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游戏化情景,增强小班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创设游戏化情景,增强小班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贾卫灵,毕业于南开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幼教一级,天津市西青区第一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备课,并作好活动后的反思。在西青区第一届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尤其喜欢游戏,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将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使幼儿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情景,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具体说来有以下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创设游戏化情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知识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就变成了最有用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与生活有关的有趣的数学小游戏,来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如:吃点心饼干的时候,教师创设了“变魔术”的游戏情景。看哪个小朋友能以最快的速度把饼干变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等。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对这一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教学内容,使幼儿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自然,轻松有趣,消除了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创设游戏化情景,在教学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最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游戏,将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游戏形式多样,如集体游戏、小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个别玩的游戏等。但在创设游戏情景时,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小班幼儿的游戏应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幼儿“一一对应”时,笔者设置了幼儿百玩不厌的“娃娃家”活动情景,孩子们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放物体,给“客人”喝茶时,他们会很认真地数一数,几位客人拿几个杯子等。不难看出,幼儿“招待客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在生活情景中自然地“用”数学的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类游戏时,应注意情节的安排须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初步知识,并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规则也不能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三、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创设游戏化情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在区域设置时,数学操作区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在数学操作区内,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情景,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的、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排序的规律,笔者在数学操作区布置了“给妈妈串项链”的活动情景。幼儿可以串一种颜色的、几种颜色间隔的、五彩缤纷的项链,在操作中使幼儿理解简单排序的规律。通过寓数学教育活动于区域操作中,更能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和自然有趣的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让幼儿在和数学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杜克伍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好的教育必定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情景,在这一情景中儿童能尝试事物,发现事物的意义;操纵事物,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把事物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发现同其他儿童的发现进行对照。”对于小班的数学活动,教师巧设游戏情景,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景之中,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喜欢上并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责任编辑 杨学刚)
第二篇:情境创设促进小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范文模版]
情境创设促进小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情境创设促进小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6月3日上午,我园开展了省二级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我小班教研组有幸承担了现场教研活动的展示,我们紧紧围绕“生活.情境.游戏”为主题,认真研讨了体育游戏中创设情境游戏的形式对活动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
情景游戏是通过创设、结合的故事情节、场景、音乐,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的方式,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的呈现游戏活动。故事角色、故事情节、场景环境的创设也更加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小班的孩子,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喜爱,激发起孩子的游戏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主动性,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的体验健康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使孩子的动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合我教研组的专题研讨,我想提出几点在开展情景性游戏时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融入到游戏之中。
兴趣是孩子游戏的出发点,因此,在小班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及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程度出发,抓住他们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的特点,创造开展《老狼老狼几点了》、《蚂蚁搬豆》、《猫咪玩球》等一系列的角色体育游戏,由于游戏中的动物角色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形态迥异的动物形象,是孩子们所喜爱并乐于扮演的,更容易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之中。比如:在开展的《老狼老狼几点了》中我让孩子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这时我发现不爱参与活动的轶然小朋友也来了,他先是拿着两个头饰,一个“公鸡”一个“老狼”,他反复地看着思量着,最后还是恋恋不舍的把“老狼”的头饰放下。轶然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很少在老师和同伴的面前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然而游戏时丰富多样的动物角色头饰却吸引着他的注意,在他看来,“老狼”的形象可能不适合,然而在内心中他又渴望去尝试,看出轶然的心理后我带上了“老狼”的头饰,对大家说:“今天被老狼捉到的小动物要和我换角色的哦!”大家都欣然的接受了,游戏开始后我第一个捉住了轶然并对他说:“现在我来做大公鸡,你要来做老狼咯”。轶然表现地很兴奋,于是,新一轮的游戏开始了。当上“老狼”的轶然露出前所未有的“凶狠”,游戏中他饶有兴致的进行着他的捉捕行动。
二、充满童趣的情景设置,适时调整孩子的运动量,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效果。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动作、技能练习为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它作为健康活动的重要形式,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游戏,科学的开展体能地锻炼,在体育游戏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运动量,合理地安排和适时地调节孩子在技能练习时身体和心理的运动负荷,以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科学性提高,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开展体育游戏时,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景,设置灵活可变的情节,随时根据孩子在体育游戏中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适当地调节。譬如在体育游戏《蚂蚁搬豆》中,我发现孩子在搬豆游戏的过程中,还未达到预设的运动量时,就可以改变游戏情节,告诉小蚂蚁们:“不好啦,打雷啦!”“哎呀,天越来越黑了,大家加把劲啊!” “要下雨了,加油干啊,快点把豆搬进洞里吧!”,于是,小蚂蚁们就根据情景的变化加快了搬豆的速度,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了游戏的运动量,取得了科学的锻炼身体的预期效果。
三、通过运用各种背景音乐来营造游戏氛围,适度的刺激孩子的游戏心理。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但是它同样需要满足来自孩子的其他不同需求,促进孩子规则意识、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在小班体育游戏中,可以在情境性游戏中添加各种背景音乐。如在开展《去郊游》的游戏中通过添加“开汽车”的音乐,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入游戏情境,这时孩子们就会兴趣高涨、心情愉悦;接着可以告诉孩子们即大家将进入神秘的大森林,结合稍显神秘的音乐,这时孩子会感到紧张、危险,甚至害怕,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提醒:“我们是一定要穿过这片大森林才能到达目的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不能退缩的,只能勇敢地向前,引导孩子面对困难时机智的做出判断,例如: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躬腰钻过、或爬过黑漆漆的山洞,踩着石头跳过湍急的小河;最后用炮弹打败突然出现的大灰狼。大家按照讨论后的方法穿过危机重重的森林,最后到达目的地获得胜利,结合轻松舒缓的音乐或休息或庆祝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感受战胜困难的自豪,在无形中增强了孩子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情境性游戏在日常健康活动中较为常见,同样也为游戏的开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条件,从而保证了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情景性游戏在小班健康活动中的有效形式,我的总结可能还不够全面,现实当中可用的游戏技巧还有很多,还请各位博友老师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情境性游戏有效地融入到健康活动游戏之中。
第三篇: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定州市东湖幼儿园
张晓丽
摘要: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随着对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化这一概念备受重视。这一创意理念的提出,随之也出现了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形式。数学活动游戏化,作为目前最受小班幼儿乐意接受和愿意参加的活动方式之一,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游戏化运用还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就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来阐述一下它的作用、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将游戏化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数学;游戏化;意义;发展;建议 1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概念和实质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同学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是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概念明确化,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学生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和手段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当然也得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其接受能力的有准确的考量。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2.1 主动性
转变学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观念。明确教师在自身的教育过程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的主人。彻底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2.2 探索性
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游戏中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认识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2.3 综合性
数学教学游戏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情节性教学游戏,操作性教学游戏,运用各感官得教学游戏,口头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六种主要模式,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综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2.4 娱乐性
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不再枯燥地背诗、不再烦闷地做题,以生动活泼的游戏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逼迫孩子进行教学。通过开展各类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2.5 全面性
数学活动游戏与美术、音乐、体育等结合,让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同时,数学活动游戏所选择的游戏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动手型、动脑型及动口型全面结合,让孩子全面发展,快乐学习。3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
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首先对趣味活动教学进行研究,这是一次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依据当代思维最新成果,对趣味活动教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心理学论证,对趣味活动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等内容都进行了具体而又科学的研究。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对活动教学进行研究论证,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实例都证明,适当地将游戏融入教学对幼儿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些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把游戏应用于教学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国外数学活动游戏化起步较早,从提出至今,已愈渐成熟,覆盖范围十分广阔。而于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数学活动游戏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技术上不健全,专业游戏设备不完善,我国数学活动游戏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缺少专门从事这一方面的人员,游戏教学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极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这不但达到没有游戏教学的目的,还让幼儿对游戏教学产生反感情绪。而对小班幼儿而言,这更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幼儿小班初期,要使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4 数学活动游戏化意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社会中几乎所有行业都运用到了数学,数学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文化素养。而数学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辩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数学的教育工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便开始培养他的数学理解能力。但是,数学概念抽象,对于幼儿而言,理解困难,孩子并不热衷于学习数学。这样的情况下,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出现,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变成了可能。数学活动游戏化有以下意义: 4.1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拥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知、新思路,有自己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传统的课堂教育,老师刻板、学生惶恐,老师教得知识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忽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拘泥于答案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即使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做到倒背如流,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却成为学生的软肋,制约学生成长发展。
数学活动游戏化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知识和信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知识的累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创新意识便会取得加强。数学活动游戏化给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充分展现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心得想法创造出真实的作品。4.2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忆。通过死记硬背,把老师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这种教育的主体地位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数学活动游戏化转变了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老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增强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的水平,让老师理解真正的教学形式。
数学活动游戏化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愿意主动进行探索和认知。以前,老师总是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但是教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拿过来就可以,要在原有认识结构上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认知结构才可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因此,将游戏注入数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老师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让学生凭着兴趣爱好求学,这样的学习才能长久,也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效。4.3 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严师出高徒”,教室手执教鞭,严厉对待学生,体罚现象较为普遍。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正确的。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师生间对立的关系。它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学会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运用强制的手段如体罚、责骂、告家长等这些方式教育幼儿,会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被迫学习,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造力。将游戏运用到数学教育中,给师生间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排斥、不再厌恶。
师生间的和谐,对学生认知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一般,学生喜爱某位老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这样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给予关心,让学生感到亲切、信任及尊重,能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5 如何发挥游戏化的作用
5.1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游戏
要明确游戏的目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以更好地让他们接受知识,学习知识。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依赖性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选择的时候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多选有图画、实物的游戏。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选择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创造性的游戏,旨在重点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而孩子们的数学教育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每个阶段的数学游戏所侧重的重点都应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有其相对应的不同的游戏,比如,数学游戏比较适合新课的教学,而与音乐、体育等相结合的游戏比较适合巩固复习训练。让幼儿通过参与新奇有趣的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巩固自己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可以在一遍操作,一边观察学习中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并且激发幼儿的探索冒险精神。5.2 教学游戏的多样化
幼儿获得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不是光靠一种游戏或者一次游戏就可以实现的,要进行多次的巩固练习才能让他们把知识深刻地记忆。而幼儿兴趣容易转移,对一种重复的游戏会很快感到无趣,又因为幼儿本身注意力就易分散,长时间单一的游戏活动反而让幼儿产生疲惫感,这不利于幼儿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多类型、多品种游戏的运用。
从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是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目的。而为了更好地使幼儿获得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就应该为统一活动内容而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灵活运用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等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多样的游戏进行教学。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创造新的游戏,根据一些通话故事,穿插知识到里面,用生动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新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深入故事当中,最直接地学习数学知识。
但同时老师也应注意不要过多依赖游戏,幼儿心智还未健全,注意力容易分散,过多的游戏会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面,被游戏的那些道具吸引,根本不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自顾自的玩,而忽略了应学的知识本身,这就与游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5.3 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拥有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比如说,有些孩子算术很好,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有些孩子动手能力较好……每个孩子对事物的敏感度都不相同,发展速度也不一致、。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个人偏好区别对待孩子,觉得孩子“差”而忽视他。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寻找他们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别人的认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可以通过一系列游戏教学,寻找孩子的兴趣与特点,然后采取分组教学,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及水平选择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重点开发他们的特点,让他们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要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孩子面临的不同问题,逐个分析,加以反馈,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采取教学方式,以达到使每位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目的。
然后,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开发幼儿的不同的能力,就要选择不同的游戏,比如,图片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知识,团队的游戏让他们强化合作意识,糖果的发放让孩子明白数字的具体概念等等。总之,老师要做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6 结论
通过对新课程的尝试,使我们不仅明确了建构式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建构式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完全照搬某一种课程模式是不科学的,它必须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创造、会融合地去实践,并逐步创设出自己的园本课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不断的学习—总结—反思—调整,树立终身学习,开放合作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使教学理念和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参考文献
[1] 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4期,第45页。
[2]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第128页。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第120页。
[4] 张静.《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110页。
[5]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第129-131页。
[6] 王菡《.浅谈幼儿园数学“兴趣教学”》幼儿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第,12-13页。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堂情景创设(范文模版)
浅谈数学课堂情景创设
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三岔明德小学 王红芳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创设有效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
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剪下1米长的纸条,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1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想象1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学生对1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1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三、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
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456。”有学生立即反驳:“ 229却不能被3整除,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
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姓名: 王红芳
作者地址: 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三岔明德小学 邮政编编: 721404 联系电话: ***
第五篇:浅谈如何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2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枯糙乏味的,呆板的数学符号、公式、定理、运算、推理、验证……
容量大、负荷高,抽象思维性强,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这也造成了数学老师感觉教学累,学生学习
累。如何解决这一窘境,如何让数学课活起来,本人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二、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组织教学是关键。
初中生是否喜爱数学往往和数学教师有关。教师教得好,很多学生都喜欢数学课,新学期如果换
了一个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一些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就必然使数学课堂一滩死水,或者是师生双边关系不和谐,课堂纪律乱,这就更谈不上增强数学课堂的活跃性了。当然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威信。
三、用各种方法丰富数学学习活动是重要手段
1、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结合数学教材,可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史,定理发现史,数学家
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应用数学巧渡难关的故事,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数学名题、趣题等等,这些素材都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运用语言,动作引题。教师的语言以及动作有特色,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思
维活动,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且能让学生多年以后记忆犹新,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将
死的知识讲话,对枯燥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将于抽象的概念因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
3、展示数学美引趣。数学是只有纯粹的理性与严谨形的真善美事物,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这里有美丽的黄金分割,奇妙的分形世界,迷人的平而镶嵌,离奇的等寛曲线,出人意料的悖论……如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美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比比皆是。立体几何中,多面体的棱柱、棱锥、棱台和旋转体的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计算均可统一用V=1/3(S上底+S下底+.h;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体现的对称美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同样比比皆是,如两数
间的关系:互为倒数,a与1/a,其中a≠0;互为相反数a 与-a;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之爱美,在年少时尤为突出,我们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启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充分利用生动的材料,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
知识,受到教育,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吸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因此,教师在数学中可以深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不再感
到数学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