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01:0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第一篇: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谈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应注意从阅读中入手,教会学生作文。

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感知写作方法。教师在教讲读课文时,分析完课文后,画龙点睛般地把写作特点讲清楚,就能很好地知道单元的作文训练。在习作例文中训练写作方法。在教学例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特点,仿照例文的写作来练习,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写出的文章才能会生动活泼。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在读中教认识、教写法、练表达,既加深了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又加强了作文教学的运用,把作文教学寓于读中,做到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学生写作必有长进。

提到作文教学,很多老师只注意去研究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而不注意从阅读教学中教作文,作文难写也就在所难免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课文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选词造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读要为写打下基础,读要为写练基本功,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教读,亦应教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写作文。所谓“读中不教,作文必难。”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写是知识的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读是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由此看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以读为前提,两者同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读中如何教作文呢?就是要把阅读与作文教学的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协作基本功的

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读中消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指导学生把在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表达中,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一、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感知写作方法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不会作文,常常是由于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材料价值的能力低,面对文题,无物可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文与题、人与事、情与理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作文时才能善思会想,有言可发。在分析课文后,画龙点睛般地把写作事物讲清楚,就能很好地指导单元的作文训练。如

学生讨论一下下面几个问题:①你到过什么地方游览?②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③每个景物都有什么特点?④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讨论后让学生动笔写。由于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过德安里游览,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具体分析,结果学生完成起来不再感到困难了。

二、在习作例文教学中训练写作方法

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但是“模仿”不同于“套作”。重要的是要抓住一个仿点,吸取课文的写作来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我在习作例文课堂中注意如下两点:

1、让习作特点在板书中体现。习作例文的板书,既要反映课文内容,又要反映写作特点。如教《海滨小城》时,我设计的板书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是写什么,而且懂得了文章怎样写,为完成单元的作文训练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刚从读课文中,学到写法、语言。对单元作文的写作,学生自然有信心,有方法写好,并跃跃欲试,做到学以致用。

2、让写作特点在总结中明朗。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能有困难,因此,分析课文后,都是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如《海滨小城》我是这样总结的:这是一篇指导我们写景的好文章,作者按照“海滨——小城”这样的顺序,先写海滨的美丽景色,再重点写小城的美丽景色。写海滨时,作者是按“庭院——花园——街道”这个顺序,抓住各地方不同的特点来写。我们写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这种方法从什么地方开始观察,按照景物所处的位置写,注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形象描写。通过总结,学生对《海滨小城》的写法更清楚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在读中教写法、练表达既加深了阅读教学中的理解,又加强了作文教学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作文教学寓于读中,落实在平时,做到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写作必有长进。“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问题,必然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篇:谈作文教学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纵观这些年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似乎许多老师没有统一的计划,只是被动地跟随教材的安排,缺乏自己的章法与思路。对于学生来说,一学期几篇作文训练,不能达到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况且,许多学生一听到老师留作文,不是叫苦连天,半天也没有灵感,只好写出空洞无味的文字,就是找一些作文技法之类的书籍,仿写甚至抄写一篇交差了事。翻看下近年中考甚至高考的学生作文,应试之气迎面而来,胡乱的引用与夸张的辞藻,空泛的议论与苍白的立意,相对固定的文章结构等构成了这一类作文的主体风格。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首先,应先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叶圣陶老先生解释语文的概念时说,所谓语,就是说出的话,所谓文,就是文。说出来的是话语,写出来就是文章。我手写我心,只要能够把自己感触深的事,感悟出来的道理,讲出来,说给别人听,别人能懂,那么,写到纸上,就是文章。老师应结合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布置出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不快的作文训练题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培养其写作兴趣。试想,对于学生来说,一场学校的运动会,班里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争先恐后地为班级荣誉全力以赴地拼搏,其他的学生在赛场旁卖力为自己班里的选手呐喊加油。接力比赛接棒时的紧张,跳高时的一次次的试跳与高度的刷新,拔河比赛时全班同学的一齐发力呐喊,同学取得好成绩1

时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哪一个同学不能说得津津有味呢?如果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文章吗?一些老师倡导的绿色作文观念,就是要学生写真情实感,写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这应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正确做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在作文训练时让学生有话可话,文思泉涌,就应该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准备素材。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对生活中的一切要保持热爱与敏感,而不是冷漠与麻木。眼睛要像摄像机一样,力求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写到文章时,才有真实感,才有感人的力量。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与摘抄的良好习惯。任何一项技能与本领,都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熟练掌握的,作文也不例外。试想,如果学生每天都能把一篇日记当成一次小小的作文训练,有小的题目,又能围绕中心去写,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作文能力一定会有大幅的提高。而且,把自己的学校家庭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也是留给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纪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观察生活外,阅读也是积累素材,丰富思想的好方式。除了熟悉的名著与著名的期刊,语方教学大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也进行了推荐,老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阅读,认真品味,从而丰富深刻学生的思想。

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技法,这样,才能写出可读性较高的文章。虽说文无定法,但大体还有法可依。开头有引人阅读的凤头,主体有丰富内容的猪肚,结尾有让人沉思的豹尾。记叙一件事应考虑在感人的同时如何写出波折,写人的时候考

虑多种写人手法的综合运用。议论的时候引用让人警醒的话,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说明的时候用点拟人,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再看下近年成功的应试作文,有巧写寓言的,有用故事新编技法的,有编写小剧本的,等等,这些巧妙的创新,自然会比千篇一律的文章要有耐读性。例如,一位学生在记叙文作文训练中,写了一篇作文《谁是嫌疑人》。大意是班里的桌椅等物品损坏了,都能被人偷偷地修好。这是谁做的呢?班长故意把一把坏椅子放在教室,放学后与两个同学躲在教室中,准备观察下是谁在做好事不让人知道。一会儿,教室的门开了,大家紧张地看着前面,原来是值班的老师检查看门窗关没关好。又过了一会,门又开了,原来是粗心的小胖回来取落在教室的书。正当大家认为修桌椅的人不会来了的时候,门响了,李东东拿着修理工具来了。这篇文章在设计波澜方面就很有技巧。首先,题目就吸引人阅读,然后,在一波三折的叙述中,一步步地将读者带到结尾,谜底揭开。试想,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如果一开始就说项链是假的,读起来将是多么无趣啊。

弄爷不怕到班门。同样的的选材,学生的表达与大师的表达一定是不同的,一定是有高下之分的。比较之下,学生自然知道其中的优劣之处。那怎样将同样选材的学生的文章与大师的文章做比较呢?最简单的一个训练方法是复述。对,就是复述。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选择经典的段落或章节,让学生努力回忆原文稿进行复述,再现,将复述再现的内容写下来,再翻开课文,与原文对照,仔细揣摩下自己写出来的文字与原文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自己这种叙述方式是否可

取,如果不可取,失败在什么地方,如果可取,与原作比,可取的又是什么。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文章不厌百回改。老师应指导学生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达到文通字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在思想性与技巧性上有所提高。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鲁迅曾说,写好的文章最好先放在抽屉中,几天后再拿出来看看,这样会发现许多当初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将一张纸分成两部分,一边写原文,一边写修改后的文字,这实际上,一次作文训练就变成了两次。常规的作文批改方式是老师不辞辛苦地全批全改,有的同学可能发到作文本后,看看分数,就放到一边不再理会。关于作文的批改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面批面改,一边批,一边同学生交流作文的成败得失之处。还可以学生朗读作文,或是将学生的作文在多媒体设施上展示给大家,大家一起给文章做一下会诊,全班同学都是小老师,讲出作文的好与坏。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点作文的后记,自己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

在实际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应教育学生注意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一些学生不注意书写的工整,字写的很潦草,难辨认。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要将字儿排好队,注意字距与行距,适当的时候,进行书法方面的指导与训练。这样,写出来的优美的文字与表达出来的优美词句相得益彰,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啊。又有同学与标点符号的时候不论什么,都习惯写一个实

心的小圆点,这可能受英语学习的影响。汉语言的标点符号是很讲究的,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写法,标点符号用好,是颇能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你放着吧,祥林嫂!”与“祥林嫂,你放着吧。”表达的情感是绝对不同的。

作文教学是一项常规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事情。语文工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能如能多学习先进的教法,多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对学生进行耐心系统有序的作文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西川中学 李兴梅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的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让学生来写《我的想和做》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巧持阅读的彩练,学生作文时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形象的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茅盾),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总之,阅读与写作,休憩相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双剑合壁,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

2017.9.15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将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课文教学 作文 指导

[正文] 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关系密切,互为一体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取的。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叶老明确告诉我们:教师讲授课文,就是教学生“文章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讲课文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结合课文进行及时、恰当、有效的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达到完美的结合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

1、从课文内容中学习选材。

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论据库,可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学生若能把课文中的材料充分运用起来,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例如,让你写一篇《秋》的文章,你的头脑中可能会浮现出诸多的秋日之景,我记得我在上课时,同学们提到了果园、山上的庄稼、秋风落叶、秋雨、秋水等等。但所有这些东西是不是都能放进一篇文章呢?这些景象靠什么来统领?有的同学提到了要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既然这样确定了,那么你就要选取能突出收获的一些景象,与此不相干的,你就必须忍痛割爱,这就是选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只要能认真分析并总结,就能做到学以致用。

2、课文的结构中学习谋篇布局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会分析一篇课文的结构。不管是理清思路还是划分段落层次,目的是在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只要我们对一篇文章的框架了然于心,这既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更利于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它的谋篇布局。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例如,《桂林山水》的“总分总结构”和《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插叙”的结构等,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

3、借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

从课文的表现手法中学习写文章时的一些技巧,老师在上课所强调的某些句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某些段落用了对比,文章中有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用在我们的文章中,就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使自己的文章形象生动,充满生

气与活力。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一些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仿写,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可以提醒我们,一定要学会细致的观察。而适当运用一些描写手法也会使我们写文章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叙述或者是介绍上。

二、指导学生进行模写。

运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写写作。因为语文课文中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学生学习语文,首先以学范文为主。范文是极好的作文范例,不教会学生模仿范文,不重视利用这现存的材料,那是极大的浪费。上海的心理学专家林崇德博士被桂林地区教委请到桂林讲学时,也曾对模仿作文大加推崇。他说:“创造从模仿开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学生只有在模写中提升,在提升中模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1、学模写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驿路梨花》;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醉人的春夜》;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异别》、《啊,小康路》、《“清真”》名酱牛肉、《民族魂-读<鞋>有感》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2、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语文课本中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侧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睛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篇”(列夫.托尔斯泰语)。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凤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只有一句话:“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我的老师”。又如魏味《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用抒情感染式,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引人”,问学生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可倍(背)文”。“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叶圣陶语)有的学生写《送袄小记》,开头说:“用手摸摸身心穿的新棉袄,软绵绵,舒坦坦,暖烘烘,爸爸来送棉袄的那件事又浮现在我眼前”。(倒叙)有的学生写《瞧我们这个班》,结尾说:“瞧我们这个班,多么蓬勃向上的一个优秀集体”!(自豪的归纳,巧妙点题)都不失为“凤头”、“豹尾”。

3、抓住课文的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冯骥才的《珍珠鸟》描写了珍珠鸟是怎么和作者一步步由陌生到亲切再到最后的信赖,写的细致入微。抒发了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深厚感情。像老舍《小麻雀》中11次描写小麻雀的眼晴,抒发了一种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真挚感情„„对此,我让学生细细筛癣分类、归纳,予以评注,制成卡片,并通过写教材评论和读书会等语文活动,督促学生经常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谁在作文中借鉴变通,创了一点,引进得好,就及时反馈,大张旗鼓地鼓励、表扬,增大“赏识效应。”久而久之,学生见得多了,琢磨得透了,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战时”比赛和作文考试,也就化难为易了。

4、品读课文的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三、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

活用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进行写作训练,让它渗透到学生的文章中去,可以为学生的写作保驾护航。我的做法分类如下:

①补说续写类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在妈妈感到内疚后她又是怎么做的?后来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学完后我要求学生对以后的事情进行了续写,展开想象续写一二百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

②读后感类

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把你的感受、体会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200字左右。

③想象创编类

《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象,编写一个故事。除此之外还有迁移拓展类、体验感受类、话题写作类、自由表达类等等,这些只是一种罗列式的展现,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体味,我们还能发现很多可贵的写作训练资源,将这些可贵的资源适时运用起来,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从各方面入手,来撤销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从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外,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结合课文指导作文,结合作文学习课文。为达到教学目的,语文老师既要立足课文,钻研教材,从课文中总结归纳作者文章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作文知识学习课文。这样从课文到作文,从作文到课文,又从课文重新回到作文,如此循环往复地学习,学生不但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而且写作能力也会随之稳步提高。

“课文”即“酵母”习作的资源。“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即“源泉”,习作的舞台。“课文”即“宝典”,习作的秘笈。深掘课文,细嚼课文,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 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讲语文》(语文出版社)“我的语文理念”一节。

2、《如何科学有效的指导作文写作》

3、《怎样写好作文》 教育出版社1993年

第五篇: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

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阅读是吸收,是学习,是知识的储备,有丰富的储备,才能把所思所悟所感写出来就是文章。写作是知识的倾吐、是思想的表达、是对阅读素材的再创造,读与写互为前提,相辅相成,阅读能促进写作,写作能提高阅读的效能。语文教学应当把读和写贯穿于始终。把读与写恰当地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读书能够学到丰富知识,能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拓展智慧,增强语言、思维、写作能力。如果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面对作文一筹莫展的局面。一个阅读量大、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时往往能够“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长期积累吸收、厚积薄发的结果。

读什么,怎样读,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我们提倡博览群书,但学生读什么不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和安排。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必读之物,教师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作科学的安排,先阅读容易接受的作品,以后逐步提高。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对作品的关键点、要害处给学生以画龙点睛式的点拨,不必细讲,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应恰到好处地点拨,对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设法把作品的思想和意境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联系起来,在作品和学生之间构架桥梁,使书中的一景一物牵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产生共鸣。并要注意用作品来启迪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悟性。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形式,读了某篇作品,心中肯定有很多的感想,随时用概括、简练的话写出来,对作品中的华美词藻、优美片断摘录下来,经常诵读,时时品味,既丰富了词汇,又开阔了思路。在阅读中往往和书中人物同乐同悲,产生似曾相识之感,生活中的记忆一起涌来,产生共鸣,这时灵感的火花在闪现,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念头和写作冲动。这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这瞬间突发的奇思妙想,如果抓住这样难得的契机,快速下笔成文,往往能够一气呵成,言之有物,这种种感悟至深的片段,也许会成为你作品中的精彩篇章。

让学生写摹拟性、借鉴性作文,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可取方法。在欣赏和阅读名家作品时,在汲取别人的精神财富时,对你是一种促进,你下笔写文章时,把所有的积累在重新组合筛选,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历史上有很多借鉴作文的例子,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就是借鉴了宋无名氏的《如梦令》“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象这样有创造性地摹拟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事例真不少,从摹拟、借鉴到独创,也是攀登写作之峰使自己文章提高的必由之路。总之,读和写不能割裂开来,必须采取双轨运行制,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做到读写并举,使学生全面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既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传统的语文教学,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当作语文教学两个重要分支,这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从形成语文知识整体的角度讲,也有其不尽科学的一面,比如这两个分支基本各行其道,或者有时若即若离,有时形合实离,阅读与写作能力也就不能很好转化,更不能有机融合,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迁移、应用乃至创造能力的形成。本文试对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机转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读写教学一体化策略作一次粗浅探讨。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 实现读写教学的一体化,首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不能只从阅读理解的单一方面去思考问题,而是要把阅读课文作为写作的第一类范文,从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转化,由阅读理解向模仿应用转化的综合角度统筹安排。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遴选的阅读课文,可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且不说议论文的缜密构思和雄辨逻辑,记叙文的真切生动和形象感人,说明文的客观逼真和有条不紊,即或是其精彩的片段还是优美的语言,也无不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模仿写作的优秀范本。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如只是停留在词语的理解、句意的把握、段落和篇章的归纳总结这样的层面,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品味和知性的赏析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培养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仅是目的,决不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其落点归宿应放在写作上。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转化直接的方法首先是模仿。当然,我们所说的模仿,决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充分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第二手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或者想象,在充分理解消化阅读课文或课外读物的写作构思规律或描写方法技巧之后的有机迁移应用。特别是通过体味作品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引发学生的共鸣,形成自觉写作的内在动力,进行主动性写作模仿。例如,我们可以在充分吸收课文营养的基础上联想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所最熟悉的生活原型,模仿《荷花淀》个性化的传神的对话描写,模仿《祝福》中精彩的肖像描写,模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探析

论文摘要:新课标理论要求,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同时也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

一、依托课本,圈点批注,实现“积累整合”

圈点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写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首先,教师以自己批注的《范爱农》为示例,教会学生从最基础的字音,词语意思的标注开始,然后是段落大意的总结,文章中心的归纳,并及时的把相关的内容写在相应的位置;接着,教师教会学生怎么精读课文,就是把你碰到的能够感动你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在旁边写出感动你的理由;最后,带领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批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这种圈点批注法。有时他们做课前批注,教师及时收上来阅读;有时他们做课上批注,然后教师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批注,在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谈自己批注的思考过程,再互评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从最初的字词积累达到最后的整合。

二、品读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感受鉴赏,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领悟

品读古典诗词,能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思维厚度呢?笔者在经过对必修二的研读后,选用了了以下的读写结合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改写,各种形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因为,现代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构造过程。阅读者把文章的各种信息合在一起时,就形成“某种新思维”、“某种新东西”;当阅读者能够发表恰当的评价、建议、批评、创造时,这些“新东西”就产生了,阅读者就完全进入了阅读理解的新殿堂。

研讨、评论本来就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针对比较难的诗歌,我们除了进行基本的讲解外,还要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对《琵琶行》这节课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第一节课学生反复诵读感悟;第二节课教师以“演奏”与“感悟”两条交织的主线引领学生分析鉴赏,深刻的品味;第三节课,进行拓展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带领学生探讨古诗词中“月”这个意向的含义。首先,学生找出《琵琶行》中有关月亮的诗句;然后教师示范鉴赏其中的一句,并归纳出鉴赏得步骤;接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其他诗句的鉴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优秀的语段;最后,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针对优缺点进行点评,形成最后的鉴赏文字,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其鉴赏文字如下:琵琶女年轻貌美时盛极一时,受到许多富家子弟的争捧,但时光总是想水一样飞快的流走,她自己放纵奢华,从不懂得什么是吝惜。这里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月,主要指的是时光,岁月,这里就可以回答孙园园同学提出的问题。月,主要运用的是象征手法,和淇水汤汤中的淇水的用法一样,也是在写琵琶女命运的转折,同时为下文琵琶女诉说自己的身世做铺垫。”

想象是一种思维能力,如果给想象插上翅膀,那么会风情万种。比如:师生在学习《国殇》时,除通过诵读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还让他们展开想象,扩写古代战场的情景。如一个学生这样写到:在一个残阳如血的旁晚,两军相遇,楚国将领大喊一声:“冲啊!”。顿时,浩大的声势开展而来。战场上金属碰撞时的清脆声、利器进入皮肉的声音和战士的怒吼声、嘶叫声夹杂在一起,成为这个血色黄昏的主旋律。利箭如暴雨般飞奔而下,战士们不断被击中、倒下,可士兵们还奋力向前杀戮着。很快,足下的土地就被染红,血流成河。敌方士兵像饥饿的蝼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而楚国将士们依然在顽强抵抗着„„

三、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体会应用拓展与发现创新

“以读促写”即先进行阅读,然后进行相关的写作。读,一般先自读、略读,要求学生自觉地掌握词语、文中各种知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等;并要求不研墨不读书,注意一边阅读,一边做出标记或简评。

自读课文之后,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比如,笔者和学生在学习完《范爱农》后,学生有感而发写的小作文《爱农,我想对你说》,感情十分真挚,“爱农,我想对你说,你的正直,你的善良,你的真诚让我感动;但你不觉得你不适应这个时代吗?虽然他黑暗,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我们联合起来采取积极的方式,我想,天地会是另一个样子。爱农,我那傻傻的纯真的爱农啊!你为那样的时代而死去,值得吗?”

文学源于生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拓展参与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读写一体活动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课本是例子,课内读写结合练习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从而,也扩大了学生的课外读写结合,让读写结合能更充实、提高、升华。

语言是人自身功能的一部分,语言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任何一种语言形式背后都跃动着一种生命形式,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笔者所探讨的读写结合课,正是从这点出发,让学生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中体验更多。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复去地读。它耗时少,训练集中。而且“读写”目标明确。让学生从读到写,这是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同样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导,在于启发学生选准练笔对象(写什么),找到仿写的突破口(怎样写),而不是一味地规定内容,限制写法,更不是全班一式化的训练。学生的练,应该是自主的,充分的,即在规定的范围中自由地选择内容进行仿写,格式同术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有范围,没有具体内容规定的练笔,练有方向但不受限制而让学生喜欢。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象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把这些巨人的“肩臂”,作为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阶梯。故读写教学可以“以读带写”。

但是,读也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但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象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

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第二,多练成篇的作文。目前,国内有各种流派的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练习成篇的文章应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天安门广场》、《九寨沟》等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所以,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习作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可以导语激趣,创境激趣,品文激趣,活动激趣,成功激趣等。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为训练语言的最为重要的方式阅读、写作的教学活动,是最离不开思维训练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语言是出声的思想,思想是合而为一的,因此,练作文实际上就是练思想”。阅读、写作活动是一项心智活动,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是本课题的任务之一。怎样拓宽学生的作文思维呢?A、通过反题意写作训练培养逆向思维。反题意就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在作文指导中,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可以充分调遣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他们全面缜密思考问题的能力。B、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续写即是根据课文的背景、体裁、作者思路、情节发展或教师出示的作文开头,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这种训练,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C、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

经过学习、借鉴和探索,课题组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的基本模式:通读课文,感知课文→找准重点,以读悟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课外拓展,形成能力。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拓展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第三个环节,以写作为手段,在习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第四个环节,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通过研究,课题组确定了以下几个结合点(拓展点),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①扩写词串

“词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特色,它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食物,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词串也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有的学生以《识字5》的词串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排比句式描绘了天气、水果、花卉、动物等景物,突出了夏天雨后凉爽的特点,朗朗上口。

② 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

③补写空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

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

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

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

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④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⑤描写插图

插图,犹如架设在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间的桥梁,促进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配合,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的源泉,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不过,插图只是表现了一瞬间的情境,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定格”和现实景物的“特写”。所以,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对于故事性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如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时可引导观察插图,思考:图中的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当时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话?心里分别又会想些什么?然后写成一段话。对于景物性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外”的景色和人物表现,并且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如认真观察《识字八》中的插图后,让学生抓住夏天池塘边的景物特点,以一首短小的儿歌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出荷花荷叶的美丽,写出小蜻蜓与小青蛙的对话,写出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⑥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第三,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引导学生想象写出:第二天,小黑兔会怎么说?怎么做?它跟谁比赛跑步?兔妈妈奖给它蘑菇了吗?„„写出了《小黑兔变了样》《跑步高手》等有趣的故事。

⑦改写课文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进地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如教过《鸟的天堂》,可以改变文体,让学生交原文改写成一篇导游词。又如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

⑧缩写课文

缩写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原来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这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缩写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缩写首先要做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做到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减掉不伤害主题的内容。再者,要做忠实原文的骨架。这就是说,原文是叙述性的,有故事情节的,要保持原故事的基本构架。但是,又必须将原文缩短写。缩后的文章仍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 首先是留主干,去枝叶。其次是留主句,去例证。“改” 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变描写改为叙述,可以将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可以将引用改为转述。《小抄写员》、《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篇幅较长,叙述性明显,是缩写的好例子。

⑨仿写课文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教学《陈毅探母》后,也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联系自己生病时的见闻写出《我生病了„„》,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其次,可以进行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如教学《桂林的山水》后,可让学生学会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如,学习《爱如茉莉》,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写作练习:用笔写写发生在你身边的爱的故事。并要求描写好细节。

⑩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下载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确认识考试与教学关系

    4.正确认识考试与教学关系 成功的教学要通过对各种考试或测验结果的分析去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教科书,教法的适应情况,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高校的教育功能正在从注重传播知识,单纯强......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育人先育德。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较好的德育工作基础,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

    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

    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谈教育教学与管理

    谈教育教学与管理 两则故事 故事一:猴子吃香蕉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1)猴笼里吊挂了香蕉,有猴子去够时,实验人员就用高压喷头去喷其它猴子,一段时间后,只要有猴子去够香蕉,其它猴......

    谈英文歌曲与英语听力教学

    谈英文歌曲与英语听力教学 实验高中欧阳伟 英文歌曲作为一种英语听力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听力水平,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浅谈小学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甘肃省靖远县刘川乡明德小学 李元军 万应龙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