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2: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

第一篇: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

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们大力倡导的语文素质的核心。目前,中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整个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已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

当前,中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较少,感悟较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文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这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基本功较差,文章中心不突出,结构散乱,词不达意。更有一些同学不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文章中的错别字也较为普遍。打牢学生基础知识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阅读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借鉴文章的写法,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知识会越来越深厚,作文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学生作文缺少个性,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优秀作家都有自己的个性,无个性的文章,如千人一面,给人不能留下鲜明的印象。

(四)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写作时胡编乱造,假话连篇。“情者,文之经。”文贵情真,要真实的抒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如果一篇文章缺乏情感的投入,结构再合理,语言再优美,也很难打动人心,与读者形成共鸣。

二、造成当前写作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对作文的不重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很多学生的口头禅,学生对数理化很重视,投入的时间也多。长期以来忽视语文,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对作文更是避而远之。

(二)高考的误导,许多学生和老师急功近利,只想在中考或高考中获得高分,鼓励背一些范文和写作套路,忽视平时材料的积累和写作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写作很难有所提高。

(三)阅读课投入时间和精力过多,阅读课在中学语文所占的课时达到三分之一。作文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与借鉴。

三、提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途径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经常听到很多学生抱怨:“作文不会写,没什么可写的。”其实作文难写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源泉,文章犹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有了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学生写作文就有了生动、鲜活的材料,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鲁迅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应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名家的作品,散文,小说,诗歌都可以。只要是喜欢、文字细腻优美、内容健康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读。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写法,多方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鼓励学生要多写日记,多练笔,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中学生平时要多练笔,多记日记。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

(四)要重视文章的修改。常言说,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一篇成功的文章是离不开修改的。但平时同学们写作文,却总不重视修改,文章写完,也就算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那么,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呢?

首先要通读全文,一看主旨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材料是否新颖,是否典型。三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四看语言是否简洁,文辞是否达语言方面修改的方法是增、删、改、调。“增”,就是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删”,就是把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改”,就是,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得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必要的调整。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使学生写作“文如泉涌”,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不断探索学习,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灵魂,富有永久的生命力。

第二篇: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面对当今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 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 来说, 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 的动态过程。0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 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师 绝不能漠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目前的中 学语文教学中, 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 并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率。

一、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目前中学生对于课外自主阅 读有一定的兴趣, 78% 的学生则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利用课 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但是, 在所有被调查的 对象中, 只有 7% 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他们总 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至少阅读半 个小时以上, 17% 的学生则是每周集中一两个小时阅读(大多是利用周末的时间), 而 74% 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 定的安排, 看时间和心情而定, 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 也没 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同时, 还有 11% 的学生明确表 示不喜欢阅读, 认为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没有必要的, 因 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他们不堪繁重的学业之苦, 没有时 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 那就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了。(二)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被调查的对象都认为中学生阅 读课外书籍是有必要的, 他们希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获 得更多的 知识, 丰富、完善自 己的知 识结构, 但是 只有 7103% 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 其 余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 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 造成阅读 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三)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 高中生有阅读的需求, 亦有阅读的实际 行为, 但是涉及为什么会产生阅读兴趣时, 他们就基本无话 可说了, 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 满足, 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 至于通过阅读 后得到了什么, 除了情节的引人入胜没有更多的收获, 由此 发现, 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四)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 调查发现, 目前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阅读了大量 的书籍, 甚至少数初一(高一)的学生就基本上阅读过了教 育部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中大约一半的作品, 但这毕竟只 是少数。走进学生课堂, 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

摆着卡通漫画绘图小册子、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 电脑游戏高手、/搞笑0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 时尚0杂志, 甚至新生代的/ 另类文学作 品0。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诸如此类的书籍, 但我们不能不 相信这个数据: 34% 的中学生没有真正完整地读过一本中 国或外国名著, 通过道听途说能知道有这个书名就已经很 了不起了, 根本谈不上阅读的感受了, 而每一次写读后感之 类作文时, 只有去/ 拿来 0了。但是一提及电脑游戏、武打 招式、明星逸闻趣事, 他们往往滔滔不绝, 如数家珍。这些 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 盲目追随 /流行0, 造成阅读资 源浪费, 阅读品位不高。

二、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这一基础学 科必须建立在/双基0的基础上, 但又不能把 /双基 0作为唯 一目标, 而要以/双基0为基点, 注重文化传递, 从而影响学 生的精神领域;在学习过程中熏陶学生的感情、性格、人格,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正确导向;而/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0, / 语 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0, 针对中学生的 阅读现状,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提高教师的阅读素质 现在, 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了。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对书的酷爱, 使书 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 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 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 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 生的精神需要0,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尤 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 尽 快把握新教材, 搞好课堂内外, 更是离不开阅读, 更是需要 以读促思, 以读养教。(二)明确阅读的作用 不言而喻, 要学生读和学生要读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阅 读效果。因此, 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白阅读的作用, 体会到 阅读的益处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才会让他们自 然而然地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1.积累知识 司马迁为编5资治通鉴6, /遍阅旧史, 旁采小说, 简牍 盈积, 浩如烟海。0屈原的 5天问6一口气提出 172个问题, 天文地理, 博物神话, 无所不涉, 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

要使自己渊博富有, 就要认真读书, 旁学杂收, 广取博览。华罗庚曾说: /天才在于勤奋, 读书在于积累0。可见, 读书 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尤其是当今时代, 新兴科学、边 缘学科不断涌现, 知识不仅是学业的基础, 也是技能的催化 剂, 我们要吸收新概念、新知识, 就要多读书, 广纳百家之 言, 加强知识储备。2.丰富语言 /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0学习语言是我们的终身任务, 具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为重要。词汇丰富, 进行口 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 善于表达, 进行写作时遣词造句也就 不会贫乏。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个现代社会 有文化的人都应该具备的, 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是书面语 言的宝库, 它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规范化, 极富于表现力, 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滋养。而多进行阅读, 可以丰富语言, 积累词汇。

提高能力 /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0, 这句话说明了 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多了, / 厚积而薄发0, 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 使人站得高, 看得远。思路开阔, 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 远见卓识, 写文章就能格调高, 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 恨 渠生来不读书, 江山如此一句无0的情况。而当前许多专 家学者认为, 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 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 诸多能力的培养与读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中学生一定要努力养成好的 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方面的认真预习、听讲、复习自不必 说;课外阅读方面, 可以让学生从 5语文读本6中挑选一些 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赏析, 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 也可以作为对比阅读材料, 进行知识迁移;教师要充分利用 网络等多种媒体, 向他们推荐优秀教育网站和文学网站;一 段时间之后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推荐办成 小报形式, 张贴起来, 诸如此类种种良好习惯一旦形成, 我 相信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同时他们每日的学习也会在这种习惯支配下获得自信心和充实感。(四)指导阅读的方法 / 公欲利其事, 必先利其器0,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 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略举几种对中学生切实可行的主 要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 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通过熟读背诵, 学生既进行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知识积累, 又进行文章所 包含的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2.理解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逐步在较全面、较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比较性阅读 比较是辩证法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方法, 把比较法运用 到阅读教学中, 是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学法, 即将两种或多 种材料对照阅读,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 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他们的聪明 才智去鉴别、去欣赏,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较可以使学 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4.扩展性阅读 扩展性阅读, 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础 点, 向有关方面扩展的阅读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扩展 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启迪思维, 增强理解的深 度与广度,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阅读的关键是确定 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应以精读为主, 扩 展性阅读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为宜。这种扩展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 向整篇(部)著作扩展;也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 展;以某篇作品为基点, 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以某一作 品为基点, 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以某作家作品为基 点, 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以某篇作 品的引文为基点, 向引文的(出处)原作扩展;以作品的删 节稿或修改稿为基点, 向原稿扩展等。5.评价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 对文章 的阅读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阅读只有发展到 这个阶段, 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总之,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多、更 高、更新的要求, 语文教师只有在理透教育新观念、重视教 学新教法的基础上, 勤学多思, 不断充实自己, 以更好地指 导学生进行大量有益的阅读, 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逐步形成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 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 局面。

第三篇: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安铺中学 黄妙锋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 1 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 2 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游戏机室就开在校园附近,网吧、电脑房也随处可见。校园门口摆设的桌球摊点和夹带黄色内容的书籍、卡通片比比皆是,吸引学生消费。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6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补充”讲评,下午五六点钟才能回家,晚上还有三四个小时的作业要做。双休日要参加各种“提高班”、家教,有着做不完的作业和应付不完的考试,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4 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笔者曾经在一堂英语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英语?”,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英语,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英语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 5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 6 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2011

年7月

第四篇:中学生作文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中学生作文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笔者希望能通过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企图从中获得启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中学作文状况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关于中学作文的镜头: 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一通知,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

2.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家的小猫、小狗”、“第一次做饭、洗衣”、“我的朋友小王、小李”,细一读内容大多空洞乏味。

3.中学语文老师如此说:“当语文教师真是太累了,看着那堆

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那天不用批改,我们就解放了!”

4.星期四,“唉!今天又是作文课,真不知该怎么上?”

以上现象绝非偶然的个别的,而是目前中学里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它无情地昭示了目前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素质教育”摇旗呐喊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何以如此呢? 首先,小学教育的不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母语的作文教学必须从小学抓起。然而遗憾的是95%以上的小学教师不重视也不会教学生作文。笔者在某小学毕业考试作文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不分段,60%以上的作文一段到底,且内容空洞,中心

不明,书写也极差,更不用说语言表述了。更为惊人的是每年“村小”(乡村小学的简称)毕业学生中语文总成绩低于20分的占10%左右。就是这样一批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庇护下轻松地走进了中学,也许这可以视为目前中学作文教育现状存在的前提背景。其次,中学作文教育中的恶性循环。分析如下:其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如前所述,学生如果基础差,升学压力更大,而且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这一点上,把“有几个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当作评价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呼声显得异常苍白,而作文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使然下,中学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不划算的。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越推越远。其二,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每到开学之初,教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作文教学却在计划之外。其三,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严重失调。在目前中学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老师中,存在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的现象。在仅有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依此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结果不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一个窑里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红砖,而且给学生一种错觉:似乎写作的秘诀就是掌握好的写作方法与高明的技巧。

其四,作文讲评的严重畸形。中学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周都让学生作文,还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遇到重要的节假日,还要特别安排相关作文训练。可是他们却相当地忽视对作文的讲评,以“作文是写出来的”为理论依据。其实,这只是“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思想的具体化。对于学生的作文,要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冲教师“改”的压力,要么根据作文篇幅打上一个“神仙分”,写上一个日期,算是批改。

二、中学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真正解决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作文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同时还要多渠道、多方面地扩大宣传教育,力争让家长与学生以及整个社会都从思想上正视这一现状,从而为在广大学校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提供大背景的支持。

其次,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科学性”与“人文性”并举。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所谓“科学性”是指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科学的作文教学观绝不是某老师心血来潮的即兴发

挥,而是系统的阐述,力求揭示作文与作文教学的规律。作为中学的语文老师要树立科学的作文教学观,要加大相关理论的学习,要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

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思想的人。因此,作文教学又是“人性”的教育。所谓“人性”即以人为本,是指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感悟与语言积累。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给学生予写作指导和人文熏陶:①观察景色。

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②学习社会语言。

劳动人民的语言是生动、优美、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学习这些语言。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容。

③体验生活。

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正是他们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劳动的过程怎样,应具备哪些相关知识,以及在劳动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讨论之后指导学生作文,这样不但扩大了写作范围,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与热情。

④观察生活变化,感受时代脉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写作思维训练。使学生写作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教育性。同时,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指导,才可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最终形成写作能力。途径有:①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作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作文时间、作文数量和作文地点,变革传统的作文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②重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教师在安排写作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出好题目后最好是教师自己先动脑想一想,动笔写一写。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③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

首先,给学生作文以信心。对学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抱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给予中肯的评价。

其次,灵活批阅,快速及时。作文批阅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作文批改的方法”、“学生自我批改的方法”。只要能发现写作优点,增进写作信心就好。作文讲评要抢在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消退之前,让学生辛苦写作后尽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与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作文以“人文关怀”,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很快地提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只要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泥潭,迎来独具风景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

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游戏机室就开在校园附近,网吧、电脑房也随处可见。校园门口摆设的桌球摊点和夹带黄色内容的书籍、卡通片比比皆是,吸引学生消费。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6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补充”讲评,下午五六点钟才能回家,晚上还有三四个小时的作业要做。双休日要参加各种“提高班”、家教,有着做不完的作业和应付不完的考试,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

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笔者曾经在一堂英语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英语?”,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英语,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英语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

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

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下载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其对策(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发表,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但每当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不禁悲从中来。经历了多年的作文训练,我们学生的作文还是缺少个性......

    中学生文学批评写作现状及对策(汇编)

    中学生文学批评写作现状及对策文学批评对中学生来说,也能够统称为“小评论”,但它不是一种文章体裁,没有固定的写作陈式。凡是符合议论文体式的都能够成为文学批评的载体。 如......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 南京市司法局基层工作处刘蕾、王冠霞 我市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趋好,但影响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

    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澧县是一个内陆地区的农村县,当前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然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仍存着不良现状,影响着教学质量的......

    当前高中生现状与德育工作对策

    当前高中生现状与德育工作对策 漯河二高张泉辉 当前高中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分析: 1 、价值观念取向的多元化。在价值观念取向上,多元化是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和行为最明显的特点......

    浅谈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成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急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抓好农村社会治安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一是刑......

    浅议当前法制拥军现状与对策

    xx区是一个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老城区,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始终把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作为区委、区政府和人武部的工作重点,积极维护驻地部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