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应渗透企业文化
邓韶梅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本文主要就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百度百科对企业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那么,说具体点,中职学校应向学生渗透怎样的企业文化呢?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坚持贯彻上级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牵头成立有70家行业企业参与的“产学联盟”,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据企业反馈意见,在重视员工技能之外,更加重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及表现,如员工的敬业精神、主动意识、吃苦耐劳、责任感、沟通合作能力等。例如顺德顺达电脑有限公司的厂训是“崇实、务质、创新、尚群”,倡导“顺达人”应具备的品质是诚实正直、工作踏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总之,职业教育要让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对单位产生归属感,核心价值观与用人单位一致起来。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职业教育是就业性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都要到企业工作。而语文学科具有“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功能,教材取材丰富,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与企业文化有很多交集,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岗位职业素养的形成、固化;第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职业中学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就要在学科中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使学生在心理归属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让学生从技能掌握到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企业人”的烙印,促使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定位,有的放矢
要寓企业文化于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语文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又要反映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在兼顾语文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精神、思想以及蕴涵在职业、企业里的制度、形象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如高一年级口语训练课《自我介绍》,可把侧重点放在“求职应聘自我介绍”上,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教育。
(二)用好教材,内延外伸
企业文化中有很多关键词,如敬业、奉献、沟通、诚信等其实都可以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人物、事件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作深度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追求、情操融入课文所表现的那些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之中。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讲解“当政治家”、“当挑粪的”的事例,诠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摒弃职业贵贱观念,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努力做好,做事一心一意,保证质量和效率;《每桶四美元》以一位小职员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对企业要忠诚,长期从小事干起并坚持不懈便会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道理;《第六枚戒指》彰显了真诚待人、理解信赖的重要性;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讴歌了诚信的分量„„此外,还要跳出教材,把触角延伸到社会,延伸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去欣赏、感悟每一条厂规、一则标语、一块宣传栏等。笔者每学期或播放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视频,或组织学生到本地的一些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撰写心得体会,并利用语文课开展“企业文化交流会”。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深入的体验,说起 “6S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较好地达到了听说训练和企业文化渗透的效果。
(三)结合专业,交叉辐射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展开,与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岗位需要相结合,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以及自己今后工作的基本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在职业发展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教会计专业,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读、写为主的应用能力,渗透一丝不苟、诚信慎独等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得心应手;教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就要培养学生理解章程、写作操作流程和实训报告的能力,渗透创新、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笔者在计算机班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解读诗歌内涵、品鉴语言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红色革命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要求任教班级仿真企业,实施“企业化”管理,布置学生为班级设计企业名称、LOGO、愿景、使命、口号等,突出专业特色,彰显“红色”理念,并评出最佳设计方案。学生在运用电脑知识、语文知识设计的同时,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及企业文化学习。
(四)注重实践,在做中学
1.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经常采取“探究教学”“项目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来组织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例,项目教学法是指“一个由学员组成的小组有一项确定的工作,他们自己计划并且完成工作。结束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如教学《广告》应用文,笔者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让他们自发分组承担任务,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广告,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若干例,选派代表上台按广告的特点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同学设计一则推介本地企业产品的商业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同学要分工也要合作,这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工作的主动意识以及沟通能力。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操能力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练兵”的话,那么实践活动则是“实战”,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实操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理想。如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模拟推销》等,可指导学生从专业与语文之间找到一个沟通和连接的契合点,畅所欲言,言所欲从;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撰写“创业之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征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去采访一些经过自己努力奋斗成功的企业家,将他们的事迹写成文章,既是学“作文”,也是学做人、做事、学创业;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职场启示录”讲故事比赛,开展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以多种形式再现企业文化精髓,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潜力、表现力发挥出来。
笔者还记得到顺达电脑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曾问及公司人事经理乐海龙语文学习与企业需求的关系。他是这样回答的:“在职场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职场达人必备的利器,而这些都和语文学习有关。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判断是非,正确理解别人的言行举止,有效与人沟通,培养个人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都是一名合格职业人的体现„„”可见,语文学习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而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职场达人又谈何容易!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愿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多思考,多探究,在学科中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人。
第二篇: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刘志刚原创)2016.10.20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是企业特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中职学生掌握企业的文化理念、精神实质,增强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中职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企业文化 中职语文 渗透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批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事实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出现了一时难以融入企业、对岗位不适应、很难接受企业管理及企业理念的困惑。笔者认为,在中职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企业文化势在必行,而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更应该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本文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策略和途径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中职语文课堂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近几年,我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力度,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在重视员工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特别是要考察员工是否具有主动意识、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团队的沟通合作能力等,而这些恰好是当前语文学科容易忽略的内容。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我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度,通过企业文化引领课堂教学,真正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1.重要性。语文学科具有“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功能,教材取 材丰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美文与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集,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把它们引申到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范畴。如淡墨的《准天才的沉没》告诫学生在职场中要敢于挑起重任;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教育学生在职场中切不可马虎了事;费西廷的《不说话的王国》提醒学生任何一间企业都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对待制度要心存敬畏,等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能让学生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2.必要性。现成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入读中职学校主要目的是学习技能,学生对语文书本知识普遍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据有关《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占9.8%,对日常写作的兴趣占11.6%,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占19.7%,而对企业案例的兴趣却高达55.9%。从数据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企业的发展理念及企业精神比较感兴趣,如果在语文课堂加入一些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文化,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提早了解自己将来要工作的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文化理念、精神实质,在心理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在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企业人”的烙印,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中职语文课堂渗透企业文化的策略和途径
1.改革教学内容,以文本教学为载体,有效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仍然沿用旧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按学校征订的教材按部就班,缺乏改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的勇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针对中职学校专业多样性的特点,中职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去向,采用灵活的教学内容,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和内涵,针对岗位需求和职场文化,有针对性地加入相关的企业文化元素。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及工作流程,让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了管理学中最为经典的企业管理法则,比如领导力法则、执行力法则、激励法则、团队法则等,并选取了相关的美文与之匹配,比如保罗·詹尼斯的《仰望忠诚》、希区柯克的《机舱里的枪声》、鲍尔吉·原野的《拜自己为师》、张剑方的《中国之蒿》等。通过企业人才的案例分析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文章,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我在讲到领导力法则时,先跟学生讲述了企业杰出人才的例子,其中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如何善用比他更优秀的人才的例子,有华尔街大富豪P·摩根任用斯宾塞的事例,还有马云聘用蔡崇信、吴炯、关明生的案例,然后我再让学生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篇文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是如何任用人才的,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提升人格魅力与提高领导力是相辅相成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激励学生努力成才,争做一名时刻准备发光的“潜力股”。
2.创设企业情境,营造企业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除了需要在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在课堂上精心营造企业氛围,运用情境教学法,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室中布置企业标语、企业历史宣传栏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多深入企业学习,要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宗旨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整理好的企业文化元素模拟企业情境进行教学。例如我在教学《求职面试技巧》时,我先模仿企业办公室,把班级桌子摆成求职应聘的模拟现场,挑选几名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担当面试考官,其他同学依次入场面试,接受主考官的提问。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并由此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主考官所提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当前企业在选拔人才时的热点问题来展开,特别是有关职场方面的应急措施。通过这些问题的创设,以此检验学生在平时是否对将来从事的职场有所思考,激发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
3.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培训,建立校企教学对接机制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中职语文是一门与企业文化对接比较吻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有效构建中职语文课堂的校企合作机制。
以我校为例,我校因地制宜,与广东铁将军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较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广东铁将军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坚守着三大理念“真诚、创新、激情”,为铁将军树立了统一的形象,给予世界各地的用户无比的信心。对此,我们采取了“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聘请了公司主管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跟学生讲述有关企业生产发展、个人成才的生动案例。通过企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岗位观和发展观。其次,我们还采取了“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带学生到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该公司“开放、和谐、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学生对厂企楼梯张贴的一系列“企业标语”特别感兴趣,通过拍照、摘抄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课堂上发表了心得体会,学生纷纷表示因此受益匪浅。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对企业单位产生归属感,让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单位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为学生将来立足企业、发展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孙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J].《新课程·教师》,2014(11).[2] 姜汉荣.校园文化企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4] 吕创辉.让语文教学闪耀人文之光[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0):75-76.[3] 黄永志、杨秀国等.调研企业文化,探析校企文化融合[J].青苹果职教人,2012(1).5
第三篇: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周小波
摘要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之路做好铺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目标 道德教育 育人 言教 身教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道德素质,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固有特点、管理方式和教育目的,语文教学又具有与普教不同的地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或许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书”去育人呢?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直接通过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育人”的目的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例如,学生了《过万重山漫想》要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要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习每篇课文都能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教书”和“育人”就能达到和谐统一了。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为仅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起到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项链》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课外去读《皇帝的新装》。在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皇帝和玛蒂尔德都是因为爱美才有可悲的下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难道生活就不要美了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达成共识:爱美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还有人说玛蒂尔德很勇敢,没有被巨额债务压垮,用十年艰辛的劳动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表现出对友谊的忠诚;马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有在丢项链之后就通知朋友,就是对友谊的不忠,受苦是活该„„虽然这一课学生们的争论使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我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们都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显得幼稚,却也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作为女教师,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触尤深,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师生的平等是朋友式的,就能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沟通彼此的心灵,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人格的建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努力和学生进行交流,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话,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我们经常以开座谈会等方式探讨社会上、学校里、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一开始他们不愿袒露心迹,随着交往的加深,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纷纷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也能自觉遵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不经意间就可能造就一个人,也可能因此就毁了一个人,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某位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为表白自己公正要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结果就有几个学生对他的工作提出了批评。这位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打击报复。结果可想而知,他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一致抵制,成绩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这件事使学生失去了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信任。总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到周围的人和事,这种损失才是无法弥补的。以此为鉴,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著与研究》 林炜彤 浙江文艺出版社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孔庆东 摩罗 余杰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教师是谁》 陶志琼 中国文史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龚乐进 张贵仁 王忠桥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中传播“正能量”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职业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即德育。而语文教学在德育上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做出一系列探讨。
关键字:中职 中职语文 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争取理解与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需要我们把传授语文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
一、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生源现实的需要。中职学生受家庭、社会影响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他们入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更有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利用语文教材中富有激励性的文章教孩子们做一个有信心、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是所有中职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中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二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与创造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以积极心态对待职业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中职语文老师要积极利用包含着创造与创新、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等良好品质的选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中职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抵触的态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让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有了充分的可行性;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 “文”,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材的合理性。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以中职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练活动;选文具有时效性,即能“反映新鲜生活、传递新理念、以新理念反映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而且里面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这些文章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它们本身就是学生的人生指南。
三、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例如学习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就要强调原唱者张韶涵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强调诗歌里面追求的同甘苦,共欢乐,互相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爱情观,和学生共同分享那 份独到的爱情追求。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正确面对成长中感情的困惑,正确面对爱情。
(二)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等作品,我们强调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真挚之爱,让学生体会身边的幸福与感动,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负荆请罪”一节中表现出蔺相如宽容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放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学习《士兵突击》时,通过分析士兵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教育学生面对未来要坚定,执着,踏实肯干,“草根”也会成为“英雄”。
(四)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学习《废墟的召唤》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在傍晚进入圆明园时的感情变化,得出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要勇敢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这一主题,告诉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他们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时刻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热情。
(五)利用格调高昂,激励性强的文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许多中职学生感到前途很渺茫,甚至有时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擦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明白活着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名诗《将进酒》时,我们要强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他们明白,中职学生是祖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参与、组织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己的团队组织能力,会提前体验进入社会后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深知道传道与解惑的内涵,知道德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就必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广娟;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李娟;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3.刘鹰;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全文共计2366字)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渗透
摘 要:文学作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形成学生很好品德的润物细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借助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启发、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地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每篇都是老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找准每篇课文实施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结合人物形象的分析,陶冶爱国之情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一文一武”,文官是蔺相如,他忠贞爱国,勇敢机智,宽宏大度,武将廉颇,他也同样忠贞爱国。但他还有性格坦率,知错必改的高尚品德。这两人的形象,文章塑造得十分鲜明。教师在分析了二人的形象之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古人尚且做到忠贞爱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这样一问,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同学们,我们除了学习他们的忠贞爱国外,还可以学到他们的什么美好品质呢?”这第二问使大家更加活跃,有的会说:“宽厚待人。”有的会说:“勇于知错。”有的会说:“勇敢机智……”
二、通过欣赏祖国锦绣河山,陶冶爱国之情
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语文教材中有多处描绘了祖国山河之美,如《登泰山记》写泰山的雪美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岳阳楼记》写洞庭湖的日色美“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赤壁赋》中写赤壁月下美景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滕王阁序》里写极目远眺的美景为“山原旷其盈视,川泽行其骇瞩”等。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熟读这些语言的精华,更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欣赏祖国壮美的风光。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诚如他之所言,我们经常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壮美山河,就能使其心灵产生一种飞跃,即将美的享受升华为一种圣洁的爱国情怀。
三、结合名言警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孟子?告天下》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佳》里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教师在教这些名言警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然后联系社会实际,谈其现实意义;教师作适当指导后,最后写成读后感。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理解这些名言的意义,而且能把这些名言当作座右铭来告诫自己:应当怎样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找到德育的突破口,可以这样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渗透是否成功,学生的作文是一个窗口。
作文教学,不单就是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题目要学生写,往往还要给学生“授之以道,即讲解一些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其中讲到“立意”时,就必须强调“千古文章意为高――思想健康”。即“立意”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要求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积极发现,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章。另外“立意”时,还必须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说法。但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所以进行德育培养,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永红.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9).[2]王义才.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重视的几个方面[J].新课程:教研版,2009(6).(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山丹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