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时间:2019-05-13 01: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第一篇: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定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承载者。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教学,在学校开设书法模块教学,使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么,如何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上节课的视频中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把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艺术节书法现场比赛、校园文化月、书法艺术作品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等形式让校园书法艺术文化多元化,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在学校艺术节中组织书法现场比赛

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学校都举行,我们可以和学校团委搞书法艺术现场比赛,下发书法现场比赛通知,上交作品,选拔有实力同学组织现场比赛,搞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2、校园文化月中搞班级书法作品展

开展校园文化月,展示自己班级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作品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量化管理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

3、用手抄报宣传书法文化艺术 每学期组织学生用手抄报形式,通过宣传栏展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起到加深了解,宣传书法文化的目的。

4、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组织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让其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校的书法兴趣小组,对书法模块的开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搞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认识书法艺术的一扇窗。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让他们学习书法技法,学习如何鉴赏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书写的基本技巧,并进行书法创作。让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陶冶性情,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书法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书法兴趣小组也是书法模块教学的延伸。如果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又有书法方面的天赋,甚至通过书法的学习立志在书法艺术中有所建树,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进一步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也可以把优秀书法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他们考书法艺术院校,追求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结束,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5、抓好书法篆刻艺术模块的开设

书法篆刻艺术教学模块的开设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兴趣小组的引导,学生选择书法模块的学习,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自己书法艺术的鉴赏水平和书写能力。模块结束可以让学生以心得体会、探究课题、书法作品展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建设校园书法文化墙

将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优秀作品,装裱后悬挂在班级走廊中建设的校园文化墙,让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书法艺术教育的成果。甚至还可以建设成为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书法文化馆。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把书法艺术教学办成像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学校特色,成为校园文化中德育的重要部分。让书法艺术从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成长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不是天方夜谭!关键是我们要去踏踏实实去做,从书法兴趣小组起步,到书法模块的开设,到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成绩,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方自己的天地,走向书法艺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黄材镇井冲中学

刘献民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等研究者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团体的融洽性和安全感。组织行为学理论,不仅对社会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组织行为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群体的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融洽性和安全感,究其源“忠诚”起到主导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力举“忠诚”作为学校行为理念之一,营造了良好的“忠诚”校园文化,从校园环境布置到师生校园生活,“忠诚”成为校园物质和精神的总体现。

忠诚,作为师德建设的本源

1、忠诚为主题进行校本培训

我们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都好办。因此,我们选择了“师德”建设为重点开展校本教研。并将“忠诚”作为校本培训的切入点。全体教职工参与,使“忠诚”成为教师们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我们分四步走。第一步,学校确立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忠诚”作为校本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步,学习自古至今“忠诚”的范例,发动教师搜集整理“忠诚”的案例,每周每个教师向学校推介“忠诚”的故事,或“忠诚”为主

题的优秀文章(比如《出师表》、《岳阳楼记》、《忠诚的呼唤》等)。第三步,组织教师每月进行研讨,教师们写“忠诚”日记、“忠诚”反思、“忠诚”论文。

有的在反思中写到:忠诚,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

有的说:忠诚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忠诚从小的方面讲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的人对国家民族所应承担的义务。

有的说:我们不论身居任何位置,只要拥有一颗忠诚的心,我们就拥有了一个个人全面发展的舞台,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2、当好“忠诚”的促进者

我校行政人员,坚持每周和教师交流累计1小时以上,从教师工作、身体、想法、建议、家庭情况、学生、家长十多个角度进行交流交谈,既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也为教师排忧解难,出谋划策。行政人员既成为学校的带头人,又成为教师的忠诚合作者。学校规定每个行政人员要写上与教师“忠诚”交流的简要记录。有位姓姜的行政人员在笔记中写到:和张老师进行交流,成了一种享受,享受到中华自古以来的一种美德。他说:我每当自己的生日,第一箸菜总是敬给我的母亲。因为实际上我的生日是母亲最艰难时刻的纪念日!

我们还要求行政人员每期为教师办好3件以上的实事。带领教师为学校、为学生进行不定期义务劳动。这样一来,和谐的团队就稳固了。正因为有教师的团结协作,我校教师服从服务意识强,无论是上

级精神还是校内方针方略的落实,都能政令畅通、教师们和衷共济无杂音。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岗位目标先进单位”、“优秀领导班子”。

3、重视肯定和激励

激励是一种内在动力,能激发人的内在成就动机。为了将“忠诚”赋予推动效应,学校成立“忠诚形象奖”。经过行政人员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推介“忠诚优秀典型”,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同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之一。到目前为止,获得学校“忠诚形象”奖的就有6位老师,这是组织的激励也是教职工的自我肯定。

忠诚,作为师生生活的纽带。

1、忠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种勇于接受任何审视的坦荡。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忠诚地生活,就必须要有这样的理念。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初中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习惯行为关系的研究》课题。此课题的研究,首先是要建立在一个师生忠诚相待的基础上,在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相互助进的氛围里,通过教师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只有教师心灵的开放,学生才会耳濡目染地追求进步,完善自我。

我们时常从不同角度采取师生互动,相互评比,如“学习”、“背诵”、“演讲”、“宣誓”、“文体”、“征文”、“卫生”、“安全”等等方面。用习惯影响习惯,用品质塑造品质,用精神铸就精神。忠诚的师生生活点缀了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

2、用“忠诚的敬业精神”带动学生的勤钻勤学的学习风尚的形成。我校400来学生就有300多学生住宿,每个教师每周至少两天在校和学生生活15小时以上,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伙伴的关系。学生听话、尊师守纪、学习扎实。

3、活动是师生平等忠诚合作的载体。

首先,我们借县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东风,教师和学生一起锻炼和竞赛。打球、跑步、跳绳、拔河,一个小小的校园操坪,早晨、大课间、放学后被师生们弄得热火朝天,挤而不乱。

其二,师生合作的文化活动。大会前师生拉拉歌;庆祝活动,师生同台演出,相互评奖。一阵阵师生忠诚和谐的愉悦氛围萦绕校园上空、流荡在山间田野。

其三,学习生活是学校生活的主流。我校采取了“分享学习”法:理科采取师生互动的学法探讨、解题思路分享。比如这道题让学生自学之后,谈谈“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有什么样的解题技巧”,等等。文科,采取“你说我说”、“你写我写”的方法,如李新华师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和学生分享自己所得的母爱。

学校设立了以校长稿费为基金的语文奖,命名为“涓水留声语文奖”。语文类取得了县一等奖以上的师生均可获此奖。该奖项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井冲中学教师的语文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9、2010、2011年井冲中学中考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逐步跻身全县先进行列。教师论文获得了多个省市级

一等奖。学生作文在各级征文中获奖,其中101班姜智同学还获得“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国家级优秀奖。同时,为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困惑,学校设立“学校英语考级”制度。由三名参加国家英语考级的教师制定方案,组织学生考级。

有时候教师获得荣誉,一定要和学生分享其体会。有时在班活动时,教师分到班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在分享学习中,师生培育了“追求知识”、“探究知识奥秘”和“追求美好人生”下的忠诚。

其四:学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家访、关注留守儿童的假日生活。用关爱学生的忠诚培养尊师上进的忠诚,使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其五: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学校工作一个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为了做到忠诚地为学生饮食服务,学校设立了食品巡查制度。由学生组织对食堂、商店食品质量、卫生等多方面的进行巡查记分。以此作为对后勤人员的日常考核的依据之一。

忠诚,作为学生成长的向导。

在学生的联系体中,最为密切的是他们的同伴们。如何让“忠诚”的文化熏陶他们呢?我们又作了如下的工作:

第一、从事了《农村中学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2008年9月至今,我校对“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点点成绩:

课题探索之前,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原因,我校学生违纪及不良现象逐渐增多:上网厌学、打架纠纷、不服家教、无上进心、习惯不好、学习懒散、成绩较差;仅2008学(中考后),学校综合排名处全县70位(倒数第三)。

课题探索之后的近年内,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前列,其中2009年中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排名居全县第一;学校获县级“安全文明校园”;获镇级“岗位目标先进单位”;课题《农村中学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县级结题并获奖,现申报为市、省级课题。

第二、学校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让他们利用课后、节假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每周跟踪调查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情况。每月班级进行一次创新作品评选活动。每期2次校级评选。每期全校开展一次创新作品展览。全体师生、部分家长、部分社会人士参加展览。

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学生同伴之间忠诚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氛围。

第三、学校生活总有一些值得推介的榜样,她给校园生活增加了另一番色彩。为了丰富校园“忠诚文化”的内涵,我们设立了拾金不昧等优秀道德典型宣传窗。每月2期,将优秀的同学摄影公示,以彰显忠诚文化的写真。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心的管理。学校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然后,以教师去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特别重视情感

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智力劳动者,又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因此,学校构建民主平等、忠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篇:让运动成为习惯

让运动成为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型,让我们的皮肤有弹性,让我们显得年轻有活力,让我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运动好好处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运动要从兴趣出发。在美国,以兴趣引导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加上健全的社区、学校运动设施,以及深入人心的全民健身文化,使得美国大学生体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美国体育运动已逐步从简单的竞技比赛和游戏,发展成一种文化。全民健身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兴趣为主导的体育运动模式,与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参加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两个不同的层级,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运动要注意方法,提高运动水平。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选择几个我们感兴趣的运动,配合相应的体育节目,钻研运动技巧,会使得我们对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我们的运动有连贯性,趣味性。我爱看比较大的运动赛事,比如奥运会,它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精神,不断鼓舞运动健儿刷新纪录,挑战人类的极限。对于我自己来说,也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运动是美妙的,赏心悦目的。李宁的体操,刘翔的跨栏是那么令人振奋,成为永恒的经典,留在我们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们前进。

在运动中保持运动安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能少,防止运动损伤;运动后的必须做放松动作,确保尽快恢复身体疲劳。饭后不宜剧烈运动,身体状况不佳时也不宜剧烈运动等等。懂运动,才能热爱运动,才能更好的运动。

我运动,我快乐,我享受,我健康,抓住生命中最美好的,在运动中回归一份宁静、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宁静的心灵,充实的生活。

让运动成为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让运动带来健康,健康铸就美好的生活!

第四篇:让法治成为信仰

让法治成为信仰

刘云山同志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可见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体系是静态的文本,法治体系则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让静态的法律从文本走进国民内心,并指导具体行为。卢梭也曾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人类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铭刻在石柱或铜表上,但铸鼎未必传世,勒石未必长存,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铭刻”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的法治精神。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义、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终落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只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达到“全民守法”的境界。要培养人民的法治信仰,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只有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全面覆盖,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得到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得到疏通,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具体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对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人民群众才能从“听得懂的良法”和“看得见的公正”中,去获得对守法的内心遵从。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全民守法”又促进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施行。法治的音量是否响亮,仰赖于社会中每一个对法治“确信”的回音。信仰法治,是对良法善治的尊崇不违,更是确信福祸与行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工艺流程的稀松,会砸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品牌,甚至酿出一场安全事故的悲剧;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和无视,则会出现“法小弛则是非驳”和“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的不公与混乱。正是因为如此,法治信仰的养成、“全民守法”的实现,进一步告诫我们立法要科学,执法要严格,司法要公正,权力运行要在法律划定的轨道之内。

只有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法治成为人民信仰,人民才会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的力量才能跟随着公民,如影随形。而当人们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生活就会变得更省心省力。在这里,规则与人心,人心与生活之间实现了一线勾连。让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法治的“行为红利”也就逐步凝结为民众的行为动力,法治中国的愿景必能加速实现。

第五篇: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人情大于制度。这本身是对“人情”一词的一种过度解读,也是对“制度”本身的一种无端蔑视。在工作和生活中,人情与制度虽然可以并行,但不能相悖。换句话说,制度不能阻碍人情的正常交往,但人情也不能逾越制度的正义底线。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维系正常情感最要紧的是“讲人情”的话,那么党员干部之间维系正当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讲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既包含对全体公民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更主要的是指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规党纪。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也不例外,相反会更加严格。党规党纪犹如一把衡量行为规范的戒尺,时刻鞭策着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红线,不可越雷池一步。

不仅如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时还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针对“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有哪些纪律和规矩、党员干部应该如何遵守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旗帜鲜明地阐述。由此可见,尽快在党员干部心目中树立更加强烈、更加自觉的“规矩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一课。

然而,在这种严峻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却还在为了某些所谓的人情面子打制度的“擦边球”,对党纪国法阳奉阴违,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反对讲人情,私下里却曲意逢迎,刻意模糊人情与制度之间的界限,对自己和身边的违纪违规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屡屡在原则问题上打折扣,在人情关系上开绿灯。虽然把党规党纪写在本上、挂在嘴边,却没有记在心上、印在脑海,甚至有人走上了“玩火者必自焚”的不归路。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官场上“人情风”、“关系风”对政治生态的不良侵蚀,更反衬出一部分官员内心深处对“规矩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归根到底是把“讲规矩”当成了一种刻板的思想教条,一种拘谨的行为束缚,而没有从心理层面认可纪律的权威性,从思想层面接纳规矩的公正性,更没有真正意识到“规矩意识”对工作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很多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的一个集中表现。

其实,“讲规矩”并非冰冷生硬的条条框框,也并不意味着畏首畏尾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对制度的敬畏,一种对原则的坚守。如果能够将“讲规矩”变成一种个人观念上的习惯,那么必将成为推进工作的助力器;如果任由个人行为游离于“讲规矩”之外,那么必将成为阻碍工作的绊脚石。因为对于习惯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张公平公正的“通行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而不必担心遭遇阻力,出现纰漏。而对习惯不讲规矩的人而言,“规矩”就是一块验明正身的“试金石”,若有瞒天过海、暗箱操作终究会露出马脚,事情败露。因此,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及时扭转对“讲规矩”的认知偏颇和观念淡化,及时弥补“规矩意识”缺失的精神之钙,既要懂规矩更要守规矩,既要讲规矩更要用规矩,把“规矩意识”从一种内心的羁绊变成一种行为的自觉,从一种空洞的说教变成一种观念的习惯。如此,在规矩的框架内行事,才不会出格,在纪律的红线内做人,才不会越界。

下载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 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

    让汗水成为力量

    让汗水成为力量 树的力量能撑起一个世界;砖的力量能筑起一座长城;风的力量能激起滔滔江水。在它们眼中算的了什么,我撑不起世界,筑不起长城,更制造不出滔滔的江水,但是,我有一颗充......

    让社区成为和谐

    让社区成为和谐的港湾 ——莲湖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掠影《十送红军》、《红旗飘飘》……6月13日,伴随着嘹亮的歌声,莲湖区“三唱三颂”红歌大赛系列活动之一“唱红歌颂党情”群......

    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 ——观摩永威学校后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韩迎春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河南永威学校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赛课、听评课、听讲座等多种......

    让作文成为生活

    让作文成为生活 ——作文课反思东胜区第五小学刘清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培......

    让学校成为花园(最终定稿)

    让学校成为花园、乐园、家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环境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08小教张锁林这是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之后,读的第四本薛瑞萍的著......

    浅析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doc

    试论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人力视为资本,才能最经济地拥有人才,并拥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