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他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达到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个方面(三种价值取向)的因素。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查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与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点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它是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事实,观点,原理,问题,处理方式,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取向 1.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目标,价值观,指导课程与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内容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形式。其中教材是最主要的载体。这种取向的实质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安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来源主要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经过选择并系统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实质是从知识本身出发,强调学校教育中传递学科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在学生手中“教材”的规定内容。
2.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这一观点是把课程内容看作学习活动,这是对“课程内容即教材”的挑战。活动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了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博比特,查特斯,陈鹤琴等是其代表。
选择社会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在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的观点,即“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1)“被动适应论”是指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代表是博比特和查特斯。------------------就是学习者被动地学习社会生活的内容(2)主动适应论则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也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者社会生活。代表是杜威。-----------------也就是说学校课程要反映社会生活,个人与社会,教育与社会是统一的,课程适应学习者和社会的发展。(3)“超越论”则认为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应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经验,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应不断地构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较以往两种理论有更大的进步。-------------------课程要超越社会现象,而且要从社会生活中批判社会现状,构建社会生活经验。对好的就要发扬扩大,不好的就立即批评。
3.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习者的需要的时候,学习者的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历史上,凡是倡导经验课程的课程理论流派大都把学习者的经验置于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核心或重要地位。这一取向强调,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就是构建适应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学习情境,以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这在改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的“控制”到知识学习中的“体验”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变革。----------------------什么是学生的经验呢,?这里说要构建适应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学习情境。
三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取向实际上是不可分开的。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 1.明确社会的要求
明确社会的要求,就需要把家庭,社区,职业与文化团体,国家,国际社会的现状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加以明确。
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重要理论基础及条件之一。2.分析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
选择与编排教程与教学内容的方式,有一些重要的事实是达成共识的:幼年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儿童个性的发展源于成熟与学习,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有其特征,而且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是自成系统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相互作用主要有“教学依存于发展”“教学先于发展,创造发展”。“外因(或外部条件”通过内因(或内部条件)其起作用“三种观点p76 3.明确教育学的要求
20世纪教育思潮在强调教育的“人本化“,”系统化“”开放化““终生化”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变革。
现在各国学校改革的着眼点往往给予“以人为本“的”个人的自我实现“,倡导”学校人本化“,这可以看到教育向着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而重视人自身解放的方向发展。学校”人本化“的主要观点有"非学校论”,“开放学校论“”自由学校论“。这些观点指导下的课程与教学开发,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要求强调着课程与教学开发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内容的人性化,学习研究方法的主动操作与体验,内容的主体建构与反思等等。―――人性化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
史密斯认为,从历史上看,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五大准则 1.系统知识准则 2.历久尚存准则 3.生活效用准则 4.兴趣需要准则 5.社会发展准则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学习)中“不陵节而施”“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强调按系列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先易后难
横向组织原则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用一些“大观念”,“广义概念”和“探究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使课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校外经验有效地联系起来。―――――?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一个是学科,一个是学生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是指把一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要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直线式和螺旋式这两种原则在现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中仍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1.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2.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3.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编排原则 5.确定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选择题
1.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2.“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组织课程内容。A、序列
B、横向
3.()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赫尔巴特
4.传统教育与新教育最大分歧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表现为()
A、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B、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C、直线顺序与螺旋顺序 5.()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C、课程内容即活动 6.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早在19世纪,()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就曾阐述过。
A、泰勒 B、布鲁纳 C、杜威 D斯宾塞
7.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
A.精确性
B.普遍性
C.规范性
D.模糊性
8.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
较为适用;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
更佳。()
A.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
9.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从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 10.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教师
二、名词解释
课程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内容
超越论
三、简答
1.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4.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
1.谈谈你对选择与编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标准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问题:该材料体现的是哪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有何缺陷?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高孝传等主编:《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L·W·安德森等主编,谭晓玉、袁文辉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奶年的回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廖哲肋著:《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篇:“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浅析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浅析
摘 要 网络营销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属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硬性学科,其中包含各类营销技能和营销方式,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流专业,为保障学生掌握更多的商务技能,高职院校需对网络营销课堂实行教学改革的内容创新。其途径是:挖掘网络营销中具备实践价值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案例;深化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重点;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网络营销,由于内容和技能方面并不成熟,导致其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存在片面化或表面化的指导,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既降低了学习效果,又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损失,由此可见:必须利用有效的手段,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创新,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营销能力。
1解析电子商务专业中网络营销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理论轻实践
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教科书进行研究,其中大部分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虽然存在较小部分的实践内容,但是教师未能在课堂中实现实践教学。教师在网络营销课堂中,一味讲述课本上的文字知识,以高职学生的心理分析,其更加注重实践,对动手操作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网络营销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偏重于理论,忽略实践的重要性,而且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结业考试中,网络营销只设置理论考试,缺乏实践考试,更是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淡化。
1.2始终以教科书为例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中,高校教学内容应该跟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保障与社会行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网络营销教学内容未出现改革,往届与应届应用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其中的教学案例没有出现新面孔,由此,教师在讲解时,一直重复地讲述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教师会逐渐丧失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教学内容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精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创新的思想。
1.3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网络营销中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案例基本已成为网络营销发展中的历史,网络营销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引进现代化的内容,导致其始终停留在原始层面,不追求推陈出新,影响到网络营销课程的发展,目前信息网络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教学内容应该跟上时代的速度,不论是在网络方面还是在营销方面,都应该遵循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而不是保持传统的姿势。
2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内容创新性的途径选项
通过对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研究可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创新,为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对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中的教学内容提出创新的改革策略。
2.1挖掘网络营销中具备实践价值的教学内容
挖掘具备实践价值的教学内容是网络营销教学内容创新的核心,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主要是围绕如何实现网络化的营销过程展开,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具备时代性的专业,网络营销属于其中的核心专业,在教学内容上,需重点讲解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保障教学内容的创新。
2.2拓展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营销教科书中的教学案例非常有限,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仅限于教科书中,可以教科书中的案例为主,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盛大游戏的发展是网络营销中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案例,盛大游戏在网络营销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非常高,教师除将盛大游戏的发展讲解清楚外,应重点开发教科书以外的相关教学案例,如国内比较知名的游戏网站网易游戏、搜狐畅游以及梦工厂,而且,目前其仍然处于高效率的运营状态,因为学生对此类型的教学案例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保障创新性,教师布置课堂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上机操作的时间搜索与网络营销相关的游戏网站,对游戏网站的发展以及网络营销的利用进行整理,以网络作业的形式汇总,在保障教学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价值。
2.3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电子商务专业提供发展的环境,同时也为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带来有效途径。在网络营销教学内容方面,需优化传统教学内容,使其朝向信息化的领域进展,教师将网络营销课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帮助学生熟悉网络营销信息化的内容,另一部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学习网络营销中的教学内容。
3网络营销教学内容创新的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创新具备实际教学意义嘲。(1)创新化的教学内容可保障网络营销教学处于与时俱进的地位,时刻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保持同步状态,避免网络营销教学内容落后;(2)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创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目前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形象,还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途径,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各项能力到位,适应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更好的在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
4结语
电子商务中的网络营销教学,与市场营销专业中的营销教学存在较大的异同点,网络营销专业主要是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网络技能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目前网络营销的方式,深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地探索应有之道。而且网络营销中涉及较多成功的企业案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发展方向。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秀英.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 杨熙玲.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周岩.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
第三篇:《外国文学》课程具体教学内容
《外国文学》课程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5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况,重点掌握荷马史诗和希腊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希腊文学的发展过程。
氏族公社瓦解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文学(神话和史诗);希腊神话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的文学(抒情诗和动物故事);“古典时期”的文学(戏剧及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的文学(“新喜剧”)。
古代罗马文学在继承和模仿古代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罗马文学的发展过程。
共和国兴盛时期的文学(罗马戏剧);
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维吉尔和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走向衰落。古代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的形成过程。史诗的内容。史诗对“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生活的反映。
史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史诗的结构技巧和艺术特色。史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悲剧的演出形式和基本特点。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形象分析。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命运观念。俄狄浦斯形象分析。剧本的结构艺术。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美狄亚形象分析。剧本的心理刻画。
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作《阿卡奈人》。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中世纪欧洲文学概况。英雄史诗作为次重点掌握,重点掌握但丁的《神曲》。
第一节 概述
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内容和特点。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
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骑士叙事诗的第三大系统: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骑士文学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特点。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笑剧《巴特兰律师》。
1.但 丁
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生平与创作。《新生》。
长诗《神曲》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的内容。《神曲》的爱国思想以及它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神曲》的艺术特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概述部分的内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塞万提斯作为次重点掌握,莎士比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部课程学习的重点之一。
第一节 概 述
文艺复兴的性质以及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人文主义文学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
意大利文学:新文学的发源地。彼得拉克的抒情诗。薄伽丘的《十日谈》。
西班牙文学: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洛卜·德·维伽和他的《羊泉村》。
法国文学:“七星诗社”和龙萨。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英国文学:诗歌与戏剧的繁荣。
第二节 塞万提斯
生平与创作。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创作过程。小说中所反映的西班牙社会。堂·吉诃德的形象。桑丘·潘沙的形象。《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生平。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和《暴风雨》。
《哈姆莱特》的题材的来源和思想内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忧郁与行动延宕问题。其他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2.5课时)
教学要求:
概述部分要求一般了解,其中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掌握莫里哀及其代表作。
1.概 述
17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法国文学: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高乃依(《熙德》)、拉辛(《费德尔》、《安德罗马克》)布阿洛。
英国文学:清教思想和清教徒革命对文学的影响。弥尔顿和他的长诗《失乐园》。
第二节 莫里哀
生平与创作。重要剧作(《太太学堂》、《唐璜》、《愤世嫉俗》、《达尔杜弗》、《吝啬鬼》、《乔治·当丹》、《司卡班的诡计》等)中的进步思想。
《达尔杜弗》的思想意义。达尔杜弗的形象。桃丽娜的形象。奥尔贡的形象。《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达尔杜弗》与古典主义。
1.十八世纪欧洲文学(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掌握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部分。其中“狂飚突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本章的次重点,重点是歌德的《浮士德》。
第一节 概 述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启蒙主义和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菲尔丁和他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菲尔丁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贡献。
法国文学:18世纪法国文学和启蒙运动联系密切。“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他的主要作品。伏尔泰和他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卢梭和他的《新爱洛漪丝》。卢梭与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博马舍的喜剧。
德国文学:启蒙主义运动和莱辛。“狂飙突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德国古典主义及其特征。席勒的创作。
第二节 歌 德
生平与创作。“狂飚突进”时期诗歌、戏剧和小说中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少年维特的烦恼》对德国鄙陋现实的批判。主人公维特形象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歌德思想上的矛盾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
诗剧《浮士德》 的创作过程。情节、结构与体裁特点。浮士德形象及其深刻思想内涵。“浮士德精神”。靡费斯特的形象。诗剧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4.5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与成就、重要作家和作品。重点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根源和基本特征,各个专节作家的代表作。“拜伦式英雄”、雨果的浪漫主义观。普希金抒情诗主题的多样性属于次重点。
第一节 概 述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哲学社会思潮以及文学的发展趋势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关系。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概况。海涅早期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英国“湖畔派”诗人渥兹沃斯、柯尔瑞治在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上的贡献。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的成就。欧洲历史小说奠基人司各特。
法国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简介。早期的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的发表和剧本《艾尔纳尼》的演出使雨果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俄国浪漫主义。
第二节 拜 伦
生平与创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章发表获成功。“东方故事诗”和“拜伦式英雄”。与统治阶级的冲突和去国。创作中反抗情绪的高涨。哲理诗剧《曼夫雷德》。意大利时期的革命活动和创作的发展。《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最后完成。哈罗德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长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长诗《青铜时代》对欧洲反动势力和金融资本的批判。长篇叙事诗《唐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拜伦对各国作家的影响。拜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雨 果
生平与创作道路。早期的保守立场。20年代后期的转变。浪漫主义的宣言——《克伦威尔·序言》。《艾尔纳尼》的演出。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0年代的创作高潮。40年代末为共和主义而斗争。流亡国外。流亡期间的小说。雨果晚年的诗作。小说《九三年》。
代表作《悲惨世界》。冉阿让的形象。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的揭露和对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同情。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悲惨世界》的艺术特点。
雨果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普希金
贵族出身。中学时代进步教师的思想影响。早期政治诗反专制反暴政的思想倾向。流放南方时期的浪漫主义长诗。这些长诗的基本主题。长诗《茨冈》对浪漫主义英雄个人主义的谴责。普希金在小说方面的成就。
普希金抒情诗在主题上的多样性(政治自由诗、爱情友谊诗、自然景物诗、诗人使命感、人生感受诗―――)。普希金抒情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的主题思想。奥涅金的形象。《奥涅金》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8课时)
教学要求:
要求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主要作家有较多的了解。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各专节作家的代表作应作为重点加以掌握。此外,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基本思想内容也属于重点。
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30—60年代欧洲历史简况。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法国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并驾齐驱。两个流派的代表作家。
英国文学:30—60年代英国的社会矛盾。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代表作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德国文学:海涅的创作。
俄国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特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第二节 司汤达
生平简介。司汤达与拿破仑政权。司汤达对复辟王朝的敌视。司汤达创作的思想倾向。
《红与黑》。小说的社会政治内容。于连·索雷尔形象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点,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巴尔扎克
生平与创作道路简介。30年代初的创作高潮:《高利贷者》、《夏倍上校》、《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人间喜剧》的构思与成形。《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位置。小说的时代背景。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形象。《高老头》的思想意义。《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狄更斯
童年的艰辛。狄更斯的主要小说。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儿童悲惨命运的反映;对黑暗教育制度的揭露;对司法制度揭露;对劳资矛盾的反映)。狄更斯小说的特点。
《双城记》。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小说的思想意义。革命暴力与人道主义对立的问题。《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狄更斯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果戈理
生平简介。《密尔格拉德》中对地主世界的揭露。《彼得堡故事》中对大都市社会矛盾的揭露。“小人物”的主题(《外套》)。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笑”的艺术。
长篇小说《死魂灵》。小说的情节与结构。五个地主的形象。新兴资产阶级投机家乞乞科夫的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典型化的手法。
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平简介。“小人物”小说《穷人》。40年代的其它小说。被捕与服刑。服刑期间的思想变化。流放归来。《死屋手记》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的人道主义内容。代表作《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小说的心理描写技巧。《白痴》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揭露。总结性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 福楼拜
医生的家庭环境使他养成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实验证明的习性。造成怀疑主义、悲观主义世界观和唯美主义美学观形成的诸因素。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形象。爱玛走向毁灭的社会原因。小说对贵族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批判。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原则。
长篇小说《情感的教育》。小说主人公毛漏是40年代法国社会幻想高远实则庸碌的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
福楼拜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8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该时期欧美文学发展的概况。
本章的重点是自然主义的特点、托尔斯泰的创作以及其他各专节作家的代表作。
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后30年欧美历史概况。社会矛盾加深,强国之间斗争激烈。普法战争。巴黎公社革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政治反动,社会腐败。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这时期的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文学思潮和新的文学力量、派别。
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发出了无产阶级的呼声。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哲学、艺术理论、遗传学和其它医学科学的影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
象征主义文学和它的理论。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唯美主义文学和它的艺术观点。
这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发展。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各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是。
第二节 左拉
生平简介。左拉自然主义的形成。《卢贡—马卡尔家族》的构思与创作。反映各种主题的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长篇小说《萌芽》。对矿工生活劳动条件描写。对工人罢工斗争的描写。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左拉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莫泊桑
生平简介。中短篇小说按题材的分类:揭露普鲁士军队暴行和反映法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小说;揭露资产阶级腐化堕落和自私虚荣的小说;反映贫苦人民的痛苦和优秀品质的小说。各种题材中的代表性的作品。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代表作《羊脂球》。小说的巧妙构思。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莫泊桑在欧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哈代
生平简介。“人物与环境小说”中重要作品(《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哈代小说的中“命运”问题。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形象。安玑·克莱的形象。亚雷的形象。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其实质。
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易卜生
生平简介。“社会问题剧”的重要作品。“社会问题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批判。
代表作《玩偶之家》。娜拉的形象。海尔茂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易卜生对戏剧的革新及其意义。易卜生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六节 列夫·托尔斯泰
生平与创作道路。早期创作。早期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俄国现实问题的关心。《卢塞恩》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感。《哥萨克》中对贵族人物道德更新的探索。
《战争与和平》——一曲描写俄罗斯人民抗敌卫国的爱国主义颂歌。小说的全景性特点。史诗小说是托尔斯泰对世界文学史的贡献。
《安娜·卡列尼娜》。欧洲著名的社会小说之一。对农奴制废除后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变化的深刻反映。安娜的形象。伏隆斯基和卡列宁的形象。对城市文明的否定和对庄园贵族的偏爱。小说的艺术特点。
托尔斯泰思想的激变。长篇小说《复活》是思想激变后 的代表作。
《复活》对整个专制国家统治机器的揭露。对官办教会的揭露。对贵族和土地私有制的否定。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玛丝洛娃的形象。《复活》的艺术特点。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 契诃夫
生平简介。80年代初的优秀短篇小说。通过写小市民的可笑行径和奴性,揭露俄国专制制度。80年代后期的小说:多写普通民众的哀伤和苦恼。90年代的小说:抒情性增强,主题深刻。
批判托尔斯泰主义的杰作《第六病室》。
批判俗物们的庸俗堕落的小说《醋栗》、《姚内奇》。
批判胆小怯懦、害怕新鲜事物的保守分子和旧制度精神卫士的小说代表作《套中人》。
契诃夫晚期的戏剧作品。契诃夫在欧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节 马克·吐温
生平简介。早期短篇小说对美国假民主的讽刺,幽默的风格和夸张的手法。对美国社会政治黑幕的揭露(《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和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哈克和吉姆两个形象的思想意义。《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对资产阶级的讽刺。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二十世纪前期的欧美文学(10课时)
教学要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及其特点,各主要现代主义流派的观点,各专节作家的代表作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概述
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危机频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破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经济大萧条。德国法西斯的上台。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在大混乱的情况下,世态人心的巨大变化。文化界发生思想混乱,“理想王国”理想幻灭,怀疑主义加强。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说的凸显。文艺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流派众多、来势汹猛的现代主义大潮,形成了对现实主义的冲击。
20世纪前期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并取得成就。各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各个流派的理论主张、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家。
20世纪前期苏联文学的成就。领导上的某些失误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高尔基
生平简介。早期创作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重要作品。第一次革命准备时期至十月革命期间的创作。《海燕之歌》、《小市民》、《底层》、《母亲》、《童年》、《人间》等作品的革命意义。十月革命后的创作。高尔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学而斗争。高尔基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母亲》。1905年至1907年的俄国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巴维尔的形象。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雷宾的形象。《母亲》的主题思想。《母亲》的艺术上的创新。《母亲》的革命意义和影响。
第三节 肖洛霍夫
生平简介。早期短篇小说的新颖风格。对斗争残酷性的渲染。《静静的顿河》的出版过程。反映农业集体化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关于战争和人的命运的思考。
《静静的顿河》。小说的构思。哥萨克人的历史。葛利高里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成就。肖洛霍夫在苏联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肖伯纳
生平简介。社会主义思想和费边主义思想的影响。19世纪后期的剧作,确立了撕下资产阶级假面具的现实主义方向。20世纪初戏剧创作的成就。
《巴巴拉少校》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对资产阶级慈善事业和英国议会政治民主虚伪性的揭露和讽刺。《巴巴拉少校》的艺术特点。剧本《伤心之家》和《苹果车》的内容和成就。肖伯纳的思想局限,他在欧洲戏剧史和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中的地位。
第五节 罗曼·罗兰
生平简介。早期戏剧的思想倾向;鼓舞民族信心,改造腐败社会的意愿。《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哥拉·布勒尼翁》的思想意义。第一次大战中的反战立场。战后建立“精神国际”的努力。思想危机。《母与子》的思想内容。罗曼·罗兰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小说的批判意义和个人反抗问题。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六节
海明威
生平简介。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对“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小说的主题思想。亨利的形象。凯瑟琳的形象。30年代的政治积极性。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思想内容。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小说中的“硬汉性格”。小说的象征手法。
海明威创作特点和艺术手法综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
卡夫卡
生平简介。不幸的童年和孤独的青年时代。主要短篇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变形记》的主题: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
长篇小说《审判》、《城堡》——最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主题和独特的幻想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卡夫卡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八节 乔伊斯
生平简介。天主教和民族主义的家庭氛围。学生时代的思想特点。出国后的教书与写作生涯。贫困。庞德的提携。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对爱尔兰中下层市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小说的自传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长篇小说《尤里西斯》,小说的基本内容。小说的结构框架与主要人物同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对应关系及其意义。《尤里西斯》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史诗。
小说的艺术特点。意识流在结构、叙事进程以及刻画人物上的作用。这种手法的创新意义。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乔伊斯在现代欧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九节 奥尼尔
生平简介。
象征意味很浓的现实主义戏剧《天地外》,写理想的虚幻性。20年代前期的创作繁荣,《琼斯皇帝》和《毛猿》是两部优秀的表现主义戏剧。扬克作为个体和人类象征的双重意义。《毛猿》与表现主义。
现实主义戏剧《安娜·克里斯蒂》人与大海的主题。优秀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影响。剧本对拜金主义的批判。优秀剧作《悲悼》。资本主义清教主义与现代性心理意识之间的冲突。
晚期优秀剧作。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和美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第十章 二十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5课时)
教学要求: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各专节作家的代表作,苏联“解冻文学”,是本章的重点。
概 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军备竞赛、核战争威胁、民族与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强权政治、暴力犯罪、人欲横流、社会动荡。
世界的混乱造成对旧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怀疑。精神支柱的坍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对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否定一切文化传统。否定一切理性与规范的反文化倾向。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等流派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20世纪后半叶,为探讨文学出路、革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努力的作家:索尔·贝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家。
20世纪后半期的苏联文学。爱伦堡的小说《解冻》的发表。“解冻文学”时期的开始。两派观点的争论。作家创作上的努力。
这一时期创作上有成就的作家。农村题材、军事题材、道德题材方面的优秀作品。
作家八大以后的文学解禁浪潮。“回归文学”的出现。重要的解禁作品和“回归文学”。
第二节 萨特
生平简介。萨特的文学观。
短篇小说《墙》:敌人的残暴,世界的荒诞。长篇小说《厌恶》:荒诞世界中的荒诞人的形象,个体的孤独。长篇小说《自由之路》中的“自由选择”思想的新意义。
萨特戏剧的成就。“境遇剧”的特点。《苍蝇》:向邪恶势力复仇的主题。《禁闭》:关于人与人关系的哲理性思考。《恭顺的妓女》:“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死无葬身之地》中对世界荒诞的进一步探讨。《肮脏的手》中的存在主义观点:个人意志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要求之间的冲突,盲目的“自由选择”的相反后果。《魔鬼与上帝》是该剧的续编。
萨特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贝克特
生平简介。前期写诗和小说。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人类生存的困境。
主要成就是戏剧。《等待戈多》、《剧终》、《啊,美好的日子!》最为重要。
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从舞台背景的奇特,到是戏剧而无戏剧冲突,戏剧的全部环节都笼罩在荒诞之中。对戈多形象的解释。《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现代人类存的本质特征。
贝克特在现代欧美戏剧史中的地位。
第四节 海勒
成长于贫因,未及成年即弃学养家。二战中为空军轰炸机投弹手,二战后继续学业。从大学教师转入新闻界,从业余走上职业作家道路。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问世,确立了在文坛的地位。
《第二十二条军规》。整个艺术体系以荒诞为基础。“黑色幽默”是主要的艺术手段。“反英雄”尤索林的形象。荒诞的群体,荒诞的世界。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黑色幽默”是喜剧性讽刺文学的新发展。
长篇小说《出了毛病》。政治讽刺小说《像高尔德一样好》。
海勒小说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节 索尔·贝娄
生平简介。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小说《抓住这一天》被认为是优秀作品。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基本主题是生活在混乱和颠倒世界中的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代表作《赫佐格》。主人公历史教授赫佐格的形象。小说反映了现代西方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苦恼,惶惑和处于崩溃状态的精神世界。
贝娄小说的特点:索尔·贝娄风格。贝娄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第六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
生平简介。童年时代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影响,成长后,长期担任记者。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是《百年孤独》的预示。另一中篇《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具有明确的社会批判倾向。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拉美人的民族史诗。小说的积极思想内容:批判了内部的专制压迫者和外部的掠夺者,并指出了自身的蒙昧落后对民族发展的阻滞,表达了对拉美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象征性的神话结构,神话传说、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生活的现实主义描述与奇异梦幻因素融于一体。
小说在全世界的影响。
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的思想意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欧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四篇:鼓乐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鼓乐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鼓乐包含大鼓、小鼓、三音鼓、大镲、小号和长号等乐器。根据班级40人左右,可以分配大鼓3~4人,小鼓14人,大镲3人,小号12~14人,长号4人,指挥1人。乐器的演奏者男女生不定。
基本练习
1.号吐音练习:
吐音是通过舌头的运动产生的,发出“吐吐吐” 的声音。
分音符吐音练习:
1=♭B 4/4 5| 5|5| 5--‖
2.大鼓、大镲练习:
2/4 × × | × × | ×× 0 | × 0 ‖
3.小鼓练习: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示右棒;“—”表示左棒。)
(一)指挥的训练
1.指挥语言
①指挥员静止站立姿势(简称“收棒”动作)A稍息(背向分号队)
B右手自然下垂,虎口握棒球部上端,棒杆紧贴身体右侧。②指挥员准备指挥姿势(简称“开棒”动作)A立正
B左手正叉腰,右手同时提棒,球底紧靠腰右前部,两肘关节外张,棒杆与身体成30度夹角。
③“全体队员听口令”指令动作要领
右手握棒用力上举至头顶前上方,拳心向后,棒球底部距额顶前上方约20cm,静止3秒钟。
④“立正”指令动作要领
右手握棒缓慢向右下方画弧,当球部与眼睛平齐时加速用力收拢成开棒姿势。⑤“准备好”指令动作要领
右脚顺脚尖方向迈半步,同时右手握捧斜前上举,左手斜上举示意演奏的乐曲,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跟离地。⑥“预备”指令动作要领
完成“准备好”动作后,将捧收至额前20cm处,拳心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左手叉腰。
⑦“起”指令动作要领
完成“预备”动作后,右手持棒用力垂直下压,拳至腰间,再上举额前。⑧“三声大鼓”指令动作要领
完成“起”动作后,紧接着把棒向下---向上一-一-再向下-一--再向上,反复4次(前三个动作带动大鼓击奏三声,最后一个动作为休止一拍)。⑨“停奏”指令动作要领
A在乐曲倒数第四小节第二拍时,指挥棒沿45度角斜上举,棒与手臂成直线(时值一拍);
B右手提腕,棒与地面垂直(一拍); C转腕使棒沿顺时针方向环绕一周(二拍)D回复成起棒动作(时值一拍); E 指挥棒垂直下压至腰部(一拍)。⑩“起号”指令动作要领
A在乐曲倒数第四小节开始,右手持棒在头顶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绕两圈,每圈时值二拍,共四拍(起号动作预令); B棒垂直下压至腰间,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一); C指挥棒沿45度斜上举,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二); D指挥棒下压至腰间,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三);
E用力向前画弧成起棒动作,时值一拍(号手吸气,准备吹奏)。⑾“转谱提示”指令动作要领
A从乐曲倒数第四小节开始,左手成45度。斜上举,同时用手指表示即将转奏的乐曲;
B完成该段乐曲后,左手回复叉腰动作。⑿“停止前进”指令动作要领
指挥棒举至头顶横放,左手迅速握棒前端,捧与身体垂直(时值一拍),反复两次。
⒀“紧急停止”指令动作要领
指挥棒成45度斜上举(一拍),左摆成45度(一拍),回摆中央下压(一拍)。2.指挥基本手法
下压(强拍):把指挥棒垂直从上向下压至腰间,符号表示为
↓;上举(弱拍,:把指挥棒从腰间垂直向上举,符号表示为
↑ ;
横摆(次强拍):持棒向右用力挥出约40cm,符号表-示为
→
。绕圈:持棒与地面垂直,转腕使棒沿顺时针方向环绕一周。3,指挥规律 ①乐谱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强拍,用“下压”动作指挥;
②乐谱中“弱拍”(即××××)、“休止拍”(或最后一拍)用“上举”动作指挥 ③其余节拍。用“横摆”动作指挥。
(二)号手吹奏训练法
1.姿势:
号手吹奏时用立姿,身躯端正而不紧张,右手握号身三分之一处,号体平正,号圈向下。
① 站立姿势:右手伸直持站立;喇叭口向腰部对准髋音,号嘴向外;号身与身体正前方成45度角。
② 立定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
第一步:右手持号平举至身体右侧,迅速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平伸,号嘴向上,号圈向内,号身与地面垂直,与身体平行,同时左手正叉腰。
第二步:右手弯曲,手肘向右,小臂与地面成45度,号嘴对准嘴唇中央,号圈向下,喇叭口稍上翘。
第三步:号与上身同时向右转动45度。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回复起号分解动作一; 第二步:向右平摆45度; 第三步:恢复持号姿势。
开步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只能是在立定的情况下用)
第一步:按立定式起号第一步进行,同时右脚顺脚尖方向迈出半步,重心落在右脚,左脚跟离地,左腿绷直,身体保持稳定; 第二步、第三步与立定式第二、三步相同。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第二步与立定式收号动作第一、二步相同。第三步:回复立定持号姿势。注意:
右手持号完成动作过程,要注意转动手腕关节;起号时,号身稍上翘,勿下垂。2.口形
① 双唇成微笑形,② 牙齿在口腔内上下对齐;
③ 角轻向外拉并紧闭,唇中留一小缝;
④ 号嘴轻放唇中间,上唇约占2/3,下唇约占l/3。
注意:两唇勿向前厥;上唇勿盖下唇,下唇勿包上唇;下巴应平,两腮勿涨鼓;两嘴角用力一致,勿向一侧强拉;号嘴勿重力压唇。3.气息
初学时应先进行徒手练习:端正站立,两手叉腰。① 运气练习
A练习中长跑,然后作扩胸运动;
B嘴角微张,合齿(上下对齐)练习深呼吸。② 吹气练习:
按吹奏口形将气缓慢匀速吹出,成一丝气流。注意:
吸气时,勿凹腹、勿耸肩;吸气时,如灌水入壶,先由底部(腹)逐渐上满(胸);吸气宜“快”
宜“满”;吹气宜“缓”
宜“匀”,气流控制柔中带刚可让队员,把手掌放在嘴前,感受吹出的气为一丝气流;吹气如倒水,先上(胸)后下(腹),故胸复位在先,腹复位在后。4.吹奏练习①吹长音
要吸气认真,吸得满,吹气时不要浪费气流,让每一分气流都用在声音上,长音要吹得直,不要颤抖,保持全身稳定。吹长音要有音头,即用舌头将气流送进号嘴内,第一个音发出“吐”,然后平稳将气流吹出,使声音保持稳定,到了结尾勿突然收气。
②吹断音:断音是指音与音之间断开的,而听起来又象是连接的,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吹断音时嘴形不变,气息保持匀速外送,舌尖有节奏地拍打内唇。③ 吹转音:转音是指低、高音的互相转换。要领是在吹好断音的基础上,把两嘴角稍收紧。手加点力,便可吹出高音;反之,则可吹出低音。④ 吹高音
在吹好3音的基础上,嘴角向外拉紧,手稍用力后压,收扰下嘴唇,使气流既强烈又急促地灌进号嘴。这样,高音5便吹出。⑤ 练习吹号曲
A熟记各号曲,熟悉吹奏时的吸气符号(V)。
B分段练习;将各号曲分成若干段落,练习吹奏,如出旗号曲分成两段练习,欢迎曲可分四段练习。
C整曲练习:按各号曲的要求练习。
(三)鼓手的训练
1.大鼓手的训练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双钩形鼓带左肩右挂;背心形鼓带挂两肩
身体与鼓保持平稳。C鼓身紧贴腹部;
D右手持槌,槌头紧贴裤缝下垂;
E左手握鼓身把手或鼓身上部横梁,鼓身上部与胸平齐。②握槌
A右手握槌柄末端;
B槌柄放于掌心,经食指伸出,四指自然握柄,拇指伸直按柄。③预备击奏姿势
A“准备好”姿势:右手持槌经体前上举与身体成45度; B“预备”姿势:右手持槌向右摆45度。⑤ 击奏基本动作:
A上击:右手持槌从右上方沿45度画弧向内转腕敲击鼓面中下部; B下击:右手持槌自右下方沿45度画弧,向外转腕敲击鼓面中下部; C上摆:右手持槌从下往上击后,利用小鼓“滚奏”(××××)一拍的时值,用右臂带动手腕使鼓槌沿45度画弧成预备姿势;
D下摆:右手持槌从上往下击后,利用“滚奏”一拍的时值,用右臂带动手腕,鼓槌沿45度向下画弧至体侧。
⑤击奏符号
下击
上击
下摆
上摆
2.小鼓手的训练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 C鼓身紧贴腹部;
D鼓面斜向右上方(垂直鼓面中点线与身体夹角45度); E双手各持棒自然下垂,左捧尖向上,右棒尖向下。②持棒右手动作:
握鼓槌末端三分之一处;握棒时掌心向下,掌背向上;用拇指和食指第二关节夹紧鼓棒,其余三指轻触鼓棒。左手动作:握鼓棒末端三分之一处;握棒时掌心向上,掌背向下;五指微屈,置鼓棒于虎口和无名指第一关节上,用拇指把棒夹紧。③击奏位置
右棒尖击在鼓面后半部左棒尖击在鼓面前半部 ④手位
击鼓时,右臂弯曲90度,上臂不动,下臂上提,高于鼓面约10cm,用手腕控制鼓棒击奏。击鼓时,左手肘略向外弯曲,下臂上提,高于鼓面约10 c m,用手腕控制鼓棒击奏。
⑥ 预备击奏姿势(三声大鼓及休止动作)A右手持棒成45度斜上举,棒与手臂成一直线(时值一拍); B左手上提成击奏姿势(时值一拍);C右手下收成击奏姿势(时值一拍);
D休止动作:右手持棒上提横放于离鼻尖20 c m处。⑦ 击奏规律
A与大鼓齐击时,一律用右手;
B小鼓单独击奏时,一律采用右左手轮击;
C击奏手法符号:右手用“0”,左手用“十”表示。
注意:手腕灵活自然,左手击鼓要略加力度;每打完一次要离开鼓面;注意看指挥,把握节奏,勿时快时慢。
(四)镲的训练
1. 持镲
用红绸布穿过镲心小孔,在内侧打个结。持镲时,用红绸绕中指一圈,各手指自然捏住镲中间凸出部位。2.姿势
身体保持立正,左右手各持一片镲,垂直放在大腿两侧,镣心紧贴裤缝。3.“预备”(三声大鼓及休止动作)A右手拿镲斜上举45度,使镲心向左(第一声大鼓);
B右手向左下方,左手向右上方镲心相对在胸前交错(第二声大鼓); C双手弯曲,镲心相距10cm,放在第三颗钮扣前20cm处(第三声大鼓); D休止动作与A同。4.基本手法
①擦:擦心上下相对成45度交错擦击,双手与肩同宽;②合:擦心左右相对,轻轻一合;
③挥:两擦擦击后,双手握擦沿45度继续挥出成一直线。左挥手时左手向上,镲心向右上,右手向下,镲心向左下,右挥手时则动作相反。
④煞:演奏结束时,镲心同时按于髋关节自然下滑。
第五篇:第二节科学教育与科学课程的价值
第二节 科学教育与科学课程的价值
自牛顿力学问世以来,科学对于促进人类物质进步和精神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就把科学当成破除迷信、摆脱贫穷、实现现代化的有力武器。但是,科学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利大还是弊大,从来就有不同看法。著名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对科学的影响发出强烈质疑。到了20世纪,更有尼采、海德格尔、胡塞尔等大哲学家深入揭示科学的负面价值,对科学持怀疑与批判态度不但在发达的现代、后现代社会,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成了风尚。对科学价值的评价,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像西方人那样,一般地谈论科学的本质和作用;二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即长期落后,实现现代化是当务之急)探讨科学的价值。
一、科学在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使我们这个“中央之国”、“天朝上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摧枯拉朽般地粉碎了中国苦心构筑的海防边防,失败首先使中国人领教到西洋枪炮的威力,然后领悟到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统治集团和上层知识分子的主流,认识并无根本改变,顽固派把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开明派也不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败再败和对西方了解的增加使中国政治、文化精英发生分化。一部分人提倡学习西方,利用科学技术救国;另一些人依然拒斥科学,对之表示鄙夷不屑,认为固守传统以维系道德人心才是根本。从宏观
角度看,这个古老而落后的大国既骄傲,又沮丧。对科学既羡慕,又抗拒。但向往也好,排斥也好,大家都对科学知之不多,了解不深。从微观角度看,肯定科学价值的新派人士往往是热情有余而素养不足,当他们以科学为武器反对迷信和无知时,他们的口号和姿态似乎可以概括为这样:我们什么都不迷信,我们只迷信科学。这当然是与科学精神不符的、自相矛盾的态度。而那些顽固守旧的人,一方面轻视和敌视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把西方名流批判自身文明,称赞东方传统的片言只语视为知心话,当成抑西扬中的得力证据。中国知识界在上世纪20年代初爆发了一场“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胡适,著名学者梁启超、梁漱溟,著名科学家丁文江、王星拱等人投入了论战。这场争论充分显示了中国知识界当时对于科学本性的认识水平,以及面对科技文明和科技思潮时产生的分化与对立。
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在洋务派那里,包括了“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更广泛的自然科学内容。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给中国时人以极大的震撼。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注定只能是单纯的知识之教和技艺之学,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在其视域之内。科学精神教育之所以在中国近代一次次地失落,除以上所论及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外,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移植,还有着更深刻的文化的原因。
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以来,所看到的正是这种以功利性为目标的西方近代科学教育,而这种科学教育,也正适合当时富国强兵的需要。
因此,科学精神教育的缺失是自然而然的。但是,西方文化传统中具有功利性科学教育的天然解毒剂——古希腊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古希腊人有三种特异的品质:第一,对宇宙强烈的好奇心;第二,完全信赖认知;第三,认知活动不被风俗习惯所妨碍。因为这三种特异的品质,所以希腊人能发展出为知识而知识、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因此,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西方近代科学教育在强调功利性的同时,仍不忘科学精神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则是迷失了方向。
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如天人合一,却恰恰对科学精神起着阻碍的作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天人合一观,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内倾的性格,内倾的文化注重人文领域的问题,对自然则漠然处之。这种内倾的文化,孕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更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中国有些所谓文化人缺乏基本科学知识,对科学的历程和精神并不了解,却以人文精神的名义否定科学技术,诅咒科学文明。他们提倡返璞归真,脱离现代文明生活,其实不过是对海德格尔的学舌。海德格尔说过,无家可归状态已经成了一种世界命运。是的,人类愈来愈想家了,回到那个自然、和谐、自由的家园„„是科学首先分割了自然、分割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统一性,是科学首先以一种合理的片面性和整体的孤立性切开了人类眼中浑然一体的自然世界。它解剖了人体、解剖了地球和整个宇宙。它将人的体力和功能延伸到人的异己的部位,并进一步让异己的器械取代了人的体力和功能,从而中断了人的体能的进化,使人的精神出现出分支状态,甚至发展到一种破碎状态„„人文主义在维护和捍卫着世界和生命的整体性;科学主义在切割、分解着这个整体„„人文主义在尊重并返归自然,科学主义在解剖、毁坏自然„„科学主义在客观上促成了商业和战争;人文主义在主观上抵制着商业和战争„„
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某种程度的异化是一回事,无限美化原始生活,用只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原始乌托邦批判现代生活则是另一回事。人们都知道,原始的自然世界并不是人类诗意般地栖居之地,地震、火山爆发、雷电、洪水等,轻而易举就使人丧生。而科学不但不降低生命的质量,反而是生命的守护神。如果没有现代医学,鼠疫、黑死病、产褥热等疾病不知道会有多么猖狂。至于说到世界的整体性,我们可以比较唐僧取经和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艰辛和现代交通、通讯带给人们在旅行、交流方面的极大方便。确实,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愈来愈接近“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古往今来的人文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