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摘 要】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上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就更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与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彼此的亲密朋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相长;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C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56-01 建立和谐共处、平等向上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师和学生在政治上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主谁次之分。就好比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把估算乘法与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更没有谁重谁轻之分。在数学教学这样一个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是高高再上的“圣人”,也不是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绝对正确的,抱着“师道尊严”,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是永远走不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孩子们的世界里,和他们一同探讨学习,共同研究,交流彼此的思想,关注他们的想法,从而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推动数学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个必备因素。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心”的洗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时代赋予老师的使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在小学阶段,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才叫尊师,尊师不是孩子给老师送些水果点心之类的就叫尊师,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课前问好”、“课后再见”、“见面说老师好”,而应该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比如某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某个学生突然掌握了笔算除法中的思想方法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反对给予学生无所谓的态度,最起码这样的鼓励和肯定能使学生在心灵上感受一次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到数学也并不那么可怕!在学习的同时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的教师才更加值得孩子们的尊重。通过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师生间的心理相容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彼此一致,并相互接纳,在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首先的基本工作就是写教案,然而,在教学时,完全根据自己编写的教案程序进行教学,这样行吗?通过实践证明,这样显然不行,我们在设计教案时都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如在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进行填充,看填满这个长方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就是多少!然后继续引导学生: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吗?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师生之间的观念能否达到一致还不确定。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就会引起学生集体或个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例如:给出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时,用学具来填充的方法去探究它的面积,结果发现面积是15cm2,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会发现5×3=15这一结果,从而联想到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因此,心理相容造成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构建了师生间深厚的情感基础,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潜移默化的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学习情感。创设环境与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语文等学科富有情感的学科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了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设疑激趣、做游戏、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在学习过程中为孩子铺了一条光明大道,让那种怕老师,怕数学的阴影从此抹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H其师,信其道”,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也是学习上的伙伴。“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下的数学课堂也应当是这样!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实验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关系,合作关系。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教材变成学生的活动,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的探究者,是课堂的活动者。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微笑、信任、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在课上进行,而且要在课下进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教育心理学表明,热爱、理解、信任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融洽的师生 关系所孕育的教育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学生的潜力水平本来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同,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不同的发展水平。
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环境中学习,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表现出较高的能力。
二、实验假设
创设宽松、和谐振、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会给学生创造学到更多东西的机会,从而促成学生成长。
三、实验变量
本课题的自变量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天下环境。因变量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四、实验目标
1、发展目标:通过实验,发挥学生的潜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认识目标: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和理论修养同样也是本实验的重要傻通过实验,找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实验,写出有价值的文字材料。
五、实验检测
1、课堂检测:学生是否能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言之有理的观点。
2、课后测试:学生是否具有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等个性品质,弘扬学生的自主性。
3、阶段测试:结合期中、期末考试,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和鼓舞,全面发展自己。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2.4—2002.5)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查阅一些教改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搜集准备实验的一些材料。
2、实验阶段:(2002.6—2003.11)实验教师编写实验计划,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进行评议、修改。
3、评价阶段:(2003.11—2003.12)总结汇编研究成果。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学两大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和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着手,多个角度的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促使教师重视师生关系的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生关系;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两者处于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相对位置,导致教师和学生先天就处于不平衡状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使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所在。
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小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充满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总会有一定的畏惧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够顺利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始终因畏惧之心游离在教学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的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受,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笔者为例,有一次在接待新生的时候,笔者发现孩子始终躲在父母的背后,与他交流也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笔者灵机一动,针对孩子的书包说到:“好别致的书包,我也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在哪买?”,孩子马上用自豪的语气回答“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买不到的”,然后笔者就接着孩子的回答进行交流起来,从书包谈到文具,再到玩的游戏等,很好的消除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事实上,受年龄的限制,大多数孩子虽然对外界人和事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畏惧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以真诚的语言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是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当然,年龄较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对教师信任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的维护师生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采取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
二、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情况
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虽然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但是一方面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独立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在交流时敞开心扉的将自己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保证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曾有过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结果的经历。同样是家庭父母吵架,其中一个孩子由于和教师关系较好,因此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家访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孩子由于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对其注意不多,随着父母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最后及时的在同学家找到了孩子,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师生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例如同学之间的打架、校园安全问题、家庭问题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孩子认可的基础,孩子的认可则可以保证教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护航。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将教学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有的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难以获得成效,甚至出现师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相反,师生关系较为冷淡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课堂活动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下去教学质量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不同于中学和大学课程,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材的设定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而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设置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人际观
众所周知的是,小孩子有两个重要的榜样,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则是教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影响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花费十年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阶段能够和教师友好相处的小学生在未来十年之内能够结识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相反在小学阶段和教师冲突不断的学生在未来也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生人际观的影响,教师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真诚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之后也必将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获得他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2]朱咏梅.关于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3]官美云.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
第四篇:小学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学校:修武县高村乡朱庄完小 课题负责人:景晓敏
课题组成员:李艳艳 卢莺莺 芦萍
乔献臣 邱长春
一、课题名称:《小学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过去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也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又因学生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家庭环境天差地别,同时身体成长快于心理成长,正是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有的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教师的善意批评、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对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不喜欢,或其它一些小事心存芥蒂,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转变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对影响师生和谐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农村学校的学生接触世面窄,多数学生性格内向,不敢与外人交谈,不敢靠近老师,更不敢与老师交谈,和老师之间仿佛有一条鸿沟。
三、课题研究的理念
和谐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本质性的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教师表现在学生中的反响,随后根据调查和了解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整个实验过程中,课题组老师要注意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全方位收集实验中的个案,对实验中的典型个案进行认真、深刻的分析和严格的反思,提炼实验成效,只有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有真实的研究结果。
4、师生谈心法: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谈心。
5、比较研究法: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开展研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根据教师定期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
6、经验总结法
7、撰写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教学论文。
课题组老师广泛获取课题信息,了解课题研究的信息,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与理论学习。(2010年5月——2010年8月)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归纳总结形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评议最满意的老师。
针对学校三、四、五、六年级中的100名学生进行师生关系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共分十一项,每项分为良好、一般、不好三项。调查分析情况:其中,“老师对待同学们很公平,不歧视差生和老师不单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我们的学习;我们学习上有困难,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我们犯了错误,老师说理教育我们”这四项的满意率为100%。“老师的课堂有趣,我们乐意学,老师不体罚学生,老师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三项满意率为80%。“我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我们不怕老师,愿意和老师谈心”这两项满意率仅有25%。总体认为和老师关系很好的仅占50%,良好的占35%,不好的占15%。
2、根据问卷进行归纳所存在问题,并针对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写出心得体会。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分析后的情况看: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经常表扬,建议: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真情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呼声强烈。鉴于这一情况,在学习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多鼓励,多关怀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创设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现自己;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方面的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师生互动,实施课题研究、实验,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总结第一阶段工作的进展与效果。
2、结合平时教育教学,所出现的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事件,形成个案,进行分析讨论,以便很好地指导平时的工作。
3、组织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进行一次写作。从中听听学生的心声。
这一活动以高年级为主,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作文,从作文中去发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分析的情况看,学生很希望:(1)老师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学生渴望得到重视,得到公平的待遇;(2)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渴望平等地与老师交流,渴望以新的方式追随老师;(3)希望老师“以身作则、平易近人”;(4)希望老师象严父慈母般地要求和爱护学生。
4、召开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5、组织教师上一次关于课题的研讨课,以求师生关系能在课堂上很好地体现。
由课题组成员上关于课题的研讨课,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评、议,以进一步发现、改进,促进课堂上的师生和谐。
6、组织1次全校的研讨活动,广泛征求课题组以外的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研究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形成特色。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4月)
一、总结研究成效,并形成书面材料,在全校推广。
1、课题组将研究中成效显著的措施、方法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召开教师会议,将优秀的成果经验在全校推广,将好的做法运用教育教学中,接受实践的检验。选拔一名教师做一节关于课题的优质课,在全校推广。
2、课题组成员李艳艳、卢莺莺分别做了一节语文,一节数学课,受到学校老师及领导的好评。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参与性高,效果明显。
二、收集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1、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装订成册。
2、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
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已形成的研究观点:
1、尊重信任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手中是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生命,每个儿童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学生虽小,却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尊重和信任学生可以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可以激励鼓舞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2、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重要渠道。我觉得,对话要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又好似涓涓溪流滋润学生的心田。
首先我认为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不能很快领悟教材、教师的用意,常常要东拉西扯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要批评学生没认真听讲,而要尽可能地点拨。同时,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师道尊严。听课中,我发现老师如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使用了征求式的语言“行不行?得到的是学生的掌声。在实验中,记得有这样有一节课,离下课还有十分钟,马老师说:“余下时间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两小节背出来。同学们有点不愿意,马老师就问“要不要我先背给你听?同学们齐声说“你先背吧。老师并没有板面孔,而是认真背了起来,同学们见状,也起劲地背了起来,下课时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任务。
其次,要在课余活动时平等对话。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合群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拨下集体注意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的学生,可以说“你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去玩吗?老师也想和你一起参加,你愿意吗?”这样的闲聊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像他的朋友,很乐于参加活动了。
再次,要善于在纸上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实验中我们常利用作业评语、日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书面上的心灵对话。通过这些途径,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活动,了解了他们的苦与乐,则对症下药,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学生从教师热情、语重心常的话语中,体会到了老师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样的平等对话,心灵的沟通,产生了强烈的亲和力,许多学生都能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自己的苦恼和困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3、发自内心地热爱关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使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一起跳动,才能很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喊你一声“老师”。同学们都需要爱心,而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多种需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上有困难挫折时,更要以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个同情支持的目光,都会在学生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有的甚至终生难忘。
(二)形成的有效方法:
对于屡次违纪,自尊心强但又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进行了研讨,并初步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且效果不错。
1、“重用温暖法”:对错,不大加训斥,而是晓之以理;对优点多加赞扬。
2、“成功传递法”:抓住成功究其成因,让大家去思考、渲染,让他向成功继续迈进。
3、“闲聊拉近法”:无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地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取得内心的信赖,拉近关系。
4、“耐心软化法”:不厌其烦,让其感受到“母爱”的一种博大。
(三)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及其它:
1、课题组成员及学校老师积极撰写论文,有不少文章发表和获奖。
2、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1、教师平时教学工作量较大,从事教研和做课题的时间有限。
2、教研意识还不够强,做课题的经验缺乏。所以,距离课题原定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3、针对具体情况,有时很难将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情况。
4、对于高年级屡犯错误及有抵触心理的学生,做得仍然不够,师生间的关系仍不够和谐。
今后,我们会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1、将所总结的有效方法与教育教学有效的联系起来,让它很好地为融洽师生关系服务。
2、对于抵触性强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找其抵触原因,研究其有效方法。
3、结合课堂教学,进一步研究如何很好地将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上。
4、表扬中去融洽师生关系,很有效。但教育教学中批评指正也在所难免。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批评及必要的指正,在批评指正中去融洽师生关系。
第五篇: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学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影响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前苏联学者K.H沃尔科夫认为,对情感接触的需要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基础,这种感情接触在人的生活中及社会关系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①。西方学者认为,高中生的交往是以感情的共鸣及共享体验为基础的,他们择友是在个性和互相鼓励的友谊的基础上进行的②。德国教育家创立了“交往教学论”,其核心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胡塞尔(1997)认为,当两个或者多个主体发生联系的时候,他们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他主体施加影响,同时对其它主体的对象活动做出自己的主观反应,主体之间存在着理解与沟通,也存在着矛盾,这就是交互主体性
(inter-subjectivity)。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交互主体性③。美国“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瑟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的成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他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失败的原因是学校中的气氛过于冷漠,缺乏温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阻碍了学生爱和信任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感出现了危机,人格问题和行为问题由此产生。他倡导建立温暖、体谅和关心的师生关系。此外,国外学者就如何改善人际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例如,海德尔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T小组训练法等④。我国学者认为,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为突出的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互依存的特征⑤。我国台湾学者朱经明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关系与学业、德育、体育与群育成绩有正相关,与智力、成就动机、内控信念、外向性、社会经济地位有正相关⑥。
─────────
①A.M弗里德曼、K.H沃尔科夫著,李国辰译:《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第35页。
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陈家麟:《学校心里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黄政杰、李隆盛主编:《班级经营——理念与策略》(台湾)师大书苑1993年版,第200页。190页。②③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5-21 ④⑤⑥
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他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比的趋向。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1)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①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另外,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会感到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伴随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气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情感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身教示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的智育功能的发挥,而且还影响着教学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的。学生视教师为楷模,他们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等道德经验,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涤,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前苏联当代教育评论家索罗维依契克认为,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石。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道德经验。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③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健全的人格首先表现其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相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教学中如果总是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关系极度紧张,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恐惧、屈辱、焦虑等不适心理,导致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可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在校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④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使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提高实效。从教师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依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在学生心目中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每节课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实际组织和增补内容,择其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从学生角度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把老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是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的效果。
⑤对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从自我概念引发出来的两个最主要自我体验成分是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心理力量。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可以很好地学会知识和技能,可以战胜困难,获取成功。中学生处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还没有稳定的、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在学校生活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学生总是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答案。
学生往往从教师对自己的言谈话语之中去揣测和体会自己的价值。与教师关系好的学生,认为教师喜欢自己、重视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因而感到自己有价值,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感。而与教师关系不好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被教师冷落,被教师不喜欢是因为自己不好,没有价值,因而他们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
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代的青年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他们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的讨论问题,民主的解决问题。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清新浓郁的民主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
(2)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①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是受教师控制的,而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受学生控制的。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班上出了特别优秀出色的学生,教师就会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师生
关系对教师的成败感和情绪体验影响很大。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快乐,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体验到的是挫折。教师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体验到成就和价值,不能感受到与学生交往的快乐,怎么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又怎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呢?
教师在促进和培养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和创造,但这需要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会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实施一堂生动活泼、严而不死和民主愉快的课;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深入钻研教材,把静止、干瘪的内容变成生动、丰富的;把繁杂的变为易懂的,把艰涩难解的变为言简意赅的------这些都是创造。凡是热爱学生的,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教师,都会把教育、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
②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无论是传道、授业或是解惑都是一种精细的、刻苦的精神劳动;教师的任务又是艰巨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需要教师的长期的、紧张的劳动,并且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呕心沥血、冥思苦想的去追求。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寻求并接受教师的帮助,理解、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信赖、钦佩,在这样一个使教师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环境中,会增强教师的安全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尽管工作很忙很累,报酬很低,但精神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这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
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其职业感到厌恶,教师工作会变成他的毫无乐趣,难以忍受的苦差事。长此以往,教师可能会出现忧郁、消沉、焦虑、烦躁、愤怒、失望、愁苦等情绪乃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凡是缺乏教师关爱的地方,学生的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的学习与活动中,我们必须努力去了解与尊重学生、信任与真爱学生、宽容与欣赏学生、赞赏与激励学生,以此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贵鹏, 戴斌荣, 宋素珍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12、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 开明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
3、任绪斌.略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4、龚玲.探索和谐的中学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5日第2版.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7、465页.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田国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探究》,载《教师教育研究》,2003,118、F·戴维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转引自:王后雄:《课堂中师生冲突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载《教育科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