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程改革下自己教学的点滴感受
在课程改革下自己教学的点滴感受
金堂实验中学:许红彬
引言:课程不仅是文本载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七、八个年头,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已深入人心,对于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从上至下一片叫好之声,处于课程改革洪流的教师就务必要正视现实,自觉投入这一次神圣的教学改革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新课程提出的严峻挑战是不容回避的,我必须像所有的教师一样以勇敢的姿态迎接这场挑战。
我经历了十多年的传统教学,也与所有的教师一样积极投入到这一次课程改革之中,一面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一面认真落实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新教学理论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新课改下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收获几多成功的喜悦,也得到了无数失败的刺痛,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对几年来教改探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吧!
一、对课程观念的理解与反思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科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也就是说儿童生活的一切领域、儿童生活的一切空间都是课程的范围,在教学中就不要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材。
记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注重教材,注重课堂的学习,注重教学大纲,认为只要学生把教材上的内容搞清楚、学透彻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材打转。在教学中我们与学生一见面就问那一课的作业、那一个题你会做吗?做完了吗?某一课你背下来了吗?某某词语、某某语段你背下来了吗?其实这种始终围绕着教材进行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相违背的。
现在,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改变了自己的很多做法,如与学生见面时会问他: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还会耐心的听他讲这些事情的特点,他做这些事情的经过,他掌握这些事情的水平程度等;如课间与学生交流时会谈谈最近他在生活上不愉快或学习上遇到困惑,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歌星或影视明星,谈谈他们的表演或逸闻趣事,甚至是他们的缺点;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或体育明星,谈谈自己在体育运动中感受、水平、能力等。
二、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将、学生记录,这种传统的模式几乎延续了几千年,我也在传统模式下教学了十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决定了学,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不讲的,学生也就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宰的地位。这种师生关系缺少的是民主、平等、自由与和谐,在促进学生学习上缺失积极的意义,难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实践让我懂得了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应放下尊严与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做朋友,平等对话。
现在,我在教学中我会考虑让学生来说,面对教学目标,我会设计很多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充分肯定、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行为,有时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美,还是以学生的答案做结论,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或者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在确定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有道理的发言,尽管与问题的答案不符,也不完全否定,一棒子打死,充分保护学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构架师生之间对话的桥梁。
三、对“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理解
我们传统课程只重视了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比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当然,这与我们教师为了追求过高的升学率不无关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大量的习题训练所代替,被老师的讲授剥夺了。
而新课程则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那么,这些经验哪些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铺垫,这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等等。如果我们老师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办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记得我教学《此北固山下》这篇诗歌,其中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归雁传书是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大雁向什么方向飞行?问题提出来了,我并没有做提示,学生立马就回答说:由北固山下向洛阳飞行,向南方飞行。很明显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问题,思维受习惯经验影响。我也不急于肯定答案,向学生提示说;“回答问题一定要有依据,这个依据以文章内容为准,想一想这是什么季节?想一想地点的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向北方飞行。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原生态课堂实录——新课程改革教学感受点滴(范文模版)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努力完成自身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教学感受点滴
户县四中
王新文
从教30年来经历了许多次课程改革,本次课改是自己觉得步子迈得最大的一次。尤其是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所说的教师在教学中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变成了教师要主动退居幕后,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活动这台戏的导演,要甘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朋友,甚至更彻底的就是学生学习活动这台戏的观众-----一名带有明确任务的观众。看完这台大戏后要适时适度加以点评。点评要以赞赏,欣赏为主,切不可挫伤了“演员”们的演出热情。顶多可以提点改进的参考意见。至于演员们接不接受倒在其次。
就本人所带语文学科简单列举几例就可看出这其中与传统课堂的巨大差别。我只是随便记录了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绝无所谓的夸张或润色。
镜头一:2015年5月8日周五上午第二节 高二某班
课题: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字音档案
上课了,5分钟,个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情况如下:
八个组,五个组均已完成,三个组报个共有十人未完成。询问为何未完成,答案可谓是丰富多彩:
生甲:昨晚作业多,没来得及做。周围同组还有其他组已有几个在旁白---娃忙着耍手机呢,娃最近心情不好,娃失恋了„„生甲应接不暇回嘴
生乙:已经上高中了,又不是小学生。写拼音,没意思(明显不屑)。周围已有不少粉丝附和不迭。
生丙:导学案还未找到,旁边已有同样未完成的递过来一张:给,拿我的做„„ 生丁:睡得正香,强摇醒(有些不应该)。揉着眼睛;咋了?„„没给我发导学案。课代表:都发了。生丁:就没给我发„„与课代表已互骂起来„„
十分钟后,进入展示环节。新课改的最关键一环就是展示,培训时专家反复强调没有展示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展示不充分的不是一堂成功的新课。展示问题是:写出汉语拼音的21个声母和38个韵母。
顿时教室开了锅,许多学生大声的b p m f d t n l 地自说自话,就是没有一个组派代表写。无奈我大吼一声:安静(很不该,也没办法,有些急躁了),哪个组能上黑板写出来? 下边几个学生窃喜——他们已经百度找到了答案。生甲怂恿生乙“上,上”。生乙百般推脱后,扭扭捏捏上了黑板,拿起粉笔写了起来。教室内其他学生有看热闹的,有闲聊的,有睡觉的,有闭目养神的,还有串组流动的„„
3分钟后,生乙终于写完了。让他给大家念念所写,声母全念下来了,到了韵母,好几个念不出来,不停地问前排同学怎么念。下边已经起哄,他也忙不迭的回嘴,数一数,声母21个,韵母23个,问他,信心满满的说通过百度查的,没问题„„
镜头二:
2015年5月27日
上午第四节课
高二某班 课题----修改病句。且看几名表现尚可的学生发言
病句1..为抗洪而牺牲的烈士们,你们为长江两岸而倒下了,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铭记你们献出的爱。
生1发言:这个句子感觉怪怪的,“倒下”这个词总觉得不妥,可以改成“牺牲”。生2发言:感觉后半句有问题,土地怎么能铭记?怎么改,不知道。
实际上这个句子是错误用了介词结构“在-----上”导致句子缺主语,删掉“在----上”两个字即可。
病句2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生1发言:“驾车经过此地”应该有问题,(难道步行就没有问题?心里想,没说出,怕打扰了他的思路)具体什么问题说不清。
生2发言:“字迹不很清楚”有问题。追问一句:“怎么改”?答:“改成很不清楚”。再问:“为什么这么改?这两种说法有区别没有”?旁边已有一生迫不及待的说:“没区别,反正都是不清楚”,周围还有附和的。
其实这个句子是由于“一边”这个词汇的多义导致的歧义句。
病句主观题: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文中的4处毛病并改正: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学生发言,生1:
感觉“披露”不对,应改成“揭露”。再说每年怎么能死2500万人呢?前边不是说每天5万吗?已经有人拿出了计算器开始计算,很快大喊,“对,最多1800多万”。
生2:“日前”这个词用得不对,应该是“前日”。“干净水源”的“干净”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生3:“‘课题’这个词应该改成‘问题’,不,改成‘话题”’。
我实在忍不下去,打趣道:“为什么不改成猪蹄呢”?旁边已有学生马上说改成牛蹄,马蹄的——这时学生的反映异乎寻常的迅速。我又说能不能查查这两个词呢?学生便找词典,可怜班上没找出一本汉语词典,倒是有好多学生拿出了英汉词典炫耀,逗乐,说找不到这俩词。
其实这个问题的四处语病分别是:1把“每天”移到“至少”前;2删掉“大约”或者“多”;3在“枯竭”后边添加“的危机”之类词语;4在“12亿”前加“威胁”之类动词。
以上此种镜头并非特意选取或进行过艺术上的集中处理,可以说是真正的原生态,而此种情况已大有蔓延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一线所有教师的深思,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有法,无定法;学有法,亦无定法。目前进行的这种以导学案为基本载体,以课堂展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出发点和理念无疑都是正确的,不能不承认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若不分学情,不看学生基础,不顾学生兴趣和个性特征而演变为一刀切的仅此一种别无分店的教学模式,也难免会让相当多的学生由最初的新鲜好奇参与渐渐出现“审美疲劳”进而疲于应付,最终逐渐流于形式,偏离了原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课改初衷,演变为一场运动式的课改。
其次,一种课程模式的形成,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系统的工程。这种仅经历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在并不多的学校,并不典型的学生身上取得成功的模式,一下子大面积推广,这种做法无疑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当然改革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风险也不存在似乎也不现实。笔者以为,如果能把这种教学模式从小学开始试点,推广,经过一轮甚至几轮的总结提高,形成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的比较成熟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初中,最后到高中,学生从小就接受并习惯此种模式。那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实效,高效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目前的课改,似乎步子有点过大,不仅学生,就连一线的教师也有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毕竟驾驭这种课堂比起传统课堂来需要更深厚的知识能力储备和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这绝不是靠听几节示范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其位,谋其事。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在现在课改已是大势所趋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努力改变观念,调整心态,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自觉而努力的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篇:在点滴中感受幸福
在点滴中感受幸福
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沈菁
当上班主任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我的身份也越来越多,成了不断在班里破案的警察;因为不放心学生的劳动成果,我每天还坚持当几回清洁工;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关心、去处理,我成了名符其实的管家婆。工作近二十年,今年是第三次当班主任,我承认在班级管理上欠缺经验,所以当一些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说学生上课不仅不会听课,而且纪律不好,作业不做的同学屡见不鲜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有点像做母亲的,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孩子优秀,便心痛、着急、气愤。
回顾这五个多月,真正让我开怀大笑、幸福地流泪的只有一次,那是四年级拔河比赛。参赛的学生涨红着脸,咬着牙,咧着嘴,使劲地拉绳子。没有参赛的学生全部当啦啦队,加油的喊声此起彼伏,恨不得把力量全都给参赛的学生。看到学生那样卖力,我也激动地加入了拉拉队的行列。用我班学生的话说:老师,你那天喊得脸都发红了。而我自己的感受是:我喊得嗓子都哑了。那天,我确实很幸福,不仅仅是班级得了第一名,而是在那天我看到了平时那么调皮捣蛋、不听话的、甚至是不把老师的话当一回事的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看到他们因为得到第一名而兴奋的高呼时,我觉得我班的孩子还是有班级荣誉感的,还是非常可爱的。说起这次比赛,一开始我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觉得班级的孩子肯定得不到名次。所以,我自作主张将班级中个子高的、体型稍强壮些的学生定为参赛者,当我把这些学生的名字报出来后。有学生提出:沈老师,我觉得某某同学不能参加这次的比赛,因为她很喜欢笑,一笑就没有力气了。还有学生又说:某某同学也不行,他扳手腕都扳不过我,力气肯定没有我大„„最后在全班同学的讨论下,确定了参加比赛的人选。那一刻,我看到了一群懂事、成熟的学生。
在竞选班干部时,一位得到非常多选票的学生说:我觉得我还是当学习委员,副班长还是让马驰成来当比较合适,因为他是男生,他是男生中成绩最好的,他在男生中很有威望,他当副班长可以带领男同学共同进步;当捣蛋鬼看到我在教室时那样卖力的做值日时;当我班成绩最差、每天都要留到五点才回家的同学,在离开教室前跟我说:“沈老师,再见。”当他成为今年开学报名唯一一个主动向我问好的同学时„„我心中不禁想:我班的孩子是有集体荣誉感的、有礼貌的。为什么我一定要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成绩优秀、认真听话呢。既然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那我何不放低标准,着眼于每一个孩子身上那一点的闪光处,那我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会很高。
第四篇:浅谈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浅谈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
在课程改革下如何把阅读教学引向纵深,从根本上扭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只重读、说,动脑与动笔严重不足”的状况,在现阅读的教学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如何把真正意义上的动笔、写话、写段等练笔融入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教学中练笔与平日习作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与学生平日的习作是有很大区别的。准确把握二者的区别这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练笔的前提。阅读学习中的练笔与平日的习作是有区别的。、从读、写的结合点上看,平日的习作,学生主要借鉴、运用的是在阅读中学到的结构形式、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在“仿”中求“变”求“新”。而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学生可以结合课文的形式进行仿写,但更多的还是结合或依据原文的内容、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
2、从练笔的内容,平日的习作内容十分宽泛,生活中的见闻、经历、感受等,无所不可一一记录个人足迹,表现多彩生活,因此,从内容上看属于“生活作文”。而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是紧紧以课文为写的材料,或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背景进行生发。因此,这种练笔属于“阅读作文”。
3、从练笔的时间上看,平日的习作与阅读教学是分步结合的。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引导学生领悟课文
1 的结构特点、表达规律、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最后阶段或其它时间,再组织学生练习仿写。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不仅可以与阅读教学分步结合,还可与阅读教学同步结合。即根据学生需要,可以把练笔随时插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词的内涵、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句段篇章结构方法的过程当中。、从练笔的目的看,平日的习作,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和巩固从阅读中学习到的结构形式、表达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更多,更主要是使学生加深与拓宽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在练笔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在这种练笔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又强化了语言形式,促进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练笔的篇幅看,平日的习作,低、中年级是以练写句、段为主,高年级是以练写篇章为主。而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因学问的需要,加之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因此,无论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均以练写句子或片段为主。
二、阅读教学中练笔的具体形式、仿写:即仿照课文句、段的语言形式,以课文为内容一句或一段话。如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在学生理解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道理后,启发学生联系你明白的道理,写一段话,从事例中能反映出给予能给别人带来快
2 乐,及高度赞扬这种高贵的品质。、加写、补写、读写:即抓住课文开头、中间、结尾作者有意留下的语言空白,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加写、补写或续写一段话。如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启发学生在文章开头的前面写一段话,写一写小男孩的家庭背景怎样。再如在这篇课文中有小男孩的第一个希望省略了,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动笔补写一下他是希望的什么?自由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如教学《穷人》一课后,启发学生联想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账子拉开以后”的故事情节。、扩写:即抓住课文概括描写、叙述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或插图等,展开想象生发、扩写一段话。
4、改写:即以课文为内容,进行体裁、语言形式、人称等方面的改写。如学了《示儿》启发学生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生动的记叙文:教学《草地夜行》一课启发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改写老红军战士背着“我”行军的内容。
5、缩写:即将课文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缩写成一篇或一段比较简要概括的文字。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启发学生抓住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缩写成一篇不超过400字的文章。
6、写心得体会:即结合课文或其中一部分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表达方法等,写出自己读后的收获和感受。例如:
3 在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后,我让学生动笔写一下感受。有的学生说出了要向水滴学习;有的学生说只要有毅力就能做成事情;有的学生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有的学生说他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等。
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练笔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学问与练笔的关系。学问是练笔的基础,练笔是对学问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因此,练笔之前务求在指导学生学文、理解语言文字上很下功夫。这样学生动笔时,才会有“法”可循,才会紧密联系课文,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表达内心真实的收获与感受。要防止因重“写”而轻“读”的现象。
2、精心确定练笔的点与形式。学文过程中,在哪儿(是在文前、在文中、还是在文末)启发学生练笔,采取怎样的练笔形式,这要依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及课文的需要而定。有想象、生发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上课对课文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又不破坏课文的情蕴和教学过程的通畅性,这是确定选点与练笔形式的基本要求。
3、给足时间,不走过场。既然精心设计,决定要融写与读,就应舍得给学生动笔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比较从容地思考、想象、表达。老师只要认识到“写”的意义,真正将“写”视为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情感、发展
4 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就一定能挤出时间用于学生练笔。
4、激发兴趣,正确评价。写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情境等,激发学生练笔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以高昂的兴致投入到练笔中去。写后交流时,对文通字顺,密切联系课文,尤其是能够展开充分而合理的想象、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表扬,在肯定与表扬声中,形式正确的评价导向。
5
第五篇: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作文教学的点滴感受
周公渡中学 束冠兰
新大纲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实施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让他们写出激情飞扬、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构思巧妙,内容新颖的好作文,这就要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下面我就将本人的点滴感受简单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首先,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结果学生的作文真实感人。
第二,要表现作文个性化。作为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其他的干扰和限制。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规律性,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
第三,应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老师,希望尽快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而老师批改总需两个星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批改,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敲击学生心旋的力量。即使认真地讲评,由于教师唱的是独角戏,被表扬的学生有兴趣,而多数学生则漠不关心,写作差的学生,害怕成为反面典型而忐忑不安。因此,教师要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批改。
让学生修改作文,要有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教师在统观全班作文以后,选出好、中、差各一篇,通读后,先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研究体裁是否正确,立意是否积极,选材是否得当,然后再从小处审视,语言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等,随后用标准批改符号标出。第二步,让学生集体修改。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批改要求和评分方法,让学生分别讨论,推荐出好的,在全班作为范文宣读。第三步,学生互批,小组互批,平行班之间互批等。要求学生批改后认真写好评语,并签名以示负责,然后教师抽查,肯定批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让学生再批一遍,吸取同学的意见,这样以来,学生既扩大了同篇作文的阅读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