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堂生动有效--徐莉苹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堂生动有效
【内容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思政课堂
学生
情景
新的思想政治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想政治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作为教育活动之一,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去学之,去受之,去用之,再学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授人以渔不如在师生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使人在亲身体验中会渔。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使用人教版教材过程中尝试体验式教学法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 体验角色
体验是通过实践在情感与认知上所产生的感受和体会,是一种可能转化为动力并付诸行动的情感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其情感,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对所要从事的活动产生某种愿望与需求后,教师需要设计活动情景,创设一种情景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这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人教版七年级下)内容中,针对“如何面对挫折”这一环节,请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我设置的情景题目是《三个50分》,语文考试后,小李只考了50分,如果小李是放弃者,他会怎样?如果小李是半途而废者,他会怎样?如果小李是挑战者,他会怎样?请三个学生进行表演,每组派一
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例如,我在《友好交往礼为先》(人教版八年级上)一课中,练习“微笑”交往、“礼貌”交往、不同场合的坐姿训练,学说生活中如何答谢感激的语言训练等,使“学、说、做”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也是取得成功的名片。通过在课堂上“学、说、做”的练习、表演、比赛、评价,学生获得成功感,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乐学。在此基础上,我又布置了“问卷小调查”,让学生在采访调查中去践行文明交往行为,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学、说、做”,在实践中去发展能力,学会创新,去获得文明交往的成功体验。
三、自评互判 体验自我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是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发展其自尊感、自信心以及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新教材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评价,以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诱导学生开展自评互判。评判内容有:在知识方面学到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提高?在能力上学到哪些整合获取知识的技巧以及讨论的技巧?在态度上形成什么态度?在学法上学会哪些方法?在本节课中,哪位同学表现最为突出?哪位同学进步最明显?同时,还采用测验、谈话、问卷、观察、作品展示、家长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分享成果 体验成功
新思想政治课程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每一课课后都有探究与活动,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在探究活动课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每参与一项体验活动,都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分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或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的成功收获,使之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人教版七年级上)的活动课中,采取构思、制作“情趣小报”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展现出你的情趣所在。版面要求:
1、标题自拟。(最好能体现出个人高雅生活情趣的特色)
2、栏目设置:至少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栏目。规定栏目有:个人生活情趣展示两三例:你最欣赏的一句名人名言;你所关注或喜爱的某本书中的某个观点的介绍。
3、字体要求:大小随意,但要分别设置小报的标题,栏目标题几正文的字体大小,比例要适当。
4、其他要求:小报制作人员可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时间是一个星期。在整个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最好令自己感到有乐趣,是一种享受。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传阅同学的小报,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版面设计、栏目设置、文字处理和插图等,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让学生自己负责搞好本班的情趣小报展出,让全校同学都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感受了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美好情趣,当然也促进了学生的成就感。
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渐渐地走进新的思想政治课程。
参考资料: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陶行知文集》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7月 熊春燕“教学生活化是政治课的生命力” 4.《教学与管理》 2002年第08期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08(3)林爱琴“思品课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上虞市章镇镇中 徐莉苹 ***
第二篇: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15 版)
编者按
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整体改革,摸索出“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使思政课变成一门大学生喜欢的课,乐于花时间的课,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二三四”,让学生动起来
“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是:一个转变,即由“以教为主”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校施教、因课施教、因师施教、因生施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特点和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两个衔接,即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思政课课程之间的衔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存在与高中文综知识的重合,也存在各课程之间重合的内容,鉴于此,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召开高中文综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研讨会,厘清高中与大学课程的重合点,大胆取舍。各课程之间重合内容通过教研室研讨,划清讲授界限,避免重复。
三位一体,即专题化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专题化教学,每门课程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深化教材重点、难点等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科研究最新成果,深入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教学,建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课内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体验式、访谈式、参观访问、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并整合学校已有社会实践基地,开拓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四个环节,即课前学生准备、课上教师精讲、课后实践中运用、期末学习成果化,做到精心设置、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准备,每位教师在授课前提供授课提纲、学习资料、讨论问题等,大学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教师精讲,每位教师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做到“精讲”“管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课后实践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中国化成果,分析社会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结合学校物流特色,指导学生钻研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物资流通补给,做高水平、特色性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指导学生制作电子报,调研北京郊区居民选举、就业、社保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撰写调研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研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举行道德法律小品大赛,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期末学习成果化,把大学生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特色论文等成果进行展演、展示,择其优秀出版发行。(李邢西、郭继武、高书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
问题设置法。“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以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什么样的材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作为教学起点的问题,必须具有“导学”功能。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我们借助问题“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入手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呈现出师生互动的热烈局面。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投入到学习的殿堂中来。
参与式教学。对于近代现代历史中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其实都有一定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挑选出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研究,采取让学生课前在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课堂进行PPT交流展示(记入小组组员平时学习成绩),然后,由教师做分析评论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参与到制定学习计划,发现提出问题,查找整理资料,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来。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诸如“指导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还原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家乡去寻找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人和事”“开展近现代历史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建宁、田湘红、崔志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阅读经典文献是精神上的享受 如何从抽象的理论还原到生动的现实?如何从生动的现实提炼出人生的智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读书,无疑是一条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内容丰富,课内教学学时又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进行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的方法加以补充强化。实践证明,以师生共同参与为舞台,以大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阅读原著教学方式效果良好。
一般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列出参考阅读书目,精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印发给学生,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重点和难点解读,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等几个方面辅导学生研读。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篇进行精读,写一篇学习原著的读书报告。教师进行读书报告写作提示及指导,并进行读书报告点评。然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让学生把自己选取精读的文章基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成PPT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其他同学可就某个问题进行提问,大家共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讲课情况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既理解原理,又训练独立学习研究以及写作的能力,读书报告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切身的读书与学习感受。比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阅读原著与教师的引导讨论,学生们找到了当今“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不禁窃喜:什么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世界观等,这不都是中学学过的吗?现在学这门课不就是一个小儿科吗?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渐渐发现,要学好、弄懂这门课,或者说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并非易事。”一位学生这样说。
通过原著导读的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在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几位伟人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们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自己的思想和心得,让我们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文字奔放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辛辣讽刺,引经据典,论证缜密,思想深邃,反映了几位伟人对他们所研究问题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刘景燕、宋洪云、李兰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RSD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
建
RSD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概论课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R(Revolution)是指在教学内容上的“革命”。针对思政课内容相对枯燥,体例单一的弊端,概论课教师以“一元三线”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一元”是指就课程的“理论主线”而言,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历史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艰难探索的历程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所谓“三线”,是就课程的“内容主线”而言。其操作规约是: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中国与世界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的路径”,这三大单元之间,即彼此衔接又彼此影响,是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到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S(Specialization)主要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专题化”运作上,根据《概论课》“亦旧亦新”“亦同亦异”“亦易亦难”的特点,采取专题化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材的一章一节,而是以宏观与微观交织,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专题讲座。
D(Diversification)是指呈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结合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遵循求知与求职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如“问卷式调研法”“时代感较强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育法”等。并把各种教学方法作为方法链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RSD教学模式强调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首先,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增加很多项目,如课前十分钟的信息发布环节,针对热点问题的课堂辩论,“一答到底”的知识竞赛,制作以“身边的感动于道德的缺失”为主题的电子报,对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等,这些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方式灵活多样,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让学生动了起来。(张震环、冯凡彦、高亚春、陈丽莉、樊秋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用戏剧将中国梦理想“化”为学生内在信念 随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版的发行,作为马克思主义成果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十八大精神正式进入教材。如何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成为了本课程教学需要完成的首要问题,也是如何使十八大精神从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为主旨的思想成果与实践指南,尽快转化为其内在信念与行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教研室根据新版教材,将“十八大精神”融会贯通到不同章节,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培育,如何加深对爱国与民族复兴关系的理解,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充实。
在实践教学环节,首先精选有效模式,紧贴时代教材。自2005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历经六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也是推进其成果大众化的过程。为了适应这一特殊性质,多年来,我们尝试采取多达20多种实践教学方式,组成横向和纵向的自助菜单,以期达到更大教学实效。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教研室以实现中国复兴伟大梦想、坚定中国梦理想信念为导向,结合本校艺术资源,与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大奖的团委合作,精选戏剧展演方式,构建了多方合作实践平台,以大一年级每个班为实践单位,凝练十八大精神,推出“中国梦青春梦”戏剧大赛,并将其中精品,以课程章节为线索顺序展开,从“我的大学”适应大学新生活,到“桑格花般的生命”对理想的赞美;从“爱国青年”的理性爱国,到“井警镜”对人生观的反省;从“法制进行时”强调法律观念,到“钱包、女人与树坑”和“父亲”对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塑造,这是本课程的基本结构,也是贯穿展演始终的主线,在体现情德法关系的“王子与公主”剧目中得到统一。所有这些戏剧作品在12月为纪念“12·9”运动进行展演。这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在对其中国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缅怀中,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次推进。
实践课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落实于行动中。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是有其科学规律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接受检验的过程。而戏剧展演的方式,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事迹总结凝练,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再现。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模拟的过程中,将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内化为内在的信念。
这样,台上台下,剧内剧外,围绕着怎样理解中国梦与自己、与青春梦的关系,构建出一个育人育己多维互动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成长为民族复兴中坚力量,提供了较为扎实的人生体验与思考空间,从而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所需要具备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深刻地烙印在最广泛、也最具未来成长可能的学生脑海之中,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成为驱动他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信念。(陶琳、李淑文、张怡)
第三篇:让课堂更生动顺口溜教学
让课堂更生动:顺口溜教学
我们都非常喜欢说顺口溜,因为它非常好玩,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绕进去,然后说了很好笑的话。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逗小孩子开心。比较专业的主持人吐字都非常清晰,还有歌手。大家还记得SHE的《中国话》嘛?肯定让你为之一震吧。让我们来学学顺口溜吧,尤其是小孩子们,语言是要从小就抓的。
范例:
鸟巢
大鸟巢,小鸟巢
大小鸟巢都住鸟
住黄鸟,住黑鸟
白鸟,蓝鸟,紫花鸟
鸟吃虫,要爱鸟
不准打鸟,捅鸟巢
学习绕口令必须要记熟内容,背起来也要朗朗上口,孩子们对于这种没趣味的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无论怎样解释文章的意义,孩子们都不予理会,我感觉好无奈。于是我就想办法,怎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于是我开展了一下活动。
班上总共有19名孩子,首先我分别挑出穿黄色、黑色、白色、蓝色、带紫花衣服的孩子,分别做黄鸟、黑鸟、白鸟(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
第四篇:让识字教学生动而有效1
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提出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学识记意识差,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学生对汉字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适应过程,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让识字教学生动而有效呢?
一、多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苏教版新教材的选文极富童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人有两个宝》、《识字1》、《家》各篇均以学生喜爱的儿歌、儿童诗形式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教师若能正确认识其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则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如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识字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师首先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拼音学习一首古诗。”教学中,我们又针对识字材料特点,开发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动画演示一个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再通过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复习巩固生词;最后通过动画显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让学生在一目了然之中掌握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写好这些生字。在创设的整个识字情境中,课件中设计的卡通人物形象不时地出现,竖起大拇指,表扬小朋友们在识字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他们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2.游戏激趣,快乐识字
游戏是以玩带学,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而汉字的掌握及识字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到巩固和熟练。因此,游戏成了很重要的学习形式。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效果,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等。另外,刚上课时,我就告诉孩子们:老师要请最遵
守纪律的、学习最认真的孩子做游戏。这样就利用孩子参加游戏的欲望规范了他们的行为,维持好课堂纪律。
例如:每次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我总是和小朋友做“摘苹果”的游戏。小黑板贴满红苹果(上面写着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先请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然后说:谁想要这些苹果啊?读对上面的字老师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时,学生情绪高昂,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了这些生字。
除此以外,我还经常采用替他的游戏。如:“找朋友”、“开火车”、“考考你”“大转盘”、“连故事” 等等,在游戏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着。
二、教识字方法,让学生乐学
在长期教学中,老师们还有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演示式、描述式、重点式、比较式、引申式、谜语式、歌谣式、串连式等等。我们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识字内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多认字,从而让孩子们掌握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学会独立识字。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7:
亭 停 闻 鸟 鸣
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
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这课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由于这册中已在识字3中学习过这类看图会意识字课:“笔、灶、尖、歪、尾、看”,所以在教这课时我们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讨论本课学习汉字的规律,说说:你是如何很快就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通过看图和合作学习,很快得出了规律:这课也是看图会意识字,鸟儿张开嘴巴叫,就是“鸣”。“亭”和“鸟”象形字,它们最初的字形就是亭和鸟的简单图画。“亭”旁有人不走了,要在亭子里歇歇脚,就是“停”;大门里有个孩子用耳朵仔细听,就是“闻”。编者安排了这样清丽的小诗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不仅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生字,而且使识字与阅读能相互促进,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学生在学这课时由于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学习时就显得轻松自如了,他们在已有的经验下,自主、独立学习了汉字,增强了自信,形成了学习汉字的良性循环,从而乐于学习汉字。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编故事,记忆学过的生字。如在学习“鲜”这个字时,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有的学生就自己编故事记住这个字的:古时候,有个人非常穷,常常几个月吃不到一顿肉。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送给他一条鱼和一些羊肉。他回家一吃,感到太好吃了,边吃边说:“鱼肉羊肉真是鲜啊!”通过这个故事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字。这些识字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他们学习生字感到非常轻松。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我们知道传统的识字教学总离不开“读音、析字、释义”这三部曲,千篇一律地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灌输,学生则被动地感知与记忆,毫无兴趣可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有很
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多的到200字左右,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就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觉得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开设“自助餐”,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效果也会截然不同。有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一册《江南》这篇课文的生字时,出示了 “可、北、江、鱼、西、叶”6个生字时,对学生说:“这篇课文的6 个生字,对我们有些同学来说其中几个可能是熟字了。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认识哪几个,是怎样认识它的?”顿时,学生举手频频,气氛热烈。这时,有的学生说:“我认识‘可’字,因为我的妹妹的名字就叫“可可”。”有的学生说:“我认识‘北’字,我家的故事书上有这个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渠道,置识字教学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课内外结合,不仅引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同时更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识字的范例,为后续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让思政课堂回归德育本位
让思政课堂回归德育本位
——优秀德育课教师申报材料
***,1999年6月毕业于***大学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任教于***一中,2003年9月调任***。任职以来,她一直奋斗于思想政治教学一线并承担班主任工作5年,初、高中毕业班教学9年。该同志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方面,在紧扣课标和考纲的同时,能立足学情处理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在不违背学校制度的同时,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引领学生发展;日常生活中,在不放松学习要求的前提下,能始终作为“知心人”理解关怀学生。13年来的踏实勤奋,她受到了领导持续的赞誉;13年来的朴实无华,她获得了同事普遍的敬重;13年来的无私奉献,她收藏了学生一生的记忆。
一、“想听课,找***”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规范行为、培养习惯、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是任何一个课堂教学都必须注重的德育内容。多年来,她不断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实践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她在课堂上尤其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在新课学习过程中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常采用合作学习、集体讨论等教学方式,在学生作业和巩固阶段,她坚决不闲着,走到学生中间注意学习细节,纠正学习状态。“想听课,找***”,这是同事和领导们对她艰苦努力的赞赏,也是对她教学个性的肯定。听评课、观议课活动是不断改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想听课,找***”,不仅是因为她的课堂严谨而高效,也不仅因为是她的课堂活跃而有序,更是因为她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魅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在于思维激辩的乐趣;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影响其一生的观念和方法。这正是思想政治的学科主旨所在、魅力所现!
她总是在别人不经意间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德育灵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人民,依靠群众、亲身实践、自我奋斗,这是贯穿思想政治课始终的德育主题。但因其抽象而高深,教学中很多人总觉得无从入手。而在她看来,只要把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深化在自己的意识中,则可时时为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她就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出经济发展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结构调整要为社会和诣服务、生产要为消费服务,金钱要为人生幸福服务等。她总是能在别人看似神圣的时候轻松地实现了德育渗透。如在《政治生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教学中,她既能高屋建瓴地引领学生学习理解“中国特色”,又能通过例子轻松幽默地使学生相信其合理性。她总是能在别人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中成功指导了德育转化。在《生活与哲学》“人生价值”的教学中,使学生信而行之是教学难点。多数老师是从知识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应度为目的进行教学的。但她看重的是德育转化,如何使学生的思想升华并转化为行动才是她思考并努力的方向。为此她设计并指导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地实现了课堂德育的实践嫁接。
因为她的孜孜探索,***的思想政治课堂科学而高效地回归到其德育本位上来,因为她的不懈努力,她获得了市级思想政治课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廉政教育进校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高考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二、“有心事,找***”
学生发展是教师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师职业的终极价值所在。因此她始终坚持学校工作“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她广泛阅读了思想政治专业以外的心理、教育理论书籍,同时保持着对时代、时事发展的高度敏感和关注。“厚积”才能“薄发”。几乎所有她遇到的学生心理、情绪的困惑和倾诉,在这里都能得到圆满的慰藉和解决。“有心事,找***”,只是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的戏语。但这却流露出了同事的信任,也体现了学生对她的心理依赖。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深刻理解学生“敏感多变、激情而易冲动、渴望成功却难以接受挫折”的青春期性格、心理特征,以平等、尊重、赏识的心态看待每一位同学,用理解和包容的行动期待他们失误后的成长。而学生也在感动、感激的心态中理解和接受着学校和社会。因此,她接手的班级总是行为转化最快的,也是学习动力最持久的,她带过的学生总是最“懂事”的。因此,从初中到高中,她5年的班主任经历中,连续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有心事,找***”这句话出现在她不做班班主任工作三年多以后,这是因为她还保持着班主任工作的习惯。她永远关注着学生的发展,总是在他们心里最需要的时候送上心灵的温暖。这是她的本色——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色。而正因为如此,她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评选她为“最喜欢的老师”“最受欢迎的老师”,而学生从她那里则收获了受益一生的“感激、理解、尊重、包容”等优秀品质。
她像一粒草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却深深植根于教育事业;她像一朵鲜花,永远绽放在学生心中却又任由风吹雨淋;她就是一个普通教师,一个把思想政治课堂带回其德育本位的教师,一个时时以育人为已任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