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共5篇)

时间:2019-05-13 01:3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第一篇: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为例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重要的一环。缺乏阅读则必然影响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并具体表现为狭窄的知识面、低能的文字理解力、浅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小说是阅读兴趣的发动机与阅读习惯的孵化器,是人文意识觉醒的温床。阅读小说可以开阔和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积累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活动,可以为我们提供观察、体验和思考的空间。然而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广实行,小说阅读在高考中处于选考的地位,得分率低,再加上小说篇幅长,教学难度大。在很多地方忽视了小说阅读教学:要么作为自主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看,教师不管不问,更谈不上引导;要么是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从环境、人物、故事情节、主题四方面具体分析,把小说肢解的支离破碎。这些做法导致:小说失去了其内在的魅力,学生失去了阅读小说的兴趣,教师失去了研究小说教学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下降。

语文教学应该以努力去激发和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为切入点打开提高语文素养提高的通道。小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体,具有信息量大、线索众多、涉及面广等特点。这就要求小说阅读教学必须找到最佳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率。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即从小说的某一点截开进入教学,它是深入理解小说的起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特点。下面我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谈谈我的粗浅的认识。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教材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的第二板块“美与丑的看台”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一)从文本的题目切入,直入小说的主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从题目切入,巧妙设计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还是《一滴水换一滴眼泪》好?当然最终不是要一个固定的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走进小说的主题:爱斯梅拉达送的水定是滴滴晶莹剔透,如同她纯洁的心灵一般,那敲钟人伽西莫多生平第一次流出的泪珠又何尝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交换的是真心,收获的是感动,留下的是对人性和真善美的赞叹。

(二)从专题的名称或板块的名称切入,探讨小说的人文意蕴。

苏教版教材选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具体表现在每个专题都有一个极具人文性的名称,每个专题中的若干板块也都有人文性的名称。这篇小说所在的专题名称“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板块名称“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的复苏”都可以作为我们阅读小说的切入点,是我们阅读的一把钥匙。“一滴眼泪”折射出了伽西莫多的心地善良,折射出了爱斯梅拉达的同情心与善良,折射出了克洛德的邪恶冷酷;两个美与丑的灵魂、美与美的灵魂在对白;一个看台让我们看到了美和丑;不仅是伽西莫多的人性在复苏,围观群众的人性在复苏:通过对这些的探讨,可以让我们深刻的领悟小说的内在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的人文意蕴。

(三)从小说的结构安排切入,体会小说的精妙之处。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行刑前的格雷沃方场;第二部分写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伽西莫多接受笞刑;第四部分写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第五部分写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第六部分写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通过对内容的概括不难发现:作为主人公的爱斯梅拉达只出现在第六部分。那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切入:作者的安排是否失误?通过学生的探讨,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小说的魅力所在:前五部分极力地渲染伽西莫多的处境,犹如重重的乌云压在伽西莫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压得他处于愤怒,压得他希望破灭。就在此时,爱斯梅拉达犹如一缕阳光照到了刑台,照到了伽西莫多的心理,也照到了围观群众的心理。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使伽西莫多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第一滴眼泪,这是自责和感激的泪水,这是人性复苏的泪水。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使观众被感动,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

(四)从突出的表现手法切入,深入人物的内心,探究小说的真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用了对比的手法苏在了一组组对比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就可以把此作为切入点,去探讨小说的人物内心。

副教主克洛德,道貌岸然,然而心如蛇蝎,唆使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拦路抢劫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让伽西莫多承担罪名;伽西莫多受刑,他却漠不关心。伽西莫多外形丑陋而心地善良,受副教主克洛德的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爱斯梅拉达给他送水喝,他充满自责,心存感激。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两个人物,都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但一个美丽无比,一个极其丑陋。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也形成对比:克洛德邪恶冷酷,爱斯梅拉达善良,富有同情心。克洛德唆使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受刑,他漠不关心;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却不计前仇,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的情况下,给他水喝。爱斯梅拉达的行为还与群众的态度形成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和要水喝时,群众都无情地羞辱他,是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小说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之路,每一个题目,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次开头,都历经长期的酝酿,每一个结尾,都耐人寻味。只要我们精心研读,慧眼发掘,总会巧妙地找到一条通向小说腹地的最佳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围绕小说阅读鉴赏的具体要求,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寻找最佳的切入点,让教学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文本,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教材,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的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体悟到小说的魅力所在,体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深深爱上语文课。

第二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反思

12月9日上午第四节,在三中,我参加了牡丹区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课,我讲的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颇多感想。

周二早晨知道周四上午第四节要讲课,于是,忙着确定课题,和苗蔚霞老师以及三中的教研组长卢亚萍老师商量,我们认为《品质》稍浅,很难讲出高度;《雷雨》讲的较多,很难出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较难,一般没人讲。但是,我喜欢挑战,于是确定讲《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第一节确定课题,第二节开始备课,非常感谢张先梅,她替我上三四节的课,我就有机会多备课,下午直接用她的班试讲。现在已经不记得第一遍讲的思路了,多半是根据小说要素复述情节,找出最具震撼力的情节,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反应和行为有什么直接的变化?为什么?在格雷沃刑台上还有哪些丑陋的事物?播放音乐剧《钟楼怪人》中伽西莫多唱给爱斯梅拉达的《美人》这首歌。

苗老师和几位老师听我的课,认为前面的《大教堂时代》太占用时间,需要用一个有探究性的问题统领课堂,于是,我们确定了一个问题:“最让你感动的是爱斯梅拉达的水、伽西莫多的泪还是群众的‘好极了’?”在试讲时我为了突出感动群众是关键,常常让学生找群众的前面的表现,于是最后没讲完。

李雯告诉我课不要想讲完,如果真的让学生进入文本了,得到东西了就可以了!我也知道,我也想这样,可是,作为赛课,最后没有得到任何有深度的东西,只是分析群众的丑恶和爱斯梅拉达的美,那么,这样的课又有什么价值呢?泛泛而谈,无滋无味。

于是,就想从“美”和“丑”入手,先找有哪些“丑”,再找有哪些“美”,那么,美和丑是都有了,可是,对比在哪里?苗老师说找的本身就是对比。

经过了两天两夜的揣摩,文本越来越清晰,可是,我发现:

老师能静下心读书并读出自己的东西是一个层次。原来我备课常看很多教参,借鉴很多资料,当然这些也非常重要,可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能悟出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吧。可是我常常想讲出独特的那一点,所以常脱离文本,要真正深入到文本中,借文本来悟则又是一个教学技能。

能读得深刻又是一个层次。原来读文章能在某一个点上读出点自己的东西就很知足了,就像是《金岳霖先生》里面我读出了“微微仰着”。现在,总想读出整个文章的更深层的思想认识。就像《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出“西山”,就像《江南的冬景》读出“散步”,就像《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读出“群众”。希望从细微处见精神。这一点很难。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教研组非常好,高手云集,苗蔚霞老师的文本解读功底极其深厚,常能见人之所未见;苗蔚然老师常从最寻常出见最纯真的东西;李雯的学生意识非常浓,能从学生出发,不不引导,层层深入;其他还有张月英主任、张先梅老师、肖南老师、马妍老师、谷瑞老师、陈丽娟老师、姚静老师、王国栋老师等等。都各有各的见解,常常能启发我!我今年能在这个组真是万分幸运!也就是说,用苗老师的话说解读深刻也不是谁的“杀手锏”。那么,什么更重要呢?

自己悟的东西是有了,可是,怎样讲出来是个技术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是个特别难达到的层次。我这两年就属于讲课的“高原期”,缺氧了,空白了,不知怎么办了,好像一切都重新建构了,一切都在尝试中,众人说了算,但是自己又要有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容易所以很难。周四上午第一节又试讲了一次,思路被肯定,细节需打磨,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要鼓励学生。

非常感谢卢老师先给我找好班,并让学生看了电影,周三晚自习我用整个第三节课,看着学生好好的读了两遍文章,学生基本把文章都画满了。用苗老师的观点,学生不预习不行,你不预习就没有和我对话的权利!我原来还认为事先让学生读好文章,课上展示是不是作bi,是不是课堂就不真实了,现在我想明白了,课前的预习是必须的!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只有自己先充分学习才能和别人交流才能在碰撞中有所得。而且,课堂本来就该是个展示的的地方。知道不一定能表达。展现自我也是种能力。再就是,在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启发,同学的思想交流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

周四第三节上课时我到了三中。看看手机才知道苗老师给我打电话了。第四节我的状态还是不错的。整堂课很顺利地讲完了,我知道之所以顺利是因为在前面的爱斯梅拉达的水、伽西莫多的泪和群众的反应上都花的时间不够,这也是我的一个突破,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特别舍得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让学生说了又说,找了又找,所以每堂课都拖堂,其实也不用拖堂,只是,我有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总想把自己的预设进行完,这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上完课我想请苗老师、卢老师和二中的张峰吃顿饭,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再就是她们都对我有无私的帮助!刘老师作为领导应该是有领导请的。可是,三中的校长非常重视,张校长和刘校长都陪着,于是,他们就请客了。苗老师顶着非常大的压力才从学校里把我推荐出来,因为很多人都要评职称都要讲课证,而我都不需要,这次如果我评选不上,苗老师很难给全组七八十人交代,好在刘老师说“就是,王蕊吧,明显的不是高一个层次”。

晚上本来及其疲劳,因为两天两夜的连续作战让我的肩和背都及其疼痛,脑子也很累了,必须休息了,平平也非常懂事,自己做作业,不用我管。

可是,我想问问我的课到底什么毛病,于是就给亚萍打了电话,她很热情,在肯定我的课的基础上对所有的课都进行了点评也对我提了些建议。她常在她组里说我的课是菏泽语文课的标杆,也常从我博客中找一些启发,真是高抬我,但是,我想我的弱点她应该也是明白的!也就只能从多多交流中启发我了。

第三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怎样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在问题的探讨中推进对文本的把握?我想,让学生自己在个人与文本的对话中,置换身份把握情节,进行理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是现实可行的,也比较符合问题探讨这一学习方式的原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讨论时紧扣语言材料本身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涵,推进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最后激发起对整部小说乃至对雨果整体创作的兴趣,就达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理想目的了。

二、教材分析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本专题共分三个版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在复苏”。三个版块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和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属于第二版块,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对立与交织。

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雨果在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以对社会人生的自觉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自觉探索实践着自己的小说创作理想。所以他的小说的思想和技巧是很鲜明的。思想上,对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关怀贯穿他的作品始终;技法上,戏剧化的倾向很明显,主要体现为场面描写集中、人物塑造复杂、情节铺叙多变。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问题探讨这一学习方式已经熟悉;

2、学生对外国小说比较陌生,对小说、戏剧、电影文学这几样文学样式的联系与区别很模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悲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五、重点难点

1、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2、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多媒体设备、PPT设计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预习任务:

(1)自读全文,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让全班同学分四大组,每一组学生分别以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一普通观众这四种角色中的一种身份(由老师随意指定),用第一人称概述本选段故事情节,400字左右。

2、教师的阅读准备:重读《巴黎圣母院》全书,查阅雨果的生平经历介绍及名家对雨果及其作品的评论,阅读雨果的其它重要作品。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图片背景“(影片中的)巴黎圣母院”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熟悉情节

(一)咱们班有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同学吗?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好吗?(也可以课前调查,预先布置任务)

(二)1、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本书的第六卷第四章,也就是课本的这一选段上。请每小组派代表以课前指定给他们小组剧中人物的口吻概述本选段的故事情节。(可以推举个人代表,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接龙叙述)

2、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同学的概述,并谈谈你个人的感受。

三、分析人物

(一)在同学生动的叙述中,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加深了。让我们立足于这一选段来评价一下这些人物。你觉得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普通观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作者具体的叙写来谈谈。(这部分的探讨也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结合情节的概述分别进行。)(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补充一些具体的相关情节的介绍)

参考分析:

1、伽西莫多:(1)外表极其丑陋,独眼,驼背,跛足,耳聋。文中有直接描写,还有通过观众之口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品读具体文句)。(2)他的内心呢?A、受刑前,伽西莫多近乎麻木地被捆绑到刑场上,任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他的内心思想一定在激烈地活动着: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有罪的,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他也可能觉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并不在他,但那个指使他的人,是他的养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觉得受惩罚的就应该是他。B、受刑时痛苦、“蠢笨”的表情。C、受刑后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在施刑人的鞭子下一直忍耐的伽西莫多,在雨点般的侮辱性的语句以及诅咒、嘲笑、叫骂和石子之中,终于被激怒了。可是他至多只能“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而得到的是“更加厉害起来”的“嘲骂和叫喊”。于是他就只能把愤怒、憎恨、失望表现在脸上和眼光之中。D、最后,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伽西莫多乞求人们给他水喝,可是回应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动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在喊,然后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可见他已经是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可是没人理会他。这时候爱斯梅拉达走上前来,送水给伽西莫多喝,可是伽西莫多却想把刑台打个粉碎;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唇边,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这是自责和感激的泪水);喝完水,伽西莫多想吻一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可见他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受副主教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充满自责,心存感激。(补充说明:他心灵的美与善随着小说情节的开展而愈益突出。)

2、爱斯梅拉达:美丽纯洁,天真善良,坦率开朗,多才多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恶的标本。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

4、观刑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的劣根性。(可以引进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做比较)

(二)很明显小说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组组构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课文中对人物的对比描写有哪些?

参考分析:从两方面着手——人物的自身内外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

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观刑群众——爱斯梅拉达

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蝎,唆使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让伽西莫多承担罪名;伽西莫多受刑,他却漠不关心。伽西莫多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受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充满自责,心存感激。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两个人物,都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但一个美丽无比,一个极其丑陋。爱斯梅拉达与副主教也形成对比:克洛德邪恶,冷酷;爱斯梅拉达善良,富有同情心。克洛德唆使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受刑,他漠不关心;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拦路劫持,却不计前仇,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的情况下,给他喂水。爱斯梅拉达的行为还和群众的态度形成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和要水喝时,群众都无情地羞辱他,是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小说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四、精读场面

(一)问题探讨

这些人物,作者把他们集中在一个个场面,整个选段是一个大场面,大场面之下又是一个个小场面的推进,(这是作者借鉴戏剧手法的表现)让他们在我们面前活动,真实地展现他们人性的美与丑。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面?

大概都会说: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

是什么打动了你?

伽西莫多的绝望和眼泪,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美好,围观者的变化。

围绕这一场面,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些问题,我整理出来,大家探讨一下。(具体操作过程中,当然根据学生的问题做调整!)

1、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还会给伽西莫多喂水?是说爱斯梅拉达真的很善良,还是表明她想在众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伽西莫多喝过水,想要亲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爱斯梅拉达为什么“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参考分析: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的美丽。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爱斯梅拉达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心灵高尚纯洁。她的行为正体现了雨果的那句名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的内涵。

2、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为什么在想吻一吻爱斯梅拉达的手而爱斯梅拉达把手缩回去后“用充满责怪和无限哀怨的眼光望着她”?(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体会他的心理)

参考分析:在那样的情境下爱斯梅拉达的赐予是多么的意外而珍贵,让他相形见绌而悔恨自责,让他因这巨大的温情而激动感念。他想表达他的感激但被无心的“惊恐”拒绝了。让他从巨大的喜悦中惊醒,深深地痛恨自己的丑陋、卑微。

3、围观的人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拍着手喊到:“好极了,好极了!”)?他们是出于真心还是起哄?

参考分析:看起来群众前后的态度十分矛盾,而且变化比较突然,但这样的描写还是合理的。一方面群众嘲笑、辱骂伽西莫多,是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表现了“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愚蠢和缺乏同情心,并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中世纪的人民”完全丧失了人性。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从小说“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观众也都被感动了”等描述可以肯定,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而不是起哄。

(二)朗读体验

让我们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来演绎一下这一场面,分角色朗读。以往的分角色朗读,叙述者是配角;这次不同,叙述者是朗读的“主角”啦。所以,一定要像广播里的主持人一样,投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给我们演绎一下这一动人的场面。

五、拓展(了解雨果及其创作)

这篇课文就学到这里。它让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小选段见识了一下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先驱雨果的风采。现在让我们来大体的了解一下雨果的生平、创作,为我们今后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阅读做个导引。(PPT明示)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幼年曾随父亲到过许多国家,11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期间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如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第四篇:了解学生思维过程,找准教学切入点——浅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小学锦东校区 刘文革 张丽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但从现状来看,通常是通过讲解,给学生解题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很少有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学方法简单、死板,效果不佳。

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使试卷讲评课不是简单的“纠错课”?笔者认为,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暴露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是实现上述主张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这样做,教师才会知道学生是如何想的,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找准教学切入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试卷讲评课教学效率。

一、交流学生做错题的思维过程,分析“病因”,对症下药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这种现象:

师:这道题出错的都有谁?举一下手。

(生举手,师统计。)

师:你们会了吗?

生:会啦!

师:改过来吧!

(生埋头改错。)

有时候,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固,教师还会进行反复讲解或者板演,一遍又一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第一遍的时候,已经纠正了错误,此时教师就是在那里唱着独角戏了。

针对某一问题,如果有教师追问一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你为什么这样去做?”让学生自己来说明一下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那该多好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和形成的,这种能力仅靠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是不行的。

以四年级期中检测后的试卷讲评为例。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剖析,然后引导他们在班内交流“你错了哪个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由此你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在‘看拼音写词语’的题目上出现了错误,把‘僵硬’写成了‘坚硬’。出错原因是没有好好进行拼读,需要提醒每位同学,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但一定要认真拼读每一个音节,考试的时候不能马虎大意二”有的同学则说:“我在‘按要求写句子’上面出现了错误,原因是我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眼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了,试卷上要求改写成比喻句,我改写成了拟人句。我要提醒同学们,不要放过试卷上的每一个字,也不要认为自己会做就掉以轻心,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做每一个题目。”

趁热打铁,教师听完学生发言接着问:“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认为他们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面前的试卷?”学生们踊跃找出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后,教师总结如下:“这几位同学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考试的时候出现不认真读题目要求,浏览过后就觉得自己都会做了,结果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下面我们进行几个小练习,看谁最细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效果就很好。

再接下来,有学生分析到自己有些知识点因为没有认真听讲而失分,保证以后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识到因为练习不足而失分,决心以后要勤学苦练: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自我意识程度有限,最后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整体分析解题思路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病理”分析,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摆在全体师生面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提醒以及教师的梳理点拨,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二这样的过程,比教师一遍又一遍说教效果好得多,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记忆会更深刻,知识掌握会更牢固。

二、分享学生优秀的解题思路,总结技巧,互相借鉴 笔者认为,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大体处于同一层次,语言的表述形式相似,沟通起来更容易、更顺畅:对于典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参与试卷评讲分析一请那些解答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解题思路,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

我喜欢让正确答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比如在一次期中检测时,有这样一个课外阅读题目: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对于“柔和”的反义词,多数同学没有联系前后文思考后去答题,所以班里做正确的同学寥寥无几二对此,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请正确答题的同学说一说他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填写的二有位同学回答说:“我先在短文中找到带有‘柔和’这个词语的句子——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与‘柔和的光’相反的是什么光,于是我想到了‘刺眼、晃眼、耀眼、强烈’等,最后我选择了‘强烈’。”我先对这位同学的方法提出表扬,然后让其他同学共同分析他是如何进行答题的,进而总结出做此类题目的小技巧:首先要借助词语所在的句子读懂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然后思考问题的答案,最后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写下来。通过这次分析,学生们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写出近义词、反义词的题目,还是给词语选择解释,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所以,在讲评课上,教师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题经验,和全班学生共同分享答题技巧,让学生在借鉴中总结、提高,从而学到方法、学到知识。这既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教学示范,指导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讲评的过程是“授之以渔”的过程,是学生学会解题方法的过程,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讲评试卷时,如果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学生不知从何处思考,作为教师,就要指导解题思路,把思维的过程示范给学生,凸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在解题中“置身困境,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思维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的。

例如,针对阅读题失分多,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的现象,我以身示范,把自己做阅读题的过程呈现给每位同学:拿到一篇新的阅读短文,第一步,我会认真阅读短文后面的问题,弄懂题意。如果第一遍没有读明白,我会再读一遍。第二步,拿起铅笔带着问题去读短文,把文中现成的答案轻轻标画下来,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这与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三步,再一次看问题要求,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对于较有难度的理解性的问题,一定先要锁定答案所在的自然段,再读再想,在头脑中总结归纳。第四步,将问题答案条理清楚地写在试卷上。

就在教师一步一步完成课外阅读练习的时候,学生已将教师的做法暗记于心,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了“阅读小窍门”,那就是“阅读审题要先明,边读边想心要静,联系短文和实际,整理过后笔再行”。

在后来无论是上阅读课,还是做阅读练习,我都会注意强化“阅读小窍门”,反复强化练习。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要善于在教学中“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让这些方法慢慢内化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试卷讲评课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追根溯源,鼓励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上好试卷讲评课。

第五篇:“以器乐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电子琴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普通音乐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式的唱歌教育模式,尽管当时也学习苏联的音乐教育模式,但器乐教学及其研究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文革”后,音乐教育得以恢复,限于当时的基础,中小学音乐教育仍为“以唱歌为主的”模式,国内有些一线教师自发性地开展了一些器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但缺少系统的研究。92年版的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增加器乐教学内容,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器乐教学都成为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器乐教学在音乐表现(歌唱、演奏、)中和音乐创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即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素质教育,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我校于2007年3月开始了音乐实验项目课题的研究,将适合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佳途径之一——电子琴的学习作为整个实验项目的重点,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实际,引进、借鉴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思路。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实践。提高艺术教育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目标

此项目针对我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如何把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真正紧密结合这一方面。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有特色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真正能享受到音乐所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同时熟练掌握电子琴的演奏技巧,通过左手弹奏,右手弹奏,左右手合奏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运用程度,促进智力的开发。对于学习效果,并不需求学生达到专业演奏家的水平,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娱乐中掌握音乐奥秘,把美和成功带给学生。

具体实验目标有: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创造性和合作、挑战精神;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能运用音乐来表达和体验各种情感;

4、发展学生的艺术敏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5、掌握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和素养,并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迁移作用,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我校将实验项目研究列为教科研的重要工作,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期末有总结,并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落实好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选择好各册的教学内容,合理修改实验研究方案。

二、实验对象

本学年实验项目的具体实验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实验班级为三、四年级全部;五年级、六年级四个班,共计学生100名。

三、实验人员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学校成立了电子琴实验项目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教导处及教科室成员参加,并作详细分工。

在这一年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非常支持,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从2007年3月起,我校配置了两间电子琴教室,购置了全新的卡西欧488电子琴,每个教室都配有视教板和教师专用华星电子琴,自2003年起电脑进入电子琴课堂,后来又配置了液晶投影仪,为实验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学校调整了实验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网络,亲自规划部署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教研组内公开课

只要有空就来听课指导,大市级开课校长等领导亲自听课把关。学校还通过教代会建立了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督促实验教师的成长。

四、实验工作时间

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

五、实验主要工作

为了正常开展实验活动,我校在教材和课务上都作了恰当合理的安排,针对实验班级征订了五线谱版的音乐教材;对实验对象保证充裕的上课时间,每星期一节电子琴课保证实验项目的正常开展。

我校每位音乐教师认真贯彻落实艺术教学“六认真”细则,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每学期都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与教学手段,研究技能技巧的传授方法,平时注意与其他项目学校多联系,多交流,相互探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教学质量。我们还不定期通过INTERNET网上信息及时了解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次认真参加培训和听课活动,并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能将培训、听课、学习、比赛后的心得体会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验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因素,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最大支持,对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专门安排兴趣小组等开展重点辅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既有尖子的培养又有补差工作,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以下的进度进行电子琴的教学:一开始,针对我们农村中心小学的现状,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子琴并且音乐基础薄弱,我们结合原有正常的音乐教育课程,把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等)的教学穿插进去,巩固正常的音乐教学内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利用电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觉各音符的音高和音准。

2、了解电子琴黑键和白键的区别。

3、通过相对位置概念,熟悉各琴键的音名。

4、掌握正确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触键的方法。通过第一阶段的认真实验,大多数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已有了粗略的认识,就进入实验的中后阶段,强化基础知识与技能练习阶段,通过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阶段的重点体现在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运用上,具体有唱--弹,弹--唱及自弹自唱等形式,而五线谱知识的学习则始终贯穿在其中。电子琴课的教学课程讲究知识性、趣味性,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以愉快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实验年级大胆尝试设计了游戏、律动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实验项目,一年来我们还对实验过程中所开展的实验研究活动、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学生成果和学生使用电子琴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并在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定期评估、测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还能收集好每学期的优秀教案、学生的学习个案以及实验教师的教学随笔、小结,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六、实验基本成果

1、项目实验,加快了实验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音乐实验项目,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音乐教师提供了研究教学的绝佳平台。我们的实验教师已经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提早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

1教师由知识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实验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师的“功能”和“角色”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作为老师她经常和我们一起律动、一起创作,完全没有所谓的“师道尊严”、也没有强调“获得知识中心论”,在活动中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有了自己当学生的切身体会,在平时的教学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特别是教材中有好多世界名曲,通过演奏、听赏等手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做到以美育人。

2教师由教学权威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音乐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在活动的设计时倡导注重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性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穿梭在各小组中,给学生恰倒好处的指点和指导,有时也会成为小组中的一员;在教学双手合奏的乐曲时我们会设计一些如师生合奏、师生接奏、生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了和谐、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了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学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3教师由课堂“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评价的主题是教师。好多音乐老师都凭一首歌曲及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打分。其实,对儿童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作为学生评价依据之一的音乐实验项目的评价表非常有特色,它分态度、技能、知识三个板块由学生自己来评价,并结合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总结自己学得最突出的方面,并自己给自己打上是“优秀”、“良好”还是“还需努力”。另外,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参考小组长的反馈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弹奏乐曲的情况作为成绩记载的依据之一)、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乐曲进行合作表演),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评价体现其发展性特点,着眼于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2、项目实验,加速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平时的电子琴课上,实验教师都在为每一堂课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努力,每节课中都有亮点,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在教学实践中,还能将先进理念与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新理念相融合,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事实也证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和资料的同步积累,让我们的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更新了教育观念,更利于接受新一轮的艺术课程改革,它使我们的音乐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不忘学历进修,都已本科毕业,除此之外,每位订阅了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认真摘抄资料,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撰写成论文,将实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一年中实验教学体会文章能保证至少每人每学期一篇,论文、案例、教学一得、评优课、课件设计等在各级都有发表和得奖以及辅导学生均有获奖。

3、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

音乐这一实验项目,为更好地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一片沃土,特别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儿童电子琴实验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成为演奏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去考级,我们利用电子琴这一乐器本身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的电子琴教学方法的改革,保持了学生学琴的兴趣;鼓励他们运用所学乐器,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每次演奏都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更深层的流露,从而达到稳定学生学琴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电子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殿堂。○

在平常的识谱教学和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总感觉比较枯燥、乏味。电子琴教学重视听赏、识谱、演奏等体验的结合,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的认知、简单的作曲、多声部的配合,又由于电子琴的介入而使学生在音乐创作时体验更加直接、更加简单更加容易。弹琴、唱歌,身心愉悦;律动、表演,活泼热闹;制作、设计,动手动脑。丰富的课堂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电子琴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团结协作;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多样;非智力因素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电子琴课堂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电子琴教材上的有些内容已超出了音乐学科所能起到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逐步形成“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动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在电子琴教学中,学生利用电子琴这一乐器试奏、试唱,掌握节奏、掌握音准;自弹自唱,熟悉乐谱;小组创编新歌词、给他人伴奏、分组分角色表演表现音乐,从中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电子琴教学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音色等;还可通过欣赏、表现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创作练习、节奏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培养了自信心和勇于创造、大胆创新的音乐能力并成为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电子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我校从课题实验开始,就充分利用电子琴这一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年以来我们三位实验教师都能认真抓好电子琴兴趣小组活动,根据每学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有每班的“精英”教育,培养一些音乐基础相对教好的特长生,每一学期下来他们对所学的乐曲演奏相当不错,为了对他们的成绩加以肯定,除了奖励一些小的学习用品之外,我们还设计了“露一手”的活动,将他们的表演用摄像机拍摄下来,放给他们自己和同学欣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中的好多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校共积累个案50个。我们把更多爱的目光倾注在学困生及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身上,通过挖掘他们哪怕一个月才偶然出现的优点,利用这一闪光点来转变他们的学习概念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进步。

电子琴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临 沂 滨 河 实 验 学 校

主研人孙鹏

电子琴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简介: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以唱歌为主的”模式,器乐教学缺少系统的研究。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的课程改革规划中,器乐教学成为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器乐教学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极高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校开展的将电子琴引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验项目课题研究,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引进、借鉴先进音乐教育理念、拓展音乐教育的思路对于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积极作用。

下载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找准切入点,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