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学案
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掌握氯气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氯水的组成和性质。
3、掌握溴、碘的提取和性质。
1、教学过程:
【例1】家用消毒液的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反应物,通电时,发生器的电解槽的极 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切断电源后,生成液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能力。与该反应器工作原理 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通电 A、2NaOH +Cl == NaCl + NaClO + HO B、H+ Cl == 2HCl 222 2通电 C、2NaCl + 2HO == 2NaOH + H↑ + Cl↑ D、2HClO == 2HCl + O↑ 2222 【小结1】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制氯气:
(1)原料: ;试纸与指示剂、(2)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包括:(3)怎样检验电解饱和食盐水两极生成的气体产物?(4)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制氯气通常是用 方法来制取氯气,写出化学方程
式。
(1)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构造特点:用 或 将电解槽分隔成两部分。(2)阳离子交换膜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只允许
通过,不允
许
及
通过。
3.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②制取装置类型: ③净化: ④收集: ⑤验满:
⑥尾气处理:
【例2】当周围空间不慎有大量氯气溢出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 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A、NaOH B、KI C、NH•HO D、NaCO3223
例
3、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石蕊 B、硝酸银 C、亚硫酸钠 D、氯化铝 【例4】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的混合溶液,3——经测定ClO与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钠反应蛙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3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小结2】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
色、有
气味、比空气
、有的气体,故在制取氯气时应用 将尾气吸收。溶于
水,在 中溶解度较小。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填“活泼”、“不活泼”),是一种 的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 剂。氯气能发生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归纳如下,请填表。主要化学性质 典型实例(1)与某些金属反应
(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3)与水反应(4)与碱反应
(5)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3、氯气的用途:杀菌消毒,制盐酸、农药和有机溶剂,制漂白粉。制漂白粉原理: 漂白原理:
4、氯水的性质(1)新制氯水中存在 等微粒,当它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微 粒可能不同,其现象也可能不同。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 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ClO的性质:。【提问】 新制氨水和新制氯水相比,哪种溶液中微粒种类较多?氯水久置后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例5】不能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试剂是()A.酒精 B.汽油 C.烧碱溶液 D.四氯化碳 【小结3】【课后阅读】
三、溴、碘的提取、性质和用途:
1、溴、碘的性质 注:①溴蒸气为红棕色,碘蒸气为紫色。
溴单质 碘单质(能升华)颜色、状态 深红棕色、液体 紫黑色(有金属光泽)、固体 物 密度(与水比较)理性水中 微溶、橙色 微溶、黄褐色 溶解性和 质 酒精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棕褐色 溶液颜色 四氯化碳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紫红色 化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氯气。氯、学溴、碘单质间能够发生置换反应:氯能把溴和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溴能性把碘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即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为:Cl>Br>I
2质 ②Br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挥发有剧烈刺激性气味,有强烈的腐蚀性 22、卤化银: AgCl AgBr AgBr 颜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溶解性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与稀硝酸 AgNO+NaCl== AgNO+NaBr== AgNO+ NaI == 333制法 NaNO+AgCl↓ NaNO+AgBr↓ NaNO+AgI↓ 333化学性质 有感光性,在光照下会发生分解反应2AgX==X+2Ag(黑色)2感光材料制作照相用途 ———— 人工降雨等 用的胶卷和相纸等
3、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 氯化 提取 浓缩 精制 ①海水(苦卤MgBr)粗Br 高纯度Br 22 2加热 MgBr+Cl=Br+MgCl 鼓入空气或水蒸气 222
2②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
过滤
Cl水 提纯 氧化 海带 浸泡 粗碘 碘 2萃取
加CCl或苯 4【课外练习】
1.久置的氯水和新制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颜色相同
B.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PH相同 D.加AgNO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32.氯仿(CHCl)可用作全身麻醉剂,在光照下,氯仿易被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
2 CHCl+O →2HCl+2 COCl,为防止事故发生,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氯仿是否变质,你认为322检验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A.烧碱溶液 B.溴水 C.硝酸银溶液 D.淀粉碘化钾试纸 3.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游离氯。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NaSO溶液,再加适量NaOH溶液 23B.先加适量NaOH溶液,再加适量NaSO溶液
23C.先加过量NaSO溶液,再加适量NaOH溶液 23D.先加过量NaOH溶液,再加适量HCl溶液 4.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克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 87克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5.溴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比Br的活泼性 22强,下面是根据氯气的性质,对溴单质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A、溴单质可以和烧碱溶液反应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 D、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过的AgNO溶液来检验 36.在4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溶液变蓝的是()A、氯化氢 B、溴水 C、氯气 D、溴化钠溶液 7.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生成棕黄色烟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8.2.4克某金属和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所得固体比原金属增重7.1克,若该固体为单 一价态的氯化物,则其化学式为()A、NaCl B、MgCl C、FeCl D、CuCl 2329.用MnO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当4mol氯化氢被氧化,生成的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2A、22.4L B、44.8L C、67.2L D、89.6L 10.ClO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HCO+
+KSO+
+2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242422422A、KClO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是氧化产物 32C、HCO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参加反应有2 mol 电子转移 2243*11.将13.4克KCl和KBr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反应后 2+--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克。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1 B、1︰2︰3 C、1︰3︰2 D、2︰3︰1 *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瓶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A B C D a(干燥气体)NOCOClNH 2 2 2 3 b(液体)HO 16%NaOH溶液 饱和NaCl溶液 10%盐酸 213.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 的红色突然消失。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 +它由红色变成无色;②是氯水的酸性(H)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假设其中一种是正确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由实验现象,对以上的推测作出判断。⑴要使用的实验用品: ⑵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⑶实验现象和结论: 14.新制氯水是实验室里的常用的一种试剂。试回答下列问题:(1)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属于弱电解质有(写化学式)(2)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产生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试判断Cl与HClO的氧化性强弱,并写出你做出判断的化学事实。
2答: *15.某同学欲探究Cl、Br、I之间的变化:他向U形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粉末;取 222一根长为5mm×1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所示装置中的“4、5、6”位置上贴 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
液、溴化钠溶液。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 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 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 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 液的脱脂棉,连接好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当滴加浓盐酸到U形管 后,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 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 色、色、色。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
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 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 色出现。
16.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次氯酸钠。图中瓶乙盛饱和食盐水(已知氯气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小),瓶丙盛浓硫酸,仪器A中盛浓盐酸,C中盛NaOH溶液。试回答:(1)仪器A的名称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乙装置的作用:(4)能否省去丙装置并说明理由
(5)实验中若用12mol/L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反应,最终生2成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3mol,其主要原因是
第二篇:【化学】2.1.4《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溴、碘的提取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
[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 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板书]Cl2+2KI=I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
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
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 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
[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练习]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A.加入NaCl
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
D.加入适量的Br2 答案:B。
2.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
---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 可和I发生反应:IO3 +5I
+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第三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一章分课时)1.2.6
第六课时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溶液的稀释规律
稀释前后:①溶质的总质量,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填不变或改变)。设稀释前某溶液浓度为c1,体积为V1,密度为ρ1,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某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密度为ρ2,质量分数为w2;则有:c1V1=,V1ρ1w1=.-3-33.用密度为D g·cmL,质量分数为n%的盐酸,配成体积比为1∶4的盐酸(密度为d g·cmL),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Dnd10Dnd-1mol·LB. mol·L-1 36.5(D+4)(D+4)
10Dn10Dnd mol·L-1D. mol·L-1 182.5182.5C.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dMV+2 240 mol/LB.1 000VdMV+2 240 mol/L
C.1 000 VdMMV+2 240 mol/LD.MV224(V+01d)mol/L
答案B
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V4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答案125a36V mol·L
3.一定量的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100 g水后,其质量分数为28%,体积为125 mL,则浓缩后的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B.4 mol/L
C.5 mol/LD.625 mol/L
答案B
1.有关定义式的计算(1)注意溶液中各量间的关系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V溶质的物质的量÷cB×cB溶液的体积×ρ÷ρ溶液的质量。(2)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n=mM=VVm=NNA。2.有关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计算原理:稀释和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1)对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w1=m2·w2(m表示质量,w表示质量分数)。(2)对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V1、V2的体积单位一致即可)(3)对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总V总=c1V1+c2V2(c1V1和c2V2分别是混合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c总V总是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V总可由两溶液的质量和及混合溶液的密度来求)。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w
(B)=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者之间要进行换算,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溶液的密度已知,因为溶质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可通过n=mM换算,而溶液的质量与体积要换算只能通过密度,具体转换关系如下:
1.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由于渗透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A.020 mol/LB.025 mol/L
C.04 mol/LD.05 mol/L
答案C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S=w100-w×100 g
(2)25mV mol/L(3)025 dw mol/L(4)4cd%
3.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00 mol·L-1
【例3】(2006·全国Ⅰ·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解析要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一定注意溶质的组成情况,如1 mol·L-1的NaCl溶液中,c(Na+)=1 mol·L-1,c(Cl-)=1 mol·L-1,而1 mol·L-1的MgCl2中,c(Mg2+)=1 mol·L-1,c(Cl-)=2 mol·L-1。溶液本身的浓度与所取该种溶液体积的大小无关,如取1 mol·L-1的NaCl溶液100 mL和500 mL,其中的各种微粒浓度均相同,但微粒数目却是不同的,因为微粒的多少由溶液体积和微粒浓度的乘积决定,即n=V·c。根据电解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c(K+)+3c(Al3+)=2c(SO2-4),所以有
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答案C
8.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Cl(气)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000Vρ22 400+365V mol/L
B.Vρ22 400 mol/L
C.Vρ22 400+365V mol/L
D.V224 mol/L
答案A
第四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一章分课时)1.2.4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
【知识衔接】
1.溶液是、、的,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溶液组成可以用 来表示,公式为 ;若溶液中某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问题引入】
参照课本图1-16,体检时总胆红素、甘油三醇等指标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的?
学案导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2符号:。
3表达式:。
4注意事项:。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根据基本公式的计算
例1把标准状况下,0.224LHCl气体溶于水中制成1L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关于溶质中微粒间的倍数关系得计算 例3下列关于0.2mol/LBa(NO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A.2L溶液中含有Ba离子0.2mol B.2L溶液中含有NO3离子0.2mol C.0.5L溶液中Ba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0.5L溶液中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例4在aL磷酸钠溶液中,含bmolNa离子,此磷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课后练习
1.1L 1mol/L NaCl溶液表示
A.溶液中含有1mol NaCl
B.1mol NaCl溶于1L 水中
C.58.5g氯化钠溶于741.5g水中
D.1L溶液中含有58.5gNaCl 2.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L氯化钠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NaCl溶液
B.75mL 2mol/LCaCl2溶液 C.150mL 3mol/LKCl溶液
D.75mL 1mol/LFeCl3溶液 3.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的正确含义是
A.在2L水中溶有80g的NaOH
B.80gNaOH溶于水配成的溶液
C.每升溶液中含有80gNaOH
D.每2L溶液中含有80gNaOH 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A.含4gNaOH的溶液1L
B.含0.1gNaOH的溶液1L
C.含0.2molH2SO4的溶液0.5L D.含19.6gH2SO4的溶液1L 5.2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出其中50mL,则这5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mol/L
B.0.2mol/L
C.1mol/L
D.2mol/L 6.从2mol/L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离子为3.55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A.25mL B.50mL C.12.5mL D.0.025mL 7.用等体积0.1mol/L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和硫酸铝三种溶液中的硫酸银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8.VL硫酸铁溶液中含Fe3+m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在标准状况下,将盛满氨气的试管倒置于水中,当试管中充满水时,立即取出,此时试管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10.把50mL 2mol/L CuSO4溶液和50mL 1mol/L Fe2(SO4)3溶液混合,需加入2mol/L的BaCl2溶液多少mL才能使混合溶液中的SO42-全部沉淀?产生沉淀质量多少g?
第五篇:铁及其化合物学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2HClO
====
2HCl
+
O2↑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的单质
1.铁元素的存在及使用
(1)铁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过渡金属元素;铁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变价金属元素。
(2)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
形态(陨铁)存在,但主要以
价和
价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3)工业炼铁的原理(以Fe2O3为例)
3CO+Fe2O32Fe+3CO2。
2.铁的物理性质
铁有
性、性、性,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铁还能被
吸引。其熔、沸点较,熔点:1
535
℃、沸点:2
750
℃,密度:7.86
g·cm-3。
3.铁的化学性质
(1)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举例
Fe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Fe与Cl2的反应:
2、Fe与O2的反应:
3、Fe与S的反应:
Fe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2SO4)
Fe+H2SO4==
Fe与盐溶液反应(CuSO4)
Fe+CuSO4===
特别提醒 铁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上称之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结论:Fe在反应中作
剂,遇到较强的剂(如Cl2等)生成价铁的化合物,遇到较弱的剂(如稀硫酸等)生成价铁的化合物。
(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装置
操作现象
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
声,证明生成了
实验结论
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提示:湿棉花的作用是受热时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
物质
氧化亚铁(FeO)
氧化铁(Fe2O3)
四氧化三铁(Fe3O4)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铁的价态
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稳定性
与CO、C、H2反应
用途
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与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的原料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和Fe(OH)3性质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物质类别
颜色状态
溶解性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稳定性
3、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显,试管中有,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
向上层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Fe3+Fe2+
4、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反应原理(离子方程式)
Fe3+
加KSCN溶液
溶液呈
Fe3++3SCN-=
加入NaOH溶液
产生红红褐色沉淀
Fe3++3OH-
=
Fe(OH)3↓
Fe2+
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溶液呈
加入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最后变为
Fe2++2OH-
=
Fe(OH)2↓
4Fe(OH)2+O2+2H2O=
Al3+
NaOH溶液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NaOH溶液至过量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Al3++3OH-=Al(OH)3↓
Al(OH)3+
OH—=
AlO2—+2H2O
第二节金属材料
1、合金定义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特性:合金与成分金属比:熔点、硬度、具有更多优良的物理与机械性能
特别提醒:合金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3、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铝是地壳中含量的金属元素。
4.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等,密度较,质地。
5.铝、氧化铝的性质
(1)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铝片,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铝、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一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铝片,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都有
试管②中铝片溶解,立即产生无色气泡,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都有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6、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是由
原子、分子、离子
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是按一定微观粒子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表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等于其
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