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

时间:2019-05-13 12:2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

第一篇: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2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⒉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⒊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通过写景作文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是能够抓住特征来写景。下面就随着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二、品析名家名篇,明确特征概念

为了弄清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阅读名家名篇的精彩写景片段,琢磨感受景物特征,并用三个以上形容词加以概括。

材料1: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材料2:

孤寂向他暴露了它的全部秘密,并且把它的美包围着他。他在日出和日落中发现了世人所不知的景象。飞鸟是稀有的过客,云霞是多变而身穿彩衣的旅人,他每听到飞鸟的微弱振翅声和看到云层的交错时,就战栗起来!夜晚他研究月光沙漠的海洋上所产生的效果,沙漠的热风经常在这海洋上翻起波浪和造成迅速的变化。他同东方的黎明一同起来,他仰慕这黎明的灿烂光华;时常,在这原野上刮起飓风,飞沙走石,景色可怖,造成红色、干燥的迷雾和能致人于死的云彩,他享受了这一切之后非常愉快地看到夜晚来临,因为夜晚能带来星星的仁慈的清凉。(巴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参考解析:

材料1:轻快活泼的山泉,幽曲的山径,青翠的竹木,就像一幅色彩清新的水彩画。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涤去了世间的忧思、烦恼,荡去了一路风尘,使人身心俱净。只有一个深爱着自然的人才能从景物中获得如此细腻、独特的体验。

材料2:沙漠是孤寂可怕的。但沙漠也有世人所不知的景象:稀有的飞鸟、多变的云霞、沙浪的迅速变化、黎明的灿烂光华;虽有飞沙走石、景象可怖的飓风,但也有让人愉快的夜晚星星的清凉。这里,作者以畅快、跳跃的笔触,让沙漠在人物心理和行动的描写中袒露出它的“全部秘密”和“独特的”美。【明确景物特征的概念】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他全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三、鉴赏经典,总结方法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抓住特征进行生动的描写呢?(一)给你一双慧眼

⒈阅读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4—18节,看看作者是站在哪些角度观察黄山之景的?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明确:文章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仰望群峰的,有从远处遥望的。本文按照从山上到山下的空间顺序来写黄山之景。由此我们得出启示: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①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②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①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②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③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请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第一节,并思考:文中所写的景物,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感官感知?这些景物能否真实反映山泉活泼、声音清脆的特点,为什么?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明确:“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是用眼睛看到的;“泠泠淙淙的泉声” 是用耳朵听到的;“扑面而来”是借助触觉来感受泉的气势。这些景物能真实地反映泉声的清脆和泉水的活泼。

由此可见,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

(二)送你一枝神笔

阅读课文《画山绣水》第二节,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能让笔下的景物生动、传神呢?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明确:“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先用重叠,再用比喻,再由比喻伸展开去,酒不用饮,只要看一眼就会醉了。

由此可见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抒我一片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心灵的感受。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却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两段文字同是写秋,却各有不同,文段一生机勃勃,文段二萧瑟苍凉,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明确:两位作者的心境不同。毛泽东写作《沁园春•长沙》时是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词中壮丽绚烂、富有生机的秋景正是他豪情壮志的体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寓情于景,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由此可见,以不同的心情面对自然山水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决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形摹态,而应该在其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只有注入了“情的活水”,我们笔下的山水才会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四、讨论合作,总结写景方法

明确:①选好观察角度,确定描写顺序

②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特点

③运用多种修辞,融入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笔,小试牛刀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要抓住景物特点,作具体描绘。(300字左右)

参考题目: 1.花圃 2.月夜 3.雨中 4.秋晨(也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其他景物自拟题目)

六、参考例文

雨中的校园

沙沙沙,沙沙沙,是谁在弹琴?步出教室一看,哦,原来是雨来到了校园里。

看!校门上那一串串落下的小雨犹如一幅美丽的珍珠门帘。校门口,坑坑洼洼的小路上积满了雨水,连成一片,就像一个小池塘。撑着伞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地向校园里走来。他们的伞五颜六色,有红的,有绿的,有蓝的,有黄的„„那些伞犹如一朵朵小蘑菇,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那些伞又像一朵朵绚烂无比的小花儿绽放在校园里,可美丽了!

操场上,雨儿正淅淅沥沥地下着。不一会儿,偌大的操场便被冲洗得一尘不染。雨儿冲走了往日的喧闹,洗来了今天的宁静。这时,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来到操场上戏雨,他把伞放到一旁,开心地玩了起来。操场旁那棵古老的樟树经顽皮的雨点儿冲洗后,傲然挺立在校园里,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雨儿还哼着歌来到了教学楼,给教学楼也洗了个干净舒适的澡儿,使教学楼一尘不染,焕然一新。

啊!雨中的校园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我爱月夜

天渐渐晚了,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浅了;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的那样可爱,那样纯洁,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射出一道道白光。

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际的天空中才看得见一两颗星星,闪着淡淡的光,正慢慢隐去。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平息了,静静地流着。一轮圆月道映在水面上,晚风一吹,微波粼粼。啊!河上亮了,整个宽阔的河面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地上亮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好像盖上了一层霜。

一片白云,掩住月亮秀丽的面容,月亮竭力地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出来,在四周镶成了一个灿烂的光环,星星也争着放出淡淡的光„„

我爱着月夜„„

第二篇:写景要抓住特征》说课稿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是必修二的“表达交流”部分的“写作”专题。本册共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本专题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密的,我们的很多情感都来源于大自然,也将我们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所以本专题的学习一 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二锻炼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已有不少的景物写作练习,已能运用一些修辞等写景方法来表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认知,写作的随意性。

2、观察不仔细,习惯于抄书照搬,脱离景物实际,或特点不突出。

三、说教学目标

(一)系统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

(二)理解景与情的关系,做到情景结合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做到情景结合!

四、教法、学法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多媒体教学、练习实践、教师点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教师的点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课堂的高效。

五、教学过程

本教学共有两课时。

第一课时:从理论上系统的学习怎样去抓住景物的特征。第一环节:图片展示

(1)展示四幅不同的秋景图,找出他们的区别。(北方和南方的图片,同一处景早晨和晚上的图片、同一植物不同形态的图片)

分析出景物在时间、地域、景物本身(形、色、味)、不同角度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方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你更喜欢哪一幅图画,为什么?

选出自己喜爱的图画,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故都的秋》融入郁达夫个人的情感。第二环节:理论提升

(3)欣赏三段文字,分析其是如何写景的。

投影: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

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组讨论:

基本上学生能自己解决,学生分析不到位的教师指导 第三环节:当堂练习

两幅腊梅图,一幅含苞待放,一幅已绽放。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写一两句话。要求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来写。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同学们评析。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写作实践练习,弥补以往写景的不足,并且通过评析、修改,提高写景能力。

请学生在校园寻找一处自己喜爱的景,写一段文字,并拍下照片。

第一个环节:学生作品赏析

(1)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部分进行展示。(既展示学生的片段写作,也展示照片)

指导学生比对照片和从如何描写景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并提

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描写生硬(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景,能够做到写的真实,但要做到传神,学生在运用写景方法上可能不熟练,出现描写生硬,不够传神的问题)

2、感情渗透不自然

(2)同桌互评。(在上一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示范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评、能评,并主动参与到同桌互评的活动中)第二个环节:自我修改

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通过互评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所在,通过修改,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个环节:学生作品展示 当堂欣赏学生修改后的作品。

并课下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在教室中展示。(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作品,延伸课堂教学,并且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

六、说教学设计依据

1、是对前面环节作“回应性内容”,是对前面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设计安排依据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2、目的在于向同行阐述理论依据。

3、这一环节需要说出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改理念、教育心理学理念、学生年龄特征等

依据性理论支撑,使教学设计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三篇:写景要抓住特征1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 编号 1 课题:《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课型:新授 制作人:薛振华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2年12月

【学习目标】

1、理解景物特征的含义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一、导入语: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我们阅读过许多写景的名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就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

二、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三、品文段 在名家名篇的精彩写景片段阅读中,琢磨感受景物特征,并用三个以上形容词加以概括。材料1:

星星在浸透鲜血的白俄罗斯上空悲哀地眨着泪眼。漆黑的夜空像个塌陷的大坑,夜雾似烟,朦胧,飘忽。寒风把充满腐烂的落叶、潮湿的黏土气息和三月残雪的苦味撒满了大地„„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材料2: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材料3: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们的呜声也似乎变得分外的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入了迷梦;菩提树的矮枝上面悬着无数黄花的小束,也静止着,好像已经死去。每一呼吸,芳香就沁入了肺腑,而肺腑也欣然吸入芳香。远远的地方,在河流那边,直到地平线上,一切都是灿烂辉煌;不时有微风掠过,吹皱了平野,加强着光明;一层光辉的薄雾笼罩着整个田间。鸟声寂然,在酷热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呵呵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的愉悦;它使人们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屠格涅夫《前夜》)

材料4:

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被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个小小的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氢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梭罗《瓦尔登湖》)

材料5:

孤寂向他暴露了它的全部秘密,并且把它的美包围着他。他在日出和日落中发现了世人所不知的景象。飞鸟是稀有的过客,云霞是多变而身穿彩衣的旅人,他每听到飞鸟的微弱振翅声和看到云层的交错时,就战栗起来!夜晚他研究月光沙漠的海洋上所产生的效果,沙漠的热风经常在这海洋上翻起波浪和造成迅速的变化。他同东方的黎明一同起来,他仰慕这黎明的灿烂光华;时常,在这原野上刮起飓风,飞沙走石,景色可怖,造成红色、干燥的迷雾和能致人于死的云彩,他享受了这一切之后非常愉快地看到夜晚来临,因为夜晚能带来星星的仁慈的清凉。(巴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

小结:要想准确地抓住景物特征,前提是细致的观察。观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第四篇: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定稿)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教学模式:

“讲练评”模式。课堂环节:鉴赏名段,归纳技巧;掌握格式,训练表达;品评师文,激发兴趣。授课时,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整教学预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认真观察景物,了解什么是景物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技巧写景状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教学难点:

学生在练笔写景类文章中的实际运用。教学方法:

点拨归纳法

教学设想:

必修2“表达交流”中的《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适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景记叙文(我们常称之为散文)和记人、写事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写景状物不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不是容易操作的一种写作技巧,阅读教材你会发现,从总体上讲,教材并没有让学生明白到底怎样去描写景物。因此,我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平日的练笔经验设计了这个专题的作文教学,进行一下新的尝试。

本专题教学计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以品读名家名段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技巧。第二课时练笔整篇文章,第三课时针对学生所练文章进行讲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部分:(3分钟)

① 记叙文都有哪些种类?(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

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记叙文中有这么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这就是我们这一节向大家介绍的写景的记叙文。(板书:写人、记事、写景。)今天,我们的写作专题是《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②我们知道,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写作的角度看,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那么在写景类的文章中,什么是景物特征,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景物特征。

③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与其它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特征。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不同,南方、北方、城市、乡村的景物也不同。同一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过渡语:那么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呢?

二、描写景物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自然,细心观察,突出景物本身特点。(2分钟)赏析学生习作片段中的景物描写。

午后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坐在窗前做作业。一阵凉爽的夏风拂面而来,在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似有似无,窗台像笼上了轻纱的梦,使人浮想联翩。在这个无“丝竹之乱耳”却有桂花飘香的环境中读书,岂不快哉!

提问: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调动了哪些感知器官?你觉得这段景物描写怎么样?

教师明确:作者调动了触觉、视觉、嗅觉等感官,但这位同学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让桂花开放提前了一个季节。所以,深入自然,细心观察景物本身的特点时,除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舌去品,用体去触”还要“用心去思”,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描写上才会达到“求真”的地步。(板书:求真)

下面,我们从名家那里讨一些写景的经验。

2、运用表达技巧,学会绘形、着色、摩声。(这一点最后打出)(8分钟)(多媒体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着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师问: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生动传神,景中含情,营造了一种素淡朦胧的意境。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从哪些感知器官来描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教师明确:从视觉绘形、着色,从嗅觉写味。运用了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表达技巧。(板书:修辞,动态)

关于使用修辞:

①使用修辞描绘景物的姿态、形状时,不要忘记着色。“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都是绘形与着色相结合。在绘形时着色,可以让人对描绘的事物过目不忘。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通过描写故都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青布单衣的闲人和淡绿微黄的枣子,传达出了故都秋“清”这一特点。

②使用修辞描绘景物,不要忘记描摹声音。

声音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内容,人的记忆中容易被唤起的是情景与色彩,然而在真正的生活中声音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部分。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除了绘形、着色,还多次展示声音的魅力:蓝天下的鸽哨,脚踏落蕊无声,北国秋蝉哀鸣,秋雨息里索罗、闲人曼声长吟,简直可以说无声不成景。在绘形、着色的过程中适时摩声,可以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不论是使用修辞绘形着色,还是使用修辞描摹声音,都是为了把景物写美。(板书:美)

关于动态描写:

写景文章中,除了会写静景,还要会描写动景,这样才会把景物写的动静结合,写活景物除了朱自清在本段中的这种写法,还常使用下面一种表达技巧:

(多媒体出示台湾著名作家张晓峰美文《柳》中结尾两段)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提问: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把柳树写活了?

明确:拟人:这哪里是在写柳,简直是在写人,“纠缠”两字,写出了柳枝的柔媚多情,读者读到这里会为之倾倒。倾倒于作者笔下的柳,更倾倒于作者笔下的 文字。随兴一张“喷出”,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顽皮的少女,在水边与你嬉戏。难怪作者会怀疑“柳树根底下有翡翠”,即使是性情刚烈的人,也会柔情满肠了。

小结:把景物写得动静结合的方法有二,既描写静景,又直接描写动景;化静为动,把静景通过拟人这种修辞化为动景。动态描写可以把景物写活。(板书:活)

提问延伸:这一个选段中,除了使用拟人这样一种表达技巧,还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①对比。《故都的秋》里,郁达夫把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②想象:不论是写景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还是写人记事中的景物描写都不能只是如实地描绘景的形、色、动态变化,还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不会言传的景物写的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把概念化的景物特征想象化。朱自清《春》写到:“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文中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增添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运用想象笔法,引发读者联想,让读者在脑中共建美丽而深远的境界。

《美丽心灵》中最后一段描写就使用了想象这一笔法。

强调:修辞中除了比喻、拟人、通感,还常用夸张、设问、引用等。倘若我们大家在抓住景物特征的基础上巧妙使用以上技巧,就能把写景类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人读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如品佳肴,给人以美的享受。

3、尽量写出眼中之景,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1分钟)

新课标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景中注入自己的感情,准确地传达特殊环境里的真实情绪。

不要用人们已经说滥的词语,不必“晴空万里,春光明媚”就是心情一片大好;秋风瑟瑟,黄叶翻飞,总是情绪低落。因为同一景色,不同的人看,形色味是不一样的。同样写秋,杜甫看到的是萧条,毛泽东看到的是绚丽多彩,郁达夫是“清、静、悲凉”。这实际上也告诉我们,自然景物虽然是客观的,但写什么,不写什么,由我们的感情来决定。

用王国维的话作结,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4、掌握描写景物的一般格式(3分钟)提问:你能总结出这段景物描写的格式吗?

示例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描写对象所处的位置),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描写对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一般格式: 环境(位置)+(定语)对象+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示例:每一阵风过,杨树摆动着他们的手臂,心型的叶子有如一双双大手在风中欢快拍打,发出悦耳的声响,喧闹中带给人们醉人的绿意。(沈瑞玲《窗外绿意》)

三、练一练:(12分钟)

以某种景物(一株树、一幢建筑物、一场春雨、落叶、白云、小鸟、鲜花------)为描写对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此公式写一段文字,看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是否融进了作者的感情。附参考答案:

示例1:

落叶轻舞

梧桐的落叶铺满了道路两旁,有车驰过,落叶便和尘土一起随风轻舞。它们沙沙地欢唱着,窃窃地低语着,像许多蝴蝶在空中开舞会,热闹极了。没多久,舞会结束了,卷边的那片大叶子静静地躺在马路中央,在美美地回味那场舞会的乐趣,又似乎在嗔怪刚才那辆车没带走它们。

很显然,习作片段在写景中渗入自我的情感和想象,用了“沙沙地欢唱着”、“窃窃地低语”、“回味” “舞会”等词语,给人美感和遐想。

示例2: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讲评部分教师强调:景物的特点和感情的特点要紧密结合,写出眼中景。

四、我的作文你来评:(8分钟)

《那一场浓雾》和《窗外绿意》这两篇文章大体按什么顺序写的?从景物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出作者对它们的感情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可取,哪些地方写得不足?

教学预设:

1、写景顺序:

把观察到的景物转化为文字叙述时,也要注意顺序,其顺序大致有两种,①、空间顺序,由中心到四周,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前到后。②、时间顺序类文章多为游记类文章,从到达观察景点的时间不同来安排文字的组合顺序。③、逻辑顺序。不常用于写景文章中,有时根据需要也采用,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构思方面:

①、还没能达到写景的最高境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②、北宋文学家邵雍曾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这两篇文章都由景引申了人生之理,不是专为写景而写景,能够借景言理,让人看后有所感悟。

3、学生表扬时:你最大的优点就是敢当众表扬我,你的话,让我喜欢。学生批评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的话,助我思考。希望我的练笔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1分钟)

最后,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能够关注大自然,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做一朵会思考的丁香花,那么你的笔下必然会流淌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六、作业:(1分钟)借鉴《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选取自己熟悉的一种景物(山川湖泊,花鸟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或者自己最近感知的景物,以描写为主,结合本节课所总结的写景技巧,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观察:真

写景

修辞:美

情景交融

动态:活 教学后记:

下面示例可让学生评判:

现在的路凹凸不平,一场雨过,全是黄泥。车子在这条路上行驶,车上的人左右晃荡,前合后仰。步行在路上,就好像走在山地上。路的整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希望这条路尽快修好。(14李丰娇)

尘土满街飞,形如厚厚雾。人穿梭其中,你望不见我,我望不见你。路边绿油油的花草转眼变得灰溜溜的了,万物像失去了生机。道路变得坑坑洼洼,来往的车辆颠颠簸簸,像吃了摇头丸似的。(14刘莹莹)

校门前的那条路还在紧张整修,原来路两旁的花草已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马路那层黑皮已被剥落,露出黄色的身体,放眼望去,从南到北此起彼伏,一个个丘陵似的小土堆胡乱的站在路中央。各种大型的修路机紧张有序地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仿佛他们了解学生归心似箭的心情似的,想赶快将路修好,给人们带来方便。(14王樱)

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往日平整的路基裸露着黄土,如同一个老男人扒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的土埂,肋骨一般,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刺目地凸显着。(注:写景不美)

第五篇: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三、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一〉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二〉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现选录两则片断。(后补)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②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④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标点符号的格式。⑵书面誊写状况。⑶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⑷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⑸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说说为何好。10.优秀作文展示:(后补)

下载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写景要抓住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动作描写)[范文]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9 动作描写 主备人:许礼靖 【写作目标】 动作是指通过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肖像描写)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 主备人:许礼靖 【写作目标】 五彩缤纷生活中的人是千姿百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呢?首先必须学会......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之重点突出主旨明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4 重点突出主旨明 ——如何让叙述重点更加突出 主备人:赵姗姗 【教学目标】 ⒈ 掌握命题作文的一贯思路和解题方法,更好地应对这类作文。 ⒉......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动词类作文写作)

    郑梁梅中学初三作文系列学习材料17 动词类作文写作 主备人:许礼靖 【写作目标】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动词类作文审题的能力,学会安排结构。 【技法指导】 动词型作文一般由......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作文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作文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一一一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课型:写作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学习......

    《亲近自然_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训练目标:学习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