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亲情

时间:2019-05-13 12:1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亲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与亲情》。

第一篇:传统文化与亲情

传统文化与亲情_800字

我的外婆家在江苏,属于江淮一带,爷爷奶奶家在安徽阜阳,两地的传统习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买回来大包小包许多食材,“今天什么节日?”我有点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话说‘大冬大似年,北方饺子南方汤圆’”,北方过年大年三十包饺子,我们江淮是包汤圆,所以我们今晚包饺子吃,明天早上吃汤圆!”“哦,耶!”我开心地欢呼起来,“我们家真好,南方北方的习俗都有呢!外婆,我来帮忙,我们早点包饺子和汤圆啊!”“呵呵,看你这个小馋猫急的!”妈妈笑道。“饺子皮我揉,这个我拿手”,爸爸自告奋勇道,“汤圆的豆沙馅儿还是我来!”外公‘得意’地自夸道,“这自制的豆沙馅儿,可是买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写完作业,我突然闻到了很香甜的味道,来到厨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旁在和饺子馅的爸爸乐了,“饺子馅你也来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当呢!我也来包!”

一切准备就绪,外公外婆包汤圆,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两边忙着,“外婆,其实,这南方北方的饺子和汤圆其实根本是一样的,你看,都是把馅儿包到皮儿里,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总结的准确”,外公赞扬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把幸福和祝福随着馅儿包进去”,外婆跟着总结道。“嗨,你怎么把饺子馅儿包到汤圆里去了!”妈妈惊呼道,我低头一看,包错了,“这样也好,你们看电视上,菜汤圆的做法也很多,今天这是我为大家做的菜汤圆哦”,“哈哈哈,不错,再包几个菜的吧!”外公高兴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暖暖的亲情,洋溢在温暖的屋子里,洋溢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我觉得很幸运,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两种传统文化。虽然南北方传统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对家的爱,对家人的爱,都是一样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家更加和谐欢乐!

面对中华文化,我选择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二胡的悠扬踩着三月斜雨的韵脚,沁过薄雾和窗纱,微微的还有些许暖意。冉冉檀香弥漫着空气,让我不觉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长河中。

天地初开,万物终归混沌。祖先们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无一不体现着祖先们的智慧,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争鸣,如一声春雷惊雨,给华夏大地一场润泽。道家,法家,儒家、诸如雨后春笋纷涌而出。其文学思想,道德学说更是沿用至今,令我们受益匪浅。而反自春秋《诗经》开始,先秦散文,魏晋文学,后唐诗宋词元曲,品读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学的博大精深。

从孔子的“诗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给人们打上了一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这种忧患意识逐步上升到爱国精神,体现了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伦。“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不屈不挠精神。“仁者爱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

当世界文化的铁蹄滚滚袭来时,总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抵挡。在这个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欲望,拜金,权利等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洋节”,昔日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步被淡忘。

生活中的这些情况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欢的,是没错。可这又何尝不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漠视?那些我们曾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记得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奥巴马也曾说“当中国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时,就是我们攻打这个民族的时候”觉醒吧!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淅淅小雨尽苦泣。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_800字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

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

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它其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士大夫,名叫屈原。他被楚王流放了。当楚国灭亡时,他心情十分悲痛,于是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了江水之中。

当附近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一些渔民划着小船去打捞屈原大夫的尸体。一位老中医将一罐雄黄酒倒入江水之中,说蛟龙怕雄黄酒,倒入雄黄酒,蛟龙就不会伤害屈原大夫了。还有一些居民将米饭用稻叶和五彩丝线包起来,扔进湖里,这样,鱼虾们吃饱了,就不会去噬咬屈原大夫的尸体了。就是这些行动,渐渐地演变成后来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习俗。

所以有些人也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大诗人的节日。

其实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就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吃饭时握的筷子,就说明了中华民族是用筷子吃饭的。还有我们日常交谈中使用的汉语,也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是用汉语交谈的。

这不,转眼间又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我们中华民族贴“福”字时,喜欢把“福”字倒着贴。这是因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给人一种喜气洋洋的感觉。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们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接着,在大年初一,人们都会互相走访、问候,这就是所谓的“拜年。”

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珍惜传统文化,保护生存环境_1200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她,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她,有着无数光辉灿烂的成果;她,使每一个华夏儿女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

中国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地质历史,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考古证实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发源地,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自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自然景观壮美秀丽。我国疆土辽阔广大,自史前时代,即有许多人类部族在这片大好河山上活动生息,为缔造中国古代文化作出各自的贡献。春秋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取得显着的进步。春秋晚期到战国,是人们所熟知的“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伴随着丝绸、茶叶和瓷器,沿着两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传遍全世界。在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中国占57%以上,尤其是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为世界输送了精美华贵又实用的商品,还将整个欧亚大陆联系了起来,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起到了大动脉作用,而中国就是这动脉系统中的心脏!这种状况几乎持续了2000年之久!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丰硕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历来爱好和平。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清澈的小溪变得污浊,曾经浩淼的湖泊已经消失,曾经茂密的森林被砍伐,曾经赖以为生的淡水资源枯竭或被污染,曾经美丽的海滩不再美丽,曾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事件层出不穷„„全球变暖,雾霾笼罩,气候反常等。这就是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然因素。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主动接受环保教育,学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做到终生参与环保。同时,我们应该激励广大群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增强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信心,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绿。

传统文化读后感_800字

读过网站上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们的那一句句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这样写的: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第二篇:《周易》与传统文化

《周易》与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11 10:07:00 ] 作者:张岱年 编辑:studa9ngns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春秋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谓《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大传》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充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识。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出现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才”,许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谓道,„„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二程论学,经常引用《周易》、《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他们的伦理学说宗述《论》、《孟》,在认识论方面兼采《中庸》“学、问、思、辨”与《大学》“格物致知”之说,在本体论方面,则归本于《易传》。二程的基本范畴,如“道、器”、“形上、形下”、“生”、“易”等等,都来自《易传》。《周易大传》是二程学说的重要根源。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注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不合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正是宋儒的长处。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象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胸怀。直至今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我们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今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

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第三篇:西游记与传统文化

西游记与传统文化

——>,其实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暗示西游,就是写“心”。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禅宗认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自性本净,无染无杂,能见此性,自成佛果”。佛就是觉者、智者。什么叫佛?就是觉悟了的人。什么是人,就是还在痴迷的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就是彼岸,叫观自在菩萨。佛家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的心在哪里,就让我们从西游记开始,去寻找我们已经失去的真心。首先我用西游记里面的一首禅诗来开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头心。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老子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分别心,就有了 二,有了 二,就会有 三,产生了世间万物,道以一贯之。

所以说:一切万物都是从 “心” 生,《道德经》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一就是灵山,就是道,就是中庸。

就是龙(突额表示智慧;鹿角表示长寿;牛耳寓意魁首;虎眼威严;鹰爪勇猛;剑眉英武;狮鼻象征富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容平和),佛,非男非女,是笑非笑,祥和平静。

神秀大师修行,心存善念,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能知道“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能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另外第二点他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首先,能看到自己尘埃的人就寥寥无几,何况“时时勤拂拭”呢?能拂拭的人就更少了!

慧能已经一心不起,没有善、恶分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西游记取的真经——《心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盼望……各种心情很多,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有心为患,无心为串”,心老往上窜,今天跟这个人着急,明天跟那个人生气,担心,害怕,您准备做患者吧!心平静才能长寿,“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心变了世界一切都在变。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和性,而这个性字又是竖心旁的心字边加一个生命的生——心生的。

但是现在人糊涂了,不知道心能生一切,心能灭一切,从哪儿生就应该从哪儿灭。

将过去的心灵反向清扫。反观自照,修改人生观。不清扫心灵垃圾不可能转变命运。

没有心情就是无心,无心就是空,没有心了!不要把自己当人就是佛。

整个《西游记》用生活场景来演义佛法修行,用平白的语言来注释深奥的禅理。读懂《西游记》,你就会读懂人生找回真心。

1、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里,就暗示西游,就是写孙悟空,其实就是写“心”。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其次,《西游记》是一部弘扬真道、破除邪道的书。取经路上,孙悟空成了佛教徒,妖魔鬼怪孙悟空一一识破。到了西天,见到如来,取得“无字真经”这正是佛法。《西游记》弘扬了禅,让唐僧这个金禅子成了佛,也让孙悟空这个“本心”成了佛,这就是佛教“即心即佛”的理念。

2、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修行人和强盗、也没有妖怪和菩萨,甚至也没有佛,都是我们的心动了,观念制造出来的,所以才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我们停留在 一 上,就是万物一体,就是在道里.3、《西游记》是心法修炼的活教材,“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悟道”之理。根本在“心性”。

儒家要“存心养性”,道家要“修心炼性”,佛家则是“明心见性”。

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脱生死。

儒家顺性命还造化

禅宗幻性命超大觉;

道家修性命得长生

《西游记》借助《心经》来“养性”、“炼性”、“见性”做到“存心”、“修心”、“明心”这一点,所以悟空求法到祖师洞见: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第十三回在唐僧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处,《西游记》的“宗旨”在“心”字。魔以心生,亦以心摄。“心无可摄”便是“明心见性,自度成佛”的境界。佛学讲的是“明心见性”,心学讲的实际上也是“明心见性”;佛学是“明心见性”而成佛,心学是“明心见性”而成圣,因此,对“明心见性”的宣扬就是《西游记》心学的主题,也是它的儒释道的主题 孙悟空说:“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二、从传统文化看西游记的修行观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有才干就能当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这个人什麽也不是怎麽当老板?”你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对钱很平静。有的人当官的时候很平静,当个局长像上趟厕所一样轻松,你行吗?当个班组长就激动够呛,你的容量就那麽大!记住,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天喜欢平静祥和,“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亦喜欢仁德无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有知识的人叫小聪明,那什麽叫有智慧呢?大伙把智慧的慧字写出来——你看智慧的慧字是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上面加个笤帚反向清扫。但是谁能清扫自己的心灵?人这一生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有几个人在找自己的毛病?能反观自照者太少了!所以智慧难得,智慧有一点点都叫大智慧,聪明再多也仅仅是小聪明。怎样才能得大智慧。

1、消除你急切的贪心(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轻则失本,燥则失君)(1)第十三回,唐僧急于赶路,四更天上路误中陷井,被寅将军拿住,吃了他两个随从。其实赶路就是修行,急则生躁,修行人急则容易着魔。老虎在东方寅位,叫寅将军。寅属木,指肝。肝藏魂,心藏灵,灵魂本是一体,去掉牵挂之心急切心,要用心才行。人最难征服的,是牵挂急切,明知既成现实也没有几个人能正确面对。

牵挂急切之心去除了,西方大道也就显现了。

(2)唐僧的不贪只是对财富、地位的不贪;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是有贪的一面。《西游记》里有这样一章: 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讲的是三藏和四个树神月下开派对,作诗、谈道、饮茶、赏月,沉溺其中,最终明白一切都是前进的障碍并奋力摆脱的故事。

这段场景,代表了唐僧修行所途经的一个境界,代表当时他所达到的修行高度。彻底打翻了老树,绝了老树的根基,意味着唐僧打破了当前的成就的束缚,开始下一个更高成就的修行历程。人生如同旅程,眼前的风景当来就来,当走就走。不留恋,不驻足,不为逝去的惋惜和沮丧;不为当前的所沉溺和迷失,做豁达和精进的人。

(3)第四十七回,鲤鱼精六月飞雪封河道,唐僧急切过河陷入魔镜。

(4)“五人归一人”,消除贪(猪八戒)嗔(孙悟空)痴(沙悟净)慢(白龙马)四毒,才能达到中庸和谐的最高心灵境界。

唐僧是众生平等的慈悲,四大皆空;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孙悟空争名夺利、完全是由于嗔心使然,这样的心态,绝不能修成正道。

猪八戒贪心不改调戏嫦娥,爱财爱色、被打下人间变成猪像。

沙悟净痴心使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只因打坏琉璃盏被打下天界百剑穿心在流沙河为妖。

白龙马凝慢不问世事只朝西行师傅被妖精略带走也不过问,散漫自由,与九头虫争夺龙女烧坏给玉帝敬献的夜明珠,被发配鹰愁涧受难。

佛教认为自性即佛,心本体的自性或本性就是佛性所以:

悟净,本性,所谓性本净,觉悟本来清净;

悟能,本能,自己作为都出自本能;

白龙马,本意,马是意,顾本之意是本意;

悟空,本心,明白自心本空,知道自心是幻,就是悟空。

3、除六贼,绝七情

《西游记》取经就是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是修行人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

佛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言,心外无义”。修行者的内在动力是把六贼(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体忧;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把它们统统消灭,才能真正修行成道。

佛教认为:成佛成魔,均在一心之念,“即心即佛”。

险阻与妖魔,象征修心过程中的障碍。七个蜘蛛精就是代表人的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七情过激,“百病皆由气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盘丝,代表着情网。盘丝女妖放出丝网缠住取经的和尚,表示欲望的情网会绑住修行人,阻碍修行的进步,是妖从内心生出来的,打破情网,要解脱情色的束缚只有靠自身的智慧。

唐僧在修行过程中,被情欲诱惑迷住了本性,不能自拔后来靠自身的智慧和用悟空这个形象来代表斩断了情网,战胜了欲望,重新回到了修行的道路上。

4、破除我执、法执

八十一难人的“心路历程”。人用意志战胜内心欲望,抵制引诱侵袭。佛是师徒四人历尽劫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得到正果的人一定要破除我执(观音禅院)法执(小雷音寺),脱离迷心才能真正成佛,才能真正地看到真经。

5、找回你我的心

· 孙猴儿代表的是一颗心,一颗人人都有的心,心若一动,千变万化。孙猴子学艺的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 孙悟空有五大专利: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当然,还有那个令他深恶痛绝的紧箍咒,每一项专利都与“心”密不可分,· “七十二般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变化意味着人的心思、念头的变化。所以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孙悟空,时而神仙,时而妖精,时而飞鸟,时而鱼虫,性格:勇敢、急躁、自大、单纯、幼稚……

· “筋斗云”,代表了人的意念、念头。无论多么遥远,念头一动,心就到了。“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到达“灵山”的距离也恰恰是十万八千里。“灵山”再遥远,念头到了也就到了。所以去“灵山”取经,正是修心的历程。

· “如意金箍棒”,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人的心气儿,“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就是定心(海底轮是心肾交汇处,为水火济既卦,海底轮是人身体之宝精气神由他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炉里炼出来的,而这八卦本身就是变化无穷的,只有历炼过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世间无穷变化。

· “紧箍咒”叫做“定心真言”,“紧箍咒”就是为了平息那颗不时躁动的“心”。带上这个圈,他叫孙行者,不带是个妖怪。悟空修炼成佛烦恼的箍儿自然就不见了。

· 可见,“心猿”是大自然造化孕育的你我众生的心灵。《西游记》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识深”。

· 孙悟空代表的“心”深意就是他的三种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本我、自我、超我),也可以叫做兽性、人性和神性。这三种本性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是人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他们的此消彼长,构成人间万象。”

· 佛魔一念间,悟空在比丘国都兜揽出来给大家看了:“什么悭贪心、嫉妒心、杀害心、狠毒心、邪妄心等等不善之心”。人邪火上来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这就是魔性在作怪。

· 战胜了这些邪念,我们也就消灭了妖魔,修成了正果。取经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让心魔彻底消灭;让心里的佛性多一些,这就是修行。

6、除假寻真

· 《西游记》,每一回里都涉及真假的问题?:菩萨有假的;佛祖有假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也有假的!神仙菩萨有假的,妖魔鬼怪有假的,· 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把黄眉老怪当做真佛祖。

· 小说第58回真假美猴王中说“二心搅乱大乾坤”。佛教说的二心,一个是真心,真静妙乐之心,不生妄念;

· 一个是妄心,由于念头不对,于是产生种种现象,陷入困惑。一旦有二心,如同走火入魔。

· 借“二心”,既说明了佛教学说的观点,又演出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国儒家反对二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谈到,一心为忠,二心为患。在这一点上,儒家和佛教是一致的。六耳猕猴代表的正是孙悟空的另一面:一颗虚伪的心。想辨别真实的心,虚伪心,很难,有时就连自己也搞不清楚。

· 假悟空与真悟空同音、同相,行为举止也几乎一样:与真悟空一样的神通。

· 假心真心混为一体,就比较麻烦了,他会使你的心变得混沌,最终迷失了真实的自己。

· 人如果生出第二个心来,就是心魔,要分辨消灭虚伪心,只有如来佛祖能够识别。如来佛代表着你的本意,真实的灵魂,“佛在心里”。金箍棒代表勇气的一棒子把他打死。

·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就再没有谁能欺骗得了你,所以,相信谁也不如相信自己。同样,欺骗谁也别欺骗自己.7、炫耀也是魔,第十六回,观音禅院僧谋宝贝,悟空炫耀袈裟金痴长老谋袈裟。八十九回,玉华王府展示本领收三王子为徒,黄狮精盗宝设钉耙会。

8、不信守承诺也是魔障,通天河最后一难所想到的,希望你信守承诺。

三、修到什么境界

1、无为是大道,无字是真经

“经”者,“径”也。经就是道,道就是路。磨难经历本身才是取的真经。“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也就是求取无字真经的过程。有字经写在纸上,无字的经是写在心里。没有文字的经,才是真经。

那什么是悟空?在这点破了,只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驱除一切束缚,才能取到这无字真经,了悟人生的真谛。

要“空”到什么地步呢?“空”到连自己吃饭的紫金钵盂都舍弃了。没了金饭碗,也就了无牵挂,该看透的就全看透了,想明白的就全明白了。欲与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舍弃,才能取得,彻底地舍弃,才能取得真经。

2、百练归真 人人皆可成佛

·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是佛。

· 每个人不一定能修炼成为至高的佛,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佛。佛的法身是见不到的。普通人心中有佛,其实无佛;佛心中无佛,其实有佛。这就是“色”与“空”的道理。道德经讲,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复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只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只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怠,老子讲的虚极静笃,儒家讲的慎独,佛讲的禅定。

· 佛在你的心中,在你身旁,每个人善于接受善的,教化你的对象就是佛,也可能是你的父亲,也可能是你的同事,甚至也可能是你的小孩,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像,道不远人,万物皆有道。佛就在你的心中,佛就在你的跟前。

· 最后,我们要明确“怎样才能成佛”。成“佛”,不是要你当和尚,或不同信仰的改行当佛教徒。

· 成佛,是一个修炼成真的过程,使人的心灵得到超脱、完善的过程。每个人不一定成佛,但必须有心中之佛。佛教叫观自在;儒家自省、慎独、观过;道家叫自知自明,叫观复;党叫自觉。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由晒经文所想到的人生真理。(嗮经文不两全,象征天地不全,月有阴晴圆缺,天有雷电风雨)。

四、悟空成败人生启示录

·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1、孙悟空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没有谁传授给他怎么在这世上混的经验。(出世没有经验)

2、想求生存,只有靠自己打拼。美猴王遍访四大部洲,学穿衣,学说话,梦想着成为神仙,干出一番大事业。(入学学习基础知识)

3、猴头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见到了菩提祖师。有了名字——孙悟空。经过努力学到了先进技术——长生不老之法、七十二变、筋斗云。(大学学习过程)

4、猴头的心也飘呀飘,心里的草已经长成了松树。显能张狂,不知道江湖险恶!”菩提祖觉察猴头需要修炼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素质和做人修养。“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菩提祖师说出的这句话是《西游记》里最富于哲理的名言。

5、这并不是把悟空逐出师门,而是给他指出了一条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只有在那里,悟空才能修炼成功。(大学毕业)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1、实实在在的功夫不是教出来、学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历练出来的。孙悟空跳出了斜月三星洞,修心的历程才刚刚开始。

2、初出茅庐的孙悟空开始显能、惹祸了——闹龙宫,闹地府,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引起社会高层的关注。

3、玉皇大帝给他弄了“弼马温”。可对贫民百姓出身,俺懂技术,懂业务,爱岗敬业,没白天没黑夜的为你老儿瞎忙活,你却不把俺往眼里夹!爷不伺候你了!一气之下,猴儿头炒了玉皇大帝的鱿鱼。(初入社会)

4、玉皇大帝,封他做了个“齐天大圣”。第二次上天的孙悟空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开始了以齐天大圣身份的第一项行动开始对神仙世界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三清、四帝、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二十八宿、上上下下走了个遍。

5、要想在天宫里混好,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要位置,然后才是做事。”就是处理和各路神仙的关系,猴头吃惊的是天宫里神仙根本不是说他的神通和武功有多强,而是指他做人能力强。曾经向往的天宫让孙悟空备感失望,齐天大圣当然拿不到参加蟠桃会的入场券,既不够级别又没有人缘,人家不带你玩了。(了解社会)

6、猴头失落、郁闷、不服认为玉帝仗着资历深,才坐到那把椅子上,认为换成俺他,肯定干得比别人强,猴头竟然把蟠桃大会搅了个稀巴烂!

7、孙猴儿大闹天宫后感到天兵天将都奈何不得自己,竟然提出要玉皇大帝把位子让出来给自己坐。猴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大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时候危险也就悄悄降临了。(反抗社会)

8、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悟空懂得了认命。懂得了认命,一切重新开始了。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1、取经,取经,“经”就是“道”,“道”就是“路”,而“路”是走出来的;修行,修行,重要的在于行。昨天狂妄的大圣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孙行者。孙行者已经不再做那个伟大的梦了,而是尝试着以实际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2、五行大山下大定猴头成熟起来,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孙悟空从失败中站起来。护送唐僧取经也是修行的过程,悟空开始了修行。

3、修行,修行,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观念。(消除贪嗔痴慢四毒,除六贼,绝七情),大闹天宫让悟空明白作为一个有品位的神仙只可以跟别人比魅力,切忌不要跟别人比能力。

4、孙悟空懂了取经过程只是打打杀杀,就太幼稚了。猴头要利用取经这个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才是重要的。

5、孙行者接受前两次上天的教训,不再搞个人英雄主义,不再孤立自己,而是要把自己融入到神仙世界的网络体系中,修心养性,让更多的神仙理解和接受自己,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6、向各级神仙汇报思想和沟通感情,借此机会充分和各级神仙们特别是那些能决定自己将来前途的高级神仙们多汇报思想,多表示自己在思想方面与神仙们保持高度的一致。

7、接受思想改造,正在努力修行,重新做人。虚心向各路神仙学习。对于那些原来看不上眼的神仙,孙悟空也渐渐地学会了采取包容的态度,懂了能够包容别人,不再轻视别人,自己就比较好过了。

8、孙行者不仅努力改变着各路神仙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还变得学会赞美领导。孙行者学会了耐心等待。

9、取经的过程让孙行者深深懂得,领导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也是需要别人表扬的。要多发现领导的长处,多赞美领导的好处,多体会领导的苦处,多解决领导的难处。

10、孙悟空变了,变得谦卑,远离了虚荣与炫耀。懂了要想做好神仙就要因势利导,联合异己,而不是盲目敌对。

11、悟空改变了自己。猴头的功夫不是变浅了,而是变得更深了;改变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这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12、悟空,悟空,就是“我心空”,就是心里没有负担,提得起放得下,失败成功都可以承担。悟了这一点,经历千锤百炼,胜了自己,人人都会会成佛!

第四篇: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爱国主义思

想。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

一、民族自豪感与忧国报国意识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凝聚而成的。壮丽锦锈的大好河山, 孕育了华夏文明多民族国家, 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万里长城举世瞩目, 四大发明有口皆啤, 这都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为之自豪。历史证明, 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是历史锻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也经常经受入侵的危难和种

种**的磨难。无论在太平盛世, 还是危。亡关头, 中华民族形成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从《周易· 系辞下》的“ 作《易》者, 其忧患乎” , 提出“ 忧患”一词, 屈原“ 哀生民之多艰” , 曹操的“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 曹植的“ 捐躯赴国难, 视死归” , “ 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 , 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到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都代表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厉史责任感, 成为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 成为保卫、振兴祖国的强大力量。特别到了近代, 我国由于封建制度腐朽, 经济技术落后, 世界列强入侵, 割地赔 款, 丧权辱国, 国家、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爱国志士心忧如焚。与忧患意识相一致, 中华民族也十分重视和强调报国意识。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试金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个人道德品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这种“ 报国意识”已经凝聚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生长点。在中国历史上, 这种报国意识, 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前赴后继。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 民族自豪感和忧国报国意识有机统一, 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爱国与爱民的统一

“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期, 孟子就提出“ 民为贵, 君为轻, 社税次之”。他说“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尚书· 五子之歌》。讲“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封建社会的开明统治者把社樱与民众比作舟与水的关系, 认为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 失天下。得民者昌, 失民者亡。

三、修身做人与治国安邦的统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

就十分注重个人修身与做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注重修身养性。孔子认为“ 自天子至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他把修身做人提到能否持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来认识。他的学生曾子就因为能够“ 日三省吾身”而备受他的推崇。孟子主张推己及人,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他认为“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居天下之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夭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他认为, “ 大丈夫”应该有所为, 有所不为,“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在儒家看来, 身为家之本, 家为国之本, 故身修而后家齐, 家持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将个人的一己之身, 同整个家庭、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天下有机地统一起来。正象唐太宗说的, “ 若安天下, 必须先正其身”。也象王安石讲的, “ 学所以修身也, 身修则无不治矣。”

在人的修身中, 儒家特别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每个人在人

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尚书》最早提出“ 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 孟子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应当“ 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之后, 可以看出, 儒家思想有其进步性与合理性。儒家重伦理的价值取向, 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典型人格特征克己、持重、大度、富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与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和平时期,以关切国计民生、民族和睦、国家统一、发展文化教育等事业为主。在受到外敌入侵时,以保家卫国、反对民族压迫、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主。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时候,爱国主义者必然投身于反压迫、反残暴、反迫害的行列中去。总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篇二:论爱国主义传统意义

论爱国传统意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主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用爱国主义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当代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课题。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主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用爱国主义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传统包含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辱。所以要求我们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大红河山。

2、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当代的爱国主义内容

当代爱国主义是对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为:

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第二,建设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的实践目标,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

第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要把保卫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爱国主义实践的基本内容。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活动,不断提高国防和军事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三、爱国传统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也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融情感、理性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因此,爱国传统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爱国主义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需要借鉴爱国主义的传统价值观。比如,传统爱国主义中重视民族至上性,强调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首要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集中地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邓小平曾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由此可见,传统爱国主义有利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

第二,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是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的根本

利益之所在。它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和民族所确立的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必然会遇到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必然会遭受形形色色的困惑和考验。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我们就需要借鉴传统爱国主义中的优秀价值,赋予其时代价值,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全民族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它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动力之源。

借鉴传统爱国主义,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爱国主义,非常重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的实现为基础。当然,任何传统都需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中国古代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同样需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爱国主义中的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爱国主义价值取向中所重视的忠君爱国,是与我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结 构密切相关。这种忠君思想曾经形成发展成为愚忠。在现代社会中,原有的社会结构已经消失,我们就应该对此赋予其现代价值,做出新的符合时 代精神的诠释。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传统爱国主义中存在一些不合时代精神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理性地正确认识传统爱国主义,防止把传统爱国主义理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清醒地认识传统爱国主义十分重要,既要看到其精华,也不可忽 视其中的糟粕。

总之,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我们在分析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中,要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客观地理解,正确地认识其在当代重要的意义,才能既增加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感情,又能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心态面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增泉《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J〕.北京党史, 2009,(4): 34.〔2〕张岱年《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3〕杨豹《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J〕 天府新论,2010年第4期

〔4〕杨兴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5〕啸马《论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1991年 01期 篇三: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

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

摘 要:从屈原、范仲淹、孙中山到周恩来;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恢复中华”,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血缘故土、“忠君”“统一”的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渊源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行为准则,既是一种伦理概念又是一文化范畴。“爱国主义”一词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核心是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1]。爱国主义形成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古代爱国主义是源于对“血缘故土”留念和“忠君”的爱国观念,近代爱国主义则以救亡图存,国富民强、民族的独立为主要内容,而在当代,爱国主义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

“爱国”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了,《战国策·西周策》中有提到“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中也提到“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班固所作的《汉书》里也说:“爱国如饥渴”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悠久,在西周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周厉王时候,历王无道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政府开始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对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收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在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并有效融合,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不足,本文进行了浅要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总和。这种传统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外在文化包括字正腔圓的中国话、书法、国画、各种民俗等;内在文化主要是指思想方面的,众所周知当今流传最广的当属孔孟的儒家文化,甚至有人说孔子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振兴,是离不开思想的强大。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在培育人才方面达到事半功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以培养一种认同感为主:即认识传统文化并热爱传统文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知识的增多,见闻的扩大,高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局限于范范的传统文化了,而是具体的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识文断字”(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到传统的礼仪,再到明善恶、辨是非。

二、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1.教书育人,不如育人教书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首先应当学会做人,然后才是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其中一条言论的中心思想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人的才学达到一定的境界,但却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进行维护,那么总有一天这些才学也会离这个人而去。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多么重要,否则也不会“我一日三省吾身”了。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非常主张进行道德相关方面的自我检测:掌握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还是近代的陶行知先生,关于德育教育的想法确实不谋而合。德育教育乃人格品质的根基,先成人才能成才,最终成大事。所以教育育人,不如先进行德育教育,知识传授次之。

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性相近,习相远

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势必带来一定的其他方面的流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开始追求市场经济导致的“利益最大化”,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变得不足。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人们不但吃“快餐”还要学“快餐文化”。“快餐文化”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是长久之计。传统文化的深奥之处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参透的。

2.苟不教,性乃迁

近几年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并进行大力度宣传,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分布的比较广阔,致使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并不能深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这样的后果就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部分的青少年们更加推崇“洋文化”。外国的文化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身心,甚至出现“忘本”现象。

3.子不学,父之过

虽然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却不足,从而在引导孩子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有效的传统文化输入。甚至不少家长相信中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知识文化发展,都远不及欧美国家,他们却忽视了一项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

4.教不严,师之惰

虽然社会各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足与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学校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学校只是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等一目了然的成果。学校是书本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大本营,教师是各种文化教育的撒种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位学生,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自然就不会把传统文化当回事。

四、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效融合 1.体验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就是说在传承时会有多种方法。除了最原始的讲授,还应当有“体验”在里面。传统文化如果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只是干巴巴的讲势必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不如来点不一样的。

每所学校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比如现在很多小学都会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的趣味大赛;在特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的民俗节日进行相应的活动,如包饺子、包汤圆、猜灯谜、包粽子、吃月饼等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布置有关于“孝”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脚、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拥抱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您”等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体验,都会寓教于乐,学生们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校、家庭有效合作

上面提到过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纯靠学校一方努力,更应该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众所周知父母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上一点提到的“拥抱父母说我爱您”,很多家长会不配合,甚至出现打击的言行,这就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如果父母有效配合,并把家庭当做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根据地”,再与学校合作肯定会在传统文化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二者有效融合方能更好互相促进。传统教育任重而道远。

下载传统文化与亲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与亲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阅读此文需支付 2 元】 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意蕴越来越深厚,对考生写作的文化要求也高了起来。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如果现在立刻让大家说出几条全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的话,大家会想到什么?我想肯定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制吧,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仁、义、礼、智、......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影响力 摘 要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含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试从......

    霸王别姬与传统文化

    《霸王别姬》,是以京剧文化的发展变迁历史为故事背景的,以此为中心,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现代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展示。 《霸王别姬》的故事贯穿着历史、人生和艺术三个维度,......

    与蒙古族传统文化

    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姓名:罗超 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0-1班1065123107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及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精选合集)

    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文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黄家帅110900915 微电子系 09电子二班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

    传统文化与阅读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党杨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儿女成长的精神摇篮,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

    大学生与传统文化[精选]

    关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调查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无自觉意识,是否应该具有自觉意识 学院:商学院 班级:20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陈明、朱劲、戴嘉辉、蔡顺鑫、占建明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