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东方名师带你走出中学英语词汇学习误区
新东方名师带你走出中学英语词汇学习误区
目前的中国,从孩子到老人都感受到了一场空前的英语学习热潮。作为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为学习英语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也是空前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说:“学好英语,我做到了!”从现在起,关于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文章中,从词汇学习这个独特的角度与大家进行深入的讨论。常言道:不走弯路就是最好的捷径,那就让我们一同走出单词学习的误区:
·家长“爱的鼓励”成高考考生最怕“紧箍咒”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英语词汇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伤口”。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学路上,有人拿着词汇书边走边看;上楼梯时,有人抱着词汇书若有所思 „„ 可是,如此的努力也并未使这些同学的单词量有一个质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不破不立,为了帮助大家建立更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我们首先就要认清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存在有那些问题和误区,以彻底根除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
·万名考生弃高考:理性回归还是头脑发热?
·新政解读:“异地借考”无关高考录取
第一个问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背单词如果一直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那么尽管你背了不少单词,做起题来仍然捉襟见肘、处处被动。如在考到regard 和company的一词多义、further的一词多用时,如果你不了解“regard” 除“看作”之外还可以表示“尊敬”,不明白“company”除“公司”之外也表示“伙伴”,不知道“further”除作形容词、副词外还可作动词表示“增进、促进”,那么你做起题来当然会举步维艰。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大家应该将曾经出现过多种意思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个问题是雾里看花,不能举一反三。如raise, rise, arise三个词在考试前就应该弄明白,有的考生遇到他们却仍是模棱两可;practice是“实践”,形容词practical的意思是“实际的,实用的”,而副词practically却是“几乎,简直”。同学们丢分不完全是单词背得少,而往往是记得不够细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多花一点点时间来揣测一下,为什么选A而不选B?A和B究竟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一天一点,日积月累,一定有巨大的进步。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中学是一个人常用词汇累积的最重要时期,只有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最快速的走完基础词汇累积之路。因此,作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中学培训课程之初,就明确了“要学活词汇,不教死词汇”的概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单词学习坏习惯的产生,保证学习的效果。
第二篇:雅思口语培训课程,如何走出中学英语词汇学习误区
登陆网站 参加免费试学www.xiexiebang.com
雅思口语培训课程,如何走出中学英语词汇学习误区
目前的中国,从孩子到老人都感受到了一场空前的英语学习热潮。作为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为学习英语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也是空前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说:“学好英语,我做到了!”从现在起,关于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文章中,从词汇学习这个独特的角度与大家进行深入的讨论。常言道:不走弯路就是最好的捷径,那就让我们一同走出单词学习的误区: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英语词汇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伤口”。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学路上,有人拿着词汇书边走边看;上楼梯时,有人抱着词汇书若有所思 …… 可是,如此的努力也并未使这些同学的单词量有一个质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不破不立,为了帮助大家建立更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我们首先就要认清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存在有那些问题和误区,以彻底根除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背单词如果一直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那么尽管你背了不少单词,做起题来仍然捉襟见肘、处处被动。如在考到regard 和company的一词多义、further的一词多用时,如果你不了解“regard” 除“看作”之外还可以表示“尊敬”,不明白“company”除“公司”之外也表示“伙伴”,不知道“further”除作形容词、副词外还可作动词表示 “增进、促进”,那么你做起题来当然会举步维艰。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大家应该将曾经出现过多种意思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个问题是雾里看花,不能举一反三。如raise, rise, arise三个词在考试前就应该弄明白,有的考生遇到他们却仍是模棱两可;practice是“实践”,形容词 practical的意思是“实际的,实用的”,而副词practically却是“几乎,简直”。同学们丢分不完全是单词背得少,而往往是记得不够细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多花一点点时间来揣测一下,为什么选A而不选B?A和B究竟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一天一点,日积月累,一定有巨大的进步。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中学是一个人常用词汇累积的最重要时期,只有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最快速的走完基础词汇累积之路。因此,必须从最初就明确“要学活词汇,不教死词汇”的概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单词学习坏习惯的产生,保证学习的效果。
Education: life balance
登陆网站 参加免费试学www.xiexiebang.com
They are often gentle in nature, and know right from wrong.As they become teachers, they have regular work-and-rest time,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for them to take care of a young family.And, they could be a free tutor for their children.师范类女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她们通常温柔体贴,明辨是非。作为教师,她们有着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方便地照顾小家庭。另外,她们还是自己子女的“免费家庭教师。
第三篇:走出考研英语词汇记忆六大误区
每年春天,是考研备战的热潮渐渐复苏的时节。对于考研英语备战来说,词汇记忆也是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词汇记忆有什么好的方法?跨考考研英语教研室杨老师带将在记忆词汇是又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大家一同走出词汇学习的误区。
误区
一、孤立的背单词
张静初为考研学好英语 承认努力和国
[相关]考研英语疑遭泄题 教育..|教育部称已责成调查考研..转发至:
在考研英语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即便是很努力的记忆英语单词,但也并未使这些同学的单词量有一个质的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同学孤立的记忆单词。跨考教育考研英语辅导专家指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孤立地背单词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背单词很有必要,但不能孤立、反复地背,要给单词赋予一个理想的语境,让单词利用语言这一载体,在文章中呈现和应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例句或文章记忆单词,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这个单词的正确用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这个单词的语境。有了句子或文章这些载体,学生记忆单词就会变得有据可依,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误区
二、过分依赖中文释义
许多学生习惯于看汉语背单词,他们认为,背单词的过程就是把英文单词在脑海里翻成汉语的过程。这样,学生容易形成对一些句子的误解,例如:1.The tiger is dangerous.2.The tiger is in danger.这两句话究竟哪个对呢?从语法角度来说,两句都对,但是意
思完全不同:第一句中的 dangerous(危险的),表达的意思是老虎是凶猛的动物,对于人类来说,老虎非常“危险”;第二句中的danger(危险),意思是说,老虎碰到了 一个更加凶猛的家伙,它的处境非常“危险”。学生过于依赖中文释义还有另一个问题,即无法精确表现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比如,match和race这两个词 的意思都是“比赛”,但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说有双方参与、对打的比赛,像橄榄球比赛,而后者是竞速比赛,像跑步。所以,笔者建议,学生在选购词汇书时,一定要挑选有英文释义和例句的书。
误区
三、过分关注难词、长词
学生若想书面表达得高分,不仅要语法没有错误、表达正确,还需要使用较复杂的语言结构和高级词汇。一些学生为了写出复杂的句子,会专挑复杂的、字母多的单 词记忆,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写出来的都是冗长的、汉语化的句子,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也不地道。其实,学生掌握一些有多个释义的小词、活词,并能灵活运 用,写出来的文章非但不会拗口,还会显得更流利、地道。
跨考教育考研英语辅导专家表示,一词多义,是英语中常见现象,考生平时应注意多积累,在背单词时把一些常用词的多个意思准确记住,并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句子中体会、理解,试着仿照这些用法造句,最后达到记忆应用的目的。
误区
四、只知认词不知辨词
由于考研英语多数题型采用选项(multiple choice)形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养成"只知大概,不知具体”的毛病。同时,认词是掌握词汇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考研英语复习来说,光是知道一个词的词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这个词与其他词,尤其是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别。曾有同学写下这样的句子:With our own car,we don't have to cost a lot of time waiting for a bus.“cost”一词应该换成“spend”,出错原因显然是没有弄清这两个词的区别:虽然两者都可表示“花费”,但cost常用sth.做主语,而 spend常用sb.作主语,句中主语是we,所以要用动词spend。跨考考研英语教研室杨老师指出,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考生应该将曾经出现过多种意思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误区
五、机械记忆,只背不用
许多学生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单词背了一大堆,但是真正要用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写出来的文章翻来覆去就那么一点词汇,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单词不会灵活运用。有些常用的描写性形容词,或者由形容词派生的副词,对写文章非常有帮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词汇。此外,一些学生面临副词贫乏的问题,如表示很、非常的意思,学生只会用very。实际上,有很多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副词,都可以很好地替代very。以天冷为例,可以说It’s pretty cold.或者说 It’s extremely cold。这样的表达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可避免重复。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运用。如果记忆和应用的桥梁就中断了,辛苦的记忆不就是浪费精力吗?
误区
六、长时间集中背诵
集中记忆单词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建议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背单词的时候不要背诵太多,要分散在一天之内、一周之内,甚至是一月之内 背诵,并利用零碎进行多次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记忆单词应该分散记忆,及时重复,最后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可以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在记忆新单词的同时,回顾旧单词,这样,记忆的单词会越来越多,同时旧单词也得到了牢固记忆。
总之,记忆单词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复习,还要克服一些不良的背诵习惯。只要学生能克服记忆单词的误区,真正领会正确记忆的方法,单词的记忆就会不攻自破。最后,希望广大考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克服考研英语词汇复习误区,轻松通过考试!
第四篇: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文章来源:上海家教 http://
讲授了十五、六年的英语,目睹了不少学生“出工不出活儿”的尴尬,我每每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综而言之,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太多误区,至今执迷不悟。误区
一、错把汉字当音标
不少学生苦于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就在单词的一边注汉字。如:tomato记作“他没头”,Hegoesshopping记作“黑狗吃烧饼”。这在早年学习英语时,不足为奇。那时的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的年龄都比较大,错过了四到十二岁这个最佳语言学习期,用汉字记英语发音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仍有人这样学习英语,并把他作为成果出版,就令人惑然了。毕竟中国英国相隔千里万里,汉语和英语也相隔千里万里,无论在语法上,还是在语音上。特别是发音上,汉语有四声,英语只有升调和降调,有些英语音素汉语中根本就没有,如[θ][ ∫]等,用任何汉字记音都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你对音标的敏感和精确度,把你引向错误的深渊。你说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沦为“独门绝技”。误区
二、迷信欧美人
以为蓝眼睛的外国人说的都是英语,而且必然比中国人好。殊不知,在欧洲,只有英国人和爱尔兰人讲英语,而且在爱尔兰,爱尔兰与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在讲英语的八大国家(英、爱、美、加、澳、新、南非、加勒比海诸岛国)中,各国有各国的方言,美语就是英语的最大变种。英式英语声调起伏较大,吐字清晰高亢,摩擦音重,而美式英语则柔和圆润,有人预言300年后,美语将成为一种新的语种。英国没有我们中国的那种普通话,所谓的标准英语(RP--receivedpronunciation),只在英格兰使用,具体地说从Midlands一直向东南延伸到London,包括剑桥、牛津两座大学城,并非所有英国人都这样讲。很多学习者误以为英国人少国小,讲的英语都是一样的。其实大谬不然,甚至威尔士人有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书写商店、街道等名字时。一定是威尔士语在先,英语在后。初到英国的人,心里往往会问:英国人讲的是英语吗?英国人和美国人有时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更何况新西兰人、印度人、法国人讲的英语啦!所以,长着鼻子、蓝眼睛的“泛蓝阵营”的人,讲的未必都是标准英语,只是“外在包装”上更接近地道而已。来中国教英语的外国专家多为中学老师,还算不上高端人才,有的人语法更是一塌糊涂。非英语母语的人中的佼佼者讲的英语有时比英国人讲的英语还要标准,决不是天方夜谈。
误区
三、不操练,抄答案
教材上关于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的练习,学生一般都不做。课后的作业题,从交上来的作业本看,又几乎全部正确。到了考试时,成绩往往惨不忍睹。究其因,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进而缺乏主动性,只是应付差使,疲于奔命。再加上各种参考书多如牛毛,价格也相对便宜,学生差不多人手一册,交作业时一抄了之,千人一面,一错百错。老师能改动的只是那些抄错了的单词。本来,大学阶段的汉译英句子应存在多种答案,而各家参考书上的答案竟也是“不约而同”(至少是《大学英语》的参考书如此),实在是耐人寻味。误区
四、重分数,轻应用,把英语当成“敲门砖” 7Wy中国英语学习网
7Wy中国英语学习网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一股脑冲分数而去,几乎忘记了英语学习的宗旨,那就是应用。学习没兴趣,上课如上刑,学了一学期,只记住一些零星的单词。个别人整天钻书山,泡题海,蒙答案,雇枪手。研究打勾的规律,揣摩改卷人的心理。一旦拿到了三、四、六级证书,便万事大吉,将英语束之高阁,课本用
完就扔,或成为收废品的工作对象。尽管得了高分,有的学生还是写不能写,听又听不懂,到头来仍旧是个准文盲,英语成为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误区
五、把知识当技能,眼高手低
有的学生拿到一本听力教材,一看单词都见过,就认为太简单了,没劲!真放了录音,又真听不懂。问题浮出了水面——英语是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你背过一本有关游泳的书,并不等于你会游泳。要掌握一种技能,关键词是练。熟能生巧,百炼成钢。见过的词未必认识,认识的词未必会用。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要怕出错。跌倒了,站起来再继续。英语上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久而久之,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自己成长了,也成功了。朋友你大胆地向前走,通天的大路九百九十九!
误区
六、速成心理
一个王子拜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知识和文化,抱怨太慢太苦,问亚里士多德有没有捷径可走。亚里士多德说出一句千古名言:Thereisnoroyalroadtolearning。许多英语专家也一再告诫我们,要学好英语,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有持之以恒,不可一暴十寒。所谓“一天记住一百个单词”,“英语听说百日通”等纯属商业炒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钱青要求我们要多读些简易读物,最好是20世纪的作品,最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以免词句的过于陈旧和老化。梅仁毅教授提出至少要读四十本简易读物,《英语学习》主编高厚堃建议至少要背四十篇名篇。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误区
七、单一化倾向
话分两头:其一,对英语的认识。英语分为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那一方面都不能偏废。拿来一篇文章,一看单词都见过,就认为会了。听、说、写、译依旧惘然。其实是假会,不是真会,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二,记单词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记一下单词,学生就默看。样子倒是文质彬彬,不影响别人,效果就差大了。正确的方法是:读出声音,眼、口、手、脑并用。至于是否一定要“疯狂”,我看未必。“疯狂”只能一时,不能一世。那样既扰乱了他人,也有点儿神经质。“疯狂”出点名堂的,毕竟不多见。
误区
八、背了再听,以求一网打尽
听力是多年来制约中国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改善这一窘境,有些学生就先把英语材料背诵下来,再去听。这样,虽然减轻了对所听材料的瞬间反应带来的压力,套用林彪的话说,就是走了一条“弓背路”。
误区
九、以为到了英、美、加、澳,英语有就了保票
基于这种认识,不少家长不惜花重金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一方面,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起这笔巨额开支,约每年十万人民币。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价格不同,但都比国内昂贵地多。另一方面,搞不好容易上当。新西兰的一个村子忽然来了一群外国留学生,村子里的人从来就没听说过这里有什么大学,原来有人发假广告,租来教室,聘来教师,骗来学生,开办起“野鸡大学”,十个人中九个来自中国,如此语言环境与国内何异?又怎么能学好英语?最后,毋庸讳言,早年留学者还算是精英的话,近年来有不少是高考落榜生。近50%的入学率都没能冲入高校的大门,表明学习能力(包括方法和毅力)的有限。即便是到了国外,也不会一下子就脱胎换骨,难道“桔生淮北则为枳”吗?有的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是跟不上课,中途回国的胜利大逃亡者不乏其人。武汉一私营老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英国,因根本就听不懂课,整天泡吧,四十万人民币耗尽,只得不告而辞。家人多时联系不上,忧心如焚。后来,邻居偶然发现,他在武汉一家饭店当门童呢。例子也许偏激,仅供参考。
误区
十、宠洋心态
认为会几句英语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就可以摊手耸肩地和西方人交谈了,自己似乎是半个洋人了。中国语言经过了五千年的历史沧桑,自有他的博大精深。我们现在学英语是
学它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其它。和外国人交往要不亢不卑,而不要媚颜屈膝,妄自菲薄,丧失民族气节,不能忘了根和本。出国三天就对同胞说“我不会讲中国话”的人是可耻的。记住,数典忘祖的人,西方人也是从心里瞧不起的。也许当时给你块糖吃,到时候会把你抛弃在一边的。
误区
十一、英语独尊
以为英语是“通用粮票”,不分析、不考量就报这个专业。首先,英语不好学,并不是谁都能学好。毛泽东富有大智慧,英语就没学好,更何况一般人士。作为谋生手段,英语还没遇到致命的挑战。但作为一生从事的专业,你要仔细斟酌。英语研究难出成绩,要想赢得同样的功名,须付出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多的艰辛。况且,英语不可能这样一直“红”下去。估计二十年后,英语将成为知识界的第二工作语言,英语“红”透半边天的好戏没准将在中国谢幕。英语和应用性自然科学结合,与经济、法律结合是更为明知的选择。如果说中国的初级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二十世纪教育经典的话,那么,考虑到中国家庭目前的实力,建议您的孩子在国内读完大学,再出国深造,经济合算,英语也不耽误。
误区
十二、教材上的拿来主义
这虽然主要是教育界的事,但和学生干系甚大,特别是在双语学校。原版教材是地道,但内容太多,往往逻辑不清,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误区
十三、公共英语一刀切
这是一个更大层面上的问题。是否我国的高校各专业都得开英语课,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英语教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有些专业没必要开,如中国考古。目前的公共英语课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再说,毕业资格上的一票否决制缺乏法律根据。
第五篇: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绿春一中上海支教教师
张宏鹏
自主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为自主学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也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的存在着偏差,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区,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引以为戒:
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淡化教师指导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导的辩证统一。
可见自主学习实质是一种扬自学之长,避自学之短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作用和存在的价值,不能对学生过分地放任自流,应切实地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帮助。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认识,为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教学中,一味地迁就学生,从教学目标的选择到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落实、再到教学评价的反馈,全部由学生来操作,教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多余人,有的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有的在讲台前背着手等待,有的低头坐在椅子上看教案„„这种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则完全相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逐渐形成的,”【1】不能一步到
位,过分强调自主,放任自流,无异于揠苗助长,在自主学习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学生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找到“兴奋点”,并提供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当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时,教师就是“指:南针”,为学生辨清方向,指明航线;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做“领头人”,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还未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一环节还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理解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意识、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内部条件,也需要教育者的外部指导”【2】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而使得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就会严重动摇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放羊式”教学。
二、把“变味式讨论”当作“真正式自主”。
毋庸置疑,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凸现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在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操作不当等,使得大量无序的、盲目的、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作秀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课堂讨论热”在语
文教学过程中持续升温,老师们竞相用之,似乎在极力地向听课者展示学生的自主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讨论,在课堂上甚至如放连环炮似的让学生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十有八九只需要学生作“是”或“不是”回答,看似学生主动学习,实则仍然是教师在手把手的“灌”。
1、(案例回放)在一所中学的语文公开课上,学习《藏羚羊跪拜》一文时,老师就老猎人把枪埋掉,从此销声匿迹的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切入——
师问:同学们,从老猎人的举动中大家是否有种强烈的震撼呢?生齐声答:是。师又问:那么有这个结尾你觉得到了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三分钟后)
生1说: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生2说: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好,从大家的讨论中,从文章的结尾处我们又看到了猎人身上的另一面,不再是冷酷残暴的性格,他也有着善良的一面,能够知错就改,希望大家也能向他学习。„„
这位老师问题切入的角度太窄,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前后的对比立刻回答出来,用三分钟的时间来概括一个人物的品性,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如同问“1+1=?”实在是过于简单了,她所设计的课堂讨论环节就显得毫无必要。
2、(案例回放)在某公开课上,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
老师在介绍孔乙己时,说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然后抛出疑点:“文章介绍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而孔乙己是穿长衫的,为什么还站着喝酒?”接下去让学生用1分钟进行小组讨论。生1:作者回乡的季节是冬季,这从文章开头就有提示,可能是他怕冷吧!
生2:这也说明了孔乙己是一个像我们一样,喜欢追求个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
这时只见教师一脸尴尬,连忙打断了学生,说道:“两位同学的想法虽然合乎情理,但文中的孔乙己则是因为死要面子才故意穿长衫的,因为长衫在文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突出了他虚荣的一面。” 其实孔乙己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对主人公性格特征的分析应该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当学生经过短暂讨论得出了浮于表面或是错误的认识,完全出乎预设之外,教师便慌了,不是根据火候,有效的加引导和纠正,使学生沿着讨论要求的方向朝纵深发展而是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其实,这与教师不提问题而满堂灌的做法是毫无区别的。
三、把课堂上“不加约束”,当做自主学习
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潮语):“老师跟形势,上课象做戏;气氛看似浓,学生变顽童;走进新课标,各人展花招;误区当真理,学生空欢喜;实在不实在,老师叹无奈。”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消极现象的鲜明写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方式,这势必要改变过去井然有序的
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于严厉。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时,学生往往出现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现象,例如:据某地调查,有七成的中学生认为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过时。在他们眼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显然,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父子间真实、质朴,浓厚的感情,这一本意格格不入的。又如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授课的内容为《赤壁之战》。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兴致浓浓,从三国人物讲到了水浒人物,远远背离了主题。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我无拘无束、我行我素,二十五分钟过去,才言归正传。当导入新课文后,教师播放了剪辑好的《赤壁之战》的视频,然后又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印象最深的片断。一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竟然不足十分钟。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低效的。教师不应一味地迁就学生背离文本式“独特体验”要恰当地把学生引导到文本情境中,把观注点提升到角色领悟,情感的熏陶上来,而不是让学生随波逐流,漫无目的的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走极端,必须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为此,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学习的目标,明确情感的切入点、思考的关键等,并在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问题的难度,从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入放任自流式的怪圈。
小结:上面所说的几个误区都是由于教师对自主学习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语文的自主学习毕竟刚刚起步,很多新理念的贯彻落实还
需要我们的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如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一切从文本出发,精心设计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难易度,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并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成点”,适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那么我们的自主学习论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不再是一种点缀式的花瓶,或者公开课作秀的行头,学生也才能切实融入语文课堂中,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能一起学习知识,演绎智慧,分享体验的时空!
参考文献:
(1)李淑清.《自主性学习的意义及培养方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 年第5卷 第4期 第90页
(2)庞国维《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年第20卷第2期
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