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

时间:2019-05-13 13: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

第一篇:《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

北师大版《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 2.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3.情感与价值

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计划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梁思成,教师做补充介绍。2.写作背景介绍:1993年4月,作者登上了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后写下此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积累文章的的字词:

勘察

叹为观止

钦佩

轩昂

巍峨 黯淡

灰飞烟灭

壮硕

锈蚀 2.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划分层次。

(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三、重点品读:

1.要求学生重点品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梁思成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

四、小结:

《梁思成的故事》主要写他在建筑方面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梁思成作为建筑专家对建筑的“爱与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一、二、三、四、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解词。

2.概括梁思成的事迹。

二、重点语句品析: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声出的深深遗憾。)

2.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3.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他将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

三、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从正反、侧面多角度刻画梁思成这一形象。正面:梁思成登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侧面:通过别人的认识来写。

2.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梁思成的敬佩之情。如: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3.文章多用短句、独句段,表意明确,起到强调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三。2.完成同步练习五、七、八。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第二篇: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日期作者姓名单 位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主读课 年3月12日 刘 源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梁思成的故事》 2 201

3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

【文本解读】

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教学设想】

1.主要学习点。

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课文内容较长,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评价任务】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梁思成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围绕“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梁思成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作品: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师:这些建筑都是梁思成的作品;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2.简介梁思成及作者

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当代作家。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5分钟)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

找出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找出事件的起始段。

套用格式: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师生明确:

第一件事:梁思成在60年前勘察应县木塔。

第二件事: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奈良古城。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1.60年前梁思成勘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经历,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师生活动步骤:

①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

·品味语言。

·体会内容是否真实。·找出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②小组学生共同完成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

·有想象的成分。

·作者虽然没有经历,可是感觉内容真实。·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等。·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

③组间合作后,小组代表班级展示摘录: 〃“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们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看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从“大风中”写到了环境险恶,更衬托他无畏的精神。

④师评价总结: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之举。

2.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多媒体出示)

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梁思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方法提示:可以从作者所写内容(理解具体词语、关键句子)的角度研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请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组内推荐代表发言。

师生总结:

梁思成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的无限热爱。

3.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首先结合具体事物理解本句话;其次联系梁思成的具体身份加以理解;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具体事情: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具体身份:对建筑有深厚感情的建筑学家。弦外之音:自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示自主理解,小组间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学生: 梁思成把自己比作辽代的一块木头,写出了他对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同时,自己“又”像辽代的一块木头,身不由己,这是一种无奈的忧愤。

师评价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四、比较探究——感悟梁思成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强调:从两个方面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分析全文内容(即全文以什么为主)。不同点:了解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从而分析选材上的不同;分析写作手法、表现方法上的不同。(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最佳答案)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神风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文时,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探究文本内涵,多角度地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

学生自主理解,同位探究,展示摘录: 学生1:“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只能”两字,强调了梁思成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学生2:作者用抒情的、诗意的语言高度评价梁思成的地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生3:这是对梁思成在20世纪作出巨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也无他这样的人物而产生的深深遗憾。

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 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

·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3.师生归纳总结:

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多媒体出示: ①叙述、描写、议论交错进行,紧密结合。②不时出现合理的联系和想象。③使用限制性的语言。

五、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师:残缺的砖瓦、斑驳的墙壁、滋生的蔓草,它们在诉说人类历史的逝去,它们在诉说人类对文化漠视!怪不得作者站在历史角度这样诠释他: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此时此刻,你对梁思成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新的认识或感悟。

(多媒体出示)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学生先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我的认识:

生1:梁思成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一位建筑学家,出于对建筑的热爱,出于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和职业的责任感,梁思成才冷静下来,理智下来,做出了让美国军官困惑不解的“惊人之举”。

生2:梁思成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古塔,不是为了探险,而是源于一种来自生命的热爱,是为了传承历史,宣扬文化。古建筑是他灵魂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若是古塔有知,必把梁思成视为知己了。

我的感悟:

生1:学习本文后,从梁思成的叹息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生2:“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同学们试想,在学习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执著的敬业精神吗?

师总结:这个世纪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梁思成!但梁思成不能只属于这个世纪,梁思成是一位前无古人的真正的建筑学家!他属于世界,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秉承他的文化精神,做一个世界主义者!

板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勘察应县木塔

对建筑的认识

保护日本奈良

文化精神

古建筑被毁忧愤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从事件中体会寓情于叙写法上。但这只是教学任务之一,这就对于如此感情深厚的文章,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悟,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体会他们对于建筑的执着,体会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

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很难达到,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先用优美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始终贯穿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的感受人物的魅力。

不足:学生对于古建筑的感受理解不够深刻。

第三篇: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模版]

梁思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体会梁思成深邃的精神内涵,品味其人格魅力。

3、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文化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领会人物深邃的精神内涵。

2、品味文章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巍峨(wēi’é)黯淡(àn)耸立(sǒng)锈蚀(shí)逻辑(luójī)轩昂(xuān)

惋惜(wān)

宝坻(dǐ)

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方法提示:

1、寻找相关段落;

2、提取关键词语)明确:

(一)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

(二)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三)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略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梁思成深邃的精神内涵,品味其人格魅力。

2、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文化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领会人物深邃的精神内涵。

2、品味文章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一、直接导入:

二、预习检测

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

三、品读课文

品读“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提示: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明确:

1、“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 我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读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

2、“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体。”我从“毫无顾忌”“摇摆”读到了一个敬业、无畏、对工作热爱的梁思成。

3、“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

四、研读课文

1、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说梁思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文中语句或写作方法的角度理解)

梁思成有超越常人的理性,瞩目历史的远见,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文化视野广阔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的精神的人。

2、结合“梁思成感叹河北辽代古庙被拆”的内容,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引导学生理解梁思成对人类漠视文化遗产的无奈、不妥协。)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引导学生理解梁思成对人类漠视文化遗产的无奈、不妥协。

五、深情感悟 结合全文,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你对梁思成新的认识和感悟。

六、小结

这个世纪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梁思成!但梁思成不能只属于这个世纪,他属于世界,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秉承他的文化精神,做一个世界主义者!

六、板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

视建筑为生命——理性、文化视野广阔——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

第四篇:《梁思成的故事》教师教案

河南省2009年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实录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

魏玲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

1、寻找相关段落;

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分钟)

生1:第一件事是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是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信息捕捉简洁而准确。除了这两件主要事情,有没有略写的事件?

生2: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多媒体展示)

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思想;另外它精巧的结构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师:建筑是一种艺术,是立体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它和音乐、绘画一样承载着历史文化,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

四、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

师: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比别人想的更深、更远,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的匡世之举,这一举动是?

生(齐):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师: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多媒体出示)

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梁思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提示:可以从作者所写内容(理解具体词语、关键句子)的角度研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生放开声音,边读边思)(声音消失)

师:同学们读完了,请大家和你小组的同学合作交流,并在组内推荐代表发言。(生热烈讨论,师巡回静听)

师:好,让我们来碰撞一下思想的火花,哪一组先说?(生纷纷举手)

生1:他是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文章14节写他的妻子的弟弟、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而他仍保护日本的奈良。

师:超越常人的冷静,他放弃了国耻家恨,他为什么放弃国耻家恨?

生2:因为他是个目光长远的人,文章16节“那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招提寺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建筑”。

生3:他站在世界的角度看问题,15节中“他知道,地球上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师:抓住点睛之笔,诠释目光长远,精辟。

生4:他是一个热爱古建筑的人。17节可以看出,他在建筑与国仇家恨之间选择了建筑。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这里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与前文“勘测应县木塔”时所表现的对古建筑的热爱,两种热爱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生5:勘测应县木塔出于他的兴趣,是一种对职业的爱好;而保护日本奈良则是一种保护、爱护。

生6:前文“山西应县木塔”是自己国家的,梁思成是应该爱的;而这里保护日本奈良则是在梁民成面临国耻家仇怀着深仇大恨仍然去保护,是种大爱。

师:科学家是有国籍的,而科学则是没有国界的。

生7:文章19节梁思成所说的话也说明他是个爱憎分明和胸怀博大的人。

界,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秉承他的文化精神,做一个世界主义者!

邮编

473000 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建设中路 单位

南阳市第三中学 姓名

魏玲

第五篇:梁思成的故事赏析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1901--1972),是清末变法维新首领梁启超的长子,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主持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怀仁堂的翻新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

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同学们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梁家才罢休。

梁思成受伤后,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均不太好,梁思成的脊椎骨和腿部的手术都没有做好。结果,使他的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在以后的年月里,粱思成的鞋子都是专门定做的。

抗日战争前,梁思成为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分布情况,给全国每个县的邮政局长汇去两块大洋。虽然梁思成做教授收入很高,但给每一个邮政局寄去两块大洋,那也是一大笔钱。他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写邮政局长收,并给每人写一封信说,我们在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希望你收到两块大洋以后,能把你们县境内的古建筑拍照片寄回来。其实,梁思成靠这种方法收集资料,心里也没有底。他所做的工作,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让梁思成特别感动的是,全国所有的县,每一个县的邮政局长,都拍了本县的古建筑照片,给他寄了回来。

1937年夏天,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在五台山发现唐代佛光寺,两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一天,梁思成突然收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会议,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注意自己了,要想不当汉奸,必须立即离开北平。第二天,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其它所有东西不管贵重与否都来不及处理,只好扔下,开始了长达9年的流亡生活。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兵临城下。一天晚上,梁思成的老朋友、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来到梁家。来人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在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划出禁止炮击的地方。梁思成非常认真地将北平的重要古建筑一一标注地地图上,并十分恳切地对来人说:“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这些古建筑”。解放军代表慎重地对他说:“请您放心,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古迹,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初,梁思成向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言中。北京交通拥堵和严重污染,成为当今最头痛的问题。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向全国各地征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周总理在审定设计方案时曾提出,为了将来能让更多的人们非常醒目地从长安街能看到纪念碑的正面,建议将传统的纪念碑坐北朝南的形式改变为坐南朝北。根据参加过设计施工的专家回忆,纪念碑的结构设计方案曾征集到140多件,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最终选取修改的方案是由古建筑学者梁思成制定下来的。

梁思成对我国的古建筑研究有极大成果,他在结合了多处古建筑外形的基础上,设计形成了纪念碑的雏形,并在碑顶上破天荒地加了个“小屋顶”的装饰,这个极具特色的“小屋顶”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新建筑物之上。

下载《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梁思成的故事文章

    文章一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的手笔。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留学美国,游历......

    梁思成的教案

    梁思成的故事 一、导入今天我们认识一位颜值很高的朋友梁思成,下面看一下他的介绍 姓名:梁思成 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职业:中......

    梁思成的故事600字(五篇模版)

    他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1901年4月出生在日本东京,那正是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1912年11岁随父亲回到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4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

    《梁思成的故事》课堂直播

    建筑的灵魂 文化的丰碑 ——探究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刘丽娟 师:《梁思成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表现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一是险攀应县木塔;二是保护日本奈良古城......

    梁思成的故事第一课时

    梁思成的故事 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的课程标准: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目标: 1、了......

    梁思成发言稿

    梁思成发言稿 本文是倪吉昌先生提供并保存下来的,登在《古建园林技术》上,后记中有述。 文章重点不是讲专业的,从字里行间读来的是对中华古建筑的爱。梁先生的精神就在与此。......

    梁思成观后感(精选合集)

    梁思成观后感在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古迹实在不少,但这些需要人去维护、保护。梁思成正是这样的人,他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做中国古建筑的保存工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 北师大版(合集五篇)

    梁思成的故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 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