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论文]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矗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手》(六年制第九册》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描写和刻画了陈秉正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爸爸的手》、《妈妈的手》等为题仿写一个片断。一学生以《妈妈的手》为题作了这样的仿写:
“什么事都难不倒我妈妈的那双‘万能’手。就拿打毛衣来说吧,妈妈从来不买毛衣,而是用她那双‘万能’手来织毛衣,妈妈编织的毛衣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大方,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她那双‘万能’手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会儿的功夫,许多香味扑鼻的菜就上了桌。展现在客人眼前的有正宗川味,有闻名遐迩的广东菜„„不但花样很多,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客人们都称赞妈妈那双‘万能’手。我为妈妈那双手感到骄傲和自豪!”[!--empirenews.page--] 读了这段话,我们感觉到是一个成功的片断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这就是小作者仿写成功之所在。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第二篇:仿写是作文训练的好形式
仿写是作文训练的好形式
四川省汶川中学初中语文组 范 玲
学习语言一定离不开写作。写作既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手段。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呢?途径很多,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最为普遍的途径是在强调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抓好多写。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抓好多写呢? 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担子,让学生用最简易的方法学会作文?我认为:就初一学生学写作来讲,我的经验总结是仿写。仿写正是阅读与写作的交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从不知不觉中也让学生学会了语言表达。让学生尝试到写作成功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设计了一条中学生作文训练“链索”,链子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模仿。他本人把仿写用于学生写作训练的第一步,收到了卓越的成效。
所谓仿写,即让学生读文章后,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甚至语言,再加自己的内容,想象,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仿写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倡模仿,培养激情
模仿是引导学生写作起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模仿是古人的有效学习方法。古人写诗,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因此,我们要说,模仿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模仿有时是文章结构的模仿,有时可是某种写作手法的模仿,有时是选材立意的模仿,有时是句式的模仿。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还刚刚萌动的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许多歌星的歌一唱就会。我们正好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来引导他们仿写。
二、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是仿写的范本
仿写向谁模仿?朱熹曾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自教材和优秀习作。老师应给学生搭把梯子,即从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素材,运用素材,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就是很好的范文。
教材中的文章、学生的优秀习作各有特色,学生每读过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达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
针对初一学生作文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叙述一件事上,文章缺少事件过程的描写,景物的描写,细节的描写,读来空洞乏味这一现状,我常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优秀习作点评中引入片断作文训练,现学现用,进行模仿写作。教朱自清的《春》,老舍《济南的冬天》,等写景的美文,就指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写景技巧进行写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精确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顺序,写出层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下面就是一位同学学了《济南的冬天》后仿写的作文《阿坝的冬天》片段:
“设若单单只有雪,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小地,四面被草原与小丘环绕着,河水、树木、房屋,安适地睡着,只等着春天到来。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草地上呢,更妙!雪像一层地毯铺在地上。如果你将雪轻轻刨开,会看到一片枯黄的草,把这些枯草翻开,会看见嫩绿的一片,这,就是新草。你会惊喜:小草竟能在这么冷得天气下生长!在你喜悦的同时,请别忘了把枯草盖回去,这些小草是受不住冻的!”
这是个语感不太好的学生,平时作文在班上是中等水平,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写不细,写不长,语言直白干瘪。经过了几次训练后,写作大有长进,知道用修辞手法,知道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写,写作的兴趣也浓厚了。
同样,学了七上第二单元写人的文章,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写人的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外貌、个性化语言、动作,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表现其精神品质;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等等。我布置了这样一次片段作文训练:我与学生一起,用上本单元学到的写人方法,写出班上的一位老师或同学的个性特点,不要出现其姓名,文章在班上交流,同学们听了文章后,猜出写的是谁,根据大家所猜的人气指数来给该生作文评分。结果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让学生课后去写,一定要好好观察,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他(她)来。我也以学生的数学老师为对象,进行了片段作文。结果在作文交流课上,学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这样投入过。学生笔下的人物真是活灵活现,个性突出,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从我的片段作文中,再次进行了仿写。学生从中体会到原来文章并不是这样难写的,我也会写人了。
下面是另一位同学学习马及时的《王几何 》后写的片段作文,描写对象是她的班主任。“他最富活力又特幽默。上课铃响了,他抱着教科书,拿着教鞭,像大鸭子似的,左摇右摆大步走来。开始上课了。讲到高潮时,老师蹦得有三尺高,一不留神,差点摔倒。2 我不禁想哈哈大笑却又不敢。他油光光的头发四处飞舞,光亮亮的额头亮得我眼花,不大不小的眼睛里含着笑意。讲累了,他一屁股坐到多媒体柜子上,端起他可爱的小黄人儿卡通杯,喝一口水,又接着用他四川话与普通话的结合体,滑稽地讲着一堂让我们捧腹大笑的课。
这就是我们搞笑有趣,活力四射的老师!”
就这样,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体验到写作的成功。仿写练习,不但不会压抑学生的创作思维,反之,有助于学生创作出更出色的作文。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但应指出的是:
(一)不是课文和学生优秀习作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段首排比式安排材料,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或是细节描写传神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进行仿写。仿写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例可仿。如用《济南的冬天》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训练学生用总分总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二)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模仿绝不是抄袭,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第三篇:仿写是作文教学的捷径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捷径
摘 要:仿写是解决一些学生“起步难”的最佳方法,是由知识的吸收和积累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学教材入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模仿的极佳范文,教师应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经常引导学生做仿写的思考和训练。
关键词:作文;仿写;方法;技巧
每位语文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场面:学生一看到老师抱着作文本进教室,马上“唉”声一片。学生最头疼的是写作文,老师普遍觉得最难教的也是作文。教师布置了作文并认真指导后,学生明白了要写什么事、该怎样写,可就是写不出来;心里明明想得挺好、很感人,写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就是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觉得学习写作干脆没啥用处而不爱写作文的,造成一些学生厌写的根本原因不是思想认识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甚至根本没有入门,一些学生“起步难”。而作文之法,仅靠教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该由学生从对范文的模仿去求取。仿写,是解决一些学生“起步难”的最佳方法。
人类具有模仿的天性,儿童最初获得知识主要通过模仿这种方式。米德认为,社会角色和行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获得的,因而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辞海》“模仿”条里解释说:“从文学的角度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效仿先进的榜样,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也就是说,文学模仿是由阅读通往创作的“桥梁”与“阶梯”,是打开创作之门的“敲门砖”。古往今来,名家效仿的名作不胜枚举。
不难看出,模仿是由知识的吸收和积累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学写作文,必须有一个由机械模仿到灵活模仿,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模仿是形成灵活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把从大量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尝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逐步掌握表达的要领,并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表达技能,这一点必须要认识清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仿写的训练,也才会去认真地阅读课文。
好些学生在作文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机械地套用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句式或表达方式的,这表明学生的模仿力是旺盛,他们有模仿范文的愿望,这是作文教学尤其是仿写训练的有利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引导学生多做仿写的思考和练习。
中学教材入选的篇目,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并精心编排的经典文章,它们文质兼美,是学生模仿的极佳范文。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每篇课文在写作上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及时地、明确地指出来;不论是写人记事和写景抒情的文章,还是说明、议论的文章,每篇课文都应有不同的仿写内容和重点,经常引导学生做仿写的思考和训练。要让学生懂得,模仿的前提是必须将范文吃透,把握其中的技巧,进而结合自己表达的需要加以运用,每一节课都争取让学生有一点收获。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么,仿写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仿写呢?
一、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的谋篇布局、文章结构
吴晗的《谈骨气》在新课标教材中虽然已经被删除,但仍然是学生学习写议论文的最佳范文。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巧妙地引用了大思想家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紧接着纵观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把“有骨气”上升到民族传统精神的高度来议论,然后作者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地解释了中心论点,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可以要求学生完全套用《谈骨气》的文章结构,来《谈诚信》《谈理想》。
二、模仿表现手法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关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是学生学习外貌描写的经典范例。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中时,勤劳、朴实、善良、温顺,是一个身体健壮、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的年轻女子。第二次出现时先前的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说明人生遭受惨重打击,精神上也受到刺激,但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第三次出现时,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显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三次外貌变化巨大,学生完全可以借鉴描写人物外貌的变化。
三、模仿范文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精美的遣词用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作文文采倍增。“有文采”也是高考作文加分的一条重要标准。最富有表现力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首选比喻的排比句。
四、模仿是手段,使学生学会写作才是目的
没有模仿犹如缘木求鱼,但一味地在模仿的轨道里原地踏步,那是“西施效颦”,仿写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基础与过渡性的作用。
仿写,是解决一些学生“起步难”的重要环节,远胜于教师的说教。这正如书法上的“描红”。临诸家帖,不单为其形似,关键取其神韵,形成自家风格;仿写,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硬套范文,而是向名篇取法,取其精髓,化为己有,灵活运用。只要善于指导学生做好仿写的训练,就一定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编辑 鲁翠红
第四篇:作文仿写教学设计(定稿)
“行动”类记叙文仿写教学设计
阳春市圭岗中学
叶源宗
一、教学内容
仿《紫藤萝瀑布》(以下简称《紫》)写“行动”类记叙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行动”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环节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
导语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紫》这篇课文,谁能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说出来呢?(学生回答)very good!谁又能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写出黑板呢?(学生板书)太棒了!大家都很清楚、很熟悉这篇课文,但话又说回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呢?(学生回答:首尾呼应,内容和形式浑然一体,简直无懈可击。)好!这样好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类的记叙文的写法,我们得好好学习它,大家有信心学到吗?
(板书1:仿写)
(二)出示投影1 紫藤萝瀑布: 人物:我
地点:路经的一个地方 事情:看见一丛紫藤萝 心动:花的生命力(主题)
思路:(路过)——观赏——感想——(继续行)结构:一气呵成,首尾呼应
(三)点拨
导语2:在日常生活中,你总会遇见一些人、事或物,当他(它)勾引了你的眼球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看个究竟。看清楚、想明白(心动)之后,你会继续走你的路。对吗?(学生回答)好!这就是我们说的“行动”类作文的题材。我们不妨以下面的一个题目,仿照《紫》把刚才所说的过程写下来,它定然会成为我们的一篇漂亮的文章。
(四)出示投影2:
仿写(任选项一题)题目:①牵牛花
②一棵小树
③捡破烂的小女孩
要求:
1、模仿《紫》的思路、结构(开头照抄课文,结尾用“我继续走我的路”的形式);
2、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
3、字数400以上。
(五)出示投影3:
材料选择(情境设计):
①你路过一个地方,猛然看见一枝(一丛)鲜艳夺目的牵牛花。你停下来观赏,你有了一些感触,并从中得到了一点体会。观赏后,你带着这种心情继续前行了。
②你路过一个地方,一棵与众不同的小树把你吸引住了。你停下来观察(比如看到:它的根露出土面,却又牢牢地扎在土里),你有了一些感触,似乎明白了什么……
③一天,你正在上学,看见一个正在捡破烂的小女孩。她的样子把你吸引住了。你走近她,打量她,问她(比如“你戴的花环很漂亮呀,你为什么在这里捡破烂呢?”)在观察和交谈中,你有了一些感触。之后,你带着这种心情继续上学了。
(六)学生仿写
(七)教师点评
①课堂内当面点评(对课内完成的学生和那些“临界生”)。②课后书面点评。第2课时
(八)类型延伸
1、导入
导语3:作文簿已经发回你们手上了,大家觉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仿写怎么样呢?(学生回答)这说明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类作文(题材)的写法,写得还不错。我们可以把上节课的作文类型归纳为“触目——心动——行动”型(板书2)。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熟悉、巩固这种写法,并加以提高,以达到熟练掌握。好不好?这节课练习的类型可以概括为“行动——想——行动”型(板书3)。这种类型作文更普遍、更灵活,我们一定要掌握好。
2、出示投影片4(1)命题
择下面话题之一,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①攀登 ②礼物 ③声音 ④感悟
(注:均为中考作文题,其中①②③为早年广东省阳江市中考题)
(2)情境创设(材料选择)
①做练习时,你遇上了一道难题,苦思不得其果后,你便放下了手中的笔。这时,你想到了一次登山的经历:才到半山,双腿不愿再动了。你坐下来歇息。这时,你看见一只蚂蚁在顽强地搬食物。看着看着,你顿时感悟:顽强的意志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你拔步往前,终于登上了山顶……想到这里,你又拿起了手中的笔。
②有一次,你顶撞了老师,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妈妈劝导你:向老师道歉就没事了。为了更好地沟通感情,妈妈想买上一点礼物陪你一起去。到商场门口,你却犹豫着:买什么东西好呢?后来想到:登门道歉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快拿起笔来写吧,题目便定为《最好的礼物》。可是,勿忘啊,仿照《紫》的结构(思路)。] ③假日,你一个人在家。正闷时,电话铃声响了。可是,才响了没几下就停了。你猜想:是谁打的电话呀?猜着猜着,你的烦闷就不见了。这时,你忽然发现:一个电话可以解除一个寂寞,哪怕是几声铃声也好。于是,你拿起话筒,电话铃声在婆婆的屋里响起了……(开头:铃~~~电话响了三四下便停了。结尾:铃~~~电话铃声又响起了——响在婆婆的屋里,甜在婆婆的心上。)
④你负气离家出走了,是因为放学回到家,妈妈还没有做好饭菜给你吃。在路上,你抵不住饥肠的难受,荡进小卖店想买点饼干充饥。你尴尬地搜索着衣袋。“怎么?忘了带钱吧?不要紧,你先吃着吧。看你饿得这个样子……”店主慈祥、友善地说。“妈妈没在家么?……”没等她问完,你的泪水便掉下来了。你把事情讲了出来,并且很有礼貌地谢了这位阿姨。这时,阿姨对你说:“你谢我什么呢?我才给了你一点饼干吃。可你妈妈却给你煮了十几年吃了,你应该好好感谢她……”听了阿姨的话,你点了点头。你感悟到:是啊,母亲是最值得感谢的人!于是,你高兴地回家了。……
3、学生练习写作
4、评讲
七、本设计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行动”类记叙文题材十分广泛,它涉及到记人、述事、写景,而学生又往往难以写好这类作文。主要表现是:平铺直叙,不能做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习作平淡无味。
2、教材是作文的典范(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是个例子)。
3、人类活动从模仿开始,“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最好开端。
八、附:板书设计
仿写
1、“触目——心动——行动”型
2、“行动——想——行动”型
第五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 论文初稿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
作者:马玉洁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 指导教师: 王鹏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0—1班 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论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为例,实行读写结合,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作文教学的心态,走出将“模仿”与“抄袭”混为一谈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创新”。
关键词:仿写;作文教学;创新
人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处在不断模仿的中。我们模仿自然界中的鸟发明了飞机;模仿水中的游鱼发明了潜艇和轮船;模仿黑夜里的蝙蝠发明了雷达。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那么什么叫“模仿”呢?“模仿”就是学模仿样,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那么“创新”又是什么呢?创新就是创造,它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和调节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产生出从未有过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为例,实行读写结合,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文,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作文教学的心态,走出将“模仿”与“抄袭”混为一谈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创新”。
一,仿写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童话,让学生仿写,这是一种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这则是深层次的创新。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此话告诉我们仿写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仿写应以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或者优秀的考场作文为范例,这些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章法技巧,都堪称典范,摹拟这些范文,可以对学生有一种直观的现身说法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从范文中找到学习的拐杖,使他们构思时不再感到抽象,其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何谓“有文采”?有的说,文采是漂亮的词句,华丽的行文;有的说,文采是一种韵味,一种气度;有的说,文采是思想和语言的完美融合,是作者心声激荡读者心弦的旋律。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情感的依托和凭借。自然,一篇有文采的文章决不只是华美的语言,但一篇有文采的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却是语言。要么清丽温婉,要么灵动飞扬,要么含蓄蕴藉,要么热情奔放„„优美的语言是文章引人注目的最初的亮点,是学生的语文功底的最好的诠释。过好了语言关,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可是,学生作文时,往往语言贫乏,陈旧,辞不达意,重复罗嗦,滥语套话比比皆是,遣词造句生硬呆板。如何使学生的语言由贫乏变得丰富,由低俗走向高雅,由混乱趋于规正?仿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仿写的作用
1、整理写作思路
作文教学中一篇文章的孕育到完成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作思路。没有阅读的写作,就是“缘木求鱼”,就是没有鲜活,没有针对性,没有写作的“泉眼”。只有在阅读中,才找到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活水滚滚而来,才有积极而准确的构思。这也是构思来源的一种途径。
2、积累写作素材
(1)词语积累 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积累丰厚词汇量,有文采,并且力争要做到新颖、别致。又能玲珑剔透。为此,在阅读中让学生养成勤奋积累词汇和语句的习惯,便成为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相信,打好了这项“为米之炊”的“物质”储备,成为巧妇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2)引用积累
古人已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箴言,对今天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不间断地通过背诵一些精美诗文片断的训练,进而强化他们的诗文审美意识,涵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于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仿写的要求
1、日积月累,勤读多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读是写的基础。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热爱生活,品读生活,感悟生活。用你独具的慧眼去把这个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你敏感的心灵去体悟那些恩恩怨怨、平平淡淡、凄凄惨惨、缠缠绵绵;用你灵动的笔触去捕捉灵魂的悸动,自然的呢喃。我们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看得多,能记住的却很少,那么,把那些打动过你的东西记下来,把那些文采飞扬的语句或语段摘录下来,随时翻翻,烂熟于心。这样,就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了。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降临的瞬间,你要把那些酸酸甜甜的感觉诉诸文字,一句两句,一段两段,甜蜜的忧伤的,妩媚的羞涩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你最真实的心迹,最能打动人心。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2、模法移情,模材取思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范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而取材是习作中第一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至关重要。但学生对该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行习作手足无措,给了他们一个主题,冥思苦想,第一笔总是下不了手。模仿课文中的取材,是给了他们一根拐杖,让他们能够有所依靠。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凤姐的“辣”?教师概括总结学生的回答,不仅主要从正面凤姐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还从贾母对凤姐的介绍,林黛玉看到凤姐后的心理活动中凸显出凤姐的“辣”。那么我们在描写人物特点的时候应该向这篇文章学习些什么,怎样才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学生讨论,教师点明了以后,让学生模仿着来写写班级中的某位同学,塑造一个同学的形象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3、仿中有新,破旧立新
仿写最忌千篇一律,学生往往只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到其中的一面。如果能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往往回独辟蹊径,有新的发现,使仿写不会停留于机械的僵化的模仿。
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作文的翅膀,但想象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需要以实际生活作依据。一些课文精练含蓄,这就是学生思维的驰骋提供了空白点,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补充仿写。如莫泊桑《项链》中的开放式结尾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玛蒂尔蒂以及她的丈夫在还完债务后知道项链是假的又会去做些什么?她们的亲情、爱情、友情是不是会受到另一番冲击?
二、创新
创新作文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含有与时俱进的因素,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作文起用独特的阶梯式教育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学会文章架构的方法,学会潜词造句的本领。创新作文启发进行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它是培养学生成为作家的摇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国家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新作文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蕴而生。它采用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生写作激情,展示学生写作才华,圆学生作家梦想。
(一)创新的策略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巨大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把握创新时机,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所读,所闻和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要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新颖的看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辨解,从中把握课文的精华,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有途径地解决问题,并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活跃自己的思维,从而产生探索、创新的愿望。
2、鼓励质疑,启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科学品质,是创新的突破口,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能够质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在阅读过程中,脑子要转起来,思维要活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大胆设想,大胆质疑。
3、创新立异,拓展创新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方而进行思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和空间,以便进行多项拓展思维训练。例如:我在教《伤仲永》一文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仲永受教育的环境有哪些不足?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仲永本身、仲永的父亲、仲永的乡亲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伤仲永>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善于创新立异的积极性。
4、重视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源泉
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心,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突破狭隘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文为中心的观念,在实践中拓展延伸。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参与语文活动,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创造学习与实践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运动会,绘画,表演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创新动机,使之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的要求
1、立意创新
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1]创新性的立意,就是一位永远具有活力的将军,士兵在他的引导下战无不胜。作文的立意创新,需要作者跳出窠臼,展开思维,独树一帜。
立意上能否创新与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历、审美标准、认识能力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学生,虽然因为上学不能有更丰富的历练,但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做写作的素材去积累,这样就不至于在写作的时候总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创造新意,也就是不但要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创造美。
2、结构创新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性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结构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鲜活灵动、新颖别致的有机整体。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结构创新则是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独辟蹊径,是为了使文章更好地表达主旨,更具有吸引力。“文似看山不喜平。”创新的结构就是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文章结构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就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在研究生活的基础之上,发现生活中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丰富多彩,还要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写作对象有全面的感受,写出既合乎生活逻辑又有艺术逻辑的好文章来。
3、语言创新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了新颖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不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出来都是让人遗憾的事情。利用创新性的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语言创新是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作文创新的一个必经之路。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作文而言,创新要先从语言开始。
三、仿写与创新的关系
(一)创新是仿写的目的
仿写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仿作只是学习、练习,是基本的功夫,是通向创新的桥梁,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拆掉这座桥梁,就很难达到创新的成功彼岸。[2]仿写就像书法绘画之初的临摹,只不过是我们写作的入门之路。临摹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体”,仿写也一样,是为了今后独立操作后的创新。好好利用仿写,能使我们从不知道如何写变为知道如何写,从不能写通顺变为能写通顺。只有知道如何写,如何写通顺,才能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如同儿童的学步车,我们扶着它走,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有一天能离开它按自己的方式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由仿写到创新,由仿写别人到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实际上是需 要在阅读中不断观察、思考,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实践表明:在 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训练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以读代定,以写促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当然,仿写只是写作的第一步,写作训练的最终目的还是摆脱仿写这个拐杖得到自主创新的自由表达境界。
(二)仿写是创新的基础
“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著名文学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揣摩例文、模仿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而这种思考应包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认识、布局谋篇的考虑、遣词造句的推敲、写作技巧的运用、构思立意的创新等方面。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必须从这些方面加以点拨指导,告诉要模仿的方向,否则就会误入简单抄袭的“歧途”,就像体操运动员,在创新一套动作之前,必定要先去模仿别人的动作,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动作套路基础后,才能依据自己的悟性和理解,生出创新的动作套路。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草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创作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雪芹借鉴了《金瓶梅》创作了不朽著作《红楼梦》;现代中学生作者韩寒在模仿钱钟书、李敖的风格而创作的《三重门》《零下一度》等作品。可以说仿写是走向创新的必经之路。
让学生去仿写一些范文,掌握基本作文之法,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文章。写作过程本应是张扬思维,催发心智的精神创造过程,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模式,但不能形成模式化。仿写不是目的,只是写作中的一种手段,通过仿写,学生可以逐步领会到写作方法,体味到写作奥妙,激发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的兴趣。仿写过程中,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在学生作文评语中加大对创新语言的表扬力度,使学生逐步摆脱范文中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真实的材料和深切的感受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思维品格,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
四、结语
教师引导好了,仿写就是一种再创造,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新的思想。作文教学中通过仿写,学习写作技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启发他们用开阔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最终实现作文的创新。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仿写习作中的创造性内容都作重要表扬,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技法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形式的作文训练,举一反三,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欲望。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刘发建.模仿,作文教学的“魔方”[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