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惑及其管理策略
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境及其管理策略
黄港镇中学 邹盛生
近些年来,由于我县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取得的成效和县城区域的迅速发展,加之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农村在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我县农村出现了许多学生数少的小规模初级中学。
虽然我县这两年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动作很大,但针对农村小规模初中的发展困境还没有必要的相关政策和专门的化解措施。作为这些学校的校长,面临着很多困惑;要改变农村小规模初中发展的困境,作为校长要着力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策略。
一、我县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看,我县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总量不足、硬件设备欠缺、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生源素质偏差、教学质量普遍较低等等。
(一)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师资力量薄弱
1、小规模初中教师数量超编,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县主要是根据师生比来确定教师编制的,编制标准是统一的,是假设学校规模普遍基于标准状态的标准。这样,对于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来说,教师数量自然超编。教师数量超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教师的老龄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编教职工数50岁以上者9人,占在岗教师的1/3。这些教师由于体力情况、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业务能力相对较弱。
2、小规模初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新鲜血液”难以注入,基本呈现出“老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不少,年轻教师奇缺”的局面。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严重失衡。由于县城学校大量招考教师,使学校流失了很多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某些学科中仅存的教师,造成了学科教师严重失衡。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凸显不足,像英语、音美体等科任教师只好拉条黄牛当马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将教师主要集中于开设中考要求的科目。现存的主要学科教师超负荷的工作,上班时间都用来上课了,备课、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时间进行,至于参加业务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是有心而无力,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二)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负债严重,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1、小规模初中学校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正常运作。现行的学校经费划拨是按学校学生人头数计算生均划拨经费的,这导致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紧张。规模小的学校作为—个单位,相当一些费用的承担是与规模大的学校同等的。许多支出项目的经费不能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如接待费、电话费、报刊费、网络通讯费、办公费、水电费、辅导费、办公用品购臵费、教学设备添臵费、校舍维修费、门卫和寝室管理员工资等等。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350多位学生,就有260位寄宿生,这大大加重了学校的运行的成本。水电费一月要两千多元;支付门卫和两个生活楼的管理员工资每月要两千多元;食堂寝室设备的添臵和维修等费用也无形增加,加上早晚辅导补助等等。农村小规模初中的经费使用效率随着学生数量减少而降低,经费总量显得严重不足。可以说,对于规模小的农村初中学校,生均经费的使用入不敷出。
2、小规模初中学校负债运行,影响学校的发展。由于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现有经费的紧张,加上历年来累积起来的基建债务,许多学校都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举步维艰。这一方面导致校长往往为了经费而犯愁,为资金所困,很难集中精力抓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音体美劳等教学设施缺乏、落后,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任务无法保证完成。像我校现有审计债务37万多元,对于这样300多学生规模的学校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因此,除了急需时迫不得已才添臵或维修设备外,一般的设备能应付使用就应付着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至于基建,即使小打小闹的基建都不敢动手。还不时有人上门或来电话催要债款,作为当无钱之家的校长真是心力交瘁。
3、小规模初中办学条件的相对落后,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城镇教育的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资源的配臵相对滞后。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可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设施仍然相对落后。以我校为例,2011年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理化实验室得到更新,实验器材得到补充。可是,电脑室配臵的电脑已近十年,30台电脑只有2/3可勉强使用,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开设信息课也只能说是为了执行上级规定的课程设臵而已。虽然也有图书室,可数量有限的图书都还是十多年前配臵的,学生根本没有阅读兴趣,图书室开放也只是形同虚设。教学设备急需添臵与经费紧张的矛盾,导致新课程改革陷入困境。
此外,一些硬件建设的不完备,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压力。如教师宿舍陈旧紧缺,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像我校尚有300多米地段没有围墙,大大增加了学校的安全管理难度。在主管部门比教学还重视安全问题的今天,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校长是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三)农村小规模初中办学规模日趋萎缩,生源质量令人堪忧
1、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小规模初中规模日趋萎缩。近年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村中小学的健康发展。由于高校收费高,大学生毕业就业不乐观,打破了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升学的美好期望。加上追求经济利益的“小农意识”,使得部分农民宁愿孩子中断学业外出打工而不愿他们继续求学。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流行,这是造成农村初中生大量流失的主要诱因。同时,随着发达地区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成效,现在部分农村中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学校办学规模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村小规模初中生源质量较弱,教学质量陷入困境。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与县城学校存在的差距,农村学生与家长也认识到农村教育的薄弱。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们纷纷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县城学校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这样,一方面导致农村学生减少;另一方面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农村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弱。现在,“县城学校生源越来越好,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差”的现象愈演愈烈。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优质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学校的发展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农村小规模初中学校管理僵化,管理改革难度大
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由于编制原因,教师流动少,教师校龄相对较长。这样的学校,教职工的校本位思想严重,长期形成的对学校的一些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工作呈现习惯性,学校管理体现程式化。同时,在长期的学校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些诸如家属后勤承包之类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环境当中,要进行学校管理上的改革,阻力重重,难度非常大。
此外,教师待遇低,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班子配备较难,学生学习风气不浓等也是农村小规模初中校长面临的管理难题。
二、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校长的管理策略
1、校长以德养身,提高学校管理的凝聚力。以德服人,以身立教是做好校长工作的必要前提。小规模学校校长与教职工整天打交道,校长唯有经常自我反省,谨言慎行,秉公办事,才能赢得师生的认可。同时,校长不能是教育教学的外行,内行才能树立权威。校长要力争以丰富的学识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树立自身的形象,并引领师生发展。
2、努力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首先,校长要打造一个勤政廉洁的学校班子。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总是喜欢议论领导又去饭店吃饭了,特别关注校建帐目和班子成员相关费用的报销。所以,班子成员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其次,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真诚地信任班子成员,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放心大胆地让班子成员去干,去闯。对由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活动,校长要积极参与但决不干预。
3、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工作活力。作为校长首先要引导教师。定期召开教师会,多讲学校的办学思路及办学理念,加强与教职员工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确立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用它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其次是尊重、理解教师。教师是一个内心极为敏感的群体。在当前教师思想物化的现状下,校长为教师服务,让教师满意。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心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三是激励教师。校长应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以满足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
4、学校管理制度化,制度执行人性化,促使学校管理的最优化。对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执行中要体现人性化。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结合实际情况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一些常规性工作的完成,力戒形式主义倾向,从而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只有以人性化的管理让教师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心境下工作,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促使学校管理效能最大化。作为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要更好的发展,就要消除社会对学校的一些偏见或误解,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学校面对的是学生家长,只有让家长理解学校的做法,方能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通过强化家长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防止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害,促使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6、争取支持,明白理财,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农村小规模初中经费少、困难多,家不好当,因此做好学校财务的全盘统筹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为学校多争取办学经费是校长的责任和义务,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校长要用自己的能力尽量多为学校这方面出力。另一方面,校长要带头严格履行财务审批制度,控制节省各项支出,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师生身上,花到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上。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花钱向教师说明白,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这样,学校的许多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中的阻力和难题也会小很多,学校管理的实效也就大大提高。
三、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发展的建议
1、合理调整教学布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在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下,对教学网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学生严重不足的乡镇,可采取中小学合并办学;扩大生源较好、地理位臵较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尝试实行片区初中集中办学。
2、多维度考虑教师编制核定问题,建立灵活的学校编制配臵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师编制配备方式。对小规模学校,编制既要考虑教职工与学生比,也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年级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因素。可按班数、教师工作量和课程门数、课时数上限等配臵教师。
3、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经费划拨制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多层面核算和拨付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既要从学校层面计算小规模学校作为—个单位与其他学校同等承担的如接待费、电话费等费用;又要从班级层面计算课堂教学产生的如教具等教辅设备费用;还要以学生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产生的如灯光照明费、寝室的水电费和食堂柴火费等费用。
4、严格学校财经管理,化解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债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学校负债问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校硬件建设,特别是盲目基建和重复基建。
5、出台有利于优秀教师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保证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师资力量。政府要出台合理的政策促进城乡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对在农村符合规定服务期限的优秀教师可优惠政策选调进城;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工作;同时,可尝试制定鼓励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的特殊政策。另外,可以在农村小规模中学尝试退养一批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补充新鲜血液,让农村教师队伍保持战斗力。
6、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初级中学的办学评价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对农村小规模中学办学特点和办学模式的调查研究,探索新的农村小规模中学的办学方法和路径,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中学的办学评价机制,为发展其提供健康的导向性目标。
2011年11月
第二篇:农村中学校长的困惑与对策范文
农村中学校长的困惑与对策
董市二中/黄克新
摘自:《枝江教育在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历史赋予的使命,使全社会在关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培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我们每位家长都在期盼,都在等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终身奋斗的目标。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差太大,需要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矛盾太多,这使农村中学的日子愈来愈难过,特别是普通农村中学的校长们,历经的折磨更多,付出的心血更多,处境异常的尴尬难堪,他们是一个亟待关注与研究的特殊群体。
一、主要困惑:
1、世俗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矛盾更显突出
农村里的绝大多数人及一批地方党政官员,他们总是把考取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否则就不是人才,地方党委评价农村初中眼睛总是盯着升重点高中的人数,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加大高分人数的评价权重。
虽然新课改在初中已实行多年,但人们的课改认识仍然模糊,施教策略确乎幼稚,把启发式教育操作成简单重复的问答式教学,把自主性学习变味为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把新课改的课程设置曲解为仅仅加强唱歌跳舞画画打球训练而已……,加上教育评价的优生看个数、统考排名次。课改课改,改到最后,画了一个圆圈,又回到原地上看,质量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育教学。
作为农村中学的校长,推行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课改的确很难,为了迎接各级各类评价,该应酬的工作还是在自欺欺人地完成,同时为了学校生存、校长声誉,自觉而不情愿地加班加点,死擂硬灌,违反教育教学规律,校长的角色确实尴尬。
2、师资整体素质欠佳与开足开全课程的矛盾越来越大
教师中职业倦怠、思想素质下滑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师都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从商有钱,从政有权,只要有钱、有权就会受人尊重,生活体面,而教师的付出并不会少,这样,有一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愿意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总是在待机弃教、经商、从政,或频繁跳槽,导致教师队伍情绪不稳定,敬业精神差,管理难度大。
教师的数量相对不够,结构不合理,从报表上看教师确实超编,行政领导认为现在10:1了,“你们还说教师负担重,你们不知财政的负担有多重”,而事实上针对每一所农村初中而言,不是缺英语教师就是差数学教师,任教体、音、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是正规专业毕业的更少。为了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不是从小学调过来经过短期培训而拔高使用,就是学语文、政史的去教英语、数学,农村中学若每个学科有1至2名思想前卫、方法先进、效果显著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那就是校长的一大幸运了。现在中考要质量,七八年级要过程性评价,在人事安排上顾头不能顾尾,让校长确实为难。
3、现行的财经政策与学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大
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学校,从实施教育新机制之后,学校的公用经费由财政按人头拔到学校,由于偏远学校生源少,且一般是建校多年的老校,而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需要经费不可少,贫困生要救助,水电要开支,比赛学习要参加,必要的设备要添置、维修。检查要接待,甚至现在连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应酬,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周都将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若有不慎出现安全问题,那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偏远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很难确保学校发展的正常运转。同时,现在实施绩效工资,权限下放到学校,目的是通过绩效考评来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更佳的教育教学成绩,然而,教师工作包括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等多方面,表现上有显性的、隐性的,在时间上有工作内也有工作外,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可能统一,哪怕就是教学成绩,统考后学生的暂时分数也不能十分准确全面地说明两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差别。一位教师可能注意眼前学生的分数,另一位教师可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可能用的时间和心血更多,孰优孰劣根本就很难评论。教师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现在实施绩效工资,要求学校用具体的钱数去量化教师的教学实绩本身就缺乏科学的依据,真让校长为难,稍有不慎将会使校长难堪,学校内部矛盾将日益剧烈,学校和谐发展谈何容易!
4、现实的教育评价标准与学校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
最让农村乡镇中学校长尴尬难堪甚至说是置他们于死地的是:社会升学压力的飙高,教育评价标准的唯一。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即升学率,以达到家长、领导和社会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中考考得好,你就是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和好学生;考得不好,你就是差学校、差校长、差教师和差学生,因而教师不能评先评优晋职称,校长别想评先评优晋级,个别的还要降级或撤职。为此,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被迫执著而疯狂地抓中考,抓分数,抓升学率!
为了这一致命的唯一标准,为了扎实应付中考、刷新升学记录,实现领导的希望,又满足家长“成龙”“成凤”的期望,校长们往往在无力改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违背教育规律,强迫教师任意加多教学时数,增删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教师为了强化“双基”知识技能、培养应试能力,《课标》规定要讲的必须讲,过去考过的当然讲,估计要考的更要讲;白天讲资料,晚上要考试;星期天复习,节假日偷着补课,这样一来,校长被“标准”逼得执著疯狂,教师被“指标”逼得精疲力竭,学生被“升学”逼得身心憔悴,哪里还有什么素质教育、创新培养、全面发展!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德育,注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体卫艺的落实,但在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下,其它隐性指标都显得渺小。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在为中考服务,都在被中考的指挥棒指挥着!
二、基本对策: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学校教育全局
教育,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学校教育是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无视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而“自行其是”,这就需要我们校长在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中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自觉体现时代特征,在应对社会急剧变化时坚持超前思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现实社会中,受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要求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状态,已构成了一种世俗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应对这些压力的谋略,从学生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发展需求出发,从着眼于学生可得到良好及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方略,只要我们所有的乡镇中学为教师成长确实加强校本教研,推出去,引进来;为了学生的健康规范作息时间,自觉抵制以牺牲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代价的加班加点,扎实地开展各种活动;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了学校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拟定长期规划,细化近期目标,就不会有那样多的尴尬与困惑,将理想和实现结合起来,做一个真实的自我。
第三篇: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惑
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惑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别,教育成本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要切合实际,启蒙教育不能忽视,留守儿童,教师的收入分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树人,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山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现就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浅谈自已的几点所感:
一、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多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给学生减负,禁止给学生补课,要实施素质教育,可城市的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用各种途径搞补习。差生家长告状,媒体曝光和上级禁止披露的都是村镇学校,形成了农村城市教育两重天,全国大学生占总人口5%,可山区大学生只占当地农村人口的0.2%---0.5%,造成了现代山区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差。加之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难,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心灰意懒。
近年来,国家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农村教学点,兴办寄宿制学校。可是基层操作都形成了盲目性和片面性,寄宿制尚未兴起,就盲目把学校撤并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服务半径高达20余公里,很多边远山区农村的学生家长为了送一个孩子上学前班,上小学从几十里外到集镇租房陪读,房租费、陪读的误工费等,远远超过了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略算细账,边远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成本高得不堪设想,多少农民因教育至贫,背井离乡,很多优惠政策又不能重点倾斜给上学路途遥远的边远农村学生。生态移民和扶贫式移民安置点,存在许
多迁移户远离自家资源,孩子上学还是照常不便,诸如此类农民负债累累建造的房屋一年四季关门闭户,锁子看门。要解决边远山区的民生问题,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程,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尽量减少发展进程中的盲目性,扶持农村建设集中安置点首先要考虑好农民的幼童受教育问题,安置点上才会有人气。
二、基础教育存在危机。有些“教育专家”和脱离教学一线的领导们曲解了《义务教育法》和素质教育,否定了教育的强制性,忽视了基础教育,造成了不可收拾和弥补的教育缺陷。一个初中教师对某乡镇近三年入学的初中学生作了调查,有60%的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手距笔尖多远,笔与纸面成多大角度,写字的坐姿和脚姿都全然都是乱七八糟,我行我素;姓张的学生只有20%的能写对“张”字的笔画笔顺,也难怪,有个别高职称的教师写字还不如学生;有50%的学生抄写时眼睛只盯着原文,手的动态不能控制在自己的视力范围内,因此抄写速度慢,照猫画虎的字也叫人认不到;有70%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几乎失去了心算能力,到中学了运算两位数还寸步不离计算器,学代数、几何便是混场合,或者干脆不学,学不到,坐不住,就只有扰乱课堂秩序;五六十人的一个大班难找到几本字典,到了初中了不会写的字还在用拼音和别字代替,若要求统一买工具书,社会上立即给老师扣上乱收费的帽子,要求学生自己买,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把家长给的钱转移用途去买《教材全解》或小吃„„老教师们异口同声地强烈呼吁:传统的养成教育和基础教育坚
决不能丢!长此以往,山区的教师们就是在现代化的课堂上开历史倒车,搞无效劳动。
三、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不求实际。年年都在喊教师代课成绩末 位淘汰制,可学校管理人员却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在某个地方误人子弟或摆了烂子,可以迁升到异地继续当管理人员。每个乡镇的教育机构都很建全,各项管理人员一应齐全,统一领导,各行其事,但都忙于应酬,苦于汇报,不能发现具体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领导成了上传下达,掩饰问题的机器。例如:专业的教研人员和单位从不深入第一线征求意见,了解当地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把研究变成了讲究。每逢教研活动,都是一种完成任务,找几个关系户在讲台上作作秀,评课时似如塑造“宠物”,喝一场酒,打一场牌,存一份记录,发一份报导,拉扯一些套格子唱高调的论文发表,始终如此循环。从表面看,一年四季轰轰烈烈。但管不到点子上,研究无实际资料,改革只是随身呼和,上面发起运动,下面忙忙碌碌应付检查过关。
四、启蒙教育被忽视。千层之阁起于垒土,启蒙老师决定一个学生的成长命运,近几年各地纷纷重奖高考好的学校和教师,把启蒙教育搁置九霄,启蒙老师既令人瞧不起,又断代了---好的启蒙老师几乎都退休了。1989年后毕业的师范生实习,只要实习表上有某学校的印章就算实习过关了。乡村教师的录用、聘用,分工全是金钱人际关系,搞启蒙教育都嫌麻烦,只有在小学搞教学工作循环,启蒙教育轮流坐桩。尤其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可谓全是启蒙教育,但每个教学点 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老师不教跑跑学跟本无法在校生活。教学条件就更原始了,经费又不能向小学校倾斜一点,那怕是十几个学生的教学点,也要从公拨经费中照样抽成,还要强行订报刊杂志,甚至办公电费就得老师个人掏腰包。在边远山区教学点工作的老师只有如下几种人:一是教师本人自量力,家距学校又很近的,只把教书当作搭头,可利用主要精力大兴家业;二是教师本人不求上进,又加之身体原因,的确不适应大班教学的;三是正直、无私无畏,又无力高调的。就连志愿者支教也不得到教学点上去,新聘的教师到教学点更是免谈。有些教学点的撤并也是无赖之举呀!
五、山区县级以下的镇村学校管理不能因地适宜。校长是上 级派命的,对错上级说了算,例如:某校师生千余人,学生课间10分钟上厕所,上坡下坎二三百米,男女厕所总共不足30个蹲位,学生们为厕所争、抢、挤、占、等一大片。若遇学生身体有问题或教师延堂,时而就有学生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学生扫地要把水从地面提上顶楼,这样的不方便,考虑到了的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又不朝这方面考虑。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生多,教师少,想要请个炊事员,要求了几年,就不能实现。某学校凡沾一点领导头衔的,一人玩一台计算机,可课堂教学上的设备空缺便是永远空缺,口喊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经费真正用于教学上的却是残汤剩羹洗碗水。
新教材的知识量比传统教材少得多,但为了考察学生的能力,考题可是花里胡哨,客观现实决定光以本为本教书不行了,没有教辅资料的辅助练习,学生就无法适应现代考试,教师的绩效工资十拿九稳
要扣个精光。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中小学各类教铺资料,都是书店统一配售,层层回扣,按定价销售给学生。最令教师们气愤的是有些教铺资料与教材不配套的、不适合学生年级特征的教铺资料也要强行搭售,学生做不到,老师不可能随教辅资料以讹传讹装腔作势地去辅导,空白留多了,家长有意见,校方要扣绩效工资,老师成了左右为难的受气筒。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 革委员会,发改价格(2012)975号】,价格监管只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还要质量和内容上的监管与更新,才能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教辅资料学有所获,练在点子上,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六、留守儿童问题给基础教育带来难度。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还有个别家长把中小学校当作了托儿所,孩子学好学坏是不是不管的,老师是更是不敢说,不敢摸的,一些问题学生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做保护伞。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
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全社会都要来切实地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地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明确家庭的责任,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分配差别过大,严重挫伤了普通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晋级只有以下几种人:一是早年的机遇,为数不多的,瞎猫碰个死老鼠的普通教师;二是当领导的;三是有钱的;四是有过硬的社会背景的;五是有姿色的女性;还有最可恶的是工作借调出去了,把晋级的指标也一同带走了!除开上述教师就永远是初级职称,即使累断筋骨也是寒酸一辈子。
还有的教师长期干油水活饱肥了私囊,同等工资收入,同等家庭状况的教师,干的差事不同,家中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也就天渊之别。长期以来社会上都认为学校是吃国家财政的,是清水衙门,这种偏见和市场经济中的潜规则给学校经费流失广开了绿灯,加之纪检审计部 6
门对学校经费支出的监管只看表面现象,不溯本求源。例如:票据与实物不相符,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教学仪器不能使用等现象都无人问津。
八、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光空泛说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要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要贯穿始终,是各科教师各学 段的教师在每一节课中义不容辞的重任。教师首先要从匡正自己的师表言行点点滴滴做起,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为人师长者首当其冲的行为准则。
(二)劳动教育不能丢。“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发展史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学校任务之一。据目前独生子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佷多孩子都是小胖胖。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使肌肉和关节的神经感
受器发生运动,并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这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另外,劳动和运动能促进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功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说智商低的只有千分之几,但在山区农村仍然是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一个字“懒”!往往学习好的就是品学兼优的,学习差的什么事都懒得办。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童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是走向社会从事各个行业的坚实基础,要从自我服务教育开始引导,开始抓起。
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第四篇: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惑
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惑
(陕西省紫阳县向阳镇中心学校胡齐林 联系电话***)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别,农村教育成本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要切合实际,启蒙教育不能忽视,留守儿童,教师的收入分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树人,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山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现就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浅谈自已的几点所感:
一、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多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给学生减负,禁止给学生补课,要实施素质教育,可城市的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用各种途径搞补习。差生家长告状,媒体曝光和上级禁止披露的都是县镇级学校,形成了农村、城镇、城市教育三重天,全国大学生占总人口8%,可山区大学生只占当地农村人口的0.2%---0.5%,造成了现代山区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差。加之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难,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心灰意懒。
近年来,国家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农村教学点,兴办寄宿制学校。可是基层操作都形成了盲目性和片面性,寄宿制尚未兴起,就盲目把学校撤并了,一所乡、山村小学的服务半径高达20余公里,很多边远山区农村的学生家长为了送一个孩子上学前班,上小学从几十里外到集镇租房陪读,房租费、陪读的误工费等,远远超过了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略算细账,边远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成本高得不堪设想,多少农民因教育至贫,背井离乡,很多优惠政策又不能重点倾斜给上学路途遥远的边远农村学生。生态移民和扶贫式移民安置点,存在许多迁移户远离自家资源,孩子上学还是照常不便,诸如此类农民负债累累建造的房屋一年四季关门闭户,锁子看门。要解决边远山区 的民生问题,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程,是一件科学性很强的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尽量减少发展进程中的盲目性,扶持农村建设集中安置点首先要考虑好农民的幼童受教育问题,安置点上才会有人气。
二、基础教育存在危机。有些“教育专家”和脱离教学一线的领导们曲解了《义务教育法》和素质教育,否定了教育的强制性,忽视了基础教育,造成了不可收拾和弥补的教育缺陷。一个初中教师对某镇近三年入学的初中学生作了调查,有60%的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手距笔尖多远,笔与纸面成多大角度,写字的坐姿和脚姿都全然都是乱七八糟,我行我素;姓张的学生只有20%的能写对“张”字的笔画笔顺,也难怪,有个别高职称的教师写字还不如一个小学生;有50%的学生抄写时眼睛只盯着原文,手的动态不能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因此抄写速度慢,照猫画虎的字也叫人认不到;有70%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几乎失去了心算能力,到中学了运算两位数还寸步不离计算器,学代数、几何便是混场合,或者干脆不学,学不到,坐不住,就只有扰乱课堂秩序;五六十人的一个大班难找到几本字典,到了初中了不会写的字还在用拼音和别字代替,若要求统一买工具书,社会上立即给老师扣上乱收费的帽子,要求学生自己买,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把家长给的钱转移用途去买《教材全解》或小吃„„老教师们异口同声地强烈呼吁:传统的养成教育和基础教育坚决不能丢!长此以往,山区的教师们就是在现代化的课堂上开历史倒车,搞无效劳动。
三、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不求实际。年年都在喊教师代课成绩末 位淘汰制,可学校管理人员却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在某个地方误人子弟或摆了烂子,可以迁升到异地继续当管理人员。每个乡镇的教育机构都很建全,各项管理人员一应齐全,统一领导,各行其事,但都忙于应酬,苦于汇报,不能发现具体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领导成了上传下达,掩饰问题的机器。例如:专业的教研人员和单位从不深入第一线征求意见,了解当地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把研究变成了讲究。每逢教研活动,都是一种完成任务,找几个关系户在讲台上作作秀,评课时似如塑造“宠物”,喝一场酒,打一场牌,存一份记录,发一份报导,拉扯一些爬格子唱高调的论文发表,始终如此循环。从表面看,一年四季轰轰烈烈。但管不到点子上,研究无实际资料,改革只是随身呼和,只是上面发起运动,下面忙忙碌碌应付检查过关而已。
四、启蒙教育被忽视。千层之阁起于垒土,启蒙老师决定一个学生的成长命运,近几年各地纷纷重奖高考好的学校和教师,把启蒙教育搁置九霄,启蒙老师既令人瞧不起,又断代了---好的启蒙老师几乎都退休了。1989年后毕业的师范生实习,只要实习表上有某学校的印章就算实习过关了。乡村教师的录用、聘用,分工全是金钱人际关系,搞启蒙教育都嫌麻烦,只有在小学搞教学工作大循环,启蒙教育轮流坐桩。尤其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可谓全是启蒙教育,但每个教学点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老师不教跑跑学跟本无法在校生活。教学条件就更原始了,经费又不能向教学点倾斜,那怕
是十几个学生的教学点,也要从公拨经费中照样抽成,还要强行订报刊杂志,甚至办公电费就得老师个人掏腰包。在边远山区教学点工作的老师只有如下几种人:一是教师本人自量力,家距学校又很近的,只把教书当作搭头,可利用主要精力大兴家业;二是教师本人不求上进,又加之身体原因,的确不适应大班教学的;三是正直、无私无畏,又无力迁升的。就连志愿者支教也不得到教学点上去,新聘的教师到教学点上更是免谈。有些教学点的撤并也是无赖之举呀!
五、山区县级以下的镇村学校管理不能因地适宜。校长是上 级派命的,对错上级说了算,例如:某校师生千余人,学生课间10分钟上厕所,上坡下坎二三百米,男女厕所总共不足30个蹲位,学生们为厕所争、抢、挤、占、等一大片。若遇学生身体有问题或教师延堂,时而就有学生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学生扫地要把水从地面提上顶楼,这样的不方便,考虑到了的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又不朝这方面考虑。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生多,教师少,想要请个炊事员,要求了几年,就不能实现。某学校凡沾一点领导头衔的,一人玩一台计算机,可课堂教学上的设备空缺便是永远空缺,口喊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经费真正用于教学上的却是残汤剩羹洗碗水。
新教材的知识量比传统教材少得多,但为了考察学生的能力,考题可是五花八门,客观现实决定光以本为本教书不行了,没有教辅资料的辅助练习,学生就无法适应现代考试,教师的绩效工资十拿九稳要扣个精光。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中小学各类教铺资料,都是书店统一配售,层层回扣,按定价销售给学生。最令教师们气愤的是有些教铺资料与教材不配套的、不适合学生年级特征的教铺资料也要强行搭售,学生做不到,老师不可能随教辅资料以讹传讹装腔作势地去辅导,空白留多了,家长有意见,校方要扣绩效工资,老师成了左右为难的受气筒。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 革委员会,发改价格(2012)975号】,价格监管只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的一点经济利益,更重要的还要质量和内容上的监管与更新,才能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教辅资料学有所获,练在点子上,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六、留守儿童问题给基础教育带来难度。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 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还有个别家长把中小学校当作了托儿所,孩子学好学坏是不管的,老师是更是不敢说,不敢摸的,一些问题学生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做保护伞。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全社都要来切实地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地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 5
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或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 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有言:“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却是家庭。”
山区农村育龄妇女都无固定收入,为了家庭生活水平与时代发展同步,有相当一部分育龄妇女,在外打工怀孕,回家生产后又外出打工,把育儿的重任交给爷爷奶奶或亲友,这种留守儿童往往在10岁以后,家长管不住,学校更是没法管,步入初中就成了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了。计生、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孕育、养育、培育相结合的育人责任感的宣传教育。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农民工的子女在异地就学也能享受到优惠和扶持就好了。
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学会科学指导。家庭的第一任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在某种情况下,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家长对子女要严爱结合,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只养其身不育其人,不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始终甘为孩子的卫星,子女身材比父母高大了,还寸步要家长伺候。别说学习文化课,就连基
本的生活常识也没有,没想到野兽育子也还有扑食训练,家庭特别宠护的学生要是学校施加教育,准会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对子女要有激励机制。例如:一个孩子出生在大款家庭,尽是有头有脸或者有钱的人经常到家里来打麻将,吃喝谈论,孩子在一旁认真学习。这孩子在上小学是同级几百人之中的优等生。可是一进入初中,孩子在家的时间少了,在校内校外就成了“百事通”、“孩子王”,老师管不住,家长管他嫌烦,在课堂上影响他人。家长经常凭人际关系疗窟窿,一学年换了三所学校,不到学年末,学校又把孩子交给家长了。这样的孩子是自身优越感严重,任何事都绝对依赖家长,缺乏自我教育,缺乏自我激励,也就缺乏自制力了。
家长素质低,误了自己的子弟。较为普遍的言论是:农村人,人老几辈树老几层都是靠体力劳动磨骨头养肠子,孩子上学只是跟形势,尽义务,到了能自食其力了就外出打工;若是女孩更好办,只要九年义务满了,反正要嫁人的,即使学习好,家长也不支持。把学校当作托儿所,只是让孩子年龄混大,这类孩子具有三种可能:个别意志力强的,自我奋发努力,学习始终拔尖,考入了好学校,大有作为;有的默默学到初三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最难缠的是把上学当作一种休闲消遣,赖在学校里不学也不走,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家长只顾给钱就是不管其行为,搅得全班全级乃至全校不得安宁,学校老师为之头疼。
有一个街道上的孩子,家境很好,上小学成绩不错,上初一时学习也还好,谁知这孩子节假日迷上了网吧,老师要求家长制止。家长
于是买了一台计算机并连上网线,不到一年功夫,打游戏把键盘上的字都按掉了,可是这孩子呢?有的老师说像泥塑木雕了,还有的老师说像一尊佛。一个老师在编写《三句半》中写得好,“如今网络传信息,正确运用了不起。邪恶诱惑多的是,抵制!”
一个学生耍赌博,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家长对老师说;“我那个娃儿,在家里勤快、听话、时刻都在看书(不健康的书),避过大人就是爱打牌。我那娃儿还是服软不服硬的,有了错要讲好话给他说,不能伤他的面子……”
一个学生用手机看不应该看的被老师抓到了,家长到学校对老师说,我那个娃呀!回家表现很好,我们农村单家独户没什么玩的。他爱玩手机,我就只好叫他玩了。还有离异的男女为孩子上学淘气,在学校的集体办公室里用电话吵起来了。还有学生犯了事,有意把八九十岁的老太太支到学校来给孙子挡祸。还有的家长把孩子三五成群地走东串西,误认为他的孩子人员广。还有的家长风趣地说我那孩子能钓个女娃子就更称心如意了。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会上说,老师是好的,老师说话孩子听,家长说话他不理……
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明确家庭的责任,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
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长们也要多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思想和时代同步。
由于农村学生缺少家庭辅导,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素质低,或者是忙于生计没时间,现在的学生要达到现代教育的水平,没有大量的课外辅导练习是难跟上步伐的,城市小学生的教辅练习都要家长审阅签字,可镇村学校就办不到。看来只有随着寄宿制的兴起和完善,对农村家庭教育的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才能尽可能缩小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别。
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明确家庭的责任,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分配差别过大,严重挫伤了普通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晋级只有以下几种人:一是早年的机遇,为数不多的,瞎猫碰个死老鼠的普通教师;二是当领导的;三是有钱的;四是有过硬的社会背景的;五是有姿色的女性;还有最可恶的是工作借调出去了,把晋级的指标也一同带走了!除开上述教师就永远是初级职称,即使累断筋骨也是寒酸一辈子。
还有的教师长期干油水活饱肥了私囊,同等工资收入,同等家庭状况的教师,干的差事不同,家中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也就天渊之别。长期以来社会上都认为学校是吃国家财政的,是清水衙门,这种偏见和市场经济中的潜规则给学校经费流失广开了绿灯,加之纪检审计部门对学校经费支出的监管只看表面现象,不溯本求源。例如:票据与实物不相符,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教学仪器不能使用等现象都无人问津。
八、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光空泛说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要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要贯穿始终,是各科教师各学 段的教师在每一节课中义不容辞的重任。教师首先要从匡正自己的师表言行点点滴滴做起,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为人师长者首当其冲的行为准则。
(二)劳动教育不能丢。“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发展史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学校任务之一。据目前独生子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佷多孩子都是小胖胖。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使肌肉和关节的神经感受器发生运动,并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这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另外,劳动和运动能促进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功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说智商低的只有千分之几,但在山区农村仍然是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一个字“懒”!往往学习好的就是品学兼优的,学习差的什么事都懒得办。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童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是走向社会从事各个行业的坚实基础,要从自我服务教育开始引导,开始抓起。
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第五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区的海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岛建,小岛迁”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许 多海岛、农村的居民向城市搬迁现象的增加以及城市与农村教师待遇的显著差异,优秀教师 和优秀生源的流失,这对我区的渔农村初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对我校近几年 的学生流向、教学质量、教学策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二.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严重性
1、学校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学校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优质师资
由于近几年我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差异显著,又遇高中规模迅速扩大,城 市初中学校大量扩招,导致师资大量紧缺,农村很多优秀教师大量流向高中或城市学校。08 学年我校 85 名教师中仅有中学高级职称两名,区农村学科带头人一名。还有的部分海岛学 校根据学校实际强行教师改教数学,如有物理教师改教数学的,有化学教师改教数学的等等,这样数学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多数教师不适应新课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按新课标要求 把握好教材,用好教材。由于优质师资的缺失,多数农村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滞后,教研活动 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2、生源结构状况令人担忧 生源结构状况令人担忧
06??08 年我校所在学区小学升初中转学人数统计表 年份 06 年 07 年 08 年 学区学生毕业人数 147 202 163 学区学生转学人数 33 52 43 转出率
22.45%
25.74%
26.38% 以我校的所在学区小学升初中转学人数为例,每年的学生转出率趋于上升趋势,尤其是 学校的优秀学生,想方设法进入到城市读书,造成每届七年级新生中只有几名曾担任过小队 长,但难觅中队长和大队长。原因是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渔农村学校学生流失 严重。另外,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入住渔农村,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招收了部分新 居民子弟,但由于政策规定不能享受与本地学生的同等录取条件,造成成绩较好有希望考入 重点高中的学生,提前回老家参加中考,只剩下一些成绩较差升学(省重点普通高中)无望 的学生参加中考,由于数学是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优质学生的缺失严重挫伤农村数学教师 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容忽视
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许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高涨,缺乏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导致 对新课程的研究不多,研究学生、教材的力度不足,许多教师抱着只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心 态进行教学。具体表现为:民主平等意识淡薄,忽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课不充分,少有 对习题的变式和拓展;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 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注重了双基,忽视了能力培养,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简单机械应用,而忽视知 识的探究过程。
4、教学质量下降,差距进一步拉大 教学质量下
据我区近两年初中学业考试数学成绩(以 120 分)统计,对城区组与农村组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作如下比较: 2007 年 组别 城区组 农村组平均分
91.34
76.47 优秀率
42.8
17.25 合格率 后 30?
82.97
62.79
17.4
38.15平均分
82.41
71.65 2008 年 优秀率 6
2.41 合格率 后 30?
82.30 18.57
62.11
39.04 城区组与农村组的平均分差距 10 多分,合格率、后 30?分别差 20、21 多个百分点,差异显著。近几年占考生人数约为 45?的城市学校学生考入省一级重点高中的人数占了 70 ?的名额,又由于城市学校为吸引更优质生源进行地毯式宣传,进一步引起农村学校教学质 量的恶性循环。三.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大对渔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加大对渔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城乡
学校的师资队伍决定一个学校的成败。留住、吸引优秀教师,让他们安心在渔农村工作,是目前我区教育局正在实施的一项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被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当 作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那些相对低层的群体和个人。因此,教育事业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减少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最伟大的工程”。城乡教育的巨大 差距,除学校本身的办学行为的差异等因素外,关键还是各级政府对城乡教育的投入的差距。现在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普陀区政府、当地街道、乡政府拿出一定财 政资金对农村及海岛教师进行适当补贴,区教育局出台政策选派城市学校教师对农村学校进 行支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农村 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2、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消除渔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消除渔 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
我区农村初中均为公办学校,校内缺乏竞争机制,进取性强的数学教师不多,教师缺乏 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方式更新缓慢,借助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贫乏,很多老 师(有的是青年教师)仍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传统教学模式,学校现代化教学 设备被闲置,大量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数学
农村在校学生普遍家庭对其期望值较小,学习很少有压力,学习目标性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少与教师同学在学习上进行沟通交流,毅力欠缺,畏难感较强;学习易受外界 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 绩下落; 参与意识不强,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 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 愿参与探讨过程,无系统知识系统结构和牢固知识概念,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 层”现象。
四.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对策略
目前,市、区政府看到了渔农村的教学现状,正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和提高渔农 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渔农村的教学的春天很快来到。如:明确政府职责、、改革中考的招生 制度(保送生人数的改革)、优化教师队伍(优秀教师的支教)等等。这些措施从宏观层面 保证了渔农村初中教育走出“洼地”的可能性,但要真正形成渔农村初中教育高地还得依靠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打拼”,作为一名从事渔农村数学教学的教师,面对现状,不要消沉 和逃避,只有分析面临的困难,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研究学生学情、课程理念、教学的策略,相信能改变或提高目前的教学质量。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渔农村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加强渔农村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数学教研组建设 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1、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开发与建设
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对于渔农村学校来说,优秀的数学教师 相对教少,一个人的能力又比较薄弱,我们只有集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来提高我们的教 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搞好教研组的工作,集体组织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教材的钻研,交流 对教材的看法,对学生的研究,从教师的备课、新课导入、讲解和小结环节,以及辅导测试 的研究,正在作到集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加强数学教研组共同体的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校本教研是基础,而 教研组共同体建设更是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深层发展,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在强校弱校所构 成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中,让开放型的校本使区域之间、校际间形成和达到教育资源互动共 享,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育共同体定期的互动合力,开展校本培训、教学专题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力,能更有效地 促进共同体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
2、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任何的事情都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我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虽说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校 际共同体的互动,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真正能从中受益的肯定是真正发自内心 学习提高的数学教师。因为内因起到关键的作用。(1)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在课堂。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安排有是课堂教学最 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并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课程和对课堂教学进行周密安排,才能使教学形式艺术化,从而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数学教师要领会“课程标准”其精神实质,钻研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在 此基础上,从“教”方和“学”方这两个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课程,把握对象,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使课程设计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出逻辑性、艺术性。而艺术化安排课堂教学的关键在 于:把握“学”方,寻找出各种可有效地沟通师生间信息传递的双向途径,以避免形式的单一 性(如一言堂),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反馈化。这样往往可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趣昧 性,加速双向信息传递,使教学的形式艺术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2)锤炼课堂语言,增强课堂语言艺术 一位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必定有高水平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性一般体现于 以下五个方面:准确、简洁、生动、幽默、节奏感强。这也就是说,如果数学教师能简练、准确、生动括泼、妙趣横生和神采奕奕地表达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案),那么就会像 那些注重语言表达艺术的说书家那样成功地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在一种近似艺术享受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地掌握教材内容,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这样就使教学的形式艺术与语言艺术达 到和谐统一。
3、探索和创新适合渔农村形式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情是渔农村教师在教学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了解了教学对 象的基本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所收获。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 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适应农 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内在的巨大潜能 培养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内在的巨大潜 他们
由于受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制约,渔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 能力相对较弱。然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的学习,这种活动才能不断地维持进行下去,教师的强 加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学生的年龄特 点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造成悬念,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 生兴趣,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能较好地将数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现象的增加以及城市与农村教师待遇的显著差异,优秀教师 和优秀生源的流失,这对我区的渔农村初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对我校近几年 的学生流向、教学质量、教学策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问题对策。二.渔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严重性
1、学校优...1)、联系实际需要,激发兴趣。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凡生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 如,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以用问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 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位考 古学家在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将这个破损的圆 形瓷器复原,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吗?引入课题。又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这 一内容时,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要在河边修建一个自来水 厂,分别向张村、李村送水(如图)。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 使到张村、李村距离相等?问题提出后,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便因势利导: “只要学生垂 直平分线这一内容,就可圆满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唤起了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以上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重要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合理利用教科书的 引言和引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运用趣味问题,故事趣题,激发兴趣。如在讲方程组时,可先引入民间流传的趣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 程组,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欲望。(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应分析教材,从问题入手,设置悬念,引起惊讶,诱导学生从疑到思,由思到知。如在讲“乘方运算”时,教师由一张厚度仅 0、01 毫米的薄纸把它进行对折,教师提问: “如 果对折三十二次后,将有多厚?”学生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估计,有的说: “有讲台那么高”,有的说: “有教学楼那么高”,„„当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 88
44.43 米还要 多时,学生无不惊讶,并不相信,此时,教师顺势导入,指出在学了乘方运算之后,就可以 很快算出结果。如此独特、优美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林斯基所说: “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
2、因材施教,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感兴趣的原动力,而有了成就感就必定有自信心,然 而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要用一刀切的要求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显 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大多数学生 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学到一 定的数学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第二,教师要真正 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因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会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第 三,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当发现成绩进步时,要及时进行适当的 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初中学业考试命题要适当降低难度,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
3、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从近几年的统计我们知道,25%左右的成绩优秀的渔农村学生都到城镇学校就读,留下 的学生相对而言,在成绩、能力、学习习惯等相对薄弱,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的理 解力和接受能力就不够理想。所以,我采取的“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 方法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特点,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 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注重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多归纳、总 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同时,要知道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多次反复,温习,不要急于赶进度。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难中的问题,采用集体、个别 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由于及时反复与 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稳定和提高。这种方法比较符合渔农村学生的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 感受到自己也是学数学的料,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4、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陶醉在“表扬”中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量化为特征。数学试卷总是以明确的分数出现在学生面前,考试 “排队”仍大量存在,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甄别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使那些原本充 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评价把学生心理搞得过 于脆弱,造成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一点点丢失,那么这样的评价就非改不可。我认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 潜能,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每个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给每一个学生确定一个目标值,基础成绩高的目标值 就定得高,基础成绩差的目标值就定得低一点,不少渔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虽然目标值 不高,但超过自身的目标值较多,都应受到表彰和鼓励,使农村初中的教师和学生看到自己 的进步和希望。这样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