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11: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

(四)科普文章阅读

2011年6月4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我国选手李娜夺得女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单打折桂的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李娜凭借堪称完美的表现,成为比肩姚明、刘翔的国际体育巨星。年初,李娜获得澳网亚军后,曾一度陷入事业低谷,多次在各项比赛的首轮即遭淘汰。面对伤病的打击和折磨,29岁“高龄”的李娜萌生退意,但对网球事业的热爱让她选择留下。在新任教练丹麦人莫藤森的鼓励下,她又找回了斗志和信心。就这样,她靠着自己的坚持与自信创造了中国网球历史。媒体曾这样评价她:坚持的李娜是自信的,自信的李娜是勇猛的,勇猛的李娜是强大的。她的成功靠的是坚持,靠的是自信,人生的成功亦是如此!

一、(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几十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开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第三段中“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A),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B)。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C)。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D)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

答案:C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化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

长途迁徙的能力。

解析:B.“即升空飞行”不符原文,原文是“并不急于飞行”;D.“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燃料”表述不准确,原文在最后段第二句。

答案:BD

3.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的翱翔有哪些不同点。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②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③苍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二、(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没 有 天 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其他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含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C),白天奇热(99°C)。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也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是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的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②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情况。

(2)运用了比喻,以小飞船比喻地球,用触礁、漏水比喻地球灾害,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②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为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一、(2014·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

严春友

在人生道路的两边,本来存在着无数类的事物,可是,我们常常只是为了赶路而忘记了欣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题记

“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世界是按照自相似或全息的原理构成的。谁都承认,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但是谁能想到,她竟是按照最简单的方法——复制——构成。这种方法看起来单调而简单,大自然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的聪慧之处。

用这种方法构造出的世界,呈现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现象。一滴水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我们的眼睛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只有整个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空间的每一个点上,这才有可能。可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不仅空间上是这样,而且时间上也是如此。每一个存在物在其自身中浓缩着它自己的历史、它的类的历史以至整个宇宙的历史。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作为一个层次沉淀在进化链条上,在后、较高级的事物中。人是目前所知的最高的进化层次,在他之中包含了宇宙有史以来的所有进化阶段。人类的大脑包含着它的进化史,由爬行动物脑、缘脑和新皮层三个层次构成,它们对应着脑进化的三个阶段,分别负责本能、情感和智力。可见,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段落都是其进化史的缩影。

于是,每一个存在物都是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这也正是生物之所以能够克隆的根本原因。宇宙的每一部分也同样包含着宇宙的全部“基因”,每一块物质都包藏着宇宙的全部

性质,就是说,它不仅包藏着已经发现和还没有发现的一切物质特性,而且还包含着植物、动物、人类等一切生命形式。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那么任何一块物质都会从自身中进化出各种生命形态。从这个角度说,一粒沙子并不比宇宙小,只要条件具备,就能够从一粒沙子中克隆出一个宇宙,因为我们现在的宇宙只是大自然从一个比沙子还要小很多的宇宙“奇点”中克隆出来的。宇宙万物就是这样既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当我的脑中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宇宙万物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共同奏出一曲宇宙大合唱。这宇宙的歌声响彻无尽的太空,传遍古往今来,这宇宙的音符也同样跳跃在我的心中,跳荡在我小小的脉搏中。

我们人类从很遥远的古代起就有了进行星际飞行的梦想,嫦娥奔月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是看来要飞出银河系是几乎没有可能的,因为宇宙太广阔了,广阔得令我们难以想象:即使以光的速度飞行,要飞出银河系距我们最近的地方,也要上万年的时间。况且,就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来看,要达到以光速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浩瀚无限的宇宙之海,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呀。

既然我们注定永远不能实现在星系之间飞行的梦想,那么,就让我们用赤诚的心灵来谛听萦绕于我们身边的宇宙之声吧,谛听来自遥远宇宙的呼吸,倾听来自远古的喘息,倾听大自然无声的喃喃细语。

(节选自严春友《大自然的智慧》,有删改)1.文中说,大自然用复制方法构造出的世界,呈现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现象。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世界的“神奇现象”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点概括。

答案:①从空间角度,即在空间的每一个点上,都浓缩着全

世界乃至全宇宙的信息。②从时间角度,即每一个存在物在其自身中都浓缩着它自己的历史、它的类的历史以至整个宇宙的历史。

2.文章以“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标题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给人启发和结构上总领全文两方面回答。

答案:这是一句格言,语句优美,容易引发读者对它所包含的哲理的思考,进而阅读文章内容;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统领了全文。

3.一般地说,文章写完倒数第三段就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两段呢?请结合“题记”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最后两段内容或进一步突出文章主旨,或进一步拓展深化主旨。解答此题,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来理解即可。

答案:“题记”说人们总是忽视了人生路上的美,由此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不只是说明宇宙的自相似或全息原理,更在于期望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生活的世界,从而收获那本该属于人类的美和愉悦,文章最后两段,作者以自己的思考与感受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你能听到我吗

王 新

①这样的处境实在尴尬。吵闹的酒会现场,无数种声音叠加在一起。

你甚至无法听清楚同伴在说些什么,尽管她张着嘴,而且表情丰富。更遗憾的是,你听不清楚附近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的说话内容。科学家们称这个现象为“鸡尾酒会现象”。其实,“鸡尾酒会现象”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青蛙、小鸟、昆虫和其他经常聚会的生物。

②当数百只青蛙一起鸣叫时,雌性青蛙如何找到令自己心仪的那只青蛙?当背景声音过于嘈杂,正在费力合唱的青蛙们如何分辨其他生物的叫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把精力集中在研究生存在嘈杂环境中的动物的交流问题。寻找动物们的特征性叫声,找来录音器,研究人员便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③雄性树蛙的招牌叫声由一组颤音组成。颤音的音质、颤音的长短、颤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对吸引异性至关重要。雄性树蛙总是选择水边作为鸣叫的最佳位置,选择太阳落山时作为求偶的最佳时间。当只有几只树蛙和声时,它们的颤音短促,当合.唱团的队伍壮大后,雄性树蛙发出的颤音拉长。雄性树蛙拉长颤..音的同时,还会降低颤音的频率,这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叫声在和声中凸显出来。而且,有证据显示,雌性树蛙偏爱发出较长颤音的雄性树蛙。

④当然,动物的所有发声并非都与求偶有关。黑顶山雀的社会性很强,有些群体呆在一起的时间长达数月。黑顶山雀的鸣叫很有特色,其中的“滴”音最为响亮。鸣叫声常被用来维系群体团结,有时,则被用作警报。科学研究发现,群体的大小也会影

响黑顶山雀的鸣叫。群体越大,黑顶山雀的鸣叫声的元素越多样,尤其是在竞选群体中的领导职务时。更神奇的是,黑顶山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时,它们的鸣叫声也不同。就像是我们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我们会选用不同的语气和措辞。

⑤许多新生动物总是叽叽喳喳。它们的叫声不仅表达对陌生世界的好奇,也是在争取更多更好的食物。嗷嗷待哺的幼鸟总是提高嗓门,以此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获取更多的食物。研究发现,谁的嗓门最大,叫声最密集,谁获取的食物最多。正所谓,嗓门大的鸟儿有饭吃。

⑥不过,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越来越大,幼鸟的嗓门也越来越高。科学家们研究树燕,想搞清楚环境噪声是如何影响幼燕的求救鸣叫的。他们发现,树林附近的声音在50分贝左右,有风的呼啸声、奔驰在旁边公路上的卡车声、河中的流水声和幼燕同伴的叫声,还有其他动物的叫声。他们发现,如果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分贝提高,嗷嗷待哺的幼燕索取食物时的叫声更响亮。⑦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录制了一段特定分贝的说话声。在他们离开树林之前,他们用录音机播放这段说话声。5天 后,他们发现,幼燕叫声的音量有了明显提高。意外的是,关掉录音机后,幼燕叫声的音量并没有降下来。这种变化可能是对越来越嘈杂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这对幼燕而言是有益的。但是,长此以往,噪声越来越大,它们的叫声是否会达到极限?又或者,树燕妈妈不能识别它们的叫声,那时这些幼小的生命是否会饿死呢?

⑧这样的担心并不为过。这样的假设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鸟儿把巢筑在离人类活动不远的地方,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嘈杂。不仅鸟儿,越来越多的其他动物也正受到波及。有报道称,因为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生活在城市中的青蛙甚至找不到配偶,青蛙数量急剧下降。人们尚且不能忍受噪声污染,更何况无辜受到牵连的动物。即使它们再聪明,也不堪忍受,很难想出良策。那么,请尽你所能,保持安静。

(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9期,有删改)1.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对文中加点的两处词语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合唱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群雄性树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热闹景象。②“竞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黑顶山雀为争夺等级地位鸣叫的变化。

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动物的鸣叫声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物的鸣叫声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求偶。②群体的大小。③对象的不同。④对陌生世界的好奇。⑤争取食物。⑥环境噪声。

3.作者以“你能听到我吗”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询问的语气写出了动物想要在周围的噪声中突出自己的现象,从而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②用第二人称对话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富有亲切感。③含蓄地表达希望人类减少噪声污染,给动物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单元重点

一、字词

碧绿,辽阔,将来,战士,乘风破浪,威武,蔚蓝,新疆,弟弟,呵欠,引人注目 ,返回,随意,似的,蒲公英,茸毛,假装,揪掉,颜色,因为,生活,梦想,朝阳,枫叶,队旗,保卫,保护 宝贝,宝藏,军装,窗户,草地,开放,脸上,整个,傍晚,手掌,喜爱, 睡觉,原来,起床,合拢,接近,前进,进步,相反,反正

二、近义词

将来-----未来

辽阔-----广阔

威武----威风

许多----众多 仔细----细心

观察----查看

三、反义词

辽阔----狭窄

保卫----侵犯

朝阳----夕阳

假装-----真实 合拢-----张开

傍晚-----黎民

开心-----伤心

返回-----出发

四、积累

1、搭配:火红的朝阳

辽阔的天空

无边的大海

威武的军装

开心的日子

一本正经地喊

2、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本正经

二龙戏珠

三思后行

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面威风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百感交集

千载难逢

万事俱备

亿万斯年

3、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火红

鲜红

红通通

红彤彤

红扑扑

红艳艳 黄:金黄

浅黄

枯黄

黄澄澄

黑:漆黑

乌黑

黑油油

黑洞洞

黑漆漆

黑乎乎 绿:翠绿 嫩绿 碧绿 青绿 深绿 草绿 绿油油 蓝:蔚蓝 深蓝 天蓝 碧蓝

白:雪白 乳白 白花花 白晃晃 白茫茫

4、形近字:

注:注意、注目,住:停住 查:调查、查看,察:观察 进:走进、进去,近:接近返:返回、往返,反:反方向

第二单元重点

一、字词

梳头

掠过

拂过

啃骨头

呼啸

楼梯

寂静

闲暇

雪花 拨水

麻雀

狂风

卷起

清脆

逐渐

饼干

杯子 美妙

召唤

北极

慌张

拥挤

结交

区别

白鲸

脊背

猎人

凿冰

政府

援助

顽皮

寒流

优雅

挤在一起

奇迹

冰区

寓言

齐国

排场

编排 演奏

鼓起

继承

改观

姓郭

腮帮

捂住

挨着

溜走 掩耳盗铃

掩护

强盗

口腔

丁零丁零

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成群结队

二、近义词

熟悉----熟识

逐渐----渐渐

寂静-----安静

聪明----聪慧 附近-----邻近

召唤-----呼唤

发觉----发现

请求----恳求 欣赏-----观赏

三、反义词

清楚---模糊

清脆----沙哑

寂静-----吵闹

闲暇-----忙碌 经常----偶尔

聪明----愚蠢

绝望----希望

喜欢-----讨厌 发觉----隐藏

四、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

汪汪

喔喔

呼呼

沙沙

隆隆

呱呱

呜呜

咚咚

唧唧

嘎嘎

轰隆隆

哗啦啦

劈啪啪

叮叮当当

乒乒乓乓

叽叽喳喳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水流的声音)

叮当叮当(形容金属瓷器、玉器撞击的声音)轰隆轰隆(打雷的声音)咔嚓咔嚓(物体断裂的声音)

咯吱咯吱(形容竹木等器物受挤压发出的声音)

五、多音字:

老师盛()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饭。我充满朝()气地朝()前走。

教我们音乐()的老师姓乐(),他平时非常乐()于助人。

六、近形字:

备:准备,备课,背:脊背,背书 拔:拔草,拔牙,拨:拨动,拨电话 级:高级,年级,极:北极,极好 充:充分,充足,冲:冲走,冲奶粉

第三单元重点

一、字词

国徽

微笑

硬币

更好

擦掉

观察

污泥

污水 闪烁 快乐

摔倒

倒茶

率领

帽子

原封不动

挂着

借书 错误

可惜

初春

令人敬佩

命令

今天

尊敬

佩服 遗憾

遗失

华罗庚

冲着

冲击

妻子

斩钉截铁 教授 握手

渊博

拐卖

买东西

买卖

骂人

辱骂

遭遇

糟糕

叹息

感叹

抱怨

埋怨

太差

差不多

出差 劈头盖脸

瓶盖

侮辱

旅馆

船舱

衣衫褴褛

铺位

铺床

肮脏

可恶

凶恶

愚蠢

钱币

二、近义词

闪烁---闪耀

摔倒---跌倒

照射----照耀

敬佩----钦佩 贫穷---贫乏

斩钉截铁-----坚决果断

欺负----欺压 侮辱----羞辱

抱怨----埋怨

三、近义词

温暖----寒冷

美丽----丑陋

别致----普通

肮脏-----干净

斩钉截铁------犹犹豫豫

虐待----优待

抱怨----谅解

四、积累

1、搭配:

温暖的手心

甜甜的微笑

辽阔的大地

激动地看 优雅别致的房子

惊喜地叫起来

斩钉截铁地说 大义凛然地说

贫穷落后的土地

糟糕的地方 广阔的大地 辽阔的海洋

辽阔的草地

辽阔的原野

2、形容坚决果断的词语:

斩钉截铁

直截了当

当机立断

义无反顾

3、多音字:

倒:我扶起摔倒的小弟弟,还给他倒茶。

华:在中华民族温暖的大家庭里也有许多像华罗庚一样姓的人。

冲:海风冲着我们“呼呼”地吹来,海浪不停地冲击着礁石。铺:那个可怜的孩子在自己的铺位上铺床。

恶:这条恶狗真可恶,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心。好:华罗庚学识渊博,爱好广泛,从书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4、形近字:

致:别致,精致,至:至今、至于,欺:欺负,欺骗,期:期待、期望 报:报答,报告,抱:怀抱、抱怨,另:另外,另类,令:口令、令人难忘

5、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四单元《葡萄沟》《小镇的早晨》《日月潭的传说》

一、字词

吐鲁番

番茄

杏子

搭起

宝塔

维吾尔族 凉棚

晾房

碉堡

丝绸

葡萄

水沟

结构

句子

香梨

利用 蜜桃

茂密

秘密

挑水

成熟

民族

小孔

子孙

蒸发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桃源

小调

空调

蔬菜

捕鱼

忙碌

小镇

工具

具体

置身

布置

早晨

唤醒

油菜

淳朴 介绍

态度

步态轻盈

各式各样

遥遥相对

不由自主

目不暇接

蹦蹦跳跳

日月潭

水潭 斧头 剪刀 轰隆轰隆

社会

组织

织布

决心

高山峻岭

严峻

千辛万苦

辛苦

幸福

吞吞吐吐

守着

看守

雄伟

欢笑

难过

腾空而起

分享

二、近义词

茂密—茂盛,喜爱—喜欢,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安静—宁静

淳朴—质朴

热情—热诚,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三、反义词

喜爱—讨厌,美丽—丑陋,热情—冷淡,忙碌——清闲 前进—后退

新鲜—陈旧,安静—喧闹

四、积累搭配:

茂密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流动的空气

淡淡的霞光

静静地穿过

轻轻地漂过

热闹的小镇

晶莹的露珠 雪白的羊毛

淳朴的笑脸

热情地介绍

新鲜的蔬菜 彩色的人流

美丽的传说

快乐的日子

愉快地生活

雄伟的高山

鲜嫩嫩的白菜

水灵灵的大鱼小虾

雾蒙蒙的山林

火辣辣的目光

白茫茫的大地

不由自主地跟着

毛茸茸的耳朵

金灿灿的稻子

绿油油的麦田

黑黝黝的皮肤

红彤彤的太阳 五:形容色彩丰富的成语: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六:近形字:

密:茂密、紧密,亲密,蜜:甜蜜,采蜜 坐:坐落,坐下,坐姿,座:落座、入座 分:水分、成分,分外,份:月份,年份 招:招呼,招手,招工,召:号召、召唤

第五单元《儿童和平条约》《说声“对不起”》

一:字词

宣告

疾病

仇恨

无家可归

给予

探索

恐惧

悲伤 战争

武器

消灭

破坏

饥饿

足够

生命之源

洁净 幻想

儿童

粮食

享受

探索

恐惧

挨打

超越 陆地 着陆

不知所措

错误

彼此

道歉

凑拢

难受

集体

铅笔

边沿

陈列

支持

任何

班主任

原谅

晾晒

结束

一束花

分分秒秒

支支吾吾

固执自私

承认

划破

不知所措

满脸通红

期待

责备

奇怪 好奇

抚摸 鼓足勇气

二、近义词

宣告—宣布

消灭—消除

给予—提供

洁净—干净 探索—探求

固执—顽固

关切—关心

故意—有意 责怪—责备

三、反义词

和平—战争

永久—暂时

破坏—保护

犹豫—果断 责备—指责

结束—开始

悲伤—欢快

洁净—肮脏 仇恨—热爱

伤害—爱护

责备—表扬

四、积累成语:

1、形容心神慌乱的成语

不知所措

手足无措

惊慌失措

心慌意乱

2、带“心情”的成语

情不自禁

情同手足

情深似海

情真意切

情投意合 情景交融

心心相印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将心比心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近形字:

静:清静,安静,宁静,净:洁净、净化 感:感受,感谢,感恩,敢:勇敢、敢于 接:连接,目不暇接,结: 结束、结合、结果 故:故意,故乡,故事,顾:照顾,顾不上

左顾右盼

第六单元《翠鸟》《一只小鸟》《惊弓之鸟》

一、字词

苇秆

绣花

腹部

赤褐色

锐利

蹬开

荡漾

饲养

渔翁

逮住

停止

停车

玲珑

铃铛

灯笼

等待 逃脱 愉悦

弓箭

剪刀

叼鱼

远处

陡峭

徒弟

悄悄 注视 机灵

摇晃

小巧玲珑

透亮

灵活

鸣声清脆 一动不动 紧紧地抓住

翠绿的花纹

美丽的身影

觅食

寻觅 抖刷抖刷

发抖

翎毛

衔接

空隙

倾听

倾盆

大雨 倾斜

顷刻之间

子弹

导弹

弹弓

弹力

弹簧

跌倒 刺眼

丰满

葱绿

景致

新意

赞美

柔美 翻身 仰望 三更半夜

更加

魏国

弓弦

嘣的一声

愈合更羸 输赢

射箭

躲闪

郊外

效果

疑惑

疑问

迷惑 悲惨 参加

孤单

狐狸

单位、拼命

命令

二、近义词

玲珑—精致

锐利—锋利

机灵—灵活

非常—特别 赞美—称赞

仰望—仰视

疑惑—怀疑

本事—本领 愈合—痊愈

注视—凝视

三、反义词

机灵—呆板

陡峭—平坦

消失—出现

仰望—俯视 悲惨—幸福

愈合—裂开

害怕—无畏

四、积累搭配:

陡峭的石壁

陡峭的悬崖

陡峭的山峰

陡峭的石阶 灿烂的阳光

灿烂的笑容

灿烂的花朵

灿烂的笑容

五、成语:

1、形容非常意外的成语: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出人意料

2、和鸟有关的成语:

一箭双雕

闻鸡起舞

鸟语花香

鹤立鸡群

鹦鹉学舌 莺歌燕舞

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

一、字词

副食品

铅笔

集市

超市

零钱

投诉 粮食 月饼 购买

二、量词的用法

一顶帽子

一支笔

一杆笔

一套笔

一盒笔

一瓶醋

一壶醋

一斤醋

一棵白菜

一斤白菜

一把雨伞

一件衣服

一套衣服

一盏台灯

一把剪子

一部电话 一台电话

第八单元《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

一、字词

船桨

豆浆

奖状

将来

倒映

倒影

映照

决定 白塔 宝塔

搭起

哈哈

围墙

墙壁

碧绿

悄悄

陡峭 削笔 愉快

比喻

愈合尽情

尽力

尽管

荡漾

漂荡 落花 肉汤

环绕

凉爽

聪明伶俐

纠缠

做粥

原因

愿意 长短

登山

卧床

卧倒

大臣

休养

身体

修理 营养 虚弱

老虎

忧虑

弱小

衣柜

桂花

收拾

照顾 洗脸 叠被子

够不着

洗碗

散步

善良

能干

自言自语 暖烘烘

吓唬

篱笆

讥笑

秋风

瑟瑟

扑嗒扑嗒 姿态 芦苇

嘲笑

鸭子

公鸡

天鹅

鸣叫

呜呜

其中 欺负 星期

负责

羡慕

幕布

坟墓

日暮

曾经

姓曾 孤单 孤零零

毛茸茸

烦恼

疼爱

追赶

飘落

高贵

惊奇 昏睡

难为情

宽阔

翅膀

练习

锻炼 及格 积极 应该

二、近义词

环绕—环抱

凉爽—清爽

愉快—快乐

伶俐—聪明 照顾—照料

虚弱—衰弱

收拾—整理

烦恼—烦闷 羡慕—仰慕优雅—优美

三、反义词

愉快—痛快

凉爽—闷热

幸福—痛苦

伤心—高兴 嘲笑—称赞

虚弱—结实

明白—糊涂

善良—狠毒

四、积累

1、成语:

ABAC式成语: 自言自语

不知不觉

毕恭毕敬 彻头彻尾

任劳任怨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载歌载舞 忧国忧民 ABB式成语:孤零零

金灿灿

胖乎乎

毛茸茸

笑眯眯 乐呵呵

顶呱呱

光秃秃

闹哄哄

轻飘飘

酸溜溜

2、搭配:

宽阔的翅膀

宽阔的马路

宽阔的河面

宽阔的胸襟

3、近形字:

忘:忘记,难忘,忘怀,望:盼望、仰望 酒:喝酒,酒水,酒劲,洒:洒水、洒落 竟:竟然,竟敢,毕竟,竞:竞赛、竞争 休:休止,休息,午休,修:修养、修理

第九单元《我想》《七色花》

一、字词

布谷鸟

汲取

吸取

帐篷

篷帐

风筝

柳絮

棉絮

悠荡

悠久

稻谷

谷子

脚丫

丫头

树丫

柔软 湿软 柔嫩

营养

课堂

遥远

瑶池

摇篮

歌谣

商量 花苞 珍妮

橙色

板凳

跛子

歌谣

撕下

撕破

斯文 书架 驾车

随便

便宜

健康

建设

转身

转圈

神奇 旋风 旋转

哎哟

仔细

四面八方

完完整整

东张西望

二、近义词

汲取—吸取

商量—商议

参加—参与

立刻—马上 一眨眼—一瞬间

堵塞—阻塞

随便—随意

三、反义词

柔软—坚硬

东张西望—目不转睛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堵塞—畅通

健康—疾病

四、积累

1、带反义词的成语

东张西望

出神入化

因小失大

转败为胜

取长补短 有口无心

大惊小怪

喜新厌旧

2、带有“梦想”的成语

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思前想后

朝思暮想

梦寐以求 如梦初醒

魂牵梦绕

黄粱美梦

第十单元《海底世界》《圆圆的沙粒》

一、字词

强烈

窃窃私语

乌贼

喷水

喷香

蕴藏

储藏 稀有金属

波涛

长寿

是否

否定

参加

参与 海参

人参

参差不齐

免费

兔子

浪费长途 路途

同胞

细胞

煤炭

旅行

宁静

风平浪静 闪烁

警报

危险

迅速

伸缩

景色

奇异

蚌壳 物产丰富

监狱

缝隙

门缝

缝补

缝衣服 圆形 沙粒

颗粒

哈哈

奇异

嘲笑

潮水

海潮

坦然 负担

牢固

真诚

遗忘

风和日丽

异想天开 珠光闪闪

海阔天空

海枯石烂

沧海桑田

刀山火海 五湖四海

瞒天过海

奇妙

奇怪

奇特

神奇

稀奇 好奇

奇形怪状

稀奇古怪

笑声

笑语

欢声笑语 嘲笑

讥笑

四、近义词 依然—依旧

攻击—攻打

奇异—奇特

旅行—旅游 真诚—诚恳

嘲笑—讥笑

坦然—坦诚

猛然—突然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五、反义词

迅速—缓慢

危险—安全

动摇—坚定

真诚—虚伪 奇妙—平淡

六、积累

1、搭配

强烈的阳光

猛烈的寒风

剧烈运动

激烈运动

奇妙的海景

奇特的声音

奇异的光彩

奇特的声音 奇怪的想法

2、AABC式成语:

窃窃私语

彬彬有礼

咄咄逼人

楚楚动人

斤斤计较 津津有味

夸夸其谈

默默无闻

步步为营

3、ABCC成语

议论纷纷

千里迢迢

人才济济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含情脉脉

喜气洋洋

想入非非

风尘仆仆

4、带海的成语

海阔天空

海枯石烂

沧海桑田

六、近形字:

危:危险,安危,威:威武、威力 异:奇异、异常,导:领导、引导 园:园地,校园,圆:圆圈、圆满 潮:潮水、高潮,嘲:嘲笑、嘲讽 第十一单元《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马拉松》

一、字词

创造

踏步

踏实

唯有

唯一

淘气

陶器

记忆

一亿

表示

属于

代替

分辨

花瓣

辫子

枪支 手枪 战斗

打斗

误会

相邻

跳跃

对付

应付

邮递员 邮局

传递

严厉

包裹

寄来

结绳

记事

野心勃勃 生机勃勃

侵略

反抗

火坑

测量

侧身

野外

野心 田野

希腊

腊肉

腊月

蜡烛

胜利

知晓

第一届 奥林匹克

匹配

一匹马

项目

确定

接触

决战 喜讯 翘首以待

伤痛

饥饿

疲劳

筋疲

尽力

迎接

随即 距离

纪念

采纳

来历

二、近义词

区别—区分

代替—替代

记忆—回忆

创造—创新 经历—经过

误会—误解

严肃—严厉

纪念—怀念 反抗—反对

喜讯—喜事

疲劳—劳累

建议—意见 来历—来由

采纳—采用

三、反义词

误会—谅解

淘气—规矩

严厉—温和

反抗—屈服 胜利—失败

采纳—拒绝

四、积累

1、成语:形容疲劳的成语

筋疲力尽

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

心力交瘁

2、同音字:

断:断绝,阻断,割断,段:一段路、段落 状:形状,状态,奖状,壮:强壮、壮大 历:经历,历史,历来,厉:严厉、厉害 迅:迅速,迅雷,讯:通讯、喜讯 第十二单元《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

一、字词

屠苏

屠杀

屠户

瞳瞳日

爆竹

爆破

暴力

苏醒

苏打

调换

召唤

符号

桃符

付出

大蒜

鞭炮 鞭子

亲戚

威武

毛驴

恰好

恰恰

一盏灯

规矩 距离

放假

假期

假如

假装

除夕

夕阳

通宵 元宵 宵夜

截然不同

半截

拜年

预示

预言

吉祥

吉利 高潮

结束

赶集

彻夜不绝

团圆饭

守岁

明月当空 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忙碌

菱形

热炕头

火坑

爹爹 扭头

棉袄

肥沃

走街串巷

街上

巷子香

习俗 俗话

合适

适应

棉被

废物

废旧

后悔

侮辱 称赞 赞叹

融化

享受

细碎

灯笼

打磨

继续

掀开 羡慕 新陈代谢

日新月异

焕然一新

旧貌新颜

春风化雨 阳春白雪

满园春色

妙手回春

乐不思蜀

其乐融融 喜闻乐见

助人为乐

快马加鞭

快步流星

快人快语 大快人心

心直口快

二、近义词

规矩—规则

热闹—火热

吉祥—吉利

合适—适合 后悔—懊悔

乐趣—趣味

继续—连续

预示—预言

三、反义词

热闹—冷清

享受—受苦

称赞—批评

融化—凝结 答应—拒绝

四、积累

1、同音字:

玩:玩具,玩耍,贪玩,顽:顽皮、顽固 映:倒映、反映,映照,应:适应,答应 废:废品,废纸,残废,费:免费、消费 绝:绝望、绝对,与世隔绝,决:犹豫不决,决定

2、成语:带“新”“春”“乐”的成语

新陈代谢

日新月异

旧貌新颜

焕然一新

春风化雨 阳春白雪

满园春色

妙手回春

乐不思蜀

其乐融融 喜闻乐见

助人为乐

第三篇:201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3科普文章阅读解读

【重点知识梳理】

1.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昆虫记》。

2.科普文的类别(1)科学小品文 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主要特点 ①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科学小品介绍的知识必须有真凭实据,合乎科学。

②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③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 的题材。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②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③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性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④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

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2)介绍性说明文

介绍性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文体。它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

在传统高考中,纯科技类说明文,如《颅脑与肠脑》;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如《铜奔马》;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如《沙尘暴》,这些都属于介绍文。传统高考中一般把它们放在第一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推断的形式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高考把它放在第二卷实用类阅读部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特点 ①知识性

介绍性说明文以知识的传导作为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读者认识介绍对象是它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知识性便成了介绍文的内涵。介绍文的知识性内涵,建立在写作态度的“客观”“如实”之上。作为文章,介绍文不可能没有见解,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是历史的、客观的定论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不能带有作者的偏见。

②直接中介性

介绍性说明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作者通过介绍文,把知识传授给读者。这种中介,不是通过暗示,不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是通过画龙点睛,而是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基本结构 ①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②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①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②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③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②分类别

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进行说明。③列数字

援引有关数据以解说一定事物性状。④举例子

列举事实材料来说明事物。⑤作比较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和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⑥作比喻

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⑦设图表

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3.科普文阅读要求

在考试过程中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试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明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以例说法,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臵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么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 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亮和火星表面的了解。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臵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1.请简要概括建设海底观测平台的意义。

2.综观全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根据文意,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

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小论文意识,即答题要有理有据,——如何准确解答科普类文本阅读题目?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

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2012·湖南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

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答案】选址

提高自保护性能

【解析】回答该类题,先整体阅读文本,逐段概括层意,后根据题干要求总结。第一自然段说的是我们生活在噪音污染的环境,有很多危害,引出生态建筑的话题,第二段提出解决生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A.隔声性能

与环境协调

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

与环境协调

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

大方而舒适

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

大方而舒适

节约材料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2012·福建版)(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蟋蟀之话 夏丐尊

① 鸣虫是狄季的报知者。

② 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偏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连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 螽斯① 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螽斯的钅虑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蜂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有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位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也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得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须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蟋蟀的鸣声与鸟或蝉的鸣声有着本质的不同:蟋蟀的鸣声是由腹部的声带发出的,鸟或蝉的鸣声是由翅膀的鼓动发出的。

B.雄性蟋蟀是用一前翅的钅虑状部和另一前翅的硬质部相互磨擦,并用前翅间的“发青镜”这一特殊的音色“机关”发出特殊声音。

C.雌雄蟋蟀可以通过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雄性蟋蟀可以通过鸣音向雌性蟋蟀反复哀诉,雌性蟋蟀则通过“脚耳”领会其意。

D.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不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由卵解化出来的若虫和其父母同形,在立秋前后变为成虫即能鸣叫。

E.文章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②14.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4 分)答:

15.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着法,并举例说明。(6 分)答: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 ℃,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惟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没有天堂”在文中的含义看,它是指人类宗教中幻想的天堂,是不存在的,月亮及其他星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从作者告诫人类“没有天堂”的目的看,他是告诉我们,地球 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放弃幻想,行动起来,着手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保护地球。答案 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

第四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

《考试说明》将科普文章阅读列入实用阅读部分,其题型、分值都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同,且放在同一题位上。科普类阅读由于其实用性大,语言通俗易懂,反映的问题与社会、人们关系密切,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科普类阅读再次出现仍然是可能的,备考中要多读些科普类文章,还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1.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昆虫记》。

2.科普文的类别(1)科学小品文 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主要特点 ①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科学小品介绍的知识必须有真凭实据,合乎科学。

②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③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②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③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性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④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2)介绍性说明文

介绍性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文体。它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

在传统高考中,纯科技类说明文,如《颅脑与肠脑》;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如《铜奔马》;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如《沙尘暴》,这些都属于介绍文。传统高考中一般把它们放在第一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推断的形式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高考把它放在第二卷实用类阅读部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特点 ①知识性

介绍性说明文以知识的传导作为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读者认识介绍对象是它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知识性便成了介绍文的内涵。介绍文的知识性内涵,建立在写作态度的“客观”“如实”之上。作为文章,介绍文不可能没有见解,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是历史的、客观的定论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不能带有作者的偏见。

②直接中介性

介绍性说明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作者通过介绍文,把知识传授给读者。这种中介,不是通过暗示,不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是通过画龙点睛,而是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

基本结构 ①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②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

结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①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②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③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②分类别

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进行说明。③列数字

援引有关数据以解说一定事物性状。④举例子

列举事实材料来说明事物。⑤作比较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和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⑥作比喻

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⑦设图表

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3.科普文阅读要求

在考试过程中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

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试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明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考点一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蟋蟀之话 夏丏尊

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

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

肉声。

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磨擦就发出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

④螽斯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螽斯的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

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犹淡然不顾。于是雄的又反复其哀诉,雌的如不称意,犹是淡然。雄的哀诉,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雄蟋蟀在交尾终了后,不久就要遇到悲哀的运命——所存在者只翅或脚的碎片而已。

⑦蟋蟀产卵,或在土中,或在树干与草叶上。雌蟋蟀在产卵时,先用产卵管在土中试插,及找到了适当的场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时腹部大起振动。产卵管是由四片细长的薄片合成的,卵泻出极速,状如连珠,卵尽才把产卵管拔出。一个雌蟋蟀可产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产卵后亦即因饥寒而死灭,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⑧蟋蟀在昆虫学上属于“不完全变态”的一类,由卵孵化出来的若虫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过翅与产卵管等附属物未完全而已。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像蝶或蝇等叫做“完全变态”的昆虫。)自若虫变为成虫,其间经过数次的脱皮,身体的各部逐渐完成。变为成虫以后,经过四五日即能鸣叫,其时期因温度地域种类个体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们由此再像其先代的样子,歌唱,恋爱,产卵,度其一生。

(选自《名物采访》,有删改)

②①

【注】 ①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②若虫:不完全变态类(渐变态)昆虫的幼体。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表达技巧,解读科普文要像解读说明文一样。

【答案】文章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科学、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原理和发音样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的生命历程。

2.根据全文,概括蟋蟀的生命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成虫“恋爱”、交尾。

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雌蟋蟀产卵后死亡。3.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色。答题时,考生既要从文体的角度去考虑语言特点,又要从文章语言的具体叙述与描写去把握其特色。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语言以平实、准确为主。但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亦可能运用修辞手法,使之显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考生应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一)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蟋蟀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③段“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发音的原理和构造。再如,第⑥段“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平实地说明了蟋蟀的恋爱过程。

(示例二)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第⑤段“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雄蟋蟀发音器官发达、发音富有技巧、所发的声音对雌蟋蟀具有诱惑力。再如,第⑥段

“这时的鸣声„„直至雌的自愿接受为止”这几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雌尊雄卑”。

【方法技巧】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筛选并整合科普文信息的步骤

第一步:从科普文中的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第二步:抓住科普文中的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提取的信息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第三步: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第四步: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2.提取科普文章信息常用的两种方法(1)组合法

有些科普文章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在某些重点段落,只要将有关段落中的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2)摘录法

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

二、分析文本特色

科学性和文学性是科普文的特征,分析科普文章的文本特色主要分析这两个方面。1.科普文章的科学性

科学性首先体现为思维的严密。思维的严密不仅表现为内容上的科学准确,也表现在写作的条理和整个文章的布局安排上。

结构的合理性是作者思维严密的外在表现,科学的行文思路,既条理清晰地体现了行文科学严谨的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规律。

把握文章结构一般的思维流程如下:

第一,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的顺序解说。

第二,体现语言的严谨性。

主要表现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2.科普文章的文学性

①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或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科学的小品富有情趣;或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②标题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三、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评价它是否激发人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可以评价科普文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影响,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和影响等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一般思维流程是: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要评价的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结合文本,找到文中原来支撑问题的依据;

第三步:整理【答案】,检验自己的文字能不能回答“为什么”。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么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 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亮和火星表面的了解。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1.请简要概括建设海底观测平台的意义。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方向,看问的是什么;然后,要在原文中找准答题的区间,即【答案】在原文的哪几段中;最后,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句)组合【答案】。

【答案】 将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海底观测平台是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使人们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

2.综观全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中心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答此

题,【答案】 第一阶段: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通过航海从船上获得;第二阶段:人类通过简单的工具测量海洋;第三阶段:遥感遥测技术出现后,人类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加强了对海洋的认识。第四阶段:海底观测系统的建成,人们可以从海底看海面。

3.根据文意,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

【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小论文意识,即答题要有理有据,简明、连贯、条理清晰;第二,既要联系文本,又要联系社会现实;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

【答案】(示例)能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求海洋的秘密,已经对海洋有了较深的认识,特别是20世纪出现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后,人们不仅能探测到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能了解海洋的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另外,人类有“上天”探求月球的本领,就应该有“入地”观测地球的能力,因为,相对而言,“入地”不比“上天”难。

【答题模板】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一、(2015·福建卷,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盯瞳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它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答案】 CE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信息主要集中最后两段内容。【答案】 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

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二、(2015·广东卷,19~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预备好在春天来临、土壤回暖时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结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以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

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比率能预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年,有删改)

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①句体现了科普类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使用打比方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发芽”比喻成“分娩”,“攸关生死”“找对时机”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发芽的重要性,给人以亲近之感。

(2)第②句体现了本文语言科学严谨的特色。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红光/远红光比率的变化准确而具体地说明光的改变。“大部分”“远小于”则体现了严谨的特点。

2.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些先天休眠型种子经冬天才会发芽,如扁蓄的种子。(2)有的植物年初结不休眠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种子,年初生产的种子当年发芽,繁衍后代,后来所结的种子保存至第二年春天发芽,如羊腿藜。(3)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秋天发芽,度过寒霜存活下来的比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抢先一步发育成长,如雀麦草。(4)冬季一年生植物有分散风险的本能,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春天发芽的种子存活几率大一些。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摆出文章的观点,再结合现象分析。

【答案】(1)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土壤表层的杂草被除掉之后,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种子就开始发芽,因此长出更多的杂草。(2)光敏素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土壤表层的杂草被除掉之后,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种子也会发芽,从而杂草也更多。

三、(2015·北京卷,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24分)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 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进程的落后

C.汉字自身的特征

B.计算机的历史短 D.技术条件不具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B项,“计算机的历史短”是所

【答案】 B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 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C项,“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

【答案】 C 材料二

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由于激光很强,普通底片便能感光,还可用转印的方式在普通纸上印出逼真的大样。更有意义的是,它用三到五瓦的强激光束直接打到版材上就能形成凹凸版面,称为激光直接雕版,这无疑免除了早期借助照相技术进行照排制版的一大套工序。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其中,汉字字模存贮量是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最大的技术难关。汉字的常用字在3 000字左右,印刷用的字体、字号就更多。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使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高达100万个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存贮量竟达200亿位,约合1万6千兆个存储单元。即使制成超容量的巨型磁盘,其缓慢的存取速度和高昂的代价也足以使它丧失实用价值。如果不能另辟蹊径解决汉字字模的存贮问题,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中,王选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确保文字质量的高倍数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可使每个五号字的信息量大幅度下降,即从1万位下降到平均800位。这种压缩方法还允许文字变倍,能变大变小并保证质量,只需4千万位的存贮量就能存下65万字头的全部信息。在照排过程中,有一个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把汉字压缩信息高速复原成点阵。汉字信息压缩技术的研制成功给汉字照排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激光和照相机的结合带来了排版系统和信息处理的新突破。这些技术获得我国第一项欧洲专利和多项中国专利,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文字变倍和变形时的高度保真,我国又自主发明了用参数信息进行控制的独特方法,从而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扫除了又一个障碍。这项发明是世界首创,比西方早了10年。当外国电脑企业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唯独在出版领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二毛公司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国产照排系统在与国外产品激烈的竞争中大获全胜。

我国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自主创新与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编辑排版系统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时代。

(取材于徐炎章、王素宝等相关文章)

3.下列为“材料二”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激光照排系统原理及其使用 B.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C.高速廉价的先进汉字照排机 D.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领先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材料二探讨的主题

【答案】 B 4.根据“材料二”,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不属于技术难关的一项是()(3分)

A.字模存贮 C.文字变倍

B.汉字信息压缩 D.激光逐线扫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根据题干“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关”可定位于材料第二段第一句话“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采用第四代排字机的激光技术,但要解决字模存贮、文字变倍、激光只能逐线扫描而不能逐字扫描等关键问题”。A、B、C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对应句。【答案】为D。

【答案】 D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凹凸:两个字书写的第一笔都是“丨(竖)”。B.横亘:“亘”读音是“gèn”。C.存贮:“贮”读音是“zhù”。D.另辟蹊径:“辟”也可以写成“僻”。

【答案】 D 材料三

21世纪的中国,期待着更多的自主创新。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无疑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

要课题。

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学大多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同样确定无疑的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也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

相比于西方,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具体的成果,还是研究的思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有学者曾经感言:“当今不少人一提到科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除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鸿篇巨制里就曾认为,东方的科学,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国的科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最早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十分适合计算机时代,他称中国古代数学为“算法的数学”或“计算机的数学”,并运用它创立了著名的“吴方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固有的科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汉字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绵延不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然而,进入20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国的汉字排版与印刷却因汉字信息处理的困难,落后于西方。王选这位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卓有成效地继承并发展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大大弘扬了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如今,举国上下正满怀豪情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中,我们既不能轻视创新,更不能数典忘祖。中国的科技人才应该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中汲取营养,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取材于徐立《王选与中国文化》)

6.下列对“材料三”中“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刷术 C.四大发明

B.研究思想

D.算法的数学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在材料三第四段中有提到“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使得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正是王选团队在20世纪信息时代掀起的这场印刷技术的革命”,从整个段落来看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要点,所以选A。

【答案】 A(答C得1分)

7.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能力。材料一主要论述了中国印刷业与

【答案】 要点一:使承载中国文化的汉字摆脱了危机,顺利进入了信息的时代。要点二:使中国印刷业达到新的水平,民族产业占领市场。要点三: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走向世界。要点四:弘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启示我们继承和发展东方科学实现自主创新。

8.下列对“材料三”中成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鸿篇巨制:著述。.C.自强不息:停止。.

B.源远流长:水流。.D.数典忘祖:经典。.【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A项,鸿篇巨制:鸿,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制即著述、著作。B项,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C项,自强不息:自己要强大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息,停止。D项,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典制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D项,把“典”解释为经典,错误。

【答案】 D

1.(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____________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以来,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自然条件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有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它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

(取材于2013年《科技生活》陈雷博的文章)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5.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3分)()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 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说法 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后文说光伏效应,所以横线处必然从光伏发电过渡到光伏效应,故A、C项错误;由后文可知,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所以B项错误。

【答案】D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因而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

”“

【答案】A D

17.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 B.光伏发电纵横谈 C.光伏发电与太阳能 D. 光伏发电在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文中虽说到光伏发电的优势,但并未涉及

【答案】B

第五篇: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新课标):报告和科普文章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大自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

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

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现:①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②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

(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结合文本分析。

(2)引用和举例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合文本分析。

4.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2)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北京时间28日12时许,“蛟龙号”完成5000米级海试后,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本次下潜中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年6月正式启动,2010年即实现下潜3759米的中国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四国之后,第五个拥有3500米

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按计划将于2012年挑战7000米的世界深度,突破深潜7000米级后,“蛟龙号”将圆满完成设计目标,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有望于2012年赴南海第一次正式执行勘探考察任务。

相比去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5000米级海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在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的太平洋东北海盆(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共有7.5万平方公里,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其标深5681米处于夏威夷以北2000公里,旧金山以西3000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再次,5000米的下潜目标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试验:7月21日,“蛟龙号”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米;7月26日“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

据了解,继第三次下潜海试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继续择机安排下潜作业试验,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稳定的贴近海底自动巡航能力、精确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两个条件使蛟龙号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海底搜索目标。”“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传

感器要精确,运动控制方法要好,执行机构要灵敏。‘蛟龙号’布有7个推力器,原地就能转圈。”

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可向母船传输文字、语音、图像,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即使水声通信出现故障,还有一套水声电话备用。

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当下国际潜水器上最大的电池,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40~50千瓦时。

深潜器目前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水压。徐芑南打了个比方:7000米处水压的能量,相当于将700公斤重量压在一个小拇指甲盖上。

海底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震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需要这样的有力工具。5000米的深度背后,将是75%全球海洋洋底的畅行无阻。7000米后,这个数字则是99.98%。

(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

B.“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完成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任务。

C.“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最后一次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D.已经完成的三次下潜试验,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

E.“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还是水压问题。巨大的水压不仅考验着潜水器的耐压能力,也考验着它的密封性能。

【答案】CE 【解析】A.“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于文无据;B.这是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完成的任务;D.“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错,这是下潜突破7000米级后的意义。

6.“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一句中的“这些”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试验海区远,②试验环境复杂,③下潜深,难度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找到本题的答题区间,即文中第三段,信息主要有三点:距离远,环境复杂,难度大。然后对其加以整合即可。

7.“蛟龙号”拥有哪些领先技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蚊龙号”具有先进的贴近海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②它具有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功能,③“蛟龙号”上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一些提示性话语,如“‘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是第三大亮点”。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即可。

8.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跻身于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行列,②能够提高我国对海洋勘探考察能力,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大显身手,③使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得到保障,④意味着我国在世界大部分大洋中可以畅行无阻,⑤冲击深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军事,发挥我国核潜艇在守护海疆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文本,把文章涉及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联系南海现状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为什么水果性“寒”?

方舟子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许多水果都被归为寒凉食物,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直到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

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但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

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

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

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克,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

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等,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等,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

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

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果糖含量

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

(选自2011年07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2的蛋白质,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B.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

C.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主要跟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

D.水果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是果糖不耐。E.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只要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也就能防止果糖不耐。

【答案】BD 【解析】A.应该是“CLU5”;C.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还“与果糖的含量有关”;E.把或然说成必然了,文章最后一段说“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

10.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果糖导致“腹泻”的过程。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留在肠道内的果糖使得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到了结肠的果糖变成了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出现腹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段,果糖导致腹泻有两个过程,即在肠道内有较多水分,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

11.喝不同量的果糖,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这一实验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点,加以提炼即可。

12.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对果糖不耐患者有哪些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要查明原因,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是膳食果糖不耐,还是遗传性果糖不耐;其次,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吃些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少吃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再次,尝试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的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倒数第三段介绍了果糖不耐的两种情况,最后两段介绍了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水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即可。

下载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教师文档:专题二十一(四)科普文章阅读(15页)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

    1、 追着 昆虫 斑斓 体验 宽厚 辽远 融入 智慧 2、 嗡嗡 3、 离开 5、 寒山 6、 燕国 绒毛 失陪 石径 姿势 明媚 到达 枫树 汇聚 蚯蚓 勇敢 蝙蝠 若是 保管 随意 傍晚 沿途......

    五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词语复习牵手 牵挂 炊烟 歇息 歇脚 念叨 恍如 惊醒 醒悟滋润 滋味 拐杖 否则 否认 锻炼 堡垒 需要 必需 激励 鼓励 鞭策 承担承担 值......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病句类型及解析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病句类型及解析 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

    XX届高考英语第一轮总复习教案(精选)

    XX届高考英语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高考英语一轮重点复习module8 Unit1&Unit2 一、重点单词 .happenv.发生 happeningn.事件;偶然发生的事情 归纳:h......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学案(二)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学案(二) XX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一、(共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

    200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经验总结

    200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经验总结徐兆利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完成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这与新教材的改......

    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策划

    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策划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的序幕即将拉开。如何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统筹兼顾,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是高三语......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调查报告和科普文章2

    2011届专题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四)——调查报告和普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专家者为互联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络?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