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学案
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2.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知识梳理】
一、风雨兼程联合国 1.背景
(1)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引起了反法西斯国家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的深刻反思。(2)人们日益感到,在未来国际社会中,必须创建一个新的_________来维护世界和平。2.酝酿
(1)1941年的《____________》最早提出了这一设想,它的关于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的权利等有关条款,为后来制定《联合国宪章》提供了启示。(2)不久,苏联明确表示,战后要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保证持久和正义的________。(3)1942年26国签订了《_____________》,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联合国”一词。3.成立
(1)1945年6月,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2)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4.概况
(1)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
(2)原则:规定了各会员国__________、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3)安理会的主要职能和行为
①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②在履行其职能时,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有关规定,在一切实质性问题上,都遵守__________原则,但和平解决某一争端时,争端的当事国不得参加表决。5.联合国的作用
(1)防止发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①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_______________,探讨对原子能加以控制。
②1978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裁军特别联大,成立_______________。以后,又多次召开裁军会议。
③1981年,联合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对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④从1948年开始,联合国维和部队多次出色完成维和任务。(2)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成立初期_______主导联合国的状况。
②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加速了____________的瓦解。
③对霸权主义的行径,第三世界国家给予严厉谴责,促使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_________和柬埔寨。
④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此后,发展中国家利用联合国的讲坛,就___________、南南合作等进行对话。
⑤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第26届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民党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
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背景:_______的兴起导致国际形势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1948年11月,由世界文化工作者国际联络委员会、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及17个国家的75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②召开: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_________作为中国人民的使者,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③大会宗旨:团结一切要求裁减军备、争取国际安全、禁止________以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人,共同保卫世界和平。
④内容: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_____________》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了常设委员会。
(2)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召开:1950年11月,在波兰的华沙召开。②内容:通过了《告全世界人民的宣言》,要求停止_______战争、禁止核武器和裁减军备,决定组成世界和平理事会进行经常活动。(3)世界和平理事会柏林会议 ①召开:1951年2月。
②内容:通过了《要求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宣言》。
③作用: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签名运动,对裁减军备、争取国际安全、禁止_________以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引起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不安,他们开始了反对使用核武器的国际和平运动。
(2)发表:1954年,英国科学家罗素草拟了一份反对核战争的宣言,爱因斯坦同意在上面签名。
(3)内容:宣言再次呼吁“学会用新的方式来思考”,用______方法解决争端,号召和平使用科学技术,避免人类自身的灭亡。(4)影响
①宣言表达了__________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对世界和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用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的声音,已被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三、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1.背景
(1)冷战对峙中的美苏展开了激烈角逐,使世界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人们厌倦战争,渴望持久和平,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________________。2.表现
(1)第一次——反对核战争
①和平签名运动:面对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威胁,在各国共产党和群众团体的努力下,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促成了各类和平组织的建立。②和平组织和反战世界大会
美苏日益加剧的__________和核试验,促成了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出现了一批固定的和平组织;同年,亚非新兴国家在__________举行反战世界大会,呼吁裁减军备和核武器。③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首脑和政府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主张用___________的原则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难。
(2)第二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①原因:美国的一系列对外征战和干涉活动,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___________的扩大和失利,使美国陷入了战争泥潭难以自拔,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968年,反战运动首先在___________掀起,并迅速波及社会各个阶层;1970年,为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人们在白宫前举行了大示威。
③影响:反战运动与当时的学生运动、_________和妇女运动相互呼应,形成了新的和平运动高潮,并最终迫使美国签订了和平协定。(3)第三次
①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反对___________和反对核竞赛为中心内容的反战运动,并迅速波及全球。
②运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并出现与___________、环保运动等相结合的趋势。
3.反战运动的影响
(1)牵制了美苏军备竞赛,特别是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2)使和平观念深入人心,强化了人们的反战意识。(3)壮大了世界保卫和平的力量。
(4)抑制了__________的扩大和升级。
四、人们心目中的和平1.原因
(1)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__________强加于别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阻碍着全人类的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抑制了广大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它们仍处于受剥削、受压榨的地位。2.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石油武器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2)签订《海洋法公约》,捍卫国家海洋资源。(3)加强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
(4)加强________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发言权。
3.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垄断,削弱了__________和强权政治的影响,维护了世界和平。【要点探究】
要点一:美国操纵联合国局面被打破的原因 1.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2.美国由于美苏争霸和自身发展缓慢等原因,实力相对下降。
3.资本主义世界在70年代初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格局,西欧和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要点二: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表现、原因和特点 1.重大事件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 2.原因
(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武器巨大的破坏力,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3)美苏冷战的威胁,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和平问题的重要性。(4)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使交战双方经济发展迟缓,人民生活痛苦。
(5)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也是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
(6)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3.特点
(1)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3)时间上:持续时间长。
(4)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5)力量上:民间力量是反战和平的主力,文化界人士,特别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和平运动的先锋或推动力量。
(6)对象上:矛头直指军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7)形式上:形式多样,反战运动与其它社会运动相结合;联合国维和与民间和平运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8)作用上:作用显著,不仅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并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延伸】
一、如何正确认识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2)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3)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4)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2.不同点
(1)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
(2)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在外,而美国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
(3)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则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外衣”;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
(4)在作用方面,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5)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终因毫无作为而消亡;联合国由于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作用重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2月中,爱因斯坦收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信,告诉他由于制造核武器的竞赛,人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希望以爱因斯坦为首团结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战争发生。
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马上回信表示:“你熟悉这些组织的工作。你是将军我是小兵。你只要发出命令,我就随后跟从。”于是出现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有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应用,而这类武器肯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国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因此我们号召它们,应该用和平手段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
第二篇:人类遗传病学案
高二生物学案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使用时间: 2013年9月23日
主备: 卢炳荣 审核:高二生物集备组 审定: 【明确任务,确立目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学习重难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自学教材,探究目标】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P90 1.人类遗传病概念: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
为、、思考1: 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后天性疾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单基因遗传病 P90 1.概念:是指受 控制的遗传病。2.类型及实例(1).显性遗传病
①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隐性遗传病
①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思考2:1.同学们记得这些遗传病的特点吗 2.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 三.多基因遗传病 P90-91(1)概念:受___________ 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实例:先天性发育异常、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3)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P91 1.概念:由 引起的遗传病。2.类型及实例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例如: ________________。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例如:_________________。思考3: 产生21三体综合征原因? 3.特点:。
人类遗传病学案
高二生物学案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P92 1.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手段: 和。(1).遗传咨询内容与步骤
①对家庭成员进行,了解家庭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 ②分析遗传病,判断类型 ③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进行(2).产前诊断
①时期:胎儿出生前
②检测手段:,、、、。③目的:。
2.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意义:。思考4: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 P93
1、人类基因组:。
2.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就是测定,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染色体数为。思考5: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的意义
【课堂检验,达成目标】
例1.下列各种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病的是()A.原发性高血压 B.抗维生素D佝偻病 C.先天愚型
D.青少年型糖尿病
例2.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①B超检查 ②羊水检查 ③孕妇血细胞检查 ④基因诊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3.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性腺发育不良(女)②白化病 ③冠心病 ④哮喘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4.如下图表示的是人类很少见的一种遗传病——遗传性肌肉萎缩症,这种病症可能是由于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请判定此遗传病的遗传类型最可能属于()A.常染色体遗传
B.伴性遗传 C.显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
例5.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C.苯丙酮尿症 D.先天性愚型
人类遗传病学案 高二生物学案
例6.右图是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
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
(1)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2)若用A和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几率是______。(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___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的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如果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的几率是_________。
【课后达标,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遗传病中,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①并指 ②高血压 ③白化病 ④ 先天聋哑 ⑤ 唇裂 ⑥21三体综合症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2.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他们应该()A.只生男孩 B.多吃钙片预防
C.只生女孩
D.不要生育
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A.近亲婚配后代易患遗传病
B.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C.近亲婚配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D.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 4.并指、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
①单基因遗传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 ③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④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⑤常染色体病 ⑥性染色体病 A.①③、⑤、②④ B.①④、⑥、①③ C.①③、⑤、①④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优生措施的是()A.适龄生育 B.实行计划生育
C.产前诊断
D.禁止近亲结婚
6.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咨询()
A.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诊断 B.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C.推算后代再发风险率
A.智力低下
D.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B.身体发育缓慢 7.下列与先天愚型不符的一项是()C.染色体异常 D.患儿全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D.①③、⑥、②④
8.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的不正确叙述是()A.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型
B.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C.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能正常 D.双亲中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能出现正常
人类遗传病学案 高二生物学案
9.某男孩是色盲,祖父也是色盲,但他的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这个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谁遗传下来的()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母→母亲→男孩 D.外祖父→母亲→男孩
10.一个正常女子和一个患病的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孩和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女长大后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子女都不会患此遗传病。请判断该遗传病最可能属于()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C.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11.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二男 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12.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D、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二.简答题
13.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14.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3)Ⅲ11和Ⅲ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①Ⅲ1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填序号),原因是。②Ⅲ9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填序号),原因是。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4)若Ⅲ9与Ⅲ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情况: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人类遗传病学案
第三篇:人类需要和平
人类需要和平————观《东京审判》有感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四年级三班崔嘉健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临淄电影院观看了《东京审判》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要故事情节是:日本人侵略中国,日本在中国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坏事。后来,日本战败,美国、加拿大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国际法庭,他们要联合起来审判日本,让日本承认他们的罪行。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法官参加了这次审讯,那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梅法官。可是,日本侵略者百般抵赖,死不认罪,审讯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在中国的法官梅博士的坚持下,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日本侵略者终于俯首认罪,得到了应有的严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当法官们问是否有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代表却不知羞耻地说:“那是中国人为了打倒我们,编造出来的谎言!” 可是,我看到的却是日本人在惨无人道地杀害我们中国同胞,连老人和三四岁的小孩都不放过!当时我想,日本人的良心已经完全没有了,不必再跟他们纠缠下去了!赶紧给他们定罪吧!他们随意占领中国的领土,屠杀了中国人,还说自己没罪!这样的人,真是无赖!
当法官念到,日本兵一共杀害了两百多万中国人时,我的心再次被震撼了!这个纯粹的数字我都难以想象,何况是这么多条活生生的人命!我再一次体会到日本人的残忍与无情。日本人这样杀害
中国人,难道他们不做恶梦吗?难道他们不受良心的谴责吗?难道只有他们日本人的生命才值钱吗?
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严重地摧毁了人类和平的美好形象,人类应该是文明的,人类是需要和平的!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一定要为了建设强大、和平的祖国而发奋学习。
(指导教师:谢正玲)
第四篇: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学案
八 年 级 生 物 上 册 学 案
第四章 第5节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4.尝试制作米酒。
5.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用。学习重点: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难点:
制作米酒,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学习课时: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1.细菌和真菌与食品制作及保存有什么关系? 2.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有什么关系? 3.细菌在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中有哪些作用?
二、预习检测:
1.制作酸奶和泡菜需要的微生物是,它含有的酶能将 转化为。
2.制作馒头和面包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能将
转化为 和,产生的 气体,是面食变得疏松多空。3.制作米酒需要的微生物是。
4.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 和 引起的,这些生物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败。所以,食品保存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
5.有些真菌能够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青霉素是从真菌 中提炼出来的。
6.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等。
三、课堂检测
1.唐朝时,长安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这是由于()A、糨糊能够止血
B、“绿毛”产生的物质有杀菌作用 C、“绿毛”是一种霉菌能止痛
D、糨糊可以防止伤口进水 2.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某些细菌和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B、是某些真菌所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C、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D、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真菌的物质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把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可作为细菌“食物”的()A、无机盐
B、有机物
C、重金属
D、矿物质
5.在冬季制作甜酒时,当糯米饭与酒曲拌匀装入容器后,要放在暖气旁,这是因为()A、制作甜酒需要高温
B、制作甜酒需要一定的温度
C、暖气有帮助发酵的作用
D、暖气旁不利于杂菌生存
6.阆中的保宁醋厂在制作食醋要用到 菌,它是把 转化为醋酸。7.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可能是不同的。()8.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9.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B、抗生素能杀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一边早日康复
D、抗生素虽然能够治病,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学后反思:
编写 罗大海 审核 时间
第五篇:第三节 开发新能源 学案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通过学习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3.通过学习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
4.通过学习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二、学法指导
1、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
2、和老师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
三、释疑解难 释疑知识点: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没有污染。人们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来加以利用。现在很多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有些地方使用的太阳灶都是比较常见的利用方式。而太阳能电池在小的计算器和航天器上常常用到。
核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核裂变市郊中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既铀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行会产生裂变反应,每个铀原子核的裂变除了要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外,还要产生2~3个以上的中子。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利用核裂变发电就是有效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反映缓慢的进行,并源源不断的释放热能。其他新能源: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使地下水变为水蒸气从而发电的一种能量;潮汐能是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汐能;风能是利用空气高速流动带来的能量。
四、自我检测
1.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
B 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C 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在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 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制的核聚变 2.关于太阳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B 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处处可利用
C 太阳能安全、清洁,利用太阳能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D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五、交流园地
六、课外空间
一、核能特点和利用前景
(一)核能及其特点 原子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核能。它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利用,藏量丰富的能源。核能是依靠核燃料在反应堆中“燃烧”而产生的能量,它的能量巨大。核电站最常用的核燃料是铀235。一克铀
5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
核能具有以下特点:
1.核能有巨大的能量,而核燃料能量密集,用它发电,燃料的运输量小。
2.核电站的建设,地区适应性强。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缺少和水能源资源不足而又需要大量能源的地区很适合建核电站。
3.建立核电站投资大,建设的周期长,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特别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密封设备,又需要处理好核废料,以确保安全。
4.核电站建成投产后,运转费用低,经济效益大。
5.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核电站正常运转时对环境的影响远比燃煤电站为好,核电站附近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大气中的天然含量。
(二)核能的利用前景在国际上核能已获得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并将成为世界未来能源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建有核电站。到1985年止,全世界已建成并投入运转的核电站达371座,发电能力2亿多千瓦。大力发展核电站,是许多国家在全面研究能源现状和前景后所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不仅工业发达国家是这样,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南朝鲜、罗马尼亚等也在发展核电站。据1977年世界能源会议对世界经济和能源发展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有49个国家拥有核电近9亿千瓦。核能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一大支柱。我国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应用核燃料发电,是开发新能源的途径之一。例如,我国正在浙江省海盐县兴建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在广东深圳东面的大亚湾畔兴建广东核电站,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
二、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
(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每天达到地球上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5千亿吨煤燃烧释放的能量。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消耗于大气、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人类直接利用的太阳能非常少。这是因为太阳能比较分散,不像常规能源的能量集中,这就给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在技术上带来一定困难。如建立一个1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厂,需要一个42平方公里的接收面积。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如果利用技术突破以后,太阳能利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对太阳能的利用在进行试验和探索,有的已建成太阳能电站,有的重点发展廉价可靠的太阳能电池,有的已建成太阳能住宅,实现太阳能取暖、空调、照明和供热水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冬季多晴天,太阳辐射总量多。全国年日照总时数一般大于2000小时,西部地区超过30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超过140千卡/厘米的地区的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总量160-240千卡/厘米,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很大。
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已有一定的发展,育秧和蔬菜的温室面积,已达8万余亩;太阳灶已有几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已有约12万米的采光面积;太阳能干燥器30多座;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风能的开发利用
风能是一种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有人估计,地球上每年风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煤的能量。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初步估算我国风能资源的蕴藏量约10亿千瓦左右,有可能利用的约占10%,即1亿千瓦左右。其地区和时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地说,北方多于南方,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弱;冬季和春季风力普遍大于夏秋两季。例如,藏北高原冬半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多达150天。
由于风速、风向的变化多,不容易连续稳定供给能量。因此,风力发电站要根据风能的特点,运用机械装置和蓄电装置,才能不间断地、稳定地供给电力。风力发电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2
22特别适用于风力较强的东南沿海岛屿,以及缺乏电网的草原牧区和偏僻地区。我国已在北京、浙江、青海、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一些小型的风力试验电站。
三、沼气的开发利用
沼气是有机物质发酵后,产生一种以甲烷、二氧化碳为主,并含有少量其他物质的可燃气体。农村中的有机物质,例如农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粪便等都是产生沼气的原料。把这些原料放进沼气池。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的条件下,经多种厌氧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沼气,可以用作燃料。残留在沼气池中的渣滓,保存着大部分有机物和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仍可用作肥料还田。
人工制取沼气作为能源,具有投资少、可以分散就地使用、干净、可再生等特点。各地都有丰富的原料,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生产1立方米的沼气,相当于1000克原煤的热能,而在沼气灶上利用沼气,其热能利用率可达60%,为目前炉灶燃料利用率的3倍多。利用农业生产本身提供的生物物质制取沼气,不但合理、经济、有效利用生物能,提高燃料热能利用率,解决农村生活燃料不足,而且可以缓和燃料同饲料、肥料、工业原料相争的矛盾,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同时,对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有利于净化环境。
我国可以用来生产沼气的资源十分丰富,仅农村可开发资源量为2.1亿吨左右,产生沼气约53亿立方米。一年人均沼气量约为64立方米,可解决全国农业人口6—8个月的基本生活燃料。一般说来,北方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生物物质发酵产生沼气,因而利用沼气的季节短;南方气温高,利用沼气的季节长,冬季仍可利用。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推广利用沼气,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建农户家用沼气池700多万个,沼气动力站和沼气发电站1700多处,有些农村基本上解决了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