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5篇)

时间:2019-05-13 01: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的“两起两落”,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才真正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才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拒绝研究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只承认自己的经验,是失足的狭隘经验主义;拒绝研究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是十足的教条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

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经过思考,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之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的叙述出来。”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总结经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恩格斯在批判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先验论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复核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要求我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毛泽东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想到。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三)调查研究室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时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

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综合。列宁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搜集材料既要全面而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经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通过实践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某一认识即使不能被一时的具体实践所证实或证伪,最终也必将被人类持续的总体实践所证实或证伪。所谓不确定性,是说任何时间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或证伪所达到的程度或便捷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列宁说:“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要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就哼;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是绝对的统一。

毛泽东说:“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恭喜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够正确到知之比较正确的过程。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应该牢记恩格斯的话:“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制约,在主观上收到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因而每一时代人们的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毛泽东说:“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都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固执己见。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看它是不是真有道理,有几分道理,择其是者而从之,其不是者不从之。就是说,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可贵的品质。

第二篇: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与黑格尔

实践的定义:实践活动是一种感性的现实的、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最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

“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毛泽东)“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 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立足实践需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发挥引领社会作用的发展

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我们的自身专业出发,我们的研究如何立足实践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应用心理学?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什么是问题意识?

是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探索情景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主体不断地积极思维,直至问题解决。需要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关键。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砂锅问到底”。

“认识到某种社会的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麻省理工教授李跃兹)“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问题意识使我们的研究、写作更有明确的目标

社会科学研究也要具备大关怀,即使是小问题也要有大关照。

费正清 :“当代社会史学界流行一种风气,喜欢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怎样在一起过活。这当然是可欢迎的,对所有历史学者也是一种激励。但是如果认为我们懂得中国历史事件,好象我们懂得欧洲和美洲历史事件那样,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当我们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制度的历史,还懵然不知的时候,就让社会史吸引住我们的兴趣。这就好象拿法国的农民同江苏的农民,或者拿荷兰和四川的商人作个比较,在他们的耕牛回到家里以前,你完全不会知道它们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把戏呢。一个人要了解普通人,不在事件和事件领导人的事实基础上去理解历史,是没有别的办法的。”

熊十力:“学问之事,首必自家找得问题,不是泛泛取出一二大名词来。有问题而求解决,必须如古人所谓仰观俯察,近取其身,远取诸物,随处体认道理,久之积测愈多,渐寻得根据来;还要进而曲畅旁通,分条析理,由散殊而得会通,慢慢成为有系统的思想,于是立言才不苟。”(《熊十力论学书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著有《新唯实论》、《原儒 》、《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发展逻辑: P1-TT-EE-P2 P: 问题 TT:尝试性理论 EE:有待消除错误的错误见解 “学科导向” “问题导向”

问题的来源

1、来自于生活世界。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歌德:《浮士德》)

人类社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位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说:“深入社会,使我看到了现实。我忽然发现,我对社会的理想图画应该重新构想,重新描绘。以前的理想不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上,而是从书上得到的‘乌托邦’”

2、来自文本阅读和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现实,还必须根基于扎实的学术理论和学术史基础之上。必须高度重视文献综述。

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善思,敢疑。要十分重视研究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前沿问题。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如何总结概括实践经验?

1、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2、总结他人、过去的经验,也要总结自己的、现实的经验。拒绝狭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3、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改造,形成概念和理论的体系。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反杜林论》)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严格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什么是调查研究?

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与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要掌握全部材料的综合。“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列宁)

调查研究包括收集调查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大的阶段

1、提出问题。

(1)找到有价值的问题(2)考虑调查的可行性

(3)将调查问题具体化、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工作思路。

2、调查设计。

(1)根据调查目标和内容,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2)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操作化;(3)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调查研究有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两种情况。如是抽样,需明确调查地区、单位、对象,抽样方法。

3、调查实施。

完成收集资料的阶段

(1)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2)结构式访问法: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有事先制作好的标准化、结构化问卷)调查人员要懂得引导、发问、追问、记录等技巧,访问心理学知识。可赠送小礼品,使对象更愿意合作。

(问题设计应避免的问题)(3)敏感性问题

例9 您认为您的家庭生几个孩子比较理想?

①一个□ ②两个□ ③三个□ ④四个□ ⑤越多越好 可以改为:“假定 ”(4)含糊不清的问题

例10 您父亲对您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①得到更多的发展□ ②得到较多的发展□③现在这样也很好□ ④无所谓□(5)否定式提问

例11 您是否赞成物价不进行改革?①赞成□②不赞成□

4、资料分析。

5、总结推论。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的基本结构

(1)封面语: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和主办调查的单位,调查目的,请求受访者合作,承诺资料保密等。

(2)指导语:填表说明(3)问题和答案

开放式问题:只提问题,没有答案,如“您寒假打算如何渡过?”

封闭式问题:既提出问题,又给出若干答案供选择。如:您经常上网的目的是什么?(限选一个答案)A.看新闻 B.收发邮件 C.查资料D.聊天E.看电影F.其他 预编码

为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加上数字代码,便于把答案转化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

如:例1,您的婚姻状况是(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5)其他 例2,您的年龄:()周岁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问卷设计既要服从调查者的需要,更要为受访者着想。

2、问卷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争取受访者的配合。

长度;隐私;卷面形式;受访者能力

3、问卷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样本的构成、资料处理分析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手工、计算机;定量和定性。封闭式问题及答案设计

1、问题及答案的形式(1)填空式

例1 您每月手机的话费约为多少元? _元(2)是否式

例2 您是否住在本市?(1)是□(2)否□(3)多项选择式

您参加工作前的居住地是)(多项单选)(1)农村□(2)乡镇□(3)中小城市□(4)大城市□多项限选:

例4 您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请从下列答案中选择三项)(1)新闻节目□(2)电视剧□(3)体育节目□(4)综艺□(5)讲座类□(6)少儿节目□(7)广告节目□(8)其他

(4)矩阵式 当询问若干个具有相同答案形式的问题时采用。

例5 请在下列有关“文化创新力”的指标中选择其重要性程度(1表示“很不重要”,2表示“不太重要”,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5)表格式

实际上是矩阵式的一种变体。例6 您觉得下列在校表现是否严重(请在相应的格中打“√”)问题设计的要求

(1)提问语言及措词,简洁、准确、易懂

(2)问题不宜过多,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以20-30分钟为限。

(3)问题顺序:先易后难;行为性-主观性-背景性;开放式问题最后 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案必须与问题协调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答案必须具有穷尽性,即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况;

答案必须具有互斥性,即答案相互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相互包含。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行,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检验还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1、社会需要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正视社会问题、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提供更多实际可用的研究成果。只有真正契合时代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不脱节,能为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社会科学创新才能找到自身真正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

2、学术认同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其成果评定需要由学术本身出场说话,通过相关的学术共同体来评判坚定,坚持在严格完善程序控制下的专家同行评议。如“思勉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奖”的评选

3、实效检验原则

与自然科学成果不同,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往往是间接效益大于直接效益,甚至很多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价值,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或有宏观特性的学科,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能光看评奖或发表,也要推动其走向社会,扩大社会影响和实效检验的比重。

4、时间筛选原则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所面临对象的复杂性和过程性,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或者在某一历史过程较充分地展开之后,才能对已经历的过程和已形成的结果进行反观和反思,带有明显的“事后思维”的特征。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忌。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要统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

独立思考。“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冯契)

第三篇:以“榜样”为镜,以实践为笃

以“ “ 榜样” ” 为镜,以实践为笃

不久前,中央组织部在共产党员网推出了“榜样”宣传平台,集中展示 1900 多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这些先进典型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是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在“榜样”平台中,我省武定县插甸乡党委、孟连县勐马镇党委、绥江县中城镇党委、香格里拉县金星村史跨迪党支部 4 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被集中展示。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按教育实践活动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的要求,我们应该以这四个榜样为镜,使我们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

学学孟连干部如何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干部角色,从“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探索了以镇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帮组,协助村“两委”帮助村民小组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助村帮组促和谐”群众工作方法。新时期,基层干部是否做到放下“官架子”以“服务者”的姿态、不辞辛苦,甘为老百姓“打工”做“服务员”了呢应该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学学插甸干部如何做好村里的“常熟客”服务群众最关键的是什么实践告诉我们:直接联系。如何确保直接有效的联系“插甸经验”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做什么、怎么做找到了方法。全乡干部走村串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同庆同娱乐,访民情、解民困,在办实事中解难题,在办好事中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常务书记制度,让干部在村里有职有权有责有位,由村里的“稀客”变成“常熟客”甚至变成村子的“主人”成为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群众有所作为。

学学绥江干部如何与干部群众“拉家常”哪里有群众,干部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绥江县实行干部职工挂钩到户,单位挂钩到村、社区,帮扶困难群众。干部职工通过认路、认门、认亲三步走,与群众结成对子、攀上亲戚,变成“一家亲”与群众共商政策,变“替群众做主”为“让群众自己做主”通过结对包保,干部与移民群众之间实现紧密沟通,在嘘寒问暖之间,拉出的是平等亲切,是“一家人”的氛围。通过长期的“拉家拉国、你来我往”让这种家常式的工作方法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进百家门,和百姓拉家常”

学学史跨迪干部如何“三公”精神“聚人心”在困难面前,最重要的是人心不垮。史跨迪党支部提出了“脱贫致富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奋斗不止、挖山不止,工作作风要像包公一样刚正不阿、公正无私,对待群众要象济公一样有扶危济困的胸怀”的“三公”精神,把贫困而绝望的手挽在一起,使党与民血肉相连。还提出了“要求村民做到的,党员要做到,村组干部必须做到”史跨迪村的每个党员对口负责 8 至 10 户,谁家有困难都可以来他们找,得到了全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那些遇事就畏缩不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干部,是不是该照照这面镜子

党员干部应该把“榜样”平台上这些生动的教材,当作一面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对照榜样,解决问题不能拖沓。光照照镜子还不行,更要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真正来一次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大排查、大检修,“笃行”榜样精神,就要敢于对自己动真格。

让“ “ 学无止境” ” 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一种信念

201*年,邬雨洋怀揣“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挑战自我、锻炼成长”的梦想,成为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的大学生村官。5 年里,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展现自我、不断提高,是小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每一次的进步都让她赢得了村“两委”的认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从讲解员、宣传员、跑腿员、文秘到公司办公室主任、社区党委副书记……的舞台一点点变大。

邬雨洋之所以在村“两委”和村民心中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面对群众之事她永远有一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心。在社区工作的 5 年里,小邬给社区干部群众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有进步,工作作风稳健成熟、工作能力出类拔萃,和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近。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是习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中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邬雨洋做到了,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党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各项业务水平,用仅有的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加码,为的都是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

做一名“学习服务型“村官,要有“君子之学必新,日新者月进也”的信念,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

新时期基层工作中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村官要像邬雨洋一样,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

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要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作为大学生村官,“学无止境”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

遏止“ “ 腐败年轻化” ” 还需制度发力

今年 5 月 7 日,郭鸣成在监狱里度过他的第 32 个生日。在郭的同学眼里,郭曾是个成功人士,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家乡,顺利娶妻生子,还在杭州近郊买了套近二百万元的公寓。但因为受贿犯罪,昔日的美好如今已远他而去。贪腐案件中,25 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 27 人(06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

过去常看一些贪官“落马”的报道,对“59 岁现象”并不陌生,也有些“见怪不怪”了。而如今 35 岁以下的“青春一族”却成了高发群体,且他们普遍都是上岗或升职不久就陷入犯罪泥潭的,这确实让人痛心扼腕,更令人不寒而栗。

为何腐败现象越来越年轻化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干部如此见钱眼开,一切为了自身利益,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干部扭曲甚至是病态的价值观。他们把钱看成是最重要的,想要利用职权获取钱财。以为当了官,就有了敛财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想方设法买官,在他们看来,当了官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自然就可以利用职权之便敛财。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遏制贪腐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必须制度发力。多管齐下,从源头防治。选拔任用干部应该根据其品德、学识、能力、年龄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政绩观。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制度预防的力度,落实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等源头预防措施,让年轻干部不敢走歪路、走不了歪路。

第四篇: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

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有哪六个步骤

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有六个步骤:1.装订、2、分类、3、排列、4、编号、5、编目、6、装盒。

简述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

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首先对每份文件进行装订。装订时,要注意正本在前,定稿(或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文(或去文)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无特殊规定的,中文本在前,其他文字文本在后。对永久、长期保管的档案必须去掉金属物。对于已装订成册不便拆钉的刊物、书籍,可不拆钉重装。

第二步,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我们公司文档是依照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0-5大类)来分类,按-问题-保管期限进行分类,例如:计划经营部的文档按2011-经营管理-永久(长期、短期)进行分类。

第三部,对归档文件进行排列。归档文件的排列在统一保管期限下进行,统一保管期限的文件,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进行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的文件可以集中排列。

第四步,编号。对归档文件依分类方案和排列的顺序进行逐件编号,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

第五步,编目。对已进行了装订、分类、排列和编号的归档文件编制卷内目录。

第六步,装盒。将已进行了装订、分类、排列和编号的归档文件,按编制好的卷内目录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背脊及备考表。

《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有哪六个步骤》掌握这六点就够了。

《简述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方法》是日常我们归档要做的,是大家很熟悉的,只是总结了一下而已,供参考。

奥特

2012-06-20

第五篇:以欣赏为内容的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第四节 幼儿美术欣赏的方法

教科院 高娃

【教学目标】了解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的内容;

掌握音乐匹配法、动作模仿法、对比法、联想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音乐匹配法、动作模仿法、对比法、联想法的实施

难点:将这些方法实际应用到美术欣赏活动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15分钟 【教学流程及时间分配】

导入(2分钟)

好,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讲到幼儿园美术欣赏的内容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很多世界名画我们欣赏起来都有有困难,幼儿园小朋友能欣赏得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答疑解惑,让大家看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是用什么方法在欣赏活动中与大师对话的。在这一节课,我们将逐一介绍这5种欣赏方法。新课(15分钟)

(一)音乐匹配法

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是一种视觉的音乐。”把音乐引入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适宜的音乐还能帮助幼儿打开心灵的窗户走进作品,有助于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如大班幼儿欣赏《八骏图》时就可以放《赛马》的音乐。乐曲粗犷奔放的旋律仿佛让八骏图中健壮的马群跃出纸面,在我们脑海中飞奔起来。我们既可以从美术作品出发寻找相关主题和感情基调的作品进行匹配,也可以选择风格迥异的音乐,让幼儿去选择那个音乐更适合匹配哪幅美术作品。

(二)动作模仿法

幼儿是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表现动作和生活场景的,小朋友好模仿,那为什么不让幼儿在动作中直击作品,深入体会作品呢?例如中班欣赏活动《有趣的脸》中赏析到蒙克的《呐喊》,除了语言上的介绍引导,我们也可以让幼儿模仿画中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双手贴耳,双眼惊恐的这个动作,然后问幼儿,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此害怕呢?这是对绘画作品的动作模仿,雕塑作品就更容易模仿了。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模仿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先给15秒的时间定位动作,喊三二一开始,然后保持三秒后,将铁饼抛出去,然后我们来问一下这位同学,有什么感觉。看似简单的雕像塑造了一个很难保持平衡的动作。李小龙这个我们也可以找一位同学来试下,看哪个更能模仿到雕像的灵魂,让雕像活起来。

(三)对比法

不怕不识画,就怕画比画,例如大班美术活动《画马真有趣》中,教师先出示这幅《大橡树下的母马和马驹》让幼儿观察那个是马妈妈,哪个是马爸爸、马宝宝,再出示康定斯基的《骑马的人》小朋友说马背上好像一个乌龟,再接着出示达力的《记忆的永恒》,画中以时间为马鞍,背负着时间重任的马好像累得走不动了,三幅画从写实主义到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派,再到以达力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画派,在对比中各自彰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

(四)联想法

联想可以不受时空局限,让思维纵横驰骋,讲幼儿与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连接起来,例如这一幅齐白石91岁为好友老舍创作的《蛙声十里出清泉》时,引导幼儿大胆联想“泉水是从哪来的?小蝌蚪从哪游来的?青蛙在哪?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从这幅画里听到什么声音?进而将本画从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背景讲解给幼儿听。

而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联想而进行的创作也不少见,美术活动中也可以让幼儿从欣赏作品出发,通过联想与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图中就是英国艺术家Alon Zaid对蒙娜丽莎、《维纳斯的诞生》等名画产生联想,巧搭蔬菜的创意作品。

(五)浸润式无痕欣赏法

前面的几种方法是明着欣赏,第五种方法就来个润物细无声,讲两个例子大家就懂了。例如小班欣赏活动《捉迷藏的变色龙》,教师为幼儿提供作为巨幅背景的梵高名画,有黄色调的《向日葵》、蓝色调的《鸢尾花》和绿色调的《小树林》,幼儿根据名画选择颜色,将自己手中的透明塑料薄片变色龙涂色然后粘贴到名画上,如果我不说,你能找出画面中所有的变色龙吗?这样孩子们的童真灵动和大师的艺术魅力巧妙地融为一体,孩子在藏的游戏中实现了与大师的对话,在不经意间受到了高尚艺术的熏陶,这就是所谓的浸润式无痕欣赏法,有的同学问了,除了用变色龙感知名画色彩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来看大班《藏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名画中的猫》,教师将三幅名画《收割季节中的一餐》《蒙娜丽莎的微笑》《宫娥》展示给幼儿,告诉幼儿有只猫咪要走进名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的情境和人物,来设计不同造型的猫,然后画好、剪下来贴在名画中。

下载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

    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现在是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教学活动,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但受......

    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

    1. 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个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案例; 学习了袁志勇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根基。要想写好作文,避......

    以实践为话题的作文(大全5篇)

    以实践为话题的作文 以实践为话题的作文(一) 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是自古以来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赵括的知识无论掌握地多么娴熟,但终究在战场上败下降来,......

    以方法为话题的作文600字(推荐5篇)

    以方法为话题的作文600字(精选5篇)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更是常见,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引导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形式。怎......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的“中心”或者“灵魂”并不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仍然有非常大的可探索的空......

    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引导方法初探

    摘 要: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

    以《春》为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5篇)

    以《春》为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 合肥市庐阳区教研室 张莉 阅读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文本开展的教学互动活动。可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析”......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精选)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朱咸影 论文摘要:“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大学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