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

时间:2019-05-13 12: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Du文化系列--中考总复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篇: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试题(C卷)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过关检测】

1.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具女性遗骨化石,归类为南方古猿,现在人类就是从南方古猿发展而来,你知道人类在距今约多少年前形成()A.五百万年

B.三四百万年

C.一百七十万年

D.八十万年

2.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中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呢()

A.人是上帝造的B.人是女娲造的 C.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D.人是猴子变来的

3.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种姓制度

D.君主专制 4.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 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

D.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5.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

6.“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7.右面的图片形象的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产生情况()

A.种姓制度

B.分封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8.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这个国家是()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

9.联合国教科文准备去考察古代巴比伦文明被毁坏的情况,他们应该去下图中的哪一地区()

10.右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采集仪式。该圣火取自于奥运会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个国家就是()

A.埃及

B.希腊

C.西班牙

D.意大利

11.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

D.古希腊

12.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陶器作坊里大量奴隶在劳作

B.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

C.港口商船出入频繁

D.男孩在学校学习演奏乐器,学习诗歌等

13.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雅典

D.罗马帝国

14.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中,促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是()

15.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

B.蓝色象征着和平

C.古希腊文化发源于海洋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16.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特征的是()A.古埃及金字塔

B.《汉漠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雅典伯利克里统治

17.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右面的这个雕塑,和一个国家的起源有关,这个国家是()A.罗马

B.迦太基 C.斯巴达 D.雅典

18.布匿战争是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A.罗马、希腊

B.希腊、迦太基 C.罗马、迦太基

D.斯巴达、雅典

19.在古代有一个人,他不出国,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你认为他生活在下列哪一个国家?()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雅典

D.古代巴比伦 20.古代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A.恺撒

B.汉尼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二、读图简答题

21.读图回答:

(1)下面三位领导人分别属于什么种族的人? 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2)你能说出这些种族主要分布哪些地方吗?(各一大洲就可以)

22.仔细观察右面图片:

请回答:

(1)在这个从伊朗出土的石柱上,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撰刻着一部法典,这部法典是古代哪一个国家制定?该法典的名字是什么?

(2)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它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三、材料分析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请回答:

(1)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各有哪些人组成?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今消除种姓制度的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3)今天印度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

24.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今天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其它三个都不再是世界强国,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1)请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各一个贡献?

(2)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

(3)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应当如何才能重现昔日文明古国的辉煌。

四、简答题

2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26.我们常说;“奴隶们创造了历史”,但是奴隶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试以亚非古国的历史证明“奴隶命运悲惨”这一观点。

五、小探究

27.你参加了一支“生命之源”考古队,目前的任务是准备对人类起源进行进一步的考古研究,通过今天的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简明的行动计划(地点、途径、资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C6.C7.A8.A9.B10.B11.D12.B13.C14.A15.C16.D27.A18.C19.B20.D

二、读图与解答

21.(1)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发色和面目特征等的差别(2)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洲;黑色人种:非洲

22.(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2)奴隶主阶级;它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材料分析题

23.(1))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的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终生从事最低贱的职业。(2)重视对整个国民的教 育;奖励不同种姓的人通婚。(3)种姓制度会加深社会矛盾,给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4.(1)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代印度:泰姬陵;古代中国:万里长城(2)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大河流域便于灌溉和饮水;大河流域便于寻找食物等。(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四、简答题

25.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原因:因为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等等。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6.以古代埃及奴隶修建金字塔的悲惨遭遇和古代罗马的角斗奴隶为例展开谈话;要指出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成就是人民创造的。

五、探究题

27.计划大致包含以下方面:地点(南非、中国北京、坦桑尼亚等)途径(遗址、化石、文献资料、网络、书信等)学生言之有理,论据充分即可。

第三篇: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C卷)

一.选择题(45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衣服晾干B玻璃杯摔碎C.天然气燃烧D.酒精挥发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改变B.有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产生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4.化学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有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性质

A.耐高温B.耐腐蚀C.硬度小D.能导电

5.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用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是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照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7.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8.2000年我国塑料废弃物总量已超过5000万吨,为保护生存环境,下列对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回收再生等途径直接用作材料B.填埋、直接焚烧或倾倒于海洋中

C.降解后再聚合成高分子材料D.制成燃油或燃气用于燃料

9.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与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分别是

A、二氧化碳、氧气B、空气、氮气

C.空气、二氧化碳D.氧气、二氧化碳

10.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准是

A、器壁上出现均匀水膜B、器壁上的水可聚成水滴

C、器壁上的水可成股流下D、器壁内无水

11.托盘天平指针不在分读盘中线而是偏向右边就称量,当天平平衡时,应该称

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数值()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

12.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3.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燃烧匙

14.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读数为20毫升,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10毫升B、<10毫升C、=10毫长D、无法确定

15.下列各组仪器中,均标有零刻度线的是()

A.托盘天平和温度计B.量筒和集气瓶

C.温度计和集气瓶D.托盘天平和量筒

二、填空题

1.我国的四大发明中,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3)蒸发溶液时,需要用。

(4)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的溶质时,需要用

3.氯气具有以下性质①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②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③加热时,能和铁作用生成氯化铁④有特殊刺激性气味⑤溶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能的次氯酸

在①-⑤中,属氯气物理性质的是属氯气化学性质的是

4.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为()

A.约1mLB.约3mLC.约10mLD.无法判断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量取某溶液20mL,应选择的量筒容积是()

A.250mLB.100mLC.50mLD.10mL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利用物质的什么性质怎样来鉴别下列物质?

(1)水和酒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和铜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和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要求写出文字表达式(并把⑴⑵两题写出各物质对应的化学式)...

(1)镁带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右表所示:

(1)请你判断:表中X是,Y是;

(2)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

验方法是;

(3)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

是:。

三、实验题

1.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表2—l中有关内容的填写:

表2-1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图1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信息: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二、填空题(31分)

1、黑火药造纸

2、F 胶头滴瓶;B试管;C蒸发皿;D烧杯

3、①②④⑤③⑤

4、(1)D 试管有许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试管,容积就不同

(2)C 选用量筒时,量筒的容积要大于液体的体积并且尽量接近于。

5.(1)气味(2)颜色、磁性等(3)味道(4)颜色,状态(各2分)

点燃

6、(1)镁(Mg)+ 氧气(O2)——→ 氧化镁(MgO)3分

点燃(2)铁(Fe)+ 氧气(O2)——→ 四氧化三铁(Fe3O4)3分

点燃(3)石蜡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2分

7.(1)N2;O2。

(2)向一块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有水滴出现。2分

(3)因为呼出气体中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了。2分

三、实验题(24分)

1、(1)水珠发热浑浊短

光热水二氧化碳化学

(2)灰黑固黄发热没有

光热没有物理

2、(1)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2分

(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分

(3)可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使现象更准确。2分

(西关外国语学校陈军提供)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 第5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

课题 1━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八、课后作业:书:P94习题1-3

九、课后记:本节课以实验为引导,效果较好,学生接受难度不大。

课题 2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求学的品质。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程序】 [提 问]:从一写到一万要花多长时间?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走了捷径。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捷径可走。[提 问]:大家知道哪些化学反应?怎样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演排]: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锦囊妙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导入新课]: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一简便、国际化;化学方程式突出的特点: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概念),同文字表达式一样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提问过渡]:既然化学方程式有这么多优点,如果能将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多好!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 [发现问题]:化学式前加不加数字?加几? [直观信息]: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分析]:两个水分子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水和氢气的化学式前加上数字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加在化学式前的数字叫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步骤二:配。[探究活动二]:数一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关系 [提出问题]:为什么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 [回顾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那么质量呢? [研究活动三]:算一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归纳分析]: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书写方程式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中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怎样配平? [探究活动四]:尝试配平两个化学方程式。[讨论与交流]:配平的心得技巧。[对比分析]:书写步骤三:注。[探究活动五]:化学方程式纠错。[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错例的分析,找到另一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探究活动六]:能力升级,化学方程式拼装游戏。[评价质疑]: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提出问题:反应中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方程式中? [演示实验]: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讲解]:在氢气化学式后面加上“↑”表示生成的气体。[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 问]:怎样标注反应中生成的沉淀? [提 问]:是否只要生成了气体或固体都要标注箭头? [交流讨论]:提供学习素材,分析箭头的使用原则。[评价反思]:评价学生归纳的使用原则,反思前面所写水电解方程式的完整性。在求新知的过程中完善前面的学习成果。[探究活动七]:课堂小结,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学力升级]:学案1.2. 附: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配平: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目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

★书写时应遵守:l.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尊重客观事实。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理解记忆。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投影】随堂检测(见附3)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独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克二氧化硫.附2;课堂练习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3;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_____克氧气.____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2.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_______克氧气.3.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_______克铜.4.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克氢气.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第19课《公输》教案 鄂教版1

《公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

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3、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教师适当指导朗读。略

5、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读准。(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 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7)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 概括课文的内容。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

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5、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板书设计:

《墨子》

见公输

墨子:闻警赴楚

公输:义不杀人

以义相责

墨子:义不杀少 墨子

见楚王

楚王:必有窃疾

墨子:王吏攻宋

以智相责

智慧勇敢

见公输

公输:九设械尽

墨子:九距有余

以技相较

人物

墨子

劝楚攻宋

“非攻”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楚王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下载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_第1单元_人类文明的开端_选择题_有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