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酸化影响及国内研究动态
海洋酸化影响及国内研究动态
摘要:介绍了海洋酸化的形成过程,目前研究的一些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随着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不仅引发了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将会导致海水化学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对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威胁到人类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综述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及海洋经济的影响来使大家了解其危害,重视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海洋酸化;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经济;环境保护
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ocean acidification and raised some questions.It also gave forecasts for future researchonocean acidification.As human had beenexhausted large amounts ofcarbondioxideinto the atmosphere, it notonlyled to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suchasthe greenhouse effectand sea level rise, butalso led toocean acidification.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causechemical environmentchanges in seawater,and thenaffectthe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organisms.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themarine economy.This study reviewed the 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rine ecosystems, marine creaturesandmarine economyto make everyone understand thedangersofit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 ocean acidification;marine ecosystem;marine creature;marine econom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它为我们提供丰富生物资源的同时,能够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了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现代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这些二氧化碳不
[1]断溶入海水中最终使海水的pH值降低,形成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不仅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人类的海洋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海洋酸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全球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有助于对未来沿海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对海洋酸化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评价对于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也是必然的要求。海洋酸化研究背景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断增加,导致海水pH值下降,这个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这一词汇2003年第一次出现在《自然》杂志中,随后,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各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海洋酸化的研究中。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二氧化碳的动向得出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预测注入到海洋中的[2]二氧化碳将会改变海水的化学性质。但直到20世纪末科学界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二氧化碳的持续上升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现已研究证明,从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大约吸收了三分之一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 [3-4],致使表层海水的pH平均值从工业革命前的8.2下降到现在的8.1[5]。目前,人类每年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71亿吨,其中25%~ 30%被海洋吸收[6]。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1世纪末,表层海水pH平均值将下降约0.3~0.4 [5]。到那时,海水酸度将比工业革命前大约100%~150%[7]。2 海洋酸化的影响
海洋酸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和海洋经济的影响。海水pH值降低,改变了海洋的水化环境,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物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钙化作用等。某些海洋生物可能因其独特的生理特征会对海洋酸化严重不适应,造成种群退化甚至灭绝。2.1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改变海水碳酸盐系统组成,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改变海洋生物种群及群落组成结构等。
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水的碳酸盐系统。CO2的大量注入使得各类无机碳离子的比例发生变化,同时影响海水中CaCO3的饱和度。海水中CaCO3的饱和度主要由CO32-质量分数所决定。海洋吸收大量的CO2后导致pH值降低,使溶解的CO2、HCO3-和H+质量分数增加,同时CO32-质量分数会因为H+的增加而下降,导致CO32-饱和度下降。但是,这些影响主要发生在与空气相接的海洋表层海水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弱。同时,CO32-饱和度与海水的温度有关,不同海域会因为温度的不同而饱和度不同。因此,海洋酸化将对不同海域和不同深度海水的碳化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8]。Andreas J.Andersson [9]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能够导致浅滩海洋沉积质中稳定的碳酸盐矿物质溶解加快。研究者预测,到2100年,海洋钙化将会降低40%,到2300年会降低90%,碳酸盐溶解速率增加和钙化速率降低暗示今后珊瑚礁和其他碳酸盐沉积质环境在碳酸盐原料方面可能产生较大的损失。
海洋酸化能影响沉积质对无机盐的吸收与释放。S.Widdicombe [10]通过研究表明沉积质对养分的吸收和释放明显受到酸化的影响。海水pH值的下降会造成硝酸盐吸收量和铵盐释放量的增加,并且亚硝酸盐释放量和磷酸盐的吸收量减少。
[11]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Frank J.Millero研究显示OH-和CO32-浓度降低会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毒性以及氧化还原过程。Patrick L.Brezonik研究也得出了pH下降会改变相关金属离子的溶解度[12]。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海洋生物及其配体产生复合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珊瑚礁是世界上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群落,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珊瑚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CaCO3形成骨骼,待其死亡之后,形成珊瑚礁。当pH值从8.1降至 7.8后,珊瑚种类的构成将发生变化,多样性会降低,珊瑚礁的补给也会减缓。当pH 值低于7.7 时,珊瑚礁的生长就会趋于停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使其他对珊瑚礁有依赖的海洋动物(把珊瑚作为食物或栖息地的海洋动物)无法生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发展。
海洋酸化势必会使得那些对酸度敏感的生物无法继续生存而导致其种群数量较少,而那些对酸度不敏感的生物将不受到影响或者受到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以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这对于海洋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是一个极大的破坏。2.2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关于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对象主要有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棘皮动物(海胆),软体动物(贝类,头足类乌贼),节肢动物(龙虾,藤壶),多毛类(沙蚕),此外还有浮游藻类(含钙藻类)等。相关的研究国外开展的相对较多,国内开展的较少。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NannA.Fangue[13]通过研究证明了海胆幼虫对海洋酸化表现的特别敏感。何盛毅等[14]通过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的D型幼虫,出现幼虫壳长壳高偏小,增长缓慢,致使幼虫体型偏小,畸形率高,死亡率增加。从而可以预测海洋酸化会对多种无脊椎动物的早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其种群结构。
温度和酸化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影响。Ana I.Catarin研究表明温度和pH值与氧的吸收(VO2)有一个交互作用,能够影响海胆幼虫的生长和发育[15]。J.A.Ericson [16]研究了温度和酸化对南极海胆受精和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周围温度较低时(0℃),配子对酸化的适应性较大;随着温度的上升,pH值对受精成功率有负面的影响(3℃时降低11%)。Maria Byrne[17]通过试验显示海胆幼虫的发育对升温和酸化特别敏感,在幼虫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高死亡率,酸化的影响比升温的影响更大。
海洋酸化能显著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过程,包括: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珊瑚虫和含钙藻类等。钙化过程是这些海洋生物贝壳和骨架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式为[18]:
Ca2++2HCO3-↔ CaCO3+ H2O+ CO2
钙化过程的同时,CaCO3还会发生溶解反应: CaCO3 ↔Ca2++ CO32-
因此,钙化率受CaCO3饱和度(Ω)的影响。[ Ca2+]在海水中基本保持稳定,Ω主要取决于[ CO3 2-][19]。钙化作用依赖于饱和浓度的CO3 2-,海水酸化导致CO3 2-达到不饱和状态,因而使得钙化作用得到抑制。S.Dupont等[20]通过研究得出海洋酸化能影响棘皮动物的钙化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海洋酸化降低了珊瑚虫的钙化速率,使珊瑚虫生长减缓,珊瑚礁的恢复率低于死亡率,致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对于贝类的水产养殖而言,海洋酸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贝类在生长过程中须通过钙化反应生成碳酸钙质的贝壳,海洋酸化会降低贝类的钙化率而使其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使贝类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Daiju Narita[21]通过试验估量了由于海洋酸化所导致的软体动物生产减少形成的全球和地区的经济损失。结论显示假定在当前水平的软体动物持续需求量的条件下,受到海洋酸化影响而引起的全球经济损失大约为每年60亿美元,实际上如果在未来收入增加使得软体动物需求量上升,这个值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具有毒性效应。血碳酸过多症(血液中的碳酸含量增加)是影响鱼类生存的威胁因素。一些鱼类会因海洋酸化而得血碳酸过多症至其死亡。海水pH值下降0.5,海胆体内的酸基平衡将会受到干扰,导致海胆的死亡。K.E.Arnold [22]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欧洲龙虾(Homarus gammarus)幼虫发育的影响,结果没有显示碳酸盐浓度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对龙虾幼虫发育却产生了抑制,因此研究者推测可能是酸中毒或血碳酸过多症对龙虾正常自我调节功能产生影响。但是,有些海洋生物对酸度具有调控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受到海洋酸化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如Magdalena A.Gutowska [23]研究海洋酸化对头足类乌贼(S.officinali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乌贼不仅是一个有效的酸度基础调控者,而且在这此过程中不干扰特有组织中的新陈代谢平衡和降低有氧呼吸的能力。乌贼对血碳酸过多症没有表现出严重的不耐受性,由此研究者预测,对于更多的头足类(鱿鱼、长蛸)也有这样的耐受性。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张明亮等[19]测定了栉孔扇贝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研究者分析认为栉孔扇贝呼吸率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酸化抑制了调节栉孔扇贝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而引起的。呼吸的降低将会导致代谢的减慢,从而导致其生长的减缓,这对贝类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洋生物对某些营养盐、微量元素和微量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海洋酸化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生理调节机制的变化(对膜蛋白的影响),从而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发生变化。Shi 研究发现低pH值将降低浮游植物吸收铁元素的能力[24]。若干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因pH值的变化而改变,海洋生物对这些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及毒性效应会因此发生改变。Inmaculada Riba López[25]研究显示沉积质酸化会改变金属元素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生物富集效果。
海洋酸化对海洋浮游藻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CO2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通过研究显示,大多数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26],因此,海水中CO2浓度的增加将会使它们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但是,海水CO2 浓度升高也将伴随着海水的pH值下降,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环境变化。酸性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藻类生理调节机制发生变化(如营养代谢、细胞膜氧化还原与
[26]膜蛋白、电子传递等),引起负面效应。因此,海洋酸化究竟会导致浮游藻类固碳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酸化与CO2浓度升高效应的平衡[27]。WU YaPing 等[28]研究显示,当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当CO2浓度升高(低于700 ppmv),光合作用相比于周围环境没有显著的影响;当CO2浓度继续升高(高于700ppmv),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降低,说明CO2浓度的持续上升对光合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海洋酸化对沉积质中原核生物的活动也可能存在影响。Namiha Yamada[29]通过人工模拟酸化条件来研究海洋酸化对深海区原核生物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H为7.0或更低时,原核生物活动受到大量抑制,特别是在富含有机物的样品中。海洋酸化能够潜在地改变深海区原核生物的异养活动和种群结构。原核生物在有机物的降解和再矿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结论暗示了有机碳的再循环,特别是对沉降物的再循环,能够因为CO2注入导致的海洋酸化而下降。
当然,有些海洋生物对海洋酸化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性。如M.Cigliano [30]通过海洋酸化对自然环境条件下多种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显示大部分多毛类能够在这些条件中定居和生存,说明多毛类对海洋酸化有较强的耐受性。
此外,研究还包括其他一些内容。Namiha Yamada 等[31]研究海洋酸化对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包括亮氨酸氨肽酶(LAPase),β-葡糖苷酶(BGase),磷酸酶(P-ase),α –葡糖苷酶(AGase),脂肪酶(L-ase)。这些酶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结论表明酸化会影响大部分酶的活性,能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发生变化,特别是蛋白质和脂类物质。2.3 海洋酸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海洋酸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最主要是对海洋渔业产量的影响。在影响渔业生产的各种复杂关系中,海水化学性质是重要的一部分。海洋酸化使得海洋经济生物死亡率增加而导致渔业产量下降,影响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对地区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也造成重大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合理的预测,海洋酸化对渔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32]。此外,海洋酸化对珊瑚礁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大。珊瑚礁作为天然的海洋风景,一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度假观光。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1年估计,世界范围内珊瑚礁的总经济产值将近300亿美元/ a。这些产值将来可能会因为某些环境因素变化(包括海洋酸化)而面临危险。海洋酸化国内研究动态
自从海洋酸化在国际社会被广泛认同之后,我国政府对海洋酸化研究高度重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助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对海洋酸化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从2007年起,每年都有项目被支助,特别是在近几年,项目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支助的项目为3项,2011年达到了6项,而2012年则达到了9项,可见政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重视度在不断加大。近两年被支助的项目有: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生物响应及生理适应机制初探(2011)、鹿角珊瑚幼虫附着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对海洋酸化胁迫响应研究(2011)、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对海洋酸化的响应(2011)、CO2驱动的海洋酸化对二种贝类早期发育的影响(2011)、我国南海海洋酸化生态效应研究:生态系统水平响应与机制(2011)、海洋酸化对近海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养殖贝类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2011);海洋酸化对海胆浮游幼体钙化生长的影响及机制(2012)、不同粒径硅藻对海洋酸化的生理生态响应(2012)、海洋酸化对异养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2012)、印度洋浮游植物功能群初级生产力调控因子与碳输出效率研究(2012)、海洋酸化胁迫下三角褐指藻固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2012)、湖北宜昌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高分辨硼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海洋酸化事件的指示(201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碳循环和海洋酸化模拟研究(2012)、海洋环境生物学(2012)、南部北部上升流中碳酸钙饱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2)。海洋酸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从上述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海洋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生物单个群体生活史(包括生长和发育,繁殖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涉及海洋生态的研究内容较少。然而,对于海洋酸化的研究,除了研究它对单个物种的影响以外,还需要着重研究的是对生物群落或者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研究海洋酸化对物种与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其是否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虽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已被人们认识到,但是大多都处于理论阶段,相关的研究却很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除此之外,很多研究只涉及海洋酸化这一单一因素,少数涉及了温度和酸化两个因素,且大部分只局限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现实的海洋环境比实验室中模拟的要复杂的多,在自然条件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虽较为困难,但却更有说服力且切合实际。
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在较短期内完成,没有做到现场的长期的研究,这对于海洋酸化对生物短期生存的影响是可以研究透彻,但是对于生物能否在长期的生存中得到进化,从而能够适应海洋酸化这种环境变化却很难预测。可幸的是,有相关研究把重点放在了海洋生物是否会在这一长期的缓慢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更能适应未来的海洋环境。如Sue-Ann Watson通过研究得出海洋酸化导致贝类进化[33]。研究者发现,贝类在不断酸化的海洋环境中,虽然越来越难以获得自身钙化作用所必须的CaCO3,但是最终贝类并没有大量死亡,而是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较轻的贝壳来应对这种环境的改变。这项研究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角来看待海洋酸化,这也为我们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其实,海洋生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在经历了历史上多次重大的环境变革后依然能保持着如此多的物种多样性,足见其适应力和恢复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聊以自慰,继续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作为地球主宰的人类,我们应该担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应该肩负起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Ken Caldaria, Michael E wicket.Anthrop-ogenic carbon and ocean pH[J].Nature,2003,doi:10.1038/425365a [2] 石莉,桂静,吴克勤.海洋酸化及国际研究动态[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1):122-128 [3] Fasham M.J.S, Ballifio B.M, Bowles M.C.Anewvision of oceanbiogeochemistryafter adecadeof theJoint GlobalOcean FluxStudy[J], Ambio, Special Report,2001(10): 4-30 [4] Sabine C.L, Feely R.A, Gruber, N, et al.Theoceansinkfor anthropogenicCO2[J].Science,2004,305(5682):367-371 [5] IPCC.Summary for Polieymakers[C]//Solomon S, Qin D, Manning M, et al, eds.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e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b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18 [6] 陈清华,彭海君.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27(19):108-111 [7] J Bijma, M Barange, L Brander, G Cardew, et al.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J].Science Policy Briefing,2009(37):1-12 [8] Orr.James.Anthropogenic ocean acidification ov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its impact on calcifying organism[J].Nature, 2005,doi:10.1038/nature04095 [9] Andreas J.Andersson, Nicholas R.Bates, et al.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sediments under rising pCO2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observations from Devil’s Hole, Bermuda[J].Aquat Geochem,2007,13(3):237–264 [10]S.Widdicombe, H.R.Needham.Impact of CO2-induced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the burrowing activity of Nereis virens and sediment nutrient flux[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7,341:111-122 [11]Frank J.Millero,Ryan Woosley, Benjamin Ditrolio, et al.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the speciation of metalsin seawater[J].Oceanography, 2009,22(4):72-85 [12]Patrick L.Brezonik, Carl E.Mach, Carolyn J.Sampson.Geochemical controls for Al, Fe,Mn, Cd, Cu, Pb, andZn during experimental acidification and recovery ofLittle Rock Lake, WI, USA[J].Biogeochemistry,2003,62: 119–143 [13]Nann A.Fangue, Michael J.O’Donnell, et al.A laboratory-based,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ocean acidification effects on marine invertebrate larvae[J].Limnology andOceanography: Methods 8,2010,441-452,doi:10:4319/lom.2010.8.441 [14]何盛毅,林传旭,何毛贤,等.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胚胎和早期幼虫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30(4):747-751 [15]Ana I.Catarino, Mathieu Bauwens, Philippe Dubois.Acid–base balance and metabolic response of the sea urchin Paracentrotus lividus to different seawater pHand temperatures[J].Environ Sci Pollut Res,2012,19(6):2344-2353 [16]J.A.Ericson, M.A.Ho, et al.Combined effects of two ocean change stressors, warming and acidification, on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Antarctic echinoid Sterechinus neumayeri[J].Polar Biol,2012,35(7):1027-1034 [17]Maria Byrne.Impact of ocean warming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rine invertebrate life history stages: vulnerabilities and potential for persistence in a changing ocean[J].Oceanography and Marine Biology:An Annual Review,2011(49),1–42 [18]Frankignoulle M, Dichon M, Gattuso J-P.Aquaticcalcification as asourceof carbon dioxide[J].Natoasi Series,1995,133: 265~271 [19]张明亮,邹健,方建光,等.海洋酸化对栉孔扇贝钙化、呼吸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1,4(32):48-54 [20]S.Dupont, O.Ortega-Martı´nez, et al.Impact of near-future ocean acidification on echinoderms[J].Ecotoxicology,2010,19(3):449–462 [21]Daiju Narita, et al.Economic cos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 look into the impacts on global shellfish production[J].Climatic Change,2012,113(3-4):1049-1063 [22]K.E.Arnold, H.S.Findlay, et al.Effect of CO2-related acidification on aspects of the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lobster, Homarus gammarus(L).Biogeosciences Discuss,2009,6(3):3087–3107 [23]Magdalena A.Gutowska, F.Melzner, et al.Acid–base regulatory ability of the cephalopod(Sepia officinalis)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hypercapni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2010,180(3):323–335 [24]Shi Dalin, XuYan, Hapkinson B M.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iron availability to marine phytoplankton[J].Science,2010,327(5966):676-679 [25]Inmaculada Riba López, Judit Kalman, Carlos Vale, et al.Influence of sediment acidification on the bioaccumulationof metals inRuditapes philippinarum[J].Environ Sci Pollut Res,2010, 17:1519 – 1528 [26]高坤山.海洋酸化正负效应:藻类的生理学响应[J].厦门大学学报,2010,50(2):411-417 [27]Wu H Y, Zou D H, Gao K.Impacts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micro-and macro-algae[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2008,51(12):1144-1150 [28]YaPing Wu, KunShan Gao.Combined effects of solar UV radiation and CO2-induced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Marine Biology,2010,55(32):3680–3686 [29]Namiha Y, et al.Effects of Seawater Acidification by Ocean CO2 Sequestration on Bathypelagic Prokaryote Activities[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10,66(4): 571-580 [30]M.Cigliano, M.C.Gambi, et al.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invertebrate settlement at volcanic CO2 vents[J].Mar Biol,2010,157(11):2489–2502 [31]Namiha Y, et al.Effects of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hydrolytic enzyme activities [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10,66(2):233-241 [32]Hauke L, Powell K.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J].The Journal of Marine Education,2009,25(1):25-29 [33]Sue-Ann Watson, Paul C.Southgate, Paul A.Tyler, et al.Early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sydney rock oyster Saccostrea glomerataunder near-future predictions of CO2-driven ocean acidification[J].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2009,28(3):431-437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课程——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的海洋,其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驱动着全人类居住的地球系统,我们的雨水、饮用水、气候、海岸线、许多食物,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最终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调控的。2017年6月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较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养护海洋,治理海洋酸化;二是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海洋酸化进行有效治理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方面。
一、海洋酸化含义及形成原因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指的是海洋从大气中稳定吸收由人类活动所排放的CO2从而导致海水pH值持续下降的现象。根据德国全球变化问题咨询理事会的研究,现在海洋所储存的CO2总量约为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20倍。海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CO2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长期CO2汇。
由于大气与海水间的分压差,一部分人源CO2会溶解于表层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CO2被洋流带入海洋深处。海洋现在每年约吸收20亿吨碳,这个数目大约相当于IPCC报告中所估计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30%。根据IPCC计算,海洋在1800年至1995年间共吸收了约1180亿吨碳,这相当于48%的化石燃料燃烧累积所排放的CO2量,或者27~34%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总CO2排放。目前,已经能在深达1000 m的海水中探查到人源CO2,CO2在海洋中的表现与在大气中的有所不同,在大气中其化学性质是中性的,而在海洋中其化学性质却是活性的,溶解的CO2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导致海水酸化。
二、海洋酸化的危害
近年来,海洋酸化和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受到海洋酸化负面影响最大的是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海洋酸化可能毁掉珊瑚礁生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鱼和其它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同样会受到负面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海洋上升的酸度正在对珊瑚礁内的海藻和珊瑚虫造成伤害。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Ilsa B.Kuffner参与的一项实验证明,珊瑚虫通过钙化作用来形成它们的骨骼,而当海水吸收CO2时会使得海水碳酸盐离子的饱和度降低,从而导致钙化作用的下降。海洋酸化对于那些紧紧附在礁石上生长的藻类也有负面影响。Kuffner的实验结果显示,在高温和高酸度环境下,藻类会变软,变得不健康,而且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此外,从现在起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将对蜗牛壳产生腐蚀作用。这些软体动物是太平洋中三文鱼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对于捕捞三文鱼的行业将造成影响。
三、海洋酸化治理的具体目标
预计到2025年,预防和大幅减少各类海洋污染,特别是陆上活动造成的污染,包括海洋废弃物污染和营养盐污染;到2020年,通过加强抵御灾害能力等方式,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以免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并采取行动帮助它们恢复原状,使海洋保持健康,物产丰富;到2020年,根据国内和国际法,并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资料,保护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到2030年,增加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通过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的经济收益,包括可持续地管理渔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四、治理海洋酸化的技术措施
1、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来预防海洋酸化。据悉,世界上有大约十亿人依靠海产品来获得动物蛋白,此种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海洋有机体对于有害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海洋酸化的反应,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海洋物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2、通过在各层级加强科学合作等方式,减少和应对海洋酸化的影响。
3、增加科学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转让海洋技术,以便改善海洋的健康,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贡献。
4、向小规模个体渔民提供获取海洋资源和市场准入机会。
5、建立国际法律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建立保护可持续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国际法律框架,加强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五、中国及世界其他海洋地区的工作近来取得的成果
2017年6月7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提出将积极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为海洋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中国承诺,到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海洋经济调控与公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具体措施包括促进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预期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50万人。
在得到有效管理和充足资源的情况下,世界其他海洋地区的工作近来也取得了突出成果。2017年,保护区覆盖了13.2%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内海洋环境,0.25%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环境,以及5.3%的全球海洋面积。
总而言之,此次“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重要倡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多边、双边、区域、全球等各层面、各类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海洋问题,通过各种国际合作平台,各国不仅能分享好的海洋实践,还能共同研究如厄尔尼诺等与海洋有关现象,完善对海洋的认知,发展蓝色经济,从而有效治理海洋酸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网吧管理条例---国内动态
网吧管理条例---国内动态
网吧管理条例
第一条
本网吧实行实名上网制度,顾客在网吧上网必须出示上网卡(注:满18岁公民可凭本人身份证办理上网卡,需交纳15元工本费)。
第二条
网吧上网使用者不得利用网吧网络资源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条
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八)损坏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行政法规的。第四条
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活动;对计算机信息网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的;
(三)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四)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第五条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顾客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得利用网吧开办经营或代理国家尚未开办或未获准经营的电信业务。
第六条
网吧工作人员对上网使用者进行监督,发现违反上述规定,应予以制止,并停止其上网和查阅;对情节严重,态度恶劣者应向公安部门举报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七条
保证路线通畅,设备正常运行,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第八条
网吧设立安全管理员和技术维护人员,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
第九条
网吧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保持消防通道通畅。
第十条
严格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公安机关、通信行管、文化、工商税务等上级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篇:吉祥物动态研究
姓名:刘卓华
学号:20104280102
班级:10级动漫1班
指导老师: 肖
蓉
吉祥物的动态研究
现代吉祥物设计它生动亲和的形象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有效地扩大了文化传播和商业宣传的力度及深度。就像2008奥运会的福娃形象早已带着北京奥运的精神深入人心。在进行吉祥物的设计和运用时,要充分了解吉祥物设计的各种特性,从这些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吉祥物形象,并能良好地运用在实际中。
吉祥物之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最主要是因为它是寄托着人们的某种理想和愿望,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们所知的吉祥物中,不论是民族象征,还是文体活动、社会机关团体、商业团体的吉祥物造型,大多来自于传统的崇拜物。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无论是图案还是主题,其寓意所表达的中心都是吉祥,吉祥是一个延绵千年的永恒主题。
比如,大众公认的祥禽瑞兽、奇花异草、至尊宝物,或是传统的神话传说、童话故事中的吉祥角色。现在吉祥物设计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许多现代设计家们一方面为了迎合现代人的时尚品味,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展现现代尖端科技,创造出了一些全新的吉祥物形象,或者给予原有的传统形象以全新表现方式。但是,无论吉祥物的取材是怎样千变万化,吉祥物形象的表现手段怎样出新出奇,它身上所承载的为人祈福祝福的使命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它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即便是卡通片、电子游戏中的吉祥物角色,不管是人物、动物、怪物、精灵,也多是善良、正义的化身。
创意是思维意识的表现,设计是创意表现的结果——创意先行,设计而后。
吉祥物的创意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大量技法超群,视效独特,形象震撼的吉祥物最终没能采用,关键是没有解决问题。没射中靶的箭,再精美又有何用?吉祥物的创意是有的放矢的,带着手铐脚镣跳舞对设计师而言未必是折磨,起码不用盲人摸象。因为What to say?说什么非常明确,比拼的是How to say?用什么来说?如何来说?手法千变万化,核心万变不离其宗。吉祥物不是纯艺术,更不是视觉消遣,它是商业的产物,满足商业目的是它诞生的前提。吉祥物是卡通造型,但并非所有的卡通造型都能成为吉祥物。因为它需要承载特定文化和大量信息。为文化、体育、企业、商品等不同行业创意吉祥物,必须满足该行业特征及相关背景,而且要与众不同。缺乏原创性,谁都能用,张冠可以李戴还能算优秀的吉祥物吗?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创意是金点子,是灵感的闪现,是智慧的火花,因此吉祥物创意之前请先远离设计。取材是挖掘创意的动力,寓意简单明了的形象容易被记忆。直接取材于相关标识的吉祥物是常见的创意方向,力求创新就更需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比如都以一种花为题材,如何让这朵花区别于那朵花,只创意外形仍在原地踏步,若考虑用概念精神去寻求创意的共同点,恐怕这必定是朵与众不同的生命之花。一旦打开了思路,创意源泉就会喷薄而出!以标志为吉祥物的造型是立竿见影的创意,依托标志寓意形象,两者将相辅相成。中国南方航空吉祥物、韩国Kyung—kido市吉祥物都是成功的案例。几个字母、几个数字、几个符号若能说明问题,同样不失为巧妙的取材。
吉祥物的姿势远比漂亮的外观更重要,切莫忽略姿势的设计。姿势的优劣直接导致信息传播的准确与否。需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它的状态——欢迎、欢呼、跳跃、奔跑、指引„„大胆而夸张的动作会使吉祥物活力四射,充满灵气和动感。明确动态线的走向,尽量不要将四肢与身体重叠,交代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四平八稳会使吉祥物显得老态龙钟。此外,反复推敲嘴巴、眼睛、眉毛、发型的设计刻画,更能为吉祥物的神韵锦上添花。当造型较为木讷,难以延展灵活的姿势表情时,可以“移花接木”添加辅助道具,通过后者的灵动活跃来映衬主体。
当然,辅助道具的运用,点到为止即可。不要奢望依靠背景语言来烘托气氛,应在吉祥物本身做足功课。举个例子:在没有任何背景画面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表现一个雪地行走的角色。先画一个完整的行走角色,让他猫些腰,会显得环境恶劣。这还不够,接着在角色的四肢和眼睛上做文章,将双手设计成紧抱双肩,再擦去小腿以下的部分,将眼睛画成一条线。如果再为角色添上一条扬起的围巾,形象地表明寒风凛冽,看看会是怎样的效果:真值得同情,如此艰难地在雪地前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精心设计,不需要添加环境烘托的角色就这样鲜明地诞生了。
让吉祥物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能限于一种姿势。众多不同的延展姿势会强化其个性和感召力。考虑再为它设定一系列应景的情节,那样会愈发有趣。想象一下:如果吉祥物拿着自己的仿真玩具炫耀;如果戴上十二生肖帽子或是十二星座发饰;如果装扮时尚明星、角色互换,这将是多么诙谐幽默的设计表现啊!
设计单个吉祥物造型相对自由。两个吉祥物造型通常采用两种表现方法——对比和统一。对比指两者存在极大的反差:一黑一白、一大一小、一胖一瘦、一老一少„„互补的差异紧密围绕着创意主旨。两者通过眼神沟通、动作交流,体现彼此的性格特征,如日本爱知世博会的吉祥物森林爷孙;另一种手法相对统一,造型几乎完全雷同,稍有色彩、性别或性格的差异,体现同族同类的创意概念,如希腊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Athena和Phevos、都灵冬奥会的吉祥物Neve和Gliz。当吉祥物需要承载大量信息内容时,采用多个造型是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正如我国北京奥运会的五福娃,韩国99Hanam国际环境博览会吉祥物。数量越多越体现设计造诣,如何同中求异,和谐统一;如何保持系列感和原创性;如何平衡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设计师精心拿捏个中尺度。吉祥物的造型是否独特新颖,会让人过目不忘,“边缘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与负空间产生关联。不妨做个简单的试验:将一群吉祥物全涂成浑身黑色进行比较,让人一眼认出谁是谁的话,独特新颖就非它莫属。非常公平的竞赛,证明设计师相当重视“边缘形”的设计,从全局观整体考虑造型,而不只是关注细节的处理。因此不难理解,人们会从浩如烟海的卡通世界中,不费吹灰之力地认出米老鼠、机器猫、米菲兔„„鲜明的造型深入人心,经典的大师级设计。
将“解构主义”运用于吉祥物设计中,极其耐人寻味。吉祥物的四肢、躯干、脑袋相互分离却彼此关联,甚至是五官都可以分散浮于空中。这样会增强吉祥物的独特性和跳跃感,提高造型的认知度。“裁切主义”在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同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意让吉祥物出现在画面的一角、裁去某些部分、切割进行重组,会增强吉祥物存在空间的纵深感,营造重复的虚空间,呈现出另一种视觉效果。
随意的笔触,幼稚的线条,自由的涂鸦,都可以提升吉祥物的亲切感。习惯于勾线平涂的吉祥物,试试“错位平涂”的着色方式,巧妙留白可以使吉祥物更透气,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吉祥物的外轮廓线是不能回避的设计问题,勾线的颜色难道只有黑色吗?不!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可以是多彩的,可以跟随填充色,可以加倍扩边,变化粗细,甚至于完全消失。
为吉祥物设定一个主色调。色彩搭配越简洁越好,能用两套色的就绝不用三套。当三套以上色彩进行搭配时,一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明确孰轻孰重。大面积,小面积和装饰点缀之间的关系是吉祥物色彩设计的要点,任何色彩都能进行搭配,关键是比例的分配,以及对白色的纯熟运用。
无色彩的吉祥物是很见功力的设计表现,标新立异,像米其林宝宝——轮胎人必比登。尝试这类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极色应用”,无色即万色,吉祥物的色彩是靠背景色来反衬的。如果它同样应用在白色背景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会变得苍白无力吗?会毫不引人关注吗?
吉祥物的创意设计需要策略性思考。前期应充分考虑其相关商品的衍生和开发,不应只是简单地往商品上贴标签,应根据造型的特点综合研究所需开发的商品;考虑单色及黑白应用的效果;考虑确保从平面到立体,从三维到四维的一致性。创意设计之初就应预计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并充分考虑解决办法,以市场为基准,使吉祥物规范化。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国内越来越重视吉祥物的创意设计,用吉祥物的亲切可爱来塑造代言形象,达到倍受瞩目的效果,这也是吉祥物应运而生的使命。国内吉祥物的创意设计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比较循规蹈矩,比较求“稳”,比较能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吉祥造型,突破和尝试的力度都远远不够。当然,这也意味着国内吉祥物的发展之路前景一片大好。我国民间的吉祥元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吉祥物创意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加之设计手法的突飞猛进,设计师完全可以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包装深厚的传统元素,旧貌换新颜。中国的未必是很俗、很土的,民族的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很前卫,这点必须自信!
作为形象化的特征使它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比如,一般在国际性的活动场所,文字标志往往是与吉祥物形象配合使各种吉祥物的题材、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情趣、社会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广泛运用在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中。了解吉祥物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吉祥物的设计与策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干百年的发展变化,吉祥物已经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走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j。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吉祥物文化将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体现,创作与设计理论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吉祥物的设计手法也会越来越新颖、多样。现代吉祥物设计会随着社会实践不断进步,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第五篇:中国南方红壤酸化的预测和防治研究
中国南方红壤酸化的预测和防治研究
主 要 内 容占全世界可耕地40%、我国土地总面积21%酸性土壤的酸化已成为限制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全国6个单位对南方红壤酸化现象进行了预测和防治研究,取得良好的进展。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能直观、定量反映土壤酸度变化全貌的缓冲曲线作为预测土壤酸化的指标,并据此提出了酸敏感性和酸缓冲容量2个指标,制定了土壤酸化标准,绘制了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的土壤酸敏感性分区图,预测了浙、闽两省土壤酸化的趋势,为该地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合理开发利用酸性土壤提供了科学依据。2通过长达15年的中量元素碱性肥料定位试验,探明了改良红壤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1)证明在粘质红壤施用碱性肥料也能降低底土酸度;(2)施用钙氧化物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3)探明了红壤旱地12种作物施用钙氧化物的增产效应可达48%~167%;(4)施用钙氧化物可使N、P、K的肥料利用率提高51%~117%;
(5)在国内首次证明施用钙氧化物的后效可达15年以上;(6)提出了根据交换性铝确定钙氧化物用量,适当施用钙氧化物有利于底土酸度的降低和作物产量的提高。3系统地研究了红壤酸化是导致红壤地区果树和作物低产、低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选用耐酸作物(果树)或品种与碱性物质降酸改土相结合,施用碱性肥料与配族有机肥和磷矿粉相结合的降酸改土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使柑桔、龙眼、荔枝等果树增产6%~15%,大小麦、油菜等增产68%~220%。4用32P研究探明了作物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是作物耐铝性强弱的重要机制之一,提出了作物耐铝性的快速评估方法。筛选出耐酸、耐瘠的大小麦、油菜等品种,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将杨梅作为酸化红壤坡地、低山栽种耐酸、耐瘠的常绿水土保持树种,探讨了杨梅梢枯病和大小年结果的成因,并解决了杨梅生产中这两个关键问题。5红壤酸化综合治理技术在我国南方浙江、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省推广应用2930万亩,增产粮食和水果分别为6320、99700万公斤,新增效益11亿元。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地位,其中酸化预测和耐酸作物的筛选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南方红壤酸化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成果采用点面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盆栽试验及野外监测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种植模式下红壤酸化的特征、机理、酸缓冲性能和酸化速率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途径,并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阐明了我国南方红壤酸化的特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我国南方红壤pH值下降较快,而且红壤酸化具有普遍性,旱耕地、果园和菜园土壤均有明显的酸化现象。(2)探明了红壤酸化的影响因素。偏施化肥尤其是氮肥是导致土壤酸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不合理的轮作制度、大气酸沉降和酸雨等也加剧了土壤酸化。(3)揭示了长期偏施化肥下红壤酸化的过程和机理。长期偏施化肥下土壤交换性酸、铝离子和氢离子含量增加;土壤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盐基离子下移;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和有效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土壤酸缓冲性能和酸化速率发生变化等,是红壤酸化的过程和机制。(4)研究探明了红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南方几种主要作物酸害的阈值。长期施用化肥作物产量都有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土壤pH存在明显趋同性,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铝在作物体内的积累导致铝毒害,铝毒害时作物根系生长受抑制,从而使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大为减弱,此外,研究确定了几种作物酸害的pH阈值为4.2~4.6。(5)提出了红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红壤酸化的化学改良(主要包括施用红壤改良调理剂、白云石粉、石灰、钙镁磷肥等)、生物治理(主要包括种植耐酸作物和牧草)和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提出的红壤酸化综合防治技术已在湖南、广西、江西、福建等省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鉴定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