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10: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

第一篇: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

古典诗句巧入文 传承文化谱华章 ——在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专题训练

作者:罗 曦 邓绍雄 文代… 初中教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54 更新时间:2009-5-18

设计背景:

1、依据课题。中央教科所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中华古典诗词无疑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市承担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之“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沟通”,本课的意旨在于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实验学校也开展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活动,如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潜江土地上的楚文化寻根、地方戏中传统文化的探寻活动、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探究活动、成语典故的积累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等等。

2、依据课标。新课标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弘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依据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切合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一是切合本实验区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的活动内容。二是对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与写作活动的延伸:由探讨现代诗歌延伸到在写作中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情感,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写作中巧用古典诗词,增添文章的色彩与内涵。教学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巧妙入文。课前准备:

学生积累古诗句,教师制作简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这些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无不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心灵的启迪。我喜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春,我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田园,我更喜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喜欢不少古典诗句,有请你朗读你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示例导学

㈠直接引用法:

1、见一见

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和精彩的发言中,我欣喜地发现,你们喜爱古典诗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语言形式美,更多的是诗词中折射出来的诗人的个性品质,人格魅力以及诗歌优美意境里孕育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如此美不胜收,意蕴深厚的古典诗词,我们应该如何古为今用,使之让我们的作文也语美意丰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请看大屏幕:

示例1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2、展望未来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历史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何必沉醉于未来,幻想明天。

何必无奈于过去,怅恨昨天。__选自中考满分作文《低下头看看》

3、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从屏幕里优美的文字中,你发现三个例子在诗句的运用上有什么异同?

2、议一议

在相同的主题中,我们可以把一句或多句巧妙的连缀在一起。这种将经典的语句不做任何改动,直接引用到我们作文中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引用法”。

3、练一练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娴熟地使用这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请同学们完成资料中的续句练习和话题练习。

对应训练

(1)续句练习

①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③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茫壮阔。

(2)话题练习

以“惜时”或“思念”为话题写一段话。

4、品一品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让我们共享。首先展示续句练习。

接下来展示话题练习。要求:展示你的作品后,还要谈谈你的构思。学生展示,教师点评。㈡化用诗句法

1、明确方法

从同学们神采飞扬的发言中,可见你们已经能轻松地驾驭“直接引用”这种方法来增文采,添情趣了。如果想更加灵活地运用古诗句,让文章有文化的底蕴,有深远的意境,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法——“化用诗句法”。

2、展示例子 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示例2(1)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2)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3)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4)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5)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请一、二组的同学朗读1、2句,三、四组的同学朗读3、4、5句。

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请这边的同学讨论前两个句子,这边的同学讨论后三个句子,仔细揣摩,比较一下: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

3、揣摩特点 ①拆分组合式

先请一、二组的同学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比较一下,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教师明确:把两句古诗组合成一个句子,或者把一句是(多余,删掉“是”)拆开后加上自己简单的语言组成新的句子,原句的顺序可以随意改变。这是“化用诗句法”一种方式——“拆分组合式”。

②意象再现式

下面请三、四组的同学回答: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它们和“拆分组合式”又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明确:不直接引用原诗,而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内容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这是“化用诗句法”的另一种方式——“意象再现式”。

4、实际运用

苏轼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曾化用过前人的诗句,我们不妨也来练一练,说不定我们也能化用出这样的妙句呢?请同学们看化用诗句的对应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完成。想要完成第二题的同学请留意大屏幕。(伴放音乐)

对应训练

(1)用拆分组合法把以下诗句拆分组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根据老师画面中创设的意境写一段话。(题目自拟)

(3)下面一些诗句都是写流水的,任选几句选择其中的意象,化用诗句写一段话。

“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斜晖脉脉水悠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5、作品展示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同学们完成了练习,我期待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学生展示,教师点评。(视时间情况,可多展示几个。)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古典诗句巧妙入文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得当便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出妙语、增情趣、添文采、创意境。其实古文中很多精妙的语言同样可以入文。今后同学们在写作中,要灵活地、巧妙地运用,让我们的文章语美意丰。

四、延伸练习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任用一法或几法,写一到二个片段。①《古诗(词)里的__________》(春天、雪景、明月、乡愁等)②《__________请听我说》 ③《初中生活二、三事》 ④《我眼中的色彩》 附:板书设计

直接引用 化用诗句

出妙语

增情趣

添文采

创意境

第二篇:写作素材:关于“水”的古诗句

写作素材:关于“水”的古诗句

2011-08-10 17:57 来源:私人博客 作者:天涯游客浪子名[打印] [评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1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第三篇:写作素材:关于“雨”的古诗句素材

写作素材:关于“雨”的古诗句素材 2011-08-15 17:10 来源:巨人社区 作者:佚名[打印] [评论]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仃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第四篇:教学案例-巧用计算器专题

《巧用计算器》的以学定教,活用教材 【思考背景】

所教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接近三年,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所有的课程都一手包办。对于教材的熟悉,从这几年不断的研究中,早已经熟记于心。2012年浙摄新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拿到手后,我发现这次的教材不仅从材质,而且从每单元的目录名称和课文名称都发生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配图和人物,已经一些细微的文字上都发生了变化了。最为明显的是老版中的“电脑”俗称已经纠正为“计算机”,而老版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也更新为目前的主流。

当然对于这些变化的研究,并不是我所想写得内容,它的范围比较大。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试图用老版教材的教学课件,经过一些改变后便可以轻松的完成课题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方法却让我遭遇了几次尴尬的场景。如:孩子们无法从书本上获得自主任务驱动的帮助;在三维目标上如何重新设定

从这些个别的现象中,我希望能够总结思考,从而引发对全部教材改变的思考。去想想,到底教材编辑者,他们编写的目的何在,又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和帮助。

所以我在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巧用计算器》(老版为《计算器帮你忙》)的教学中去实践中理解和思考教材的变化。然后为解决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充足的准备。

【教学过程】

我选定了三年级的三(1)班和三(3)班,原因在于他们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严重失调。

首先我出示了一些计算题,请学生帮忙计算,然后询问计算它们的难度和要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了计算器可以帮助大家更快速和便捷的计算。

然后通过任务自主驱动,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找寻计算器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便开始出现了问题。一些孩子可以很快的找到,而另外一些孩子会因为书本上的配图不一致而发生疑惑。

然后我让个别孩子演示找寻过程,这样才让全班的学生都明白了“找到计算器”的过程。

可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一些孩子是通过本身的能力找到,而另外的孩子是通过被动传授,所以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不管你如何的改变导入过程都无法避免。也只有把计算机上的系统换成了与教材一致,才能够让学生参照和理解。

但是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孩子模仿书本过程去学习技能吗?信息技术不管是初学的小学生或者大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痛苦。好像刚学会了利用美图秀秀做图片,但过几天,版本变发生了变化。原本的保存不见了、截图怎么不一样了,无奈下重新找人帮忙学习。

在意识这一点以后,我决定能不能不借助外部条件完善,以学定教,把教材变化当作一种契机,研究出适合教材交替的教学方法。

于是在三(3)班,首先我采用了图片教学导入方法,把一些与计算器相似的物品,如银行取款机、超市收货台等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回答,这些东西与我们要上的这一节课有什么关联。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因为这样的导入会和生活接地气,学生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寻找计算器”这个环节里,我稍做改变。认识到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就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混合了。教材给我们只是一堆等待打磨的瓷器,我们不能按部就班,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教学内容需要灵活改变和应用,要适合所教学生已知能力。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够打造出精美的瓷器,才能够用这样精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中成才。

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你们能不能找出老师的操作和我们书本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我设计这一句话时,当时让其他老师很诧异。他们都认为我已经把过程演示出来了,那又怎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目标呢?

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这一句话的威力就显示出来。我接着让学生具体举例回答其中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一些学

生说是操作系统不同的原因,有些学生说是所处于的位置不一样,少数学生回答文字不一样(WIN7中是所有程序,XP中是程序)。这样的回答很好的反应了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和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出示图片,系统的介绍了WIN7和XP之间区别,特别是纠正学生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机械的以位置作为知识记忆点,从而忽略了技能目标掌握的最佳时机。

信息技术的软件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学生群体的交替频繁。所以我们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核心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习。

到了第二个环节,认识计算器,同样的新教材中的计算器和计算机上的有一些改变。退格键由英文(backspace)变成了箭头(←),更号由英文(sqrt)变成了√。

在这里,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的启发。我真正的让学生开始自主任务驱动,感受到计算机的奇妙,计算器软件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妙。灌输学生一种学习思维,信息技术并不是一层不变,我们喜欢信息技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无时无刻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更要关注自己学会了方法,而不是简单学会了内容。

这就是三维目标的体现,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技能,体会情感,从而完成知识目标的三位一体。

【讨论反思】

在听完我的同课异构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同意见的老师,他们提出尖锐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我的反思。他们认为,我这样的做法在常态课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常态课中有着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或许只能在公开课中成为一种亮点。而且,我的方法对个别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用他们来充当我的教学帮手。对于后进学生的帮助不大,使得他们疲于应付动手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夹击。这也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所要克服和思考的。

有些老师十分认同我的观点,并且举例说明。特别是那一句话“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变通教法的老师”,让我心中暖暖地,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学定教,活用教材”的信心和方法。

第五篇:巧用修辞教学案例

巧用修辞教学案例

设计背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添亮点。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文章欠生动具体等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拟人、比喻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怎样使自己的作文增加色彩。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片芦苇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生1:这是一片芦苇地。

生2:真美丽啊,远远望去,这片地像铺了一层雪白的绒毯。生3:这一片像白绒毯一样的芦苇,风一吹它们就雪花一样在空中翩翩飞舞。

师:哪一句最好? 生甲:第三句。

生乙:因为他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作。生丙:写到很生动、形象。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比喻和拟人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秋天的图画)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比喻、拟人比较,初步感受了比喻或拟人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上面这个句子,你能说出更多带有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一朵开放的鲜花)

生1:花儿笑红了脸。

生2:玫瑰欣然怒放,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句子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诗一样美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

然后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上面有田野、果树、蓝天、白云 大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果子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果树上,正等着我们去摘呢!(评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用在不同的事物上,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就成了一篇习作。学生在完成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

下载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巧用古代诗句激趣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巧用古代诗句激趣的探究 云南省建水县第二中学:贾雪光 古人曾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心理学研......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张成伟(邮箱:1105905160@qq.com) 颍泉区第十九中学 摘要: 语文教材以语文生活联系为线索,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力求开放性和弹性,突出学生的语......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

    体育教学中巧用矿泉水瓶

    体育教学中巧用矿泉水瓶 生活中废弃的矿泉水瓶到处都有,收集方便、简单。若能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创造性地运用它,则可以变废为宝,使单调而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使复杂而较......

    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一、 什么是教学案例 1. 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

    教学案例写作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

    小学数学巧用情境教学案例[最终定稿]

    教学案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 陈莹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教学中巧用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教学中巧用"迁移类推"法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教学中巧用”迁移类推”法 从教短短几年,我已将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打了个通关。发现越教到后面越轻松,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