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

时间:2019-05-13 10: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

第一篇: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

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

龙游县溪口初中 麻素姣

内容摘要:

作文贵在创新,避免“雷同、抄袭之疑”。身在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是广阔的农村。我们只有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就能有效地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一、撷乡野之景入味

二、显农家生活滋味

三、话乡村习俗趣味

四、品乡土语言韵味

关键词: 乡土 作文 农村学生

一提起作文,学生心理就害怕,“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还是咬笔头、想开头”。究其原因,是学生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言之无物,言之无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走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化作文教学之路。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只要教师立足于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篇充满浓郁乡土味的好文章,就能有效地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如何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呢?

一、撷乡野之景入味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笔者引导学生“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体验农村景色,写出乡野特色的作文。

“无限风光在田野”。油菜开花、水稻抽穗、桔梨挂果、菜地碧绿、桑田青绿等,各具姿态风韵;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各具特色,并且随着季节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就地取材,无一不是学生观察写景的好题材。

“识得庐山真面目”。极具特色的山林风光同样写之不尽。有掩映在房前屋后的椪柑蜜橘树,有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板栗林,有连绵的翠竹,幽深的峡谷,潺潺的流水。春有漫山杜鹃红艳艳,夏有白色栀子花香气飘荡,秋有黄白野菊花、红色山楂果点缀丛林,冬有苦楮、红豆杉依然参天耸立。例,《家乡的桑葚》:“那绿油油的桑叶缝隙间,透出几颗小脑袋,半青半白的,青中带红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鲜红鲜红的、红得发紫的桑果——那是成熟了的桑果,外面有着一层亮亮的光泽,让人见了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美丽景色,让人深深陶醉。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浙西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有号称“浙西大竹海”的连绵竹林,有“省示范性绿色有机茶”基地,有一排排整齐规划的新乡村,有峡谷深处的农家乐„„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处处留心,画中有文,文中有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森林田野、落日晚霞、村落炊烟等无一不可入文,简练勾勒,跃然纸上,展现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二、显农家生活滋味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濡目染,因此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能丰富学生的人生历练。生活是写作的聚宝盆。做家务、干农活、玩游戏,是学生体验、融入农村生活的绝好机会,也是学生写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作文的源泉。为家庭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碗扫地、养鸡喂鸭,做农家特色饭,腌制各种咸菜,制作来料加工物品等,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体验机会,为学生丰富了写作素材。走出家庭天地宽。田野充满希望,笔者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参与其中,及时记录播种插秧、施肥浇水、拔草割稻等劳动的过程与场景。山里的孩子爱大山,山上承载了山里人的希翼。剪桔子,摘柿子,打板栗,上山挖笋、背毛竹,云雾中采摘茶叶等劳动,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收获的艰辛与快乐。属于农村学生的游戏活动,有钓虾、摸鱼、捉泥鳅,捉知了,爬树、荡秋千等,把游戏过程详详细细地描写出来,为作文平添了许多生趣。

有一学生的《洗碗》,居然品尝到了这样的滋味:“自来水哗哗地响着,沐浴着漂亮的白瓷碗,感受着那纯洁凉爽的自来水,不禁油然而生联想到‘似水年华’的人生哲理。油污一抹,瓷器又恢复了它那独特的光泽和质感。于是,单调的洗碗,变得有情有趣,手上机械运动,脑海里思潮澎湃。洗一回碗,便是走一段心灵历程,身心倍爽,仿佛自己被刷洗过一样。”

这类题材的作文,相比城市学生来说,更宽、更广、更有新意与特色,少了一些“钢筋混凝土味”,多了一些“乡土气”,自然能受到读者的青睐。

三、话乡村习俗趣味

千百年的乡村文化,农家风情,农村习俗,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实在是学生作文中不可多得的美丽话题。

乡村文化灿烂,农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内容丰富,构成了独特的农家风情。如《上梁了》:“我家造的别墅上梁了。上午九点三十八分,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周围村民儿童都被吸引过来了。木匠师傅开始‘抛梁’了,一个个包装好的馒头,一条条长长的粽子,一包包花花绿绿的糖果,尽往高处抛。据说,上梁的馒头抛得越高,就表示家里的门风越旺,生活是节节高;粽子一定要裹得长型的,并且是要家中女主人的娘家长辈挑着箩筐送过来的,寓意农家幸福生活万年长„„”这样的文章读来有趣、耐人寻味,一股乡土风情扑鼻而来,引人入胜。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改革春风吹遍乡村,乡里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办学校,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他们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如《剪彩》:“星期天,是上街的方同奎家为新买的轿车剪彩。他的老丈人挑着一担的龙游发糕,糕点上蘸着红点,扁担上绑着红布,一朵大红花握在手,喜气洋洋地来为女婿的新车剪彩„„”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不仅有乡土味,更有时代感。

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生趣盎然,让人看到了农家的淳朴善良,窥见了人间百态。这一切,城市学生怎能有呢?写出来,怎么不令人动情?

四、品乡土语言韵味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语言往往口语化,朴实、生动而又精粹,如果把这些“收购”到的乡土语言,恰当地用在自己的作文里,自然会散发着特有乡土韵味。

因此,笔者要求学生主动走向生活,与乡亲的交流,配合语文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通过“走村串户”、“问这问那”、“道听途说”等,收集农谚俗语、老古话、俏皮话、时髦话,必要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归类整理,作为写作的资料。如,“初三天晴初六雪”,“十月小阳春,人么昏懂懂”,“天上的鸟也骗得下来自杀”,“吹得天花乱坠”,锯子都割不断”,“头发一下摸,口巴(嘴巴)咧嗒嗒”,“道理道理,会倒的理”„„读来韵味十足,好听、好记又易懂。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积累了鲜活的语言,而且大大提高了写作的兴趣,有时甚至欲罢不能。如,作文《奶奶有句老古话》:“‘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是我常常听到奶奶说的一句话,奶奶说那是一句‘老古话’。在她老人家的眼里,我是从小就是个鬼灵精。”小作者以一句“老古话”作引子,看似简单,却寓意颇深。

再如“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这个意思的表达,农村学生按照方言的说法写到文中,就成了“种子浸泡在水中冒芽、爆青”。仔细推敲一下,“冒”、“爆”说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说出了种子发芽的色彩,“冒牙”、“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读了这样精练的语言,看到这样形象的表达,怎能不让人欢欣,感觉到乡土语言的韵味呢?

实践证明,“走向乡土,融入乡土”已日渐成为农村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引领,指导学生写出有特色的个性作文,让浓浓的乡土味流淌。这样的作文,避开了“雷同”、“抄袭”的禁区,更能吸引读者,也更有生命力。让我们共同为改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献计献策、闯出一片新天地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傅道春、教学最优化艺术 [M]

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4

第二篇:让肖像描写回到学生作文中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肖像描写回到学生作文中来

作者:蒋镇一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1期

当前,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往往强调了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而对表现人物的手法则有些忽视,因而导致学生描写的功力普遍下降,学生不会描写,不善描写,记叙文中概念性的句子颇多。这里就肖像描写谈谈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从培养学生的自觉观察力抓起

为什么培养自觉观察力如此重要?因为它是作文重要的基本功。鲁迅在总结写作经验时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就是强调观察和积累素材的重要。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也是从培养自觉观察力、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开始的。他带莫泊桑到街道上、市场里走走,观察,然后要莫泊桑细致真实地写出所见景象和人物。这样,莫泊桑终于成为当时法国文学界的明星。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说明,自觉观察是思考、积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虽然接触了不少人物,各种事件,如果不是自觉地对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印象在头脑中一般是不鲜明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就从淡薄以至消失。反之。如果自觉(有意识地)观察人物,事件,印象在头脑中就十分鲜明,还会时时在脑中浮现,历久不忘。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觉观察和不自觉观察大不一样。一次,写《一位好课代表》,要学生在班级的几个课代表中取材。大部分学生集中写了数学、物理两位课代表。可是这两个肖像描写却似一个模子里浇铸出来的,看不出各人的性格特点。我们抓住这个例子。向学生说明这段描写虽然都是客观的,但却没有一点区别,没有各人的特点,这显然是没有细致观察造成的。教学生如何留心观察自己所要观察、描写的对象。然后要求再重写这篇文章。结果,许多学生写得比较成功。有的写数学课代表:

“十七岁,剪了短发,在胖胖的脸上戴了副白色的眼镜,他的右手不时地把眼镜往上推。每天早自修,他就站在课桌边用右手推着眼镜高喊„交数学薄了‟,于是他走到小组长面前去收,遇到缺交的,就严厉地责问,认真地记下缺交者的姓名,那副模样真使人有点害怕。”那位物理课代表,有人这样描写:

“他剪着平顶头,圆圆的脸戴了一副深红色秀琅架眼镜,穿着一套很整洁、熨得很挺的短袖衬衫。每天早自修,他一声不响地从左到右地一排排地去收物理练习薄,遇到未交的同学,总是微笑地询问原因,并记下姓名及情况。谁有难题,他立刻轻轻地告诉他应怎样做,直至帮助他做好为止。”

这样写,不但把各人的相同处写出来了,而且写出了不同特点。通过写作实践,学生懂得自觉观察的重要,也基本掌握了自觉观察的方法,他们观察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了。我们就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小仓库”上增添一项内容:平时观察的人物肖像画,为写作积累原始的生动的素材。不少学生开始自觉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从课堂里,学校里到里弄、社会,观察范围逐渐扩大,内容逐渐丰富,程度逐渐深刻。他们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即使描写对象与自己朝夕相处,如果不进行自觉观察,就只能写表象,不能看到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也不能获得真正的素材。

二、从教材的范例中吸取营养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名家作品,它们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的范例,必须充分运用,通过范例,使学生懂得肖像描写的许多知识。当然也可以适当介绍课外的范例作补充,但应以讲深讲透教材的范例为主。如果离开教材来讲,势必抽象,理论化,学生不易接受,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讲深讲透了,学生才能理解、消化,运用自如。

《藤野先生》的开头一节,作者描述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里的“清国留学生”们的肖像,包含了鲁迅先生的斥责、讽刺的感情,写得细致,又有点儿像是寥寥几笔的漫画,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当前现实中的部分青年的情形,是否有相似之处,并要求给当前这类青年作个肖像描写。由于学生理解、消化了范例,而这类青年又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很快就把知识溶汇成自己的东西,兴趣盎然地写起来。有一段这样写道:

“……星期日,人民公园百花齐放的时节,游客如云,但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走在现代化最前列的„中国洋人‟:披着卷曲的长波浪,穿着花俏的衬衫,拖曳在地的各色喇叭裤,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还戴着盲公镜,尽管天气是未见太阳的阴天。他们真正是雌雄莫辩,摇摇晃晃,如醉似狂,实在时髦极了。”

读完这段文字时,大家都笑了,都说写得生动形象,既模仿课文,运用了课文的词语、写法,也抓住了这些“中国洋人”的特征,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憎恶之情。

总之,讲深讲透范例,不是一掠而过,也不是轻描淡写,是学生掌握肖像描写的重要保证。否则,如果学生既不会掌握自觉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也不会学习范例,肖像描写就一定失败。范例是典型,是最好的滋补营养品,学生消化了它,溶汇成自己的,身体才能强健。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范例的正确使用。

三、有计划地进行基本训练

将语文教材中有肖像描写的部分排一下队,各有什么重点,然后可结合教材制订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计划。

所谓单项训练,是把肖像描写分为1 容貌;2 眼睛;3 衣饰;4 神情;5 姿态;6 动作等部分,然后按教材顺序,根据范例来排单项训练的内容(不必按上述这六个部分的次序)。

如容貌,是指头发、头部、五官,当然,在描写时不必全写到,还是要有重点的。

如眼睛,指眼睛、眼神、眼光;也指人的特征。可结合《祝福》,着重分析作者几次描写祥林嫂前后不同的眼睛,这一系列眼睛的变化,揭示了她的性格和遭际的变化。我们不能要求在一篇千把字的作文中,也写出种种变化,但必须使学生在肖像描写中有意识地“画眼睛”,懂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道理,要反对那种千篇一律“乌黑的大眼睛”的写法。还可以在教《故乡》时,问学生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他们会说“杨二嫂”。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因为把她写成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如果把她改写成“我吃一吓,赶快抬起头,却见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人物形象就十分模糊了,因为没有写出特征。可以要学生进行画眼睛、抓特征的单项训练,提高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单项训练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学期内进行六七次;但确属难点(如“画眼睛”),在一学期里可以多搞几次(结合教材的范例来搞),以不断巩固和提高水平。安排要灵活一点,要从实际出发。

综合训练是指用一段文字(集中)或用几段文字(分散)写出人物的容貌(包括眼睛)、衣饰、神情、姿态、动作等。

《藤野先生》多次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衣饰、说话语调、手势、神情等,教完课后,我们要求学生在本班任课的教师中选择一位来作集中性的肖像描写。并且要求学生在三天里细致观察自己所要描写的教师,一定要抓特征。为此,我自己作模特儿。要求学生说说我肖像的特征是哪些,应该怎么写。开始学生有些顾虑,不敢说,大概怕说得不恰当,会丑化歪曲了教师的形象吧!于是我就作起“自画像”来,我自己讲开了头,学生也大胆议论开了,一下子把我身上的特征讲出了好多,然后我把事先写好的小黑板挂上,把一幅完整的“自画像”展示出来,他们看着看着,都笑了起来,都说像极了!这样,“自画像”既起了肖像描写的示范作用,又消除了学生写作的顾虑,进一步调动了学生选择教师作肖像描写的积极性。第二天,就有几位老师来问我为什么今天上课同学们特别静,目光特别专注地盯视着他们,好像在上下仔细端详什么。这现象说明学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自觉观察了。过了几天,课堂上交流着各人画的肖像画,学生兴趣很大,由于学生进行了自觉观察,所以画得惟妙惟肖,而且连一些极小的细节、习惯动作、语调等都写出来了,一般都能透过肖像写出人物的精神、性格特征。每当一个学生在朗读自己的习作时,还未读完,也未写出姓名(规定好一律不写教师姓和名),大家便知道是哪一位老师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单项训练是点,综合训练是面;抓好单项训练,才能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训练学生全面的肖像描写的能力。只会单项描写,不能说学会了肖像描写。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第三篇:在作文中成长

在作文中成长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在我一年级就会了,可想不到竟然会在我身上发生了。

在我二年级时,我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每次写作文总会让我头疼,那时我总是想不出用什么材料写作文。又一次,我发现班上有许多同学拿作文书来抄袭,于是,我也加入了抄作文的行列。我为了避免老师的发现,我常常这本抄一点,那本抄一点,然后成了自己的。

有许多次,我尝试着自己写,可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好的作文,我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后来,妈妈发现了,对我说:女儿,老师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多试几次,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听了妈妈的话,我信心十足,每次写作的不看作文书,写完后拿给妈妈看,并牢牢记犯住错误,下次不再犯。渐渐地,我的作文从60到70,再到80。以后每次写作,我都觉得易如反掌,有时老师还当范文读,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知道,这离不开妈妈的鼓励。

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一部分;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粮食;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一员。

三年级:你好包包yes

第四篇:《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精选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精选范文

一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盈点过水面的燕子,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间,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切好,递给祖母。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次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体。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清祖母说的是“苹„„果”。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己动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动作操作起来。可那小刀好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的,果皮果肉洒落了一地。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苹果递到祖母眼前时,分明读到了一种幸福的笑容。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在我的手上。每每望着祖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1、写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这一点已经说过,不再重复了。就像牛顿看见一个萍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齐白石画虾画成世界名人一样,好文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情。

2、描写细腻生动。“只有一点材料,怎么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凝 聚

春天对花朵的爱,凝聚在那一阵阵花信风中;夏天对鸣蝉的爱,凝聚在那一滴滴露水中;秋天对大地的爱,凝聚在那一片片落叶中;冬天对稻田的爱,凝聚在那一个个雪花中。我们对姥姥的爱,就凝聚在那一粒粒盐晶中,凝聚在这善意的谎言里。那天,我与妈妈去探望姥姥。姥姥听说后十分高兴,摆了一桌子的菜。我们刚进家门,姥姥就招呼着我们:“来了,上桌吧,不用帮忙。”她自己则迈着小碎步,摇摇晃晃地移到了厨房中,吃力地伸出她那枯树枝一样的手,握紧了银白色的盐罐,又蹒跚地摇回了餐桌。原来她是要给这凉拌海带丝放盐。不锈钢盐罐反射出惨白的灯光,映射出姥姥苍老的脸。

姥姥走向了海带,眯起她本来就很细小的眼睛,重重地挖了一勺盐,又嫌不够,又重新挖了一勺更多的盐,直接洒在了那盘不多的海带上!我在一旁看得“触目惊心”:天哪,绝不会有人敢去吃这个的。姥姥说:“好了好了,你们吃吧。”墨绿色的海带上盐粒星罗棋布,晶莹得像钻石一般。

这时,妈妈居然夹了一筷子的海带,和馒头一起放入口中!果然,妈妈的表情是那种极力掩饰的痛苦。姥姥察觉到妈妈的异样,问道:“怎么样,咸吗?”“不,刚刚好,不咸也不淡。”姥姥又转向了我:“尝尝看,咸吗?”

在灯光下,我又看到了姥姥那饱经沧桑的脸。她脸上满是皱纹,头发早已变得全白,而她不大的眼睛中射出的目光中包含着慈祥与期待。我夹了一筷子的“钻石”放入口中,说:“不咸的,姥姥啊,您的手艺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姥姥笑了,她脸上每一道皱纹都在笑,这是我看到她最舒心的笑容。

春天在哪里?她就凝聚在花朵里。幸福在那里?幸福就凝聚在那小小的盐粒中,那未融化的盐晶中凝聚着我们对姥姥浓得化不开的爱。

夜深人不静。全因为所有的施爱和被爱,所有的付出和回报都在此时凝聚。

在我久攻一个数学或是物理“堡垒”而不得克,且正欲缴械投降时,一股热烫的气流从桌子底下冲出来,把我的镜片弄得有些模糊。

“干什么呀,你!”母亲没声响地举动起初总会引起我的小烦,我吵嚷的语气里甚至有些责备。

“这是今天新买的泡脚木桶,试试怎么样!”母亲做事从来不多做解释,我也已经习惯,任凭她一如既往地麻利地脱了我的袜子、挽起我的裤腿,我保持着原来的坐姿,自然地看着蹲在桌子底下的母亲。

然而她并非教科书或是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母亲那样老:她的头发依然是那么乌黑而且亮泽,她的皮肤仍然是那么青春而且富有弹性,她此时正在试水温的手依然还是那样温润而且细腻!她太年轻了!我对自己有些不满了!不一定头上有一根白发了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了才是母亲,也不一定一天到晚只是唠叨的才是母亲,恰恰相反:此时蹲在桌子底下因为女儿而消耗掉青春的她才更是母亲!

“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母亲一手拿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里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热水快乐地在桶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桶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木头特有的香味儿。

两只脚在母亲的手里被轮换着用水撩着,我很顺从地任由母亲操纵着我的脚,因为这时的木桶属于我们母女,这时的温度是我们母女的温度!

水流如丝缎般包裹着我的双脚,我只觉得一股暖流由脚底直沁心头,一天的酸胀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舒服吧?”妈妈仰起头,“要中考了,功课紧、作业多,太辛苦了!”妈妈边揉着我的脚边念叨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女儿谈心!虽平淡,但每一个字都那么动听,说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妈妈,其实您最辛苦!”我情不自禁而且有点儿哽咽。

“嗨,这算啥呀,女儿要比妈累得多!”妈妈眉宇和眼角间突有一瞬的愁云但倏忽间就又消逝了。

窗外北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镜片刚刚清晰却又再次被弄得模糊,但不止是热气的缘故!久蹲着的母亲终于把水撤走,她同往常一样嘱咐我早些睡,然而此时脚下有着这样的幸福,身上有着这样燃烧着的温度,我又怎睡得下呢!

所有的力量和激情再次凝聚!夜深了,我无法静下来!

第五篇: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 ——细节描写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

2、学习怎样用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3、练习描写细节刻画亲情 教学重点

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细节表现亲情 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洗脚》广告 学生自谈感悟,导入语:广告中那浓浓的亲情感动了你,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生活中,总有许多感人的瞬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欣慰的笑容,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却带给了我们生命中许多的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细节记录亲情,留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

二、了解细节,明确方法

微课堂展示《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关注细节,体验亲情

通过短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节描写的内容和方法,那么,如何用细节来表现亲情呢?老师认为要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课件展示一组亲情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故事以及图片打动自己的细节 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小结: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在我们寒冷时,为我们抵御严寒……

四、回忆细节,描摹亲情 展示课件:

回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亲情的每一个细节,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话要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情感急于表达,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让你感动的亲情细节。

学生小组交流

自谈让自己感动的亲情细节,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述的亲情细节深深打动了我,是啊,亲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让我们用笔记录下这份感动,留住这感人的瞬间,好吗?

(要求:写下一个感人的亲情片段,注意用细节表现亲情,时间5分钟。)

课件展示:小组合作

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展示,组长点评,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与亲人们朝夕相处,爱的细节无处不在,她是春雨,是夏花,是秋叶,是冬雪,四季相随,一生牵挂,正因如此,亲情成了我们永恒的话题,成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的温泉……

教师展示下水作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小结:亲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心变的柔软而又温暖。

五、感悟细节,抒写亲情 课件展示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细节彰显亲情,其实生活本省就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用爱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聆听感动,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让我们铭记那些亲情的细节,让细节这一叶小舟载着亲情,扬帆远航!

下载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乡土味流淌在农村学生作文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师爱在学生的心田流淌

    让师爱在学生的心田流淌 河北省海兴县滨海小学刘学敏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

    让长征精神在血脉中流淌

    让长征精神在血脉中流淌 各位,如果我提到“四川省泸定县”这个地名,大家会想到什么? 对了,泸定桥。那么我就要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刘梓华。那么刘梓华和泸定桥、和长征又怎样的......

    让A、B、C在笔尖尽情流淌

    让A、B、C在笔尖尽情流淌 --- 庐山市第三小学举行英语书写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书法的兴趣,规范学生的英语书写,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给学生们一个展......

    让毕业赠言在真情中流淌

    让毕业赠言在真情中流淌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能根据同学(老师)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语言送给他(她)。 2、情感目标: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 2......

    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高二语文组吕小军 我们总是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学生怕写作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

    在作文中练习如何抒情 (精选)

    在作文练习中如何抒情 在作文练习中,情感描写欠缺是个常见的问题,没有感情,文章就没有活力,抒情不当,又会使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感觉,如何抒情呢? 一、用叠句的方式来抒情......

    快乐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快乐

    学科:语文 类别:教学叙事 “快乐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快乐 2014.8. - 1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李教授看了后说:‘同学们看一看我,我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吗?我明明长着一......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