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好的营销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
一个好的营销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
虽然,马佳佳、雕爷、黄太吉、余佳文,他们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但与上周引爆社交媒体“我只过1%的生活”营销故事相比,故事的主人公“伟大的安妮”还要高出不只一筹。每个蹿红的故事,必定有一个潜藏在背后的文案高手,且不管他是谁,“只过1%的生活”,却能让99%的人产生共鸣,这就已经成功了。
事件回顾
12月13日21点26分,微博大V“伟大的安妮”发布“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组图,在微博上迅速发酵走红,随后很快扩散到微信朋友圈,短短的一 天,两大社会化网络均被刷屏。截止12月15日20点,该图在微博上已累计转发了43.69万次,点赞34.73万次,评论8.9万次。
而其带来的转化也 惊人的高,“伟大的安妮”14日下午15:07发布微博称,这篇文章已经有超过6000万的阅读量,有超过30万的用户下载了她创业开发的“快看漫画”应用,该应用也在App Store里最高时冲到了免费榜榜首,直到今天仍稳居第二名。
许多人惊叹,真是牛叉的营销,没见她花钱便口碑和下载量双丰收,这是绝大多数公司花钱也买不来的。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很牛。即使随后有人质疑她炒作,质疑她的漫画水平,以及她前后说法不一的表达,在这里,要说的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创业成长路径,无关乎你我,单单从这一事件本身出发,我们能学到的,就是她的事件营销技巧——一个好故事成就了一个热门事件,一个好故事引发并促成了一个营销闭环。
“共鸣感”是引爆点
没人爱听大道理,最好讲个小故事。这无关人的智商与地位,《故事会》和《知音》有各自的受众群体,机场里的财经杂志同样也靠商业故事让白领达人们沉醉。
所以说,一个好的营销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我只过1%的生活”就可以算作是个标本。
解剖标本则能让我们更好的看清楚细节。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鲜明的主题、个性化的人物、丰富且有冲突的情节、感同身受的细节缺一不可;而这些要素的目的就是要有代入感,让观众、听众产生共鸣。
如果这样来分析“我只过1%的生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高明之处。宝洁公司前营销主管吉姆.斯登格说,最好的公司会讲述两种类型的故事,来建立强大而持久的品牌。一种是创世纪故事,重点是公司的创业传奇;一种是顾客影响型故事,讲的是公司的产品、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
“伟大的安妮”讲的就是个创世纪故事。各位看官,请听详细分解:
1、鲜明而有正能量的主题——励志与梦想
这是当下社会中热度一直不减的话题,也是屌丝们聊以自慰的精神食粮。有朋友在网上吐槽,说“伟大的安妮”创作的不是漫画而是鸡汤,确实如此,安妮给大家端上来的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网友留言:“梦想系也许是唯一能和爱情系并列的一击即中的文艺创作题材了,因为它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软肋嘛。”
2、个性化的人物——90后少女创业者
在创业大军里面,目前还能引起舆论和人们关注的,也只有90后了,这是所有70、80后的羡慕点和媒体的关注点。人们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场鲜活的好戏,看客们会为他们的一点成功而欢呼,也会为他们的一点挫折而苦恼。
3、新颖而可视化的传播形式——漫画80、90后早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比起长篇的文字,图像本身具有直观性和美感,更易于传播,也更适合碎片化时间。漫画的形式本身就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
4、故事的核心矛盾点与冲突——成长与创业中的坚持与特立独行
这又是一个时下最最激动人心的模版,创世纪故事展现了品牌或公司创立之初的动机。正如梅赛德斯奔驰,人们会想起“父随女姓”的故事,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对某个真实存在的特定用户需求的响应。而创世纪故事正是理清了这一点。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安妮在自己的奋斗下已经打破了两次1%的诅咒,现在又来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第三个1%,这就是一个好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最动人。个性化的人物、丰富的情节、矛盾与冲突,在短短的漫画中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用户有了共鸣,安妮的影像在用户的脑海中化身成了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每一个人在感动的时候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感动。
应该说,“伟大的安妮”强大的讲故事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微博段子手讲故事的威力大放光彩。“同样的故事,我们都表达不出来,但安妮用她的文字她的画,却可以表述得那么深入人心,所以才引起大家的共鸣。”
以上四点是一个好故事所必须要具备的。
讲好这样的一个故事,你需要什么:
1、真实,让人相信。品牌故事必须“真实”,这倒不是说品牌故事必须是真人真事,而是品牌故事要能自圆其说。被消费者抓住品牌故事的漏洞,即使再真实也会被消费者贴上虚假的标签。
2、正能量,让人感动。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为什么长久流传?因为它遵循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人间美好的永恒。因此,品牌故事必须演绎真情,演绎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点在“伟大的安妮”的故事中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这个好故事能否成为一个好营销,还有几点要素必不可少。
首先,在构思故事之前,你要想清楚以下几点:
1、你的目标受众究竟是谁?
2、你要用什么样的故事去感动他们?
3、如何到达受众并让他们参与其中?
在这方面,安妮应该想的比较清楚,在这次营销中,短短的两天时间,投资人、行业合作者以及普通的用户都被一网打尽,这一结果肯定是超出了她当初的预想。从 面向普通看客的内容入手,从社会化网络发端,即使对普通用户的影响没有特别突出的效果,至少也能让投资人和行业合作者看到自己的营销能力,可能是安妮团队最基本的初衷。
你学的会,却不一定做得到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所说的你学得会却做不到,主要指这一点。一般说来,“伟大的安妮”在微博上的粉丝群以及段子手群,是其敢于发力并且获得成功的杀手锏。拥有逾838万粉丝,加上微博上一众长期抱团的段子手群,都成为了这一事件的推销员,转发、评论、赞,每个人都充满着感情和兴奋,充当着大小不等的传播节点。
而这种传播渠道,对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是砸钱去做推广,也因非自发的参与,本身就像强扭的瓜,商业味过重和链条过长,也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讲故事是个长期且持久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渗透与铺垫,对于一个事件营销,或者说单次内容营销来说,发起者很难奢望一次就获得成功。激发用户的心智,即是个脑力活,也是个体力活。如果你想四两拨千斤,在对生活和八卦的解读中延展出特色的营销,激活你的用户,挖掘的便是用户的心智资源。
品牌故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品牌,而不单单的是娱乐大众。“讲故事”是一个沟通、说服的过程,要把故事讲好,其实远比想象的难。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运作中,一个好故事的情节能让人产生共鸣,用户更愿意参与其中,带来的传播效果远比企业大把砸钱去做推广好得多。
文章编辑:微网网络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
如需了解微信商城,可拨打全国免费电话400-830-8248
第二篇: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你的故事抓人吗?
我小时候,一放学就跑到电线杆子底下,听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半小时,聚精会神。现在,你给我讲半小时故事试试?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不一样了。国外的传媒调查显示:听众和观众会在任何时间进入、任何时间离开。这就对我们过去那套“线性逻辑”产生了挑战――中途进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换台了。
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讲故事的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有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细节。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讲“主旋律”大话题时可以转化成故事,或者再引入一些细节:
无锡有两大家族:荣氏和钱氏。荣氏家族出了荣毅仁这样的国家副主席,钱氏家族出了钱穆这样的大学者。钱穆有个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历史都是第一名――双百。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钱伟长进了清华以后,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学文学。可是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夜不能寐,觉得学历史、学文学都无法拯救民族命运。他左思右想,跟同学探讨交流,只有学造坦克、强大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前途才能慢慢变好。
造坦克就得学物理。第二天钱伟长跟学校说,我要学物理!老师打开成绩单一看,乐了: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数学加化学一共20分。考成这样,您敢学物理?要说那时清华也牛,这样的学生也敢招,现在算总分,连“三本”都进不了。
因为钱伟长态度很坚决,学校跟他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一年后,物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继续学,达不到就回中文系。
钱伟长答应了。他毕业的时候,成绩是物理系第一名。
几乎所有人听完这个故事都热泪盈眶。
再举一个关于“细节”的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挥家郑小瑛,刚当母亲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一去几年回不来。
终于熬到毕业,她成为全苏联第一个走上柴可夫斯基音乐厅指挥歌剧的女指挥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张笑着的照片,夹在乐谱的最后一页。演奏开始,一章一章、一节一节地往下行进,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在全场长达几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里,郑小瑛一直热泪盈眶地看着乐谱最后一页,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着看她。
这样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吗?当然能!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如果掌握了讲一个好故事的方式,还怕没有“制空权”吗?如今,传播的主动权已全面向受众倾斜,传播者更多地处于被选择的处境。这就要求你只能增加自己的魅力、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别人自愿选择看你的东西。学会讲故事,不是什么新思维,不过是常识而已。但愿一切还来得及!
(墨晗摘自《白说》)
第三篇:一个好老师的故事
一个好老师的故事
许多年前,汤普生老师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对他们说了一个谎:她说她会平等的爱每一个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前排就坐着泰迪-史道达,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小男孩。事实上汤普生老师很乐意用一支粗红笔,在泰迪的考卷上打个大叉,然后在考卷的上方写上“不及格”几个字。
一天,汤普生老师检阅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记录。她对泰迪以前的老师给他的评语感到惊讶。
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带着笑容,他的作业整洁,很有礼貌,他让周围的人很快乐!”他的二年级老师写道:“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同学们都喜欢他。但是他的母亲患了绝症。他在家中的生活一定很挣扎难过。”
三年级的老师说:“他母亲的过世给他打击很大。他很努力表现,但是他的父亲不太关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他的家庭生活很快就会影响他。”
四年级老师:“泰迪开始退缩。对上学没有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上课睡觉。”
至此,汤普生老师才明白了问题所在。她深感羞愧。使汤普生老师更感到难过的是,圣诞节时,她收到了其他学生
用缎带和漂亮的包装纸包装起来的精美的圣诞礼物,而泰迪的却是用杂货店的牛皮纸,笨拙的包扎起来的礼物。
汤普生老师忍着心里的痛,当着着全班同学的面打开泰迪的礼物。那是一条假钻手链,上面还缺了几颗假宝石;另外是一瓶只剩下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学生开始嘲笑泰迪的礼物。但是,汤普生老师不仅惊呼手链好漂亮,把它带了起来,而且还洒了一些香水在手腕上。
那一天放学后,泰迪留下来,对汤普生老师说:“老师,您今天嗅起来就像我妈妈一样!”。等泰迪走后,汤普生老师整整哭了一个多小时。从那天起,汤普生老师不再教“书”:她不教阅读,不教写作,不教算术。她开始教育孩童。汤普生老师开始特别关注泰迪。泰迪似乎又活了过来。老师越鼓励泰迪,他就反应越快。到学年末,泰迪成了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虽然,汤普生老师说她会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但泰迪却是她最喜欢的学生。
一年后,汤普生老师在门边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来的。上面说,汤普生老师仍然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六年过去了,汤普生老师又收到一张泰迪写来的字条。他说他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是全班第三名。而汤普生老师仍然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又过了四年,汤普生老师又收到了一封泰迪的信,泰迪说有时候学校生活很艰难,但他仍然坚持下去。而不久的将
来他将获得学校的最高的荣誉学位毕业。他再一次告诉汤普生老师,她仍然是他这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而且是他最喜爱的老师。
又再过了四年,又来了一封信。这一次泰迪告诉汤普生老师,在他大学毕业后,他决定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他在信中说汤普生老师仍然是他这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他最喜爱的老师。而这封信的签名多了几个字:泰迪-史道达,医学博士。
故事还没有结束呢。你瞧,这一年的春天,又来了一封信。泰迪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女孩,将要结婚了。他解释说他的父亲几年前过世了。他希望汤普生老师可以参加他的婚礼,并且在婚礼上坐在属于新郎母亲的位置上。汤普生老师完成了泰迪的心愿。你知道吗?汤普生老师竟然带上了当年泰迪送的假钻手链,还洒上了那香水,泰迪记得那是他和他母亲共度最后一个圣诞节时,母亲用的香水。
在他们相互拥抱时,史道达博士悄悄的在汤普生老师耳边说:“汤普生老师,谢谢您相信我。谢谢您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
汤普生老师热泪盈眶,轻轻告诉泰迪:“泰迪,你错了!是你教导我,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一直到我遇见你,我才知道怎么教书!”
第四篇:二十一个好故事
二十一個好故事,謹與諸君分享。
一.【習慣】
乞丐到小王家乞討,他給了十塊。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給十塊;持續了兩年。
一天,他只給了五塊。
乞丐:以前你給十塊,怎麼今天只給五塊?
小王:我結婚了。
乞丐一巴掌打過去: 媽的,你竟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啟示:當提供免費服務讓客戶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服務就不再是優勢,而是劣勢。
二.【夫妻】
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
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一句話,他一聽馬上掏錢。
是什麼話讓他立馬轉變?
導購員對丈夫說:“這麼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捨得讓你洗碗的。”
啟示:人的觀念沒有什麼不可改變,關鍵是角度,要善於揣摩客戶心理。
三.【班花】 女生公開投票選班花。
相貌平平的小梅發表演說: 如我當選,再過幾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驕傲的說,我上大學時候,比班花還漂亮!結果,她全票當選——
啟示:說服別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證明自己比別人都優秀,而是讓別人覺得, 因為有了你,他們才變得更優秀、更有成就感。
四.【俞敏洪:與其有錢 不如值錢】
有錢的人不一定值錢,比如我們常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纏萬貫,但除了揮霍什麼都不會,這樣的人“分文不值”。
但值錢的人早晚會有錢,因為值錢的人都有足可誇耀的某種能力,憑此能力,他不僅可以安身立命,還能積累財富,這樣的人甚至連存錢都不需要。
五.【寒山問拾得】
我問佛:“有人羞我,辱我,罵我,悔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
佛曰:“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
人生難免要受些委屈和傷害,與其耿耿於懷、鬱鬱寡歡,倒不如坦坦蕩蕩、泰然處之。只有經受住狂風暴雨的洗禮,才能練就波瀾不驚的淡定。
六.【什麼叫受眾】
一個推銷員對一家庭主婦喋喋不休,把所有產品優點一一介紹,主婦毫無反應。推銷員最後問到:“府上究竟缺少什麼?”
主婦直接了當的說:“錢”。
我們總在提受眾,什麼是受眾?其實就是買得起或可
能買東西的人。盲目制定行銷策略會讓你對根本沒可能的人用盡力氣。
七.【試錯比前進更重要】
一位年輕人問約伯斯:你的智慧從哪裡來?
約伯斯答:來自精確的判斷力。
年輕人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從哪來?
喬回答:來自經驗的積累。
年輕人再問:那你的經驗又從哪裡來?
喬真誠地回答:來自無數錯誤的判斷。
八.【蝸牛精神】
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一是蒼鷹,二是蝸牛。
蒼鷹是因為它們擁有傲人的翅膀; 而蝸牛能爬上去就是認准了自己的方向,並一直專注朝著這個方向堅持,不為道路上的小風景停留下來,它要的就是最高的位置,看到最好的風景。九.【禪語—道】
1.不懂裝懂是聰明,懂裝不懂是智慧。
2.示弱而不逞強,示拙而不逞能。
3.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4.身做好事,言說好話,心存好念。
5.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大愛無言。
6.君子相交,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7.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者不暴。
十.【管理的弊端】
女孩買了條褲子,一試太長,請奶奶幫忙剪短,奶奶說忙;找媽媽,也沒空;找姐姐,更沒空。
女孩失望地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務想起小孫女的褲子,就把褲子剪短了一點;姐姐回來又把褲子剪短了;媽媽回來也把褲子剪短了,最後褲子沒法穿了。
——管理的弊端就在於:要麼誰都不管,要麼誰都來管!
十一.【杯子】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
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
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
十二.【碗破的啟示】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
路人看到覺得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
老人答到:“我再怎麼回頭看,碗還是碎的。”
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十三.【個人與團隊】
老師問弟子:一滴水如何能不乾枯?
弟子沉默不語。
老師說道:一滴水,風可以將它吹幹、土可以把它吸幹、太陽可以把它蒸發,要想要不乾枯,只有讓它融入大海。
一個人無力獨撐天下,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學會與人合作,獨木難林,組織。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再強大的個人都不如一個團結的
十四.【比耐力】
兩隻烏龜在田邊相對一動不動,老農對一旁的專家說:它們在比耐力,誰先動誰就輸了。專家指著一隻龜殼上有甲骨文的烏龜說:據我多年研究,這只烏龜已死五千多年了。
另一隻烏龜伸出頭來說:死了也不說一聲,害得老子在這裡乾等。
裝死的烏龜大笑說:你輸了吧,專家的話你也聽!
十五.【三人出門】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
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
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 走泥路時,拄拐杖的大膽走,卻常跌倒; 什麼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很多時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優勢上。
十六.【頓悟】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學頓悟,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山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
十七.【化妝品】
朋友剛結婚不久,開了家化妝品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有天我去店裡玩,見一40多歲的女顧客問小李: “這款化妝品效果怎麼樣?”
小李:“哦,這款我不熟悉。請等一下,我媽幫你介紹。”
說著,把他老婆拉了過來。
顧客直視其老婆足足十分鐘,什麼也沒問就掏出錢包:“買"。
十八.【瑣事】
一隻鼬鼠要與一隻獅子決戰,獅子果斷地拒絕了。
鼬鼠說:“你害怕了嗎?”
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十九.【銷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
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
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
女孩C買了蠟燭,讓光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非常重要。
二十.【賣菜中的銷售學問】
在一菜攤前看見兩堆菜。買:“這邊多少錢一斤?”
答:“1塊。”
再問:“那邊呢?” 答:“1塊5。”
問:“為什麼?”
答:“那邊的好一些。” 於是買了1塊5的。
後來發現攤主快速把1塊的一分變成兩堆,很快1塊5一斤的又都賣光了!
二十一.【差距是怎煉成的?】
①別人休息的時候,你在加班,或參加各種培訓班;②別人嘲笑的時候,你在悶頭苦幹;
③別人想著如何找工作的時候,你在想著如何做得更好;④別人抱怨的時候,你在思考解決之道;⑥每天堅持寫專業心得。
⑤別人在想著歸入哪一派時,你在尋求專業突破;
来自网易手机号码邮箱了解更多
来自网易手机号码邮箱了解更多
第五篇: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一名恪守孝道的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故事】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事迹】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漠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人心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