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

第一篇: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

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

最近考察了宜兴实验中学,感触颇多,宜兴实验中学采用“两类结构”教学法,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分别简称为“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这种上课模式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很多。在宜兴实验中学,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张纸,上面画着一棵“知识树”,即这节课或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有幸听了数学教师张捷上的”锐角三角函数“一堂课。上课一开始,张老师让学生画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你所作的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并求出它们的比值与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接着列明并强调了学习目标: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2、会读、会写三角函数的符号。

3、会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计算。接着她提出问题 <A的对边与<A的斜边的比是多少?与所作的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紧接着有类比函数的定义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张老师在强调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后,再找出规律来记忆三角函数,接下来张老师又依次出示了6个习题,通过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会方法,探究规律。比如直接用定义解题,设K法,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最后填充完成“知识树”。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从容不迫,思路的清晰,强烈的方法意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老师的做法有以下三点:(1)“例题找方法”:重点不是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而是在学习这一知识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归纳出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2)“习题悟方法”:着重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例子不断变化,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从而真正摆脱传统的题海战术。(3)“试题用方法”:试题的针对性很强,题目适量,难度适中,独立验证,以书面检测的形式,实现了“四个当堂”:当堂检测、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当堂矫正。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最有用’的知识。学生在掌握了‘最有用’ 的知识后,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独立地学习,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上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篇: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教学法

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的 “两类结构教学法

近些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原来各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学校突然后来居上,比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后六中学等,相对于这些农村学校的勇于变革,一些城市学校显得过于保守。但,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却异军突起,其提出‚两类结构‛教学法,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静悄悄的改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行。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工具”

在宜兴实验中学,记者发现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张纸,上面画着一棵‚知识树‛,即这节课或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记者听了数学教师张捷上的‚四边形‛一堂课。上课一开始,张老师首先列明并强调了学习目标,接着她提出例题,让学生讨论,通过解例题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然后老师把这一章的知识结构通过投影放出来,让学生熟悉,同时让学生填充并完成自己的‚知识树‛。接下来张老师通过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会方法,探究规律。在这节课的最后,张老师通过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进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从容不迫,思路的清晰,强烈的方法意识,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把知识结构弄清楚,这节课教起来很轻松。‛课后张老师对记者说。‚当然这需要把六本教材打通,对教师要求很高。‛张老师说,特殊四边形有很多种方法判定,学生不容易记。‚我教给他们方法,从位置和数量关系入手,看边、角、对角线,将它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不用我讲,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后边菱形、正方形就不用讲了。‛张老师强调,教师上课时方法意识一定要突出,‚以前方法在教师的肚子里,现在我们把它教给学生,慢慢学生自己也会总结了。而且我们的学生自学能力特别强,你还没有教他,他就知道教师要讲什么‛。

张老师说,这种教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工具,就像干活用的扳手、榔头一样,学生拿到题就会想到应该用什么方法。‚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在几何证明中转化问题和逆向思维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可以以少搏多,编出很多题。‛这种上课模式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很多‛,‚我们一周只有五节数学课,别的学校一般是六七节‛。

记者随堂听了几节其他的课,发现每堂课的基本结构都与此相似。

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对记者说,他们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王俊说,‚我们的学生掌握了‘最有用’的知识后,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独立地学习,就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目的。‛

王俊认为,这种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分别简称为‚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揭示了学科基本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概括化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认知结构。‛

王俊以语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例作了说明。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仅仅让学生会背这一段并未解决问题,还需帮助他们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方法,比如‚抓住事物特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对文章琐碎的分析,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景物描写’的知识结构的话,那么,学生就不会较快地掌握关于‘景物描写’的概括化知识,也很难把这种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

‚方法程序结构‛是指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这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也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课堂上能关注这样的方法程序,并能将之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就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

比如,宜兴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概括出了‚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查—读—品—悟‛。‚查‛是‚扫除文字障碍,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文本提供基本保障和背景知识‛,‚读‛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尽量能用纲要图示的形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和主旨‛,‚品‛是‚重点探究最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文本表达,即揣摩、研究文本某一方面的具体特色,透过文本探寻这种特色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最有迁移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悟‛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升华情感,感悟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程序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在读文章时,就有了思维的基本导向,不会出现大的偏差。‛王俊说。当然,这样的方法程序,其运用的熟练性、内涵的丰富性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基础上的。

‚通过掌握‘两类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的认知图式,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实践,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王俊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两类结构’,学生掌握了‘两类结构’,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学生就能自主地学习,独立地学习,高效地学习,最终实现教师少教或不教而学生能多学的目的。‛

怎样教最有效

明确了应该‚教什么‛之后,接着就是‚怎样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用‚两类结构‛进行教学?

王俊将之概括为一句话:‚三环二线一核心‛。‚三环‛指以‚例题找方法‛,‚习题悟方法‛、‚试题验方法‛三个大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

‚例题找方法‛:重点不是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而是在学习这一知识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归纳出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习题悟方法‛:着重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例子不断变化,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从而真正摆脱传统的题海战术。

‚试题用方法‛:试题的针对性要强,题目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要独立验证,尽量以书面检测的形式,要努力实现‚四个当堂‛:当堂检测、当堂批阅、当堂反馈、当堂矫正。

“二线‛指以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明线),以及贯穿其中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暗线)。

‚一核心‛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原理、法则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知识线‛,是‚明线‛;而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方法线‛,是‚暗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暗线’

控制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变得‘会学’和‘乐学’。‛

从迷蒙走向觉醒的学习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对‚两类结构‛教学法很欢迎。‚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学校的快乐。很喜欢这里轻松的教学方式,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课外的知识。‛一位名叫吴菡的学生说。

‚我刚进初中时,功课多了,感觉无从下手。考试前,我靠强记;考完了,不久又忘记了。‛一位名叫潘玥澜的学生说,‚自从我们课堂上运用了画知识树的方法,从每一课,到每一单元,到整本书,学习用树干、树枝、树叶、果实揭示各个知识点在整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这样,我经常学着‘画树’来完成单元复习小结了。‛画知识树,让她感觉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劲头也足了。‚有了这棵树,犹如在一堆乱麻中找出了起头,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出了重点。‛

‚以前,我们学习课文是跟着感觉走,现在,我们懂得了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去看一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运用‘段意串联法’、‘要素归纳法’、‘文体导读法’等方法,来梳理文章大意。‛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学习感言。

‚学生的学习正从迷蒙走向觉醒,从低效走向高效,从负担走向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了,课上学生的思维训练增加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减轻了。‛王俊说,‚我们实现了好学生更好,差学生变好,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

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改革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记者还走访了一些已经升入当地的高中宜兴中学的学生。他们表示:‚这种教学让我们初中特别轻松。思路比较清晰,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画知识树,但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把知识点理出来。‛‚复习比较方便,更有条理,对知识掌握更清晰。‛

宜兴中学徐正斌老师对记者说:‚宜兴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效率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很阳光,特别有智慧。‛

‚宜兴实验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特别强,转变快,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宜兴中学吴俊峰老师说,‚这是初中的积累在起作用。本来是我们高中应该做的工作,他们初中已经做好了。‛

第三篇:“两类结构”教学法据于现场的体验与理解

“两类结构”教学法据于现场的体验与理解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两类结构”教学法是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王俊先生提出的教改实验成果,许多教育媒体曾作报道,在全国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两类结构”教学法,立足课堂,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两类结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效果,促进了宜兴实验中学教学成绩质的飞越。笔者结合物理教学从“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三环二线一核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认识。

【关键词】两类结构;方法结构;三环二线一核心;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两类结构”教学法是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王俊先生提出的教改实验成果,许多教育媒体曾作报道,在全国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两类结构”教学法,立足课堂,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两类结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效果,促进了宜兴实验中学教学成绩质的飞越。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环节,教育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据于现场的课堂观摩和体验,让我对“两类结构”教学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知识结构”:引领自主学习新思维

王俊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这种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通过结构性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学习所有的物理仪器都是从仪器的原理、构造、规格、使用方法、作用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学习所有的物理量都是从物理含义、定义、公式、?挝弧⒉饬糠椒ǖ燃父龇矫嫒胧帧U庋?就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解决一类物理知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两类结构”教学法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学,学生和课本之间形成对话,学生不再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去分析、理解概念和物理规律。“结构性”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章节乃至整个学科建立整体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学生就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高效学习,最终实现教师少教或不教而学生能多学的目的。

二、方法结构:指导达成自主学习新方法

“方法程序结构”是结构化了的一套用来办事的操作步骤,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它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是能力的具体表现。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密度》和《电功率》时,对这两个物理量的正确把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比值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比值法学习了哪些物理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密度”或“电功率”这一个物理量作为一个例子,学习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摩擦力、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控制变量法学习了哪些物理量?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为工具,自主解决未知知识的思想。又如理科综合题的基本解题方法程序,分析思路都是条件命题、目标命题,推理规则和解题策略。这些知识和方法结构,是对教材知识以及方法的整合重组、概括升华,课堂通过对这样的方法程序的关注,并能将之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这是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迁移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三、“三环二线一核心”:指引开创自主学习新途径

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上,王俊先生提出了“三环二线一核心”的教学主张。“三环”指以“例题找方法”“习题悟方法”“试题验方法”三个大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这一新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先自己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再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是一个难点,所以要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的例子不断变化,例如选定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反过来,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否判断出选定的参照物?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

“二线”指以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明线),以及贯穿其中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暗线)。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案的设计路线图“讨论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异同”展开自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收集信息、答疑解难、建构知识。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对语言知识加以延伸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最后通过学案上的精选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总结,拓展应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核心”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原理、法则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变阻器》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哪一段电阻丝接入电路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归纳判断方法:一看接线柱,二描电流路径,三看滑片移动的方向。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归纳出的方法,自己去实际操作并在实践中寻找规律,发现决定接入电路电阻丝电阻的变化主要看下接线柱。又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如何化解这个难点,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类语言进行转化,把凸透镜成像规律从文字形式转化成图的形式,图文结合,学生记得就比较形象深刻。尤其在《照相机和眼睛的调节》这节教学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两类语言转化的高效性,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这幅图,找到了照相机工作所应用的规律。学生能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迁移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再由照相机的调节迁移到眼睛的调节上,很轻松地自主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因此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实验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观摩的几节课中,主要采用师友结对、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模式。在学生人数减少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也有精力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在布置任务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的态度、智力水平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均能得到满足。再者教法也要分层,好的学生回答综合应用性强、难度大、深层次且灵活度高的问题;中等的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灵活度稍高的问题;学困生回答课本上基础性的问题,最后要进行分层训练。例如在《浮力》教学时,教师交给学生的预习任务中,有些预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是无法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了鼓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并顺利地进行预习,此时可以采用以强带弱一对一合理地开展合作预习,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预习和小组讨论就能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重复。可以通过例题直接检验和巩固,课上着重对学生通过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这样既减少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开展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学习活动,由此获得成功地学习体验和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具备了持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37.结构教学法

37.结构教学法

结构教学法也称系统教学法,是1972年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中提出来的。该方法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视觉辨别及记忆优于听觉辨别及记忆),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并运用实物、图片、相片、数字、文字、符号这些可视性媒介来标明学习的内容及步骤,帮助儿童理解环境的要求和教师家长的要求,在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学习。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启、读、议、讲、记、练、结”结构教学法。

其基本实施程序和结构如下:

(一)“启”

“启”就是启发思维,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开始。教师通过启发性设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提出课题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脑处于最佳接收状态,属思维的启动阶段。

在“启”这一阶段,教师不能仅简单地掌握一些“启”是手段,还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了解学生,为“启”创造条件。

教师要启发学生,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自身特点及其积极因素,根据师生已有的条件和可能,提出与学生内心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从而做到难以适度、方法得当。

2.善于激疑,启发思维。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有探求矛盾的要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这种教学思想,是认为只有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求知,又想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下,教学活动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智力。

(二)“读”

“读”即阅读,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基础,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指导“读”这一阶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好阅读提纲。

设计阅读提纲,应把握学生思维的方向,充分发挥提纲作用。第一,设计提纲的起点是“思”,其内容应逐渐从表象具体到抽象概括,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第二,设计提纲的重点是“抓”,其内容要反映教材的重点、难点,起到给学生提供阅读纲目、要领,引导学生抓住“主脉”进行阅读学习的作用。

第三,设计提纲的着眼点是“练”,其内容要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起到指导学生在联系、变化中运用课本上的思路、方法和动手做题的能力训练。

2.指导学生读要有序。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阅读要有顺序。即:先总、后分、再集中。也就是说先通读了解文章内容,接着再按阅读提纲分散阅读,明确各段间的联系,最后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

教会学生几种阅读方法:

粗读——把文章浏览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后能把主要内容的梗概、大意复述出来。

细读——逐字逐句地读。读后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把重点、关键词语、佳句等圈、点、勾划出来,并能给以透彻理解。

精读——反复阅读课文。读后能明确文章的中心、特点,并掌握所阅读内容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深读——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将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整理。读后要求写出小结和思想心得。

(三)“议”

“议”即议论、讨论,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关键。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思维的活动过程。

在“议”这一阶段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讨论问题力求符合教材重点和学生思想实际。

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具有调节议论的方向和节奏的作用,适时把握教材重点,紧扣教学内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要有明确的议论要求。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议论要求,认真组织,具体指导,否则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分组讨论时要求小组长先行一步,在开始讨论时作引导性发言,不使议题偏离课文,并把议论中提出的新见解、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要求其他同学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冷静听取和思考他人的意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辩论,当发现别人的意见被证明是正确时,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贵在坚持真理。

3.指导讨论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所讨论问题的中心点。恰当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及已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针对讨论题目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鲜明的论点,让学生认识到重在理清思路。

4.教师要组织好对重点问题的全班讨论。

首先讨论题目应是从学生中来,而且在学生中要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见解,这是学生对所讨论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其次,讨论题目应同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吻合,这是使学生通过讨论有较大收获的基本保证。在全班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直接参加讨论,但“引而不发”,其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因势利导的作用,使学生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5.教师要有变通能力。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哪些必要的引导以及关键处的点拨,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有时也往往始所难料,因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变通能力,驾驭学生的思维方向。

(四)“讲”

“讲”,即讲授、讲解、讲析,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解疑阶段。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使学生达到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所要阐述的事理的高度认知的过程。

教师在“讲”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要有示范作用。

教师讲解时要干净利索,精辟扼要,一针见血地突破关键性知识,不可拖泥带水,切忌破句、颠倒等不合语法的现象和不时插入“嗯嗯”、“这个那个”之类。语言要文雅,要饱含情感,要有文味。

2.配合手势和表情。

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配合讲解,尽力做到神采飞扬,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3.给学生指明重点与难点。

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解,要给学生指明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地把握。

(五)“记”

“记”即记忆、识记,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中的积累阶段,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强化记忆并学会记忆的方法的过程。

在“记”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识记任务。

识记有无明确任务,对识记的效果影响极大。有明确识记任务,就记得快、记得牢;没有明确的识记任务,就记得慢、不牢固。2.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记忆的基础是联想和联系。理解记忆是在分析多种材料的关系中进行的。把事物的各种关系反映到头脑中,和已有的记忆素材联系起来,建立的联系越多,记忆得越快,保持的记忆越牢。通过理解记忆,所获得的知识不是片段零碎的,而是前后联系,逐步走向系统化。

3.指导学生把识记和试背结合起来。

背诵是语文课中一种重要的记忆手段。反复多遍地进行背诵,自然就能熟记。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教师进行讲解后,就要求试背。在试背中,有个别段落、句子背不出来时,再重读。这样反复强化,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记忆能力。

(六)“练”

“练”是练习、训练,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应用阶段。即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它不单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也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练”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习题要有梯度。

练习题的排列要有一个梯度,即由简到繁,由深入浅,由低层到高层,就是先做基本概念题,再做变换题,后做综合题。基本题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双基,变换题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题练习的目的是理清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设计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习题、选择练习时要有针对性,以便让学生分清易混淆的知识、概念。

3.习题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能力。

练习不要一成不变地用现成的习题册,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题量要适中。

练习不足对学生学习不利,练习量过大会加重学生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厌学和抄袭等不良现象发生。

5.及时检查落实。

无论布置何种形式的作业,教师的检查都必须落到实处,且不拘形式。切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有可乘之机、敷衍了事,滋生不良习惯。

(七)“结”

“结”即总结、小结,是“启、读、议、讲、记、练、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整理阶段。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结论化的过程,是整堂课内容的浓缩,是理顺知识、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最后总结。

教师在“结”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

分析比较,加强联系,发现规律,找出关系。2.注意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容易忽视和混淆不清的知识,指导学生把新知识进行条理化地全面归纳,把新旧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来源:余文森,林高明主编《经典教学法50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第五篇:怎么使用历史结构教学法

怎么使用历史结构教学法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引进框架式结构教学法,构建一个知识网络,把知识点变成知识链,达到历史学习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形成结构图,掌握知识结构,现今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下,能促进历史教学结构教学法的完善,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框架式结构教学法的作用

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范例教学提出“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把传授知识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而结构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课堂着重分析知识和体系的框架结构,力求整体把握学科各章节的主体,另一方面又强调各部分内容的交叉和联系,注意各阶段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的互动交流,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基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二、举例说明框架式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章,它的内容繁琐复杂,学生往往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掌握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能进行简单的讲述,构建学生微观历史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培养纵观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评价反思能力等。找出历史史实的某种共通之处,归纳出历史发展的某种客观规律,达到宏观历史的哲学理论要求。学生自我绘制网络图,书面形式准备。通过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完成的结构图如下:

从这个结构图当中,纵向可以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横向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就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初见端倪;随着贸易中心的转移,英、法、荷日益强大并进行了殖民扩张与掠夺,最后英战胜并日益强大有了条件进行工业革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垄断组织产生,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制作历史课件,使历史课更为直观与生动。思路更清晰。

以上介绍的是掌握新课的内容,如果是要进行纵向的比较也可以用结构图来体现。

三、历史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为了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寻找某些历史现象的共性或个性,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就成为必不可少了。我们一般先将比较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确定其相同或不同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形成结构图。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则能使学生对两起历史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的能力。例如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个问题,学生也会觉得不好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让学生先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来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这个问题。首先师生共同将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一般能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将教材为数众多的文字提炼成简洁的要点。这样二者的异同点也就显示出来了,易以学生轻松掌握。历史结构教学法的每节课的完成,都意味着与该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综合结构图的完成。从表面上看,结构图的形成,使大量文字或材料被舍弃,会造成学生对该问题的识记和再认的困难吗?回答是不会。结构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推理而建立的。对于这个简明的识记和再认工具,学生是很容易识记和再认的。当然学生在识记和再认时,并不仅仅是识记结构图所表述的材料、符号,而是根据图上的材料和逻辑关系,在大脑中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识记、分析,并将该问题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而表述的正确、完善,即反映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掌握的水平,也可视为学生思维“内化”的锻炼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应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使条理更清晰,复杂的变得简单,也更为直观了。

四、框架式结构教学法的局限和解决的办法

通过结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良好的,教师的教学成效也是显着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结构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毕竟老师的自身知识认知水平有限。结构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只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才能以简驭繁,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涉猎多方面、多学科特别是有关于多媒体的各种知识,不断积累沉淀,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纵深发展,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从而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充分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过程中来。同时框架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往往与教材知识顺序呈现的过程不完全一致,学习时就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对知识系统的复原能力以及对知识系统重组、整合的能力。

总之,结构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涉及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和考试环节。就课堂教学而言,它受到教学方式、手段、教材处理,学生心理结构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作用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的过程。历史结构教学法中形成的结构图,既是处理历史信息的工具,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因此正确地使用结构教学法,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这三大任务,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促进历史结构教学法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学科完美结合,是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奋斗目标。

下载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两类结构”教学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地区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

    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结构

    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同时创立了"六段式"课......

    孙维刚结构教学法

    孙维刚结构教学法,掀起时代教育革命! 发布时间:2012-10-30 浏览:494 早在1980年,孙维刚便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教学方案“孙维刚结构教学法”,14年后,国家才正式在《中共中央关于进......

    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结构

    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结构 原载于 [按]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同时创立了......

    对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考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但目前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的与当前幼儿音乐教学进......

    对一讲三化教学法的再思考

    对“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法的再思考 宁江区进修学校小学部 潘凤云 随着我区高效课堂研究地不断深入,“一讲三化”策略教学法经过无数次课堂教学实践,终于以比较成熟的模式走进......

    对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对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能有效解决信用社内部权力的分配和制约问题,是确保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其法......

    教育局对中小学教师结构现状调研思考

    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讨论剖析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以后,教育局掀起走向基层的"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热潮,各股室领导干部组成3个调研小组,通过走访、下基层等形式对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