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单 位:广西桂林龙胜县瓢里小学
邮 编:
姓 名:龚弦花
电 话:
时 间:
541702 *** 2014年5月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内容提要:
国家教育部已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农村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导学等方面着手来谈谈怎样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提高素质习惯培养 加强导学
I.[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加入WTO 和北京申奥的成功,如今,全国上下又掀起了新一轮英语学习的高潮。并且,英语已成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之前,国家教育部已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农村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学习英语的学生也屡见不鲜。这样的英语教学谈不上素质教育,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 更谈不上与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英语学习的高潮相符合。
II、曾从事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本文就农村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谈几点个人看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家长对子女在英语学习上的要求普遍不高。
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很多农民满足于目前的温饱生活。在他们 意识中学好语文可以多认识一些字, 学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会算,不吃亏,学化学可以了解化肥的成分,对种好农作物有帮助,学英语干什么? 又出不了国,学英语真的没用。他们有些人向子女灌输这种想法和意识导致他们的子女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二)学校设施条件差。有些学校没有语音设备,即使有的学校有,怕学生素质差, 会破坏语音设备,导致英语教师不敢使用语音室,从而使语音室成为一种摆设.有些很偏僻的山区由于教育经费不足甚至连收录机都没有.这些基本设备的严重不足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
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严重的参差不齐。有些农村英语教师认为调进城很难,因此,平时不注意钻研业务,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有些教师很有上进心, 但苦于农村地理位置差,信息闭塞,难以学到新的知识,因此很难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些农村学校,各种检查多,有些教师忙于写各种材料和应付各种检查,无法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钻研业务。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的这些问题,有些是很难解决的,比如家长的意识,但有些是可以依靠教师来解决的,因此我提出了以下的一些解决方法。III、解决方法: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教师的素质包括 1)健康的思想道德理念; 2)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3)较高的驾驭教学的能力。
首先,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要忠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爱校,爱生,无论在何时何地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决心, 不能因为在农村就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其次,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外,还要对本学科整体知识构架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优秀的教师应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改、增、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又不失其教育实效性。再次,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与学生在知识上沟通的能力,充分备课的能力,科学设计的能力;合理组织教学的能力,使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创设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能力,鼓动学生积极思维想象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力争用生动的语言,用幽默而富寓意的语言,使学生在较为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挖掘智慧。试想,一个在思想、知识及教学能力方面平平的教师,怎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此外,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让学生多感触一些真实的英语。比如建议学生能坚持收看中央10套中午12点----12:30分的英语节目。多给学生介绍英美的风俗习惯。所以说,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桶活水。我们应不断否定自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英语是两大基础学科,也是两大工具学科。可以这么讲,谁掌握了计算机和英语,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和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掌握和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就会拥有美好的明天。计算机应用离不开英语,英语教学也不应该离开计算机的应用,二者的整合,可以相辅相成。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农村的英语教师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而存放者一生都会享受着他的利息。”习惯之于英语,如影之随形,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据统计,学习习惯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大胆开口的习惯。
初中学生喜欢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接受知识。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比较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比如,进行字母教学时,可以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中的字母歌入手,让他们重温字母歌,然后再教给他们新的字母歌。学生从唱到认读、书写,很快地就学会了字母。当学生觉得易学、乐学时,他们就敢大胆开口讲英语了。当学生开口讲英语时,教师都要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答对答错,只要是运用的英语,都要为他鼓掌。逐渐地学生上课不怕,大胆积极,开口讲英语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2.运用指令性体态语言和维持循序的课堂用语,培养学生服从指挥的习惯。
JEFC教材要求教师转变过去死板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组织指挥者、裁判、监督、监听、帮手等。众多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学的艺术感染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指令性体态语言和维持秩序的课堂用语的恰当运用,是最为有效的。所谓指令性体态语言,是指命令、提问、要求、劝告、允许、建议、禁止、提醒等。老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举止,运用维持秩序的课堂用语,向学生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的注意,加深印象。如:要求学生静静地听时,老师将手作环形状置于耳背,并说:“Listen,quiet,please.”;要求学生说时,用一手食指横于嘴前,转动几下,并说“Say”或“Speak”;要求学生停止时,一手平伸掌心向下,另一手竖伸指尖抵于其掌心说:“Stop,please.”;要求学生站起来时,一手掌心向上挥动,并说:“ Stand up ,please.”。如此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眼眨眉毛动的默契,服从指挥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3.利用中学生“胜利的内驱心理动因---成就感心理动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成就感是内部动机的主要动因,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学生初学英语,一切都 是从头开始,教学中,从写第一个字母起,教师就应让他们一笔一笔写好,并把那些书写得整洁、不潦草、没有涂抹的作为样板,让学生传阅。当学生们都达到了这一要求时,又要求他们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并经常表扬写得好的,把他们得了“Good”的练习,贴上墙报栏,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对于差的,只要他比上次好,就给予鼓励。这样一来,学生们个个你追我赶,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就形成了。
4.利用“互惠的心理动因”培养学生互帮互学,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好奇、胜利、互惠三个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互惠的心理动因”,让学生在“Pairwork”(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学,互相监听,使大家参加“教”的活动。组织学生互相校改作业,让他们知道英语是错出来的,只要能发现错误并改正它,就是学到了知识。利用优生作小先生,教学生读单词,学句子。鼓励学生争当先生,只要谁行谁就可以当老师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优劣互补,相得益彰。学生互帮互学,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5.利用记忆规律,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告诉学生记忆与遗忘的规律,让他们同桌结成对子,互相督促,按记忆规律复习、朗读、背诵、记忆。老师不定期抽查,表扬做得好的,鼓励做得差的。逐渐地同学们就养成了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
学生学英语习惯的培养,方法很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必须从一朝一夕开始,它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之中。
(三)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适应新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学者。
“导学”就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设计适当的疑问,提出合适的目标,使学生既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学会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根据英语课的特点,我们应从导思、导听、导说、导读和导写几方面入手。导思,即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而设计,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去学习并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导思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所以,我们必须善于培养并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在单词、句型和对话教学中,可把学生按好、中、差平均分成若干小组,使每个小组好、中、差的学生人数相当,然后开展小组活动和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性游戏。如,小组在开展预习活动时中等生要学会自己拼读新单词,了解新课文的意思,差生经过好生辅导之后要会读单词、课文。上课时抽查每个小组的预习效果,如有表演的还要求表演,然后教师按预习的效果和表演的效果给每个小组打分。分数定期累计,获得最高分的小组为本期的获胜者。一般来说初中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都很强,为了小组的利益都会积极参与。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克服某些学生的胆怯或自卑等不良心理。总之,“导思”是关键和基础,而且必须渗透于各个方面。
导听,听力是语言应用的基本能力,而听的活动又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句型、对话和课文的学习必须先听懂,然后才有可能做到会说、会读和会写。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听材料的难易度,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方向,也即明确听的目的。这样,即使所听材料略难,只要问题恰到,还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例如,让初一学生听一段新闻或天气预报时,可只要求听清所提到的人名、地名或数字,并回答Yes或No的问题,而在让初二学生听同一段材料时,便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设计Ask and Answer或Fill in the blanks 之类题目。如在听下面一段短文Here is a radio report of the weather in China: “Weather report for the next twenty—four hours.Beijing will be fine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1 to 6.Tianjin will be fine, too.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2 to 7.Shanghai will be cloudy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7 to 13.Fuzhou will rain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9 to 18.Guangzhou will rain too,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12 to 20.”初一学生会听清 China、twenty—four hours、Beijing、1、6、Tianjin等即可。初二学生要会做下面的题目(1)Will Beijing be fine?(2)Shanghai will be ____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___to ___.(3)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Fuzhou? 导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的技能。导说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引导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开口,直至善于开口。当然,导说必须遵循和坚持模仿背诵、你问我答和自编自演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如初中英语第二册(下)第69课第一部分先可让模仿背诵: Jill: Mum, I don’t feel very well.Mum: What’s the trouble?
Jill: I don’t know.I have a headache and a cough.(She begins to cough)Mum: Oh dear!What a terrible cough!I’ll take you to see a doctor.然后结合在春天很多学生生病这一情况,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下面一段对话。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Liu mei: you don’t look fine, what’s wrong?
Li hai: I have a serious cold and my head hurts a lot.Liu mei: Did you go to see the doctor ? Li hai: Yes, I did.Liu mei: what did the doctor say? Li hai: She said I’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and drink more water.Liu mei: I hope you will get well very soon.Li hai: Thanks a lot.也可借助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来创设情景。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合理的表情、动作表演对话,以便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对话、掌握对话。
导读,既是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础,即导读音,又是培养语言运用 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即导阅读。
导读音,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跟读、比较朗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为读和说地道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而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和口语能力一样,也不可忽视实用性。所以,阅读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指导范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选择范读材料时除考虑实用性及有教育意义外,还必须重视其趣味性。为提高阅读的速度,学生在阅读前先得知道阅读的目的,即通过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可提高阅读效率,又符合实际运用。
导写,写作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又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我们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live?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do?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把它组织成一段短文:My name is Wu Mengrong, I am thirteen.I live in Naping.I like swimming best.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My father works in an office and my mother is a nurse.I like them very much.要求初二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中文和英文提示写出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短文。如:安是英国人,玛丽是美国人,他们正在北京一所中学读书,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好朋友,他们的中文老师很喜欢他们。后天是教师节,他们打算去购物给老师买一份礼物,但是他们的钱不多,因此他们打算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他们想老师会很高兴收到它的。Classmate、Chinese teacher、like、Teachers Day、go shopping、present(礼物)、much money、so、make a card、happy、get。对初三学生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或实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在各个阶段,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老师对好生和中等生的作文尽可能的面批面改,这样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会不断提高。可以说,学生写作能力的好与 差,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V.结素语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由传统的“演员”的作用转变成“导演”的作用,即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复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通过呈现图片,然后问:“Are there any pictures in my hand?”和“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接着又根据图片内容提问,引导学生来说和用“Yes,there is./ No, there isn't.”和“There be„„”等句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正是“导学”的核心思想。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 “导学”,农村英语教学质量会有所改观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平“为什么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福建教育》02年第2期 2.游振平“关于未来中学教师素质的若干思考”《福建教育》01年第6期
3.戴元銮“加强乡镇英语教学 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8年第6期
4.刘院孝“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8年第4期 5.何东亮、丁瑜《师范教育心理学》 上海交大出版社 6.《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 国际文化出版社 8.王初明 应用心理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9.吴琦章 文化语言新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马松扬 英语写作,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感谢词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李甲桥老师,他对我的精心讲座及耐心地指导。他的广博学识让我受益非浅,他的工作态度更让我钦佩万分。同时也感谢我的学生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我提供很多的有关依据和资料。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困惑
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新的课程改革后,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高了,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分化从七年级开始凸显;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增大了授课的难度等等。这些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新课标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而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我们学生来说好似是纸上谈兵,例如pizza等等,学生对他们毫不熟悉,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得不到巩固,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课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可是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每班几十人,除正式课外还要上早自习、晚自习课,英语老师大多数还是班主任,每周有近二十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光是备课都不够用,况且还要批改作业,要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听课等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需要更多地时间。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脱节
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而英语只是副科。城区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小学的英语考试主要是听、说,升入初一后,好多人连26个英语字母都不能全读对,或者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了,更不用说写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英语教学的压力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新课标英语词汇量大,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学生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损失,造成了许多遗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本是一种语言,目的该是交际,可是现在到底还是要考分的,能力与分数如何平衡?
老师们最害怕的就是领导要成绩。从实践来看,语法讲的多、词汇延伸的广、盯着学生天天听写、背书、做题。为了出成绩,老师讲了这个讲那个,全是知识点,不讲是不行的,学生没法应付考试。以至于很多老师对教研、教改都失去了爱好,因为“咋变,都还是老办法最有效果”。老师为了成绩没有早晚的盯学生,弄得很倦怠,对工作越来越失去了爱好。在分数的指挥棒下,身心疲惫,不知道该怎么样教?教师自己都已经感到身心疲惫,那我们的学生呢?另外,有些时候,知道初一、二应该增加阅读量,应该增加听、说、读、写的机会。但是期中、期末考试弄的老师不敢掉以轻心。我们知道过分的纠缠语言知识不对,但是考试基本上还是主要以考查语言知识为主,不得不重视。我们不讲这些,还能讲什么?感觉所谓的“语言能力”这个概念很虚,不知道作为初中阶段有哪些具体的途径培养?
二、公开课和课改方面的问题
现在大家对公开课普遍不够认同。一个优秀的公开课老师未必比一个素质一般但有经验的教师的成绩好。公开课之前都反复磨课,开课的时候像是正式演出,公开课的一套运用在平时教学中,基本不出考分,还不如扎实的讲点语法、词汇、句型来的实在。公开课和优质课似乎像是“形象工程”。其次,课改的培训课上了很多,但是到了教学实践中没有发现有什么区别。大家似乎都在按照原来的一套在走。课改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为什么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另外,讲座听了不少。听的时候很激动。可是到实践里面,过不了几天就放弃了。感觉理论和实践差别太大了,慢慢的对讲座、学习丧失了爱好。因为感觉应用不到实际里面。这些理论、讲座我们该如何借鉴?我们更需要实在的东西,比如复习课、小结课该怎么上,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提高分数?语法等知识点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和现实的环境下产生效益?还有教师发展和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现在对这个职业很疲惫。天天就是盯 学生、改听写。学生还不出成绩,老师忙的也没时间学习,知识根本不能得到更新。应付完学校的工作已经身心疲惫了,回家还要给孩子做饭,收拾家务。不是不想学习、进步,感觉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和时 间。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 优秀教师的“优秀”绝对不是体现在“妈妈”的角色上,不是靠拼体力赚取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他也在想方设法把自己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让学生学得愉快而有收获。可是我们怎么做不好呢? 是我们的“悟性”问题?
总之,我们现在真的很困惑,需要指导也需要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做出很多努力。
第三篇: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的困惑
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的困惑
魏琰
我陪伴新课程标准走过了十年,这十年期间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修,从磨合阶段到逐渐深入了解其内容,可以说对其越加喜爱。但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此想与各位专家及同仁一起探讨。
一农村学生英语差导致很多学生无缘进入大学校门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从农村迈进大学的校门很是欣慰,但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大部分学生无缘进入大学深造,更有少数学生初中就辍学了,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心痛。英语差是这部分学生的共同特点。作为英语老师总感觉自己没把学生教好罪孽深重,但农村教师付出的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二记单词是大多数学生头疼的问题
刚入初一的新生对英语很感兴趣,课堂上表现活跃积极,但随着课程的加深,难度加大,到初一下学期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同学厌烦了记单词。历届学生中都有这样的男生,其他科都好唯独英语差,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感到束手无策,在经历了三届学生之后,我感觉英语两极分化已经从初二提前到了初一下学期。
以上是本人的真实感受,望同仁们给予指导。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困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的办法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困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的办法
崔谧
(安定区风翔学区小西岔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这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这正适应了学生喜欢在实际动手中学习知识和只有在亲自动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天性,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主要人力资源,教师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这一新兴学科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和发展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
我相信从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
1.思想上不重视。在学校中从早忙到晚,同时地位低、工作得 不到认可的状况。工作没有成就感,机房、杂务事让信息技术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凡与电有关的事都让信息技术教师上,致使自己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或研究点东西,而且到头来,年终考核的优秀等次似乎与自己无关,自身的发展也就根本谈不上了。交流不畅、缺少学习机会、缺乏提高平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原地踏步。
2.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之快真可谓是日 新月异.理论知识匮乏,有关信息技术的新概念、新思维频繁出现、不断冲击原有教材,又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意识到机遇的同时又倍感力不从心。这是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如何摆脱这种困惑,跟上时代的步伐呢?这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通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本人提出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一.重视教学手段的兴趣激发。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老师都应该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决定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如基础比较好的班级,上课容量可以相对多一些,插入一些扩充性的知识,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对策,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则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讲解时详细到位,多给一些巩固性的练习让学生操作,以达到基本都会的程度,个别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出额外的操作练习,让其自己尝试研究。完成之后教师给与评价。这里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允许部分学生不跟着老师的进度,而额外的给出一些练习,让其来完成。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精彩的课堂为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适当的时候可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达到幽默气氛。比喻能够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即使是有些很难理解的学科性的内容,如果使用了通俗易懂的比喻,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快速理解的目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给课堂带来情趣,使紧张的气氛变得缓和,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使学生好学、乐学。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被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自身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技巧,我们不妨设计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自己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举多得。再比如,在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
一、乏味。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练习,学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
四.加强其他学科老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开始,我们先让教师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学会用学习软件进行学习;然后就要求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编写教案、制作学生成绩统计表,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利用校园网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各种竞赛,开设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课,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学会操作计算机。当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后,安排固定时间指导教师上网浏览、查询资料,使用论坛与外界交流,学习。使学校师生都能用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当教师尝到上网的甜头后,上网就成为了教师备课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这样也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减轻了工作量。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学校的公开课或观摩示范课时,计算机教师就忙得不亦乐乎,为各位上公开课和示范课的教师制作课件,几乎成了专职开发人员,而那些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老师往往对课件制作一无所知。为此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老师们传授一些创作性的小技巧。
辐射和链接工作:
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庭环境参差不齐。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不到更多的巩固,所以就觉得学不学没什么,导致上课爱打扰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单独地把孩子们领到办公室来给他们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有时自己没有时间,也可以请班上的“小老师”帮忙辅导,这样也增强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还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通过这样的辅导方式使学困生的技能大有提高,也能单独创作出一些作品。当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解决了课堂纪律问题,从而使老师顺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竞赛活动:
每每遇上竞赛活动,就得花掉我们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因为这们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竞赛,它分为理论与上机操作,平时大多数一周一节课,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加深技能的创新,特别是上机操作中的程序设计这一块,就需要学生更多的实践来验证他的程序设计是否能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实验结果。由于机房硬件配置不能与时俱进,有时比赛的程序设计软件安装在局域网的机器上不能运行,我们可以另想办法:就把软件产安装在办公室电脑上让学生们在办公室来操作练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程序在屏幕上绽放出不同的画面时,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这些程序设计的乐趣所在.五.注重实践环节,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喜悦之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等;业余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在网上交朋友,互相介绍学习体会,互相促进;积极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如今在网上参赛或投稿都很方便,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机是多么有趣有创意,这就更加促进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只在于“玩”一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没有任何兴趣,事实上计算机理论教学是一项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学。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虽然目前提倡在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诸多的因素,造成教学中的困难,但我们要一如既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巧与应用能力,虽然这门课程不纳入考试范围,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纳入各类各级的学校课程考试范围,但我们要意识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一直以来,我们都时刻不放松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结合本地资源,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被重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将越来越被重视.但面临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困惑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向成熟、趋于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们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就在于心中常有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困惑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困惑
杨晓燕
初中历史教学一直都是农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一名农村历史教师,我主要从教材和教学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困惑:
一、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时间跨度大
第一:新教材的编写虽然避免了“繁、难、偏、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材时间跨度大,包含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知识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过于简单的现象,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的深度也不够。如时间线索不明、教材跳跃性太大等。
二、评价体系依然陈旧落后,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展,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视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教师也就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于是历史教师就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因为他的职业生存不允许他去讲故事,他要在优胜劣汰中保住饭碗,他要完成杂七杂八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不会讲故事了,他们会了应试训练,会了照本宣科,会了编选试题,会了下载试卷,会了中考走向分析,会了知识点之间无血无肉的连接。课本中历史人物不再鲜活,历史事件不再生动,“历史”只是密密麻麻的代码。当学历史完全为了考试的时候,历史学科还有什么人文味?没有故事的历史课堂该是怎样的滋味?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三、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家长、领导重视不到位
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 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考历史成绩如何能搞好?
四、历史教师队伍的参此不齐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历史教师队伍力量的薄弱。一则现在基层的历史教师在数量上仍很缺乏,二则从业务能力上,别说一些老教师或“改行”的教师,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七、八年级,大部分历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往往是语、数、外等科多了的教师或过几年要退休的教师被领导“照顾式”的安排教历史的。试想这样怎能真正教好学生呢?尤其历史这一学科,如果一开始学的历史观点不正确,以后再要改变就很难。依我个人观点,学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点还不如不学。其次,在农村初中学校,历史教师的主动性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相当大一部分历史教师的头脑中,“应付了事”的现象不少见,很少有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反思,也很少有人对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四、设备不齐,资料不全,教师授课捉襟见肘
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经济困难、资金欠缺而无法购置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没有多媒体教室或严重不足,一线教师不能使用电脑或能使用的电脑数量严重不足。此外,新课程要求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电影院、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而这些在农村是很难做到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教师怎么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资金、安全等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以上四点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和困惑,是深感农村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极大的推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