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新课堂的“实效”之音
聆听:新课堂的“实效”之音
——回首温州市吴孔裕名师工作站第三次学习活动
语文,是一种诗意的人生;研修,是一种成长的基石。2013年5月17日吴孔裕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跟随省特级吴孔裕老师来到西子湖畔,参加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实效新课堂研讨观摩会。千山万水后,真切明白不枉此行,课堂的真情演绎,精彩的学术报告,让我们再次感受大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厚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的“实效”是教师们迫切的追求,在“全国小学语文实效新课堂研讨观摩课”的引领中,让我们静静聆听新课堂“实效”的声音——
一、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转变
当前教育改革呼吁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更多关注教学价值问题,而教学意识更多地是关注教学技术问题。课程意识其实是对教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实现自身、学生和教材三方面的超越。而不是一如既往把“教材”当做圣经,循规蹈矩,不关乎人本身,死板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次学习中,江苏省特级周益民老师的《一起看声音》及浙江特级张祖庆老师的《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的课堂展现为我们教学意识的转变做了典范。《一起看声音》一课,周教师选择同一主题的儿童诗组展开教学。在童趣、诗情的课堂中,老师自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关于声音的描述,慢慢品味语言的妙处,这种欣赏不是通过理性的讲解,而是感性、体悟的自然渗入。课堂中妙趣横生,诗意流淌。这是教师高湛的教学艺术所展现的美丽课堂,更是教师强烈课程意识烛照下的创生课堂。《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一课,教师创编课程资源,将《只有一个地球》、《不羁的思绪:阿西莫夫谈世事》、法国纪录片《家园》片段、《南方周末》之《美国环境首席科学家谈中国环境》等资源重组、创编,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培养理解品析内容、获取资源信息、提升言语表达等阅读能力。
当然,所谓的课程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创编,它更需要教师关注人的本身,用心思考“我们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名师的课堂,为我们树立课程意识,追求实效课堂打开了一扇窗。
二、文体不同到教法不同的关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入编了各类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童话、寓言、神话等。不同的文体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模式执教不同体裁的文章,必然偏离教学意义的初衷。在这次学习中我们领略到名师们对不同文体的敏锐感及教学的实效感。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匆匆》,这是一篇经典散文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抓住本语言特点引领学生揣摩品读领悟,一个个“叠词”如流动的音符在课堂里奏响美妙的乐章,无需太多的理解,无需太多的解说,就这样轻轻地、轻轻地读着,品着,蕴含在文本中“言”和“意”深深地影印在学生的心中。如特级教师魏星的《伊索寓言》一课,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让学”的真正姿态,更让我们体会到寓言就应该这样上。这一堂课中,魏老师仅仅抓住“寓言”这一文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这三篇寓言相同的地方:文章的内容都比较短小;故事结尾都讲明一个道理;题目都是xx和xx;故事内容有意想不到的地方;讽刺了有些人的自私,教育我们。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明白寓言故事独特的言语特征,并模仿创编寓言故事。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心灵亲历的过程,言语的习得必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再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魅力》一课,这是苏联作家布霍夫的一篇小说。教师面对这样的文本,紧紧抓住小说的文本特点,引领学生聚焦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去阅读、思考。整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提炼最有价值的问题“卡佳为什么一定要买,最后却要卖?”此问题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将其余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迎刃而解。课堂之后又留给大家深深地思考:“谁错了?新困惑?新见解?”没有唯一的答案,一切只在自己的心中。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名篇,文体不同,但都承载着的其各自的教育教学价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这些文本发挥最佳的教学实效,其必然需要有不同文体不同教法的意识。往往有了强烈的意识,就会有自然的行动。追求“实效”课堂,漫漫之路,可从这里起步。
三、内容理解到语言运用的走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我们工作室的导师吴孔裕特级教师早已走在“语用型”课堂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以“文本”为依托,紧抓“语言运用”一线,必然牵引我们走向语文的真正大道。在本次“实效课堂观摩课”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性,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当然,此时的语言运用不是曾经的机械语言文字训练,此时的语言运用是在人性的基础之上,是一种自然的言语探索,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书写,是真正走在“语文回家”的路上。
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理想的风筝》一课,他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概括这篇课文写了“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四个故事,并以明白作者是以故事来烘托人的写法;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巧妙的构思,如故事发生的不同时间,故事内容的长短安排,故事的内在联系,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按照我们的导师吴孔裕老师所说:“《理想的风筝》是以写作的视角精心构思阅读教学的思路,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指向写作”。这样的教学是站在新课改理念的高度所预设的深度课堂,让聆听者再一次明晰了语文教学大方向,并让我们从中吸取教学营养输送给学生。
再如特级教师林莘的《颐和园》一课,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移步换景”的方法将游览的景点展现在读者眼前。林老师在课堂中用亲切自然言语引领学生漫步在“颐和园”的美景中,更徜徉在美妙的言语时空里,让学生关注文本言语,体味字词运用的精妙、准确,体会语言的变化、美妙,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只关注景色美的理解与感悟,而是细赏景点,且品味语言,学习方法。课堂内外洋溢着景美,情美,言更美。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呼吁“让语文回家”。而语文的家又在何方?我以为,语文的家是在言语的世界里,只有聚焦文本言语,打造“语用型”课堂,我们必将踏上语文的回家路。
因为语文,我们相聚烟雨杭城;因为语文,我们畅谈诗意情怀;因为语文,我们描绘言语人生。课重重,意深深,停留的刹那,怀想的绵长„„语文的路上,我们又将开始新的旅程,聆听课改的声音,朝着“课堂实效”的方向,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温州市吴孔裕名师工作站第三小组 肖云望 供稿)
第二篇:聆听自然之音作文700字
聆听自然之音作文700字
雾亦蒙蒙,雨亦蒙蒙。青山绿水朦胧,在水雾缭绕之中,白云蓝天便隐藏在一片水雾后——
下雨天,我的心惆怅,像是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雀,孤独无助。前路茫茫于雨丝中,无法望其尽头。人生之路亦如此吗?茫然之中,徘徊依旧。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忧郁之气中透着一丝苍白,无力的寻找,无力的回头。失意的我,回首前尘往事,欢笑与泪水杂糅,希望似乎应该有的。
支支雨箭射于水面,荡起涟漪泛在心湖,时而纤纤细雨柔和地轻抚着湖水,时而倾湓大雨猛烈地拍击湖面。浑浊的湖水于是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荡涤中渐渐澄清起来,清得自然,清的纯美,清的纤尘不染,清得纯真无邪。是什么力量使它生机焕发,使它春意盎然?
污迹斑斑的草叶儿热烈地欢迎着纤细的雨丝,但不可否认的是,草叶在细雨纷纷中再一次将碧绿释放,充满活力与朝气。雨的荡涤下,草叶儿获得了新生。是什么力量使它愿意接受心灵的洗礼?
雨过天晴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候了。条条光束似利剑一般穿透浓厚的层层乌云,如和煦的春风安慰受伤的心灵,又似醉人的芳馨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黑色的天幕被剪得七零八落,一会儿便烟消云散了。湛蓝的天空重现明亮的光辉,那样澄清亮丽。掠过天的鸟儿在嬉戏,在歌唱,在舞蹈。悦耳的歌声动人心弦,优美的舞步令人赞叹不已。
一座绚丽的彩虹斜挂在天之涯,一条澄清的小溪,流淌在地之边清雅朴素……
葱郁的绿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躯,倾诉着遥远而美丽的梦。清新的空气中清香的花香悠悠的飘来,驱走了心中的惆怅。清脆的鸟语徐徐传来,赶走了忧愁,令人听之动容。
又是什么赋予了万物勃勃的生机?是希望之音,是自然之音——
心儿笑了,那样的甜,如花的笑靥使彷徨的灵魂看到了希望。
我爱那雨雾缭绕的自然,爱听那自然之音,爱享受那希望之音!
我爱你,自然。
第三篇:聆听课堂声音
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2、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
3、更有甚者是听而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什么是倾听?《现代汉语小词典》注: 倾听, 细心地听取(一般指上对下)。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 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诱发兴趣,激主动参与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12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3、选用身边的素材
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估计”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豆子,随便抓一把,先估一估有多少,再数一数,还让同桌学生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倾听欲望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运用多样的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几个学徒修补椅子的事,分别模拟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的旧椅子承受推拉的情境,在学生个个捧腹大笑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斜着钉成三角形的椅子不会摇摆,而其它钉法的椅子修补后还是会摇摆呢?”“钉椅子”这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要求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组织引导,点细微之处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规范倾听行为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学会倾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 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师: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谁能解释的更清楚一些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细听同伴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在(1)班讲评时,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三、激励评价,树名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持之以恒,促课堂生成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更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课堂生成。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更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心声,教育就是如此,如果每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若都能用心去倾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听到更多真实而有灵性的声音;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和诚意,把这些声音放大,与学生分享、讨论,就一定能让其更和谐、更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更是一种尊重。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数学课堂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2013年6月31日
第四篇:实效课堂之我见
实效课堂之我见
——《实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心得体会
灵宝市故县镇中心小学佘英歌
7月17日——7月18,我有幸参加了在市立体声影剧院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实效课堂和新课标导向培训会。通过聆听赵志祥、熊生贵、韩军、吴琳四位资深专家的讲座和示范课,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路前行。现将我这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所以才会有名师说“对于一节课来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对于一堂课来说,则只用了15分钟。”所以,在课堂上,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设计,还是在一些教学细节上,“旁观者”们看到的只是挥洒自如,只有“当局者”才知道,在课堂上轻松随意后面,教师为了准备这一节课该付出多少的心血——何况,还要知道怎样的准备、怎样的设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远的目标。所谓的“有效”,我想就是备课时候备的东西能用上,不至于让备课与上课脱节。所谓备课就是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关键还在教师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研究教材,进行“课标”和“教材”的整合教师在备课时,应以课程标准为教学活动的指明灯,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而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形成能力的资源,所以又要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大方向的准确性,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学生,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整合有人说:“最佳的课堂是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角。”教学中,教师要如导演般尊重主角的个性,让他们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演出自己的特色。如对性格活泼、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的教学设计以学法指导为主,准备讲课时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设计了课堂抢答、想象表演、质疑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对性格内向、学习认真、成绩中等的学生,设计边学边放的方法,准备把讲课的重点放在对难词难句的理解,举三反一的练习上,使他们切实把握知识的内涵,以达到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的目的。对自卑感强、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设计为以教师的“教”为主,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地讲解,以达到教给学生夯实基础的方法,并通过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喜欢上学习。
二、努力读书,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听了专家们的示范课,深深为他们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深厚的文学底蕴、漂亮的板书、生动的描述、机智的引导、生动的表情、动情的朗读„„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无穷魅力。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教师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读书,只有教师热爱文学,才能教育学生热爱文学。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的和间接的积累,才能解决写作之源这个关键问题,学生提笔作文时,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感染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
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悟人性和人生,然后产生创作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也是除知识的积累之外的人生的积累。有一句话叫“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此乃都是看书积累的经典名言。作为语文教师要为教学做准备,注重多方面收集整理,探索丰富的教学资料,从教学论文、教学新点、学生习作、课堂实录、精彩时文等方面做积累,给孩子们更多的引导。
三、创造氛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今,学生被提到了学习中主人的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应转变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应大胆退场,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主动去学。
在新课程面前有些教师却顾虑重重,担心放手让学生学,怕他们学不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心里总不踏实。须知“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取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使之终身受之不尽,对于学生来讲,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转变自身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自己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应处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还应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良好,如微微的笑容,鼓励的眼神,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四、扎实训练,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就是“学语习文”,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上,语文课上就要讲“字、词、句、篇”,就要训练“听、说、读、写”。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读的句子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通过有效教学研讨,我们力求把字词句的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引导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在读中感悟,把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努力做到指导到位,训练扎实,读得充分,说得透彻,力求深入浅出,尽量不求甚解。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语文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地认识,也更加认识到“简单”语文的含义。同时我还会牢记: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我们教育生涯的幸福取决我们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
第五篇:立足课堂 追求实效
注重教学细节
追求课堂实效
——浅谈如何打造农村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朵什乡松林初中 马海龙
(2014年4月18日)
所谓“高效课堂”,在我认为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困惑。下面,我就结合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及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实践,谈一下我对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浅薄认识。
一、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相长,老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赏识,哪怕是一个微笑或一个肯定的眼神。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有所收获,有成就感。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共同提高、进步。从而有效的彰显出其学习主人翁的地位。
二、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有备而来”,方能“成竹在胸”。对于教师而言,备好课自然就成了上好课的首选之举。
在备课前首先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认真研读对每一章节知识点教学的要求,明确每一章节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知识体系,联系每章节的内容和训练重点,进行构思备课。为备好课,应努力做到细读教材,对上下两册教材内容都要了然于胸。课后的习题及配套练习册我们也都要仔细做出答案(包括一题多答),弄清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法、学法。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备问。其实要想课堂的效果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只言片语、每一个知识点的衔接过渡都要仔细推敲,使其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自然天成。既能让教学环节紧凑,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思维的启发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力求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力求为学生思维发展服务。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凸显思维的深度,要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恰到好处。在备作业时,设计的作业题要求有拓展、有延伸,力争做到“六不做”:重复的不做,不考的不做,太简单的不做,太陈旧的不做,含金量太低的不做,阅读量太大的不做。这样才能贴近考点,学生才会有所提高。从而做到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才有意思,课也上得得心应手。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课前导入,先声夺人。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就要设计好的导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如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课堂处于一种有利于教师调控的状态,为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本节课有关的实际数学问题,或利用视频短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形象直观地导入等等, 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全班互动”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激发潜能,共同发展,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全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产生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定会高效。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如何将来自不同途径的多种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再利用有限的时间传导给学生,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弥补着以往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和不足,这样的课堂使学生耳目一新,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形象直观地接受诸如三角形的全等、图形的平移等知识。
五、培养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相对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对接,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以上仅仅是本人对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说的不对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