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水平下“少教多学”的做法
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水平下“少教多学”的做法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通常存在这些弊病,一是“没有词语”。面对文题恰似无米之炊,想出上句没下句,只得生编硬造,作文如同“挤牙膏”。二是“没有兴趣”。从小学写到初三,文题如出一辙,单调、呆板、乏味,不少学生往往用中学的题套小学的文,作文好象再版。三是“没有劲头”。写了几次看不出什么进步,信心便不足,老觉得作文没的写,教师也不太得法,练习少,发得慢,讲评不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呢?
本文认为,初中作文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或环节来探讨。
一、读写听说并举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效果的体现,二者相互为用,不可分割。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改单篇教学为单元教学,突出一个“导”字,贯穿一个“练”字;
坚持把课前自学转移到课内,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把课后作业转移到课内,成为信息反馈。课堂教学要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注重培养能力;坚持研究学情,指导学法;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交还主动权,使之“身”人生活,生活是源;坚持开展第二课堂,号召学生多读有益的书,多听广播,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用。
2.读说结合。如今的信息社会,口头交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该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那样写?以说促读,以读导说,以说促写;读与听结合。要学会在各种场合中的听,能听出中心、层次及表现方法;读与写结合。每读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后,就用仿、改、续、扩、缩、读后感、评析等方式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写的质量;读和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联想、概括、创造的能力,实现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受益。既“导流”又“开源”。
3. 读文章一定要——求线索,求思路,求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读书,深人生活,勤于动脑,以提高作文的素质和能力。
二、增加作文次数,创设练笔形式
现行课本中每个单元后各有—次作文训练,从培养表达能力看,我认为次数是不足的。学生写作水平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练得少。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生平时的习作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了“练笔”。要求初一要天天练,话多则长,话少则短。主要是养成习惯。初二要隔天练,要有适当的命题训练。初三每周练,字数500左右,内容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可以从单元作文训练中选题。这样不仅弥补了作文次数不足的缺陷,也培养了勤于动笔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
如果学生对写作不能产生“需要”,那么他就很想写出好文章来。我常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力求写作训练贴近生活,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甚至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当学生有了那种强烈表达要求时,文章就写好了大半。例如:每当新生入学或每接一个新班时,学生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每个人都有一种表现欲。我就请他们把自己的性格、爱好、专长、优缺点及对老师的希望一一告诉我,以便师生精诚合作,题目叫《老师,我对您说„„》。师生虽初次见面,但都敞开心扉,情真意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有的惟妙惟肖,读了实在让人高兴。又如,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发动学生为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评头论足。当大家以诚相见,又有许多话不吐不快时,我便适时写出文题:《说悄悄话》。
激发兴趣,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树榜样”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李玲、杨晓等人在去年的全国迎奥运作文大赛中均获佳作奖。学生杨叶萌、杨甜等人的习作先后被“少年文艺”采纳。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写文、改文的兴趣,人人都有了一种跃跃欲试之感。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举办优秀习作展,辑印自演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从各种角度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不管程度如何的学生,每当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都绕有兴趣地努力练下去了。诸如此类的练习,学生们感到: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感情表达清楚,把自己的意思述说清楚。动机和兴趣都有了,再写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从而更自觉地投入写作练习。
四、注重思维训练,建立作文常规
学生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我在作文训练中十分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具有概括性。善于概括的学生往往是写作水平高的。为了突出这个训练的目的,我经常结合课文组织一些比较阅读,然后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如《范进与孔乙己》等。我们也时常把学生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引进作文,如《谈“酷”》、《也说“粉丝”》、《话“钱”》等。
学生通过对一些课文内容或社会现象的剖析,既提高了语文知识水平,增强了概括力,也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还具有逻辑性。逻辑,主要指思维的规律。我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如学了《死海不死》的命题方式后,结合课文《愚公移山》、《人民的勤务员》等课文,写《愚公不愚》、《傻子不傻》等,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学会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
作文是思维的过程,应有一个较合理的思路。它有助于克服作文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为此,我为学生制订了“作文常规”,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审题。从命题或所供材料中揣摩命题意图,找出文眼,确定好习作的着重点和感情基调。
(二)立意。确立一个鲜明的、有时代气息的、健康的主题,作为全文的统帅和灵魂。角度要好,挖掘要深,境界要高。
(三)选材。围绕中心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要点面结合,注意广度和深度。
(四)组材。要以一定的事物为线索,按合理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好。详略得当,剪裁要巧妙,要嵌入细节。
(五)结构。究竟怎样开头,主体部分怎样安排,层次之间怎样过度,最后怎样结尾,都要精心设计,力求首尾呼应,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在此基础上列出较详细的写作提纲。
(六)动笔。腹稿打好之后,要一气呵成,保持文章思路流畅。
(七)自读、自鉴、自改。成文前的设计固然重要,成文后的咀嚼推敲也绝不可忽视。要仔细品味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八)誊稿。一定要字迹工整,格式正确,卷面干净,标点清楚,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上述常规要循循善导,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发现薄弱环节,要因势利导,给予强化。
强化训练,要有针对性,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如,学生作文有时盲目性很大,更不愿打腹稿,列提纲。对此,我除了讲清“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以外,专门强调其中1-5条.要求誊稿时,一定要先抄上写作提纲,再抄正文。评判时,要把作文与中心思想是否一致、作文与写作提纲是否吻合、提纲设计是否合理当作讲评的内容之一。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品质,还养成了严谨的学风。
五、改进批改方法——少批快发,重在讲评,注重实效 叶老在给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指出:“精批细改要有前提,一是老师一定要比学生高明,二是老师一定有精力,有时间,三是学生一定能细心揣摩老师的批改,四是学生一揣摩老师的批改,一定进一大步,其实这几个前提都不甚可靠。„„课堂内共同讨论,老师当主持,插几句话,说几句总结语,比精细批改或许有效„„分组互相讨论也比专请老师批改好,好在哪里?好在让学生主动,好在集思广益。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的迷信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徒劳无功的事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吃亏了。”鲁迅先生也说过:“好文改中来。”先辈们的教诲告诉我们,修改文章的主动权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的勤奋。老师是包办代替不了的,那么我们的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写文,还要让学生学会改文,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中提高思维的品质。
多年来,我对此感受颇深。过去,作文从写好上交到老师精批细改之后再发下去,往往是两个星期,等学生在拿到作文本时,早已时过境迁,情意淡化,加上老师的批语总是周而复始的几句套话,学生根本不爱看,最多关心一下分数而已。怎么改变这种学生被动、老师徒劳的局面呢?我认为要少批快发,注重讲评,讲究实效,不做表面文章。
首先要明理导法。学生往往误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因此写完就交,从不动手修改。为了转变观念,我反复深入浅出地讲解老教育家、文学家的有关论述,先让学生明事理、懂利弊,再教给修改文章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方法。
常用的形式有:
(一)典型引路。
作文本收齐后,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浏览一遍,分出等级类别,不写评语,不打分数,但要做各种符号,找出共性和个别问题,做详细笔录,确定讲评重点。再找出两三篇各具特色的好文章,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标点、书写、行款等方面做细致的评析。然后在课上讲评,老师示范后,再由学生自己评改。评改后再交,表扬进步快的,帮扶不得法的。
(二)齐评共改与自改结合。
从作文中选印一篇中上等水平的作文,发给大家,老师当主持,同学们一起评改,老师适当点拨、小结。其余文章,老师讲些优缺点,举些例证,发给大家自己修改。修改后一定再交再阅。
(三)互评自改。
老师把浏览、记录过的作文交换发给学生。先由评改者找出其优缺点,写出“评析”;再想出修改办法写出“建议”;然后送交作者本人;作者要认真考虑评改人的“评析”和“建议”;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交换意见,待心耳气和后,作者自己动手在原文上修改,直到个人认为满意了为止。最后要把个人修改文章的心得体会写成后记,抄在作文本上再交。
课上,老师也可以抽出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先读作文,再找相应的评改人说出“评析”和“建议”,师生共同评析,达成共识。课后老师再次浏览,既看评改人“评”得如何,又看作者“改”得怎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讲评”。
每次讲评都要有一、二个重点,讲评要切中要害,不搞面面俱到。在实践中,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读得认真,评得仔细,建议也比较妥帖,改得也较恰当。双方都有了提高和进步。此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再教育,再提高,有百利而无—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勤抓巧改,灵活运作,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整体素质。但毋庸置疑,科学的教学理论还有待于同行的共同努力和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少教多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
“少教多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单位:广西梧州岑溪市三堡镇第一中学
姓名:陈荣军
时间:2015年5月15日
“少教多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岑溪市三堡镇第一中学
陈荣军
我校语文教研组自2012年7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子课题后,积极参与研究、积极开展课题活动、积极提交课题成果。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研究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作为课题研究的一员,也不遗余力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与活动中去。结合本学期的研究活动,就“少教多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少教多学 作文教学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作文难学、难写,老师的作文难教、难改,已成为作文教学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有人就曾戏谑的称当代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每当布置作文时,台下的学生是叫苦连天,脸上的表情痛苦。写作文时就如同挤牙膏一般,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地挤出来。写出来的作文是内容空洞,思路不清晰甚至混乱,主题不鲜明,语句不流畅,情感不真实等。传统方式下,老师的作文教学也是进入了一个瓶颈。教师输灌方法、模式,出示范文,批改讲评作文等。在如此背景下,就出现了所谓的“新八股文”,尽管我们老师很努力去教了,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我在“少教多学”背景下进行作文教学实践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有生命个性的人。让作文成为快乐的事。
所谓 “少教”,就是指教师不再以教一二三的知识或四五六的技术为任务。任何教材的实施,都只能是载体。教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通过种种教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记忆、创意思维、分析与综合力。教师必须自学各种新知识,而且确保不是略知一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介体,例如建立网站,提供诸多学习材料,或引导学生去发掘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料;利用即时通讯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即时和学生直接讨论问题,即时收发文件、图片。
所谓“多学”,并不是读多多书、背多多教材。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有目标而学。这种学习能力,也要老师来培养。少教多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多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和有用,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让学生不再望作文而兴叹,让老师不再闻作文而苦恼,写作文、教作文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
一、阅读
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所以,每一学期开始之时,就把本期必看的课外书目和必背古诗词打印出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阅读和背诵,把精彩片段以摘要的形式记录下来。
为此,专门设立一节阅读课,利用阅读课,有目的地介绍如《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大自然探索》等时尚美文,教学生学会阅读赏析,教学生学会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逐渐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利用阅读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扩大知识面。学习前人的写作手法以及他们凝练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我们有意识地从名著中提炼艺术性强的语言,分析其风格特色和修辞手法之后,再让学生仿写,扩写,改写。把训练宗旨定位于:读名著,学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经典语言“金钱是害人灵魂的毒药”(仿:嫉妒是谋害友谊的元凶);“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属于我们”(仿:生命无论多么坎坷,成功必将属于我们)。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小组互通有无,尽可能涉猎更多的文学作品,并且交流心得体会。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二、日记随笔
遵循“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倡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积累写作素材,但应避免流水账式的日记和随笔。因为日记和随笔是学生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日记随笔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可以写几十字的片断,也可洋洋洒洒上千言;可写亲眼目睹的校园故事,也可身处其中成为主人公;可写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看法或感触,也可通过周记告诉老师鲜为人知的秘密;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抒情小文,也可是乐声悦耳的一首小诗——总之,不拘一格: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肆意翱翔,无限驰骋;让学生把浓浓的情感诉诸笔端,嬉笑怒骂,任意挥洒„„。使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都有题材可选,都有内容可写,都有情感可抒。避免了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毛病。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把同学们的日记和随笔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欣赏,以此达到扩大积累的广度。
三、多媒体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于是,我们借助多媒体中,那色彩艳丽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屏内容来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潜在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到了国家元首和明星们的风采;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埃及的久远;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动荡与复杂„„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笔去描绘他们从没见过的动植物;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笔倾诉他们从未有过的情感。
四、互批作文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充满个性的生命体,由于知识能力、人生阅历、个人风格等存在差异,他们的作文必然也会是各具特色。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批改技巧的情况下,批改别人的作文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按照课堂的流程,先让学生独立批改一篇别人的作文,并写上评语、署名;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选出本小组所批改的作文中最优秀的一篇并进行赏析;小组交流赏析之后进行班级展示,各个小组依次把本小组所选取的最优秀的作文朗读展示出来,并且进行点评;最后进行总结梳理,把所展示的所有作文当中所涉及到的写作特点,优美句段归纳梳理。通过这样的互批作文既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边的同学,又能取长补短发生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我们也借助多媒体评改作文。在评改时,我们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评讲;把典型的病例也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还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把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存盘建档,随时取出自己的作品对比,分析,选择投稿。这种做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借鉴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每次期中、期末统一抽考的语文试卷都是不同乡镇几所学校统一流水改卷。在每次改卷的过程中我都会特别关注作文,每每有满分的作文我都会把它复印下来装订成册。在课堂上展示、鉴赏这些考场满分作文,分析它们之所以得到满分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去阅读鉴赏15篇不同风格的满分作文,总结其中的规律与技巧。从借鉴模仿开始,经过反复的训练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少教多学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探索实践中,并不是一路畅行无阻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中,学生阅读的深浅和欣赏的尺度难以掌控
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有些学生容易本末倒置,把重点仅仅放到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中,沉迷于主人公的情感纠葛而难以自拔,或者竟相效尤„„这些都是无法预计的。
(二)日记和随笔写作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仅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件事,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个人,用日记的形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思想学生还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中学生所生活的圈子是狭窄的——由家庭到学校,又由学校到家庭,再说,我们的生活并非每天都充满故事,我们过着的日子更多是平淡的,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也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变化。因此,也有学生的日记趋于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三)画面欣赏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也有些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迷失了方向,他们只是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上,一味地享受多媒体给人在视听方面带来的快感,而忽略了观察和思考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在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中,极其少数的同学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四)互批作文中,流于形式和缺乏方法
在学生们互批作文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批改的技巧,结果就会造成批改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胡乱批改,相互讽刺挖苦的现象。因此还是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在少教多学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就是要运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法的指导实现“少教”;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多学”。解放了教师,发展了学生。
第三篇:新课标下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新课标下教学中的少教多学
灌阳县民族中学谭铁生
中文摘要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打造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少教多学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英文摘要
Less taught, inspiring to teach, targeted to teach a creative way to teach and development to teach “;learn more,” referring to th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the depth of learning, active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less taught, learn philosoph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develop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which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teaching loa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lifeblood of a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education and teaching goals, to creat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main front, then wha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limited period of time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knowledge, thinking, the ability all aspects 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thereb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is every educato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se aspects are discussed.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质量积极学习独立学习
一、绪论
“少教多学”既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1-
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鉴于此,我觉得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少教多学”的高效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有一位教授说过:“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教师应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精讲。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那么该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实施少教多学的目的和作用
1、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目的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最后到教师的“不教”。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2.1自学能力
要做到少教多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要强,最好是特强、超强。这样的学生,才能够与时俱进,新的知识就能够立刻掌握;新的技能就能够最快学会。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家长配合。
2.2心理稳定性
能处变不惊,接受一切挫折,适应任何变化。这是“EQ”加上美国儿童教育刚刚兴起的“DQ”。这方面的能力,要社会、学校和家长来共同培养。
2.3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学习上工作上捉襟见肘,生活上处事上没有底气。这方面的能力,学校和家长都是关键,学校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施教方式都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但能让智力更好的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三盏心灯,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应该是教师教与智慧之所在。
三、如何实现少教多学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少教”: 是指教师不再以教一二三的知识或四五六的技术为任务。任何教材的实施,都只能是载体。教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通过种种教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记忆、创意思维、分析与综合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介体,例如建立网站,提供诸多学习材料,或引导学生去发掘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料。“多学”: 并不是读多多书、背多多教材。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有目标而学。这种学习能力,也要老师来培养。
所以,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学习总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告戒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培养对终身学习的习惯。
1、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做到“少教”
1.1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六要”和“六不”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互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会学习外,还要做到:
六要:要讲好重难点;要讲好规律;要讲好方法;要讲好易混点;要讲好易错点;要讲好易漏点。
六不: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1.2使用适时的教具
在课堂教学中,教具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具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质量的高低,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具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教案。对黑板、媒体展台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力争把学习的主动权回归给学生。
2、把“学生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2.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但现在很多教师教学往往用教师讲取代了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做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把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引导学生研读为主。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2.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要培养学生有三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2.3把寻求答案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答案是多元的,它不是一尘不变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到的答案才是他自己的。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要培养学生自己想去学的欲望,而不是教师直接把答案强加给他们。在教学的维度上,教师还应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2.4把乐于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一堂课上,学生提不出问题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只有让学生乐于质疑,乐于提问,乐于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质量。
四、实施少教多学的步骤
1、转变教育观念,是少教多学的前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师本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死守“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绝对服从,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虽然,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近年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提出“以生为本”,倡导把学习还给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点拔总结,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课堂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
2、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自学能力,向少教多学迈进第一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布置预习时,笔者指导学生采取“分步预习法”,第一步:阅读教材,揣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对教学内容有了感性认知;第二步:试做课堂练习,检验自己阅读教材的程度,对习题中不明白的问题作出标识;第三步:分组探讨,我把班上54名学生分成了9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把预习中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共同探讨;第四步:对照教材,提出问题,做好记录,同时要弄明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
3、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让少教多学顺利起航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就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0同学们在教材中都看到了,可除了教材中所给的证明方法外,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在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引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无限趋近于坐标轴而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在授《园的定义》时,我提出:“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其次,学生参与评价,让合理的教学评价发挥其激励和引领的作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就这样,学生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
4、布置课外作业,使少教多学延伸到课外
布置课外任务,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实际生活,给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感受课外的另一份天地,把自己的知识应用生活之中: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让他们写出自己从家里到学校所用时间与速度的函数关系式;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让他们去银行调查利率并计算自己家存款一年所得的利息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同时老师对这些课后作业别忘了赞扬,培养他们更大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多了自主的权利。课后作业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少教多学”的创高效性,并在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学、乐学。学生体会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3]刘惠军、张雅明《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4] 寇平平.论少教多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11).[5] 梁万年.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09,(03).
第四篇:“少教多学”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根据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学定教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根本。为此,我设计了写初读感受,提出问题、制定目标、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潜能,教师点拨引导、答疑解难,实现“少教多学”,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关键词:少教多学 初读感受 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64-01
在新一轮课改中,“少教多学”理念浮出水面,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推崇。“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为的是更好的实现“少教多学”这一理念,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我以《斑羚飞渡》为例做具体解说。
一、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2课。本单元的5篇文章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这篇文章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
三、教学设计及理论分析
1.掌握字词。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点生字词,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独立识字、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把注音和释义批注在书上。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将这些生字词准确规范美观的写会。
理论分析:课标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此外,针对目前学生读书习惯差,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的现状提出掌握字词的要求,也正是要达到课标要求。
2.写读书感受。提示学生在写读书感受时多从文章的内容、主题、写法、语言上谈感悟,不要将读书感受写成读后感,而要关注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提出任何阅读要求,而是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走进文本。
理论分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阅读文本写读书感受就是要保护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3.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初读感受之后,肯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写在纸上,待下课时交给教师。这一环节主要为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制定学习目标做准备。
第二课时:(1)交流阅读感受。(2)确定教学目标。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研读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四个因素。此外,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教育理念,这也与课标中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相吻合。
为此,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1)感知文意,复述飞渡的场景。2)品味语言,感受斑羚精神。
4.成功之处。(1)让学生写读书感受。学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把自己初读课文后的真实感受写出来。那种原生态的思想火花所释放出来的智慧光芒令人耳目一新,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无穷无尽的。(2)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对问题筛选、整合确定学习目标。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3)确定主问题来完成学习目标。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版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读书思考、合作交流。
从实际效果上看,课堂上少了些浮躁和喧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安静的读书,独立的思考,有序的合作,畅快的交流。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定稿)
关于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的小结
2012年在碧江区教育局的牵引下,我校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研究通过申报和层层审核,终于获得了全国“少教多学”总课题组的批准正式立项,于2012年9月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实质性工作。9月上旬,我校对参加该课题研究的老师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将调查结果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调查背景
由于我们现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课堂上老师坚持多教,传授式教学模式和学生题海式学习模式,如今那种方法已慢慢补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老师的传授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因此现在正在由教师教学为主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式教育发展的目标,因此鉴于实际情况我校积极组织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十分及时,非常重要。
二、调查题目形式
“少教多学”研究在我校是第一次,学校及老师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提高,再加上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有不同的年级,既有一、二年级,又有五、六年级,学生层次不同水平也相应不同,因此我们的调查题目要两者兼顾,从最简单、最原始的语文教学出发,甚至低年级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了解到认识再到程度升华。难度系数教低,从最基本的学生熟悉话题入手,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完成。
三、学生答卷情况
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收回270份,答卷回收率100℅,从全部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少教多学”还有以点字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