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较差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示出惊人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可准备不同的内容和材料,这样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各层次幼儿的能力都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区域活动能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的,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安排了教育内容。我们在对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进一步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首先时间短,在内容上比较单一,知识面窄,问题的设置有一定范围,其次在方法上受到集体活动这种形式的影响,由于幼儿人数多,在活动中参与操作、体验、感知的机会相对减少,也不可能充分的进行观察,所以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幼儿发展水平的需要,幼儿各方面能力也不能得到均衡发展。在材料上受内容的限制,教具、学具比较少,操作的范围小,功能也较少。而区域活动则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平等参与的特点,首先在时间上幼儿的自主活动不受限制,在内容上更是体现了广泛性、科学性,活动内容丰富、有趣,特点明显,每个区角都可以去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获得直接经验。其次,在活动方法上比较有特色,灵活性强,有整体、有目标,也可随机教育,幼儿还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去想象和创造,玩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方法,有时区角间相互运作,活动水平也会明显提高。在材料上更显示出区角的优势,区角多,每个区角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可根据原活动内容使用,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相互交替使用,使不同材料有不同用途,创造性的发挥了材料的作用。区角活动这种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显示了活动优势,对各层次幼儿都有再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它的突出特点是:幼儿感情投入的多、探索体验感知的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时间多、内容多、方法多、材料多、兴趣多、操作多、发现多、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多、创造多、学习直接经验的机会多、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多、得到回报也多。因此,把教学活动渗透到区角活动中,不仅教学活动得到延伸,对于区角活动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我们的工作只是刚起步,但我们认为区角活动为幼儿园各科教育研究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我们展开此活动并不是毫无目标的对幼儿不管不问,没有指导,我们的活动既有目标,又能与教育教学想结合,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活动,在观察、了解、引导幼儿活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指导。讲评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既能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又能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所以区角活动体现了寓教于乐,又充分体现了游戏性、发展性、教育性的有效融合。对于今后区角活动开展,我们将继续去探讨,并使游戏与教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游戏的质量,完成教育目标。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到丰富和扩展。当然开展区角活动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科学的课程观,并不断地去研究、探讨新纲要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并总结积累经验,以便区角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投放自主选择空间的材料
在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选择,创造。如:在美工区,我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引导幼儿用颜料、剪刀、胶水、及时贴进行创作活动,给予孩子自由选择,创造的空间,于是富有个性的作品不断出现,树叶拼贴的小蝴蝶,小鱼、小花、树叶添画的小乌龟、七星瓢虫;树叶拓印的七彩树;树叶装饰的小狐狸、小花猫等等。充分体现了幼儿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科学区的“玩色”活动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颜料外,还提供了蜡笔、油画棒、粉笔、彩笔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尝试颜色之间的相互变化。提高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能力。
二、提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
在“超市”这个角色游戏中,我把幼儿收集来得纸盒,饮料瓶,酸奶瓶,废光盘,化装盒,纽扣,旧报纸等等分类摆放在架子上,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结合,做做玩玩。有时玩小超市买卖游戏;有时把纸盒制作成交通工具;有时把光盘制成飞碟。这些区域都是孩子们的创造乐园。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又如:取得家长的帮助与孩子共同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材料
当材料太简单或孩子已经掌握了材料的用法时,考虑投放新材料,适当加强操作的难度和趣味性,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如:为了引导幼儿探索关于速度这个问题,我先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小汽车,不同高度的斜坡,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对此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又投放了不同材料的斜坡,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索;相同的汽车在不同材料的斜坡上的行驶速度。再过一段时间,又为幼儿投放不同的汽车,让幼儿在相同或不同的斜坡上操作,探索。重新激起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进一步的探索能力。又如: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先决条件。巧妙地,有效的运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我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尽量给幼儿创作实践的机会,亲自动手的机会,努力构建以幼儿为实践主体的教学策略,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做到“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事就让他自己去想”。如,在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了大量供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边玩边学,鼓励他们在积极的玩耍中进行主动探索。还为幼儿投放了彩色玻璃纸,不同形状的陀螺,三棱镜,平面镜等等;在自然角种植大蒜、蚕豆、小麦;饲养小金鱼、小乌龟、小螃蟹等,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能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些材料的投放是由浅到深的,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四、提供能相互使用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开放性的使用各种材料,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扩大创造,表现的空间。如:生活角中制作的泡泡糖,美工角中制作的各种蔬菜,食品、水果等,科学角中实验过的颜料,可以送到美工角备用,前面的作品送到小超市中进行买卖;娃娃家的孩子又从超市买回家,招待客人……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幼儿的交往、创造、合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在幼儿的相互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实际需要;主题活动需要进行投放的。只要是为幼儿投放的材料是幼儿便于操作的,丰富多彩,幼儿需求的,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每个幼儿都会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创作中的相互探索;表演中的相互配合,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只有老师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求,与其投放相应的材料,幼儿的各种能力会的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当作文评改成为读写教学活动
当作文评改成为读写教学活动
——作文评改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教学,从写作到评改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精批细改,是很多语文教师自觉遵循的一种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作文进行精批细改时,老师不仅要从题目、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细推敲,考虑其标点、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还要根据实际,对作文进行眉批、旁批、段批及总批。这一方法能久传不衰,自有其优势所在。通过精批细改,可以将学生作文的情况多角度多方位地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照老师的批改正确估价自己的作文水平,找出自己作文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诚然,精批细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但是,过量的精批细改,其诸多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言:‚我想,自古以来肯定作文必得都由教师修改,大概有个作为前提的设想在,那就是教师费心费力地改,学生必然能完全理解,而且全都能转化为作文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设想,如今在四五十人的班级里实在是难以实现的。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假如学生不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老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
传统的作文评改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主体的错位。教师批改作文时,看重的是‚文‛的表达技巧,忽视的是‚人‛的情感交流。作文评-1-
改未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信息传输的单一化。教师对文章精批细改,单向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教师则成为作文批改的权威。这种评改无法给学生以思想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第三,不恰当的精批细改,还可能是学生滋生对立情绪的诱因。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老师将自己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否定,从而产生不悦甚至对立的情绪。另外,及时、充分反馈信息是评改作文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个指导原则,尽管《高中语文大纲》仅要求每学期六到八次作文训练,假如每个班仅50名学生(实际上我带的两个班都是70多人),一个教师一学期也要改800篇作文,一次作文训练常常改上十天半个月,不少老师疲于应付,所写批语难免无针对性,千篇一律‚内容充实、层次清楚、书写工整、态度端正,望继续努力……‛之类无关痛痒的套话,或干脆不批改,简单地划个‚勾‛写个‚阅‛按所谓的高考评分标准打个分数以示检查完毕,作文讲评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论,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
作文教学实践说明,毫无节制的‚精批细改‛结果只能助长作文批改中的形式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妨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作文评改中的‚少、慢、差、费‛等诸多弊端,将老师从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呢?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评改的能力。‛‚教师只是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也明确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按照作文教学的规律,作文评改并不是作文教学的终端,而是调节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动态因素,是读写活动的继续和深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评改教学活动,启发其对习作进行再认
识、再体会,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开展‚怎样写‛的讨论,把作文评改教学作为思维能力训练、写作技巧训练活动。当作文评改成为了生动的读写教学活动时,整个训练过程就有了深度,有了活力,也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近两年来,我在自己所带班级中探讨、尝试‚引导、讨论、点拨、自评‛作文评改模式,10月份参加安师大‚国培‛学习,尤其是聆听了倪三好老师的报告、拜读了他的论著《学习通过写作》后,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引导,让学生了解作文评改的要求和步骤
引导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批’,教师无非是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怎样写’才好。‛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着重在‚提示‛上下功夫。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迅速将每位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顺手做两项工作:一是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等用圈点叉划等方式标出,提示订正;二是以简洁的眉批、旁批,就作文中的立意、构思等问题‚提示‛学生思考。‚提示‛的话点到为止,有的仅在需要修改的地方打上‚?‛,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领悟。这样既可节省教师的批改时间,又避免了越俎代庖之嫌,也为下面训练作好了铺垫。在通览速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进行讲评课的备课,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选择一至两篇例文进行深入的剖析,精心设计好讲评课上‚引导‛和‚提示‛的各个环节。讲评课上,教师仍然立足‚提示‛,首先通过开场白使学生了解本次作文评改的要点和要求,明确评改教学活动的主要步骤,接着以思考题来引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次作文的主题、立意以及这类文体的结构要素,为评改活动的进行起导向的作用。然后从剖析例文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这篇习作‚写什么‛‚怎么写‛的讨论。
二、讨论,让学生找出自己作文中的得与失
作文评改课上,教师要突出本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例文进行剖析,指导学生开展讨论,采取议论、辩论、问答等方法,让学生相互启发,求同存异,加深理解,开阔思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
能力。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不断设疑、激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辩析和争论,对照写作要求,进一步弄清思路,领会该类文体的写作知识和要领,进而突破本次作文训练的难点。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讨论的例文作对比,找出自己作文中的得与失。这样的讨论,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活动的兴趣,而且使本次作文的要求和重点充分显示了出来,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写才更好‛的认识往往比较深刻。
三、点拨,让学生把握作文修改的思路
根据学生讨论反馈的信息,教师进行点拨和提炼总结,旨在进一步提示重点、解决难点,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将本次作文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有疑惑的问题,由教师提示点拨,归纳总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统一异点,使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系统化、具体化;同时对症下药,要求学生开出修改作文的‚处方‛。这时学生往往思维特别活跃,会想出很多条修改作文的思路,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帮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最佳方案‛,再引导学生按照文体的构成要素对写作此类作文‚写什么‛‚怎样写‛,进行总结,发现规律,悟出为文之道的真谛。
四、自评,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
自评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写作此类文体的知识,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写作此类文体的能力。自评,可以采用学生本人自己评改和同学间相互评改等方式。自己评改,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在本人作文上的‚提示‛,结合课堂上的同学讨论和教师点拨中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自己的作文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认真的评改。相互评改,是学生之间通过定向或自由选择对象,参考课上讨论归纳的‚写什么‛‚怎样写‛的最佳方案,对对方的作文大胆陈述己见,并作出评改,互相找出这次作文训练中的得失。在互改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评论家,角色的转变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和权威感;用同龄人的思维来审读同龄人的作品,既有亲切感,又好理解,还能有启发。自己的文章或自己的批改得到同学的肯定时,那种成就感也自不待言。在学生评改过程中,教师注意授于一些评改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将‚写什么‛‚怎样写‛具体落实到一篇作文的评改中,目的还是让学生在评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时,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后对作文分数或等第的评定,教师可以事先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拟定一个作文等级的明细表,交到学生手中。在要求学生按照评改标准及评分方法进行评估的同时,组织学生学会写评语,重点指导如何点出习作的优劣得失,找准问题,并对症下药,开出‚药方‛。
在这一作文评改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讨论能否展开,学生的自评能否有所收获,‚引导‛和‚点拨‛是关键,特别是开始实施阶段,在这两个环节上,教师要多作精心地考虑和设计,具体组织上注意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作文评改本来就应该是自己的事,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也许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评改不一定能改在点子上,评分也不一定很准,但毕竟他们是在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和探索写作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写作技能和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论语文教学》,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吴刚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五篇:胸罩对胸部的作用分析
【胸罩对胸部的作用分析】
文胸本身是无害的,就跟穿的衣服一样,当然我说的不是那种用有害材料做的文胸。
但是不适合你胸型的文胸是有害的。BCA表示穿戴不适合胸型的文胸会引发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如身体脊椎弯曲,背部疼痛,呼吸不良,乳房皮肤擦伤,乳房疼痛等。对于胸部大的女性情况更为严重。
合适的文胸对胸部自然是有帮助的,主要就是为了帮助支撑乳房,这个是西方人的东西,因为西方人胸部普遍比较大。中国人没发明出这种东西,一是没有需求(因为普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