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0: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学习内容应当现实、有意义。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认知理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即创设情境、重视学习过程、发展直接思维、延伸课堂、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

【关键词】中职数学 布鲁纳 发现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26-02

数学作为现代技术的通用语言,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员涌入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中以布鲁纳的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布鲁纳是西方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的研究内容是人们主动选择知识、记忆知识和改造知识的手段,并认为这就是学习的实质。在研究的后期,他提出了发现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因此学习的实质在于发现,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理论称为认知发现说。

目前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逐渐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同于记忆性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计算、验证、证明等活动过程,体会逻辑演变的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考数学发展过程,得到必要的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际应用上,笔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展开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数学平台

就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富于幻想,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也正逐渐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这阶段的学习往往是“直接兴趣”,即“第一印象”能否吸引“我”。中职学生,特别是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为薄弱,很多新生看到学校仍然开设数学课时,第一感觉就是想逃,数学厌学情绪很高。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若开始就将抽象的数学化符号、概念和公式等纯数学的学习素材直接介绍给学生,学生十分容易放弃,丧失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搭建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搜集形象化信息、展示事物的结构域运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展现数学的抽象和逻辑,从而淡化数学的抽象性,实现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实验与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与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因此适当加入一些带有职业色彩的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可以从护士打针时的注射角度引入,请两位学生上场直接进行演示,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学前教育中的医院见习,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已有所了解,让她们实际动手操作时,不仅是演示的学生,台下观察的学生也十分投入。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度。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教室的时钟里的指针旋转的角度进一步提问,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可以深入思考,将角度的范围进行了扩展。这样的引入不仅形象,而且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不自觉地将数学应用到了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一个发现者的角色。教师则是要创建一种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情景,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呈现到学生面前。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机械地记忆住教师和课本上所教授的内容和知识,而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立中去。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让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在参与和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仅仅以能否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作为衡量标准,不仅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给予点拨,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运算”这一部分,单独学习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时,学生往往可以很快掌握运算法则,但是把这些运算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算时,就出现了较多问题。很多学生不清楚运算的优先级,特别是加入了括号以后,因此没有办法顺利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那些不能得到最后正确答案的学生心情当时是十分沮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之前的学习成果也进行了否认,觉得自己这一部分根本就没有懂,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在上个阶段的学习,集合的混合运算其实与以前所学习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类似的,而有括号始终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行这样一番点拨后,学生求解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升。

三、发展直觉思维,积累数学能力

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就如人们常常说的“灵光乍现”。直觉思维不同于分析思维,它没有细致、规范的具体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跳级和都走捷径的方式来思考的。不论是数学家还是小学生都可以实用直觉思维,只是思维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学生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让学生去感觉、去猜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严谨性、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掩盖了直觉思维的存在和作用。同时,数学教师由于长期受演绎论证的训练,过多的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容易忽视直觉思维的存在和作用,反而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当然,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直觉,数学里的直觉思维其实是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对数的感觉,只有扎扎实实地一步步从基础开始学习,数学的直觉思维准确性和命中率才能稳步提高。

四、延伸课堂,放飞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让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知识传授的一小部分。《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外的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思路,有效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发现数学、放飞思维、学习数学、享受数学,让数学的课堂扩展到学生的身边。作为医学专业中职学生,数学课堂的延伸不仅在生活中,同样出现在专业课堂,不少专业技术学科都涉及和应用到数学知识。如PH值的计算、药剂分析、化学分析等。

五、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促进有效数学学习迁移

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学习基本原理可以更简单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数学思想和理论时,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说是将新旧知识进行了链接学习,能够有效、稳定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总之,作为中职卫校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将来继续深造、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对数学学习效果加强重视。利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享受数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华丽,代钦.布鲁纳数学教育思想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

【基金项目】2015年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B类《基于数学信念的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丁维敏(1984―),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市卫生学校讲师。

(责编 罗汝君)

第二篇: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经验和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现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教学

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典型的以结构主义为背景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校只教授现成的科学结论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科结构代替结论性的知识。所谓学科结构就是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结构的价值在于简化信息,产生新命题,促进知识的迁移。最佳的知识结构是以一定学科现代发展水平而确定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把该学科的大量知识加以组织,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是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类目化活动,指人们根据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把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结构;或形成新的在目编码系统(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和

“顺应”)。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学习最适宜采取发现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基本结构。

“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学习中的“发现”是一种“再发现”,而学生的再发现与科学家的再发现仅在程度上存在差别,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领悟”或“顿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索,自下而上地由具体、特殊的类目,上升到包括水平高的类目编码系统。当然,他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兴趣,这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布鲁纳认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去发现各类事物的分类方式,而是创建分类方式,藉此简化认识过程,适应复杂的环境。知觉某一件事物,实质上就是对它进行主动的分类,而一旦将它划归某一特定的类别,我们也就同时要根据已有经验中(或已有分类系统中)关于这一类别事物的固有属性和规则,对该物体应该具备的其他特征做出预测,并作深入的认识。因此,“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 是归类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布鲁纳认知结构思想的核心。总之,布鲁纳充分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他曾在《论认知》中说:知识是我们构造起来的一种模式,它使得经验里的规律性具有了意义和结构。任何组织知识体系的观念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使经验更经济、更连贯。

二、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克服了以往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而推演到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更高级的学习,是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整合新知识,从而获得更系统知识的过程。为此,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创立的发现法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问题情景,对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保持和提取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发现教学法对当前教育的改革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他的认知—发现学习是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采用结构教学,能够在整体上传授系统知识,提出理论的框架,方便学生整理知识。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学科的具体内容,帮助记忆,同时有助于迁移,及培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

(二)不足

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过分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它放弃了知识的系统讲授,而以发现教学法来代替,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再生产过程与知识的生产过程的差异。

发现法教学存在着局限,虽然发现法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并不适用于全部科目,对于一些笼统模糊的概念可以用发现法教学来传授,让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但不能全部知识都采用发现法教学的方式,不然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混乱。

发现法学习提倡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而不是现成的理论,学生不能通过教师或者教材上的内容来获得知识,只能靠自己去分析,得出规律。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能做到自己总结得出知识规律的学生仅是少数,而且他们所总结出来的知识规律一旦是不正确的,那么会很难纠正,就像学溜冰,如果学生刚开始就靠自己摸索,而他溜冰的方式是错误的,但没有其他人给与他及时的纠正,他可能会一直用他所发现的规律去溜冰,一段时间以后,就算他人想给他纠正也会很难。

发现法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整个过程要经过复杂的独立思考、发现、整合、内化等环节,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反复试验,多次转换。这样不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课程比较多,学习压力重,如果每一门学科都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一个是浪费时间,二个是浪费精力,而且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学习方法。但较低的年级,比较适用这种教学方式,因为较低年级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一般都比较简单,而且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沛,利用发现法教导他们学习,反而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好的学科结构可以使得任何科目都能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就想绘画,唱歌之类,学生就算知道如何整理学科结构,也知道怎样训练,但没有具备一定的天赋或者悟性,也未必就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就。

无论是结构教学还是发现法教学。都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构教学要求教育者更系统地整合学科结构,传授知识。发现法教学需要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知道如何去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去发现学习,而在这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发现法教学方案,方式又很灵活,会出现的问题也是未知的,如果教师缺乏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其中至少一项,都可能会弄巧成拙。

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体教学活动。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还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师的作用等等。

三、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存在着些失之偏颇的地方,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布鲁纳所提出的重视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对指导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具有的参考价值。

(一)布鲁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教学尝试

心理学教学应重视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介绍给学生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但它具有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为枝干的结构体系。学生先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再在这门课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心理知识,能够做到系统

地掌握心理学的结构,进而学习各科的具体内容。因而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介绍给学生具有从整体着眼,全面出发的作用。

2、心理学教学可采用“发现法”教学

心理学中具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很容易让学生陷入理论主义,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利用发现法教学方式,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三是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的精髓,总结得出心理学的规律。在教学中,可采用三种发现方法:一是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如做速记测验,“走迷津”实验等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短时记忆的规律;二是在调查中发现学习。心理学学生利用测量量表,调查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考试焦虑之类,再利用Spss统计分析数据,总结写出论文,这样能让学生在调查中,总结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他们的特点,进而提高了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的热情;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有关心理专题的访谈之类,让学生发现学习,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他们深化学科知识,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学习。比如开展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直接与各种心理现象面对面,总结出自己的咨询心得。五是让学生在形象的讲述中发现学习。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形象的讲述让学生发现学习。如讲述品德具有稳定性时,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

(二)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事例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讲授

数学家发现学习的故事;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同一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板书。让学生思考这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总结出公式; 老师再出同一类型的数学题让学生巩固学习,帮助记忆公式。

(三)利用发现法可以对我们当代课程进行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了以往老师刻板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出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新概念。

运用策略性知识,促进有效学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天性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探究能力。

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主动学习。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发现法来指导我国当代的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的意义,但是在改革当中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的实际来运用发挥发现法的优点,克服发现法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更好地为人类的教育服务。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就是将知识原发现的过程进行改造、缩短, 使之与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不仅要知道结果,而且

要知道获得结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 还能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的态度,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难题能力。注重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努力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态度, 主张教学从“ 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 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为中心, 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的。【参考文献】

[1]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5).[2]韩旭华,张乃钲.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山西中医学院学报[J].2001,(2).[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布鲁纳.教学论 [M].姚梅林,郭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第三篇: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经验和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现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典型的以结构主义为背景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校只教授现成的科学结论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科结构代替结论性的知识。所谓学科结构就是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结构的价值在于简化信息,产生新命题,促进知识的迁移。最佳的知识结构是以一定学科现代发展水平而确定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把该学科的大量知识加以组织,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是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类目化活动,指人们根据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把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结构;或形成新的在目编码系统(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学习最适宜采取发现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基本结构。

“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学习中的“发现”是一种“再发现”,而学生的再发现与科学家的再发现仅在程度上存在差别,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领悟”或“顿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索,自下而上地由具体、特殊的类目,上升到包括水平高的类目编码系统。当然,他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兴趣,这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布鲁纳认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去发现各类事物的分类方式,而是创建分类方式,藉此简化认识过程,适应复杂的环境。知觉某一件事物,实质上就是对它进行主动的分类,而一旦将它划归某一特定的类别,我们也就同时要根据已有经验中(或已有分类系统中)关于这一类别事物的固有属性和规则,对该物体应该具备的其他特征做出预测,并作深入的认识。因此,“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 是归类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布鲁纳认知结构思想的核心。总之,布鲁纳充分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他曾在《论认知》中说:

知识是我们构造起来的一种模式,它使得经验里的规律性具有了意义和结构。任何组织知识体系的观念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使经验更经济、更连贯。

二、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述及运用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经验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将来尽快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布鲁纳的这些解释、提法和要求体现了他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任务的思想。在现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动机时,没有完全否认教师的作用。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即要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如果错了,还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让学生有效地知道学习的结果,取决于:

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接受到矫正性信息;假定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时间、场合都是合适的,那么学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这些矫正性信息;学生接受的矫正性信息的形式。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发现式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刚开始,可以创设猜谜语情境,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可以把学生吸引过来,谜底是学生刚学过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兴趣高涨,从而能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同伴中交流想法,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也可选出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同伴之间的游戏,可以促进生生互动,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生活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后的课本虽然制作精美,选入的教材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毕竟收入的信息和知识还是有限的。课外生活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知识学生更感兴趣,能记得又快又牢。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来进行教学和学习,使生活走进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教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特别是对我们职业中专学校,因为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对于数学纯粹的课堂教学感到很枯燥, 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致到了二、三年级就会有一大批学生上数学课就像“梦游”一样。而他们学习数学90%是依赖于数学课堂,课后很少再去看数学书。为了能使学生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老师应结合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这样不仅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如何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把教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中职数学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 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及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中,我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首先展示了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漂亮而又宏伟的苏通大桥照片的同时感受这些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斜拉索。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斜拉锁的倾斜程度不一样,但是不知道怎样来具体描述它们的不同。在学生脑子中产生问题后,我便顺理成章地引导大家:大家学完这节课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准确而清晰地描述出各斜拉锁的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享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

又如在讲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课件,教师在课件中将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并放置在服务器上,由学生通过网络,让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够体验由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快感。

同时,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能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知识已经算不错了,对于所谓的“所以然”因为需要理解,需要动脑,很少有人去问津。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过程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具体,使那些不易察觉的的知识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范围之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1、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同时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话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事,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便在课堂上形成了除师生对话外的另一种对话情境——人机对话,而这也正是可以将学生们充

分融入到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对话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这个过程若充分、合理地应用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例如,在讲《函数画板》制作课件,把展示由学难度。

2、丰富多样的格式设计使重点更易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关键,对于中职生而言,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老师再怎么强调,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各种格式设计的多样变化,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形成特殊的记忆,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将重点内容字体都设计成红色、倾斜,或者再加下划线,等等。教师可以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插入相关图片,加强视觉刺激,亦可适当加入一些背景音乐,加强听觉刺激。又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及求实的作风。

3、各种软件的相互兼容使教学难点可以“拨开云雾”。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很多的难点往往是一些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很多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华盛顿大学数学系的詹姆斯·金这样说:“电脑演示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可以带给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立体形象。”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软件很多,如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画板等。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将一些用口头语言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学难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的性质时,为了能使学生知道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函数表达式中a的变化与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关系,我在课堂上用几何画板作了两个函数的图像,并设计a为参数。这样在a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各个函数图像的变化,也能看出两个函数之间的联系。又如:如图, 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与直线y=-5交于Q点.(1)求点Q的坐标;(2)当P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B下方(含A、B)的动点时, 求ΔOPQ面积的最大值.(3)求QP中点的轨迹方程。

4、媒体课件的大容量可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

对于所有学习数学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45分钟的中职生,数学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抄黑板的时间占用了一节课的将近1/4,而采用

信息技术以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定时间供教师来“善待”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如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错误答案,等等。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要赶着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对这些非预期事件采取压制、不理会、或简单处理,这必将磨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并且在利用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们上课更加活跃,更利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教学方法、内容、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动画模拟、反馈、个别辅导等,使其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能帮助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它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而且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Excel2007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Excel2007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Excel2007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之一,我们利用它制作图表和处理数据,丰富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函数图像;方程求解

中图分类号:TP3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9-0000-02

我校现行教材是高教社发行的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由于南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低。通过Excel2007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下载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布鲁纳认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5篇)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专业化的教育类型,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课程的教学......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提纲 1.作者简介 对布鲁纳的人生经历、主要著作和社会贡献的介绍。 2.1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2.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

    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PowerPoint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PowerPoint作为一款简单高效的课件制作软件,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修改自如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在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方式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影响较深......

    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 华国娟 摘要: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占莉莉 (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摘要:基于充分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蕴涵的教学思想,针对当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