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

时间:2019-05-13 12: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

第一篇: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

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教学服务

摘要:

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如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会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学,影响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选取实用而且有价值的故事为教材、教学服务,这便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下面就故事的选择、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故事 选择 教材 教学 兴趣 质量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其中,用“小故事”就是使历史课充满浓厚兴趣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历史课教学中,“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历史课利用“小故事”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进行有效地选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插入一段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种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小故事。

选用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渲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文化大革命”这一史实时,向学生讲一些当时造反派们如何造反的故事,学生们是饶有兴趣地听了,但这有什么教育目的呢?学生们听了又有何益呢?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为教育目的服务,如讲述典型“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沙雨湿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其勇无比,经过这场拼杀,将敌全部歼灭。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 , 不断获得知识 , 开阔眼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利用“小故事”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历史源远流长。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发思维,深化主题

易中天讲授历史的方式,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这对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启迪。例如,讲“张骞通西域”时,说秦始皇很可怜,堂堂一个封建帝王,没吃过葡萄,学生一听,不可能啊,葡萄多普通,我们都吃过,我紧接着解释其中的缘由。葡萄是西域物种,秦朝时西域没通,中原没有葡萄,所以秦始皇没能吃上葡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西域交通畅通后中原和西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这说明了张骞通西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材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正题。

历史故事的主题设计是关键。

关于历史故事主题设计的要求,台湾历史教育学家张元先生认为,历史故事不仅应当有趣,而且要有深度,把历史故事作为认识历史的例证,讲出有“深度趣味”的历史故事。无独有偶,时宗本先生也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把握历史故事的深刻主题。例如,时老师在讲《文艺复兴》一课时,从“人文主义”的故事主题出发,讲了《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一连串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详实或简略,但都是紧扣“人”这一故事主题的。前贤们有关历史故事主题设计的精辟论述是我们搞好历史故事教学的重要参考。

二、故事情境寓教于乐,进行探究性思维训练

故事的讲解与分析,不单纯是为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历史问题、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学科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定位,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开拓他们的视野,掌握唯物史观。如“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诗句中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说的将军是哪位,关于他的历史故事知道多少,红颜又是谁?大家对这句诗的观点是否完全赞同?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授课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能就历史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观点,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搜集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任务,进行拓展学习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如果善用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如名人传记、历史事件,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当学习抗日战争时,我发动学生分成6个小组,走访上了岁数的老人,请他们讲述本地的抗日故事,学生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样一来,老师成了设计者,学生是“表演者”。由学生做主角、做表演者,负责的学生受到训练,其他观看和聆听的学生也受到感染、教育。也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我要求学生选择感染力强的故事,公布评比标准:故事要完整准确,史实清楚;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感情表达要真实;连接词要适当,举止要大方。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讲中国历史故事或其他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学生们不但在准备中提高了搜集资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而且提高了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和评价事物的力 “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变化巨大的年代的人来说,为了公正和清晰地思考当下所发生的事情而了解一些过去发生的事件是必要的。当一些大事件发生,我们不安地寻找着类似事件的先例。我们意识到自己对出现在面前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明白没有什么比广泛熟知历史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了。而学习历史不应该只限于背诵事件发生地点、年代、性质、结果等主要信息。这样学习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学生们通过有趣的故事聆听和学习人类的故事,他们将全神贯注地深入其中。”——夏洛特.梅森

夏洛特.梅森认为学校课程中的历史应该给孩子提供广泛的历史知识,不仅要熟知本国历史,也要明了世界历史。

世界史中重要事情特别多,因此,历史题材和书籍的选择就格外重要。夏洛特梅森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的故事,当大人给孩子讲历史,其实就是讲的“历史人物”的有趣的故事。确实如此,我们小时候上历史课几乎都睡着了,而当老师讲某位人物的趣事时,学生们就立即醒过来了。当我们回忆某位老师时,记起的常常是那些曾经听过的故事。

在世界史内容的选择和挑选上,根据夏洛特梅森的教育课程可以大致分成两种学习方法:先把世界历史的大纲介绍给学生,后来才仔细学。另一种是把世界长流分成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我们采用了后一种,小学一年级就学古代史,我们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按照年代顺序,选择了古代世界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题材。

教材选择方面,我们希望作家能把历史事件写得有趣,语言方面也优美。只有两者具备才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国外的梅森教程推荐了:Story of the world。我们也找到了中文翻译本《世界的故事》。这套书分成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历史。我们也选择了另一本介绍世界史的书《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简略介绍了三千多年的世间史。

老师要对刚接触长篇故事的孩子讲故事,让他们聆听章节故事式的历史,就需要精心设计。

可以说讲历史太具挑战性了。以下是我们教学的做法:

历史,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循的。世界的今天由世界的昨天演变而来,又必然走向未来。古是今的基础,今是古的发展。了解世界的昨天,在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世界的今天,迎接世界的明天。因此,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展物生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师讲生听”的教学过程,教师面面俱到,生怕漏掉一点知识,学生的负担则与日俱增,教学硬灌蛮填,收效甚微,学生厌学烦学,事倍功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如何打破常规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历史这一学科,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尊重学生,培养师生感情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使老师成为学习的良师益友,关心每一个学生,有一种爱生如子的精神,要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把学生看成和你一样的需要人格尊严,需要维护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老师对学生平等对待,与他们民主相处,即使他们犯有错误,进行教育,也必须尊重他们,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坐着与你谈话,课堂上每天送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依赖带给学,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打造和谐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孩子,在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颗不再害羞的树苗迎着风雨。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历史教材的每一节课,由于所讲内容时空大、容量大、历史人物、地点、事件、因果关系等头绪繁杂,历史事件概念不易建立,因而学生在听课中常易产生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宜接受。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于接受,带着激情去学,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教材中可供挖掘利用的材料很多,如科技巨匠、政界伟人、民族英雄......,可对此有重点地选择、提炼、加工,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激情。又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可适当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插入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真实有趣的小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故事紧扣教材、短小典型,有意义、有趣味。通过讲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必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的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以激活学生思维细胞,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列出答题思路或要点。启发学生进行立体思维。在深挖历史概念,历史事实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知识的顺向和逆向迁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此项教学实践必须注意:

1.问题的提出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且具有针对和实效性。2.提出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切不可面面具到,遍设关隘。3.问题的层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4.对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提出新问题要多鼓励,少讽刺;多启发,少打击。

五、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又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应当设法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的学习意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能自觉地进行预习、复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独立思考,肯动脑筋,主动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不应独霸讲台,重教不重学,“目中无人”,而应力求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力和思维的活跃度,使学生善学、乐学、会学,从而能够自由地支配时间,愉快地学习。

六、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历史第二课堂活动一直深受学生喜爱。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是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目能开阔视野,从深广度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课堂优化设计的步骤为:1.精心确定课题,布置学生广泛收集相关题材,教师准备相应报刊,录象,图片,光盘,书籍等,从信息中选取精华。2.在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作用,使学生从现有知识和需求出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形式多样的集中活动。3.发动学生各自就近参观,访问,参阅书刊,观看录象,撰写文章,展开辩论,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相应情境中贴近和感悟历史,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历史认识,为终身学习服务。

总之,历史教学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不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还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历史课堂教学要从侧重于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要通过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察法、思考方法。“授人一鱼,仅供一人者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有创造意识的人才!

第二篇:历史课中生命教育

给学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乐山镇民族中学李靖

写中篇文章是缘于偶然的一次历史课上给我的触动,甚至是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使我不得不触动我内心深处有关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层次思考。那是在上“南京大屠杀”时,我在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时,我竟然看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脸上显出不屑的神情,更有三到四个学生竟然有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当时马上关闭了相关设施,只问同学们:“这值得我们去笑,或者幸灾乐祸吗?同学们,我们该以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历史事件。”

想当年鲁迅因看到同样的现象,体会到国人的精神麻木而毅然弃医从文,而时间到了今天,虽然历史不会也不可能重演,却难道让鲁迅先生所看到的情景,内心所感受到的苦楚重现。

无独有偶,不久又爆发了惨绝的“5.12”大地震,看到国人所迸发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爱国情,主人翁意识,对于生命的珍爱,对于生命的讴歌,对于生命的礼赞,又让我觉出许多欣慰,看到许多希望。

诚然,在时下的青少年群体中,特别是在中学生中,确实存在践踏自我生命,漠视他人生命,自私、冷漠、颓废„„而出现这一现象,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社会的层面缺乏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家庭的层面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习惯,很多礼仪,很多传统,很多精神的严重缺失;而作为中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无论我们教师怎样为自己的辩护,为自己加上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都有责任去为这一现象负责;当然,也有义务去挽救、去拯救、去唤醒学生心中最原始的,刚刚萌生的生命意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

人的生命存在是中学教育的原点和基石。中学教育就是应生命存在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因而中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具有生命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体验作为生命的情感,领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辉煌,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而作为人文色彩浓厚的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历史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生命的积极情感,所以,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历史这一中学阶段最为基础的学科,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在历史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让他和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作为老师,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绝非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全方位素质的展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传递给学生,因为教师总是主动的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给学生施加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只是一个最单纯的表象,而教师对学生的更多的影响,则是体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隐性的层面上,是潜移默化的。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自己人生的历史教师,自然会以最富激情的语言,最感人的情感,最有感召的肢体语言,将自己最好的精神层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触动、受到启迪、受到生命的洗礼。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去积极主动的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精彩,感悟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珍贵。所以,即使一个学问再深,知识再渊博,如果每天却传递给学生的是负面的情绪,消极的思想、颓废的生活态度、庸俗的世界观,很难想象,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培养出来的人会是

“才”吗?只有教师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才会把正能量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生受用不尽。

(二)改变观念,传递学生健康的生命意识,带给学生正能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我们这一代的教师中已根深蒂固,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载体。我记得自己上初中时的第一堂历史课就是这样,教师把重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记下来,接下来就是背,就是我们后来的“讲一讲”“抄一抄”“记一记”“背一背”的四个“一”,我们后来也就把历史课形象的称为“四姨课”。而新课标却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他们生命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存在。也要在每一个教学流程中,唤起学生的生命独立性,体会生命的存在,感悟生命的价值,只要教师真正把这种生命意识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会珍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差生的时候,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手中有爱”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客观公正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自身的闪光点,就一定会把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传递给学生,并给学生以生命的正能量的补充,让他们能积极健康的面对人生,正确定位自己,充满自信。

(三)深挖教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人文性、文化性、知识性、精神性、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丰富的生命意识的素材,蕴藏其中,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也是无法替代的。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里本身的教学资源,找好契入点和融入点,融入“生命意识”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教育。

例(1)在讲到人类起源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类生命进化的艰辛与漫长,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和艰辛。直接给学生传递相关的生命意识,给以正能量。

例(2)在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引导学生体会其民族精神、伟大的爱国情怀,忠贞不二的忠诚之心,自然而然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倾向、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学生讨论“岳飞之死的” “值”与“不值“。让学生直接思考“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例(3)在讲到陶渊明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其“隐世避居”的处世态度,并各抒己见,自然融入学生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作为老师的我适时点拨学生,怎样在人生道路上去克服困难与挫折;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怎样去体现“生命”的价值;怎样去演绎自己生命的精彩,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甚至惨烈的社会中去直面人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所以,我们的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元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适时挖掘,合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历史课堂增添不少的生命的闪光点。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互动,在情感交流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所引用的案例,触动了我,也给我教学教研上以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可能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的。作为历史课,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但也有自己学科的“劣势”,无论是人物、事件、现象等等都是与我们相距甚远,陌生且难以体验的,若能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借助现代的教学设施,把相关历史背景、历史教材、历史材料、历史人物、历史画面展示出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最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原始生命存在的一种感召,同时,也会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这一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现实中的教材、现象说法,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无论课堂的教学怎样精彩,形式怎样新颖,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还是现实生活中来得更直接。如果能挖掘本地的乡土教材中的历史资源,采取合理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与历史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受到的生命教育就会触及灵魂。作为我的家乡,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他们的家乡,虽谈不上是红色根据地,但相关的历史教材也可信手拈来。如“唐崖土司皇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厚重;“严家祠堂”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看到“礼仪”看到“家教”;“小村红色根据地”“忠堡大捷遗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家乡历史教材,可以信手拈来、科学利用,适时融入到教学中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带给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历史的再认识,把爱国爱家拉得更近了;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腾飞,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并且是零距离的感受,其效果更明显,触动更深,影响更远,带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

当然,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那只能是空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流程中,主动渗透生命教育的元素,尊重学生、珍视生命,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生命意识,健康的人生态度,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他们就会茁壮成长,让我们带着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第三篇:语文教材中的虚假故事(模版)

语文教材中的虚假故事

2010-11-05 14:41:28

据民间研究团体报告,目前使用最广的3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常识性错误。其中,《爱迪生为妈妈做手术》一文纯属虚构。这些教材还存在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等问题。以下内容,来源于民间对中国各版本语文课文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1.《爱迪生救妈妈》:颠倒时代的手术

课文: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苦于房内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刚满7岁的爱迪生,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反光下,为妈妈成功进行了手术。

疑问: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时,不会有阑尾炎手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外科医生说,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

2.《陈毅探母》:别有用心的孝心

课文: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他赶回故乡探望。陈毅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母亲拉家常。母亲说:“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疑问:陈毅生于1901年,“五十多岁”时的探母事件,应发生在1951至1960年间。按 《陈毅年谱》记载,陈毅曾于1959年11月2日回到故乡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看望了幺叔、幺婶、侄儿等亲属,却独独缺了“母亲”。《陈毅年谱》中1963年2月下旬出现了空白。即便陈毅探母真的发生在了这一时段,那至少也是在他60多岁的时候,而并非“五十多岁”。

3.《地震中的父与子》:水深火热的美国人

课文: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疑问:事实上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在1994年1月17号,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了地震了——6.6级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但是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里面怎么会有学生呢?

4.《黄继光》:打不死的未来战士

课文: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疑问:美军在朝鲜使用的M1918A2轻机枪,弹丸初速为853.4米/秒。高速枪弹遭遇人体骤然减速时,造成比弹丸直径大许多倍的严重破坏。当子弹穿过人体而去时,弹道周围组织又将刚刚吸收的动能向体内猛烈扩散,造成类似“爆炸”般的效应,使人体内瞬间爆出一个比弹丸直径大十几倍的伤腔。一颗子弹即足以打烂一个拳头大小的区域,黄继光不可能“举起右臂”,子弹从离心脏十几厘米远的地方通过,心脏也可能在瞬间伤腔出现时遭到强烈挤压而破裂甚至被捣烂。

5.《我的战友邱少云》:革命精神战无不胜

课文: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疑问:国外某研究机构把疼痛划分为十级,灼烧排位很靠前,正常人根本无法长时间忍受,叫喊和移动是自然反应,那时候已经不是大脑说了算的了。邱少云根本不可能半个钟头一动不动活活的被火烧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邱少云在身上起火前或者起火后不久就当场牺牲了,美军的燃烧弹燃烧的是他的遗体而不是活体,人死后是不存在什么“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坚强革命意志”的。

6.《乌鸦反哺》:新格林童话乌鸦的道德绑架

课文:一只老乌鸦把两只小乌鸦带大,自己费尽了体力,老了。再也飞不动了,两只小乌鸦也长大了,但是小乌鸦没有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小乌鸦见到妈妈飞不动了,无法捉食吃,小乌鸦就捉来虫子给母亲吃。

疑问:这种传说至今为止除《本草纲目》中提及以外,暂无任何其他证据出现。同时,包括《本草纲目》在内,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种乌鸦反哺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行为的科学解释方法。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了,乌鸦没有这种习性。将鸟类的这种行为模式解释为报答母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道德绑架模式。

7.《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当崇高被恶意秒杀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课文:小姑娘的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天不亮就出门了,星期日也经常不在家。妈妈说:“爸爸是司机,妈妈是送奶员,工作离不开身呀!” 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漂亮姑娘。她微笑着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原著《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一天,爆发了战争。小泰莱莎的父亲被抽去当了兵,再也没有回来……奶奶说,“国王派他去打仗,现在战争结束了,国王打胜了,但我们却遭受了无可挽救的损失,你的爸爸死了。”

她越缩越小,直至缩到一个中等身材姑娘那么大小了,并且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一名姑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最普通的人,只要他敢于同恶人作斗争,就能成为一名巨人。

8.《长城砖》:一个影响几代人的笑话

课文: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疑问:平均宽度不足10米、狭窄而不规则的长城,在20公里外就很难分辨,如果说能从月球上看到长城,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到一根头发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大气层、云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照此推理,宇航员在太空绝不可能看到长城。

9.《草帽计》:贺龙的跨越时空之旅

课文:红军长征期间,贺龙用计谋,不费一枪一弹,使敌人自相残杀的故事。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那时,正是炎夏,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

疑问:查阅历史资料得知,1934年的“炎夏”,贺龙和夏曦领导的红三军还没有开始长征,而是在湘黔川交界地区游击战。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10日,此时的贺龙,并不在江西中央苏区。当“长征”、“飞机”、“从湘西向贵州”,这些条件都可以满足了,已经是11月了,并非“炎夏”。没了炎夏,草帽计怎么可能实现呢?

10.《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不可战胜,樱桃树不发一语

课文:幼年华盛顿砍倒了家里的一棵樱桃树,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了原谅。它以“诚实品德最为可贵”为重点,意图教会小学生们要知错就改。

疑问:有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种植过樱桃树。

另有《黄河象》课文:大约200万年前的一天……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疑问:现存的大象,不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象群都是以母象为首领的。作者有什么根据认为200万年前的剑齿象是以公象为首领的?

11.《口技》、《荷塘月色》:统统化身“太监”

《口技》语文课文版:妇人惊觉欠身,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原版:妇人惊觉欠身,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染,床又从中嘎嘎,既而儿醒,大啼。

《荷塘月色》被删掉的文字:“像刚出浴的美人”,采莲的少女荡舟出湖原本不是“载歌载舞”而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

《红楼梦》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说到冯渊是同性恋“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身冤孽”,在课本中被删去。

12.《斑羚飞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课文:人追杀羚羊群,把羚羊群逼到了悬崖边上,悬崖离对面的距离超出了小羚羊所能跳过去的极限,羚羊王把鹿群分成年老的和年轻的两拨。年老的羚羊和小羚羊先后向对面跃去,当小羚羊到了极限即将下坠时候,在老羚羊背上一蹬,老羚羊坠入悬崖,而小羚羊安然到达对面。

疑问: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时间选择得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高度准确、跳跃技巧掌握得高度娴熟、对接时机衔接得高度吻合。而且羚羊还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高度的团结协作和“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献身精神。如果平日没有千百万次的训练,不似杂技演员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肯定不会创造奇迹。这样高难度的特技,斑羚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训练出来的呢?

第四篇:如何选择公务员考试教材

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整理了一些选择教材的方法:

一、内容全面

市面上有些教材内容不全面,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导致购买了这类教材的考生还得去购买其他的教材作补充,到最后发现本来只打算买一本教材,最后却买了一大摞教材,阅读起来非常麻烦,其中内容也不免重复。

二、时效性强

公务员考试常会涉及时事,尤其是一些热点新闻。而各类的教材基本上都在大纲出台前教材已经出版,市面上的部分教材内容老旧,甚至教材中大量的题目都是2000、2001年的真题,难度、考试的内容都与目前的大纲偏离严重。

三、真题为蓝本

一直以来,公务员考试的真题是考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市面上的一些教材编了一些所谓的“预测卷”、“模拟卷”单独销售,而这些试卷中的题目实际上只是把真题中的人名、地名稍作更改,题目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更改。这样的预测卷、模拟卷不如直接就做真题。

四、解析清晰

解析是一本公务员教材的重要内容。有一些教材解析写得非常简单模糊,导致考生看不明白,看了之后还是不会做。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体例系统

体例就是一本公务员教材的纲目,纲目清楚,教材自然系统性强。市场上的一些教材体例混乱,考生看了之后稀里糊涂,不知所谓。

第五篇:日语教材的选择参考

看到很多人都说自己想学日语,在选教材的时候遇到困难,大多纠结在《新编日语》和《标准日本语》两套教材。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常见的日语教材各自的优点、缺点、适用人群、适用环境:

1、《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日语系通常使用本教材。

优点:里面的语法系统、清晰,语法术语与日文辞典一致(如五段动词、一段动词等术语)。适合日语的深入学习。

缺点:课文内容略显陈旧。旧版与新版在语法及及大部分课文上没有变化,新版词汇变动较大,去掉一些淘汰的单词,加入了新的常用词汇。

适用人群:考级或将来从事日语工作研究等。

适用环境:由于难度较大,不适合自学,适用于有老师教的情况。

2、《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培训机构杭州丽思通常使用该教材。

优点:词汇量信息量大,与时俱进,内容较简单浅显,适合自学。

缺点:语法体系略乱,没有新编日语来的清晰,语法术语采用自己的一套术语(如一类动词,二类动词),与语法书及日文辞典的语法术语不同。

适用人群:对日语的兴趣爱好,喜欢自学对语法清晰的朋友。

适用环境:对语法不清晰的入门人还是老师带着比较好,即有兴趣又不会落下语法!

3、《大家的日语》(株式会社スリ一エ一ネットワ一ケ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

一般用于日本语言学校的教材以及大学日语专业的口语会话课教材。

优点:偏重于口语应用,教材的课文对话等偏口语化,生活化。

缺点:语法讲解不详细,单词不详细,课文过于口语,有些口语变形并未讲解原型就出现了口语的简化形式。自学容易让人云里雾里搞不清楚。

适用人群:有一定日语语法基础的人。

适用环境:在国内没有一定日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的同学们,还是先学好基础语法后,再用这套教材来练习口语比较好。

下载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中故事的选择要为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选择”的故事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 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

    选择小故事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智者叫来正在砍柴的三个弟子,嘱咐说:“你们带这位施主到五里山,打一担自己......

    霍布森选择故事

    1631年,英国剑桥有一个做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在卖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低廉的价格,可以随意选。但他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挑选能牵出圈门的那匹马。其实......

    女人要为自己活一次百姓故事

    我从小在溺爱中长大,默默接受着家人一次又一次的安排,不曾为自己的生活而选择过,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痛苦,才能明白些什么?在家里我是独生女儿,父母都是......

    国防安全教育寓于历史课教学中

    国防安全教育寓于历史课教学中 刘康明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样态。“国家安全所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均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国家安全正面临着许多......

    信息技术在历史课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丘县第二中学 孙永杰 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根据历史课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

    听《如何选择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究点》有感

    ——听《如何选择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究点》有感 培训班嵊州组 3月12日,我有幸在海盐元济高级中学聆听了物理教研组长王建峰老师的精彩讲座——《如何选择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探......

    教材中歇后语

    包含12生肖的歇后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6)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