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

第一篇: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

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

淮阳中学 韩海常

摘要:在当前高中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下,学校唯有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一个自己位于不败之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则要求老师在课堂那个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这些高要求又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做不到的。因此,向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循环大课堂”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种教学模式的诞生是否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或者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教学改革的实践是否有其局限性,能否搞一刀切,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思考。

一、引言

我们知道,但凡积极要求进步的集体和个人都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创新。每所学校的发展和成长亦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优化课堂教学,2009年淮阳中学的全体师生开始引入和学习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及同仁的教学实践情况来谈谈自己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体会。

二、走进“循环大课堂”

1.“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模式 “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山东省兖州一中师生探索的成果,也叫“三步六段”教学法。“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六段”是指课中的六个环节,分别是“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六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其教学模式是“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每堂课的前35分钟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展示的时间,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最后10分钟预习加上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展示是学生将自己课下预习的所学、所思、所悟、所感通过板书、讲解等形式展示出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则在学生的展示中发现问题、精讲点拨、方法指导、最后总结提升,并且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是大课堂观念,它把课上、课下总体考虑对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大课堂。而这个学习过程要以高质量的学案为前提。

2.高效的“循环大课堂”是如何构建的?

(1).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把教材中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具体的知识,好的导学案应该深入浅出,便于学生自学,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课本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其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所以导学案成为能否高效学习的关键。(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高效的课堂不是填鸭式教学,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学习诱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引导,变成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即由演员成为导演。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的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再就是懒得想什么,学生对保姆似的教育并不领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必须解放学生的身份,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一个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人。

(4).分组活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教育,一起参加课堂活动,而“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优带差“。这样一来,学生分组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重要。

三、“循环大课堂”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方法教会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这不仅转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解放了教师;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学生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体现了课标中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培养的要求。

但是,刚开始接触的循环大课堂纯粹是理论性质的,尽管看过几节兖州一中的观摩课,但并不了解循环大课堂的精髓。因此,在实践一开始就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课堂上,师生们上课追求的都是课堂气氛的热烈和热闹和学生展示的人数和时间长短。领导在听评课时,对老师的评价都细化到“这节课多少人展示,展示几分几秒钟;教师讲了多久,点拨了几分钟。”以此来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样一来,如果某节课学生感兴趣,则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讨论热烈,老师颇有成就感。但随着实践的进行,发现诸多问题:

(1).对小组的评价采用积分制。为了给小组增加积分,有的学生准备不充分即开始展示,有的学生展示抓不住重点,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结果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再者,这种“一人展示,全班鼓掌,热闹非凡”的模式时间长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疲劳了,参与的热情也消退了。更重要的是,分组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合作探究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做到“以优带差”。这种乱象之下很难实现这一目的。

(2).课堂效率能否保证是个大问题。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知识面窄,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对很多问题的探讨只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其他人却收效甚微。教师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3).教学形式上走极端。既然学生薄弱的地方需要老师加以点拨和点评,那么这个点拨的时间和度怎么把握。我们都知道,新课改不反对课堂上讲,但是反对满堂讲。如果学生知识欠缺的越多,那么教师要补充的自然也越多,所需时间相对也越长。而决策者却用“这节课多少人展示,展示几分几秒钟;教师讲了多久,点拨了几分钟。”以此来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显然无意义,不合理。还有,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情,不同课情和节情,我们都必须采取“预习,讨论,展示”这一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吗?学校每班学生人数从50到100不等。显然,小班教学时,课堂讨论,展示更易于开展和操作。小班教学更易于提高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如何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循环高效大课堂”要求把课上,课上时间对接起来,课下有效的学案预习对课上展示十分重要。那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我们的学生课程满,任务中,自习课更少。如何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课下都有效地进行了预习?如果没有有效地预习,讨论,那之后的展示课该如何进行?

(5).导学案的质量能否保证?我们知道,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实施中最要的一环,是循环大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题量,题型,层次性把握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循环大课堂”的有效开展。

四、改进措施

由于“循环大课堂”模式对在目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必须改进:

第一,不能只为具备形式而搞课堂模式“一刀切”,应照顾到不同科目的实际特点,不同教师的授课特点,还应照顾到每班的学情乃至节情。

第二,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不能“一刀切”。对于教师,大家的共识是“不反对精讲,但反对满堂讲”。因此,仅用展示学生人数和时间以及教师讲授时间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学生,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积分外,还要参考小组展示的效率。效率要优先。

第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第四,增强教师责任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相信通过我们淮阳中学师生的共同努力,淮中的高效循环课堂终将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资料: 1.我眼中的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组 樊民远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k7wZjb9hSTvZcNp6LgPRD5o1rVHmIKUT3Acrv8Ci6I4ht7DSjw4uBsLCd2wiKRTZsK1rA2_ae8Vr2T9g97T2a

第二篇: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 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 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 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 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 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 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 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2.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生态建设。

煤矸石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也有助于改变煤炭的“肮脏”形象,使煤炭产业成为不产生或少产生“公害”的产业。这种“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①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建筑材料。一些地方煤矿提出“石头变砖头,砖头砌高楼”,“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口号,围绕煤矸石综合利用,或形成了新的产业,或延长了现有的产业链。例如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水泥、制砖及制砖机械等。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电解铝———铝型材的产业链。一些煤矿通过废物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矿井排放的煤矸石全部由砖厂用作粘土的替代原料; 原煤中的含矸、洗选后的尾矸、尾煤等低热值物质全部用作坑口电厂的燃料; 电厂发出来的电用于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电厂排出来的炉渣全部做掺合料被水泥厂消化,水泥和电厂炉渣按合理配方生产出矿井用的支护材料。这样,他们就实现了在煤炭生产中不排放废弃物,从而使煤炭工业成为“无公害”产业。

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做水泥: 由于煤矸石和粘土的化学成份相近,在水泥生产中可代替部分粘土提供生料的硅质铝质成分,同时,煤矸石还能释放一定热量,烧制水泥熟料时可以代替部分燃料。山东新汶矿业集团、黑龙江双鸭山、山西潞安等煤炭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平顶山煤业集团湛河水泥有限公司已将煤矸石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采用煤矸石“双掺”技术(在生料中掺加黑矸石,在熟料中掺加自燃后的红矸石和粉煤灰),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利用煤矸石做烧结空心砖: 经过适当的成分调整,利用煤矸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砖瓦,矸石砖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都优于粘土砖,且干燥速度快,收缩率低。不少煤矿利用国家墙体材料革新和限制黏土砖使用的机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煤矸石,不仅“吃”掉了原来的矸石山,减少了矸石山的污染,还腾出了原来被占的土地,可谓一举多得。

利用煤矸石做速凝剂、利用煤矸石生产釉面内墙砖等,在许多煤炭企业得到发展。利用粉煤灰做混凝土砌块,这是国内发展较多应用也很广泛的一个领域。粉煤灰的用途已经达到160 多种,既可以用于造高速公路,也可以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②利用煤泥制作水煤浆,并用于发电。中、高灰分煤泥合理的利用方式是燃烧,前提是将煤泥干燥;自然干燥占用大量土地,并且受影响大,机械干燥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不经济。将煤泥适当处理后调制成浆,供电站、工业和民用锅炉燃用可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大规模利用煤泥的好途径。全国各地在利用低热值煤(包括煤矸石和中煤)方面,形成了许多模式,最主要的用途是发电。

③利用低热值燃料发电与盐、碱联产。鲁北化工在利用低热值燃料时,兼顾其它的可利用资源,并形成了特色。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排放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结。氯碱厂通过管道直接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④利用富余焦炉气制合成氨原料气。焦炉气的利用可以形成较多的模式,既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高值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宏焦化公司现有016~1万Nm3 / h 富余焦炉气,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飞行化工公司将天宏焦化公司富余焦炉气通过平顶山城市煤气管网加压输送至项目装置界区,采用焦炉气非催化转化技术生产合成氨原料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矿业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是,源头所使用的物质原来属于废物,经过技术进步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⑤生态建设和矿区绿化。许多煤矿集团在复垦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经验。例如,唐山、淮北等矿区复垦,有效利用塌陷的地表发展养殖、旅游等产业,唐山还由于其优异成效获得了2005 年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奖。新汶矿业集团,在复垦和绿化中,一是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适当保留园区自然景色,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二是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道路建设和生态住宅建设等手段,促进工业园区内的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恢复和重建不仅提高绿化面积,改善自然环境,速生杨还将作为林纸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源头,成为矿区循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澳大利亚在矿区复垦中还探索形成了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 2000 年奥运会前,悉尼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打造绿色奥运,将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山用类似足球场的草皮包起来,饰以曲径、凉亭、石几,变成了休闲去处。国内煤矸石特别是老矿井目前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矸石山,若暂时无法利用,倒可效仿此法,一则可减少扬尘淋水,二则将其保护下来留待后人开发。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搞循环经济试点,2005 年10月27 日国家发改委发了通知,第一批试点单位有82个,有综合的,有冶金的、有色的、化工的、煤炭的,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也有省市试点像山东、江苏、辽宁,还有地级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能像“知识经济”那样“昙花一现”,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1.加强规划引导,提高资源回收率。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对于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后备资源储量的日益重视,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之争。拥有资源的地方囤积居奇,与煤炭企业多方接触; 煤炭生产企业则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心理四处出击。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做法比喻为“圈地运动”。山东、河南等众多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 有的企业将视野拓展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无疑,这种做法是正确且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应吸取过去“一哄而上”的教训,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进行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采出水平。

2.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例如,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 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 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园区,或从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都可以成为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自然要素的循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水循环是在“永恒”的能源——太阳照射下实现的。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同理,使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在市场条件下循环流动,也需要投入; 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机会成本: 如果不产生利润,企业就不会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使之有利可图。

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才能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真正的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中的许多产业链联系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诚然,我国有传统的“天人调协”思想,但无论是资源综合利用还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技术支撑只能被降级利用,难以实现再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增值。因此,一方面,要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盘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减少技术产业化的成本,改变我国技术开发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

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循环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种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的。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种类型: 第一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各种金属(以金属结构材料为主)、玻璃、纸张、催化剂、水以及塑料。第二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溶剂等。第三类物质,几乎无法进入大循环。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产品。

如果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必须更加小心,因为“人命关天”。英国“疯牛病”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蛋白饲养牛有关。因此,我们在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建“政绩工程”。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诚信和应急机制,如果没有诚信,“废物变原料”就难以实现,国内已有这样的例子; 此外,还要注意因上、下游企业都在施行清洁生产,从而导致物质的“减量化”,这就需要应急,否则产业链就会“断”。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公众的积极行动,除了消费绿色产品,从需求侧拉动循环经济发展外,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

中电投江苏滨海IGCC项目,是我市参与这次签约活动投资额最高、单体投入最大的战略型项目,建设规模为4×40万千瓦,总投资130亿元,一期为2×40万千瓦。这是继总投资100亿元的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滨海港后,我县与中电投集团签约的第三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项目。它将作为滨海港打造能源产业的重大项目、临港产业发展的新型项目和港城开发建设的保障项目,为滨海港开发和我县今后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第三篇:“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城关镇胜利中学 王海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向今天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教体局、城关镇、各中心校领导及各兄弟单位的同仁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为我们胜利中学简陋的条件给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带来的不便,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今天,受领导的委派,我在这里代表胜利中学给大家汇报我们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既感到荣幸,又感到不安。教体局领导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使我们胜利中学全体师生对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充满了希望。同时,面对众多领导、专家,我又深感自己水平有限,我们的一些做法只能说是在探索中的实践,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怕自己粗浅的汇报难以给各兄弟学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尽管如此,我还是衷心希望,我今天的汇报对推进我市“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各位领导和专家进行汇报:

一、实施“四循环”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1、把“三个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1)转变领导的观念。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以后,校长韩树远同志凭着自身较高的事业追求,快速适应了形势的要求,毫不迟疑地首先接受了课改理念,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明确表态,决心为实施课改提供一切决策保障和财力保障。作为业务校长的我,一直热心探索新课程改革,对我市推行课改高唱赞歌,撰文《课改,让我感动……》,向老师们表明了自己对实施课改的积极态度和初步构想。班子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乐意服从大局,群策群力,全力支持学校实施课改。(2)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在教师观念转变中,优秀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因为优秀教师底蕴丰厚、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四循环”抵触情绪较大。我们学校主要从两方面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其一,在思想上动员。学校领导在多次传达局领导进行课改的决心和要求的同时,校长和我分别撰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的课改观》、《学名片学校,思课改得失——写给老师们》,打印数份在教师中传阅,并多次与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用自己对课改的见解和热情感化了教师。其二,引导教师对“四循环”在理论上产生信赖。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内多种成功的课改模式,用先进的课改理念为“四循环”找到理论依据,然后制作成课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四循环‟是综合借鉴全国成功课改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教研人员闭门造车的结果,从而使优秀教师逐渐从思想上接受了“四循环”的课改理念。(3)转变学生的观念。我们认为,转变学生观念的目的是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学生接受了课改,家长自然就会接受,从而逐渐赢得了社会对课改的支持和信赖。在具体做法中,除了要求班主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课改的思想渗透以外,学校领导还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的机会多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我为此撰写了《珍惜机遇,与课改同行——写给同学们》一文,给全校同学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2、培训教师的操作技能。(1)三下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学校领导在一下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之后,认为“四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三三六”教学模式,随后派遣学校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再下杜郎口,学习其模式的操作技巧。不久,为学习杜郎口的分组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学校又派出全体班主任三下杜郎口。学习杜郎口的经验,对学校顺利实施“四循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引导教师吃透“四循环”课改理念。我们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引领全体教师学习教研室下发的“四循环”操作流程以后,各教研组带领本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多次认真解读“四循环”操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许多教师在操作中对理念和方法理解不透,我便把“四循环”操作流程和实践体会制作成课件,在秋季开学之初,对全体教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培训中,尽量提出并解决了教师在初期课改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3)有计划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由于我校教师较多,全面指导检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采取了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的策略。每学科重点培养两人,经常在操作流程和技巧上进行指导和探讨,使他们在实施“四循环”中尽快脱颖而出,然后辐射带动其他教师,达到骨干引领,大众跟随的推进目的。

3、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

(1)要求全体教师统一行动学校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要求,操作细节由教师在实践中摸索细化。第一,制作《“四循环”导学案》,使用统一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根据初期课改了解的情况,在认真解读了“四循环”的操作流程以后,制订了详细的“四循环”操作框架,利用暑假,发动全校优秀教师,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了三个年级22各学科的《导学案》,学校出资印制了我市中小学第一套系统的《“四循环”导学案》,暑期开学下发学生人手一册,统一使用,并要求各学科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章节特点灵活变通,创造发挥,及时修订,确保了在“四循环”的大框架之下顺利地推进了本校课改。第二,指导各班进行分组。我们认为,分组的科学与否是直接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研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统一指导班主任进行了科学分组,并在实践中把一些班主任摸索出的学生座位的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方法向全校进行了推广。第三,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在实施“四循环”开始,我们集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很多问题,于是,我们经过思考,决定指导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积极性也纳入到了量化评价的范畴,这一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四循环”的顺利实施。(2)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具体指导“四循环”的操作。我们要求校长、班子抓教学人员和学科教研组长每周进课堂听课指导不少于2节,听课领导听课后针对具体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坦诚交流,以优化“四循环”的具体操作。

(3)业务领导亲自实践,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如下:其一,作为具体操作实施“四循环”的业务校长,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正常代课,在实施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把自己成功的做法和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二,我向全体教师长期开放课堂教学,所有教师可以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汲取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细节达成共识,在全校大会上总结推广。我们收到了对授课教师在实践中培训,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其三,我在授课中边上课边思考《导学案》存在的问题,课余与教师们一起认真修订《导学案》,使我校《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4)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我的反思。除了在平时授课中加强自我反思之外,根据深入课堂听课情况和教师反馈的信息,我系统总结了实施“四循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先后撰写了《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和《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两篇文章,对“四循环”的实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其次,引导师生进行反思。在课改第一学期结束,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每人撰写一篇以“课改”为话题的反思文章,然后认真修改,去粗取精,从中筛选了67篇,编印了《课改之光》一书,发给教师进行学习,让广大教师从选发文章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教师在进一步实施课改中少走了弯路。第三,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我们的教研活动,除要求教师加大相互听课力度进行及时交流之外,把研讨修订学案和进行典型发言作为核心任务。研讨修订学案主要以学科备课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同学科教师及时把学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报告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执笔修改。典型发言主要在学科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上,分派不同年级的学科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就“四循环”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困惑等,以书面形式与全体教师进行交流,然后上交发言稿。

4、运用模式,创新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努力规范操作“四循环”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四循环”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除前面所述我们自行制作、印刷《“四循环”导学案》引导教师操作之外,还在细化分组、评价激励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指导教师充实完善“四循环”的操作技能。在分组指导中,我们要求班主任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人数、学习程度、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力争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高效进行。有些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创造出了组内循环和组际循环的座位轮换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班主任无法合理编排座位的难题。在评价指导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两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学校统一设计印制评价量表,教师做到时时评价、节节评价,班主任按月汇总评价结果上交教导处,学校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学习小组统一表彰。

5、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实施“四循环”所需资金。课改之初,我校的资金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因为学校承担了全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任务,先期投入欠债达二十多万元。二是周边一些兄弟学校给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或工作服装,在我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力做好广大教师思想工作的同时,校长顶着较大的压力,克服重重阻力,为新课改先后投资近三十万元,编写、印刷了《课改之光》、《“四循环”导学案》,添置了全部教学班展示所需墙壁黑板,同时按月为课改评价评选出的优秀学习小组发放了奖金、奖品。这些投入为我校顺利实施“四循环”的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渐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同情和认可。

二、我们的一些收获

1、课堂教学实现了“三个转变”。(1)课堂活起来了。课改以后,教师们彻底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取代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2)教师静下来了。课改以后,教师成了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监察者、评论者和裁决者,口干舌燥的讲解越来越少。以前假期过后总有一些教师哑嗓子上课,现在再也见不到了。(3)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越来越少,上课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合作、展示当中,个个争先恐后,踊跃表现。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前商讨、课上学习、课下交流成了自觉行为,“四循环”成了教师经常的话题,学校再不用靠行政命令督促教师参与教研了。“四循环”要求教师要灵活驾驭课堂,对于动起来的学生如何调控成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掌控能力,以确保课堂高效进行。通过制作、修订《导学案》,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微机操作能力等得以大大提升。在“逼迫”之下,很多教师熟练掌握了文字编辑、排版设计的技巧,使多次参加培训效果不佳的微机操作状况得以改观。

3、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课改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纪律观念、集体观念等得以提高或加强,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我校近两年来的中招考试成绩有目共睹,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的总平均成绩也明显提高。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强调,考试成绩与课改不能划等号。课改提高的是整体素质,是长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应当用短期的考试成绩衡量课改得失。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改,要让课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奠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和设想

1、继续优化学案设计,配合使用“班班通”资源。在实施“四循环”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自编的《导学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打算边实践边摸索,力争最大限度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同时,结合《导学案》,灵活选用“班班通”资源,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进“四循环”的创造性实施。

2、脱离学案引导,独立设计教学流程。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僵硬地使用《导学案》,没有任何变通,以致于课堂教学循规蹈矩,没有生机。我们印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四循环”的操作,引导广大教师共同推进课改。但是,在全体教师走上操作“四循环”的正轨之后,我们认为,《导学案》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之后,就应当继续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设计,逐步达到独立设计教学流程的目的。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导学案》仅仅是推进初期课改快速实施的需要,其设计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它不能够担当起引领全市课改的任务,各兄弟学校万不可死搬教条,以此为实施“四循环”的蓝本,以防延误课改。

3、继续规范操作流程,打造精品课堂,实现由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我们在实施课改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四循环”的规范操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困惑中摸索前进,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四循环”的门外汉,难以进行正常的操作。因此,继续普及“四循环”的规范实施,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与此同时,已经能够相对熟练地操作“四循环”的教师,除了发挥其引领作用之外,亟需在课改中脱颖而出,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跟上或者超越全国课改的步伐,使他们在“四循环”中独树一帜,不断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课堂,以防“四循环”束缚了优秀教师的创新才能,阻碍特色课堂的生成。我们认为,普及是课改的前提,提高是课改的升华,二者不可偏废。

4、延伸课改成果,探索班级民主管理之路,实现由教书改革到育人改革的转变。在课改中,一些班主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依据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操作理念,创造性地把我们的自主、合作、评价等思想方法应用到了民主化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准备将这些零碎的做法系统总结,逐步推广。

四、对实施“四循环”的一些思考和浅见

1、课改需要领军人物,不可盲目进行。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的课改也是如此。每一个学校都需要一个得力的领军人物,带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深化课改。那么,这个领军人物应当是谁呢?校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强力推进“四循环”的文件指出:“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论断掷地有声,毋庸怀疑!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坦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个真理。因课改成功名扬全国的江苏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就是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他们历尽艰辛,躬行改革,把几乎置于死地的落后的农村中学变得生机勃勃,威震全国,靠的就是校长自身的才能和魄力!校长是实施课改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人物!有人把校长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认为,一所学校若能够拥有一个有德有才的好校长,那将是学校的大幸;一所学校能遇到一个有德无才的普通校长,那也是学校的小幸,因为该校长不会妒贤嫉能,他会利用手下贤能,取得成就,若刘邦之用张良、萧何、韩信而一统大汉天下;一所学校若遇到了一个有才无德或无德无才的校长,那将是学校的不幸,也是教师、学生和一方百姓的不幸!我们的课改成功与否,与现任校长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课改需要付出代价,不可惧怕失败。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历次大大小小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其间有令人欣慰的成功,也有令人扼腕的辛酸。我们今天实施的课改也是教育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怎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停止改革的步伐呢?我们的课改即使失败了,我们也给广大师生推介了一种新的理念,为以后的课改提供了借鉴和教训,它在课改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功不可没!

3、课改需要长期探索,不可急功近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改更是如此!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三三六”、西峡“三疑三探”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形成也经历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艰难磨砺!我们的课改刚刚起步,又怎能鼠目寸光?有人认为,通过实施三两个月的课改,就要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或把差生变成优秀生,否则就是失败。这种观念极为可怕!我们对于课改都很陌生,它需要广大教师有一个认识——接受——实践——总结——再实践——提高——成熟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对课改的推进都是有害无益的。

4、课改需要坚定信念,不可半途而废。社会要求课改,局长要求课改,赵主任愿用生命做代价力推课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念,依旧固步自封、犹豫不决呢?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阻碍,校长和广大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应做随风倒的“墙头草”。无论有多大阻力,只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我坚信,成功一定不会辜负坚持课改的艰辛耕耘者!

5、课改只是一种理念,“四循环”不是唯一模式,但是可行的模式。教体局在强力推行“四循环”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本法只是为推进全市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既要遵循模式,又要变化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最高境界。”这一先见之明警示大家,进行课程改革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若有更先进的课改模式或做法,也可以继续实施,不一定非要按“四循环”操作。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若没有成型的课改思考,就不应当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延误课改。我经过自己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四循环”是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传统教法。因此,尽快推进“四循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市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各位领导、同仁们,以上汇报仅仅是我个人对胜利中学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点滴做法的一些总结和体会,确实不敢妄谈经验,也一定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真诚恳望各位领导、专家能够给我们以批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一起为进一步推进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群策群力,共铸辉煌!最后,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同仁身心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第四篇: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许多。校园是我们大学生大学四年都要待得地方,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因而保持我们的校园的清洁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的整洁可以使我们有好的心情,对我们身心健康有许多益处。

我们小组的实践活动是打扫楼道。我们先取出扫帚,簸箕,拖把,然后开始动手先把墙上的广告纸扯下,用扫帚打扫之后用拖把将楼道拖了一遍。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内心肯定会有一些不情愿,但是看到同伴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心里的感受就会消失而后也努力去工作,这完全是团队的力量,团队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你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关怀帮助;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一个想成为卓越的人,仅凭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的。你必须要融入团队,你必须要借助团队的力量。

在团队中我们每个人是捆绑在一起的,就像在打扫工作中,如果有一个人偷懒,那么其它人看到也会偷懒,那么这样就会很难完成任务。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个十分努力,那么其它成员看到就会努力,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连锁反应现象。这种连锁反应有好有坏,因为好的开头,可以使接下来一步步走向更好,而坏的开头则会使接下来一步步更糟。通过打扫卫生中体现的这种现象可以告诉我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其实我们在学习中也如此,我们要想成绩好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也就是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学习。

这次义务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此次义务劳动还培养了我责任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小的团队中,我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的队友负责。如果我松懈了,那么我的这种状态就会感染给我的队友。;如果我努力,那么这种好的状态就会激励队友。

此次义务劳动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以前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整日懒懒散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那种辛苦,只知道拿着父母的钱去挥霍。这次义务劳动虽然活不重,但是干的过程中仍然有点累,父母的工作比这累几十倍,可想而知,他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

这次的义务劳动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以前的一些观念是错误的,以前觉得丢点垃圾没什么,殊不知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乱成什么样啊!

在这次义务劳动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我们的校园环境卫生,没有得到大家的保护和关爱,这并非是个人的校园,它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保护,它是我们共同的家。二.有不少人随手丢垃圾,比如烟头,卫生纸,宣传纸等。三,同学们没有意识到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保护校园环境的活动中去。

那么如何去解决以上的那些问题呢?一,组织相关的保护校园环境卫生教育,使学生具有爱护环境意识。二,多组织义务劳动活动,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回,那么他们就会体会到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三,组建校园环境卫生检查队,对学生进行监督。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好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宿舍楼,看着走廊,楼梯,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地笑了,都不因累而退缩,是这些劳动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让我们对自己以后要讲卫生,不随便制造垃圾下了决心。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父母对我们都十分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这次义务劳动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感悟到的。胡智海

学号;201516030107 日期;2015年11月21日

第五篇:对法学的认识与感受

题目:对法学学习的认识与感受

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律师,在法庭内外替人伸张正义。于是,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的理想的种子,在我心里面扎下了根。高中三年,经历了高考的洗礼之后,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理想,所以在高考之后填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法学系,然而阴差阳错,我并没有进入那个心仪的专业。直到大二,听说学校可报选双学位法学,我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向我心中理想的目标迈进。

法,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它仅仅是特别具体的、特别规范的一些条文,认为学法学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法规,只要背的多就能通过一系列考试,就能当一名律师,然后就能很好的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推动国家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来以为法律是个文绉绉的东西。但进入学习后,通过老师给我们讲授法学专业认知课和自己从图书馆里看书等,我对法学改变了看法,并对法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即法学部仅仅只是背诵一些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并熟练的掌握法律背后的道理,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制定这种法律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无穷尽的文字,却不能像文学,绘成画,酿成诗。你永远无法从一本法律书籍上找到一张照片,一幅插图,甚至一张维恩表。貌似是学法律的人不允许法被人那样亵渎,不允许法与花花世界同流合污。法律是一种信仰,持之以恒地学习法律则更需要深深的信仰。每一部法典的诞生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部法律的产生,都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相联系。我们本科期间的专业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法条的涵义,更要理解法典背后的故事。在学习国际私法这门学科后,我对法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是公认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主要解决涉外民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各国在国际私法的立法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三种方式:法典式、专章专编式以及分散式。瑞士、日本等国是通过法典的形式来规定国际私法的,即法典式;我国将国际私法的内容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典之中,是典型的分散式立法,在民法典、海商法、票据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中都有国际私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来讲,说国际私法只是规定在民法通则中,是不全面的。各国的民商法典中都有分散规定国际私法的情况。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确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为前提,以解决法律冲突为核心,由外国人民事地位规范、冲突规范、统一实体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所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简言之,国际私法就是解决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部门。无论以冲突规范调整也好,统一实体规范调整也好,都是为了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国际私法的客体主要是法律事实,包括位于外国的物、发生在外国的事等等。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这种民事关系指涉外的财产关系以及与涉外财产关系有关的人身关系。这种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下列特征:一是涉外性,包括三个方面:主体涉外,指民事关系主体一方是外国人;客体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外国;内容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或称作涉外民事关系的权利与内容发生在国外。二是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民事关系,例如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等,还包括涉外的货物买卖,货物运输,货物保险,货款支付,国际投资等经济关系。三是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通过不同国家自然人、法人之间的经济、民事关系体现出来的,这种关系表面上现表为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这种民事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直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法律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任何法律都有可操作性。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可以适用于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涉外侵权关系、涉外合同关系、涉外买卖关系、运输关系、保险关系、支付关系、投资关系等等。我国入世之后,涉外民事关系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要遵守交通法规、上学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所以说,跟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学是法律的智慧,也是一种法律的艺术,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法律,而人们眼中的法律又是什么。法律是人类历史的微缩,它与我们同在,从摇篮到坟墓,法律思想史则是这面审视人类发展的镜子。学好法学,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是我们一路上的追求。

下载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认识与感受(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管理学的认识与感受

    对管理学的认识与感受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年是我国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管理学理论的引进、本土的管理学理论研究, 还是管理学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十分可喜......

    对陶瓷的认识与感受

    对陶瓷的认识与感受 外国语学院 11级教育英语二班学号:1112010210 姓名:陶霞 摘要: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

    对团组织的认识与感受

    对团组织的认识与感受 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

    我对实践高效课堂的认识

    我对实践高效课堂的认识 樊城区朱坡中心小学 作为一名教师,天职就是传授孩子们知识。新颖高效的教育方式,是比传统教育更能让孩子们吸纳新知识的关键。没有天生让人厌恶的事......

    浅谈“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五年前,有机会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高效课堂”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在为这种“以学代讲”的高效课堂感叹之余,也引发了......

    对211模式认识

    对“211”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语文教学已面向一种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已不能局限在书本上,应为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卓越课堂实践模式 —巫山“133生本课堂” 重庆巫山县教研室:邝尔安 行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思考、实践、研究,探索卓越课堂实践模式——“133生本课堂”,下面就此谈谈实......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 项目教学是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独立的项目来掌握学习内容,解决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计算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